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个女孩表白了怎么办????

我喜欢一个女孩表白了怎么办????,第1张

求爱30绝招

说出那三个字真的很难吗?没关系,我会教你一些比较婉转的方法……

文/西岭雪

1、 攻守兼备

害怕失面子的男生最好在4月1日这一天向对方求爱,如果得到芳心自然上上大吉,如果惨遭拒绝则可强颜欢笑:“嘿,今天是愚人节,我同你开玩笑呢!”这样,便不必担心一旦被拒令今后相对难堪了。

2、 先礼后兵

同她说你爱上了一个女孩,可是得不到人家的青睐,然后做伤心绝望状令她同情。如果她说:“你其实挺优秀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便问她:“是吗?我有什么优点?”善良的她自然会温柔婉转地数说你的一百零一个优点,这时你便可以明白地问她:“我既然有这样多优点,为何你对我不理不睬?我说的那个无情的女孩就是你呀。”

3、鸟语花香

养只鹦鹉,只教熟它一句话:“我爱你!”然后伴同红玫瑰一起送给对方。试问天下靓女,谁可消受得了如此浪漫大补丸?

4、 循循善诱

约她散步,同她轻松地说笑聊天,然后给她讲一讲苗族的求爱规矩——见到了合眼缘的人,就上前踩他一脚,如果对方还踩,就说明接受爱意。

说到此时轻轻站住,温柔地看着她,然后恰到好处地轻轻踩她一脚。注意,一定要选择浪漫的氛围,并将开头的煽情工作做足。

5、 心心相印

选择情人节做一杯鸡尾酒送她,“心心相印”的做法很简单——随便什么色酒兑雪碧,两只吸管对穿过一片柠檬即可。如果肯花点心思将酒与饰品装点得更花哨点,则更增加浪漫感觉。

6、 请君入翁

想几句诗,然后每句缺一字,请对方猜谜,谜底即是你要说的话。比如“天生 材必有用”“漫卷诗书 欲狂”“浮生长恨 娱少”“ 方唱罢我登场”。

当对方告诉你答案“我喜欢你”时,你可以瞪大眼睛说:“真的吗?你喜欢我?那太好了,我也喜欢你!”

7、 十面埋伏

问问对方择偶条件,可以设下选择条件:“有三个女孩,一个貌若天仙,倾国倾城,走在大街上回头率百分之百,是男人都会在第一眼爱上她;一个丑不忍睹,看一眼做恶梦,看两眼要呕吐,看三眼再也不愿做人;还有一个中人之姿,出了门不至于吓坏人,也不会被导演追着跑。你会选哪一个?”

再问:“有三个女孩,一个富可敌国,豪门千金,位高权重;一个出身贫寒,身世可怜,就差没有饿死;还有一个小康之家,买不起劳斯莱斯,也不至于安步当车而已,你选哪一个?”

第三问:“有三个女孩,一个大智大勇,女诸葛再世,能力出众,典型现代女强人;一个只比弱智好一点,什么也不会做,二十多岁了还要父母陪着应聘工作;还有一个没什么大智慧,但足可自力更生,你选哪一个?”……

只要对方不是特殊人士,多半会一直选第三个,这样子选到最后,你便小声惊呼:“都是第三个,中人之姿,普通家庭,自力更生……那不是我吗?”

8、 双管齐下

在她生日那天送她果冻,告诉她“水晶之恋”代表爱情,“喜之郎”代表婚姻,然后两种一齐送给她,说:“我不强迫你,你可以自己做出选择,不论你怎样决定我都不会怨你的,我挺得住!”

9、 弄假成真

凡是她有的衣裳,都设法自己买一套相配衬的,刻意与她穿情侣装。两个人站在一起,常常会被人称赞“一对璧人”、“天生一对”之类,赞得久了,她便糊涂了。

10、日积月累

送一罐幸运星给她。每一颗星里面都藏着一句话,请她逐个拆阅。这个过程中她会不知不觉地一点点被感动,然后选一个月黑风高夜打电话给她,问:“你看到星星了吗?”

11、借物言情

请她喝自磨咖啡,告诉她好的咖啡必须有好的伴侣。然后替她调好,并说她是一杯最香醇的极品咖啡,而你,是好伴侣。注意,一定要有过硬的冲调咖啡技巧,否则免谈。

12、未卜先知

为她看手相,告诉她会在一个雨夜遇到一位替她打伞的男人,那会是她终身伴侣,并提醒她那个雨夜不要带伞,不要让人陪伴。哈,你的机会来了,下一步怎样做不必我说了吧?

13、永结同心

女红向来是女孩子的拿手本领,现代人不大送鞋垫送罗帕了,没关系,不是又流行起千禧中国结了吗?可以编一条藏有他名字大写字母的同心结给他。

14、作茧自缚

向她倾诉心事,说你爱上一个女孩子,请教她应该如何追求。然后照她教你的话去做。她若不接受,还可理直气壮地责问她:“你啥你教的方法不管用?再换一个!”

15、别无选择

问她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我以下两个问题,你可以只用“是”或“不”来回答吗?好,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是否喜欢我,那么你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否是一致的呢?

如果她答“是”,上上大吉;如果她答“不”,那么二、三问题的答案不一致,则第二个是“不”,第三个便是“是”。嘿,她死定了!

16、面面俱到

用排除法说明你与她的关系:

你不可能做我的姐妹,因为这已经是事实;你不可能做我普通朋友,我只跟男人做哥们儿;你也不可能与我做敌人,因为你是好人我也是好人;你也不可能做我的老师或学生,因为我既没有什么可教你的也不思上进;你不可能做我的同事,我们根本学的是不同专业;你更不可能与我做陌路人,因为我们已经认识……所以,你只能做我老婆了。

17、峰回路转

跟她说:我们打个赌吧——明天一定会是晴天。如果你输了,你就嫁给我;如果我输了,我就娶你。

18、煞有介事

如果你是说故事的好手,一定要做到绘声绘色: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同你结婚了,而且我们有了一个孩子……想知道结果吗?嫁给我,那么两年后你就知道了。

19、送她520

如果她吸烟,不妨送她520香烟,就是过滤嘴有一颗红心那种的。然后问她:“知道520代表什么吗?”“我爱你。”“好极了,我也爱你。”

20、借物喻人

故意不断地向对方借同一本书,如果她提醒你这本书你已经看过了,你便告诉她:有些书百看不厌,有些人愿一世相守。天下最大乐事,同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借阅自己最喜欢的书。

21、大智若愚

邀请她和你一起去一对夫妻家做客,然后不论男主人对女主人做什么,你都依样画葫芦对她照做。如果她问你为什么,回答她:“因为男主人用这种办法追女朋友,现在他成功了,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好方法。”

22、镜花水月

告诉她你的心上人是位国色天香的仙女,她若不信,你便说:“我有照片的,不信你看。”然后递钱夹给她,里面是一面小镜子。

23、数字信息

送她一盒范晓萱的《数字恋爱》,然后不断地给她打传呼,留言是“2597758”(爱我就亲亲我吧)、1314920(一生一世就爱你)、2925184(爱就爱我一辈子)。

24、自问自答

拟一张问卷给她,并做好标准答案:谁是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我;谁会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高兴而高兴?我;谁会照顾你一生一世?……我;谁会与你永偕连理?我!

25、百里挑一

买一堆氢气球,并给她看一大叠名人照片,对她说:“玩个游戏:这里有周润发、比尔盖茨、克林顿……每个气球里藏着一张照片。然后我一齐放飞,你要想办法至少抓到其中一只,看看你未来王子是哪种类型的?”

但是实际上,那些气球里装的,全是你自己的照片。

26、书以言志

送她一本书,并留言:请翻至某某页某某行。那里写着一句:“为着你的长发你的长裙,于是我知道:你是我今生要找的人。”

当然也可以不是这一句,但务必浪漫伤感,不可太过直白,令人反感。

27、缘订三生

杜撰一个《秦俑》或是《胭脂扣》那样关于前世今生的凄美故事,男主人公要像你,女主人公要像她,等她含泪听完,告诉她:“我一直凭着与她的盟誓在寻找她,她的额头有一颗痣。”

当然,也可能是别的特征,你自己看着安排好了。

28、四面楚歌

约她在聊天室见面,然后上网,化多个名字多种身份与她聊天,只要失败立刻改变形象重新相约,看她到底喜欢何种类型,自此坚定目标,循序渐进,直到有利时机再告诉她那个人是自己。

29、日行一善

送她一只录音闹钟,每天早晨提醒她:“我爱你!我爱你!”直到她醒来为止。

30、不厌其烦

让她看琼瑶女士的经典散文《敲三下,我爱你》,然后天天围着她敲三下拍三下,什么都是三下,直到她烦。然后问她:“那你说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更含蓄?教我呀!”

参考资料:

百合网

1 依照《白杨》一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作文

每见根深叶茂、冠如云、巍然耸立的大树便心生敬意。

在树扎根于大地,伸出枝叶拥抱天空,得天地风云之气,享日月星辰之精华,它与飞禽走兽、风雨雷电、云雾霜雪为伴亦友,博雅大气包藏万象,极具王者风范,不由人不崇敬。 大树有几分神奇,它能活上数百年、逾千年本身就是奇迹,世界还有什么生命能像大树一样历久不衰?大树的生命力顽强堪称神奇,如南方的大榕树,北方的钻天杨,但更神奇有沙漠中的胡杨木,它长在能把空气点燃的酷热沙丘活得生机勃勃,雄姿勃发;更绝的有黄山之颠,绝壁岩隙中的迎客松,几乎连土都没有,竟然斜逸而出,生长得挺拔苍翠,它们是何以生长,匪夷所思! 大树其实又是很平凡的,它们安分守己地生长在城市、乡村,一行行,一片片,随处可见。

大树也是仁厚的,它不捕杀猎取,连轻贱如草,卑微如蚁者也不掠食,它与自然共呼吸,它的生命源于万物,反过来又滋养万物 ,它是与自然融洽和谐,共生共荣的典范。大树无须人的养育伺弄,却慷慨地向人们奉献:它的枝叶花果,它的伟岸躯干,还有它源源不断释放出生命的气息。

大树甚至能给人以慈爱情怀:夏日在它的华盖下憩息,倍感风凉,沐浴在这浓荫下,手扶它苍老的身躯,耳畔树叶挲挲,岂不正像一个老父亲与你喁喁低低语,谈天上人间的奥秘? 大树给人以太多,它唯一的要求人的,就是不要轻易对它“动土”。大树优美的生命形态和谐可亲,人们对大树心存欢喜,与它相依相伴,看着它生长、花开花落,直到我们老去。

而大树是不会老的,它以它的的生命(包括其它植物)构成了这个世界的青春活力,使世界充满生气盎然的绿,是地球的胎记,生命的原始色,还有什么颜色比绿更值得人景仰? 仰望大树,向它致以崇高的敬意。

2 依照《白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盆栽的仙人掌,它百折不挠的性格十分让人吃惊,有水、无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它翠绿的身体长着一块块长满硬刺的掌状茎,它么没不断向上生长,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里又长出一片“绿色的小手长”,使人产生不少遐思。

它生长在什么地方都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在炎热久旱的夏天里,其它盆栽都已经垂下了头,而仙人掌像勇士一样抬着头,眺望那蓝蓝的天空;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别的盆栽早已被主人捧回室内,可是仙人掌坏顶着风霜,不惧周围的环境。

它从来不讲究,它一扎下根,就好像在说:“这地方真好,就在这里生长吧!”仙人长浑身是硬刺,什么野兽见到它都马上止步。害虫想啮食它,身子总被扎得千疮百孔。一快绿色的仙人掌折断到地面,大家都以为它枯死了,不,如果你这样任为就错了,它用身体的养份生出根,又培养出一棵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这是真正的“落地生根”。它的顽强生命力谁可比得上呢?这看起来很平凡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会长出美丽的小花,就像武士头盔上的彩缨。

仙人掌是热带植物,它形状像手掌,故名仙人掌。它不畏酷暑,就是气温高达摄氏40度,它几天不喝水也能坚强地活下去。就这样它日日、月月、年年 经受着烈日的考验,快活地生长着。人也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景神,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工作着。

仙人掌也是一味好药,人们有病,它可以帮忙,比如患了腮腺炎,只要用石头把它捣成酱,再用来敷在腮边,很快就可以痊愈。

仙人掌没有使人一见就生羡慕之心的花朵,也没有多姿多彩的身躯。它浑身长满了针,使人一见觉得一股凉意涌来。它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多么令人

3 借物喻人的作文白杨树700字数

我家门口有一棵根深叶茂的白杨树。一年四季都那么惹人喜爱。

春天来了,细雨如丝,白杨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真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在这样一个气象万千的季节里,白杨树换上了春装,给春天又增添了几分韵味。我们在树下玩耍、嬉戏,快乐极了!

夏天,树影斑斓,正是白杨树生长的鼎盛时期。这使得白杨树枝繁叶茂,更加青翠欲滴。它用自己那茂密的枝叶遮挡住暴烈的阳光。白杨树真像一位绿衣战士,为我们遮风避雨。夏天,白杨树更是受欢迎。早在晨光熹微时,白杨树下就已站满了人,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在做着各种游戏。老人在树下下棋、乘凉……

秋天来了,霜白露清,秋妈妈迫不及待地给我家门口的白杨树披上了金装。树叶像镀了一层金,光彩照人。秋风扫过,满树洒“金”,飘飞的落叶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我们在树下拾落叶,制标本,充满了情趣。

冬天降临了,天寒地冻,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袅袅婷婷地飘落下来,白杨树披上了银装。虽然它只剩下干枯的树干,可它还是傲然挺立、耀人眼目。像一位老寿翁在持着花白白的胡子笑哩!我们在树下打雪仗,堆雪人,痛快极了!

这棵惹人爱的白杨树,编织着我的生活,编织着我的童年,编织着我的快乐,编织着我的梦想!

4 以白杨为题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

白 杨 树 绿色点亮在苍茫的山间原野,仿佛一位位忠诚的卫士,坚守着自己防沙固土的重任,痴情于自己的固守,以倔强的姿势,与恶劣的环境做着抗争而 燃烧的青春,却将自己翻成一片绿波,像生命在放歌这就是你——我爱的白杨树!随着起伏的层层峰峦,你迭起了一则则历经沧桑的故事曾被乱砍乱伐的厄运,使你无数次面对狂风而哭泣许多的情节,你不愿向我们讲述,只是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再次吐绿,将绿色的青春无私地献给世界默默地把山野点缀着,绰约的风姿再次闪烁迷人的绿光这就是你浩荡的气度,碧苍的静美——我心中的白杨树!无情的岁月在你年轻的躯体上刻划着成长的痕迹,而你全然不顾命地舒展着自己的枝枝节节,在苍白的日子里,无言独立,成一片恒古的风景,默默地奉献着这难道不是我们老师的代身吗?他们在讲台上,不辞艰辛地耕耘着,奉献着,将青春留在了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无怨无悔!——我崇敬的白杨树!白杨树,你是普通的,也是伟大的:你是平凡的,也是高尚的,我将随着你生命的轨迹,向前走去。

5 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

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

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

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牛吃的是草,挤的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

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的人。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

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的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那么困难的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我们就没有这样的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我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

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牛的这种精神! 有帮助请点好评或者采纳 祝你新的一学期学习进步。

6 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作文600字

小草

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却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虽然不美丽,但却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切都是对生命的渴望而得来的力量!草,不管闪电雷击,不管狂风骤雨,不管严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惧。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于是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我漫步在小路上,看着路旁那一棵棵嫩绿葱郁的小草,陷入了沉思……也许,有很多人都把小草当成是弱小、无能的象征,认为它们那矮小的身躯经不起一点儿风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我眼里的小草,是那样的顽强,那样的富有生机,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和精神。

一到春天,小草们就睁开朦胧的双眼,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与人们一同分享春姑娘所带来的喜悦与温暖。它们散满大地,为这块抚养它们的“母土”铺上了绿地毯……这千千万万的小草组合起来,才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当然,小草的可敬之处不单单是在这里,它们身上还闪耀着一个亮点——顽强不屈的精神。小草虽然没有参天大树那样的高大挺拔,也没有花朵那样的鲜红美丽,但是,它们的精神足以盖过这一切,足以让人们重新去认识并惊叹它们。

暴风雨里,高大挺拔的大树被连根拔起,五颜六色的花朵已花残叶败,而小草呢,却以一种比物质的力量更加有力的力量赢得了胜利……

等到暴风雨过后,花树都变了样,只有小草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儿,享受着雨后的阳光……正因为此,它们才对得起大诗人的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想:人的生命,就像小草一样。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坎坷与崎岖,只要我们具有小草的精神,绝望之云终会驱散,希望之花将会常开。正如小草,随时可能被无情的大火所烧焦,但烧焦了却不代表着生命的结束,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新的生命的重新开始,无情的大火好像人生命中痛心彻肺的教训,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一切,更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在生命的长河中,往往会有许多事是你努力后仍旧不能改变的,但你曾经为它而努力,你可以自豪的告诉人们“我是成功的”!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丛新生的小草,因为,是它打动了我。

7 模仿白杨课文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篇松树作文

松树它没有春天里桃树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

它只是冬天里,穿着朴素绿色外套的松树。 松树的叶子象针一样,一簇簇向外伸长着,每一个都尖锐有力好象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它们。

松树的果实也很有特点: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分成一层层的花瓣。果实躲藏在由“稻草”摆好的家里,就好象是保护房子的战士和风雨的遮阳伞、挡雨棚。

还是那种力支持的它(门)们的信念,去保护果实。 桃树把所有力量都通过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现,梧桐把所有的希望留在夏天,它那肥肥大大绿绿油油的叶片上:银杏树以秋天金黄金黄的“蝴蝶”来展示它的美丽。

而松树只是在冬天里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站岗。在冬天里当我们看见全是光秃秃的树时,我们会感到凄凉和悲伤。

如果我们在许多光秃秃的树中看到了一棵松树(是)时,就会充满(一遍茂盛景象的)希望。 松树是笔直的,不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耸立地生长着。

别的树以旁出虬干为美,它却以正直、朴素、坚强为美。这种内在美要比只在表面上的美和在温室中娇生惯养的名贵树种要高尚的多。

人和树一样,做像松树一样有内在品质坚强的人,要比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要伟大的多了。因而我们要学习松树的正直、朴素、坚强的许多内在品质,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自古以来,多少人都赞颂过松树,把它作为崇高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敬仰之心。

你看,他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还是在坚固的土地上,只要有一颗种子---不管你是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鸟的嘴里落下来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他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的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眼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无忧无虑的生长,松树的生命力真强,松树要求得太少了! 松树 有人赞美杨柳的婀娜多姿,有人赞美冬青树的四季常绿,而我,却钟爱我们学校的卫士—雪松。 一进校门,就可以看见教学楼前那一排苍劲挺拔的松树。

走近雪松,粗壮的主干笔直向上,它的树皮非常粗糙,老师告诉我们:”别看它长的这样,其实木质很坚硬。树干上每隔二、三寸的地方长出一根树枝,树枝向四周慢慢的低下去,而枝头却顽强的往上翘,树枝上还长张出了许多细枝,细枝上有一寸左右的松针,这就是雪松的叶子,许多叶子连在一起,像一把毛刷子,松针会刺人,如果你一不小心被它刺了一下,准会痛得哇哇大叫,这大概是雪松的“防身武器”吧!雪松的外形是上面尖,下面大,像一座座绿色的“小宝塔”,它们那威武的样子,又像一个个“士兵”,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学校。

春天,雪松显得生机勃勃,鸟儿也来凑热闹,它们多欢快呀,唧唧喳喳地闹个不停,呼朋引伴,树上可是它们安家的好地方,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夏天,长长尖尖的松针映着 辣的阳光,闪闪发光。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毒辣的阳光下追逐着,嬉戏着玩累了,就躲进雪松底下,那里别提有多凉快了仰头一望,星星点点的阳光直射下来 秋去冬来,北风呼啸。

周围的树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只有我们的“卫士”迎着凛冽的寒风仍旧挺立在操场上,为同学们挡住寒风,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安心学习!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雪松,我们决心时刻守护好这尽忠职守的“卫士”,让它枝繁叶茂,为我们增添光彩! 松树 人们都说花美丽娇艳,但我却要赞美那顽强不屈的松树。 秋天,小草枯萎了,花朵凋谢了,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尽了,但松树却仍然在秋风秋雨中舒展着它的枝叶。

一束束针一般的叶子在秋风中摇曳。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恰似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口哨,猛烈地摇动着松树。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狂风暴雪,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来了,春雨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万物,松树也在春雨的哺育下开花了,一朵朵**的小花迎着春风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在春雨中欢笑着。 我爱松树,更爱松树那无私的奉献精神。

松树的树干和树枝是很好的木材,可以造纸;松树的脂液可以做松香、松节油……松树虽然没有月季花那样香气袭人,没有牡丹花的富丽堂皇,也没有桂花的小巧玲珑,但对人类,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 啊!我爱那在风雪面前顽强不屈的松树,爱松树那无私的奉献精神。

8 仿照《白杨》借物喻人的手法从梅花笤帚花生粉笔蜡烛这些物品选一

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

这些粉笔几乎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甚至有些小的不值一提。丁零零,上课的 响了,同学们飞快的跑到座位上,挺直胸板,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文件放到桌子上,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住的粉笔,转身从黑板上为我们写者。

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一点点消失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个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便消失了。

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奉献。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她)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嗅到的是尾气的异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粉笔呀,你的美是无私的,伟大的美,奉献自己,助于他人,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奉献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是对你的赞颂,你是多么的伟大,我赞颂你,粉笔。

9 白杨树借物喻人的作文

《白杨》一文,在描述了白杨的特点之后写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那么,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意?这又是用的什么写作方法呢?

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们也像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迎着风沙成长。

文章结尾写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沉思,看到白杨树,他又微笑了。这是又一次由树联想到人,托物寄意,借物喻人。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例如写《植树》,我们就可由小树联想到人(包括自己),联想到一代人的成材。

写借物喻人的作文,首先要像《白杨》一样,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要恰当、得体。有人在文章中把解放军战士比作扫帚、抹布等,只注意到了他们普通平常的一面,而没有注意他们的主要品格。这就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教案# 导语《古井》是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全文细致的描写了“我”老家一口古井的水,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课文的作者运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一口古井以及有关的故事。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思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重难点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

 1、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

 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

 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

 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

 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

 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篇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

 教学难点

 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

 课前准备: 钢琴曲《秋日私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

 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古井》。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交流初读感受

 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

 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

 4.指导书写。

 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熟读课文

 检查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错误。

 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幻灯片出示古井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那口布满苔藓,历经风霜的古井,这就是让离开故乡多年的作家魂牵梦绕的古井。以至于20 多年过去了,这位作家还经常这样深情回忆(幻灯片打出作家写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教学做一铺垫)

 师:古井具有如此魅力,你们想知道原因吗 (想)那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6名学生分读课文

 提出上节课梳理出的问题:为什么写古井?

三, 细读课文,把握重点

 默读课文,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勾出哪些是具体描写提供泉水的句子或段落,哪些是具体描写陶冶品格的句子或段落。

 小组交流,汇报。

 四,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解决文章的重难点)

 1.汇报勾画的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所汇报的内容随学生汇报的次序引导理解以下句段: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他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他的儿女。”

 A、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B、讨论:古井同母亲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C、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读出母亲对儿女的爱)

 (2)"每天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的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只只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总是湿漉漉的,总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A、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到古井这里取水的人很多。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看出来的。

 从时间上看: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

 从人数上看: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理解“络绎不绝”)

 从声音上看: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引导学生理解乡亲们伴着欢快的乡间小曲来取水的心情,指导朗读)

 从路面上看:总是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引导学生理解“春雨”的特点)

 B、这么多人到这里取水可能有什么用处呀 (做饭,洗衣服,浇田,洗澡……)

 可见古井在乡亲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泛读这段话,生闭目想象画面学生说说在老师的泛读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相继出示课本插图投影。

 D、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自由读,展示读,齐读)

 (3)学生汇报陶冶品格的段落(课文的3,4,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乡亲们淳朴,真挚的感情。

 指导朗读乡亲们说的话,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a (引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感恩的心)

 b 拓展练习:

 当老人拿出钱给乡亲们的时候,乡亲们会怎么说呢?年轻人会说……假如你是帮老人取水的少先队员,当老人拿出礼物送到你手里时,你会对老人说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C再读读乡亲们说的话,读出乡亲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d小结:是啊。那口古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从爷爷那一代,也许从爷爷的爷爷那一代,或许是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代开始就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没有一声表白,更没半点索取,只是默默地,一个劲地为人们奉献着。今天,我们为老人挑几担水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就是文中说的“多好的古井啊,……”(出示最后一段,引读)

 e这段话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总结)概括写出了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f讨论:作者是重点写了提供泉水还是陶冶品格 (学生讨论,辩论)

 五、教师总结: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作者把陶冶品格作为了写作重点,特别是重点写了那些同古井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乡亲们,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借古井赞扬了具有高尚品格的乡亲们。作者之所以写这口古井,就是因为它不只是一口能提供泉水的井,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精神,那就是——(生答:“无私奉献精神。”)正是它的奉献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乡亲,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让我们再次带着对古井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两段。

 六、 深情激励。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课文理解得非常深刻。我相信,那口古老的井体,那涓涓流淌的井水,定能与你们这纯洁晶莹的心灵融为一体,从你们的心泉里,一定会滚涌出不似古井而胜似古井的股股清泉!(出示古井图)

 下面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达对古井的喜爱赞美之情,好吗?

 七、拓展延伸: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 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画一画: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古井取水图”。

 (以上练习任选一项)

 八、板书设计:

 古井 哺育 乡亲们 无私奉献

 陶冶 乡亲们 帮助老人 别无所求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哺育、络绎不绝、水桶、吱悠、水缸、报酬、歉意、不仅、陶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3、练习的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请大家猜两个字谜:

 一字十个口,很早很早就有。

 上边有口没盖,下面有口没堵头,左右有口没挡头,中间有口没有头。

 2、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让学生认识井。)

 (1)认识“井”,引出“井”的作用。

 (“井”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

 (2)体会课文题目“古井”的含义。

 (题目告诉人们,这口井存在时间已经很长,它从古到今始终为乡亲们提供着生活用水。)

 3、作者远离故乡多年,对家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忘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人们怎样做人。)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明确: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四、抓重点,找联系,把握课文整体

 1.听课文录音,通读全文,划出课文直接赞美古井的句子。

 2.学生议答

 3.教师出示下面两句话。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2)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4.思考并讨论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话中“哺育”是喂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句话中“提供着生命的泉水”指的就是“哺”,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是“育”。)

 5.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内容与这两句话有联系?

 (“哺”即“提供泉水”,是对第二自然段的概括,“育”即“陶冶品格”,是对三至五自然段的概括。)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3、练习的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分析词句,想像画面,深入探究各部分

 在把握课文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重点词句,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认真阅读并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这篇课文:《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绍) 疆(边疆)

扶(搀扶) 烘(烘托) 理(道理) 价(评价) 缰(缰绳)

茫(苍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

芒(光芒) 辩(辩论) 廷(宫廷) 析(分析) 弋(弋获)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这一部分一般在课前解决,课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词义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教师提示词语,有近义词,也有反义词,请同学说一说相应的词。

(1)近义词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别) 粗壮—(健壮)

软弱—(懦弱) 界线—(分界) 分辩—(辩解) 沉思—(深思)

(2)反义词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 消失—(出现)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直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

板书: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板书: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探究活动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20年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一、白杨树的优秀品格:

1、白杨树能在任何地方安家落户,生根发芽;

2、白杨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不软弱不动摇的精神风貌;

白杨的特点——扎根荒原,迎难而上。白杨正是因为有这种崇高的品格,才能“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

二、明确了白杨的象征意义,

白杨——扎根荒原迎难而上。

  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艰苦创业

白杨象征着爸爸,象征着边疆的建设者们。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象征着孩子们在戈壁滩上锻炼成长,预示着边疆建设后继有人。

三、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怎样的心?

赞颂了白杨的品格,进而赞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艰苦创业、建设边疆的高尚情操。爸爸是托物明志,作者是借物喻人。

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爸爸安心在边疆工作,不仅自己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艰苦创业、建设边疆。而且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3668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5
下一篇2023-06-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