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祥在比赛中的演奏风格细腻、优美。音色纯净、富有感染力。尤其在表现浪漫主义乐派的作品时更是深入人心。感染了大量观众。
张世祥作为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在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他的演奏风格独具特色。技巧娴熟、表现力强。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注重细节和技巧的把握。他的演奏不仅技巧高超。而且富有感染力和情感。能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音乐体验。张世祥在比赛中的表演是非常出色的。他的演奏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蒙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
http://2181210450/vvv/yinyue/jd/mendelssohn/mendelssohn-violinconcert-1-allegromp3
第二乐章
http://2181210450/vvv/yinyue/jd/mendelssohn/mendelssohn-violinconcert-2-andantemp3
第三乐章
http://2181210450/vvv/yinyue/jd/mendelssohn/mendelssohn-violinconcert-3-allegromp3
(转自 http://bbs163downcom/viewthreadphptid=56185&fpage=2)
http://itdgzxnet/xszp/2003-2004/gaoer_search/703/web/music/menmp3
走近门德尔松
记得那是个美丽的五月早晨,风在轻轻地吹,花在静静地开,在一片大自然的静谧中,音乐响起。门德尔松和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犹如梦中的白衣天使,在五月的晨风里不期而遇。
小调音乐不只是委婉缠绵、温柔伤感、如泣如诉、壮怀激烈、苍凉神秘,小调音乐原来可以这样优美恬静、温柔舒适,可以在最高音的E弦上展现出如此华丽多彩、热情欢快的诗情画意。犹如一个充满人文情怀博爱精神的多愁善感之人,照样可以演绎出绚丽多彩、磅礴大气的人生;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问世
此曲问世的缘由要追溯到门德尔松与小提琴家大卫的友谊。1838年,门德尔松产生创作此曲的念头,在给大卫的信中写道:“灵感在我脑中一闪而过,乐曲的开端使我身心不安。”乐曲一开始并没有出现长篇的管弦乐齐奏,没有前奏曲,也没有独奏家炫耀技巧的表现,只有管弦乐团一个半小节纷忧不安的伴奏,然后由小提琴拉出主要的主题------宛如心灵温柔的呼喊,这或许是门德尔松对大卫友谊的答谢。这种对话不用语言,最美妙的辞藻在心灵交流的瞬间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是另一种讲话方式,感受敏锐的小提琴家大卫领会到了作曲家的旨意。
内维尔·马里纳
内维尔·马里纳(1924年4月15日—2016年10月2日),是英国的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生于英格兰林肯。13岁时他就已经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来到巴黎音乐学院求学。1950年到1959年成为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1959年创办举世闻名的圣马丁室内乐团(AcademyofStMartinintheFields),乐团的名字来源于伦敦一所教堂的名字。马里纳与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的唱片。1969年到1979年,他成为洛杉矶室内乐团指挥。此外他还担任明尼苏达乐团的音乐指导直至1986年。
中文名:内维尔·马里纳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格兰林肯
出生日期:1924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2016年10月2日
职业:指挥家和小提琴家
毕业院校:巴黎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1985年获得“爵士”称号
代表作品:Philips442556-2
个人简介
生于英国林肯郡,幼年学小提琴,13岁就读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该学院小提琴教授,并与著名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达尔特(Dart)组成二重奏组,为argo录制了许多珀塞尔的作品。,为Decca公司及其副牌argo和L’Oiscau-Lyre,以及Philips和EMI等,录制了大量巴罗克和古典时期音乐的优秀唱片。1978-1985年他出任美国明尼苏达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81年起又兼任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内维尔·马里纳1954年,马里纳进入了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成为这个响当当的乐团中的小提琴演奏员。马里纳的指挥生涯开始得较晚,1956年,32岁的马里纳创建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并以指挥和团长的身分领导着这个乐团,从这时起,他便开始与指挥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马里纳应伦敦圣马丁教堂之邀筹办晚祷音乐会,次年即创建了著名的圣马丁乐团(全称“田园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并一直担任团长至1978年。1968年以后,已经44岁的马里纳离开了英国而赴美国学习指挥,并期望在那里得到这方面的发展,到了1974年,机会终于来到了他的身边,这一年,50岁的马里纳受聘担任了洛杉矾室内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这样,他便开始作为专业指挥家而开始在美国打天下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79年,当年,著名美籍波兰指挥大师斯克罗瓦切夫斯基辞去了他担任了18年之久的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这时的马里纳作为幸运者,接过了斯克罗瓦切夫斯基的班,担任了这个美国优秀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多年来,他一直领导着这个颇有名气的交响乐团,在美国日益激化的音乐竞争环境中不断地搏击着,并始终将这个乐团的水平保持在全美一流的行列中。出任ASMF指挥整整20年。马里纳先后出任过明尼苏达乐团(1978-1986年)、伦敦南区夏日音乐节(1975-1978年)、斯图加特电台交响乐团(1983-1987年)音乐总监。现在他是斯图加特电台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在马里纳多姿多彩的指挥生涯中,最引以荣的是1991年他领导ASMF参与《莫扎特全集》的CD录制工作,45辑中就有10辑是由他指挥的。ASMF1993年获得英女皇授与的成就奖,这是英国第一个乐团得此殊荣。马里纳一生中的主要贡献除了非常出色地领导了美国明尼苏达交响乐团以外,另外一个便是他亲手组建和培养了后来享誉世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室内乐团,它的合奏效果极其纯静和细腻,乐队的音色甜美而富有润泽感,其织体和层次亦显得非常清晰和有条理。人们在听了这个乐队的演奏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乐队具有着丰富的魁力和极有修养的艺术情趣,以上这一切特点的形成,其主要的功绩都应该归功于马里纳对这个乐团的长期培养和训练。
个人生活
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英国“田野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创始人、终身团长内维尔·马里纳爵士因病于当地时间10月2日晚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92岁。
个人作品
内维尔·马里纳作品唱片选粹:
◎Philips442556-2巴赫:赋格的艺术、音乐的奉献(圣马丁乐团)
◎Decca430260-2巴赫:第八十二、一百五十九、一百七十康塔塔(圣马丁乐团)
◎argo417818-2巴伯:弦乐柔板(圣马丁乐团)
◎Decca430261-2亨德尔:六首大协奏曲(圣马丁乐团)
◎EMICDC7540562苏佩:序曲集(圣马丁乐团)
◎argo414486-2维瓦尔第:四季(圣马丁乐团)
作品简介
内维尔·马里纳作品
专辑名称:《柴可夫斯基第五号交响曲》
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AcademyofStMartinintheFields-SirNevilleMarrinerTchaikovsky-SymphonyNo5,FrancescadaRimini
作曲家:Tchaikovsky柴科夫斯基
指挥:SirNevilleMarriner内维尔·马里纳英国指挥家
演出者:Martin-in-the-Fields(圣马丁室内乐团)
音乐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介绍
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号交响曲作品64》是距离柴可夫斯基完成『第四交响曲』后,第十一年所作的作品。在此期间,柴可夫斯基大都滞居西归,所以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归派」的色彩。此曲是他统束此_放浪生活,回到俄国定居后,正式埋首写作的交响曲,曲中融入他对莫札特音乐的思慕,全曲_采用由贯穿全曲的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_试,乐曲也因此表_出独特的_格。《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FrancescadaRimini,FantasyafterDante,op32,1876)是柴可夫斯基根据但丁《神曲》(TheDivineComedy)中的故事题材,写了一首管弦乐曲。柴可夫斯基原本是计划写成一出歌剧,但由于与剧作家关系的不合,所以只将这个题材转化为一首管弦乐幻想曲(如其副标题所示)。因此,这首作品的形式,以及透过这个故事题材所表现的内涵,都是典型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产物。
中文名称:《希拉蕊·韩:勃拉姆斯与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英文名称:HilaryHahn/Brahms,Stravinsky:ViolinConcertos
发行时间:2001年11月05日
专辑歌手:HilaryHahn
地区:日本
作曲: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
指挥:内维尔·马里纳SirNevilleMarriner
演奏:希拉蕊·韩HilaryHahn
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TheAcademyofStMartinintheFields
发行:SONYBMG
数量:1CD
“她的曲调轻盈甜美,她的演出创新时尚。即使是烂醉如泥,甚或是愤世忌俗的乐评家们,都要融化在她动人的音乐中。这位小提琴天才演奏家,在她如日中天的音乐生涯里,依然循著自己的步伐前进,丝毫不受压力阻扰而有所窒碍。”知名乐评泰瑞·蒂侨特(TerryTeachout)在Time时代杂志中赞扬道:“希拉蕊·韩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新生代古典音乐演奏家!”
指挥简介:内维尔·马里纳(SirNevilleMarriner1924年4月15日-),是英国的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生于英格兰林肯。13岁时他就已经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来到巴黎音乐学院求学。1950年到1959年成为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1959年创办举世闻名的圣马丁室内乐团(AcademyofStMartinintheFields),乐团的名字来源于伦敦一所教堂的名字。马里纳与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的唱片。1969年到1979年,他成为洛杉矶室内乐团指挥。此外他还担任明尼苏达乐团的音乐指导直至1986年。从1983年到1989年,他开始带领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1985年他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为**《莫扎特》配乐。1985年获得“爵士”称号。自1990年起马里纳作为自由指挥家来往于欧洲和美国各地。马里纳是单簧管演奏家安德鲁·马里纳的父亲。
中文名称:莫扎特选集
莫扎特选集
英文名称:UltimateMozart
版本:(5CDBox-set)
发行时间:2006年
专辑歌手:VA
地区:英国
关于DECCA的《Ultimate》系列:DECCA《Ultimate》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指挥简介:NevilleMarriner(内维尔·马里纳):英国著名指挥家、小提琴家,1924年4月15日出生於英国林肯。马里纳早年在英国皇家音乐院学习小提琴,1949年加入马丁弦乐四重奏,1949年至1959年在皇家音乐家教授小提琴。马里纳在1952年至1956年担任爱乐管弦乐团第二小提琴首席,1956年至1958年加入伦敦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1958年与朋友一同创办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并担任该团音乐总监到1978年。
相关知识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
阿诺尔德·勋伯格
埃克托·柏辽兹
安东·鲁宾斯坦
本杰明·布里顿
彼得·柴科夫斯基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古斯塔夫·马勒
1、关于小夜曲的历史背景2、莫扎特小夜曲赏析3、莫扎特的《小夜曲》简介4、小夜曲曲作者5、莫扎特的小夜曲一共有几首名字各是什么?6、《G大调弦乐小夜曲》关于小夜曲的历史背景
在18世纪三十年代至19世纪二十年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在奥地利维也纳曾出现了四位伟大的音乐艺术家,他们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而舒伯特的声乐创作则最为成功,他在短短的三十一年中,为我们创作并留下了六百多首美妙动听的艺术歌曲,他的音乐天赋与艺术才华为艺术歌曲创造了一个新纪元。
歌曲《小夜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 1787 年8月24日 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也是舒伯特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这首小夜曲是采用了德国诗人雷尔斯塔伯的诗写成的,音乐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却生动、优美而且自然,歌词抒情优雅,而钢琴伴奏也不是歌曲演唱的附属,词曲、伴奏的完美结合引出了一个年青人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歌曲的钢琴前奏我们可以听出舒伯特是采用了六弦琴的音乐效果,把人带到月光树影之下,年青人怀抱吉他面向凉台的特定环境“我的歌声穿过黑夜向你轻轻飞去”,多么可爱动人的诗句,他把那种含蓄而深藏的情感,加之小夜曲这样一种乐曲体裁通过短短的一个乐句就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与韵味,这样就促使演唱者要把一切技巧用统一的演唱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演唱应严格的把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不要随心所欲,漫不经心的把三连音变成前16或后16的节奏型,否则就破坏了舒伯特给予我们的艺术整体美。在谱中第七小节上方,也就是“向你轻轻飞去”中的“向”上方有一个“”演号,这个重音注号要表现出来,因为无论是音乐上还是语言上他都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不要破坏他的连贯与整体美。
傅聪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而舒伯特给我们的是生命的安详和宁静。” 或许这就是舒伯特的魅力之所在了。
莫扎特小夜曲赏析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赏析
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 1787 年8月24日 在维也纳完成,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莫扎特一共写过13首小夜曲,这首可以算是他小夜曲最著名的一首。原本曲子的标题Kleine Nachtmusik,eine,意思是"小的夜曲",所以有些介绍会把这曲子称作小小夜曲。
这首曲子原本有五个乐章,但是第二乐章的乐谱遗失了,变成现在所知的四个乐章即使如此,这首曲子听起来还是相当完整,丝毫无损其艺术成就四个乐章分别是:
第一乐章小夜曲莫扎特: 快板,G大调,4/4拍,是奏鸣曲的形式,曲风华丽典雅。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小夜曲莫扎特;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 行板,C大调,2/2拍简洁的回旋曲式,营造甜美的气氛。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有一段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使人联想到情侣在美丽花园里谈情说爱的浪漫,还有中提琴的背景衬托,听来相当惬意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轻盈的小步舞曲,像情侣沉醉在自然美景中,翩翩起舞的欢乐。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曲调轻快,描写幸福的情侣踏上归途,全曲在最愉快的气氛下结束。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 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此曲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管乐器,只是用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演奏出来的音乐悠扬悦耳,优雅清新,洋溢着一股难以形容的特殊魅力
区别于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小夜曲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旋律优美、委婉、缠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
莫扎特在这首小夜曲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它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_阿马德乌斯_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 出生时风雪交加,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据说在他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便已会作曲了,由其父亲记录他所谱的短小乐曲。莫扎特的父亲宫廷乐师Leopold Mozart莱奥波尔德_莫扎特是一个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所著的小提琴演奏教程,不仅在奥地利和德国,而且在欧洲其他国家都享有盛名。
莫扎特从三岁时就显出了非凡的音乐天才,他时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四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父亲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正改在写钢琴协奏曲,当他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看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小夜曲莫扎特你看,这里写的一切是多么正确而且是有含义的啊!”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位曾轰动过整个欧洲的金光闪闪的宠儿此刻竟到处碰壁!神童已经长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尽管他的才华随年龄成正比地增长,可现实社会却无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萨尔斯堡,而这样一来,大主教当然更加刻薄地对待他。莫扎特的辛酸与窘境是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的。
创作背景: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莫扎特坚决拒绝。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小夜曲莫扎特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这首小夜曲是作者于1787年创作的,当时作者已经三十一岁,作者所创作的歌剧在近几年大获成功。所以作者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欢快旋律。
莫扎特的《小夜曲》简介这首曲子原本有五个乐章,但是第二乐章小夜曲莫扎特的乐谱遗失小夜曲莫扎特了,变成现在所知的四个乐章即使如此,这首曲子听起来还是相当完整,丝毫无损其艺术成就四个乐章分别是:
第一乐章 快板,是奏鸣曲的形式,曲风华丽典雅
第二乐章 行板,简洁的回旋曲式,营造甜美的气氛有一段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使人联想到情侣在美丽花园里谈情说爱的浪漫,还有中提琴的背景衬托,听来相当惬意
第三乐章 轻盈的小步舞曲,像情侣沉醉在自然美景中,翩翩起舞的欢乐
第四乐章 兼有奏鸣曲与回旋曲,曲调轻快,描写幸福的情侣踏上归途,全曲在最愉快的气氛下结束
此曲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管乐器,只是用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演奏出来的音乐悠扬悦耳,优雅清新,洋溢着一股难以形容的特殊魅力1776年时的莫扎特,一方面在萨尔兹堡担任宫廷音乐家,一方面暂时停止写作交响曲,奏鸣曲等内容比较艰深的作品,开始转向创作社交性与娱乐性的音乐,因此写了很多小夜曲与嬉游曲,这些作品都具有优雅华丽的色彩这首D大调第6号管弦乐小夜曲跟半年后的名作哈弗纳小夜曲,就是最能充分表现此种风格的作品
这首曲子跟其他萨尔兹堡世代的小夜曲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它只有三个乐章,规模较小,但是却用了两组弦乐的合奏其次,本曲中没有管乐器结构上以合奏协奏曲为基本架构,令人联想到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而在乐器的编制上,还使用了定音鼓和钹等打击乐器和莫扎特其他的小夜曲相较之下,这样的不同似乎成为特色了
本曲的标题名称夜曲风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是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写在莫扎特的亲笔手稿上这首曲子是莫扎特为了萨尔兹堡的社交场合而作,由于作曲的时间1月正是冬天最寒冷时,所以可以判断出当时应该是在室内演出
第一乐章是庄严的D大调,浓浓的莫扎特萨尔兹堡风,带有淡淡的欢愉感为了配合一般小夜曲前后都演奏进行曲,第一乐章虽然是奏鸣曲式的乐章,但是莫扎特巧妙地将进行曲融入主题,使主题带有进行曲的味道明亮轻快的结构使独奏群和合奏群产生了喜剧效果,让对话更为生动
第二乐章是具有高雅风格的小步舞曲,由D大调的主题转入独奏群的G大调中段后,发展出新的气息,晶莹,幽雅,形成美妙的对比最后再度回到主题,作为结束
第三乐章是D大调的轮旋曲,一开始是活泼幽默主题,发展出感性浪漫的冥思,最后再回到原先的欢愉幽默,结束全曲
贵族婚礼的庆祝乐章
D大调第7号管弦乐小夜曲:哈弗纳
小夜曲本来是指站在窗外对情人倾诉爱意的歌唱曲,或者是演奏的器乐曲在欧洲的歌剧里,也常常出现小夜曲的歌唱场面但是18世纪后半叶之后,小夜曲所代表的意义却有点改变了
当时在欧洲的贵族与有钱人,跟中国古代贵族家里会养些歌伎舞姬一样,都会依自己的经济状况在自己的宅邸设置规模大小不同的管弦乐队,在各种庆祝会或宴会场合上演奏音乐一助兴或娱乐来宾特别是在18世纪的奥地利,此举尤其盛行
小夜曲的乐曲内容通常比较轻快,浪漫,优美,所以是常在这种场合演奏的乐曲种类之一其他的还有嬉游曲,夜曲或是轻组曲等这个时期的小夜曲,从三乐章到十乐章都有,而且其中一定有好几乐章包含小步舞曲
1776年莫扎特为萨尔兹堡的哈弗纳家写了一首小夜曲哈弗纳家的主人是个有钱的商人,同时也是当时萨尔兹堡的市长,跟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是好友老哈弗纳去世后,由长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后来因为哈弗纳家的千金伊丽莎白小节要结婚了,哈弗纳委托莫扎特创作一首在婚礼前一天的庆祝会上演奏的曲子,因此莫扎特就写了一首曲子,称作哈弗纳小夜曲
这首曲子的初演是在1776年7月21日,婚礼的前一天因为举行了一个庆祝会,当时邀请的来宾有许多达官贵人,有一位是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宫廷顾问,他曾经记载说:"用餐后,小夜曲莫扎特我们都去聆听哈弗纳为她姐姐伊丽莎白所准备的婚礼音乐,是在罗雷托教堂旁边的花园里演奏"
因为这首曲子是在婚宴上演奏的音乐,所以乐曲弥漫着豪华,热烈,典雅的气氛,而且有八个乐章,规模庞大,演奏的时间也不短,全部演奏完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大学期末考试结束了!
D大调第9号管弦乐小夜曲:邮号
在旅行回到萨尔兹堡之后,莫扎特开始对他的大主教老板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过,从1779年初到隔年夏天的一年半岁月里,他依然以宫廷音乐家的身份在大主教的官邸里任职这段时间,他将旅行途中得来的灵感华为作品,杰作包括K318,K319,K338三首交响曲而管弦乐作品更是丰富,第9号小夜曲就是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品之一
依据小夜曲的用途来看,此曲可能是为了某种节庆而作,但是并没有确定的资料可以作证据一位莫扎特传记得作者梅杰克在1799年写给出版社的信里提到,这是为了大主教的受洗日而作,所以,又被称作祝贺交响曲可是,大主教受洗的日子在9月30日,这首曲子在8月3日就完成了,以莫扎特的习惯来看,应该不是为了大主教而作
一般认定,此曲是为了庆祝萨尔兹堡大学期末考试结束而写的结业音乐在莫扎特的时代,邮递马车就是今天的公车,专门来往各地送邮及载客马车一开到,车夫就吹响号角以告知人们,因此在第六乐章第二小步舞曲中段里,便有模仿邮递马车的号角声,所以此去通常又被称作邮号小夜曲
驿马车的邮号用在这里,感觉就像是学生们结束考试之后,心情轻松而出外游玩的俏皮全曲有七个乐章构成,中间夹着以管乐为中心的"交响协奏曲",这是萨尔兹堡时期的杰作之一
规模最大的管乐作品
降B大调第10号管乐小夜曲:大组曲
莫扎特在1781年搬到维也纳时,维也纳正在流行一种叫做Harmoni的管乐合奏这种音乐会依场合增减乐器的编制,不过,一般都以双簧管,竖笛,法国号与低音管各两支的八重奏为主1782年,当时的皇帝约瑟夫二世在宫廷里设置了八重奏的管乐团,贵族也纷纷开始仿效成立自己的乐团,所以管乐的合奏音乐更是大大风行
用来演奏的音乐,除了创作作品之外,还有从歌剧或舞剧节选出来重新编曲的作品当时的作曲家几乎都写过这类型音乐,莫扎特也不例外,而他所写的管乐作品中,规模最大的就是K361的降B大调第10号管乐小夜曲
此曲是在基本编制的八重奏上,另外加入两只巴松管跟两只法国号,以及一把低音提琴所构成的13人合奏,表现了精妙的管乐编写手法全曲7个乐章,中间夹有两个小步舞曲乐章,结构的庞大考验着演奏着的体力与合奏默契所幸,有了莫扎特快慢交替的乐曲安排,才不致让听者耳朵疲惫
这首曲子最初的演奏记录是在1784年3月23日,当时的竖笛名家安东史塔勒在他的个人演奏会上跟维亚纳宫廷的乐团演奏了七个乐章里的其中四个
安东史塔勒师哥竖笛高手,莫扎特后来也曾为他写作许多竖笛作品词曲一开始有可能也是为了他所写,因为此曲以竖笛为中心,在巧妙地从旁边引导格式管乐器加入,展现莫扎特绝妙的手法
演奏会当天,维也纳日报上还刊登了广告:"由莫扎特作曲的特殊大规模管乐作品",后来有一位前往聆听地听众写下这样的评论:"13件乐器的编制,每一位演奏者都是名家,是非常优秀杰出的作品"
夜半时分,一群乐师献乐
降E大调第11号小夜曲
夜深里,万籁俱寂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音乐,节奏轻巧温柔,像晚风缓缓拂过,像饱含情感的呢喃,再刚硬的人听到这样的乐曲,只怕也要化为绕指柔吧但是,有个人听到这优美的乐章,却瞠目结舌,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惊讶过后,他猛然打开了门
莫扎特在1781年11月3日写给他父亲的信里,就描述了这样一件事事情发生在10月的某一个晚上,当时他正要就寝,却听到自己家门外传来乐声,而且那首曲子还是他所写得降E大调第11号小夜曲莫扎特打开了门,发现原来是一些专门为贵族演奏小夜曲的乐师,为了向这首优雅美丽之乐曲的作者表示他们的敬意,私下约了一起练习,然后特地来演奏给莫扎特听果然给了莫扎特一个大大的惊喜
被编为K375的本曲一开始是用各两支的竖笛,法国号与低音管演奏第二年的7月,莫扎特又亲自加上两只双簧管,所以现在它变成管乐八重奏但也有一个版本是再加入两只英国管,变成十支管乐器的演奏形式
本曲5个乐章在形式安排上相当有趣:第1和第五两个乐章是快板,第二和第四乐章则是小步舞曲,居中的第三乐章则是唯一的慢板,形成像三明治一样的形式更有趣的是,在演出时间上,第一乐章居然比后面任何一个乐章都多出两三倍,标准的头重脚轻第三乐章的慢板的节奏设计仿佛夏夜晚风徐徐吹拂,令人心情舒畅,合奏的细腻感与气氛令人沉醉
据说,这曲子是为维也纳宫廷画家约瑟夫范希克尔的表妹所写的这位表妹跟莫扎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令人十分好奇,但是却不得而知
流连晚宴的弦乐
G大调第13号小夜曲:小小夜曲
穿着华服的绅士和淑女拿着酒杯,沉醉于享乐之中乐队不定的演奏,轻快地旋律源源不绝流泻而出这首轻松地弦乐小品G大调第13号小夜曲多半就是在上流社会如此的庆典或晚宴上演奏如果是正式的演奏会上正襟危坐,屏息静听,恐怕就会失去曲子的趣味性
在当时,音乐家大多需依靠贵族生活,所创做的曲子也多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的社交生活所需,必须迎合那些贵族的喜好,没有什么发挥自己想法的空间但是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却可以把原本是供贵族娱乐消遣用的音乐变成旷世名曲,一般人只能赞叹佩服而且,莫扎特在类似情况下完成的名曲还不在少数呢
莫扎特一共写过13首小夜曲,这首可以算是他小夜曲最著名的一首原本曲子的标题Kleine Nachtmusik,eine,意思是"小的夜曲",所以有些介绍会把这曲子称作小小夜曲
这首曲子原本有五个乐章,但是第二乐章的乐谱遗失了,变成现在所知的四个乐章即使如此,这首曲子听起来还是相当完整,丝毫无损其艺术成就四个乐章分别是:
第一乐章 快板,是奏鸣曲的形式,曲风华丽典雅
第二乐章 行板,简洁的回旋曲式,营造甜美的气氛有一段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使人联想到情侣在美丽花园里谈情说爱的浪漫,还有中提琴的背景衬托,听来相当惬意
第三乐章 轻盈的小步舞曲,像情侣沉醉在自然美景中,翩翩起舞的欢乐
第四乐章 兼有奏鸣曲与回旋曲,曲调轻快,描写幸福的情侣踏上归途,全曲在最愉快的气氛下结束
此曲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管乐器,只是用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演奏出来的音乐悠扬悦耳,优雅清新,洋溢着一股难以形容的特殊魅力
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k525)1-4
作于1787年。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首。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小夜曲莫扎特,有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感情。 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小夜曲曲作者小夜曲曲作者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小夜曲》是一首斗志高昂、旋律优美的古典乐曲。曲风优美柔和且富有斗志;既委婉动听,又可点燃人生之斗志。是弦乐的著名乐曲,主要以小提琴为一声部,大提琴烘托气氛,从侧面也反映出莫扎特高超的音乐技术。
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月27日,逝世于1791年12月5日,是奥地利著名音乐作家,是公认的音乐界的旷世奇才,著作有第一、第二、第三《交响曲》《音乐会咏叹调》《卡农》等。莫扎特在这首小夜曲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
《小夜曲》写作背景: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
莫扎特曾说:“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工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莫扎特的小夜曲一共有几首名字各是什么?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 1787 年8月24日 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 。 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简介:
快板,奏鸣曲结构。这一乐章具有进行曲风格,开始是四小节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G大调、4/4拍子。呈示部主部主题清新欢畅、情绪饱满,连续出现颤音,更显得生机勃勃。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优美,以连奏和断奏的音型交替出现,4/4拍子。副部的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蕴涵着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是本乐章引子乐句、副部主题第二部分颤音和断奏音型的展开。再现部按奏鸣曲式结构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都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在短小精干的尾声中结束这一乐章。
创作背景:
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k525》又称《第13号小夜曲》,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G大调弦乐小夜曲》最早为弦乐合奏,莫扎特一共写过13首小夜曲,原本曲子的标题《Kleine Nachtmusik,eine》,意思是"小的夜曲"。它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也是人们最为喜爱的一首古典作品。
内森·米尔斯坦
内森·米尔斯坦(1904年12月31日-1992年12月21日),生于俄国敖德萨,美籍俄国小提琴家。
7岁从斯托利亚尔斯基(PStoliarski)学琴,1920年在敖德萨正式举办演奏会,1926年至布鲁塞尔从伊萨伊进修。二、三十年代,曾与霍罗威茨合作,在苏联演奏。1929年定居美国。米尔斯坦的光彩往往被海菲兹遮掩,而实际上米尔斯坦更为扎实,对具体作品的表达亦深于海菲兹。他的跳弓非常精确而轻巧,震音充满韵味,音色变化也非常精致。米尔斯坦一生倾注心力最多的是巴赫的6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曾先后3次录音。
作品有《米尔斯坦伦敦演奏会实况》等。
中文名:内森·米尔斯坦
外文名:NathanMilstein
国籍:美国
出生地:俄国敖德萨
出生日期:1904年12月31日
逝世日期:1992年12月21日
职业:小提琴家
主要成就: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
代表作品:《米尔斯坦伦敦演奏会实况》
重要事件:1920年在敖德萨正式举办演奏会
演艺经历
1921年开始,与霍罗维茨(Horowitz)合作,在苏联举行一系列室内演奏,长久以来,米尔斯坦的光彩往往被海菲茨(Heifetz)遮掩,但与海菲茨的炫技与明星风采相比,米尔斯坦更为扎实,他的修养高于海菲茨,对具体作品的表达亦深于海菲茨,他的跳弓精确而精巧,震音充满韵味,音色变化精致,他一生着力最多的是巴赫的六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这个曲目他先后录过三次,可谓一生艺术的结晶,与阿巴多、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柴科夫斯基,也比海菲茨更深的体会了柴科夫斯基的喜怒哀乐。米尔斯坦的演奏有著一股韧性,使得他的音乐越发受到尊敬,也成为后世分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在本片中,米尔斯坦展现了他最胜于海菲茨的曲目:莫扎特和巴赫。巴赫的夏空舞曲(Chaconne)是米尔斯坦的最爱,他在八十高龄时都还在将此曲列入演奏会中,而他多次演奏的此曲也都是唱片迷收藏的对像。
影片最后加录另一位奥尔(Auer)高徒埃尔曼(Elman)的珍贵录影,这份录影捕捉了他难得的丰采,他那抒情精致有时甜得发腻的琴声勾起人们对十八、十九世纪田园牧歌生活般诗意浪漫的回忆和向往,让人们得以分析奥尔小提琴演奏学派特殊技巧的关键所在。
主要作品
《米尔斯坦伦敦演奏会实况》
指挥:诺曼·德玛尔
乐团:爱乐管弦乐团
内森·米尔斯坦作品
格式:套装
出版社: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
作品简介:“古曲珍贵档案系列”记录了众多传奇艺术家在其巅峰年代留下的经典演出,首度为世人开启了欣赏这些古典音乐瑰丽遗产的大门,通过使用当代顶尖的保存与还原技术,这些演出有幸以VCD为载体完整地现现于世。配以全面而透彻的中文介绍小册以及难得一见的花絮影片,“古曲珍贵档案系列”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将把人们带回那一段段难忘的黄金岁月。单以技巧而论,米尔斯坦大概稍稍逊于海飞茨,不过仍然是无与伦比地惊人。在他传奇性的86年最后演出中,82岁高龄的内森·米尔斯坦左手食指伤痛几乎不能用,他调整了技法,第二天的演出大获成功。演出曲目里有贝多芬《克罗采》这样的曲子。
01莫扎特:慢板,E大调,K261轮旋曲,C大调,K373
02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作品第十一,第五号
03法利亚:西班牙通俗歌谣第六曲“霍塔舞曲”第五曲“阿斯图利亚”
04诺瓦切克:无穷动钢琴:恩奈斯特·勒许
05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K219:第一乐章快板
06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作品七七:第三乐章:愉快的快板诺曼·德玛尔(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07贝多芬:“克罗采”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四七:
第一乐章、第三乐章钢琴:乔治·普鲁德马赫08巴赫:第二号无伴奏小提琴组曲,D小调,BWV1004
第五乐章:夏空舞曲09帕格尼尼/米尔斯坦改编:帕格尼尼魂10巴赫:第三号无伴奏小提琴组曲,E大调,BWV1006:
个人作品
唱片选粹:
EMIZMS7647932巴赫:6首独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EMITOCE-3308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爱乐乐团/巴尔金、费斯托拉里)
DG453142-2门德尔松/柴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维也纳爱乐乐团/阿巴多)
作品:EMIZDMB64793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
创作作品:Paganinianaforviolin,小提琴曲《帕格尼尼》JMR11里奇/史密斯
人物评价
内森·米尔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技巧无暇到完美,他的音乐演绎造诣深厚,但他羞于在公开场合露面。米尔斯坦73年的艺术生涯的回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有价值的对于大师个性和他对乐器和音乐敏锐洞察的展示。
米尔斯坦与许多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家有过交往。他是奥尔的学生,也是格拉祖诺夫、拉赫玛尼诺夫、伊萨伊、霍罗维兹等人朋友,他在影片的采访中讲述了很多非常吸引人故事。他还回忆了自己早年在苏联在工厂为工人演出的情景,以及巴赫作品在工人老大哥面前所遭受的冷遇。里面还有他最后的音乐会的片段,由瑞典电视台拍摄,里面有纯正的贝多芬克鲁采奏鸣曲和巴赫夏空表演
。访谈内容散布在小品表演中,显示了米尔斯坦对于乐器耀眼的控制。米尔斯坦对于音乐的一丝不苟被温暖、幽默的人性所掩饰。我们不仅能听到有趣的故事,还能体会到他对作品冷静深入的研究。
在与平恰斯·祖克曼的谈话中,米尔斯坦谈到了音乐家创造力的重要性。演奏家需要经常改造他们对于一部作品的处理方式,这意味着改变他们的指法让其诠释保持新鲜感的方法。在第2张DVD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手指的痛苦强迫米尔斯坦来修订他的左手指法,但是演奏的效果没有丝毫变化。
米尔斯坦在82岁高龄的还保持高水平技巧,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因为大多数小提琴家这个时候已经退休很久了。对于他来说,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他说他经常改良自己的指法,即使在舞台上的演出中。
努本以前的**常常在显示音乐家作为一个平常人方面走得很远,甚至形成了一种模式,这里则变的小心谨慎,或许是因为这张DVD标题的缘故——伟大的音乐家的生活和艺术在这部很好的记录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描绘。
你说的应该是维多利亚 穆洛娃吧?
穆洛娃1959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的郊区,自幼喜爱音乐,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由于天赋过人,9岁便进入了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之后多次在国际上获奖,轰动乐坛。她16岁时第一次出国参加华沙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得第一名;回国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著名小提琴家科冈学琴,22岁时,参加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国际音乐比赛,获得第一名;第二年又夺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大奖。夺得三个国际头奖使穆洛娃备受国际乐坛的关注。1983年,穆洛娃离开苏联前往欧洲寻求艺术发展,与许多著名指挥家及乐团的合作使得她的声望迅速飙升。她与飞利浦唱片公司签约所录制的大量唱片畅销全球,成为当今世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女小提琴家之一。
穆洛娃美丽的外表下掩饰着一种火一般的激情。她总给人冷峻、孤傲的印象,但她的演奏却充满对生命的赞美和热情,音色纯厚甜美,情感质朴自然,富于变化,既有粗犷豪放的男性气质,又有细腻柔美的女性特点,因此她所演奏的乐曲风格就极为的宽泛,上至巴洛克,下至近现代,甚至还有爵士乐。此次穆洛娃在北京的音乐会中将演奏具有很强即兴风格的爵士音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