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不少人都习惯将这个节日称为“中国情人节”。但民俗专家表示,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8月5日新华网)
对于民俗专家“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的说法,笔者是持赞成态度的。因为将七夕节定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虽然在节日形式上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但在节日的内涵和外延上,却是有严格区别的。
在习俗上, 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七夕源于一个凄楚动人的神话故事: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后来却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织女星,分隔在天河两岸,只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人过七夕节,在很大意义上是为了纪念和弘扬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那种“忠贞不渝”的伟大爱情的。把这样纯洁伟大的爱情与西方情人间的那种情爱混在一起,定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显然有损于中国人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观念上,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看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这种源源流长的文明历史和文化传承,在中国人的思想潜意识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爱情观,突出表现为对爱情的 “忠贞不渝”。事实上,正是这种“忠贞不渝”爱情观的作用,才演绎出七夕这个凄楚动人的神话爱情故事。也由于中国人“忠贞不渝”爱情观念的根深蒂固,往往对现实中出现的“情人现象”比较反感,比如将情人称为不道德的“第三者”、将腐败贪官的情人称为“二奶”、“三奶”……由此不难看出,情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光彩的形象,既然如此,硬把具有“忠贞不渝”爱情意义的七夕节认定为“中国情人节”,不仅有违于中国人的爱情观念,而且也有损于七夕节特定的爱情意义。
在内容上,七夕又称“乞巧节”,在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巧节、技巧节、智慧节,这与悲剧性的、内容简单的西方情人节是不能等同的。正如专家所言,将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是对民族传统乞巧节的片面认识。况且,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不自觉地将它和西方的情人节对立起来,也是没有道理的。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消化、融合,使自身变得越来越饱满、越来越丰富的一种文化。如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舶来品”的节日文化,在丰富我们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生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情人节这个“舶来品”的节日文化显然没有这样的作用,它所发挥的无非是对青年友人和恋人间激情和浪漫的激励作用。
在情感上,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而且还有了孩子,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这就意味着,情人虽然也有情爱的情感,但这种情感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如爱情的内涵和外延更深更宽。因此,硬把西方情人节附加在七夕节上,显然在情感上不相吻合。
由此看来,民俗专家称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是有道理。将七夕节定为“中国爱情节",既吸收了西方情人节的节日形式,又传承了七夕节的特定爱情内涵,这是很有意义的。至如一些青年人喜欢过西方的情人节,那就让他们按照西方人的习贯过好了,但没有必要将其强加在具有中国特色和特定爱情意义的七夕节这一天。
西方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
而中国的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
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
以《天仙配》和《灰姑娘》为例:
1、不同之外:
西方的爱情故事,多为王子与灰姑娘式的故事,如《灰姑娘》,男子身份较高,由男子带给女方幸福,而中国的爱情故事,多为董永和七仙女式的故事,如《天仙配》,女方身份较高,由女子带给男子幸福。
2、相同之处:
都是中西关于爱情的童话故事,主人公都天性善良,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在故事中,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经历了坎坷(灰姑娘遇到后母和姐姐的阻挠,七仙女遇到王母娘娘的反对,)但最后都有美满的结局,表明正义和爱情,可以战胜邪恶和困难。
扩展资料
第一个交叉点:爱情国度的自由追求
爱情是幸福的起点,是生命的延续,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两部作品故事的发生就都是因为男女主人公的自由恋爱。
第二个交叉点:青春生命的绝唱
如果说作为两部作品的第一个交叉点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故事进行的话,那么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作为两部作品的共同结果,则形成中西这两部著名悲剧的第二个交叉点。
第三个交叉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成功运用
一部作品的成功单靠内容是无法实现的,作者创作作品除为了反映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外,更为现实的意义应该是能够得到读者的接受,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作品的表现手法如何也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现在主义诗歌,受中国古典主义和西方外来主义诗歌的共同影响,中国的现在主义诗歌在思想和艺术上包含了西方主义和中国传统主义,他一方面要努力挣脱西方主义的束缚,达到本民族诗歌的独立,一方面又无法脱离西方现当代主义的深刻影响,这两种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追求模式就是中国现在主义诗歌所面临的深刻问题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其中就吸收个概括了西方浪漫主义,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现在主义诗歌的进展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起源于五四运动,具体就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是可以总结为民族,自由,人文由于这种追求很符合西方浪漫主义的追求,因此新文化运动第一个借鉴的应该是西方浪漫主义因此这些都是他们共同的地方,重点突出人的作用,在思想上寻求个性的解放,在艺术上追求自由的抒发,在政治上提出民主这些都类似于西方的浪漫主义
由于西方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的盛行,正是国人对于文学的探寻阶段,西方浪漫主义出现的大家更是对于浪漫主义的权威性起到了保证可是随即以俄国为代表的现实文学再一次风扉全球,随着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突出,因此文学从“我”的探寻又转向了对于现实社会和社会道路的探寻,由于中国文学没有自己独立的流派,又开始倾向于了现实主义,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就是鲁迅的文章这时候的诗歌也不例外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二战结束后面临社会和人生存的种种矛盾,西方文学和思想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折,首先就是二十世纪的象征主义并且一下子风扉世界,象征主义主张将现实世界通过一些象征,暗示表现出来中国的文学又一次无可幸免地去模仿,代表作家有,冯至,戴望舒等
之后随着俄国社会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有成为了时尚,还有很多主义
因此中国现在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区别
浪漫主义,具有单一性,中国现在诗歌具有糅合性
浪漫主义单面性,中国现在主义诗歌具有多面性
在思想上,浪漫主义提抗,人,自然等而现在诗歌在此基础上有受到西方现在主义的影响,强调,个体和主体,社会,小我和大我等
还有一点就是,西方浪漫主义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中心可是中国现在主义兴起于五四运动后,至于以什么为中心,我想以独立文学的探寻为中心
西方浪漫主义具有人文性,中国现在主义诗歌具有民族性
结婚对于每一对情侣来说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情侣在准备结婚之前也会提前了解各种婚礼的区别,也会提前了解各种婚礼的元素,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婚礼,那么中西方婚礼的异同,东方婚礼和西方婚礼的区别是什么呢?
东方婚礼和西方婚礼的婚礼元素不同,婚礼的背景颜色也不同。东方婚礼基本上都会选用正红色作为主要背景,正红色也是中国传统的喜庆与热情的颜色代表,新娘在中式婚礼上也会穿着红色的婚纱出席,新娘穿红色的丝绸和金色的丝绒一起打造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新郎新娘在东方婚礼上也要给父母敬茶,感恩两方长辈的辛苦付出。东方婚礼的整场婚礼都比较庄重,这种婚礼经常会让在场的宾客热泪盈眶,也会让在场的宾客为新郎新娘真心的送去祝福。
西方婚礼主要追求浪漫赐予自由,所以西方婚礼大多都是以白色背景为主题,新娘在出席西方婚礼时大多都会穿白色的婚纱代表了新娘的圣洁与纯真,新郎会穿黑色西装出席,在婚礼上新娘会挽着新郎的手臂共同走向婚礼的舞台,他们会彼此宣誓陪伴对方走过余生。
东方婚礼和西方婚礼的风格差异比较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婚礼。
1、日期不同:
七夕节“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情人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
2、名称区别: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3、来历区别: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
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收录于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西洋画家和中国画家相比,我感觉中国画家更浪漫一些,这种浪漫是一种有内涵的浪漫,是一种古典的浪漫。
因为西方画和中国画之间的对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且两者之间在绘画的风格,绘画的技巧以及绘画的方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如何才能形象地展现出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区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产生疑问了,到底是中国的画家比较浪漫,还是西方的画家比较浪漫的?
实际上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的话并不简单,因为毕竟每个画家都有每个画家的创作思路,而且每个画家他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在长期的创作中形成的,所以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浪漫不浪漫。
他们在整体的绘画风格上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即使是一个绘画体系的人,他们的风格也是有区别的,所以也很难做出判断,更不要说两个差别很大的绘画体系了。
如果要是非要做出一个选择的话,那我感觉中国的话再更慢一些,因为中国的画家在很多场合都画的是一些山水画,这些山水画虽然看起来比较古朴,但是实际上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很多人觉得将山水画和浪漫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不太贴合实际的情况。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山水画它也是非常浪漫的,而且有的山水画能够展现出一种古典的美,这种古典的美呢是西方绘画很难画出来的。
所以我感觉中国的绘画作品特别是一些中国的画家,如果要想真正的画出一幅非常完美的作品的话,他头脑中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而且要把这种气息呢展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
如果要是脱离了这一点的话,可能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会非常突出,而且呢会影响到我们的一个整体的创作思路和整体的认知。
就比如像张大千这样的绘画大师,其实他们都是非常浪漫的。别看他们表面上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都是非常有文化积淀的,这种文化积淀就是形成一种浪漫主义气息的一个基础。
所以如果要是脱离了这一点的话,我们就很难看出中国绘画作品的一个浪漫主义气息。实际上他有很多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如果要是仔细分析一下,我就会发现里面他们的这种关系都是相互包含相互融合的,很难用一个词语简单的概括出来,也很难把这个东西抽象出来的。
所以我感觉这些东西如果搭配起来一起分析的话,可能得出一个合适的结论,如果要是脱离了这一点的话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