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各种宾语前置例子: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
沛公安在?(《鸿门宴》)
尔何知?(《淆之战》)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淆之战》)
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
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命是听。
唯命是从。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
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十渐十不克疏》)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鸡鸣而架,塞井夷灶,唯予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何以言之?(《赤壁之战》)
然则何以慎?(《察传》)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
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5)、方位词宾语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鸿门宴》)
瞬南面而立,尧帅领诸侯北面而朝之。
被人忽略的三种 宾语前置句
人们学习文言文,往往比较重视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如《鸿门宴》: “ 沛公安在? ”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王问: ‘ 何以知之?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石钟山记》: “ 古人之不余欺也。 ” ),用 “ 之 ” 或 “ 是 ”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公输》: “ 宋何罪之有? ” 又如成语 “ 惟命是听 ” )等三种宾语前置的句式,而忽略了下面这三种 宾语前置句 。
一、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不同于前面所说的疑问句中介词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种情况,以介词 “ 以 ” 和 “ 于 ” 为常见。例如:
①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②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
③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④ 室于怒,市于色。(《左传·昭公十九年》)
例 ① 的 “ 以 ” 是 “ 用 ” 的意思,它的宾语是 “ 全石 ” ,为了突出 “ 全石 ” ,便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例 ② 的 “ 以 ” 表示原因,它的宾主是近指代词 “ 是 ” ,为了突出 “ 是 ” ,也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例 ③ 的 “ 夜以继日 ” 就是 “ 以夜继日 ” , “ 夜 ” 是 “ 以 ” 的宾语,为了突出 “ 夜 ” ,也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例 ④ 的 “ 室于 ” 就是 “ 于室 ” , “ 市于 ” 就是 “ 于市 ” , “ 室 ” 和 “ 市 ” 都是宾语,为了突出 “ 室 ” 和 “ 市 ” ,便把宾语提到 “ 于 ” 之前。
二、指代性副词 “ 相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① 杂然相许。(《愚公移公》)
② 稍出近之, …… 然莫相知。(《黔之驴》)
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④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
例 ① 的 “ 相 ” 代 “ 愚公 ” ,例 ② 的 “ 相 ” 代 “ 它 ” (驴),例 ③ 的 “ 相 ” 代 “ 你 ” (焦仲卿),例 ④ 的 “ 相 ” 代 “ 大家 ” 。这些 “ 相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相 ”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
三、指代性副词 “ 见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① 冀 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②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③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④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史记·苏秦列传》)
例 ① 的 “ 见 ” 代 “ 我 ” (王安石),例 ② 的 “ 见 ” 代 “ 我 ” (刘兰芝),例 ③ 的 “ 见 ” 代 “ 我 ” (李密),例 ④ 的 “ 见 ” 代 “ 自己 ” (苏秦)。这些 “ 见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见 ”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这种 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里仍可见到。如 “ 见谅 ” (请谅解我)、 “ 见教 ” (请指教我)、 “ 见示 ” (请指示我)、 “ 见告 ” (请告诉我)等。
上面所说的三种 宾语前置句 ,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可是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都未把它们视为宾语的前置句,这是很不公正的。这三种 宾语前置句 与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上所说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和借助于 “ 之 ” 或 “ 是 ” 的宾语前置同等重要,忽略不得。
1 求将进酒文言知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 李白的将进酒的文学常识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3 将进酒李白,全文翻译包括通假,古今义,词类活用,义词多义,特殊将进酒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⑵,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⑶。人生得意须尽欢⑷,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⑸。
岑夫子,丹丘生⑹,将进酒,杯莫停⑺。与君歌一曲⑻,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⑽,但愿长醉不复醒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⑿。主人何为言少钱⒀,径须沽取对君酌⒁。
五花马⒂,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⒃。[1] 词句注释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书法作品《将进酒》 (13张) 。⑶高堂:高大的厅堂。
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⑸会须:正应当。
⑹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季深业书法《将进酒》:纵情任意。
谑(xuè):戏。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⒄也有说法作“但愿长醉不愿醒”。[2]。
4 求将进酒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a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5 求语文人教版必修5 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并序(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二)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家中亲属。
父母为“亲”,与父母有关的亲属为“戚”。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2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 (今义):记恨,仇恨(三)一词多义1犹:①松菊犹存 还,仍然 ②民之归之,犹水之就下(《孟子·离娄上》) 如同,好像 ③周犹不勘竞,况郑乎?(《左传·襄公十年》) 尚且 竞:战争2将: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要 ②将信将疑 且,又 ③暂伴月将影 和,与 ④出郭相扶将 扶,持 ⑤将功赎罪 拿,用 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领,读为jiàng ⑦将进酒 请,读为qiāng ⑧呼儿将出换美酒 拿出,读为jiāng ⑨将恐将惧(《诗经·小雅·谷风》) 将信将疑 且,又 3引:①引壶觞以自酌 拿 ②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③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 ④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4绝:①请息交以绝游 断绝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③以小舟至绝壁下 不通,不连接 ④绝不相干 全然,绝对5委:①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随从 ②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托 ③教化从来有源委 末尾 ④委命下吏 把……交给6言: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 ②听其言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言论 ③驾言出游(《诗经·邶风·泉水》 动词词头 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 动词词头 (练习:请联系我们学过的《氓》写出同样表示动词词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活用1策扶老以流憩 名词用作动词,拄着(拐杖)2园日涉以成趣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在园子里3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4携幼入室 形容词用作名字,儿童,孩子5眄庭柯以怡颜 使……开心(五)特殊句式1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2宾语前置(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农人告余以春及4省略句僮仆欢迎,稚子侯(于)门 省略介词《滕王阁序》(一)通假字1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2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3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二)古今异义1所赖君子所赖君子见机 见机(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2穷且益坚 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穷困,经济拮据3阮籍猖狂 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三)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 旧的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所以,连词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意,特地,副词 ④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名词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全,都,副词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动词 ③则智者尽其谋 全部用出,动词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于,是,动词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名词 (联系《过秦论》中的“之属”“之伦”“之徒”)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归属4三: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三股,三条,数量词 ②序属三秋 第三,序数词③三尺微命 表长度,数词(古代汉语中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次)(四)词类活用1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2徐孺下陈藩之榻 使动用法,使……放下3腾蛟起风 使动用法,使……起舞4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用法,使……委屈5窜梁鸿于海曲 使用用法,使……出走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7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8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下,往下(五)特殊句式 1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歌声所阻止怀帝阍而不见 被朝见2宾语前置(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童子何知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逍遥游》(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 冥通“溟”2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3此小大之辩 辩通“辨”4而征一国者 而通“耐”5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6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反通“返”(二)古今异义 1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古义):游动的雾气 (今义):动物的名称2海运将徙于南冥 海运(古义):海动 (今义):海洋运输望3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两个词 (今义):连词,常与“但是”连用4众人匹之 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多数人5腹犹果然 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的相符,亦可当连词用6之二虫又何如 虫(古义):泛指动物(大虫一般指老虎) (今义):虫子7小年不及大年 小年(古义):寿命短 (今义):①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②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很慢的年份。
(三)一词多义1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③博闻强志 记住2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②名之者谁 命名③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3置: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安放 ②郑人有且置履者 购置4穷:①若夫乘天。
6 高二语文哪些文言文会考到屈原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蜀道难 将进酒 客至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渡荆门送别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 阁夜 登岳阳楼 陈情表 赤壁赋 逍遥游 滕王阁序 哀江南 闺塾 长亭送别 孔雀东南飞 离骚 关雎 兼葭 君子于役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阿房宫赋 谏太宗十思疏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7 文言知识:“径须沽取对君酌”中的“取”是什么意思径须:就应当沽取:买原文:《将进酒》 唐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 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因为你选择了镜像模式。
oldroll里有镜头选项,你应该选了镜像,取消就好了。
oldroll是一款超赞的手机复古摄影APP,该软件采用了老式摄像机所配备的感光度、曝光补偿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拍摄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照片,非常有意思的拍摄效果用户带来不同寻常的摄影感受
材料准备:你喜欢的花朵与香草、捣药罐、干净的容器、滤网、喷瓶、精油。
方法一:
1、首先,采集或购买你喜欢的花朵与香草。可以考虑目前最受欢迎的薰衣草、玫瑰、茉莉、迷失香、薄荷、鸢尾花等等。将你喜欢的香草与花收集好后置于捣药罐内捣碎。
2、将处理好的香料倒进另一个干净的容器里,加入少许水与一滴精油后混为一体静待一段时间,让香料的香气充分析出。
3、取来干净的容器与滤网,将香水与渣滓分离,之后将纯净的香水倒入喷瓶里,注意妥善封存,需要使用时再打开即可。
方法二:
1、将你喜欢的鲜花去除枝茎,备用(新鲜的薰衣草和茉莉合起来非常完美),然后取来一个干净的带有盖子的容器,加入透明无味的精油。
2、把刚才处理好的鲜花倒入容器里,拧好盖子密封保存一个月的时间,封存越久,香气析出则更充分,但最长不宜超过2个月,避免香水变质。最后将调制好的香水倒入喷瓶里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花瓣越新鲜越好。
2、可以多尝试几种花朵,也尝试用不同的量,试出你中意的香味。
3、这种香水可以保存一个月之久,所以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一次用一点就够了。
4、喜欢的话可以用干花,但香味没有鲜花那么浓。如果用干花,水尽量少用,浸泡的时间尽量长点。
理想的用香部位:
1、头发也是很好的喷香部位。也可以涂在后颈,走动的时候伴随头发的飘动,香气也会阵阵散发出来。
2、衣服,除了真丝质地的之外,只要香水本身没有太浓的颜色,也是可以的。虽然衣服和头发不会发热,但香水始终是会挥发的,挥发得稍慢而已。
3、腿肚子(不是膝后,因为会出汗),让香气缓慢上升,但自己会比较难闻到。
《前出师表》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黄东雷手书《前后出师表》(7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没有全部完成,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自轻自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当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暂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感动奋发(这里感激翻译为感动奋发),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深深地追念先帝遗留下来的诏书,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字词解释
出:出征。 师:军队。 (1)先帝: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国的大业。 而:却 (2)中道:犹言半路。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乏。 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4)此:这。 诚:的确,实在。 之:的。 秋:… …时候。 (5)然:然而。 侍,侍奉。 卫,护卫。 懈:松懈,懈怠。 于:在。 内:宫中。 (6)忘身:舍身忘死。 (7)盖:大概,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优待,厚遇。 殊,不一般,特别。 (8)诚:的确,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9)光:发扬光大。 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 恢,大。 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 菲薄,小看,轻视。 气,志气。 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合道理、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喻:比如。 义:适宜,恰当。 以,以致,从而。 塞,阻塞。 谏,劝谏。 俱,全,都。 (13)宫:指皇宫。 府:指丞相府。 (14)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陟(zhì):提升。 罚:惩罚。 (15)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臧,表扬;否,批评。 (16)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 为,做。 (17)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主管某部门的官员。 论;判定。 刑,受罚。 (18)昭:彰显,显扬,显示。 平:公平。 明:严明。 治:治理。 (19)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20)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22)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志:志向。 虑:思想,心思。 忠纯:忠诚纯正。 (23)简:挑选。 拔:选拔。 遗(wèi):给予。 (24)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 悉,全部。 咨,询问,商议。 之,指郭攸之等人。 (2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bì):弥补,补助。阙,通“缺”, 缺失,疏漏。 (26)有所广益:收到最多的好处。 广益:增益。 益,好处。 (28)性行(xíng)淑均:本性和行为善良端正。 淑,善良。 均,公平。 (29)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31)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 (34)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6)倾颓:倾覆衰败。 (37)痛恨:痛惜,遗憾。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0)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百姓。 (42)躬:亲自。 耕:耕种。 苟:苟且。 全:保全。 (43)闻达:做官扬名。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卑,身份低下。 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枉驾屈就。 (46) 顾,拜访。 (47)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感激:感动奋发。(人教)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51)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 夙,清晨。 忧虑,忧愁焦虑。夙夜:早晚。 (53)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54)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 (55)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庶:希望。竭:竭尽。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所以:古今异义,这里指用来。 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革。 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托,委托。 效,重任。 (60)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效,有成效。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询治国的良策。 诹(zōu),询问。 (64)察纳:认识采纳。 (65)雅言:正确的言论。 (66)深追:深切地追念。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67)临:面对 涕泣: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的意思。
古今异义
出 句┃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 开张 ┃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 ┃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 否 ┃ 功过好坏 ┃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 、下流 猥自枉屈 ┃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 庶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 晓畅 ┃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痛恨 ┃悲痛地引为恨事 ┃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 感动振奋 ┃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布衣 ┃ 普通的百姓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 谨慎 ┃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 ┃涕 ┃眼泪 ┃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任务 ┃效果 不效则治臣之罪 ┃效┃实现 ┃效果 不宜异同┃异同┃不同┃1不同;不一致。 2 引申为反对。 3 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奔走效劳 ▏速度快 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
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èn)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严明,形容词)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0、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1、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2、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3、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4、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表涕泣(面对。动词) 15、效 恐付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名词) 16、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7、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18、为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9、臣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臣子) 先帝知臣谨慎(自称,我) 20、良 此皆良实(善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靠) 21、于 还于旧都(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苟全性命于乱世(在) 22、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形容词做动词,批评表扬。 8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暗指荒凉) 10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名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11北定中原。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12恐付托不效 付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1、此皆良实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也”,判断句标志: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 倒装句 4 、不求闻达于诸侯 “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做状语,状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陈述句: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6 、受任于败军之际 “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 陈述句:于败军之际受任 7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 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主语“陛下”。 译文: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省略主语“臣”。 译文: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本文成语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现在多用于讽刺。 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总体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章”。 2《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3全文共9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第三部分(第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4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时,要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段意概括
一: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开张圣听) 二: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赏罚分明) 三:亲贤远佞。 四: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与对先帝的无限感激。 五:追述先帝托孤以来的心情及做法,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以表报先帝忠陛下之情。 六:再次强调每个人的分工与职责,表明自己出师的决心和信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字多义
1,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六)课外一字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编辑本段延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这一主题思想显然是《战国策》的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过去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我不大同意。我以为,毋宁说它近于浪漫主义还更为确切些。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作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用过去评论家的套语予以概括,即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的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是史实。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邹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并且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我以为,邹忌的窥镜自视,与城北徐公比美,以及妻、妾、客等向他献媚,这种种细节都是虚构的,不是《战国策》的作者就是邹忌本人编造出来的。它的性质与《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故事基本一样,是寓言。所不同者,那些寓言是以童话或民间故事为题材;而邹忌则是以自己为主人公,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使人读了更觉亲切有感染力,如此而已。
如果按照正规的文章结构,这篇作品一开头应该这样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但果真如此写,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照目前的这种写法,是作者故弄狡狯,把虚构的情节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俨然煞有介事。然后在叙述以后骤接“于是入朝见威王”那一段,把正面意思交代清楚,既活泼生动又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的“虚处实写”。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而非历史的忠实记录。如果我们了解《战国策》的性质,知道它并非全部历史实录而羼有不少虚构成分,就比较容易体会出这篇文章的构思,也能接受我的这个设想了。
文章的后一半写齐威王的纳谏经过,应该实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的。但作者却把它过分夸大了。因为齐威王的为人即使再差劲,一开始也不能全无是处,以致意见堆成山,使提出批评的人“门庭若市”。而在一周年以后,即使他改恶迁善,也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圣贤的地步,使人们“虽欲言无可进者”。可见这不过是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好处无穷,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这样做的优越性和有效后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至于齐威王的政绩,作者并不想从正面详加描述;只要把一个统治者从谏如流的态度和方式淋漓尽致地写出,这就已经达到了塑造理想人物和理想事件的目的,即使写得让人有点不相信也无妨。这就是所谓的“实处虚写”。这样,文章前后两段做到了虚实相生,前面似实而实虚,后面似虚而有实,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当然,作者这样的写法不见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总之,文章的结构层次很重要,没有层次不行,层次太多也不行。一般地说,总要注意到结构层次的对称美,排比作用和递进(即一层比一层深入)作用。本篇在这方面确有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一味求变,变得无头绪可寻,不合乎我们写文章的民族传统;但如果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也会令人乏味。而本篇则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令人有轨迹可寻。文章的技巧,就是靠这种地方的斟酌推敲。倘能对此加以变化运用,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再重复一次:如果有人认为邹忌真是自以为美而一天到晚总照镜子,从而悟出了大道理,那的确是太天真了!
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是其特色之一。这篇文章记叙了邹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设喻,来劝告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写得十分生动。作者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更没有堆砌什么形容词,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了表现邹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使用了十分朴实的叙述和描写。文章一开头,作者用“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十个字把邹忌的形貌作了一个简括的介绍,接下去就写他三问谁美的事实经过。这三问,作者用了几句简洁明了的话,写出邹忌每一问时的不同心情,合情合理,真实可信。一问其妻,是在“朝服衣冠,窥镜”之后。夫妻之间,问一问自己与别人到底谁漂亮这一类话,原是十分自然的事。所以这一问并无惊人之处,作者也无惊人之笔。再问其妾之前,添上了“不自信”三个字。这三个字添得极好,把邹忌这个人颇有些“不偏听偏信”的味道写出来了。正由于这个“不自信”,才有了再问。所以这再问也非常自然,作者亦写得自然。三问其客,特别交待了“客从外来,与坐谈”。这一交待,说明了客人与其妻、其妾的区别:妻妾朝夕与共,客者,“外来”者也。这一交待就写出了邹忌为人论事的“认真”,进一步证明了邹忌的“不自信”。后面写了邹忌再一次“窥镜”而思其缘故,终于大悟,并以所悟劝诫威王的情况。按一般写法,到齐威王接受意见这里,文章是可以有几句赞美的话的。然而作者仅仅用了威王说的一个字:“善。”接下去,就写威王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全用朴朴实实的记叙来表达,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这种朴实的文风,从我们今天的情况来看,着实是可取的。
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是其特色之二。朴实的语言,能不能做到生动形象呢?这篇短文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这里试对妻、妾、客的三句答话略加剖析,来说明这个问题。邹忌提问之后,他们分别作了回答。他们的回答,话不多,意思也差不多,却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点。他的妻子回答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妾回答时就没有“君美甚”这三个字,仅仅剩下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半句。而客人却换了个说法,回答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作者就抓住了这些细微的区别,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妻说话较为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可以。妾不敢不当妻的应声虫,还要尽量少说。而客毕竟是“外来”者,说话就较为谨慎,又要让邹忌高兴,又要不让人看出是阿谀奉承。妻偏爱他,妾有点儿怕他,客有求于他,这样就决定了这三个人说的话总与事实偏颇;但由于三个人的地位、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这三者的偏颇又各不相同。三答三不同,三答三个人,这不正是作者语言的魔力吗!
文章剪裁巧妙,当详处以十当一,当略处以一当十,是其特色之三。全文三百四十三个字,作者用了二百四十八个字来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王进谏这么两件大事,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可算是写得详详细细。从“服衣冠,窥镜,谓其妻”开始,到“复问其妾”、与客“坐谈”并“问之”、“孰视”徐公、再“窥镜”;到“暮寝而思之”,悟出道理,最后入朝进谏,一共写了邹忌的十个动作。这一连串的动作使人觉得邹忌所以要进谏以及陈说的道理都比较可信。此后,作者用了不足一百字的篇幅来写齐威王的反映及效果,与前相较,这一段是简略的。然而这简略的一段之中,却仍有详略。作者写齐威王的态度很简括,只用了一个字;接着却详详细细地写出了齐威王发布的命令的内容,不厌其烦地列出了“上赏、中赏、下赏”三等奖的评选标准,并且写出了“群臣进谏”、修明政治带来的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结果。这一略一详,实在恰到好处。写了后者,前面齐威王说的那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可见这一详一略,实在是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意指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
“此”指的是“国内修明政治”
编辑本段邹忌特点:
邹忌特点: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清楚君王的心理。
手法:类比
原因:因为是对君王提出建议,所以邹忌注意言辞,并以自身经历来劝解君王。
启示:I DON’T KNOW (这个主要是表现人物,更多的感悟道理应该在[齐威王特点启示]里)
齐威王特点: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以行动来改变自己以前、今后的过失。
启示: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编辑本段段落大意
第一段(从头至与有求于我也):邹忌进谏的缘由。
第二段(从于是入朝至王之蔽甚矣):邹忌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设喻讽谏齐王。
第三段(从王曰至最后):齐王纳谏及纳谏的显著成效。
华为P50参数如下:
屏幕:屏幕尺寸65英寸,分辨率FHD+ 2700 x 1224 像素,看**更加舒畅。
相机:后置摄像头:原色摄像头(彩色)50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13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1200万像素,支持自动对焦。前置摄像头1300万像素,支持固定焦距,拍照更加细腻,更加清晰。
性能:采用HarmonyOS 2系统,搭载骁龙888 4G,八核处理器 ,带来高速、流畅的体验。
电池:配备4100mAh(典型值)大容量电池,续航持久。
OPPO星夜
外观:Reno7和Reno7 Pro采用航天级星雨光刻工艺,玻璃后壳呈现流星雨般的视觉观感和立体触感。Reno7 Pro还新增星环呼吸灯,手机有来电、通知时,会呈现出闪烁的灯光。Reno7 SE采用星雨拓印工艺、流光幻色工艺,带来360°的色彩变幻,如星辰般浪漫。
屏幕: Reno7 SE和Reno7采用643英寸电竞直屏,游戏与日常体验都有所保障。而Reno7 Pro采用655英寸柔性直屏,观影、游戏都能轻松获得清晰且通透的画面。三款手机都支持90Hz屏幕刷新率,畅享从眼前到指尖的丝滑游戏体验。
性能: Reno7 SE则搭载天玑900 5G芯片,同样为6nm制程工艺,能带来优秀上手体验。Reno7搭载高通骁龙778G处理器,6nm制程工艺整机功耗更低,配合第六代 AI 引擎,游戏体验更畅爽。Reno7 Pro搭载天玑 1200-MAX 旗舰芯片, 6nm制程工艺配合OPPO 自研的极限稳帧技术,极大的提升画面流畅度。
拍照: 前置方面,Reno7和Reno7 Pro首发OPPO与索尼联合设计的IMX709 超感光猫眼镜头,即便是在逆光场景下,也能拍出明亮、通透不过曝的人像,还支持广角智能切换。
后置方面,Reno7搭载6400 万大师人像三摄,人像及画面色彩更加真实有质感;Reno7 Pro搭载索尼IMX709旗舰主摄,带来更加明亮、清晰的画质表现,无惧光影明暗,轻松拍人更好看。
续航: Reno7 Pro搭载4500mAh大容量电池和65W超级闪充,足以为用户在游戏中保驾护航。Reno7搭载了4500mAh和60W快充,续航能力以及回血能力在同价位机型中都有着不俗的竞争力。Reno7 SE搭载4500mAh大电池和33W快充的续航组合,可轻松使用一整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