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异同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异同,第1张

  古典主义

  (Le Classicisme)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

  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沃日拉采用宫廷与贵族阶层的用语,摒弃平民大众的口语,制订正规法语的规范古典主义的文学语言,就是这种正规法语,而不是平民的语言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古典主义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帕斯卡尔等从1660至1688年是古典主义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拉辛、 莫里哀、 拉封丹、博叙埃和布瓦洛等从1688-1715年,是古典主义盛极而衰的时期,代

  表作家是拉布吕耶尔、圣西门和费讷隆等人

  古典主义文学

  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虽然《诗艺》中的理论已为前人所提出,作者并没有提出系统的古典主义理论,但古典主义的许多原则性的意见在《诗艺》中获得集中的阐述法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理论,是后世评论家分析古典主义各代表作家的作品之后经过归纳、概括而成一般认为古典主义文学有下列各种特征: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并且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2 心中要有不变的原则,因为在一切变幻无常的现象后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一种关于“美”的绝对概念作家的使命在于尽可能表达这种绝对概念古典主义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而着重于写一般性的类型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但并不要求写真实,因为真实的事物有时并不使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古典主义要求“得体”,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看起来都顺眼,而不致引起反感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路易十四用优厚的年俸供奉当时的著名作家,对待他们象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

  古典主义美术

  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它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先后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一是古典主义画派作品:马拉之死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以普桑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从狭义上讲,有把18实际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兴起的这种怀旧风格的回哈作为第二倾向,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古典主义,或成为新古典主义三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的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精神为内涵,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

  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方式和庄重的的风格、气魄

  古典主义音乐

  一、 指十八世纪下半叶之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以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0-1827)为代表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奏鸣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

  深远影响

  二、 泛指十七、十八、十九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一古典以前时期:①如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有巴哈、韩德尔;②罗可可音乐,代表人物有如库泊兰、拉穆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二古典以后时期:①浪漫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舒曼、舒伯特、肖邦;②民族乐派,主要代表人物如格里格、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波隆贝斯库、西贝里乌斯、巴托克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③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在内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

  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

  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

  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

  ,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

  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

  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

  浪漫主义美术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现实主义(realistic )

  现实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包含了各种现实主义者理论和观点借以产生、发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范式现实主义首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哲学传统和世界观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建立在它对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的悲观主义认识基础上的现实主义者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进步的,他们对于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反复出现的冲突,建立持久的合作与和平深表怀疑现实主义世界观更多看到的是人类本性中的恶,以及人类经验中周而复始的悲剧现实主义的这些哲学观点在修昔底德、霍布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中就有了强烈的反映

  现实主义文学

  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达米安·格兰特用"应合"理论解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成规,他称应合为一种文学的认真心理,"如果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希翼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这强调的是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显然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美术

  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美术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据韦勒克的历史追溯,典型术语的最初使用者是谢林,意指一种象神话一样具有巨大普遍性的人物

  现实主义音乐

  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推向了高峰,在他的代表作品《赛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中,他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赋予作品以生气,歌剧的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

  现代主义(Modernism )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什么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现代主义的派别和旗号很多,例如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意识流,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体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主要作家有:托马尔斯曼,卡夫卡,萨特,加谬,贝克特,马尔克斯等等

  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有着复杂的倾向许多作家对丑和恶采取愤怒的态度表现在作品里他们认为,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因此在作品里表现出颓废或玩世不恭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这些作家倾心表现荒谬、混乱、猥琐、邪恶、丑陋等意识,使作品中的场景总有梦魇的特征他们的理由是表现“诚实的意识”表现“诚实的意识”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他们肯定美好的东西的存在,但他们又不愿意用那种虽然极为善良却是非常简单的眼光来认识这个世界,社会的不完美和恶势力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如果还用一种正直善良的眼光把这个世界说得如何善美,即使不是有意的,至少是无力把握现实的结果,有什么真实可言呢!所以现代主义强调“从着魔状态下清醒过来”,是“天真状态的结束” 在形式上,正如索尔贝娄所说:“奇特的脚穿奇特的鞋”所以说,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形式,与传统的文学比较,它的特点是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他们认为,作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体验,人的个性从集体意识中解放出来,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把人的个性和复杂的心理体验表现出来,传统的白描手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显得苍白无力也无法刻画现代人的复杂意识

  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

  现代主义音乐

  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然而,由于在近90年的时间里,西方音乐的风格、流派十分繁杂,演变也非常剧烈;从历史风格的范畴而言,现代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非指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因为某些作曲家(如СВ拉赫玛尼诺夫、J西贝柳斯等)虽然也在20世纪写下了不少重要的作品,但从总体风格上看,他们仍属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

(1)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体现为浓重的感情色彩、自由理想的抒发、强烈的个性张扬。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比较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摒弃现实,注重理想的憧憬或感情的宣泄,描写他们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则是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根源。

(3)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状态”,以表达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观察生活,仔细描写环境和生活细节,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

(4)浪漫主义文学的实绩在诗歌方面更突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长篇小说方面更突出。

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 浪漫主义文学

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激动人心的特定时期。这个时代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遗迹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处于憧憬与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浪漫主义即是这股文学潮流的折射。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代替了古典主义,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思潮,浪漫主义远不只限于文学范畴,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以及民族自觉、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它在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过程中掀起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浪潮。同时,它带来了文学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全面解放。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浪漫主义文学家的创作气质主要表现为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否定艺术家遵循任何规则,他们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它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希伯来文学,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它包含了更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0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