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画派的历史背景

浪漫主义画派的历史背景,第1张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法国经历了三次资产阶级革命和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起义。这个时期艺术思潮的起伏更替,现出十分绚烂的景象。一种艺术流派或主义的出现,当然是特定的文化思潮的反映,并且关联到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但问题的复杂在于:艺术家们多半不是按照事先拟定好的某种“主义”的纲领去进行实践的,常常是依据自己有意或无意接受的某种思潮的影响,创作出了作品之后,观众特别是评论家们为了说明其艺术特征,而把某一头衔赠给艺术家的。由于评论家(和后世的史家)们理解和着眼点的不同,对同一个(或一群)画家,有时会冠以各种不同主义的头衔,而艺术家自己又多半是无所谓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们,在美术史上好象还是没有争议的,但对其他的一些画家,问题就更为复杂些。

浪漫主义美术,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有了kindle也还是更偏爱实体书,大概是喜欢翻页的手感。

以前在亚马逊或者当当打折季买过不少书,总是看着页面展示的简介就大剌剌地买回来,结果失望不少。

这次特特地在豆瓣看评价,选了蒋勋这本《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即便可能不如苏樱的《少有人看见的美》,也可以是一个个冷知识别开生面拼盘。却原来,也只是一本《西方美术简史》,跟大学时候选修课上学过的内容,好像没有什么补充或出入,让我不禁怀疑,这是不是改名换姓过的同一本书。

不过这本书依旧还是值得一读。

一是因为印刷版页效果很好,雕塑有3D感,油画有凹凸感,比御用新华书店的印刷品要强太多;

二是因为最后有个《索引》,毕竟区区300多页的16开本,阅过之后依旧会有困惑,看一下引用纪年,也是个反刍的好办法。

总而言之,从史前3万年到如今,美术史也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史。社会发展节奏慢,几千几万年的绘画主题也不变;社会发展有了飞机火箭,艺术绘画也就脑洞大到让人跟不上节奏了。

可是我这里想讨论的,反而是,要不要在年纪小的时候看到这些时代更替。

充足的信息流里,无论什么主义,都流到面前,又迅速流走。那时那刻的“革命性”“划时代意义”,于我们不过是一个名词,一种YY的劲爆。

所谓把人入画有什么难的呢?为什么一定要只画神灵跟圣贤呢?表现光影透视不是自然的吗?

所以年轻时候读到这些,有什么意义呢?并没有什么经历经验,连类比放大一下都是妄想,更别提“感同身受”。

难道就是为了,过几年再回头看,嘟囔一句“原来还可以这样啊,那时候没看懂呢······”?

不过估计再过几年,也会再这样看现在的自己吧?

————————————————

最后附个极简绘画主题纪年,看不看都随意了······

BC3万到BC2000,新旧石器时代,粗犷原始

BC2000-BC1000,埃及时代,秩序规整

BC1500-BC100,希腊时代,神话主题,和谐柔美

BC500-500,罗马时代,神话主题,恢弘壮美

1000-1400,基督教艺术,宗教至上,压抑人性

1300-1500,文艺复兴,肯定人性,意大利为主(1500-1600威尼斯画派,主打奢华享乐;1400-1500北方文艺复兴,主打理性现实)

1600-1700-1800,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大航海、地心说背景下,教会为巩固统治自上而下发展,产生表现宫廷奢靡和平民困苦的的两极化

1700-1800,新古典主义,学院派,回归神话宗教主题

1800-1850-1900,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相继发展

再往后就是看不懂的野兽派、抽象派、行为艺术派,你方唱罢我登场。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希望突破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宗教对精神的禁锢,要民主、要科学、以人性冲击神性的人文主义思潮在文化领域内的体现。古典主义使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力上不足以推翻封建主义,封建主义也无力把资产阶级镇压下去,二者值得相互脱节的暂时平衡。但二者的妥协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不想夺取政权以利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旦资产阶级的实力更加强大,必然要向封建的生产关系挑战,对旧制度发起进攻。这种趋势反

映到文艺上来便是浪漫主义的兴起。

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英国的产业革命直接相关。产业革命在 17世纪或更早已经悄悄地开始。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瓦特(1736-1819)发明的蒸汽机以被广泛利用,机器代替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人们开始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种空前的变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敢于打破一切传统,蔑视任何权威,对以农业为基础的重商主义的绝对君主专政做出新的评价。这种浪潮由英国迅猛地波及整个欧洲,冲击着各个领域,具体到文艺上来便是浪漫主义的诞生。

浪漫主义的“ 浪漫 ”在英文中由“空想”、“幻想”、“爱情” 、“小说”等含义;作形容词则为“离奇古怪” 、“荒诞不经” 。但不论作名词还是形容词都具有“理想”(idea)的含义,所以浪漫主义又可称为理想主义( ldealism) 。作为一种美学思潮,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作为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念,它是对古典主义所持的常理常情和冷漠的说教,是对严谨、规范、自觉的否定和破坏。浪漫主义最早出现在产业革命的策源地英国的文学上,如湖畔派诗人的代表华尔华斯的诗篇和发表于 1800年的华尔华斯的《抒情歌谣序》被认为是浪漫主义宣言。18世纪50年代后,德国形成了有歌德(1749-1832)和席勒(1759-1805)参加的浪漫主义运动,19世纪传到法国从而达到了浪漫主义的全盛时期。文学上出现了雨果( 1802-1885),美术上出现了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涵义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形式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屈原《离骚》、李白《将进酒》、《蜀道难》、李贺《李凭箜篌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最大的不同在于:浪漫派虽然和后印象派一样都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但浪漫派对题材和内容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浪漫派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塞尚的画甚至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点彩画派正相反。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1)浪漫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在艺术中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量彻底的反抗。

(2)浪漫主义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现象的密切关注。

(3)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对异国情调的向往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4)在艺术形式上,就绘画而言,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显示了不同的特点:

一是浪漫主义画家反对古典主义只重视素描不重视色彩的观点。他们重视色彩理论的研究,在绘画上重视色彩效果。

二是浪漫主义画家重视画面构图的生动效果,常以对角线和不安定的构图代替古典主义的讲究安定效果的金字塔式的构图。

三是浪漫主义的画家们讲究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拘泥于细部的真实和摹写。

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是18世纪和19世纪兴起的两种艺术和文学运动,对艺术、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的一场运动,其特点是注重情感、想象力和个人主义。浪漫主义作品经常描绘强烈的情感和强烈的情感,并颂扬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浪漫主义的特点还在于对超自然和神秘的迷恋,以及对奇迹和神秘的感觉。

另一方面,古典主义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兴起的运动,其特点是注重秩序、平衡和理性。古典主义作品经常描绘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价值观和理想,并以秩序感和对称感为标志。古典主义的特点还在于注重形式和结构,相信理性和克制的重要性。

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一个关键区别是,浪漫主义更注重情感和想象,而古典主义则注重秩序和理性。浪漫主义作品经常歌颂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以及人类的精神,而古典主义作品经常描绘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价值观和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760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