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元二使时的环境和他们的对活话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溼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溼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溼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濛濛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诗人王维在送别元二时,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请你展开想象,把当时的环境和他们的对话写下来。二人坐了下来,王维举起酒杯,说:“老朋友,春节记得回来,我们一起过春节!”“好!”元二高兴地答应了。王维问:“你可知这一去要多久吗?”元二说:“不知道,安西那边好像很乱,朝廷让我去那边上任。”“老朋友,你要保重身体啊,朝廷的事很重要,你的身体也很重要啊!”王维说。“谢谢你,老朋友,我会保重的。”元二说。 “元二先生,您的马车来了。”小二说。“哦。”元二说。“老朋友,请在饮完这一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友情深厚的老友了。”王维说。“谢谢你,老朋友。”元二说。“你到了那边要给我写信哦!”王维说。“嗯,我会的。”元二说。 “您该走了。”小二又上来了。元二上了马车,左手按住布帘,右手向王维摆手。看着渐渐消失的马车,王维不禁作起了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写王维和元二依依惜别的对话送元二使安西写王维和元二依依惜别的话
诗人王维在送别元二时,把当时环境和对话写下来二人坐了下来,王维举起酒杯,说:“老朋友,春节记得回来,我们一起过春节!”“好!”元二高兴地答应了。王维问:“你可知这一去要多久吗?”元二说:“不知道,安西那边好像很乱,朝廷让我去那边上任。”“老朋友,你要保重身体啊,朝廷的事很重要,你的身体也很重要啊!”王维说。“谢谢你,老朋友,我会保重的。”元二说。 “元二先生,您的马车来了。”小二说。“哦。”元二说。“老朋友,请在饮完这一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友情深厚的老友了。”王维说。“谢谢你,老朋友。”元二说。“你到了那边要给我写信哦!”王维说。“嗯,我会的。”元二说。 “您该走了。”小二又上来了。元二上了马车,左手按住布帘,右手向王维摆手。看着渐渐消失的马车,王维不禁作起了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求采纳~。~
送元二使安西里的王维和元二使的对话有哪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的是: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对话:
王维:“元二,你这一去我们就可能再也见不到面了,永别了,元二!元二如有来世,我们再做好友!”
元二:“王维,我们来世再见!
送元二使安西的王维可对元二说的话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话译文
清晨的微雨溼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了解作者李白丶王维,及他们的好友孟浩然丶元二元二
唐代人名,诗人王维的好友。元年二年。汉王充《论衡‧恢国》:“孝明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流布,三年零陵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复生,六年黄龙现。大小凡八。
孟浩然(689—740)
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
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通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是谁元二和王维是什么关系诗人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名不详。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扩充套件知识:
1、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 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2、作品简介:《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3、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著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与王维同岁,同有文采,也是孟浩然的好友。然而,历史文献中并没有
不仅唐代诗人深受道教影响,一些皇室成员也深受其影响。唐玄宗的妹妹于震公主曾在青城山修行;李白的自我描述是“他比藏在岷山的太阳更严于律己”,“东艳子”是“弱龄”时与他交好,成为“异姓”的道友袁丹秋。他们三人在青城山相遇,后来李和袁都被公主推荐入朝。
:“于震仙人总去太华峰。清晨,鼓声响起,龙腾。如果电继续下去,云就会消失。进了小室,太后要见。”开元十七年李白遇见于震公主时所作。《顾》、《腾双龙》、《弄电走云》等,让公主浪漫如九天玄女。对比王维第《玉真仙人词》条“天青烟吹,瑶台路赊。如何连接朝廷,不要有自己的仙府。回到六安驾车到此,青溪转翠花。洞内日月开,窗内云现。在院子里养鹤,在小溪里检查。地里长白玉,红砂化泥。古井泉在响,山深则斜。御汤和石浆,香米成麻。今天外面没有路,长寿是有限度的。仍望九霄云外,来往五云车。”浪漫多了。太白生性桀骜不驯,他天生就是一个轻浮、浪漫、多情的人,不像王维那样腼腆。后来,我不知道于震公主因为这个原因冷落了王维。
当时袁丹秋与公主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烈的信任关系,《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年蔡威天宝二年:“靖成陈熠袁丹秋封府所建”。从元秋到天宝,他仍然担任赵城关伟。昭关在长安皇城的西边,紧挨着长安最大的道观——于震庙。丹秋为于震公主建了一座纪念碑。通过袁丹秋的介绍,李白得到了于震公主的支持。《郝伟》《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云:“白久居峨眉,与丹秋大师有约。白也因之入翰林。”这里的英大师指的是于震公主。在李白和于震公主之间,除了袁丹秋的作用和天赋因素外,道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甄妃和李白在道学知识上有很多共鸣,尤其是上清道。
所以,当李白和于震公主相遇,就像风筝遇到风一样,一定会发生一些故事。不巧的是,开元十七年,王维刚刚回到长安,大概就是他变心和于震公主同居的时候。王维天资聪颖,英俊潇洒,精通书画,擅长琵琶,以年轻为荣。他是一个21岁的高中冠军。据说开元八年,诗佛的王维还没有做官,但王维擅长演奏音乐,并因音乐结识了王琦。他经常出入和府,王爷待他相当不错。王琦把王维介绍给了御姐于震公主,王维为于震公主弹奏了钢琴。于震公主听了王维的表演《李翰林集序》后,让宫女把王维带到室内,穿上华丽的绣花衣服。然后买酒席,安排王维入席,坐在客人的头上。席间,大家欢声笑语,公主觉得座位上的王维浪漫幽默,忍不住一次次吸引眼球。于是第二年,王维就成了当地的进士。
王维为秀才后,封为太乐成。虽然品级不高,却是为皇家宫廷宴会培养乐队演奏人员的官员。真正的公主这样安排,一定是
王维被贬济州四年半。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大罪,很难得到这种重罚。答案显而易见。是王维不再愿意在床上侍候侯公主,已经“私了”娶了自己的妻子。于是于震公主生气了,找借口把他贬到内地“劳动改造”。
在济州待了四年多,王维终于忍无可忍,辞去济州官职,潜回长安。但他在长安住了七八年,根本没有担任任何官职。于是又有了开元十七年的故事。当时孟浩然来长安求官,和王维意气相投。唐玄宗到达时,孟浩然和王伟正在聊天,孟浩然钻到了床底下。后来唐玄宗也不生气,让孟浩然背诗。
按理说,孟浩然和王维是朋友,一起谈诗。他们为什么要钻到床底下?皇帝有那么可怕吗?人们削尖了脑袋,寻找机会去拜访他们。为什么不大方一点,让王伟给你介绍一下?再者,皇帝为什么会突然造访王维的家?而且皇帝像检查学生公寓宿舍卫生一样突然袭击,所以有人推断王维此时一定是住在于震公主的住处,或者成了于震公主的“外居”。可能这一天公主不在,所以王维私底下邀请他,所以皇帝来的时候,他吓得往床底下钻。
李白与王维同岁,同有文采,也是孟浩然的好友。然而,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他们友谊的记录。答案就在这里。王维和李白都是于震公主的情人。既然他们有这种关系,不吃醋可能很难。
但是,李白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嗜酒。李白曾在《郁轮袍》年向妻子道歉:“三百六十日,每日醉如泥。她虽是李白的妻子,却不是妻子。”太太说东汉时有个叫周泽的官员。在可能性和功能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他经常以洁身自好和祭祖为借口,睡在斋宫里。他的妻子跑来看他,他生气地骂她冒犯了斋戒,并把她关进监狱。人们讥笑说:“生活不和谐,你太经常做妻子了。”。李白可能嗜酒,在这方面亏待了妻子。所以,写首诗道歉。
在于震公主的地方,一定不缺酒,猫改不了出轨的美德。李白做不到。喝醉了酒还经常喝醉的李白,在于震公主眼里,肯定比不上在花丛中弹琴,对着镜子拍照,黄昏吟诗,清晨画眉的王维。
于是,于震公主渐渐离开了大绿莲居士李白,挂在钟南山山脚下的“于震公主别馆”,不管她是否过问。真正的公主是公主,所以她自然住在不止一个地方。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其他房子等等都是她的。真玉公主不想嫁人,自告奋勇当了女道士。但是,没有“更衣补昔”,我过着淡**的生活。她的宫观之壮丽,不亚于皇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有些大臣写得太奢侈了。被冷落的李白后来在抱怨之后写了一首诗:
《赠内诗》
坐在秋金阁,白天太阴,开不了。
烟雨让小撒很期待。
我又困又苦,又担心又讨厌。
如何告慰秋,白酒斟满我杯。
念叨风乐,此人已成灰烬。
单独聊,鼓励自己,谁更贵?
谢谢你的剑,没有鱼可以哀悼。
我不知道是诗歌起了作用,还是于震公主仍然忘记了李白。天宝年间,于震公主逐渐疏远了王维。王维在妻子去世后独居30年,不续姻缘,实属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不一定完全像出家。白居易也在诵经拜佛,左手牵着“柳腰”小蛮,右手牵着“樱桃嘴”苏凡。各种原因不方便推测。我们只知道王维的内心一直是压抑的。“人的一生有很多悲伤的事,但你不要把它们卖给空门。”不知是不是因为这种说不出的屈辱,王维的内心一直在忏悔,在寻求解脱。反正这个时候王维去了蓝田辋川图和裴迪吟诗打鱼。后来又被发配到榆林等边疆地方担任谏官。这是我们千古传唱的诗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
这时,在于震公主的推荐下,玄宗宣布李白入京,封他为翰林学士,曾有“御手调羹,擦龙巾”之宠。可是“天帝不能上船”的白,整天醉得天帝都醒不过来,恐怕公主也叫不动他了。不仅如此,李白与同僚的关系也很差,得罪了高力士等人。于是在天宝三年,唐玄宗不得不“回赠黄金”给他。但于震公主不同意,一气之下对玄宗说:“那就把我公主的名字去掉,包括封地里的财富。”玄宗身边有杨贵妃,照顾不了这个妹妹,就允许她去除名字,撒钱修道。于是真公主真的离开了北京,去了安徽宣城修道。
还有一首李白广为流传的诗,叫做:“众鸟飞高,孤云独去闲。我看不厌,唯有敬亭山。”这首诗里李白关心的不是山,而是于震公主。后来甄妃在安徽敬亭山上修行,所以李白一直对敬亭山很着迷。李白一生都深爱着于震公主。不,我不想同年生,我想同年死。公元762年,于震公主七十多岁去世,葬在敬亭山。李白也于同年死于敬亭山脚下的当涂县。
《少年行四首·其二》(作者:王维)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少年行四首·其二》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首。这是一组连章诗。所谓连章,是用同一体裁的若干诗篇来表现一个总的主题,它们各自独立成章,合起来又组成了首尾连贯的整体。例如杜甫的《前出塞九首》《秋兴八首》等,就都是著名的例子。
王维的这组《少年行》,从不同的侧面对游侠意气进行了热烈的礼赞,表现出盛唐时代特有的踔厉风发的精神面貌,表现当时社会游侠少年的精神面貌、生活道路和成长过程。每一首都各自独立,各尽其妙,又可以合而观之,构成一组结构完整而严密的诗章。这组诗歌表现了王维早年诗歌创作的雄浑劲健的风格和浪漫气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年轻时王维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原文
少年行四首·其二
作者: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
①羽林郎:官名,掌宿卫侍从,两汉并属光禄勋。
②骠骑:即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置,以名将霍去病为之。渔阳:汉置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③苦:全诗校:“一作死。”
④“纵死”句:张华《博陵王宫侠曲二首》其二:“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
赏析
这首诗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由此即可见一斑。骠骑指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