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勾勒] 一、选用《海燕》原文,讲解“郑振铎”名字的意思,“振铎”就是摇铃铛。引导学生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写了怎样的燕子这是一种怎样的乡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伶俐、凑”等词语的意思,并通过与《海燕》中的原句比较等体会语句的情意及节奏特点。
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乡的小燕子,作者把它放在什么背景下来写的重点抓住“烂漫、千万条柔柳”体会春天的美丽;理解、体味“卿、闲散、痕”等词语的涵义,并指导朗读,体会语句的节奏之美。
[片段回放]
师:伶俐是什么意思我给你们注好了。
生:聪明、灵活的意思。
师:对,伶:聪明,俐:灵活。伶俐:聪明灵活的意思。还有吗
生:活泼、可爱的。
师:这是怎样的一只小燕子
生:尾巴似剪刀的燕子。
师:读,书上是哪一句话
生: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
师:(手势摆出剪刀形)“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看过吗所以我们就叫这样的形状为“燕尾”。还有吗
生: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
师:这句话写得多棒啊!语文书上怎么写的
生: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师:“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比较一下原文,“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哪句好
生: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
师:这句话好,为什么
生:这句话写出了燕子的美丽。
师:(再读两句话,引导学生比较)有节奏吧你们喜欢扯着嗓子“呜”地一下子(做上扬的手势)还是喜欢有起伏、有节奏的歌(做波浪高低起伏样)
生:喜欢有节奏的。
师:我们要体现出这样的节奏来,把这句话再读一下。(师示范读后,生齐读)
师:后面还有个词叫什么
生:(齐声)积伶积俐。
师:“积伶积俐”,读这个词,节奏怎样啊(师做手势,高低起伏)我们再来读,要像听音乐读一样。(着重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师:读文章一定要读出文章这样的起伏节奏!故乡的小燕子,在作者如此起伏的描写中显得更加活泼,显得更加可爱,这就是故乡的小燕子。作者放在什么背景下写的用作者的话说。
生:海面上。
生:二月、三月。
师:二月、三月是春天的开始,还是结束的时候
生:(齐声)开始。
师:开始的时候,叫什么春
生:初春。
生:早春。
师:二、三月间就是初春、早春的时候,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候呢看看作者写了什么注意下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体会一下作者的节奏,自己读。大声读。
(生自读第一段中相关句子)
师:读后告诉我,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生:烂漫无比。
师:“烂漫无比”什么意思
生:颜色鲜艳,明亮而美丽。
师:颜色鲜艳,明亮而美丽。那“无比”什么意思
生:没有什么可比得上。
师: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如此的春天更加颜色艳丽,明亮而美丽。这是怎样的春天
生:美丽。
师:怎样美丽的春天有什么
生:有花,有草。
师:作者怎么写的读一读。
生: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
师:作者为什么不写“各色的花,各色的草”,写在一起,不是更简洁吗为什么这样写啊
生:这样写体现出春天的美丽。
师:哦,体现出春天的美丽。你有什么感觉春天好像在哪里(师用手在眼前晃一圈)
生:春天好像就在眼前。
师:这个春天还有什么看!作者还写了什么
生: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
师:(示范读这句话)“齐舒”什么意思
生:一齐舒展。
师:“一齐舒展”是什么意思(师做舒展动作)
师:是很紧张地展开,还是很轻松地展开
生:轻松地展开。
师:轻松地、放松地展开,一齐展开了。咦!柳树有眼睛吗
生:(齐声)没有。
师:作者怎么说它有眼睛呢
生:这是它的嫩芽。
师:哦,这是它的嫩芽,太棒了!作者把嫩芽比作
生:(齐声)眼睛。
师:齐舒了,就像人睁开眼睛,这又是什么手法
生:(齐声)拟人句。
师:既用了比喻,又用了拟人。千条万条的柔柳,为什么不说千万条柳多简洁啊!为什么不这么说你们听,千万条柳丝,千万条柳条,千条万条柔柳,感受到了什么
生:因为这样写,说出了柳树的美丽。
师:怎样美丽
生:非常的柔软。
师:非常的柔软,对,非常的柔美。好,我们再来读,读出作者那种温柔的感觉来。
生:(齐读)“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在这样的春天,这样的燕子,这样的可爱的、活泼的燕子,它们怎样呢把那些描写小燕子的句子找出来,自己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给我听,行吗
(生自读课文)
师:读好了,想好了,就举手,我就知道哪些同学想好了。春天里的小燕子怎么样它们都在干什么
生:小燕子在飞来飞去。
师:飞来飞去,在哪儿
生:在天空中飞。
师:它是怎么飞的在哪儿飞的读出来。
生:“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卿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师:你们满意她这样读吗能不能读得更好些呢把小燕子这样轻快地、飞来飞去的感觉读出来,每个字啊,它都有节奏。
(生重读一遍)
师:满意吗有点意思了哦!是吗
生:(齐声)是。
师:“阳光满地”什么意思
生:阳光照在大地上。
师:大地到处都是阳光,晴朗的春。好!“微风细雨”是什么意思
生:天空中吹着微风,下着毛毛雨。
师:哦,那是春天吹着微风,不是刮风;下着毛毛雨,不是暴雨。明白了吗
生:(齐声)明白了。
师:在这个时候,它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旷亮”什么意思
生:宽阔,明亮。
师:“无比”呢
生:没有再比这个宽阔了。
师:哦,没有再比这个宽阔了,没有再比这个明亮了,在这样的天空中,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写它的飞
生:“卿”的一声。
师:“卿的一声”,写出了小燕子的什么
生:小燕子的叫声。
师:飞的速度怎样
生:(齐声)很快。
师:然后又停在了――
生:(齐声)停在了高柳之下了。
师:对了,所以第一句话写得特别短,后面这句话写得特别长。前一句话,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得快一些。后一句话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得舒展一些,慢一些。读读看。
生:(齐读)“卿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师:(示范读。做手势,飞出去了)飞出去了,这种声音飞出去了。再读一遍。
[教者感言]
这次之所以这样来上《燕子》,缘于我四五年前对另一篇课文《珍珠鸟》的印象,读了冯骥才的《珍珠鸟》原文,才知道冰心的评论是多么的妥帖,这是从做过修改的课文《珍珠鸟》中所无法获得的感受。因此我便开始以一种审慎的目光看待经过改编的课文了,这些年比较对读的结果是――最好使用原文教学,经过改编的课文往往会让语文老师身处尴尬。
尽量使用原文进行教学。这是我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认识。小学生的母语学习不同于外语学习,过分担心小学生的理解力实在大可不必,我以为用原文进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尝试,同时也应该是一种语文教学的趋向。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用作语文(小学生的国语或是中学生的国文)教材的课文基本未做过修改,上世纪之前的传统语文教育就更没有过修改的课文了。
就课文《燕子》而言,如果打个未必恰当的比喻,经过修改后的课文《燕子》几乎是生物课老师讲鸟类“燕子”时的一幅挂图,没有背景没有情感的生物课教具图。当然原文很长,似乎不适宜小学课堂教学,但是否一定要在课堂上将一篇文章每个字都教给学生呢,这似乎是我们的一个误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教什么,这应是个重要问题,似乎在这短短千字中无法阐释清楚。所以我尝试选择原文,提前一天让学生预习。为了帮助学生读通原文,我为原文《海燕》作了34个注释,有这样一些注释,学生读通这篇文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用了原文,学生有了整体感知,燕子,海上的燕子,故乡的燕子,带着乡愁的燕子,学生的情感才能被调动起来。虽然学生未必理解这“带着乡愁的燕子”是“故乡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凑成”的,但学生知道这样的燕子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被说明的对象,于是这篇文章也就不是一篇单纯的说明性文字了,而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散文了。
用了原文,我当然没有放过经过修改的课文,我让学生比较“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和“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这两句话,显然原文的节奏感是多么的强烈生动,而改编后的课文则很是平直,“乌黑的一身羽毛”,节奏缓缓一起一伏,“光滑漂亮”,节奏略略一顿,“积伶积俐”,节奏又是一伏一顿,这是多么美丽的句子啊!汉语文学文本很重要的特点是声音美,这样的音律美应该在母语教育的开始阶段就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用原文,在课堂上我试图领着学生通过语言文本靠近作者,通过文学审美理解作者的感情,其中我最为用心地去让孩子体会文中“凑成”的意味,甚至让学生去想象作者在写下这样一个得意的词的时候脸上露出的浅浅的笑容。在这一环节上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虽然结果没有我所期望的那样完美,但我至少让孩子有了一个自己去文学地体昧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意识,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词在字典上的意思,而是让这个词在阅读中有了活力和温度。
通过原文,我试图让学生去靠近那位被迫远离家乡在茫茫大海上看到一群极像家乡春燕的海燕时生出惊喜和愁思的作者。为什么把春天写得如此的烂漫无比,为什么把燕子写得如此的伶俐可爱,不靠近作者这样的一种特定的环境是无法理解的。理解了作者当时的情绪才能读“活”文章中的那种轻松的笔调和浪漫的气息及温馨的情味,学生才能理解那个“卿”字的速度和轻盈,才能理解“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的舒缓而优雅的节奏。
最后说说我之所以这样呈现《海燕》的初衷:用原文――文学作品――作为文学的文本――进行文学教育。我以为语言教学和文学教育“分家”是语文教育将来的方向,是语文教育的回归和必然!张志公曾提出过两种分开:写字和识字分开;语言和文学分开。这是一种睿智的构想!此问题非本篇主旨,不赘。
我在课堂上基本采用的是文学赏析贯讲的方法,虽然失之琐碎,但文学教育的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如“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处的赏析,学生就“生成”得非常好了。当然,那时已经是课堂的“下半时场”了,看来到半节课时学生就已经从语言教学的频道换到文学教育的频道上来了,我当时很是高兴的,而我真是期待我们的语文教育一个轨道单行也尽快转换成语言教学和文学教育双轨并行!那将是更高兴的事情,因为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音乐!汉语文学文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乐章!
42集,永琪向小燕子表白的时候,这是我从第一集看到现在最让人振奋的一个场景,不仅风景漂亮,台词也写得很好,很浪漫;44集,永琪为小燕子煮面,然后在厨房kiss,最甜蜜!
个人觉得不管是老版还是新版尔康和紫薇的感情戏都甜蜜的过火,太腻人了,所以还是比较喜欢小燕子和永琪的感情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