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借众亲的重复死亡,还原了生命的本质形态。苦在面对生活无能为力,却还得糊涂的活着。“‘生存’主题,这在部长篇小说里被重新审视,并由此焕发出了更加温暖耀眼的历史和人性的光芒”。那么《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重复叙事”描写方式的艺术魅力是什么?
一,以简驭繁,艺术臻于成熟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最浅易的形式去展现繁杂的内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余华用极为简单的重复叙事,去展现文本中复杂又深刻的内涵,这是对文学艺术的返璞归真。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当中,主题不难理解,故事情节简单,人物之间的对话也都是直抒胸臆,事件顺序都按简单的“线性序列”展开。《活着》通过讲述福贵身边亲人的不断逝去,为我们书写了一部垂暮老人心灵磨难史,《许三观卖血记》则是底层人物许三观卖血求生的故事。“《活着》是写了一个成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如何忍受生存的苦难,那么,《许三观卖血记》则写出了一个成人如何来消解生存的苦难”。小说中人物的生存观简单明了,但外部生存条件又是那样复杂艰险。无论是福贵、家珍,还是凤霞和许三观,始终强调要活下去。为了活着而饱受磨难,并没有选择一了百了。生命离不开对死亡的拷问,苦难如影随形。活着便意味着一切,这是民间生活最真实的生存观。
二,营造美感,减弱悲剧效果
在不断的重复中,余华察觉到用民间温情与世间残酷作抗衡,可以调和暴力与死亡的冰冷。他乐此不疲地用重复叙事的手法,来削弱悲剧效果,凸显生活中的希望。余华的创作历经了困顿中寻求生存本真的过程。小说《活着》里年少的有庆意外去世令人遗憾和惋惜。“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余华有意选用“慢镜头”,安排读者聚焦于有庆曾跑过的路,回望他短暂的一生。星月交辉,就连众人赏过的月色都饱含着对有庆的不舍。蜿蜒流淌,静默苦涩。余华用一种较为浪漫化的叙事方式去讲述死亡主旋律,将死亡升华到诗意般的美学高度。
曹禺戏剧创作的诗意特征有感性的人文关怀、意象的艺术表达、微妙的情感叙事、浪漫主义色彩、色彩的变幻与对比。
1、感性的人文关怀:曹禺在戏剧中通过刻画角色的思想感情、生命欲望和精神价值,表达了对人类尊严的关注和同情,反映了他对人性本质的思考与探究。
2、意象的艺术表达:曹禺运用了象征、意象等多种手法,在情节中穿插了众多诗意的形象,如流云、稻草人、挂历等,为戏剧增加了深度、厚度和光芒。
3、微妙的情感叙事:曹禺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营造出一种微妙、曲折的叙事风格。他突破了传统剧本中的简单情节结构,巧妙地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纷乱。
4、浪漫主义色彩:曹禺的戏剧创作中富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为对梦想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在《雷雨》的结局中,也透露了一种无奈和痛感,这都是浪漫主义情感的体现。
5、色彩的变幻与对比:曹禺在戏剧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表现手法,诠释出对生命美好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与反思。通过暗喻、表象等手法,增加了戏剧色彩的艺术张力。
曹禺戏剧的特点
1、纪实主义风格:曹禺的戏剧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础,追求真实、纪实。他善于将身边所见所闻具体化,把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不正之风生动地表现出来。
2、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曹禺在戏剧创作中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戏剧的元素,又把这些元素融入到现代戏剧的创作中,使得他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戏剧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性。
3、普通人物的心理刻画:曹禺笔下的人物形象不一定英雄或高官显贵,往往描绘一些普通人物的生活、疾苦和心理。他通过深入人物内心的描写,呈现出生动且感人的人物形象。
4、思想性和哲学性:曹禺的戏剧作品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哲学性,他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揭示了社会存在着的问题和矛盾,反映了作为人的存在的本质和价值的探究。
5、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曹禺的戏剧作品是对中国社会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的揭示和批判,从而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关注。他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和意识形态等方面。
6、独特的语言艺术:曹禺别具风格的语言运用更是他戏剧作品的特点之一,他通过对白、旁白和脚本语言的运用,使作品蕴含深刻阐释和感染性,语言艺术成为他戏剧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人见解:
乐府诗大多都赋有浪漫色彩,浪漫是我们所追求的,美丽的东西,那样感觉很美,更添意境。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