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诗人有哪些

浪漫派诗人有哪些,第1张

古代:屈原是浪漫派的始祖李白是浪漫派的颠峰人物 李清照的前期时光童话诗人顾城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现代:徐志摩,沈雁冰,舒婷 ,汪国真, 席慕容

问题一:楚怀王真的是昏君,屈原真的是报国无门吗 两千多年来好象少有人怀疑过,可事实果真如此吗?那么,我不禁要问一声,认为楚怀王是昏君,屈原是良禽,报国无门,是个忧国忧民大好人的,根据是什么呢?要是我没说错,人们引经索椐无外乎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的真实性有几多尚且不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史记》是一本文学散记,深深地溶进了司马迁的个人感情。 当我们透过屈原和司马迁的“遭遇”就会发觉他们格外相似,都是因为进言而遭罪,司马迁在屈原传记里把屈原写成一个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字里行间痛斥楚怀王的昏庸无道。可这楚怀王真的是昏君的话,为什么楚怀王死后七十多年后楚国灭亡,秦王朝从建立到灭亡也有差不多二十年,也就是说楚怀王死后将近一百年,楚国遗民还是高举楚怀王的大旗,终于推翻了大秦王朝,并建立一个统一大汉王朝。 我们都知道,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都是楚国遗民,他们在反秦斗争中都争先恐后地打着楚怀王的旗号,这是为什么呢?当那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打出楚怀王的旗号,立马就天下云合响应,夺关斩将,直捣关中。接着的项燕项羽刘邦等也都打着楚怀王的旗号,终于推翻了大秦王朝。项羽不知好歹灭了楚怀王及其旗号,从而走向与天下为敌,刘邦又高举楚怀王的大旗,天下又云合响应,共同讨伐项羽,与天下为敌的项羽最后能不自刎乌江吗? 为什么打着楚怀王的旗号天下就能云合响应,为什么高举楚怀王的大旗就能所向披靡呢?这就说明,楚怀王受到当时黄河以南的楚国百姓的深深拥戴,老百姓的心里百年来都在怀念这位国君,而楚怀王时的楚国是个拥有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南部、河南西部南部、陕西汉中、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岭南)的超级大国。这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就是这个理,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才都争先恐后地打着楚怀王的旗号。 如果楚怀王是个无道昏君,楚国的老百姓相隔百年后还会对他念念不忘?这未免是司马迁的一厢情愿吧!汉武帝不听司马迁的进言并重罚司马迁,能不能说汉武帝就是昏君呢?为什么楚怀王会对屈原从宠信到憎恶呢?内中的曲折岂是司马迁的进言失宠所能说得通。 屈原是楚怀王宗亲,该是同姓吧!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又有些天姿聪明,时不时会卖弄一下 ,前一层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深得楚怀王宠信,做上了日夜陪伴楚怀王的近侍,实际上相似于以后封建社会的太监总管。殊不知这屈原脑子和骨髓里都是“花柳病”,与宫女勾三搭四便罢,居然和楚怀王最宠爱的小老婆郑袖勾搭成奸,干出了当时天地不容的苟且之事,楚怀王这才找借口把屈原流放边地十五年。十五年后楚怀王老了,想起那屈原心中又感到有些不忍,毕境是宗亲嘛!看在祖宗面上,十五年流放边地对他的惩罚也算够了,于是又召屈原入京,给他个官做成,但不准他到宫中行走。 楚怀王客死秦国,屈原闻讯不是悲通欲绝,而是欣喜若狂。因为他的私生子顷襄王已接登王位(顷襄王也许不知内情),他的“湘夫人”郑袖做上最大的王太后了,他又可以到宫中云呀月呀了。正因为屈原贼心不改,满嘴油腔滑调,搞不好还很有可能去勾搭上顷襄王的宫女和公子子兰(楚怀王的小儿子)的侍女,这顷襄王和公子子兰兄弟俩才会恨死屈原,恨不得把屈原剥皮扯骨,挫骨扬灰,可又碍着他们的母亲郑袖不便发作。没多久,顷襄王终于找了个借口把屈原流放到更远的南方边地,并下旨,不准屈原再回京都,若敢回,杀。 这屈原要是在流放地老老实实,那他还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因起码他还是个日夜有人服侍的官。可这屈原偏偏不知死活,天天唠唠叨叨“湘君湘夫人”,这“湘君湘夫人”传到宫中,郑袖当然是肝肠寸断了,可在二十多年前,屈原是楚怀王的近侍,进出宫中师出有名。可现在呢?就算让屈原回京,还能到后宫吗?而且他的儿子顷襄王和公>>

问题二:楚怀王简介 历史上有两位楚怀王。一个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被骗客死在秦;另一个是秦末的熊心,初被立为“楚怀王”,后来被尊为“义帝”,是“亡秦”战争中的精神领袖,后为项羽谋杀。后人为了对这两人进行区别,也常称熊槐为“前怀王”,称熊心为“后怀王”。

前怀王 前怀王画像楚前怀王熊槐(-前296),楚威王熊商之子,楚顷襄王熊横之父。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

楚国本来是六国中的强国,拥有强大的国力,但楚怀王贪婪成性,屡次中秦国相张仪的计谋,得不偿失,本是齐国的坚定盟友,却背齐投秦,把楚国的国力耗尽,终于身死异国。

楚前怀王,芈姓,熊氏(先秦时的“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名槐。在位时贪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爱南后郑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致使国事日非。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其后公元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楚三战皆败,走向没落的道路。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怀王在武关会面。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王胁迫怀王割地,怀王不肯。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公元前297年楚怀王逃走,秦人封锁通往楚地的道路,怀王逃到赵境,赵国不敢收留他,怀王企图逃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回。公元前296年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亦在同年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杀,这是端午节的由来。 后怀王(义帝) 后怀王铜像楚后怀王(义帝)熊心(-前205)是前怀王熊槐的孙子,公元前208-前205年在位。

公元前223年楚亡后,熊心流落民间牧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陈胜、吴广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起事反秦,夺取陈县后,遂立国号“张楚”,陈胜自称楚王。天下英雄响应,九月,楚人刘邦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自立沛公。同月,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会稽(今苏州),项梁自号武信君。

楚后怀王熊心铜像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陈胜被秦将章邯击败,下落不明。同年夏六月,项梁获悉陈胜确已遇害的消息,遂召集刘邦等各路将领至薛县(今山东滕县)商议反秦大计。谋士范增献策说:“陈胜败固当(理所当然)。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熊槐)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所以)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楚王后代)而自立,其势不长(不能长久)。今君(项氏叔侄)起江东,楚蜂起(蜂拥而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不复立楚之后也《史记・项羽本纪》”。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访楚王后裔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定都于盱台(今江苏盱眙)。熊心与其祖父谥号相同,以期承袭其威望,“从民所望也”。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秋九月,秦将章邯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击败楚军,项梁兵败丧命。此时,刘邦、项羽仍在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而陈胜旧部吕臣驻守“张楚”旧都陈县(今河南淮阳),均位于定陶西南边,倘若秦军乘势南下,盱台危矣。刘邦,项羽为稳定军心,保卫怀王,抵御秦军,急移师东归,并请怀王北上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吕臣也觉形势严峻,弃守陈县,投奔怀王,驻军彭城东,与驻彭城西项羽,驻砀郡(今安徽阳砀山)刘邦彼此形成犄角,互为声援。而秦将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

问题三:芈月传楚怀王是昏君还是仁君 楚怀王熊槐(约前355年D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328年D前299年在位。

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执政后期,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何况是会盟协谈的一国君主,古往今来只此一例。楚怀王被扣三年里,其子不思救父而自立为王,诸侯自以为无害于自己而不讨伐。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楚国暂得保。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

问题四:《芈月传》楚怀王是昏君还是仁君 昏君,因为他宠信靳尚。宠爱郑袖准确来说并不是他最大的罪过,不过他本身是很昏庸的,从他把楚国从中兴搞得一团糟就可以看出来,不过,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应该是有优点的,只是在《芈月传》中没有表现出来。望采纳,谢谢!

问题五:楚怀王不是昏君这个世界上还有昏君吗 有,人与人是不同的,是没法比的。其他人是不是昏君跟楚怀王是不是昏君无关。

问题六:楚怀王的“怀”是谥号吗 历史上有两位楚怀王。一个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被骗客死在秦;另一个是秦末的熊心,初被立为“楚怀王”,后来被尊为“义帝”,是“亡秦”战争中的精神领袖,后为项羽谋杀。后人为了对这两人进行区别,也常称熊槐为“前怀王”,称熊心为“后怀王”。

前怀王 前怀王画像楚前怀王熊槐(-前296),楚威王熊商之子,楚顷襄王熊横之父。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

楚国本来是六国中的强国,拥有强大的国力,但楚怀王贪婪成性,屡次中秦国相张仪的计谋,得不偿失,本是齐国的坚定盟友,却背齐投秦,把楚国的国力耗尽,终于身死异国。

楚前怀王,芈姓,熊氏(先秦时的“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名槐。在位时贪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爱南后郑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致使国事日非。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其后公元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楚三战皆败,走向没落的道路。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怀王在武关会面。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王胁迫怀王割地,怀王不肯。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公元前297年楚怀王逃走,秦人封锁通往楚地的道路,怀王逃到赵境,赵国不敢收留他,怀王企图逃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回。公元前296年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亦在同年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杀,这是端午节的由来。 后怀王(义帝) 后怀王铜像楚后怀王(义帝)熊心(-前205)是前怀王熊槐的孙子,公元前208-前205年在位。

公元前223年楚亡后,熊心流落民间牧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陈胜、吴广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起事反秦,夺取陈县后,遂立国号“张楚”,陈胜自称楚王。天下英雄响应,九月,楚人刘邦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自立沛公。同月,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会稽(今苏州),项梁自号武信君。

楚后怀王熊心铜像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陈胜被秦将章邯击败,下落不明。同年夏六月,项梁获悉陈胜确已遇害的消息,遂召集刘邦等各路将领至薛县(今山东滕县)商议反秦大计。谋士范增献策说:“陈胜败固当(理所当然)。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熊槐)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所以)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楚王后代)而自立,其势不长(不能长久)。今君(项氏叔侄)起江东,楚蜂起(蜂拥而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不复立楚之后也《史记・项羽本纪》”。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访楚王后裔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定都于盱台(今江苏盱眙)。熊心与其祖父谥号相同,以期承袭其威望,“从民所望也”。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秋九月,秦将章邯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击败楚军,项梁兵败丧命。此时,刘邦、项羽仍在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而陈胜旧部吕臣驻守“张楚”旧都陈县(今河南淮阳),均位于定陶西南边,倘若秦军乘势南下,盱台危矣。刘邦,项羽为稳定军心,保卫怀王,抵御秦军,急移师东归,并请怀王北上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吕臣也觉形势严峻,弃守陈县,投奔怀王,驻军彭城东,与驻彭城西项羽,驻砀郡(今安徽阳砀山)刘邦彼此形成犄角,互为声援。而秦将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

问题七:楚怀王被囚于秦 屈原真去秦国救楚王了吗 没有!屈原是贵族世家,是有真才实干的楚国高官,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设计约怀王在武关会面。昭睢、屈原劝告楚怀王不能自投罗网,怀王不听劝阻,结果被秦国扣留,最终客死他乡。屈原不可能愚蠢到孤身去就楚怀王,而且无权无职造人陷害离间流放,刚刚回到家乡,任何好的建议都不被楚王和同僚理解,能保住命都城问题,对营救楚怀王,他是心有余力不足。

问题八:屈原是楚怀王的“同性恋者”吗? 我之所以写这些话,是因为屈原作品中关于“美人”的描写,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但我没想到早在40年代就有专家“发现”屈原与楚怀王是同性恋的关系,也就是说,楚怀王始乱屈原而终移情别恋而弃之。当代又有些人,根据屈原作品中有关“美人”的描写,言之凿凿地认定屈原与楚怀王是“同性恋者”,愚以为,这不是没有读懂屈原的作品,就是想耸人听闻,故意另立新说。

有人把屈原作品《离骚》看作是最早的同性恋文学,“屈原好矜夸奇服,荷衣蕙带,每以美人自拟”,《离骚》中“充满了富有脂粉气息的美男子的失恋泪痕”。这种观点,只看到他作品中“虚”的一面,“浪漫主义”表述的一面;而忽视了“实”的一面,“现实主义”表述的一面。例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e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宝璐”(《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这里的“修能”,“不能变心以从俗”是“实”的“现实主义”的表述,而“奇服”的描写是以“虚”衬“实”,不宜看作屈原“女性化”心态的表露。凡是认真读了屈原作品的人,都知道他作品中关于“香草”、“美人”、“奇装异服”、“餐露食玉”乃至周游天国的描写,是虚写,是他用浪漫主义手法来衬托他的抒情的实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述。所以不宜作实有其事的对号入座的解读。

比如《离骚》中写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猖披兮,……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读屈原的作品应当先理清他的实意,然后再看那些虚写的内容,往往能理解屈原表述的真实意图。我认为屈原这段文字的真实意图不十分难懂:歌颂了“三后”和“尧舜”的美政,批判了“桀纣”的“腐政”,担忧楚怀王误入歧途,希望他应该趁年富力强,改革政治。此处的“美人”似指怀王为好。愚以为《离骚》是政治抒情诗,而非爱情诗。这从后文的“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的主张,对夏启、商纣等昏君的批判,对汤禹、武丁、周文王、齐桓公等贤君的歌颂,对楚怀王的讽谏等等的描述就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而持“屈原与楚怀王同性恋者”说法诸君,完全不顾屈原作品的全文,而断章取义,让人无法苟同。

屈原被楚怀王疏远而后流放的原因,绝不是楚怀王又找别的男性,所说的移情别恋;而是因为那些“偷乐”、“贪婪”“工巧”、“周容”、“变态”的“党人”,“各兴心而嫉妒”;“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变白以为黑兮,倒上而为下”。而楚怀王“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T怒”。

在《涉江》中,屈原对自己被流放的下场作了侧面的类比叙述:“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这即是说,自己像伍子胥和比干一样忠诚、贤能,却被楚怀王炒了“鱿鱼”,不仅如此,还流放到深山老林的“僻远”之地。如果是“同性相恋“而被弃的关系,怎能作如此表述呢?

对此,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早有定评:“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爱祖国,爱人民,一心要实现他的美政理想,坚持原则“循绳墨而不颇”,“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屈原列传》)。他爱他的楚国,忠于他的国君。他与楚怀王是君臣关系,而不是什么“同性恋者”的关系。

屈原还是一个关心百姓的仁者,“长太息而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皇天之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问题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有哪些? 夏桀(夏),商纣(商),周厉王(西周),周幽王(东周),楚怀王熊槐(战国),秦二世胡亥(秦),汉灵帝刘宏(东汉),晋惠帝(西晋),梁武帝萧衍(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隋炀帝杨广(隋),宋钦宗赵桓,宋徽宗赵佶(宋),明熹宗朱由校(明)

问题十:楚国晋国版图和秦国旗鼓相当,怎么会被秦国所灭 楚国被秦国所灭原因:①未能抢在秦国前面灭掉西南巴国、蜀国,占据四川盆地,导致秦国在兼并巴国、蜀国后控制了长江上游,使楚国受到北面和西面两面夹击,在列国区域政治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军事地理上严重丢分;②楚国主要疆域在南方,先秦时代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南方开发程度很低,经济不发达,不能为楚国统一天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③楚国改革不彻底,吴起变法、屈原改革均以失败告终,这导致了旧世袭领主贵族势力强大,政治腐败,政权缺乏活力,不能吸收新鲜血液,国家凝聚力极其有限,最终难逃被秦国灭亡的命运;④楚国后期昏君太多,如楚怀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王负刍等在君主制时代君主个人才干和政治素养对国家政治有决定性作用,昏君辈出的楚国注定衰亡。

晋国根本不是被秦国灭的,而是郡权衰弱后实权被六卿(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控制,后来韩、赵、魏三家于公元前453年灭知氏三分晋国,公元前403年正式被周天子承认为诸侯并瓜分晋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009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