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唐伯虎最狂放的诗,是哪一首?

你认为唐伯虎最狂放的诗,是哪一首?,第1张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要说谁的诗最好,估计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会说是李白,有人会说是杜甫,还有人说是陶渊明,甚至会有人说苏轼、王维、白居易。

但要说谁是诗人中最狂放的,那答案将会非常一致,绝对是非李白莫属。浪漫和狂放似乎就是李白的标签。

但有一个风流才子,说起浪漫那比李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狂放起来较之李白那也是不遑多让。说到风流才子,估计有许多人已经知道我说的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唐寅

风流才子唐伯虎

说起唐伯虎,那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不但极具诗才,更是有名的书法家,而画家才是他最著名的头衔。在文采方面,他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而作画方面他又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

当然他能被世人所熟知,更多的还是得益于他的那些风流传说和故事。"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随着周星驰、巩俐主演的同名**,红遍大江南北,也使得唐伯虎成了家喻户晓的古代才子。

大多数对剧中唐伯虎对联及写诗的情景,肯定是记忆犹新,特别是为了追求婢女秋香,家财万贯的才华横溢的他甘愿去当一个下人,这也印证了唐伯虎风流才子的称号。

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唐伯虎是一个富家公子,家里妻妾成群,然后每天没事就跟文徵明几个人摇着折扇去城隍庙"泡妞"。

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并不是这样的,他虽然才华横溢、风流潇洒、快意人生,但他其实并没那么有钱,甚至晚年生活过得很拮据,他是靠着朋友们的接济才勉强度日的。

穷阻止不了唐伯虎的风流潇洒和狂放

其实看起来越潇洒的人,越孤独,越风流的人越缺少真正的爱情。唐伯虎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风流倜傥,他快意人生。但他并不像故事传说里的潇洒,他内心就越孤独就只有他自己知道。

唐伯虎在他知天命之年,也就是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来抒发他内心的感受。这首诗叫《五十言怀诗》。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唐伯虎一生只活到了54岁,这首诗是他50岁的时候的作品,也是他对自己这五十年的一个总结。这首诗流传到现在,都非常受欢迎被广为传唱,可以说是千古经典之作了。

都说五十知天命,但是唐寅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很不安分,于是写下了这首狂放之作。这五十年来,他一直都是在笑舞狂歌中生活的,不管世间杂事,只管自己快活。谁都是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但是他这样非常有浪漫气息的很少。

诗从第二句就开始狂了,大概意思是看遍天下,谁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谁都不相信我口袋里没有银子。他对自己在当时的名气很自信,认为自己是个家喻户晓明星。纵观诗坛,估计也就只有李白敢这么狂了。

第三句表示自己在诗词歌赋方面没什么杰作,甚至写了都不想承认。话锋一转,开始谦虚了,其实是为下一句做铺垫。大家都以为我是神仙,作品是神来之笔。

他先说自己没什么好的诗作,当然这是他用自己的眼光来看的。但正是他认为的这些很一般的作品,在别人的眼里,已经算是神仙的高度了。

不用过多的解释,他这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他眼中的一般作品,在世人心目中都是神作,可想而知他已经超出了世人的范畴了。这便是唐伯虎自夸的高明之处,超出世人的范畴那就是神仙了。在诗坛公认的"诗仙"只有李白而已,而且李白的诗仙称谓还是贺知章叫出来的,而唐伯虎则自夸是神仙般的人物,由此可见唐伯虎的狂放更胜李白一筹。

诗的最后一句他表达了自己人生的坚守,名声、仕途、美女、钱等都无所谓,他只在乎自己内心的傲骨,不要让内心的纯净受到污染。

结语

其实,谁也不是生来就是乐观主义,都是因为生活中经历的坎坷多了,也就习惯了。唐寅就是这样,他的人生非常不幸。25岁的时候,家里出现变故,五个亲人相继离世。29岁的时候,他中榜解元,结果被怀疑是有人泄题给他,于是这一生都不能再参加科举。也正是因为这样,连妻子都弃他而去。

唐伯虎用笑舞狂歌、花中行乐月中眠来麻醉自己,或者说让自己表面看起来没那么痛苦,感觉这与苏轼用美食来麻醉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伯虎诗文豪放浪漫,不向小节,所以有“三笑点秋香”的传说。当唐伯虎被请来给丞相家人当书童时,唐的好友祝枝山当着丞相的面与唐对对联,以显其才,祝出的上联是: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唐伯虎随即对出: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这是一副合字法和顶针法并用的对联,“十口心”构成“思”,"八目尚”组成“赏",前后两句的首尼同相同,吟诵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丞相与祝枝山听罢,连连赞誉,随即收下唐伯虎当书童。

扩展资料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字伯虎,自动聪明绝顶,能书善画,被称为“江南第 一才子“,”明代“四大画家”之一。

据说唐面少年时,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早就听说唐寅能词善诗,便想试试他。客人见桌子上放着炒豆和甜瓜,便以炒豆为题,出了一上联,要他应对。上联是:

炒豆拌开,抛下一双金龟甲,

唐伯虎在旁边笑笑说:

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

客人称赞他少年才华横溢,若继续勤学苦练,将来定有成就。果然,唐伯虎长大后功成名就,成为江南第一才子,名震四方。有一天,唐伯虎出去郊游,看到稻田里碧绿青翠,池水中鸭欢鱼跃,便径直向田埂走去,眼看就要走出稻田,恰巧对面走来 一个挑河泥的农夫,田埂细窄,只能一人通过。

唐伯虎央求说:“老夫后退三两步,我即可过去。"农夫见唐是书生模样,便说:“我出个对子,你来对, 苦能对上我就让你, 若对不上,你则让我。”唐伯虎满口答应,心想,一个农夫我还能应付 不过吗?农夫出的上联是:

一担重泥拦子路;

唐伯虎一听,暗暗吃惊,这一上联非常奇巧运用谐音对法和嵌字法融合而成,“重泥”谐音为“仲尼",即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意思是孔子拦住了他的学生子路的道路,音外之意是学生应该给老师让路。唐们虎慌了,意一时不得对句,只好脱鞋下水给老农让路。这一下职,唐伯虎反复思索了好几年,也毫无结果。

 唐寅人物生平简介

唐寅字伯虎,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不仅是公认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还位列明四家,他的书画作品如今藏于世界各地的多个博物馆中。唐寅于成化年间降生苏州府,分别于13岁和15岁时认识 祝枝山 和 文征明 ,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苏州府学习。

19岁的时候,唐寅与徐氏结婚,25岁时 唐伯虎 的父亲去世,此后母亲、妻儿、妹妹相继离世,家道日益中落,在祝枝山的鼓励下准备科举考试。但在科考期间,与好友夜夜宿醉风月场,十分被主考官所厌恶,幸得苏州知府惜才求情才录于榜末。

此后,唐伯虎仕途艰难,乡试第一却又牵连科场案被贬,此后不愿就任小官职,31岁时婚姻不顺休妻,漂泊四地后得病,在家休养了很久才好。

与兄弟分家后,唐伯虎卖画为生,日日纵情酒色,与文征明关系逐渐僵硬,此后多作书画。1508年唐伯虎筑新居桃花庵和梦墨亭,次年亲侄儿年仅十二便夭折,唐伯虎为其作诗画送别,四十岁时为自己作自寿诗和画。

 唐寅著名的代表画作

唐寅, 历史 上首屈一指的才子,作品产量极大,至今留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画作,分别藏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馆中。

其中他的骑驴思归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长77cm,宽375cm,画作整体颜色淡雅,描绘的是一幅漫山遍野的野花、层层叠叠的高山与山泉溪涧流动相映的宜人景象。画中弯曲盘旋的小径将颤颤巍巍的小桥与山中的茅房连接在一起,一路上有砍柴归来背薪过河的樵夫,也有坐在驴背上的士人,强烈地流露出文人欲隐于市的情感心境。

唐寅的笔法最初师从周臣,后赶超李唐,逐渐将先人的笔法做出调整与转变,由刚劲强硬的转刮转变成逸动自然的勾勒与回折,能够灵活运用。在这幅画作中,唐寅的画法熟稔,山石纹路与树干的皱褶都用湿墨来调和,把大面积的斧劈皴晕染成掺水的长条皴,显得山峰秀丽缜密,显得自然避免过于生硬,此时的画作已经能够展现出唐寅的画风特色。

在观察此画中的题字,可以大致推断出是唐伯虎在落榜之后37岁时所作,他自提的“乞求无得束书归”,能看出几分他内心的落寞与寂寥,以及怀才不遇的无奈。

唐伯虎的画作亦工亦写,产量之丰也使之各有无穷意味,不同的画作有不同的风格画法也表达了他不同境遇的所思所感。

说到唐伯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绘画上的地位,堪称明代画坛奇才,打破了门户之别,具有开创性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其实他在书法方面也造诣极高,他的字极具风流意蕴,十分有个人特色,尤其是《落花诗册》,更是绝对的代表作。

唐伯虎的书法最初师从赵孟頫,后来也广泛地效仿过米、颜等大家的字,并且在不同期间展露出各不相同的变化,总体上来看他的书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唐伯虎三十岁前留在家乡,与年纪相仿的文壁关系密切,因此深受其影响,二人的书法十分接近,两人的书法都起源于赵体,笔触圆润,端庄秀丽。

第二阶段是唐伯虎仕途受挫、夫妻割裂后在外漂泊时期,此阶段他以卖书画为生,在书法上追求唐风,讲究字体的规整,崇尚颜楷,下笔凝重、字体饱满,并加以隶书,书写的“蚕头燕尾”十分有劲,大概持续到三十六岁,他最为经典的落花诗册就是此期的作品。

第三阶段,是他定居在桃花庵的时期,此时他无心仕途,专心创作,达到艺术之路的顶峰,此时他的字又重新研习赵体,融以唐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逐渐成熟,在端美中又显灵逸,此类风格作品颇丰,遗存的产量也极大。

最后阶段即他晚年的十年时间里,他已经看透尘世,归隐向佛,此时他的书法加入了几分米芾的意势,率真痛快,同时集各家于一身,笔画多变,挥洒自如。唐伯虎善于吸取先人的精华,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能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近代影视剧把这一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唐寅风流浪荡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故事纯属虚构,秋香不是那个秋香,唐寅也并不是那个唐寅。

唐寅擅长仕女画,也画过一些春宫图,多以官伎、歌女等为模特,人们便认为,风流才子之说,大抵是因为唐寅性本如此。历史上的唐寅确实时常混迹风月场所,但这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史上并无唐寅风流韵事的记载,如果笃定此事无风不起浪的话,只能说那是指他的个性放荡不羁,文风肆意洒脱。

事实上唐寅先后有过三个妻子。19岁时娶徐氏为妻,两人感情深厚。不过,在他25岁时,父母妻妹相继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后来又娶了一位,却在他涉嫌考场作弊案被抓后,离他而去。36岁时,唐寅娶了患难中的红颜知己 沈九娘 ,从此筑桃花坞生活,一直到去世。一生不得志的唐寅并无那么多的风流韵事,而“点秋香”的故事又是打哪来的呢

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笔记体小说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在他的《耳谈》中叙述了另一个苏州才子陈元超与唐伯虎点秋香一模一样的故事。故事到了明末冯梦龙手上,就变成了《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而在戏曲中的唐寅故事,最早有明末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后来又从“一笑”发展到“三笑”,出现了王百谷的《三笑缘》弹词、卓人月的《唐伯虎千金花舫缘》杂剧。

乾隆 、 嘉庆 以后,苏州评弹又将这一故事广为传播。到了清朝末年,民间流传弹词唱本《九美图》,开始有了唐寅娶9个美娇妻的说法。唐寅一生潦倒颠沛,诸事不顺,凭他的贫寒景况,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妻妾成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033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