我的上海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
和我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
,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
,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
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甚至连选举权
都不如你们多。你可能会问我: “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
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这次
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
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
会进太多货。农民没有职业发展规划,因为农民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类
似种族一样的天生的阶层。农民没有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因为绝大多数人
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春节联欢晚会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
是个别现象。于是我要进城,而且要摆脱我的农民身份,我要通过自己的
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考学是我跳出农门唯一的机会。
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
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
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
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去顾及业余爱好,学校
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
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
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而你
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
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
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最差的,你
可以在高三时容易地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最差,也会被“扫”进一所
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
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不一样,如果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就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
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来
光学费就要2万4千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
1000元、 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 2003年
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
万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万6
千元。6万6千元对于一个上海城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
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由于剪刀差、地少人多不
成规模经济等众多原因,农业仍然是不赚钱的行业。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
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好。
可是现在的农产品收购价太便宜了,除去各种农业种植成本和名目繁多的
税费,一年辛苦劳作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例,除
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万6千元上大
学的费用意味着 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 而
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
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
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
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
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而且还要有富
裕的家长。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
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
,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
,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不知道
什么是walkman,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
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我没摸过计算机
,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
和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
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
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
音。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这么广,而我只会读书,
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
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
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
里的成双成对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
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
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
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辛辛苦苦读出来的大学文凭,竟然很难找
到工作,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
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
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用,
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
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
现在舆论号召我们大学生创业,真不明白我们这些既没钱也没经验的刚毕业
的学生有什么资本去创业,为什么那些人浮于事却能旱涝保收的单位里的职
工不去辞职创业?也许所有的这一切都怪我投错了胎,为什么我不降生在上
海!
写到这里,我需要声明:我不是来自农村,我来自一个小城市,在上海读完
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
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
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
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
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
。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
,不公平已经存在,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
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
时曾有3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
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市场。我惊讶于
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
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
作她斥之鄙夷神色。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
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 “80%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
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活该!那些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
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可
能永远都不会相信我本科时有个同学是每天拿着饭盒到学校餐厅里捡别人吃
剩的饭菜来熬过四年的大学生活的。他可能没有研究过中国社会财富分配
制度的变迁,我们的父辈年富力强时候所创造的财富中本来应该属于自己
的那部分,在高积累低消费政策下变成了国有资产,继而变成了国有商业
银行成千上万亿元再也收不回来的不良贷款。糟蹋完这些钱后,当年包养
老、包医疗、包住房、包教育的空口承诺灰飞烟灭,留给已经老去的父辈只
是下岗失业和生活无济。现存的不公平大多数是由于人为的政策造成的,
高高在上的决策者是无法做出保护社会大众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政策的。我是
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
决策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我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优越环境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
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
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在做关乎众人命运的决策的时候,让这份社会责任
感驻留我们的头脑。我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也是奋斗了二十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
之前就很喜欢这篇文章
存起来却又不见了
可是当我从新找回时
慢慢品味又与从前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而且又找到了以下这一篇
希望你也会喜欢!
我也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看了你的文章《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我很想说一声,我
也是奋斗了十九年甚至二十多年才有机会和你这样农村出来的优秀白领一起
喝咖啡。
我从小的确没有你那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从来不需要为学费操心。也许从小
就可以被爹妈带到咖啡厅喝咖啡(可能更喜欢麦当劳),但是那不是我的钱
,父母的钱也不可能供我一辈子,何况我们的父母前二十年也是非常的贫穷
。
但是公平一点,我也是奋斗了二十年才能认识你这样的白领,才能成为你的
同学甚至朋友。我可能吃的苦与你不同,但你不见得就喜欢那样的苦?我的
苦不是生活,但仍然与你一样是为了今后的生存。你进了大学,发现我们城
市好的同学有艺术特长,难道你认为学习哪些就是快乐吗?我告诉你我的成
长过程。
我现在在美国读博士后,我在国内读完硕士的。我从小学就是学校的尖子,
一路保送进的大学。但是二十年前,我根本没有你想象的优越条件。我在内
地一个省城长大,我的父母是下放农村上十年的“知识青年”。1978年我父
亲因为超龄就只能直接靠研究生,他高中学的俄语,因为高考只能考英语,
所以他全靠自己死记不读过了关,读上了研究生。那时候我已经出世,所以
原来成绩也很优秀的妈妈只能放弃高考,后来爸爸成了大学老师。但是家里
只有一间房,所以我打小在外婆家(也只有一房一厅)长大。为了让我有些
特长,妈妈到处借钱买了部二手钢琴,“强迫”我去她同学那里学习,我学
了十年的结果,是妈妈的钢琴弹得比我还好了,为了省出家教钱,她每次记
笔记,回家练,再辅导我,而我终于在被保送进重点高中后,与他们谈判的
结果才有了“必须同意我停止练钢琴”。
考上大学是也是我们城市孩子过上好日子的惟一机会。我和你一样“我要刻
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
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
知是喜是忧。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
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
——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
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但是,我和你不一样的是,这种日子我不是从高中而是从小学就开始了。从
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几乎所有的周日都在“赶场”,奥数、英语、钢琴、甚
至“拳击”,几乎不让我停歇,我现在当然感谢我的妈妈,那些年她除开家
务、上班,一点休息时间就几乎是带着我挤公共汽车去“赶场”,特别是冬
天的早晨或是酷暑的中午,她连一瓶水也舍不得买,而是用个瓶子从家里带
出来。我印象中的爸妈,好象从来没有悠闲着“喝过咖啡”。我每天晚上因
为学业,甚至老外婆和外公都不敢轻易开电视,而背课文,默单词也基本是
他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进初中后,我每天6:00起床,要挤公共汽车,要在7:30分以前到校,周末
至少学校要补半天,我和要学习钢琴半天,上奥数半天,上英语班半天,…
你觉得我的大学和特长是轻而易举来的吗?我甚至在公共汽车上,手抓着吊
环都可以“睡着”!
你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城市孩子,生活也的确比我更好,但是我的亲戚中的孩
子,往往寒假补课到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暑假就补成“放十五假”,而她的
妈妈早就安排了这十五天,上北京去读“新东方”,或者上美院去画画。这
就是特长,你去看看城市的“青少年宫”,哪个地方不成了周末“第二课堂
”?你去问问他们有谁是高高兴兴自觉自愿?是社会竞争!是中国有13亿人
口!他们的家庭开支的绝大部分是用在孩子的读书上,特别是“第二课堂”
上。再看我一个在工资最高的深圳工作的朋友,五十岁,孩子出国四年用了
90万,她的身上没有一件衣不是打折买的,她自己是老师,一周带6个孩子
的家教,周末根本就没有休息,因为她要供给孩子读书。而且她老公还有较
高收入才能如此。而我听一个打工妹告诉我,她妈妈自己在家打麻将,而把
她14岁的就推出来打工养家。
再看一个数据:城市的买房——以上海的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为例,该市
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83元,3口之家的可支配收入为50049元,再按
照目前我国居民43%的消费率计算,则该三口之家的平均年节余为28528元
,目前,上海平均商品房房价为8627元,而一个普通的两居室房价(按70平
方米计算)为603890元。也就是说,上海的一个普通三口之间要买一套70平
米的住房,按照现在的收入、房价水平,平均需要2117年。
2117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过,上海的市民买房还不是最需要
耐心的,最
需要耐心的是温州市民,他们需要2143年。看看深圳,也需要896年,也
是漫长的抗日呀,八年呀!
所以我也和你一样奋斗了二十年,才能成为你的同事或同学,我才能与你这
样的白领交朋友。我这二十年好象只有到年三十和初一初二可以不读书,所
以我才靠自己获得全额奖学金到了美国,因为我的父母根本不可能出这么多
钱。
所以朋友,不用这样心里不平。付出的是同样多,只是生活上好一些。在城
市的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同样是没有什么前途。
已经是大结局了,血色浪漫结局:宁伟夫妇身死,周晓白嫁给袁军,钟跃民仍在路上。可以在西瓜视频上观看全集。
大结局相关剧情内容:宁伟走向钟跃民、张海洋,他说出最后诀别的话:“两位大哥,在上路之前,还劳你们相送,我宁伟够有面子的,谢了。”宁伟掏枪引诱,狙击手击中他的眉心,珊珊也掏枪自尽。钟跃民去看生死之交的李奎勇,只看到李奎勇死前的空床。
《血色浪漫》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QHVONedPsujnxK75nI0ug
pwd=z058 提取码:z058《血色浪漫》第二部和第三部没有关系。
1、《血色浪漫》第二部(又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改编自作家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叶京担任导演与编剧,由佟大为、陈羽凡、白百何、文章、齐襄、果静林等主演。该剧讲述的是一群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生长在北京某军队大院的孩子们所共同经历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
2、《血色浪漫》第三部(又名“玫瑰绽放的年代”)
《玫瑰绽放的年代》是由北京中联嘉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海南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于2006年出品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改编自石钟山的同名小说,由王坪导演,李琳、申军谊、陆剑民主演。该剧从上世纪30年代女主人公柳秋莎参加抗联写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讲述了女军人一生的成长历程。
扩展资料:
1、《血色浪漫》第二部剧情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又迎来了一个寒冷的冬季。已过而立之年的作家方言听说他儿时的伙伴高洋已经离开了人世,痛苦万分的他陷入了沉思,开始了对青春往事的追忆。方言儿时经常一起玩耍的伙伴除了高洋,还有高洋的弟弟高晋,以及卓越、许逊、冯裤子等。他们都是出生在五十年代末,生长在北京某军队大院里的孩子。他们共同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
2、《血色浪漫》第三部剧情简介
上世纪三十年代,十七岁的抗联女战士柳芍药双亲都被日冠杀害,为了护送她到苏联学习,十五名抗联战友牺牲在黑龙江边,杀敌报仇是她唯一的生存目的。在苏联学习期间,柳芍药以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赢得了苏联教官的赏识,并由此改名为柳秋莎。
为了逃避感情,柳秋莎背着领导私自随上前线的部队离开了延安。邱云飞得知后,不顾第二天要给总部干部讲课的安排,冒雨前去追赶柳秋莎,路上失足落马折断了腿骨。在邱云飞诚挚的劝导下,柳秋莎重新回到了延安。邱云飞因讲课迟到受到严厉的批评,并忍着断腿的剧痛在台上讲课。柳秋莎懂得了一个革命军人在使命与感情之间应该作出的选择
血色浪漫3女韩林和姜士安收获了爱情。
韩林和姜士安的爱情太高贵了。让人看着都心酸。 我不知道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女子如何厮守内心,保有那些从始至终的童真直到终老。 而韩林做到了。 她和他的爱,像火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