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汉寿县南岳路实验小学的校园一角的春景的优秀作文500字。

描写汉寿县南岳路实验小学的校园一角的春景的优秀作文500字。,第1张

我们学校的西面有一片小树林。小树林里有松树、杨树、柳树、梨树、杏树和桃树。一年四季,小树林里的景色各不相同。

春天,小树林里的各种树木都发芽了,很快,梨树、桃树和杏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白色的小花,一簇一簇的,漂亮极了,像是花的海洋。小鸟在小树间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穿着黑色礼服的小燕子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我们高兴地给树木浇水施肥,希望它们能茁壮成长。

夏天,柳树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枝条,果树也长出了茂盛的叶子,知了在枝头不停地叫着。清晨,我们早早地来到小树林,或者倚着树干安静地读书,或者在树木间走来走去背诵课文。下午的小树林可热闹了,我们在树林里捉迷藏,追过来、跑过去,玩得可高兴了!有的同学玩累了就在小树林里席地而坐,休息一会儿。

秋天,小树林变成了五彩的世界。有苍翠的松树、金黄的杨树,还有结满红红黄黄果实的桃树杏树呢。看,满枝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我们争先恐后地采摘果实,有桃子、梨子、杏子等。等我们摘完果实,就到小树林里捡树叶。同学们有的捡到了扁圆形的,有的捡到了三角形的,还有的捡到了圆形的。我们把这些漂漂亮亮的树叶擦干净,夹进书本里做书签。

民间传统文艺:地花鼓、蚌壳舞、彩莲船、打花船、渔鼓、三棒鼓、说鼓、丧鼓、打土地、傩愿、莲花闹等。

文艺创作:清末至民国,县籍作家、诗人、学者作品,以诗歌、散文为大宗、文学理论次之。新中国成立后,则以新诗、小说、散文、戏曲、民间文学为主体,文学理论较前有所发展。其中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填补历史空白。各个时期作品各有所长,其内容或状写山川,或记人叙事以言志,或陈史述今以论理,各具风韵,各领风骚。

县籍作家、学者从事专业或业余文学创作的,晚清时期有彭近道、高梧亭、刘定范、饶明认、黎嵩寺、易佩绅、易顺鼎、易顺豫、陈怀甫等。均有作品专集。民国时期,易君左佳作颇多,易瑜(女)、曾毅、黄学艺(女)、邹蕴真、杨国经等亦有专著或专集出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寿杨幺的民间故事已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寿皮影戏、龙舟的打造工艺等2项已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寿皮影戏、汉寿竹马戏、汉寿渔鼓、汉寿三棒鼓、汉寿夯歌、郑王公公出行、汉寿抱鸬鹚、汉寿杨泗庙、汉寿地花鼓、汉寿舞狮、汉寿山歌等11项已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净照寺遗址、杨幺墓、黄城寨遗址、镇龙阁遗址、南禅寺古塔、洗墨池碑文、也园石刻、造像石雕、中共汉寿县委会成立旧址、抗日将士阵亡公墓。通过2007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1件,三级文物168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0处。特别是帅孟奇故居,通过近几年的艰辛努力,已全面修复,并形成一定规模,现已成为了汉寿县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和红色旅游景点。 汉寿是一个有着一定群众基础的体育强县,群众体育活动兴盛,有着“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的称号。主要有休闲操、地掷球、门球、休闲拳、健身秧歌、腰鼓、太极拳、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项目。传统龙舟竞渡更是历史悠久,2006年被湖南省龙舟协会授予“湖南省传统龙舟之乡”的称号,2007年、2009年连续两届夺得全国传统龙舟大赛冠军,2011年获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标准龙舟赛两项冠军。2012年、2014年连续两届成功举办全国汽车越野争霸赛。

青少年体育依托水域优势开设赛艇、皮艇、划艇运动项目,在全省县级排名前列,是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县。摔跤、柔道、跆拳道、举重、田径、足球等项目在全市排名前列。2003年至今,汉寿籍运动员共获得全国比赛金牌11枚。 县境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红薯、豆类。农户忙时日食3餐,闲时是食2餐,皆以大米饭为主。丘陵区农户有时在饭中拌些干红薯或鲜红薯,湖区农户杂以蚕豆、豌豆。荒时暴月,吃稀粥或菜拌饭。无论老少,有嗜辣习惯,爱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酱、白辣椒。有腌制坛子菜、腌腊肉腊鱼的习惯。城乡居民喜吃糯米汤圆,春天爱吃蒿子粑粑,三月三用地茉菜煮蛋,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糍粑,过年过节做甜酒汤圆,喜用荷包蛋、姜盐茶、擂茶款待宾客。县境水产丰富,县民爱食糌辣椒糊鱼、黄鳝下面条等。

筵席

清末民国时期,富者多办“海参席”、“鱼翅席”;普通人家多以鸡、鱼、肉宴客,主茶为炒米粉、红绕肉、黄焖鱼、笋子炒豆干等。贵宾临门,多杀鸡备酒相待,鸡头敬主客,鸡腿让小孩,主人劝菜敬酒。席上嗜酒者好猜拳。农村用方桌,每席8人,尊者居上席。城镇多圆桌,不分上下席,主客和陪客随意入坐。新中国成立后,喜庆筵席,菜肴更为讲究,无论城乡,上菜均在10道以上。80年代,菜肴花色品种繁多,有酱制甲鱼、红绕野鸡、银鱼调汤、黑鱼炒片等特色菜上席。劝菜敬酒如故。

婚嫁

婚前一日,男方给女方送礼,称“过礼”。一般人家十鱼十肉,较好的边猪带头,还有鱼、酒及折妆金等,富有者用双猪双羊兼其他礼品。男女双方家庭均设设宴招待前来贺喜的亲友,一般办酒三天,第一天称“夜宴”,第二天称“正酒”,第三天称“撤席”。女家办酒比男家先一天。婚日,由男方派花轿、舆轿及乐队等到女家迎亲。新娘由至亲若干人送往男家,叫“送亲”。到男方家后,初入洞房,新郎、新娘互抢床厅,同吃“和气茶”,傍晚,由礼生主持,行“庙见礼”,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父母。入夜,亲友拥入洞房嬉闹,称“回门”。初婚一个月(或四十天),男女不分开,叫“不离房”。

丧葬

送终。人将咽气,子女跪在这边烧纸钱送终。给死者抹尸,换寿衣、寿帽、寿鞋、寿衣须奇数,三、五、七层。然后,移尸置于堂左侧地席上,盖上“子孙被”。随即,道士进场,念“开路经”,富豪人家请礼生做“堂祭”;吊唁。新友闻讯后,前往吊唁,烯放鞭炮,立中堂尸前默哀,作揖磕头。此时,鼓乐哀鸣,孝子伏跪尸旁还礼,以表谢意;入殓:又叫“进材”。置棺材于中堂左侧,棺内放石膏、木炭灰等吸潮之物,棺内四周用黄纸或白纸糊上,待主要亲友到齐瞻仰遗容后,由4人抬尸放入棺内,然后,依次加盖亲友所送的“寿被”。头、脚、肘均用灰包塞紧固定,接着合上棺盖,钉上棺销,并用丝绸或皮纸以生漆或调和漆涂塞缝痕。堂上设灵位,道师导引孝子亲友祭拜,停柩一般2-3天。出葬:又叫出殡。出殡时举行出殡仪式,孝子穿孝衣,腰系草绳,穿草鞋,执孝棍,在灵柩前跪引开路,众亲护送到墓地入葬;

安灵:出殡后,孝子捧灵牌沿出殡路线回家设灵堂,供灵牌。

喜庆

生育。妇女生下头胎,丈夫即备鹅一只,酒一坛,红蛋数枚,去岳家报喜。生男,置鹅于厅堂上方;生女,置酒于上方。岳家当即将喜酒和红蛋分送亲友,并将备制的婴儿衣、物、鸡、蛋、米等连同鹅交给女婿带回,谓之“送毛粥米”。婴儿出生第三天,用艾叶水洗澡,谓之“洗三朝”。第十天,亲友到婴儿家送粥米庆贺,叫“打十朝”。产后1个月(湖区)或1个半月(山区),产妇带婴儿回娘家“出窝”、“走满月”。此谷至今未改。

祝寿

男女50岁或60岁开始,逢“十”由子女亲友备衣物、鞋帽、寿屏、寿匾为其祝寿。男祝虚女祝实。祝寿时设宴摆酒。50-70年代,此俗渐废。80年代祝寿之风盛行,寿礼除送礼送衣物外,还有送收录机、电视机、首饰等物。80年代城乡兴起做36岁生日之风。此外乔迁新居,店铺开业、子女升学、入伍,多设宴欢乐,亲友送礼道贺,相沿成俗。 春节。俗称过年。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为节期;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晚上家家灯火通明,有“三十夜里的火,十五夜里的灯”之说。城镇常办灯会。清明节:清末民国时期,人们聚族而祭,上坟垒土,立碑,挂纸钱,纸花,以缅怀先祖。端午节: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十五为大端午节。家家户户门框挂艾蒿、菖蒲,吃盐蛋、粽子,饮雄黄酒,以粽子、绿豆糕,折纸扇等物馈赠亲友。沿江开展龙舟赛。新中国成立后,习俗如故。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日,合家团聚会餐,吃糍粑。入夜,边品尝月饼、糖果边赏月。节日前后以月饼、糍粑馈赠亲友。新中国成立后,此俗甚浓。重阳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是日,有登高郊游的习惯,谓“重九登高”。乡间喜于此日酿酒,叫“重阳酒”。80年代,此日定为老年节。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美丽小城扬州。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大概从腊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时候已经充分感觉新年的脚步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我们家乡一般腊月二十四这天掸尘,用鸡毛做的掸子将屋里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尘都要打扫干净,然后给灶王爷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送灶王爷上天,禀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况,和我们家的大小事情。记得那时在家给灶王爷上香帖对联要相当严肃的,要诚心诚意的,这样灶王爷才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保我家平安。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

第二天早上,我们兄妹几个都会起得很早,去放自来水,也叫抢财神水,谁第一个抢到谁今年就会行大运。然后开大门,看见木材,要说发财,讨得吉利,看见芝麻要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好运。然后放鞭炮,拿吉礼。就是每人一个托盘,托盘里有一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一个桔子,寓意运气好,一条糕,寓意甜甜蜜蜜,一个红包,寓意红红火火。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县境,战国属楚地。

秦为黔中郡地。

西汉为武陵郡索县地。

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治所今鼎城区断港头。

三国吴,汉寿县改为吴寿县。

赤乌十一年(248),析吴寿县置龙阳县,设治所于今县城,属武陵郡。

宋大观年间(1107-1110),改为辰阳县。

绍兴三年(1133),复名龙阳。

五年升县为军,移治黄城寨(今聂家桥乡黄城港)。

三十年复县,治所迁回原址,隶属鼎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辖沅江县,属常德路。

明洪武三年(1370),降为县。

至清,属常德府。

民国元年(1912),龙阳更名汉寿,3年隶武陵道。

5年,属湘江道。

11年,直隶于省。

27年,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4日,县境和平解放,隶属益阳专署。

1952年11月,改属常德专署。

1988年,常德专署改市,隶属常德市。

民间传统文艺:地花鼓、蚌壳舞、彩莲船、打花船、渔鼓、三棒鼓、说鼓、丧鼓、打土地、傩愿、莲花闹等。

文艺创作:清末至民国,县籍作家、诗人、学者作品,以诗歌、散文为大宗、文学理论次之。

新中国成立后,则以新诗、小说、散文、戏曲、民间文学为主体,文学理论较前有所发展。

其中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填补历史空白。

各个时期作品各有所长,其内容或状写山川,或记人叙事以言

志,或陈史述今以论理,各具风韵,各领 。

县籍作家、学者从事专业或业余文学创作的,晚清时期有彭近道、高梧亭、刘定范、饶明认、黎嵩寺、易佩绅、易顺鼎、易顺豫、陈怀甫等。

均有作品专集。

民国时期,易君左佳作颇多,易瑜(女)、曾毅、黄学艺(女)、邹蕴真、杨国经等亦有专著或专集出版。

戏曲:武陵戏、灯戏、湘剧、京剧、歌剧、话剧等,境内均有流行。

其中,武陵戏、灯戏历史悠久,地主特色浓郁,为群众喜闻乐见。

文物古迹:净照寺遗址、杨幺墓、黄城寨遗址、镇龙阁遗址、南禅寺古塔、洗墨池碑文、也园石刻、造像石雕、 汉寿县委会成立旧址、抗日将士阵亡公墓。

://hanshougov/news/zjhs/2008/1117/081117143430HEJKID40BCD2771KF89D_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28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