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全图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决定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的发展,二是封建国家长期统一和社会比较稳定。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 公元前三世纪的曼涅托,将从美尼斯开始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止的埃及历史分为三十个(或三十一个)王朝,现在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约前3100-2686年) 2、早王朝时期(约前2686-2181年) 3、古王朝时期(约签2181-2040年) 4、第一中间期(约前2040-1786年) 5、中王朝时期(约前1786-1567年) 6、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1567年) 7、新王朝时期(约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约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多彩多姿的印第安文化
在南美洲约17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气势宏伟的亚马孙河,也有巍峨的安第斯山。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亦有热带沿岸低垂的棕榈和金**的沙滩。有迅速崛起的一座座现代城市,还有历经沧桑不曾改变的印第安文化。
韵律古朴的文化风情
印第安人的祖先没有给自己后代留下文字,但语言则是丰富而美妙的。印第安有200多种语言,他们的历史是靠口头传下来的,每个部族至少有一个“讲故事”的人。“故事”不仅是本族历史的真实纪事,也扬善抑恶,给族人以历史教育。他们热爱大自然,崇拜赐福于人类的太阳、崇山峻岭、江河湖海。甚至印第安某些部族的人以“晨星”、“鹰翅”以及“高山”等古怪词语为姓名。
印第安人的音乐,除为祭祀、庆功和部族节日吟唱外,还有不同的乐器。如在古鲁帕城镇20公里外的切诺基族,他们的鼓和笛,其声音激昂、欢快和高亢幽远,已成为世界音乐的一部分。
舞蹈也是印第安人传统的娱乐活动。他们或因胜利凯旋,或因狩猎丰收,全族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除了即兴表演外,一般都有主题。唱歌者自编自唱,众人和之,歌词内容大都是感谢高尚的神灵、首领,歌颂高山、太阳、雨水、闪电、雷鸣,或祈祷神灵保佑等等。
艳丽美妙的服饰打扮
印第安人的服饰艺术主要来源于自然。服饰的花纹表现部族的崇尚和标识,极为美观。阿拉斯加印第安部族的服饰图案有形态逼真的鱼类、走兽和飞鸟等,特别是表现蓝鲸的生动形态。最引入注目的是印第安人的披肩和披毯,虽然手工显得粗糙,但其图案别具匠心,不仅色彩搭配奇特,图案也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羚羊、梅花鹿形象,呼之欲出。
面具和纹面是印第安人的一种强烈的文化艺术表现。早期制做的面具大都是表现神灵或恶兽的,而且每个面具都有一段故事背景,一般在舞蹈或战斗中才出现。生存在圣塔仑河谷的印第安西瑞族妇女的纹面被认为是一种稀有的文化。她们纹面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幸福和爱情。十字形花纹是为了避邪;人形图案代表如钻石般明亮的美丽;纹面只用黑、蓝、红和白4种颜色。已婚女子只能用蓝白两色,男人用黑与红色,未婚姑娘也可以纹上花朵图案,如果年轻女子的脸颊纹上鱼尾花纹,那么就表示她成熟了。
印第安人佩戴的饰品崇尚原始风格,其原料主要是高山大海赐予他们的贝壳和宝石。最早,印第安人佩戴饰物是为了祛邪或表示地位的区别,后来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的装点和对美的爱好,如今有些饰物已成为部分印第安部落的族徽或标记。
丰富浪漫的生活情趣
住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清贫而勤劳,不少人每天为两餐而操劳,但他们天性乐观,无忧无虑,因此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浪漫情趣。
在太阳最强烈的时候,印第安人把抹上盐巴的一块块的兽肉或薄薄的玉米饼放在平坦光滑的石块上,不要多久,这些食物竟然烤熟了,且香气诱人。这是马瑙斯的印第安人沿用人类最原始的烹饪方式。他们还用芦苇或蒲草编成密不透水的篮子,在篮子里盛上鱼肉等食物,用木棍架起来,用不太旺的火慢慢地煨,就可做出鲜美可口的炖肉、炖菜和鱼汤来。
印第安人保持着虔诚的男儿成人仪式。例如克瑞介族的男儿在16岁生日时,必须由部族司仪在面颊上烙两个黑环,语称“欧马瑞都”。当然,男孩子只有在学会狩猎、盖房子、游泳等本领后,才有资格由司仪用烧得通红的烟管,在面颊上烙上“欧马瑞都”。
更富有生活情趣的是印第安人传统竞技活动,“角斗”就是其中之一。参赛者在比赛之前,把身体涂上各种颜色,腰间和臂膊上扎紧布带,然后口喊“角斗、角斗”,蹦跳入场。
独特奇趣的宗教信仰
在圣安东尼奥地区的印第安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民族的信仰、习俗。例如在婚育中,孕妇不得在家中生产,而要到树林中另搭草棚,生起炉火,由生母接生,丈夫不得靠近。女人分娩生子不是仰卧,而采取蹲式。如果生的是女孩,几个月后就为她定亲,满7岁就搬到丈夫家住,但不能同居。待她来首次月经后,再搬回娘家,独居一个月,再由丈夫领到河边洗浴后完婚。在这种奇特的婚礼之后,姑娘才回到村子,与亲人欢歌跳舞。
印第安人的葬礼更有许多信仰、习俗,甚至令人毛骨悚然。在“亡灵节”期间,印第安人要砍下一段粗大的树干,竖放在村子的广场中央,用刀刮去一段树皮,在裸露部分画上图案,然后缠上大把的红、白、灰三色线,在树干顶部插上几根鲜艳夺目的羽毛。每一根树干象征着一名死者。黄昏后,燃起篝火,巫师在火旁边跳边念经。死者亲属在树干前号啕大哭,直到第二天的黎明。
冰神的祭典活动,是亚马孙河流域印第安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这种祭典要持续好几天。参加活动的印第安人都打扮成半人半兽的形象(传说中一只公熊和一个印第安女人的后代),这就是“乌库库”。这些印第安人头上戴着厚实的毛风帽,只露出两只眼睛,身上披着羊驼皮。从手中挥动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作响。到了天气最冷的时候,“乌库库”们开始向无边的冰峰发动冲击。他们惟一所想的就是向上攀登,取下冰峰上的冰块,即冰神的心。当然上了冰峰他们也要背着沉重的冰块沿着杂技演员才能走的路下来。这一天,有成百公斤的冰被“乌库库”从山顶上背下来,放在一块巨大岩石的祭台上,奉献给印第安的祖先。他们深信这种冰能治百病。
每年的“冬至日”,印第安人要举行祭祀太阳神的祭典。在祭祀太阳神的时候,要跳太阳舞。太阳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祭祀祷告。一旦太阳大放光芒,在祭司的示意下,大家欢呼雀跃而起,开始了祭祀的序幕。跳舞的人脱掉上衣,身上只穿红色短裤,头上戴着古加叶编织成的花环,围绕在由牛头骨和热石堆成的祭坛前。场地中央竖立一株棉花树干——圣树,这圣树是由土著长老专门在棉花树丛中,找到的一株向阳实心的新树。祭神开始时,歌手们打着大鼓唱着:“全能的神怜悯我!”舞蹈的人随着咚咚的节奏跳起舞来。他们一边跳着,一边睁大眼睛注视着灿烂的太阳。一连三天就这样持续着。第四天是最神圣的,等到天空有老鹰飞翔的时候,跳舞的人们一个个躺在圣树下。这时,祭司跪在他们身旁,俯身用锋利的刀子往他们的胸肌上一戳,顿时血流如注。祭司再用一根木条穿过伤口。木条尾端系着一条生牛皮,再将生牛皮绑到圣树上。这时在场外观礼的少女们,会高呼哭泣,并唱着《歌颂你,勇敢的心灵!》的赞歌。
玛雅人在5000年前就出现在墨西哥合众国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在美洲远古的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他们的生产活动,所以和世界上的其他人类一样,他们的古代史正常地经历了采集、渔猎向农耕过渡的发展过程。 在玛雅人[1]的观念中,死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不过是新旅程的开始。在以千万年为单位的无尽循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玛雅人认识到生与死都如同朝露般短暂。每隔52年,新的轮回开始,所有的建筑将被覆盖,重新建造。这种特别强烈的沧桑感是玛雅世界观的精髓。而他们的文明也在片刻辉煌之后湮没在中美洲的蓊郁丛林之中。玛雅文明的突变式发展和突然消失至今仍是难以破解的谜题,这使得她成为最引人入胜的古代文明之一。 也许所有的赞美惊叹之词都比不上当年史蒂芬斯顶着烈日,立足于没脚深的泥浆中,在蚊虫内的重重包围下写出的那些平实的感想:“在这不期而遇的纪念碑前,我们心中立即升腾起对美洲文化遗存的神秘莫测之感真是刻骨铭心”。
我想带他们去旅游。
01丽江
丽江是很多文青心中梦想的地方,一进丽江就会听到优美的歌声“就在这一瞬间,才发现,失去你的脸~”。这首音乐回荡在丽江的大街小巷,好多街头艺人在卖自己的碟片,超级文艺,爱到不能自拔。
在古城里,只需慢慢闲逛即可,没有快节奏,也没有钢筋混凝土和车水马龙。在这里,发呆才是常态,这里的艳遇,比你所想的还多,如果此生只能去一个地方,除了西藏,那就是丽江!
这里是爱情的天堂,就连空气中都微微散发着香甜的暧昧气,在小旅馆的露台上相拥着看雪山环抱;牵手漫步四方街享受夏日午后慵懒的阳光;依窗聆听纳西族的悠悠古乐
02三亚
三亚是个被上帝宠坏了的地方,上帝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风情万种的少数民族、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三亚,所有人都为这里蔚蓝无边际的大海所感动。放下生活的烦闷,暂时放空自己,让思绪漂浮在一望无际的海面。浮生若梦。
坐标:海南岛南部
03万里长城
长城,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绵延一万二千多里,壮观宏伟,风景秀丽,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旅游名片。
长城的修筑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城的修筑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朝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便开始着手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自此有了万里长城之称,而明朝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现在看到的长城大部分都是在那时修建的。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如果有生之年不去爬一趟长城,岂非可惜?
坐标:中国北方地区
04桂林山水
在桂林,“青山为证,绿水为凭。”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岸边绿草如茵,翠竹葱郁,树木繁荫;携爱侣坐水筏顺流而下,河水清澈透亮,鱼儿闲游,微风拂过,涟漪阵阵,如斯仙境,此生若居此山水之间,但有何求。
水是桂林之魂,城得水而灵。“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颜面,故水得山而媚”。绿水青山是纯洁爱情的代表,刘三姐以歌定情的大榕树下则是爱情誓言的圣地,千百年来,它见证了无数佳侣们真切的爱情。
坐标:广西省桂林市
05北京故宫
故宫,可以说是中国的标志了,但相较于这个名字,紫禁城,也许才是,许多人心中抹不去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历经六百年星月轮转,古老的宫殿,仍旧散发着夺目的光芒,精致华丽又不失古朴典雅的房间。
还有那一个个精美的雕刻,红与黄的交汇,无不彰显着天子的神圣与威严,一草一木,一沙一砾,紫禁城的每一处,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时光的荏苒。
坐标: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06杭州西湖
西湖景区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
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
10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西湖新十景”、“三评西湖十景”等,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阴晴雨雪独有情韵。
坐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
07秦岭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于1974年3月,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虽说古都西安名胜古迹遍布全城,但其中最为知名的还是当属兵马俑无疑,如今只开发了一部分,但场面依旧非常壮观。没来之前,你是难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艺术品就这样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技艺之精美,气势之宏大,绝不是简单的几张和几段文字就能表达的,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的到。
坐标: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
08新疆的喀纳斯湖
在喀纳斯地区,最令人向往的,当然还是喀纳斯湖了。
当秋天到来,喀纳斯湖染上成片成片的金黄。这里湖水清澈澄净,水随着光影与周边的景物而变幻着颜色。卧龙湾下,驼颈湖旁,密密麻麻的金色桦树将湖水紧紧包围。秋季,便是喀纳斯面对镜头最多的时候,她尽情地展现着她的斑斓色彩、她的婀娜多姿,绝不会辜负每一个镜头。
坐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232省道
汉民族的祖先, 居住、采集、耕种的土地是黄的, 洪水期饮的河水是
黄的, 到了晚期智人阶段, 自己的皮肤也是黄的。应该说, 我们的祖先,
在和森林对比中, 在和禾苗对比中, 在和蓝天白云对比中, 很早就认识
了**。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 母系氏族的晚期, 黄河流域活动着一位大政治
家、大发明家, 他曾经征服了黄河流域诸多氏族, 组成氏族联盟, 作了氏
族联盟的领袖。人们尊重他, 纪念他, 称他为“ 黄帝” 。“ 帝”是“ 王天下之
号” 见《说文》, “ 黄帝”就是黄土地上的王天下者。人们把“ 黄”送给了
五帝之首的氏族联盟领袖, 自此, “ 黄” 便成为华夏氏族的民族色, 国
色。
“ 黄”代表吉样、尊贵
《周易》的作者大约已从传说中接受了黄帝以来尚黄的观念。《周
易》经文中, 凡出现“ 黄”的事物为喻, 其占断便绝对是大吉大利, **成
为吉祥、尊贵的代表。如《离》六二“ 黄离, 元吉。”高亨注传义说“ 离,
附丽也。黄离, **附丽于物也。色不能独存, 必附丽于物。如黄金是
**附丽于金, 黄裳是**附丽于裳等是。《易传》认为黄是美丽之色,可比人之美德。黄离比人有美德附丽于其身, 故大吉。”
此后, “ 黄”几乎成为吉祥之兆的代名词。凡与祥瑞之兆有关者, 常
冠以“ 黄”字, 如“ 黄星” 出现为祥瑞, 晋代王嘉《拾遗记· 轩辕黄帝》说黄
帝“ 以戊巳之日生, 故以土德称王也。时有黄星之祥” 。这也是以为尚黄
自黄帝始的传说。以“ 黄气” 、“ 黄云” 、“ 黄瑞” 、“ 黄旗” 、“ 黄旗紫盖” 、“ 黄
龙”为天子之气。《宋书· 符瑞志上》说“ 帝尧之母曰庆都, 生于斗维之
野, 常有黄云覆护其上。”谢眺《始出尚书省》诗“ 青精翼紫驮, 黄旗映
朱邸。”李周翰注“ 青精, 星也。黄旗, 瑞云也。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
紫驮, 天子车也。朱邸, 明帝所居。谓青精辅车, 黄旗映于帝宅, 此谓明
帝将即位之时瑞也。” 载汉代术士尝言“ 黄旗紫
盖, 见于斗牛之间, 江东有天子气。”
东汉尚红不如现在尚红得厉害,话说当年张角起义都是用的**,起义军也称黄巾军,而不是红军。西汉也尚黑色。
在我国传统“ 五行”观念中· 居于最高地位的即是黑色。黑色纳“ 五色”于一体, 是“ 五色”的还原与复归, 可以此界定黑
色在“ 五色”观念中的永恒本质。长期积淀于人们色彩视觉情感
中的理念模式通过抽象的经验形式和摹仿性“ 心理视象” 的移入而
导致民族色彩审美图像一“ 尚黑”色彩通感的发生。原始思维结构中的宇宙观念是浑沌而玄虚的, 人类置身于幽
玄的黑色时空而生发对宇宙和天地万物的猜度与诊释。老子哲学
体系中以黑色作为带有生殖崇拜意蕴的象征性色彩, 推衍其与宇
宙万物和人类肇始的密切联系, 贯穿着“ 尚黑”思想的主线, 这条主
线曾经伴随着史前审美风尚演进的漫长历程, 表现出相对稳定的
色彩心理取向。
二、“ 尚黑”观念之孕育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众多发现表明, 以黑色石料打制的石器
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显然为我们认识史前人类黑色视觉心理的官
能感应提供了材料学依据。广西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
的石器, 多为坚硬的黑色隧石打制而成, 年发掘所得件石
制品中, 黑色隧石制品就有件。③值得注意的是, 在该遗址附近
的都乐河和古柳江河道中却极少有此类黑色隧石, 目前尚难确切
知道它的来源。由此看来, 至少可以相信原始人类对黑色隧石的择
取绝非信手攫来。广东南海县西樵山遗址出土的数千件细石器也
大多为黑色隧石④ , 从工具发生学角度来看, 原始人类对工具制作
材料的选择更关注于厚重、坚硬的质感, 而黑色隧石除自身所具有
的坚硬质地外, 相对于其他石料还拥有更强烈的色彩视觉感受, 从
而引发出黑色视觉心理的官能感应, 即黑色视觉形态的原初形式。
从目前所能看到的早期旧石器标本中不难发现, 对制作材料
的选择似乎流露出漫不经心的色彩经营尚且没有充分理由言其
审美意识的渗入。然而, 却无法排除原始人对工具制作的经验攫取
和功能思考, 这一阶段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较多的偶发形态。对于器
物形状、色彩的理性观照溶人了原始的色彩情感体验, 产生色彩理
念驱动状态下的视觉惊奇和感官愉悦, 且正是由于对工具制作技
术和能力的驾驭而获得的自我实现的满足与快感, 才引发某些工
具纯实用功能的摈弃, 进而演变为具有宗教统慑力量和审美意蕴的“ 象征物” 。
吴兴钱山漾四层文化出土的石斧新石器时代, 两面以黑彩
饰绘回纹、云纹、折线纹等纹饰, ⑤流露出明确的宗教动机, 似乎在
传达着邀远的“ 尚黑”讯息石峡文化、裕泽文化、薛家岗文化皆发
现有彩绘石斧。黑色饰纹虽然包含有审美遐想的成分, 但更多是
作为原始宗教传媒的色彩语言符号, 并由此得以实现其文化潜移
和功能逾越。倘若史前“ 尚黑”观念的萌发有可能籍以此类黑色符
号刺激为取象契机, 那么, 至少多半归附于原始宗教复合性心理结
构的涵化促动作用。
黑彩饰绘的石斧应为原始部族宗教活动的一种仪仗或权杖。
河南临汝仰韶文化遗址所出彩陶缸《鹤鱼石斧图》, 即有以浓重黑
彩描绘的带有“ 丫”符号的石斧, 它是具有崇高寓意的仪仗或杖
标, 有可能成为夏代所崇尚的黑色斧饭类仪仗的蓝本⑦ 。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已基本上具备了自律性的审美观念, 而不
再由严格意义上的功利性动机来统慑, 由对黑色视觉感受实用目
的的追求转人黑色审美抽象意义上的概说, 出现了较多的黑色饰
品。如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有黑色石墨磨制的带钻孔的小装饰品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有黑色煤精石磨制的饰品⑧沈阳新乐
遗址出有煤制的黑色圆泡形饰、耳挡、圆珠等饰品⑨河南浙川下
王岗遗址出有大量以黑、红色彩绘的陶、石、玉质环饰, 独具匠
意。⑩此外, 我国北方地区细石器文化的黑色石制品也达到了高度
工艺化程度, 蕴含有玄秘的色彩视觉感受, 包孕着“ 尚黑”审美情绪
的胚芽。
由色彩陌生感无关注一色彩认知感有关注一色彩情感模
式色彩崇尚秩序的逐渐凸显, 构成色彩认知、发生、演进的原始
系统结构图式, 史前“ 尚黑”观念正是在这种原始结构图式的转合
下悄然孕育萌发。从史前工具、饰品、陶器制作中尚能隐约窥见“ 尚黑”观念孕
育、萌发的轨迹, 那么,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文化阶段则可以界
定为“ 尚黑’,观念的勃兴期。
典型龙山文化黑陶“ 尚黑”之风是否可以视为夏代“ 尚黑”观念
的源头, 尚且毋敢定论, 然而, 从文化传承的脉络来看, 夏文化确是
承袭龙山文化而来。
探索夏文化遗存中的“ 尚黑”遗痕, 王城岗、王湾、陶寺和二里
头文化无疑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王城岗一期文化登封王城岗、禹县瓦店等皆为灰砂黑陶和
泥质黑陶二期文化开始出现精美的磨光黑陶。王城岗晚期与夏文
化十分接近, 以崇尚泥质黑陶为其文化的主体标志。二里头一、二
期文化盛行夹砂黑陶和泥质黑陶, 出现较多的鼎、颤、三足盘、豆、
平底爵、盂、筒形瓤等器型, 被考古界确定为夏文化的下限。山西襄
汾陶寺遗址出有一批木器, “ 器物外表彩绘所用调合粘接剂⋯ ⋯与
漆器较为接近的漆类物’嗯与韩非子所说“ 禹作祭器, 墨染其外, 朱
画其内”的特征极其一致。同期出土的彩绘陶器皆施以黑色陶衣,
如泥质褐陶壶、瓶、盆、盘等器表磨光施黑色陶衣, 再在其上分别以
红、白二色彩绘变体动物纹、折带纹、几何纹、蟠龙纹等纹饰, 类似
舜制木质食器“ 流漆墨其上” 、“ 犹漆墨之”的记述。
再如, 安庆张四墩遗址出土夏文化陶系崇尚黑陶, 器型有黑陶
鼎、豆、盘、篡、杯、罐、瓤、壶、盆等等, 极为丰富。其中, 夏文化早期
黑陶瓤由淮北花家寺大汝口黑陶杯演进而来, 并且逐渐变化为细
腰高颈喇叭口的瓤, 为商代铜瓤的鼻祖, 从中不难看出由大坟口文
化到龙山文化及至夏文化陶器“ 尚黑”之风的源流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 从众多史前文化遗存的发掘情况来看泥质黑
陶由夏代极其盛行至殷商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实际上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 尚黑”之风由夏代的勃兴鼎盛至商代趋弱的演化轨迹。
夏代考古发掘中使我们得以看到的实物仅仅是一些不易腐烂
的陶器或木器而已, 无疑只能窥其“ 尚黑”观念之一斑。然而, 见
诸于古籍文献记载的夏代“ 尚黑”史料却是十分丰富的。
《史记· 夏本纪》“ 帝锡禹玄圭, 以告功于天下之。”玄圭, 即黑
色的玉圭。帝舜为表彰禹及其辅佐大费治理水土功绩, 分别赐其黑
色的玉圭和黑色的族旗飘带, 将黑色的特定意义与水之玄色纽系
在一起。由此推衍, “ 五行”北方所配黑色及其黑色之君额项、水官
之臣玄冥绝非空谷来风。
其实, 早在禹之前业已凸显出“ 尚黑”的端倪。《集解》引应劲
日“ 黄帝受命, 有云瑞, 故以云纪事也。⋯ ⋯冬官为黑云。”与“ 五
行”北方黑色之君相符。黄帝、帝尧等衣着服饰皆尚黑。舜时, 黑色
增帛被规定为高辛氏后裔朝见之礼品。使用黑增的高辛氏为夏后
氏之先祖, 故其后裔仍沿袭崇尚黑色, 笔者以为, 夏后氏“ 尚黑”之
风即缘于此。
夏后氏时, “ 尚黑”之风极盛, 渗透于人们行为活动的诸多方
面如服饰、车乘、祭祀、仪礼、居室等等, 无不为“ 尚黑”审美风尚所
统慑, 《礼记》等对此多有记载。如
“ 夏后氏尚黑, 大事敛用昏, 戎事乘骊, 牲用玄。” 《礼记· 檀弓
上》
夏代不仅对车乘和祭祀用牲以及器物、服饰等作出严格规定,
还以黑色作为“ 贡维土五色”之主色, 供天子筑坛祭天立社和诸侯封地的证物, 作文绣服色, 明确服装之等第。同时, 夏代“ 尚黑”之风
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美与丑的审美评价。“ 昔有仍女生女, 叛而甚
美, 光可以鉴, 名日玄妻。’, ⑧皮肤颗黑光可照人, 而仍以为美丽之
至, 可见对黑色崇尚之极。黑色虽然成为夏代崇尚色彩之主流而为
至上之美, 但在局部意义上也包涵有丑的审美评价, 认为“ 己恶而
掠美为昏, 贪以败官为墨, 杀人不忌为贼。’, ⑩“ 墨”为“ 流肴五刑”之
一, 即黯面, “ 先刻其面, 以墨窒之。”通过以黑色刺刻面部而作为一
种罪恶和丑陋的象征。
夏代“ 尚黑”之风至秦仍有所遵循, 如同“ 殷人尚白” 的色彩崇
尚模式一样主导着这一时期的审美风尚。虽然, 自夏以后的“ 尚
黑”之风渐趋衰褪, 而作为一个时代最具坚实根抵的审美风尚的影
像投射总难以被抹去其残垣断迹, 这是由“ 尚黑”观念的流变性所
决定的, 也是文化运演的相对不可徙移性所导致的文化形态和审
美风尚传承的恒常现象。
中国史前“ 尚黑”观念孕育、萌发、勃兴的轨迹并非清晰可鉴
然而, 透过众多史前文化遗存残留的“ 尚黑”遗痕, 仍可得以窥视这
个东方古老民族时断时续的色彩崇尚历程。
殷人虽然崇尚白色, 却仍以玄鸟为其部族图腾。玄鸟, 燕子, 因
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 故称玄鸟。《诗经· 商颂· 玄鸟》“ 天命玄
鸟, 降而生商。”包孕有黑色之图腾色彩。周虽尚赤, 但周天子在冬
季则要“ 居玄堂” “ 乘玄路, 驾铁骊载玄旗, 衣黑衣, 服玄玉’, ⑩ , 似
乎毫无尚赤之意, 相反却构筑了一个黑色氛围的生存空间。秦汉时
期, “ 秦得水德而尚黑” 邹衍语黑色施用于器物、服饰等, 汉初随
秦制, “ 尚黑”之风依然盛行, 曾规定按五时分别朝服色彩, “ 至朝皆
着皂衣”成为约定俗成的宫廷官显着装仪礼。
黑色对于冕服制度的影响初始于商代, 《书经· 樱篇》“ 绣以五彩, 彰施于五色, 作服汝明。”其中的翻为斧形, 刃白身黑, 取意决
断宗彝则为纯黑。“ 作绩黑也” , 黑色遂成为十二章纹之主色。此
外, 三代盛行“ 玄冠”之式,《仪礼· 士冠礼》“ 主人玄冠” 。年
殷墟西北岗商墓所出浮雕人形玉饰, ⑩头戴高冠, 冠上透空, 周边
有扉棱, 上附装饰品, 研究者认为即是“ 玄冠”之原型。殷商文化遗
存中残留的黑色崇尚痕迹, 足以反映夏代“ 尚黑”之风对殷商文化
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如台西和北京平谷刘家河遗址商代贵族墓出
有黑、红色相间的衣袅滕县前掌大晚商大型墓出土织物皆为黑、
红、白三色彩绘图案殷墟贵族墓出土织物上的兽面纹图案间敷黄
黑色, 或以黑线单色饰绘, 末流贵族或上层平民墓出土织物为红底
黑线绘饰蝉纹, 黑色麻织物最多的则见于中下层平民墓。
商周时期, 黑色仍是棺撑和车乘饰绘的常用色彩, 《周礼· 春
官· 巾车》“ 服车五乘孤乘夏篆, 卿乘夏漫, 大夫乘墨车, 士乘栈
车, 庶人乘役车。”殷墟郭家庄发掘出土的一辆乘车, 箱舆的栏杆、
木板皆画有黑、红相间的彩绘纹饰函潮北黄破盘龙城商代方国墓
葬出土棺撑的雕花阳面皆以黑色涂饰⑩河北莫城台西商墓棺掉
亦为朱漆黑彩。⑩
秦汉冕服皆深衣制。秦尚皂服黑色东汉受“ 四时迎气”神仙
思想之影响, 规定了四季服色, “ 年始冬十月, 色外黑内赤与德相
应。”黑则被列为冬服之色。在立春至冬至日, 皇帝率百官换上黑色
“ 季服”分别到东、西、南、北郊进行祭祀活动, 其冕冠上为玄色, 下
为续色, 皆尚黑。孝文帝时, 初始承袭秦“ 尚黑”之风, 兹后遵循五行
生克理论汉应为土德易服色, 色尚黄。
在葬俗方面, 战国至秦汉时期, 随着当时厚葬风气的盛行导致
作为明器的彩绘陶兴起, 彩绘陶虽毫无实用之功能, 但烧成后皆施
黑色陶衣, 装饰华丽, 绘制精美, 纹样绚丽流畅, 极富浪漫主义色
彩, 依稀保留有“ 尚黑”思想的烙印。
黑色自夏代倍受崇尚以来, 至商周乃至秦汉皆流露出浓郁的“ 尚黑”遗风, 甚至于隋唐以来的审美精神都包孕着“ 尚
黑”之风的文化积淀, 投射出华夏民族审美风尚的独特品格。
刘邦被汉朝官方称为赤帝,赤,也就是红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