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美,在山川风物间,在人文风貌里,在不息创新中;浙江之美,是袅袅炊烟、小小村落,是唇齿间的“浙”味道,是耳畔熟悉的歌。
在每个浙江人的心中,都怀着对脚下这片热土最独到的解读。如果我们俯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美丽浙江”,或许我们能看到关于这座城市更多意义非凡的故事。
作为今年双节假期的高分**,《我和我的家乡》从平凡人的视角呈现家乡的变化,展现不平凡的故事。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同时,也击中了每一个观众对家乡割舍不断的情结。
观众们在**中找寻到自己家乡的影子,再次回味家乡那熟悉的感觉。在笑与泪中,收获了久违的欢乐和感动,也激起了对家乡最深层的记忆。
**中出现的五个家乡,分别来自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简直浓缩了最美的中国。其中,被“热捧”的美景有出自浙江的,你看出来了吗?
影片中的望溪村是浙江杭州千岛湖的下姜村;
从镜头中的满池莲叶、扁舟撒网等场景,可以看出取景地正是浙江省杭州市的千岛湖;
故事结尾,流光溢彩的外观,简直就像一座糖果色城堡的小学是真实存在的杭州市淳安县的富文乡中心小学……
走过许多山水,发现家乡最美。无论身在何处,对于自小生活的那片热土,我们总保留着那份独特的感受和珍贵的记忆。
今天的浙江,山水塑形,绿韵为裳,朝着更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奋力前行,加速奔向“美丽浙江”。正所谓,我的浙江我的城,我的城里故事多。
“美丽浙江”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也隐藏着不少亮点。
看“浙”里的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进安吉余村,村口巨石上这十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青山碧水间,这里景美户富人和,成为浙江美丽乡村的生动样本。
绿水青山,不仅仅是展示今日浙江的“金名片”,而且成为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着墨于小小村庄的绿意,浙江在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上,已经写下了先行先试的美丽答卷——
浙江德清县以低碳理念兴建起“森林度假夯土小屋”建筑群;“西坡29号”的“猪圈房”面对的是苍翠欲滴的巍巍青山,呼入的是饱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杭州桐庐荻浦村将昔日的牛栏改造后与咖啡结缘,打造成质朴而富有创意的“牛栏咖啡”吧,与当地的花海一起双双走红……
“十三五”期间,浙江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五年来,浙江以“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为抓手,把美丽浙江建设得更有诗情画意。
看“浙”里的宝藏非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非遗的发生和流传植根于人们的文化情怀。它是一个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根”与“魂”,是一方水土百姓非凡创造力的重要结晶。
在浙江,它是泰顺廊桥,是景宁畲歌,是桐庐剪纸,是临海词调,是绍兴戏台……10余万个非遗项目,遍布在这片中国陆域面积并不大的省份,却又创造了7000年河姆渡文化、6000年马家浜文化和5000年良渚文化的文明庶地。
浙江撑起立体防护伞,打造文化品牌,让“非遗”活起来——大胆将非遗融入旅游,丰富了游览体验;融入现代生活,提高了百姓参与感……从吃的穿的到说的用的,处处流淌着工匠精神的手艺传承,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感。
看“浙”里的幸福生活
根据调查显示,我省民众对政府满意度在持续提升,在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等多个民生方面表现出较高满意度。
特别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环境加大整治力度,71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生态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894%的人对拥有更好的环境持乐观态度。
水乡乌镇的天光云影,每一天都在见证由互联网带来的深刻改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释放全方位的民生福利,浙江百姓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片热土让浙江人更有归属感,也给予浙江人一份安定与从容,让每一个浙江人都能在朴实无华的生活中时刻绽放出笑容。作为家乡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见证浙江变化,点赞幸福生活。
看“浙”里的时代变迁
40年间,浙江省锐意进取,奋力创新,一步步从温饱线走向小康社会,各地市在多个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温州作为浙南中心城市,以敢想敢做的温州模式而闻名,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城市典范,温州商人的身影更是遍布海内外;
义乌则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档到高档,从露天马路市场到室内市场的蜕变,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吸引外国商人慕名而来;
台州这座小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被拓宽整修。现如今的三门更是有了自己的动车站,成为了台州唯一一个开往上海的县级动车始发站;
千岛湖更是从最初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的景区逐步转变为以观光旅游为核心,集湖滨度假、环湖骑行、沿湖自驾、露营徒步、峡谷漂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浙江省40年的生动实践。浙江省始终走在改革前列,努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浙江省作为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千千万万个瞬间,浓缩着浙江几代人的生活变迁。“浙”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的乡情也越来越浓了。回顾这些“美丽浙江”的高光时刻,不禁感慨成为浙江人是件令人骄傲的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乡情。“美丽浙江”给每个人带来的记忆和感受都不同,每个人对“美丽浙江”的解读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这次,放眼浙江,我们想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
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需求,提升全省青少年媒介素养,展示“美丽浙江”建设成果,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小记者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旅游协会联合主办的“我的浙江我的城”——2020浙江省首届模拟新闻发布会盛典正在火热招募中。
来自全省11地市的小记者们可以在这里发挥创意、“花式”推荐自己的家乡,展示宣传城市形象,从小记者视角对“美丽浙江”这一“重要窗口”进行新颖、丰富、独特的呈现。
作品表演形式不限,鼓励原创,提倡创新。让我们循着孩子们的目光看家乡,通过他们稚嫩的表达,细腻的观察,从特别的视角出发,对“美丽浙江”展开一次全新的解读。
请孩子来安利家乡,你猜他会怎么说?
说起家乡,美食美景自然必不可少。在《我和我的家乡》的校园路演中,韩昊霖现场变身家乡宁波余姚的小推荐官,他说:“我觉得我的家乡哪里都好,美食有很多,景色也特别美!”
他向现场的观众推荐了龙泉山、四明山等山水风景,提起杨梅、梅干菜等美食更是异常开心,引得一旁的徐峥笑称“都在咽口水了”。
**首映礼的千岛湖分会场上,他还用地道的余姚话进行了推介,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余姚人最爱吃的梭子蟹等美食。
你瞧,孩子眼中的家乡全是宝。如果你问他们家乡有哪里好?他们或许会满怀着强烈的表达欲望,说上个三天三夜都不带停的。
只要我们俯下身,就能从孩子的眼中看到关于一座城市的不同的故事,可谓意义非凡。
欢迎全省优秀青少年参加“我的浙江我的城”2020浙江省首届模拟新闻发布会盛典,在这里你可以满怀激情,畅所欲言,描述眼中的最美丽的家乡,发出时代最强音,赛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这不仅是对浙江小记者风采的一次集中展现,是一次鲜活的青少儿传媒素养教育实践,更是一次让世界聚焦浙江、细品“美丽浙江”的机会。
我是浙江宁波的,其实江苏人在浙江挺多的,我也经常去江苏,现实生活中对江苏人印象非常不错,苏南的朋友低调脑子灵,苏北的朋友热情好客,每次和徐州的朋友喝酒喝到举白旗投降。
江苏目前除了淮安和宿迁我都已经去过,共有三个文化圈,吴文化、江淮文化、中原文化、其实都是外界说江苏人内斗厉害,现实中江苏对外还是挺团结的,没有网上说的那样,苏北现在发展的也挺不错,尤其城镇化搞得不错,市区和别的地方没什么大的区别。
但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网上戾气比较重,喜欢比来比去,和现实生活中截然相反,当然网上自称江苏人的不一定是江苏人,有些就是专业地域黑带节奏的,但有些就看见浙江比较难看,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浙江人当中也有一小部分飘了吧?
总体印象不错,江苏也值得去玩,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突然看到下面有一位不知道哪里的老兄写的,明明是问浙江人对江苏人的印象,变成了吐槽浙江人(浙江人很能吃苦,钻天打洞做各种生意…,也很会讲虚价,漫天要价,造假冒伪产品,价格低但产品很差,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都是浙江人的商业行为造成,浙江人改变了中国行商模式,同时决定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认识,浙江人很重要的啦。)
我是江苏人,我以我的观点将浙江人和江苏人做个对比吧。浙江人太太太聪明了,聪明的另一方面是善变,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什么赚钱干什么,不会专注于一件事。当年戚继光去浙江募兵,第一次和倭寇干仗,当兵的全跑了,就剩他一个突出阵前,吓得他也扭头就跑。江苏人比较厚道,不是太善变,能够专注于干一件事,所以在产业方面有更好的技术沉淀。上帝其实也看到了这点,为了弥补江苏人的厚道,把全国最好的自然资源给了江苏。充分说明了一点:人在做,天在看!
我是浙江嘉兴人,我们的文化和语言,饮食跟苏南差不多,所以我对江苏的印象就是文化习惯差不多,后来去了趟盐城,我才知道,原来江苏还有另外一面,确实跟苏南差距比较大!
我是江苏的,在浙江的一家公司任职,浙江的公司在江苏,所以,浙江和江苏人就像一家人,江苏人很佩服浙江人做生意的本领,浙江人也钦佩江苏人的头脑灵活。
我江苏常熟人,我很了解浙江人。做生意的讲信用、相互团结,讲义气,有团队精神,能吃苦,我是看着浙江商贩一个个发起来的。八五年,常熟招商场成立,很多浙商从摆地摊开始一步步走上规模,很多老板发了,我有很多浙江的朋友。我在招商场及招商城呆了十三年,当了十三年办室主任。比较了解浙商性格,聪明、善良,合群,义气也是他们生存的前提,我去过义乌三次,市场考察,外来人口管理,义乌市场是工商所管理的,被所长灌趴一次[呲牙],印象深刻。估计所长早退了,后来他来过招商城管委会一次。我也调离多年,和浙商接触少了,但多老板还记得。
习惯性把江苏分成苏南,苏北,还有徽京。超级喜欢苏南人。徽京人就觉得说话比较彪悍,苏北人,不做评价。[呲牙]
我是杭州的。去年带妈妈去苏州和无锡 旅游 了。感觉江苏人挺好的,说话糯糯的,也挺热心的,酒店的服务也好。
江苏的南京、苏州都去过几次。感觉那里的人还是很和蔼可亲的。问路时,都会遇到热心的老百姓。感觉网络上有一部分自称为江苏的喷子,也许都是故意挑拨是非的小丑吧。总之一句话,江浙沪是个大家庭,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呲牙]
兄弟说的极是,浙商现在可以说无处不在,浙江人很聪明,敢于承包敢于冒险,有种骨子里不服输的气质,大多数人成功了,江苏特别是苏南人喜欢稳扎稳打,乡镇企业搞得很红火,也创造了苏南模式,宁波我曾经去过三次,甬江状元楼吃过饭,中山路确实很繁华,宁波年糕也很喜欢吃,包玉刚回馈家乡的故事我也不止一次听说,舟山沈家门海鲜也是名声在外,我喜欢浙江,更喜欢家乡,吴越文化相近,江浙也是好兄弟!
江苏模式,培育出来的城市都谈不上有多大的发展前景,从江浙两省公示的2021-2035国土空间规划(意见稿)就可以看的出来,未来真正具有前景的城市无非是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其它具有国家级中心定位的城市。
2021年6月,江苏省、浙江省2021-2035国土空间规划(意见稿)正在向全 社会 公示,征集 社会 意见(包括是否申报南京、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事宜)。
江苏省对待省会南京和浙江省对待省会杭州的态度,在两省近几天刚发布的《2021-2035国土空间规划(征集意见稿)》里可以清楚地得到答案。
《浙江省2021-2035国土空间规划(征集意见稿)》已经向 社会 公示,明确杭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江苏省2021-2035国土空间规划(征集意见稿)》已经向 社会 公示,只是提出南京“对标”国家中心城市。
意见征集阶段过后就会正式上报国家,如果《浙江省2021-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就可以解释为国家同意杭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如果《江苏省2021-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只可以解释为国家同意南京“对标”国家中心城市。
“对标”的名词解释是:对标先进找差距。个人认为:“对标”两个字类似于文字 游戏 ,最差的城市也可以喊出口号对标最好的城市。近几年,各个城市都在大喊对标口号。二线对标一线,泛滥成灾;三线对标一线,屡见不鲜。提出“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并不等于要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同意“打造”,就是同意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意思。
补充:目前各省市陆续出台的《2021-2035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国家出台的《2035远景规划建议》指导下,统一编制的15年远期规划。错过了这一次,就是错过了15年。15年后,国家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从2010年开始联合编制的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早就编制完成,相信几十年内应该再也没有机会申报国家中心城市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