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第1张

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二十五岁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淳熙十五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鹅湖之会后,辛弃疾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开禧三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扩展资料

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等等。

清平乐·村居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生平简介50字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因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也始终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以及实现他北伐的夙愿。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辛弃疾今存词629首,抗金和恢复旧河山是主要内容。辛词多爱国伤时及复国之作,充满济世爱国的热情,洋溢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之思想。辛词内容广泛,也有写田园山水,农村生活及其他内容的词作,流露出对田园山水和农村生活的热爱。

辛词多豪放之作,意境雄奇阔大,形象生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悲沾慷慨,豪壮炽烈。辛词风格多样化,也有缠绵细致,自然闲淡,及其他风格的作品。

辛弃疾的词,打破了词和诗,词和散文的界限,融合诗、词、散文、辞赋,丰富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表现力和境界。手法上,辛词形式解放,诗词散文合流,将词散文化,善于_铸经史百家,驱遣散文诗歌入词。

辛弃疾的词打破了词以往的狭小天地,运用了诗句、古文、辞赋,丰富了词的语言范围,点化和化用前人的句子、诗歌,可以说是在词的历史上语汇最为丰富。

辛弃疾留存于世的墨迹甚少,《去国帖》是其为数不多的行楷书作品之一。此帖书法中锋用笔,点画尽合法度,书写流畅自如,浑厚沉婉,虽无甚特色,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扩展资料: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词之外,辛弃疾的文也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参考资料:

-辛弃疾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爱国将领,尤其是辛弃疾的一生是悲壮而又辉煌的,令辛弃疾名垂千古的,除了辛弃疾的豪放诗词之外,还有辛弃疾的英勇事迹。当时因为宋朝的腐朽无能就出现了靖康之难,靖康之难之后,中原绝大部分的地方都被金军所占领,辛弃疾的祖父因为自己一族人在那里,也就没能随着宋朝皇室南下,只能在金朝做官。

而辛弃疾因为从小就跟随祖父读书,虽然说在金,但是时刻没有忘记祖国,于是就有了浓烈的爱国思想。等到之后金军想要进攻南宋,北方就发出了大规模的抗金起义,因为中原人不愿意屈服于金朝,辛弃疾也组织了几千个人准备抗金。而南宋的朝廷对于辛弃疾赞赏有加,但很可惜的是在辛弃疾准备率军南下的时候,军队里面却出现了叛徒勾结金军,于是起义军被迫解散。

辛弃疾恼羞成怒之下就直接冲去了叛徒的老窝,直接就把叛徒给抓住了,因此名声大振。之后辛弃疾利用自己的文采,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里面也包含了浓浓的爱国思想。

人物生平

何逊,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侨居丹徒。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历》。逊八岁能诗,二十岁左右举秀才,同时诗人范云览其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交。诗为沈约所赏。逊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意。天监中,为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随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后还建康(今南京),一度得武帝赏识,旋为所弃,出为安西安成王萧秀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除仁威庐陵王萧续记室,复随府江州,卒于任所。后人因称“何记室”或“何水部”。其诗文与同时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又以诗与阴铿颇相似,世号“阴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虽有“清巧”之长,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其实何诗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其坎壈遭际所致,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 。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在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喜用典故,写景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如向称名句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从镇江州与游故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相送》)等,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

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影响。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亦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诗句意境颇近于谢朓,饶有风致,为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之作,惜笔力稍嫌平弱。钟嵘《诗品》评谢朓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这一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逊诗受“永明体”影响,其新体诗工于炼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律规模,是六朝诗与唐律间的过渡体裁。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歌声律时,曾举其《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曾将其《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唐杜甫为诗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并说“颇学阴何苦用心”。清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何逊尚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其《穷乌赋》似为残存片段,并非全文。辞藻较好者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并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如诗。何逊身后由同时人王僧孺编定集八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此书最晚至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二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正德间刊本为早,继有薛应旂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现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何逊集》。

诗人推荐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共36篇诗文>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共34篇诗文>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共133篇诗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共2815篇诗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共763篇诗文>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共106篇诗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共8178篇诗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共1571篇诗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共1086篇诗文>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共245篇诗文>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共4058篇诗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共963篇诗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共2585篇诗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共1134篇诗文>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共353篇诗文>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共654篇诗文>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共491篇诗文>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共438篇诗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共287篇诗文>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共562篇诗文>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共193篇诗文>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共357篇诗文>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共374篇诗文>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共682篇诗文>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共487篇诗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共342篇诗文>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何逊简介,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共459篇诗文>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共216篇诗文>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何逊简介,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共1篇诗文>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共81篇诗文>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共1369篇诗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共218篇诗文>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共207篇诗文>

南北朝作者

查看更多

萧子晖 祖珽 袁淑 王素 殷芸 明少遐 高爽 徐摛 王晞 范晔

关于南北朝的成语

查看更多

  徐志摩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

  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

  曾经用过的笔名字: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7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毁人亡。

  诗集著有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有

  《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散文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摹的全部作品集http://wwwwensoucom/a24htm

1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 诗人 、 散文家 , 新月派 诗人, 新月诗社 成员。

1915年毕业于 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 沪江大学 、天津 北洋大学 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 美国克拉克大学 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 哥伦比亚大学 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 剑桥大学 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 北京大学 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 再别康桥 》《 翡冷翠的一夜 》。

2佳作评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佳作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闻一多先生纪念他的长女夭折时写了一首诗,曾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说明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1927年徐志摩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这节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箫"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是强调重点,并不是浪费语言。

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3 个人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 》,《 翡冷翠山居闲话 》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 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 ),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得奖状况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坚持不屈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荣誉称号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向她学习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关于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作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无障碍设施。"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世界上最美的画面

 世界上最美的画面,都说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过在发现美景的同时,更多时候更需要的是一双能走遍世界的脚。这样才能看遍世界的美景,下面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

世界上最美的画面1

  一、玻利维亚天空之镜

 看到玻利维亚天空之镜的,你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也是最魔幻的地方,在这里似乎天地都被颠倒过来,以至于拍摄的照片,无论你是立着还是倒着看,都能够呈现最完美而且相同的美景,所以这成为十大世界上最好看的之一。

 玻利维亚天空之镜是世界最大的盐沼,在特殊的季节,湖面就像镜子一般,高天流云、霞光倒影,湖面与天地连成一线,完全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所以才会得名天空之镜。看到这张世界上最好看的,就令无数人想要前往,不过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呈现这种状态,所以拍摄这样的也是不容易的。

  二、美国飞翔间歇泉

 看到这张世界上最好看的,你肯定会以为是P出来的,但实际上这就是真实的,是美国内华达沙漠的飞翔间歇泉,是一处绝美的人间仙境。各种矿物质在水和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使山体呈现各种瑰丽的颜色,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水量的增减,飞翔间歇泉的颜色也有有所不同,所以就算你来这里旅游,见到的画面和别人也不一定相同,那一刻只属于你!

  三、中国罗平的油菜花田

 在欧洲,人们也许不知道云南,但一定会知道罗平的油菜花田。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花田,也是最奇特的的一个大海。每年的2、3、4月份正是罗平油菜花田开的最美的时候,长满油菜花的地块金光灿烂,长着小麦的地块碧绿如玉;沿着园周梯田一圈圈往上延伸的多是开满油菜花的,像无数金龙盘卧。

  四、美国冰河国家公园

 冰河国家公园位于蒙大拿州西北洛矶山,1818年美国与英属加拿大北纬49度与大陆分水岭之间画分国界,以南成立冰河国家公园,以北则成立瓦特顿国家公园。冰河国家公园素有洛矶山脉上的皇冠美称,峥嵘险峻的雪峰冰河,以及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的确像皇冠上珍珠一般炫丽耀目,绝不比知名的黄石国家公园或加拿大落矶山脉逊色。

  五、土耳其棉花堡

 棉花堡位于土耳其Denizli市的西南部,是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此地不仅有上千年的天然温泉,更有这种古怪的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土耳其文Pamukkale是由Pamuk(棉花)和Kale(城堡)两个字组成的,棉花是指其色白如棉,远看像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形。

  六、越南庞卡尔瀑布

 越南最大最雄伟的瀑布,位于在西南高原的丛林,Pongour瀑布是台阶式的,大量的水从30米急速下落7层,然后跌入一个巨大的游泳池,声音犹如雷鸣。Pongour瀑布在任何时候都很美丽,但是最壮观的季节还是在雨季,大量的水会更暴力和蛮横冲下台阶,届时这些瀑布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半圆形。

  七、乌克兰爱的隧道

 位于乌克兰的Klevan,当地人称呼这条道为通往爱的隧道,严格意义上说,这应该不算是一条道路或隧道,但介于它无法比拟的美丽,无数人感叹,这大概是这个星球最漂亮的一条火车道了,它绿得让人窒息。这条美丽的铁路是由枝蔓围成的。

  八、塞尔维亚罗赖马山

 罗赖马山西班牙语作Monte Roraima,意为:河流的母亲,它是南美洲北部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位于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交界处。这座山约有3亿年历史,原为浩大的浅湖和三角洲,因地壳运动而隆起,后因侵蚀变成山和露出地面的岩层。在有些地方,例如在平顶山顶部尚能看到保存在岩石上的水波纹痕迹。

  九、日本紫藤花隧道

 河内藤园是日本屈指可数的的私人紫藤花园,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各种紫藤花顺次绽放,将游客带进一个童话般极致浪漫的世界。据说,这里最大的一颗紫藤树已经超过100岁了。

  十、冰岛塞里雅兰瀑布

 如果到冰岛去旅游,错过了塞里雅兰瀑布可是会让人捶胸顿足的。塞里雅兰瀑布虽然在冰岛的众多瀑布中排不上较好名次,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优雅美丽的。塞里雅兰瀑布最美丽时刻为日出或者日落时分,太阳照耀在瀑布的水帘上,幻化成一道美丽璀璨的水雾,让人陶醉不已。

世界上最美的画面2

  最美十大日落地

  第一、希腊圣托里尼岛

 圣托里尼岛是爱琴海中最璀璨的一颗钻石,一天中最好的游览时光就是在日落之时,天空变成了壮丽的金**,这座海岛上的蓝色房子也都被落日的辉煌映衬变成橙**,在日落余晖下也有成千上万接吻的恋人,在此情景十分震撼人心。来源于全世界的恋人竞相这里举行烂漫的落日婚宴

  第二、巴厘岛海神庙

 海神庙的日落拥有“巴厘岛最美夕阳”的美誉,设在海神庙对地面上的小凉亭是海神庙落日最好是的观景平台地。每每夕阳余晖,立在亭中能看日落余晖映照在海平面上,海面闪烁着金**的风彩,金黄的大海敲击着海湾,风景极其壮阔。

  第三、古巴加勒比海

 勒比海有冒险、有阳光、有传说、有堪比天堂的岛屿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更有令全世界游客趋之若鹜的日落。古色古香的初始农村、金黄海滩、马雷贡海宾大路……这种全是收看加勒比落日的极佳地址。在日落时分,金黄的太阳将飞瀑、大农场、海滩都漂成了金黄,归属于加勒比海的与众不同风采就在这一情况下释放出了。

  第四、意大利普利亚

 位于意大利南端的普利亚拥有一条绵长的海岸线,没有被环境污染的深海和没有被过多开发设计的沙滩吸引住了不计其数的游人赶到这儿。古色古香的城区是赏析这儿的日落景色最好的地址,坐着城区的`一片堡垒之中静静地收看着日落余晖等候着时间渐渐地消逝。

  第五、日本宫岛

 在九州等风来 在宫岛盼日落。日本人运用潮水的涨潮退潮原理设计出了严岛神社,使之变成了全世界十大美丽日落地式之一。宫岛的落日拥有 像日本的人们一样特有的平静,在宫岛看落日大伙儿都清静的照相,或坐着石块上看见海,杜绝笙箫一切都是正好的模样。

  第六、苏格兰海岸

 在风光迤逦的苏格兰有一条崎岖的海岸线,为苏格兰勾画出了美丽的线条。在悠长的英国海域上拥有 漂亮而烂漫的英国蓟和石楠花,这种全是英国海湾特有的自然美景。每每夕阳余晖,落日的太阳洒在敲击海边的波浪纹上,一片汹涌澎湃的景色令人莫不憧憬。

  第七、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从来不缺浪漫,全世界的浪漫主义者来到威尼斯就是为了观看一次特别的“粉色日落”。有别于别的地区的金黄日落,水城威尼斯的日落是粉红色的,黄昏时段,水城威尼斯的天上会变为一片“粉色的海洋”,粉红色的落日映照在水城威尼斯的水巷上全部大城市就好像在童话故事里一样烂漫。

  第八、柬埔寨暹粒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暹粒有着东南亚最浪漫的日落景观,五月到十月是暹粒的丰收时节,在这个时节里的日落是最让人心动的。这时的水稻田里一片大丰收的景色,落日映照在水稻田上就好像给水稻田里撒下了金灿灿的金子,全部暹粒都被这金闪闪的“金子”包围着着,光彩夺目。

  第九、意大利西西里岛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碧海蓝天》、《教父》这几部**让我们认识了这个有着迤逦的自然风光的岛屿。西西里岛的沙滩落日让成千上万拍摄发烧友魂牵梦萦,歌德曾说:“假如没去西西里,就仿佛没有来过西班牙,西西里是西班牙的漂亮之源”。

  第十、中国黄山日落

 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日落是古代的文人侠客追寻的世间奇景,它不像唯美意境的海滩落日,壮观、雄壮、气拔江河才算是真实合适泰山落日的语句。夺目的太阳光将云雾缭绕都漂成了金黄,随后在奇峰中渐渐地落下来,消退在山川的怀里中,确实是光彩夺目

世界上最美的画面3

  世界十大最美不平凡之路

  1、 美国66号公路——母亲之路

 说到美国公路自驾,这两年最火的恐怕就是66号公路了,由于在当时是美国东西部的主要运输大动脉,所以被称为“母亲之路”。而后随着州际公路的发展,66号公路的在运输的作用逐渐减弱,更多成为旅游观光的线路。

  2、 阿根廷40号公路——理想之路

 在阿根廷,40号公路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切格瓦拉23岁时曾经骑一辆“诺顿500”摩托车从这段公路走过。如今40号公路是来自世界各地自驾人士的首选,他们在这里沿着切格瓦拉的足迹,饱揽南美最壮丽的景色。通过40号公路你可以接近冰川的末梢,在这里看冰川的尽头轰然倒下,巨大的声响响彻云霄。

  3、 法国阿尔卑斯大道——浪漫之路

 法国阿尔卑斯大道是一条横穿阿尔卑斯山脉、全长425英里的窄道。其起于莱芒湖滨拜恩斯,途经地中海岸,一直延伸至芒通小镇。沿途风景怡人:往南行驶,将会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峰,郁郁葱葱的山谷还有波光粼粼的湖泊。你还将驶过很多山村,譬如滑雪胜地摩津这个古雅村落。

  4、 意大利阿马尔菲车道——文艺之路

 据说阿玛菲尔海岸拥有几处意大利最美的风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绝美而典型的地中海风光”。阿马尔菲海岸车道,沿着海岸延伸25英里,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传奇车道。从出发萨勒诺一直往西;阶梯排布的村镇、直接贯穿悬崖的隧道、还有碧波荡漾的地中海,一切都令人叹为观止。

  5、 挪威大西洋公路——蜿蜒之路

 大西洋公路,是挪威64号县公路的一段,全长5英里,充满西部海湾的独特魅力。公路开通于19 89年,七座桥梁呈之字形向西延伸,连接挪威海上散落的小岛,大桥迂回曲折,令人心生错觉,每当远望,都好似自己正在下陡坡。

  6、 美国加州1号公路——海岸之路

 在洒满阳光的海岸线上自驾,应该是最惬意的公路旅行。加利福尼亚的1号公路便能给你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长约380英里,曲折蜿蜒,一边是太平洋蔚蓝的海水,一边则是险峻的山峦。要说1号公路处处是美景并非妄言,它将很多美丽,安静的小镇串联了起来。有的就在公路旁,有的则需要徒步到达。像Pacifica,MontereyBay,BigSur小镇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7、 新西兰43号国道——遗忘之路

 很难说为什么新西兰43号国道被称为遗忘的世界之路。这条位于北岛的公路地处偏远,历史不长,但沿途遍是未经破坏的绿色植被。事实上,遗忘世界之路向西北延伸93英里,一直到达陶马鲁努依。它从曲折的海峡穿过,通过北岛翠绿欲滴的山谷,途经山毛榉森林和富饶的农田。

  8、 中尼公路——友谊之路

 中尼公路是西藏目前唯一一条国际直通公路。它由拉萨开始经日喀则、定日、聂拉木、樟木,友谊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尼公路全长943公里,西藏境内829公里,此线在1965年建成通车后,每年从这条公路上旅行的游人不计其数,据某骑行者说,这是他骑过最棒的骑行路线。

  9、 越南海云通道——彩虹之路

 南海运通道是一条“被遗弃的完美彩虹”。这是世上最美的海岸公路之一。从岘港到顺化,一号高速路全长60英里,其中这段13英里长的通道穿过越南中心茂盛的海边山林。从岘港出发,向东北驶去,经过Ai Van Son山3845英尺高的峰顶和遍布弹痕的古老的法式堡垒。

  10、 美国50号公路——孤独之路

 50号公路被称作“全美最孤独的公路”,这个雅号最早来自《生活》杂志。由于其荒凉,人烟稀少,再加之死亡谷也在这条路上,因此成就了50号公路“孤独”的美誉。在50号公路上,经常能够看到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天际的壮观景象。这条天路就像荒原中的一条玉带,如此壮阔的美景,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http://wwwchinapoetnet/

这个网站提供了非常多的诗人和诗词的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出生于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博学多才,对文学、经学、史学都颇有研究,清照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艺术熏陶。18岁嫁赵明诚,夫妻二人感情融洽,志同道合,一起收集和研究金石书画,共同整理校勘古籍,度过了二十多年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靖康二年(1127),金朝进犯中原,北宋亡,李清照夫妻二人逃往江南。在流亡的路上,他们丢失了很多金石书画艺术珍品。不久,赵明诚突然病故,李清照从此过着孤苦零丁、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绍兴二年(1132)左右,清照再嫁张汝舟,婚后不过百日即离婚,后来在乱离和贫困的环境中度过了悲惨的晚年。李清照是我国著名女词人,一生词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儿女相思离别,题材局限于个人生活。南渡后,她经历了社会的大动乱,词风大变,主要表现了国破家亡后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表现了思念故国的爱国情绪,被誉为是“易安体”。清照词艺术上成就很高,刻画细腻,用字鲜明生动,感情色彩很浓,词风婉约。她还著有《词论》一书,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看法,在词史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词集名《漱玉集》,不传。后人辑有《漱玉词》,有《校辑宋金人词》本,《本印斋所刻词》本等,共存词40多首。

辛弃疾(1140-1207)生于金统治下的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四风闸。其先代可称簪缨世家。据辛启泰《稼轩先生年谱》,他的始祖维叶为唐大理评事,由狄道(甘肃临洮)迁来历城。高祖师古,宋儒林郎。曾祖寂,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赞,朝散大夫,陇西郡开国男,亳州谯县令、宿县令,知开封府,赠朝请大夫。父文郁赠中散大夫,英年早逝。过早失去双亲的辛弃疾自幼与祖父相依为命,他的祖父辛赞是一个富有民族观念的读书人。他目睹国土沦丧后的惨状,怀念故国,把报国的一片赤诚和希望都寄托在辛弃疾身上。

辛弃疾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期曾师从蔡松年(字伯坚)、刘瞻(字岩老),与党怀英同学。元好问编《中州集》卷三《承旨党公小传》云:“公讳怀英,字世杰。……师亳社刘岩老,济南辛幼安其同舍生也。”刘祁《归潜志》卷八:“党承旨怀英,辛尚书弃疾,俱山东人,少同舍。”《宋史》卷四百一《辛弃疾传》:“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刘瞻能诗,风调野逸;蔡松年擅长乐府,以雄爽清丽见称,对辛弃疾的文学修养当有所影响。据陈模《怀古录》卷中记载,辛弃疾少时,曾有人称许他“他日当以词名家”,足见其词才早已显露,只是早年作品未克流传。辛弃疾14岁,曾领乡荐,或借应试之机有北上燕山之行。

辛弃疾是南归以后成婚的。约在30岁左右娶范邦彦之女为妻。岳丈范邦彦,字子美,邢州唐山(今河北邢台)人,宋徽宗宣和年间的太学生。宋钦宗靖康末年,邢州被金兵攻占,范氏家乡沉沦于金朝统治之下。后范邦彦举于乡,任蔡州新息县令,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因荒*无道被部将杀死,范邦彦率众开蔡州城门以迎王师,并率全家南徙,驻家京口。辛弃疾的岳丈也是有志复国的抗战派。

范邦彦之子范如山,字南伯,和妹婿辛弃疾关系很好,曾任辰州卢溪令、江陵公安县令。辛弃疾曾为他写过祝寿词《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后篇词有“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之句,激励他大试身手,为恢复故国建立功勋。辛弃疾后来把女儿嫁给范南伯的儿子范炎,算是亲上作亲。范炎,字黄中,曾官通直郎,知晋陵县,有治绩,能诗。

辛弃疾另一女儿嫁给陈成父。陈成父,字汝玉,福建宁德人,父陈骏(字敏仲),举进士,是朱熹的学生。陈成父克承家学。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辛弃疾在福建做提点刑狱官时,闻其才名,决定把他罗致到幕府,后逐渐对他产生好感,遂将女儿嫁给他。陈成父是个很笃实的学者,安贫守道,著有《律历志解》、《默斋集》等书。

据辛启泰《稼轩年谱》,辛弃疾有九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稹、秬、 、穮、穰、穟、秸、袖、 。幼子早殇。辛启泰谓“其八子名皆从禾,盖即名轩之意”。稼轩八个儿子中,次子辛秬曾任崇仁尉;三子辛 官朝请大夫、直秘阁、潼川提刑,其后嗣人丁较旺;四子辛穮仕至迪功郎;五子辛穰官承务郎,稼轩身后有人劾奏稼轩迎合开边,请追削爵秩,夺从官 典,辛穰曾呈奏文为其父辩谤;六子辛穟仕至承务郎,其子也登过进士;七子辛秸、八子辛袖,年谱未载仕历。晏几道,字叔原,别号小山,系晏殊第七子。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并称“二晏”。

晏几道,秉性孤傲,不肯媚世求荣,一生官职卑微,只任过应昌府许田镇监察。晏几道学问超群,尤工小令,令词经过他的努力发展达到了顶峰。他的词风格婉约,工于言情而情而不*,把五代、宋初文人娱宾遣兴的“艳科”词,变成了真挚动人的抒情之作。写人咏物,则形神兼备,呼之欲出;斟字酌句,则工巧自然,不露痕迹,词意隽永,闻者击节。

由于社会地位的遽变,家道中落,其词婉曲悲凉,偏执哀痛,通篇萦绕低迥,有惆怅伤感的情调。著有《小词山》传世。(临川区台办)

李白: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的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了。真可谓”呕心沥血”。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91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