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传》
作 者:(法)安德烈·莫洛亚
成书时间:1954年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作家及政治活动家。他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文学名著蜚声世界文坛,然而他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文学界。在法国19世纪的几次大革命中,他都是倍受人民爱戴的领导者。1885年,雨果逝世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有200万人自发参加葬礼,人们都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时的盛况。在法国历史上,既得到官方最隆重的纪念,又得到平民最沉痛的悼念,雨果是作家中唯一的一个。直至当代,雨果仍是人们所共同敬仰的人物。1952年,在雨果诞辰15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他为该年全世界纪念的四大名人之一。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定该年为“雨果年”。雨果的声誉几乎遍及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维克多·雨果活了83年,差不多经历了整个19世纪。他的一生极富浪漫色彩和战斗气息。法国当代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写的《雨果传》,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位名人的全貌。它不但详细地介绍了雨果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而且还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他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纠葛,以及他从保王派向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
者、民主主义者和共和派转变的政治历程。读者仿佛置身于19世纪法国的风云变幻之中,与雨果一道出入各阶层社会,由此体味到雨果激烈的内心情感,并对他本人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
本书作者安德烈·莫洛亚是法国当代负有盛名的传记作家。他把小说和史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传记,如《雪莱传》、《夏多布里昂传》、《巴尔扎克传》等等。而《雨果传》是他自认为最难写的却又是最成功的一部传记。在当代多如牛毛的雨果传记中,莫洛亚的作品一枝独秀,最为引人注目。这部传记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它刚刚问世不久、就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法兰西学院院士昂里奥读完这部《雨果传》,大为感叹:“感谢莫洛亚,我8天以来一直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象是沉浸在大海之中。”对于雨果的研究者来讲,书本如此翔实的背景材料实不可多得;即便是一般读者,也会被它强烈的情节性所吸引。所以说,这部《雨果传》堪称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内容梗概
公元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来到了人世。父亲莱奥波德·雨果是法国大革命当中的一个军官,母亲索菲·特雷布谢是个船长的女儿。雨果刚生下来时非常孱弱,头大身小,哭声微弱,助产士都以为他活不了。可是由于索菲的固执,小维克多·雨果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父母都特别爱
护和照顾他。
雨果的父亲由于常年在外征战,不免沾花惹草;而母亲索菲在巴黎时,又同自己年轻时的密友拉奥里产生了不一般的友情。他们夫妻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终于在1814年,两个人的感情完全破裂了。索菲提出分居,而莱奥波德干脆要离婚。他利用父权,把孩子们带出家门,并以加强管教为名,把他们送进了科尔迪耶和德科特寄宿学校。还嘱咐监护人绝对禁止孩子们与母亲见面。
维克多和哥哥们住进了阴森冰冷的学校。但他早先被母亲培养起来的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并没有减弱,相反却变得更加强烈。他利用学习之余写了大量相当有水平的诗作。1817年元旦,15岁的维克多参加了法兰西学院举行的诗歌竞赛,竟取得了第9名。这位神童开始在诗坛初崭头角,他写的诗连续3次得奖,并因此被聘为巴黎大学图卢兹学院的年轻院士。连当时颇富盛名的大诗人夏多布里昂都对维克多刮目相看了。
就在母亲患肺炎养病期间,维克多开始了对阿黛尔**的初恋。阿黛尔是雨果家的朋友富谢夫妇的干金,很早就指腹为婚,许给了维克多。维克多从半囚禁性质的寄宿学校毕业后。又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心上人。两个人偷偷幽会,并且私订了终身。这件事终于被维克多的母亲知道了,她表示坚决的反对,因为她认为维克多的前程远大,不应该这么早就受到家庭的羁绊。
1821年6月,维克多的生性坚强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母亲的死使维克多伤心万分,但他并未因此就放弃对阿黛尔的追求。在最终征得富谢先生及父亲的同意之后,维克多于1822年10月与阿黛尔正式结为了夫妇。不过,新婚燕尔的雨果在文学创作上丝毫没有松懈,他先后写出诗集《颂诗及其他》和小说《冰岛魔王》。国王路易十八对雨果非常赏识,决定给他每年2000法郎的薪金,这样,雨果就不用为生计问题发愁了。
雨果成了浪漫派沙龙的常客,他经常在沙龙里给朋友朗诵自己的作品。1827年,雨果创作了正剧《克伦威尔》,写的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领袖克伦威尔的事迹。为了表明自己的浪漫主义主张,雨果又写了一篇很长的序文。《克伦威尔序》成了浪漫主义者的纲领和旗帜,它引发了当时法国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大论战。不久,雨果著名的诗剧《艾那尼》在法兰西剧院公演。这部作品招致了古典派的谩骂和攻击,但浪漫派全力维护它,两派在诗剧演出开始时竟然大打出手。但令人惊奇的是,戏越演到后面嘈杂声越小,因为大家都被感伤的剧情深深震撼了,《艾那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连演四五十场依然场场爆满。
1830年,巴黎人民被“七月革命”的隆隆炮火声惊扰得坐立不安。但雨果却闭门不出,埋头赶写《巴黎圣母院》的初稿。经过1年时间的努力,这部长篇巨著终于出版了。它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人们将其誉为“莎士比亚式的作品”、“中世纪的史诗”,各种赞扬铺天盖地而来。
1840年,雨果终于通过竞选,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法兰西学院院士。但是紧接着雨果就受到了创作和家庭上的双重打击:他为自己的情人——演员朱丽叶所写的《城堡卫戍官》彻底演砸了;而他的长女莱奥波特蒂娜在和丈夫度周末时,不幸落水双双遇难。爱女的死在雨果的心上留下了永不愈合的伤口。
1844年,雨果荣任法兰西学院院长。他和一个比他小18岁的**莱奥尼关系密切,不久他们就被莱奥尼怀恨在心的丈夫双双抓获,把整个巴黎闹得沸沸扬扬。雨果只得跑到老情人朱丽叶处隐匿起来,在那里他开始构思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1848年,雨果参加了巴黎人民的“二月革命”,并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议会议员。这时,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趁机参加共和国总统的竞选,他的甜言蜜语获得了包括雨果在内的大多数议员的支持,最后执掌了政权。但不久他妄想恢复帝制的野心就暴露出来,雨果由支持波拿巴的右派转向了左派,他和其他议员们共同商讨发动巴黎群众一块反对帝制。然而,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波拿巴的军队血腥地镇压了。
雨果逃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流亡期间,他终于完成了已搁置多年的《悲惨世界》。这部小说问世后,收到了空前的社会反响,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在谈论它。小说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的命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雨果也自认为这部小说代表了他创作的巅峰。
岁月无情,雨果已老态龙钟。然而他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他的思想之源从没有枯竭过,他的笔还是日行千里。一来到书桌前,雨果就仿佛又拥有了青春活力。他先后完成了《威廉·莎士比亚》、《海上劳工》等著作。在此期间,他始终挚爱着的妻子阿黛尔因心脏病离他而去了。雨果回忆起往日与阿黛尔的亲情,伤心得五脏俱焚。,
1870年,阔别祖国多年的雨果终于又回到了巴黎。不幸的是,当时巴黎的市民暴动以及政府军的镇压接连不断。雨果既不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行动,又无法忍受法国政府的投敌卖国和政府军对起义者的疯狂屠杀,他再一次离开了巴黎。在一个宁静的海岛上,雨果正式开始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的创作。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中,雨果虽然已是髦紫老人,可是仍然一如既往地参加文学界、政界的各类活动,他的激情还是不减当年。
1885年5月22日,雨果终于辞世而去,法兰西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9世纪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但是他的光辉永远照亮着整个世界。
精彩篇章推荐
第二部“晨星”写少年雨果在文坛上初露头角,其中对雨果与阿黛尔曲折的恋情的描绘笔法细腻,引人入胜。(80—110页)
第四部“早熟的秋天”雨果卷入了浪漫派和古典派的大论战,著名的“艾那尼”之战被叙述得非常紧张、生动。(210—252页)
第七部“抉择时刻”写雨果对路易·波拿巴从支持到反对,从右倾到左倾的转变。雨果在立法议会上做了一番精彩的演说,集中反映了他这个“爱自由的人”的政治主张。(446—453页)
第九部“流亡硕果”详尽地介绍了雨果创作《悲惨世界》的背景和成书过程。(569—575页)
第十部“逝世与超凡脱俗”雨果虽然已经老迈,但是仍然保持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672—674页)
精彩语言辑录
阿黛尔的肩靠在我的肩上,我们开始念了起来,……我们的头碰在一起,两人的头发混在一活,我们的呼吸越来越靠近。突然之间,我们的嘴贴在一起了…我们想继续念下去的时侯,已经是繁星满天了。
在他(雨果)身上有多种因素在进行着斗争:一方面是雨果好色的气质,和他奇特的、常为怪诞所吸引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索菲·特雷布谢严格的禁欲主义和对古典传统的兴趣;一方面是对荣誉的爱,另一方面是对暴政的恨;一方面是总带点疯劲儿的强烈的诗情,另一方面是有产者的品德,…
他(雨果)具有火山爆发般的热情,在他最为艰辛的青年时代的骄阳的照耀下,他身上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互相混杂,并在他生命里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她(朱丽叶)有理由认为,他(雨果)无论是对人群,还是对喧嚣,都不是无动于衷的;此外,他在爱情和荣誉得到极大满足之后,在一个时期里,他要去迎合雄心了。
旅行只能在瞬息之间使人飘然若醉,幸福家里才有……
1:《雨果传》
作 者:(法)安德烈·莫洛亚
成书时间:1954年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作家及政治活动家。他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文学名著蜚声世界文坛,然而他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文学界。在法国19世纪的几次大革命中,他都是倍受人民爱戴的领导者。1885年,雨果逝世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有200万人自发参加葬礼,人们都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时的盛况。在法国历史上,既得到官方最隆重的纪念,又得到平民最沉痛的悼念,雨果是作家中唯一的一个。直至当代,雨果仍是人们所共同敬仰的人物。1952年,在雨果诞辰15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他为该年全世界纪念的四大名人之一。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定该年为“雨果年”。雨果的声誉几乎遍及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维克多·雨果活了83年,差不多经历了整个19世纪。他的一生极富浪漫色彩和战斗气息。法国当代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写的《雨果传》,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位名人的全貌。它不但详细地介绍了雨果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而且还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他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纠葛,以及他从保王派向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
者、民主主义者和共和派转变的政治历程。读者仿佛置身于19世纪法国的风云变幻之中,与雨果一道出入各阶层社会,由此体味到雨果激烈的内心情感,并对他本人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
本书作者安德烈·莫洛亚是法国当代负有盛名的传记作家。他把小说和史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传记,如《雪莱传》、《夏多布里昂传》、《巴尔扎克传》等等。而《雨果传》是他自认为最难写的却又是最成功的一部传记。在当代多如牛毛的雨果传记中,莫洛亚的作品一枝独秀,最为引人注目。这部传记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它刚刚问世不久、就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法兰西学院院士昂里奥读完这部《雨果传》,大为感叹:“感谢莫洛亚,我8天以来一直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象是沉浸在大海之中。”对于雨果的研究者来讲,书本如此翔实的背景材料实不可多得;即便是一般读者,也会被它强烈的情节性所吸引。所以说,这部《雨果传》堪称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内容梗概
公元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来到了人世。父亲莱奥波德·雨果是法国大革命当中的一个军官,母亲索菲·特雷布谢是个船长的女儿。雨果刚生下来时非常孱弱,头大身小,哭声微弱,助产士都以为他活不了。可是由于索菲的固执,小维克多·雨果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父母都特别爱
护和照顾他。
雨果的父亲由于常年在外征战,不免沾花惹草;而母亲索菲在巴黎时,又同自己年轻时的密友拉奥里产生了不一般的友情。他们夫妻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终于在1814年,两个人的感情完全破裂了。索菲提出分居,而莱奥波德干脆要离婚。他利用父权,把孩子们带出家门,并以加强管教为名,把他们送进了科尔迪耶和德科特寄宿学校。还嘱咐监护人绝对禁止孩子们与母亲见面。
维克多和哥哥们住进了阴森冰冷的学校。但他早先被母亲培养起来的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并没有减弱,相反却变得更加强烈。他利用学习之余写了大量相当有水平的诗作。1817年元旦,15岁的维克多参加了法兰西学院举行的诗歌竞赛,竟取得了第9名。这位神童开始在诗坛初崭头角,他写的诗连续3次得奖,并因此被聘为巴黎大学图卢兹学院的年轻院士。连当时颇富盛名的大诗人夏多布里昂都对维克多刮目相看了。
就在母亲患肺炎养病期间,维克多开始了对阿黛尔**的初恋。阿黛尔是雨果家的朋友富谢夫妇的干金,很早就指腹为婚,许给了维克多。维克多从半囚禁性质的寄宿学校毕业后。又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心上人。两个人偷偷幽会,并且私订了终身。这件事终于被维克多的母亲知道了,她表示坚决的反对,因为她认为维克多的前程远大,不应该这么早就受到家庭的羁绊。
1821年6月,维克多的生性坚强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母亲的死使维克多伤心万分,但他并未因此就放弃对阿黛尔的追求。在最终征得富谢先生及父亲的同意之后,维克多于1822年10月与阿黛尔正式结为了夫妇。不过,新婚燕尔的雨果在文学创作上丝毫没有松懈,他先后写出诗集《颂诗及其他》和小说《冰岛魔王》。国王路易十八对雨果非常赏识,决定给他每年2000法郎的薪金,这样,雨果就不用为生计问题发愁了。
雨果成了浪漫派沙龙的常客,他经常在沙龙里给朋友朗诵自己的作品。1827年,雨果创作了正剧《克伦威尔》,写的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领袖克伦威尔的事迹。为了表明自己的浪漫主义主张,雨果又写了一篇很长的序文。《克伦威尔序》成了浪漫主义者的纲领和旗帜,它引发了当时法国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大论战。不久,雨果著名的诗剧《艾那尼》在法兰西剧院公演。这部作品招致了古典派的谩骂和攻击,但浪漫派全力维护它,两派在诗剧演出开始时竟然大打出手。但令人惊奇的是,戏越演到后面嘈杂声越小,因为大家都被感伤的剧情深深震撼了,《艾那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连演四五十场依然场场爆满。
1830年,巴黎人民被“七月革命”的隆隆炮火声惊扰得坐立不安。但雨果却闭门不出,埋头赶写《巴黎圣母院》的初稿。经过1年时间的努力,这部长篇巨著终于出版了。它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人们将其誉为“莎士比亚式的作品”、“中世纪的史诗”,各种赞扬铺天盖地而来。
1840年,雨果终于通过竞选,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法兰西学院院士。但是紧接着雨果就受到了创作和家庭上的双重打击:他为自己的情人——演员朱丽叶所写的《城堡卫戍官》彻底演砸了;而他的长女莱奥波特蒂娜在和丈夫度周末时,不幸落水双双遇难。爱女的死在雨果的心上留下了永不愈合的伤口。
1844年,雨果荣任法兰西学院院长。他和一个比他小18岁的**莱奥尼关系密切,不久他们就被莱奥尼怀恨在心的丈夫双双抓获,把整个巴黎闹得沸沸扬扬。雨果只得跑到老情人朱丽叶处隐匿起来,在那里他开始构思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1848年,雨果参加了巴黎人民的“二月革命”,并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议会议员。这时,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趁机参加共和国总统的竞选,他的甜言蜜语获得了包括雨果在内的大多数议员的支持,最后执掌了政权。但不久他妄想恢复帝制的野心就暴露出来,雨果由支持波拿巴的右派转向了左派,他和其他议员们共同商讨发动巴黎群众一块反对帝制。然而,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波拿巴的军队血腥地镇压了。
雨果逃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流亡期间,他终于完成了已搁置多年的《悲惨世界》。这部小说问世后,收到了空前的社会反响,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在谈论它。小说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的命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雨果也自认为这部小说代表了他创作的巅峰。
岁月无情,雨果已老态龙钟。然而他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他的思想之源从没有枯竭过,他的笔还是日行千里。一来到书桌前,雨果就仿佛又拥有了青春活力。他先后完成了《威廉·莎士比亚》、《海上劳工》等著作。在此期间,他始终挚爱着的妻子阿黛尔因心脏病离他而去了。雨果回忆起往日与阿黛尔的亲情,伤心得五脏俱焚。,
1870年,阔别祖国多年的雨果终于又回到了巴黎。不幸的是,当时巴黎的市民暴动以及政府军的镇压接连不断。雨果既不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行动,又无法忍受法国政府的投敌卖国和政府军对起义者的疯狂屠杀,他再一次离开了巴黎。在一个宁静的海岛上,雨果正式开始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的创作。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中,雨果虽然已是髦紫老人,可是仍然一如既往地参加文学界、政界的各类活动,他的激情还是不减当年。
1885年5月22日,雨果终于辞世而去,法兰西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9世纪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但是他的光辉永远照亮着整个世界。
2:本书由罗曼·罗兰(法国) 著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3:小仲马
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 。他是作家大仲马生子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靡之风造成许多象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痛苦的家境对小仲马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因此,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大多以探讨社会道德问题 为主题。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茶花女》一举成 名,1852年他又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了极大 成功,于是专门开始了戏剧创作。。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对他的儿子小仲马说的一句笑话。
◆一段故事:不想坐在父亲的肩头摘苹果
起初,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父亲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有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直到后来,这位编辑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时疑惑地问道:“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两点评价:历史的选择比某些人的选择更为严格和公正
1875年2月21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科学院,成了“不朽”的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头衔在当时是最高荣誉。在这一点上小仲马比他父亲、比巴尔扎克都幸运得多。他们两位奋斗了一生,到底也没有迈过科学院的门槛。但是历史的选择却比某些人的选择更为严格和公正。现在大概不会有人以小仲马与大仲马比高低,更不要说比巴尔扎克了。雨果认为大仲马是位天才,小仲马只不过有才华而已。这个评语是对的,但不完整。
——更热衷于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
小仲马的名字同《茶花女》紧密地联在一起。《茶花女》是他的代表作,不论是小说还是剧本都十分真切感人。遗憾的是,小仲马没有在这一基础上扩大自己创作的路子,开阔自己的视野。相反却以《茶花女》为样本定了调子,热衷于写自己的小世界。加上他又看不透事物的本质,只以道德观点写道德问题。这就使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和广度,愈到后期愈是如此。
除《茶花女》外,他一生写了两部小说和十几部剧本。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写上流社会或半上流社会的婚姻家庭问题。其中有些作品具有明显的自传性质。《茶花女》再现了他同玛丽·杜普列西的一段爱情。《珠光宝气的太太》、《狄阿娜·德·利斯》、《克里孟梭的事业》基本上是以他对李吉雅的追求为素材写成的。《私生子》则是写他自己的身世。
——成名之后变成了道德家
他的作品的另一内容是批评生活道德的败坏。对于被欺骗和被遗弃的女性表示同情。这无疑也同他的身世有关。在大仲马同卡特琳娜的斗争中,小仲马一直站在母亲一边。他对母亲的不幸遭遇一直抱着深切的同情。这些思想都曲折地反映在《奥布雷夫人的观点》、《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剧本之中。
小仲马成名之后变成了道德家。在剧中出现了说教式的人物。如《女性之友》中的德·里昂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成为女性生活的指导者。
总之,到后来小仲马创作题材狭窄,这种“真实的高度”仅限于婚姻、家庭、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道德问题。正如菲迪南·布吕奈缔埃指出的那样:“到了一定年龄,或者准确一些说,取得一定成就之后,许多作者就把自己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不再进行观察,只看着自己。他们结束了歌德说的《学习年代》,沉溺于幻想。……然而在真空中幻想是飞不起来的。……这位舞台上的霸主在进入成熟期之后还知道什么呢?只不过是文学界和上流社会。这只是巴黎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只是罪恶和‘文雅’中的上流社会。这个小世界的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不可能是别的,只是病态事件的罗列……不能有任何真正健康,真正朴实的文学。” “只要付出真实的感情”——小仲马与茶花女
历史上流传的关于著名青楼女子的故事,好象各国都有,例如我国就有杭州的苏小小、南京的李香君等,而在法国,那就要数茶花女了。
◆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
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老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问世了。此时,小仲马年仅24岁。
《茶花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茶花女》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
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飞越”。
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当小仲马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小仲马的处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虽然小仲马后来发表的无数优秀问题剧,今日爱好者都已寥寥无几,但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马一样的名声。《茶花女》也许在社会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马争得好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令这位作者在死后依旧名垂千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壁”的奇观。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裁,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7年,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的巨大反响,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1907年,我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我国话剧的开端
当然有,《雨果传》
作 者:(法)安德烈·莫洛亚
成书时间:1954年
书海领航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作家及政治活动家。他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文学名著蜚声世界文坛,然而他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文学界。在法国19世纪的几次大革命中,他都是倍受人民爱戴的领导者。1885年,雨果逝世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有200万人自发参加葬礼,人们都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时的盛况。在法国历史上,既得到官方最隆重的纪念,又得到平民最沉痛的悼念,雨果是作家中唯一的一个。直至当代,雨果仍是人们所共同敬仰的人物。1952年,在雨果诞辰15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他为该年全世界纪念的四大名人之一。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定该年为“雨果年”。雨果的声誉几乎遍及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维克多·雨果活了83年,差不多经历了整个19世纪。他的一生极富浪漫色彩和战斗气息。法国当代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写的《雨果传》,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位名人的全貌。它不但详细地介绍了雨果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而且还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他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纠葛,以及他从保王派向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
者、民主主义者和共和派转变的政治历程。读者仿佛置身于19世纪法国的风云变幻之中,与雨果一道出入各阶层社会,由此体味到雨果激烈的内心情感,并对他本人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
本书作者安德烈·莫洛亚是法国当代负有盛名的传记作家。他把小说和史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传记,如《雪莱传》、《夏多布里昂传》、《巴尔扎克传》等等。而《雨果传》是他自认为最难写的却又是最成功的一部传记。在当代多如牛毛的雨果传记中,莫洛亚的作品一枝独秀,最为引人注目。这部传记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它刚刚问世不久、就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法兰西学院院士昂里奥读完这部《雨果传》,大为感叹:“感谢莫洛亚,我8天以来一直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象是沉浸在大海之中。”对于雨果的研究者来讲,书本如此翔实的背景材料实不可多得;即便是一般读者,也会被它强烈的情节性所吸引。所以说,这部《雨果传》堪称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内容梗概
公元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来到了人世。父亲莱奥波德·雨果是法国大革命当中的一个军官,母亲索菲·特雷布谢是个船长的女儿。雨果刚生下来时非常孱弱,头大身小,哭声微弱,助产士都以为他活不了。可是由于索菲的固执,小维克多·雨果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父母都特别爱
护和照顾他。
雨果的父亲由于常年在外征战,不免沾花惹草;而母亲索菲在巴黎时,又同自己年轻时的密友拉奥里产生了不一般的友情。他们夫妻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终于在1814年,两个人的感情完全破裂了。索菲提出分居,而莱奥波德干脆要离婚。他利用父权,把孩子们带出家门,并以加强管教为名,把他们送进了科尔迪耶和德科特寄宿学校。还嘱咐监护人绝对禁止孩子们与母亲见面。
维克多和哥哥们住进了阴森冰冷的学校。但他早先被母亲培养起来的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并没有减弱,相反却变得更加强烈。他利用学习之余写了大量相当有水平的诗作。1817年元旦,15岁的维克多参加了法兰西学院举行的诗歌竞赛,竟取得了第9名。这位神童开始在诗坛初崭头角,他写的诗连续3次得奖,并因此被聘为巴黎大学图卢兹学院的年轻院士。连当时颇富盛名的大诗人夏多布里昂都对维克多刮目相看了。
就在母亲患肺炎养病期间,维克多开始了对阿黛尔**的初恋。阿黛尔是雨果家的朋友富谢夫妇的干金,很早就指腹为婚,许给了维克多。维克多从半囚禁性质的寄宿学校毕业后。又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心上人。两个人偷偷幽会,并且私订了终身。这件事终于被维克多的母亲知道了,她表示坚决的反对,因为她认为维克多的前程远大,不应该这么早就受到家庭的羁绊。
1821年6月,维克多的生性坚强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母亲的死使维克多伤心万分,但他并未因此就放弃对阿黛尔的追求。在最终征得富谢先生及父亲的同意之后,维克多于1822年10月与阿黛尔正式结为了夫妇。不过,新婚燕尔的雨果在文学创作上丝毫没有松懈,他先后写出诗集《颂诗及其他》和小说《冰岛魔王》。国王路易十八对雨果非常赏识,决定给他每年2000法郎的薪金,这样,雨果就不用为生计问题发愁了。
雨果成了浪漫派沙龙的常客,他经常在沙龙里给朋友朗诵自己的作品。1827年,雨果创作了正剧《克伦威尔》,写的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领袖克伦威尔的事迹。为了表明自己的浪漫主义主张,雨果又写了一篇很长的序文。《克伦威尔序》成了浪漫主义者的纲领和旗帜,它引发了当时法国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大论战。不久,雨果著名的诗剧《艾那尼》在法兰西剧院公演。这部作品招致了古典派的谩骂和攻击,但浪漫派全力维护它,两派在诗剧演出开始时竟然大打出手。但令人惊奇的是,戏越演到后面嘈杂声越小,因为大家都被感伤的剧情深深震撼了,《艾那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连演四五十场依然场场爆满。
1830年,巴黎人民被“七月革命”的隆隆炮火声惊扰得坐立不安。但雨果却闭门不出,埋头赶写《巴黎圣母院》的初稿。经过1年时间的努力,这部长篇巨著终于出版了。它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人们将其誉为“莎士比亚式的作品”、“中世纪的史诗”,各种赞扬铺天盖地而来。
1840年,雨果终于通过竞选,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法兰西学院院士。但是紧接着雨果就受到了创作和家庭上的双重打击:他为自己的情人——演员朱丽叶所写的《城堡卫戍官》彻底演砸了;而他的长女莱奥波特蒂娜在和丈夫度周末时,不幸落水双双遇难。爱女的死在雨果的心上留下了永不愈合的伤口。
1844年,雨果荣任法兰西学院院长。他和一个比他小18岁的**莱奥尼关系密切,不久他们就被莱奥尼怀恨在心的丈夫双双抓获,把整个巴黎闹得沸沸扬扬。雨果只得跑到老情人朱丽叶处隐匿起来,在那里他开始构思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1848年,雨果参加了巴黎人民的“二月革命”,并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议会议员。这时,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趁机参加共和国总统的竞选,他的甜言蜜语获得了包括雨果在内的大多数议员的支持,最后执掌了政权。但不久他妄想恢复帝制的野心就暴露出来,雨果由支持波拿巴的右派转向了左派,他和其他议员们共同商讨发动巴黎群众一块反对帝制。然而,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波拿巴的军队血腥地镇压了。
雨果逃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流亡期间,他终于完成了已搁置多年的《悲惨世界》。这部小说问世后,收到了空前的社会反响,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在谈论它。小说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的命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雨果也自认为这部小说代表了他创作的巅峰。
岁月无情,雨果已老态龙钟。然而他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他的思想之源从没有枯竭过,他的笔还是日行千里。一来到书桌前,雨果就仿佛又拥有了青春活力。他先后完成了《威廉·莎士比亚》、《海上劳工》等著作。在此期间,他始终挚爱着的妻子阿黛尔因心脏病离他而去了。雨果回忆起往日与阿黛尔的亲情,伤心得五脏俱焚。,
1870年,阔别祖国多年的雨果终于又回到了巴黎。不幸的是,当时巴黎的市民暴动以及政府军的镇压接连不断。雨果既不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行动,又无法忍受法国政府的投敌卖国和政府军对起义者的疯狂屠杀,他再一次离开了巴黎。在一个宁静的海岛上,雨果正式开始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的创作。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中,雨果虽然已是髦紫老人,可是仍然一如既往地参加文学界、政界的各类活动,他的激情还是不减当年。
1885年5月22日,雨果终于辞世而去,法兰西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9世纪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但是他的光辉永远照亮着整个世界。
精彩篇章推荐
第二部“晨星”写少年雨果在文坛上初露头角,其中对雨果与阿黛尔曲折的恋情的描绘笔法细腻,引人入胜。(80—110页)
第四部“早熟的秋天”雨果卷入了浪漫派和古典派的大论战,著名的“艾那尼”之战被叙述得非常紧张、生动。(210—252页)
第七部“抉择时刻”写雨果对路易·波拿巴从支持到反对,从右倾到左倾的转变。雨果在立法议会上做了一番精彩的演说,集中反映了他这个“爱自由的人”的政治主张。(446—453页)
第九部“流亡硕果”详尽地介绍了雨果创作《悲惨世界》的背景和成书过程。(569—575页)
第十部“逝世与超凡脱俗”雨果虽然已经老迈,但是仍然保持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672—674页)
精彩语言辑录
阿黛尔的肩靠在我的肩上,我们开始念了起来,……我们的头碰在一起,两人的头发混在一活,我们的呼吸越来越靠近。突然之间,我们的嘴贴在一起了…我们想继续念下去的时侯,已经是繁星满天了。
在他(雨果)身上有多种因素在进行着斗争:一方面是雨果好色的气质,和他奇特的、常为怪诞所吸引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索菲·特雷布谢严格的禁欲主义和对古典传统的兴趣;一方面是对荣誉的爱,另一方面是对暴政的恨;一方面是总带点疯劲儿的强烈的诗情,另一方面是有产者的品德,…
他(雨果)具有火山爆发般的热情,在他最为艰辛的青年时代的骄阳的照耀下,他身上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互相混杂,并在他生命里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她(朱丽叶)有理由认为,他(雨果)无论是对人群,还是对喧嚣,都不是无动于衷的;此外,他在爱情和荣誉得到极大满足之后,在一个时期里,他要去迎合雄心了。
旅行只能在瞬息之间使人飘然若醉,幸福家里才有……
《皇室造型》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n1eIJr2m7zYYmencaOVrA
pwd=9mgu 提取码:9mgu《皇室造型》
导演: 里克·雅各布森
编剧: Holly Hester
主演: 劳拉·马兰洛 、 梅纳·玛索德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2-01-20(美国)
又名: 皇家浪漫沙龙(港、台) 、 皇室待遇
伊莎贝拉经营着自己的沙龙,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托马斯王子管理着自己的国家,并且即将成婚,但却只是出于职责而非爱情。伊丝和她的造型师伙伴们获得千载难逢的机会,为皇室婚礼做发型,在此期间她和托马斯王子意识到,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就要跟随自己的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