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化蝶文言文

梁祝化蝶文言文,第1张

1 求梁祝化蝶的原文

梁祝传说的渊源演变考 (澳大利亚)谭先达 优秀的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祝英台》,说的是东晋时的恋爱悲剧。

它的梗概是:晋永和七年,会稽有个善良纯朴的书生梁山伯,上虞有个聪明貌美、女扮男装而远出求学的**祝英台,二人到杭州同校读书。山伯秉性憨直,不懂爱情。

二人同窗三年,感情深厚,结成异姓兄弟。后英台奉父母之命回家,英台在送别山伯时,反复吐露爱情,但山伯毫不觉察。

后来,他回家时去拜望她,知道她是女子,才要求父母遣媒去求亲。英台在父母之命的压力下,被迫许配马俊,但她仍钟情于山伯,山伯因己贫祝富,又为势利的祝父所反对,终气愤吐血而死。

英台出嫁时,花轿经过山伯墓侧,便前去拜祭,那坟墓裂开,她奋力跳进,墓便合拢,终以殉情而死。英台她对封建婚姻作了有力反抗,这传说暴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这个传说,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它最初大约产生于晋末,约在公元400年。

但在宋代以前,已无直接的具体史料保存下来。今天可见的较早资料,是唐初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所说:"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见于宋代张津的《乾道四明图经》)据此可推知,民间传说很丰富,经文人记录后,无疑地是把它压缩了。后来,传说经过人民大众进一步的口头加工发展,就形成了早期较完整的故事雏型。

晚唐张读便把它收进了《宣室志》,原文是?quot;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

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

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 城西。

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见清代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七"梁山伯访友"条)。

这个记录,只说梁祝同埋一处,到底梁祝是如何结下深情,如何反抗封建礼教,又如何殉情,未有具体叙述,已难得知了。 到了北宋徽宗大观间(公元1107年),明州知事李茂诚写过《义忠王(梁山伯)庙记》(见清代闻性道康熙《鄞县志》的《坛庙》类),大意说:梁祝同窗三年后,祝思念亲人先回家,两年后,山伯也回到家里。

当他去拜访祝家时,知道祝是女子,便遣媒人说亲,因去的迟了,祝已许配马家。后来山伯任鄞(今鄞县)令,病死后,祝出嫁时路过山伯墓侧,前去祭祀,忽然墓裂,她便跳进去殉情而死。

当时丞相谢安奉表,封为"义妇冢"。梁山伯的阴魂,则帮助刘裕平"寇"--农民起义立功,故被封为忠义王,又得人们立了庙祠。

故事中,山伯变成了主角,一心要忠于帝王,希望得到封侯立庙,这样,比原来传说是曲折得多了,但由于作者站在封建立场上,故民间反封建、反礼教的重大主题,已被歪曲。当叙到英台已许配马家时说:"神(山伯)喟然叹曰: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加上他的鬼魂去协助刘裕平"寇",是想得到封侯立庙。

这样,山伯成了坚决维护封建统治的利益者。英台之死,又被赞为合乎"义"。

因之,她对封建婚姻、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全部丧失,这是主题受到了封建文人的严重篡改,民间的色彩已不见了。结尾说,英台哭墓、地裂并埋时,"从者惊引其裙,风裂若云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

"可见,祝是自动投崖自杀而死。 英台死后化蝶的结尾决不迟于南宋。

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至1162年)薛季宣游祝陵善权洞诗云:"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清初吴骞《桃溪客语》也引南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说:"昔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庵名)空有潦樘场?相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蝴蝶。

"可见梁祝死后化蝶的结尾,至迟在南宋咸淳(公元1265至1274)年间已盛行。它增强了传说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使故事更为悲壮动人。

从大体上说,南宋时近乎今天的梁祝传说的主要部分已经形成。宋代词牌有《祝英台近》,元代白朴有杂剧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1623536《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足证宋元作家已很熟悉这个传说。

明代,因受无名氏传奇《同窗记》的关目《十八相送》、《楼台会》、《柳荫结拜》、《书馆谈心》、《英台思兄》、《四九求方》、《马家逼婚》、《英台殉情》等影响,在不少有关梁祝的民间戏曲和曲艺说唱中,又吸收其中某种成份,丰富了自己,从而增加了新内容。这些又已为各地民间传说所吸取,使它们增添了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更为民间所喜欢。

梁祝传说最初产生于江浙,由于深刻反映过去民间某种美好愿望,便不迳而走,流传到全国各地,为各民族爱好,至今不衰。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甘肃等省,均有关于他们的庙宇、坟墓、读书处保存下来。

如号称"双洞江南第一奇"的宜兴善卷洞,洞壑幽奇,洞外有碧鲜庵相传为梁祝读书处,虽毁于火,但唐刻石碑"碧鲜庵"三字仍存。那里还有"英台阁"、"双蝶亭"、"英台琴剑之冢"。

至今广西贺县的过山瑶和镇边黑衣瑶,也都争认梁祝就是他们的祖先。可见,梁祝传说早已深入中国民间。

不但如此,它还流传到。

2 谁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言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

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

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

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

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

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

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

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

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

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

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

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

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

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

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

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

1953年,该剧由上海**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

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

3 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蝶的诗句

《梁祝》: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来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自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百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梁祝 吾爱梁祝婉转曲,凄凄美美有悲音。 纵使草桥能相见,中间又有谁伤心。

自古度多少姻缘事,到头总是离别情。 如今花开复花落,不知此曲有谁听?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

4 梁祝化蝶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梁祝化蝶相传东晋时,曾任府台的祝员外有八子一女。

小女九妹,名叫祝英台。祝英台想去杭州城求学,又恐父亲阻拦,她便打扮成一位占卦先生,祝员外竟一点也看不出破绽,便同意女儿去杭州城读书。

谁知这件事却引起了祝英台嫂子的妒嫉。 祝英台的嫂子也是出身名门闺秀,论品貌、才学,与祝英台不相上下。

现在听说英台要去读书,很不服气,妒嫉之心便油然而生。她笑吟吟地上前对祝员外说:“公公,姑娘此去一举双得,实在可喜可贺。”

祝员外听了,不解地问:“何谓一举双得?” “公公,凭姑娘这般聪明伶俐,读上三年书,便是一个‘女状元’,这是一得。” “那二得呢?”祝员外捋着胡子得意地问。

嫂子望一望站在一旁的祝英台,用手掩着嘴低声一笑道:“公公,恕媳妇直心直肚肠,说出来公公和姑娘不要见怪。姑娘三年杭州城归来,祝家门庭还可以抱上一个白白胖胖的外孙皇帝呢!这不是二得嘛!” 英台听了不觉满脸绯红,又羞又气,嫂子从中作梗使刁,实在欺人太甚。

可是祝英台要去杭州城求学的志向很坚定。她见嫂嫂这样戏弄她,忽然抬头一看,只见搁几上放着一只高脚花瓶,就二话不说,转身来到了花园,采了一朵活鲜鲜的牡丹,插到了那只花瓶内,并对祝员外说:“父亲,女儿出外读书,一定洁身自爱,今天以这朵牡丹花向父亲赌咒,如果我在杭州城没有守住身子,这花便死在瓶内;如果我在杭州城洁白无瑕,这花一定鲜艳不败。”

祝员外听了,不由满意得直点头,说:“我女儿岂是等闲之辈?作父亲的准你去杭州城求学就是了,希望你早去早归,处处保重。” 第二天,英台和侍女银心女扮男装,高高兴兴赴杭州城读书去了。

祝英台走后,她嫂子经常去察看那朵牡丹。说也奇怪,三月半载都过去了,牡丹花还是鲜艳如常。

后来,她心生一计,偷偷把瓶内的水换上了滚烫的开水,以为第二天牡丹花会必死无疑。哪知过了几天,那枝牡丹不但没有枯死,还发出阵阵幽香。

嫂子惊得目瞪口呆,觉得此事非比寻常,便再也不敢打这牡丹的坏主意了。直到以后,整整三年过去了,到后来英台读书回到家里,那朵牡丹花还活鲜鲜的同原来的一样。

话说,英台和丫环银心从上虞出发,穿过杏花村,过了桃花店,在一座桥的桥头遇见了一位从会稽山去杭州城求学的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于是结成了金兰朋友,并以兄弟相称。

这天晚上,他们在旅店住宿,既是兄弟,于是就同床而眠。山伯因旅途困顿,脱衣倒头便睡。

他一觉醒来,但见英台还坐在一旁看书。山伯催道:“贤弟,保重身体要紧,还不快点安寝!”英台说:“你睡吧,我不打算睡了。”

“为什么呢?”山伯好生奇怪地问。 “梁兄你有所不知,我晚上睡觉脾气很怪,一旦入睡,不准任何人碰,如果被人碰一下,就会头痛欲裂,所以我还是不要睡的好。”

山伯说:“贤弟,人怎能不睡觉呢,既然不能碰你,我加倍小心就是了。” “梁兄既然这样说,我遵命就是了,只是我们中间必须放上一杯水,用以作为界线,你看怎么样呢?”梁山伯连声说好,并且亲自打来一杯水放在床铺中间,英台这才和衣躺下。

“贤弟,你睡觉为何不脱衣衫?”山伯看到英台和衣而睡,就又不解地问。 “梁兄你有所不知,我自幼多病,特别怕冷,母亲专门给我做了件衬衫,上面有三百颗纽扣,如果颗颗解开,恐怕天明也来不及的,所以我每晚都是和衣而睡的。”

祝英台一本正经地回复梁山伯。梁山伯都信以为真。

从此,祝英台和梁山伯虽然同床共眠,但忠厚老实的梁山伯一点也看不出英台是女儿身。 祝英台和梁山伯双双赶到杭州城拜见先生。

那天,先生正端坐在学堂上,只见两人一前一后进门,前面的山伯是左脚进的门。后边的英台是右脚进的门,先生看了,心中暗自对英台产生了怀疑。

后来,先生对英台细细观察,又发现了不少破绽之处。特别是课间休息时,其他学生都一窝峰去厕所解手,惟有英台绝不肯与众人一齐同去,有好几次,祝英台去解手时,其他学生也跟着去,祝英台虽然憋得满脸通红,却推说不去了。

先生猜中了其中原委,一天,在课堂上宣布说:“从今天开始,立一个规矩:学生如要去厕解手,都要轮流进去;一人在内,挂牌示意;谁坏了规矩,重责不饶。”众学生虽然莫明其妙,但只得遵守这个规矩。

花开花落,光阴似箭。山伯、英台在杭州城求学,转眼三个年头过去了,英台已经十分思念父母了,再说总是女扮男装也有许多不便,在征得先生同意之后,祝英台决定回一次家。

英台与山伯三年同窗共床,一旦离别,心中有说不出的离愁别绪,便取出花笺,写了一首诗赠给山伯,诗曰:忆昔初上杭州城,与兄陌路两相逢。 来时龙山梅方白,去日娥江花正红。

三载兄长随左右,谁知一旦分西东。 与君暂且相分袂,未审何时会玉容? 山伯接过,逐句细品,想起同窗友情,早已潸然泪下,他也取花笺一张,题诗一首:当日辞亲谒道宗,草桥路遇与君逢。

来时莺啭杨枝绿,三载共窗同日夜,一朝芸馆别西东。 离情绵绵车难载,怕看柳枝恋春风。

山伯题诗毕,与英台说:“为兄送你一程。”于是两人出了学堂,往钱塘大道而来。

一路上虽然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但两人无心无绪。

5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诗

一、诗歌

1《梁祝》: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2梁祝

吾爱梁祝婉转曲,凄凄美美有悲音。纵使草桥能相见,中间又有谁伤心。

自古多少姻缘事,到头总是离别情。如今花开复花落,不知此曲有谁听?

3梁山伯与祝英台

晋浙上虞玉水边,

祝家小女惹人怜。

聪颖美丽好诗篇,

班昭文姬幼心钻。

常恨家里无师范,

求学神往万松院。

恐父惦念乔打扮,

会稽邂逅山伯男。

一见如故读相欢,

草桥亭上结金兰。

杭州城里书声传,

同窗不觉满三年。

山伯引来英台恋,

始终不解梦中缘。

祝父思女急催还,

十八里送依情绵。

借物抚意秋波掀,

忠厚纯朴却难见。

谎称家中九妹端,

愿替作媒红线牵。

梁生家贫未顾眷,

谁料错过好姻缘。

楼台相会泪如泉,

满眼深藏两凄然。

山盟海誓立真言:

生不同衾死共眠。

鄞县令上郁疾患,

身后埋葬九龙山。

英台闻讯绕祭奠,

风雨雷电伴翩然。

今生不能同百年,

随即化蝶舞蹁跹。

二、文言故事

1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咸淳毗陵志》记载:“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皆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2明代作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说》记载: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说祝英台是哥嫂将其许于马家,文中还有地裂、入坟、化蝶之说。

3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6 急求

太长了,到我空间里找 ,日志里有。

梁山伯与祝英台

(大合唱)啊……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求学受阻 (大合唱)祝英台在闺房,无情无绪意彷徨,眼看学子求师去,面对诗书暗自伤。

祝英台(以下简称“祝”):跟你们说我吃不下,你们又拿来干什么?

奴1:**,自从进香回来已经几天了,你一点东西都不吃怎么行呢。

奴2:是啊,身子骨要紧,书要念,饭也得要吃啊。

奴1:不念书饿不死,不吃饭

祝:够了够了!你们懂什么。

奴1:**,你就少吃点吧!

祝:不吃不吃,说不吃就不吃。

奴1:好好。不吃不吃。

祝:唉!拿走拿走。

祝:干什么?

奴:夫人叫我送来的莲子羹。

奴:还有夫人自个儿炖的银耳。

祝:拿走拿走。听见了没有,拿走。

银心:**、**、**,不好了。

祝:什么事啊,大惊小怪的。

银:夫人又亲自上楼来了。

银心:夫人,**刚睡著。

祝夫人:**的病怎么样?

奴:唉!更重了。

祝夫人:唉!这孩子,银心呀,赶快请个郎中给**看看。

伪装郎中

(大合唱)名门闺秀千金女!抛头露面事可羞!

祝老爷:怎么样?祝夫人:这怎么得了呀,成天茶不思,饭不想的,我看你就答应她吧!唉!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

祝老爷:都是你把她惯坏了。

祝夫人:郎中来了。

祝老爷:郎中!?

银心:见过我家员外夫人。

祝老爷:请坐请坐。

祝:谢坐。

银心:先生请坐。

祝老爷:这个郎中有点面善。

祝夫人:是啊,有点像英台的表哥。

祝:请问员外夫人,府上哪位玉体违和啊?

祝老爷:是小女身体不适。

祝:这个,医家之道嘛,在乎“望闻问切”,望者观气色也,闻者听声音也,问者问病情也,切者切六脉也,但不知令嫒的贵恙因何而起?

祝老爷:因为小女想去杭城读书,是我不允,故而抑郁终日,病倒在床,请先生替她医治医治。

祝:哦!得的是这种怪病。

祝夫人:啊!怪病。

祝:这种病,药方倒有,只是药引难求。

祝老爷:只要能治好小女的病,不论任何珍贵药品,我都不惜金钱。

祝:可是这几味药引子,实在太难找了。

祝老爷:哦,先生你不妨妨看。

祝:员外,听了--

(祝)一要东海龙王角,二要虾子头上浆,三要万年陈壁土,四要千年瓦上霜,五要阳雀蛋一对,六要蚂蝗肚内肠,七要仙山灵芝草,八要王母身上香,九要观音净瓶水,十要蟠桃酒一缸。倘若有了药十样,你**病体得安康。

祝老爷:先生,你这十味药简直是开玩笑嘛!

祝夫人:先生,这些个药上哪去找?

祝:所以,我说你们**的病是心病,这心病嘛—还得心药医。

祝老爷:心药?

祝:这个既然是**心想到杭城去读书,员外就答应她吧!员外要是答应了她,我想**的病一定就会好的。

祝老爷:因为一个女孩子家,混在男子群中很不方便,所以我不让她去。

祝:小人倒有一个办法,保可无虑。

祝夫人:什么办法?

祝:不如让她改扮男装。据**的性情看来,不让须眉,如果改扮男装,一定与男子一般无二,就是父母也看不出来。

祝夫人:先生的话未免过份,我的女儿是我一手带大的,怎么会看不出呢?

祝老爷:是啊,一定看得出。

祝:一定看不出。

祝老爷:要是真的看不出来,我就让她去。

祝:员外的话是真的?

祝老爷:当然是真的。

祝:多谢爹爹。

祝老爷:是你?

祝:女儿英台。

银心:员外,夫人,连**都看不出来?

祝老爷:胡闹,这简真是胡闹!

祝夫人:刚才你亲口答应的,就让她去吧!

祝老爷:你看,都是你把她惯坏的,唉!

祝:孩儿叩别爹爹、母亲。

祝夫人:好了,爹爹已经答应了,快起来吧!

祝:谢爹爹。

草亭结义

《梁祝》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从同名民间故事中截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现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梁祝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与反抗。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

因此,《梁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民间文学中积极向上的部分。

据说东晋时期,上虞的地方志上有记载。

冯梦龙写过一小段。

目前通行的剧本基本上是来自于徐进的版本。

张恨水也写过梁祝小说,无奈我一直找不到。

发扬光大是在1952年首次全国戏曲大汇演。

越剧 梁祝哀史 和 川剧 柳莺记

将梁祝故事发扬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准确地说,

成系统的梁祝故事的作者,是从古至今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350ADaround~1950s (新的剧情创新直至今日也仍在进行)]

她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陈刚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就是其中的一段。

我可是个梁祝迷哦,《搞笑穿越之另类祝英台》超级好看,很感动的。《爱上马文才》也不错。我非常喜欢梁祝的有关电视或小说,是个梁祝迷哦。^_^

蓝草绿花怒放,彩蝶长时间徘徊,千古传情,山童永远爱祝英台,成为一首蝴蝶歌,朱良千古风流。在中国,说到忠贞的爱情,梁祝被埋葬在同一个坟墓里,游荡在变成蝴蝶的路上,这一直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爱情传说。然而,朱良的悲剧与其说是由马文才的强迫婚姻造成的,不如说是因为他们毁了自己。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绍兴男孩梁山伯去杭州读书,遇到了上虞女孩祝英台,她打扮成一个男人。说到祝英台能够上学,我们还是应该谈谈当时的社会氛围。在南北朝时期,它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封建的。相反,它是相当开放的,女性的地位并不像后来那样卑微。没有这样的社会背景,祝英台就会被杀害,不能出去学习。虽然,她伪装成一个男人没有让任何人看到破绽,包括梁山伯。这两个年轻人半路相遇,他们感觉像陌生人,所以他们撞在地上,成为了兄弟。这种崇拜在祝英台是一种乐趣,但在梁山伯的地方,它是一个真正的生死兄弟。有了这种心态,梁山伯在他们三年的生活中从未有过狂野的欲望。相反,这是祝英台的低薪工作,使眼色和暗示。幸运的是,当时没有同性恋,否则梁山伯可能会怀疑哥哥的取向。

梁山伯非常喜欢这个小哥哥,但他一般不喜欢。三年后的一天,当祝英台收到他病重的父亲的来信,收拾行李回家时,梁山伯给他18英里的路程。不情愿地,眼泪送了对方。尽管此时,祝英台暗示他有一个长得和自己相似的小妹妹,并且愿意嫁给梁山伯。可怜而简单的梁山伯仍然没有明白其中的含义。直到祝英台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风中,他还以为这是他弟弟留下的笑话。

梁山伯的冷漠让祝英台错误地认为他的爱情更像是一段浪漫的恋情。回到家,正好赶上马文才求婚。祝英台答应想都没想就下来。在她看来,她和梁山伯之间的关系可能只是一场梦,她还没来得及做就醒来了。不久之后,梁山伯意外地从他的朋友那里得知了祝英台的真实身份,震惊之余陷入深深的遗憾之中。往事重现,他终于意识到彼此的真实感受原来是一见钟情。带着悔恨,梁山伯很快来到了祝英台的家,但不幸的是,他的爱人已经在即将结婚的女士中了。可悲的是,梁山伯说了再见。梁山伯的到来再次扰乱了祝英台的内湖。她为自己的冲动和鲁莽感到遗憾,但她也知道,要与马的家人重归于好并不容易。但她还是追出门去,向梁山伯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她告诉梁山伯要有耐心,争取名誉,并更新领先优势。

因为这个承诺,梁山伯开始努力学习,两年后终于获得了他梦想中的名声。同时,他今天被任命为宁波市县长。按说,此时梁山伯有条件向贾珠求婚,或者先取消英台和马文才的婚姻。然而,梁山伯考虑到自己刚刚上任,在职业生涯中一无所成,他首先谈到了婚姻事务。情绪化和通情达理有点不合理,所以他推迟了。此外,祝英台终于到了他的心上人黄帮高中,等着他回家求婚。但是左和右,总是消失。马一家不时来催婚,他们的父母担心她一生的大事。祝英台在她这个年龄还很年轻,等了两年。父母打不赢她,马文才如此爱她,以至于她承诺要等待。

然而,祝英台没有等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原来,梁山伯上任后,他想成为一名好官员,真心为人民做事。每当我有了空的闲暇,我就想起英台还在家里等着,忧心忡忡,但面对那个时候强大的马家族,我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解除婚姻。此外,我还可能毁了我的名声。就这样,白天很累,晚上很担心,过了很久,他病得很重,很快就带着委屈离开了。问问这个世界什么是爱,它会教会人们一起生活和死亡。梁山伯证明了爱情真的像一把刀,可以无形中杀人。

伤心欲绝的终于勉强同意了马的婚事。但是她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在去参加婚礼的路上,她必须去梁山伯的墓地朝拜。马文才是有道理的。他可能认为一个死人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结果,随着祝英台的痛哭,风突然刮了起来,大地也震动了。然后梁山伯的坟墓打开了一个缺口,祝英台在每个人的尖叫声中扑了进去。沙尘暴过后,阳光普照,两只蝴蝶在坟墓周围盘旋,仿佛刚出生的恋人在跳舞。马文才和他的团队不得不叹息着离开。冲动和犹豫,就这样毁掉了一段美好的婚姻。所谓的变成蝴蝶的传说只代表了后人的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20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