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一位八旬老人因不慎摔倒休养在家,日渐虚弱,在家中被诊断为死亡,随后被送往殡仪馆。5小时后,老人在火葬场内突然睁眼复活。家属质疑,正规的抢救时间应为30分钟,急救人员只“按压了一两下”,抢救措施不当应付全责
英语肖克和王逸群讲得还可以,王舰讲得很垃圾,大家都在网上骂他呢,总是吹牛还抨击他人,数学今年完全崩溃,尤其是那个老头,我估计是因为领航给我们得讲义隔上一年的不一样,没有答案得自己上网下载的原因,老头讲的题都到一半不讲完,所以我们晕晕乎乎的,今天上政治,我累个去,在东区体育馆,就当练听力了,就一个老师自己坐在椅子上自己说,连个屏幕都没有,整的我们连画哪里都不知道,反正如果你报了,就会感觉各种坑爹,不过英语还是不错的,
“人呢,最美好的东西是品行、气质。”
作者:许陈静李璐璐隋坤
近日,中国邮政发布2023年兔年生肖邮票,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这款由年近99岁高龄的黄永玉亲自操刀设计的邮票,让集邮圈和名人圈都沸腾了。
2023年兔年生肖邮票
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航天英雄杨利伟、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等人纷纷打call。而这样热闹的场面,黄永玉已经“见怪不怪”。
这个“怪老头”,是中国生肖邮票的开山之人。
1980年,中国邮政发行了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金猴邮票,设计者正是黄永玉。在2017年保利拍卖会上,这套设计精美的金猴邮票拍出了201万元的高价,缔造了现代邮票拍卖价格的神话。
2018年,《环球人物》记者曾专访过黄永玉。那天他刚过完95岁虚岁生日,在家中与记者专门聊到了审美的话题:“人呢,最美好的东西是品行、气质。在我眼里,我的夫人、女儿、朋友都很美。”
爱美的老头
众所周知,黄永玉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他与夫人张梅溪的爱情故事,多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当年,美丽聪颖的将军之女爱上了刻木刻的流浪小伙,在全家人的反对下,姑娘毅然与小伙子私奔结婚。
“很多人问我是怎么追求她的,想看我写的情书,其实吧,很简单。”黄永玉嘴角上扬,讲起了这段感情的开端。
有一天,他大胆问张梅溪:“假如有一个人爱你,你怎么办?”张梅溪说:“那要看是谁了。”黄永玉脱口而出:“就是我了。”她则回答:“你要是早问,我早就答应了。”就这样,一辈子了。
忆及与妻子的往昔,黄永玉的目光不自觉转向女儿黑妮:“你看,我的女儿没整过容,也没化妆,却是这么漂亮。”
话到此处,他蓦然想起沸沸扬扬的“娘炮”风。“我接受不了这种审美。但是”他屈起手指轻叩沙发扶手,严肃道,“但是那些被指责‘娘炮’的孩子很无辜,他们没有还击之力,是审美者的问题。”
在艺术创作上,黄永玉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欣赏。他画荷,浓墨重彩、色彩斑斓而又有着清新脱俗之感。他建房,凤凰古城的“夺翠楼”“玉氏山房”,北京的“万荷堂”,都充满了中国古典园林元素。
“作为艺术家,您喜欢什么样的美?”
“和我来往的人,我不会考虑她长得美不美。”黄永玉论“美”,自有一套独特的看法,“我年少在香港时,认识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半个多世纪后,我再次见到了她,那时她已经80多岁了。旁人问我,你知道她是谁吗?我怎么会想到,当年那么漂亮的姑娘,现在完全认不出了!你看,好看的外表,最多保持20年。”
“我喜欢完美的美。”黄永玉接着不假思索地说。“就像所有的画本我都很喜欢,但没有特别偏好哪一种,只要是好的,我就去学习和吸收,没有陈见,也没有国界。”
“老友都去世了,就剩我自己了”
这个爱美的老头,审美观豁达,生死观也豁达。当他毫不在意地笑着说“老友都去世,就剩我自己”时,记者一时分不清这到底是不是个玩笑。
1946年,黄永玉辗转到上海,生活贫苦,住在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宿舍。在这里,他发表了很多文学和美术作品,也认识了唐_、汪曾祺、黄裳、萧乾、臧克家、冯雪峰等作家,李桦、陈烟桥、野夫、王琦、麦秆、杨可扬、邵克萍等木刻家。“可惜他们全去世了。”
1997年,黄永玉正在意大利家里楼上画画,女儿大叫:汪曾祺伯伯去世了。黄永玉很平静:嘿!嘿!他怎么会这么快死呀?
“和我同一代的朋友,香港的、上海的、北京的,一个都没有了。我曾经和黄苗子、郁风去凤凰,那时郁风刚做完手术,缝的线都没拆。我们在凤凰一起画画,她说,留几笔给我,等回北京再画。回北京不几天,她就去世了。”
“还剩下两个朋友,许麟庐和黄苗子。我说,现在就剩下咱们仨了。几天以后,许麟庐就去世了。我跟苗子说,你看,就剩下咱们俩了。几天后苗子也去世了。”他仰头大笑起来,仿佛这是一桩趣事,感染得我们也笑了。
笑声散到空气中,我们年轻人,却比不上他的通达,只觉得笑到尽头,惆怅涌了上来,心里涩涩的。
黄永玉看了记者一眼,指指茶几上一张香港明星李丽华的照片。“李丽华是我的老友,和我同龄。她的戏演得很好,可惜去年去世了。现在真的就剩我一个了。”
一只黑猫灵巧地跳到了黄永玉的膝上。如今,整日与黄永玉相伴的,就是家里的这些猫和狗。“它们呀,一点都不听话。”黄永玉宠溺地说,“我这里的狗大都是捡回来的流浪狗。有一只养了一年多了,还不敢见我,只在吃东西的时候才找我。女儿还捡回一只被汽车碾伤的小母狗,后来和家里的狗生了10多只狗崽。我们家现在有20多只狗了!”
黄永玉酷爱动物,他1980年画的金猴邮票,就是根据一只名叫伊喔的猴子画的。
金猴邮票
黄永玉轻抚着小猫,沉吟道:“想起那些曾经的朋友,我都很快乐,就像我回想起过去的生活。当然也有讨厌的人,也有艰辛的时候。但人生就是这样,怎么过,取决于你本身的心态。”
在黄永玉的老家湖南有句俗话,“人老成精”。记者只觉得眼前这位黄老头,不热闹,但是真豁达,真洒脱。这点,从他的画作中就能体会到。
他喜欢画幽默漫画,旁边配上寥寥几句说明,让人忍俊不禁。他画自己家的鹦鹉,配文:鸟是好鸟,就是话多;朋友来家中做客,人人都在低头玩手机,他就画了一套以猴为主题的挂历,其中一幅画是孙悟空在花果山开会,旁边大字写道:不准用手机;90岁时,他画了一幅自画像“比我老的老头”,是个赤脚、光肚脐,手舞足蹈,烟斗掉在脚边的形象。
萧乾曾这样形容黄永玉:“浮漾在他粗犷的线条间的正是童稚、喜悦和奔放。”
豁达源于曲折人生
黄永玉的这份童真,来源于生活的磨炼。他的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十二三岁时,他便离开家乡,四处流浪,“自小捡拾路边残剩度日”,靠着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日本飞机来轰炸、少吃少喝,都不要紧,只要包袱里还有木刻刀、木板和书,就安心了。“我流浪的包袱里什么书都有,古典的、现代的、翻译小说有些老人家看到后就说:你看这孩子,流浪还带着书!”
他流落到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小工,长大后来到上海、台湾和香港,当过中学教员、剧团美术队员、报社编辑“一听流浪,很多人都觉得浪漫好玩,其实一点也不好玩,很苦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是磨炼。”在动荡时代里漂泊,黄永玉练就了一身本事,他自学了美术、文学,终成一代名家。
1952年,黄永玉在表叔沈从文的劝说下,偕夫人张梅溪从香港前往北京,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但后来,他的命运急转直下,一度被拉去游街、辱骂,还坐了牢。
在牢里,他想看书,就谎称自己有传染性肝病,吓得看守的人把他单独关押起来。家人偷偷把小说带给他,他读完了,再把书带出去。除了看书,他还用各种材料作烟斗。
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说,我不怕挨打,但我不接受对我人格上的侮辱。这就是黄永玉的性情与风骨。而对于世间种种烦恼,黄永玉的解决之道是创作。“画画解决不了的事情,我就用雕塑,雕塑解决不了,我就写作,用文字解决。”
近几年,黄永玉已经很少回家乡湖南凤凰了,主要是因为“工作太多,没有闲暇时间”。
他50多岁那会儿,曾陪着80岁的表叔沈从文回了趟老家凤凰。叔侄俩去看了就读过的文昌阁小学,又回到了老宅。
沈从文与黄永玉,两人是表叔侄
回到北京后,病榻上的沈从文抓住黄永玉的手说:“谢谢你,带我回凤凰。”沈从文去世后安葬在老家,黄永玉给他补了石碑,上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黄永玉说,自己百年后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他说,我已经写好遗嘱了,死后骨灰不要了,“跟那孤魂野鬼在一起”,朋友想他的时候,“看看天、看看云嘛”。
这话,他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上说过,立即上了热搜、刷了屏。这一次,他又补充说:“我劝你们不要把死亡看得太重。就算是皇帝,费尽心思修了地宫陵寝,几百年几千年后,还不是被后人挖了出来?”说着,他又大声笑了起来。
“来,我带你们四处看看。”黄永玉兴致勃勃地站起来,带记者先看他的玉簪花图。随后,他略为得意地指着书桌前的一把椅子说:“这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驻华时坐过的椅子,我在拍卖行花了25块钱买来的。”然后是看挂在餐厅墙上的一幅字,章草,“这是1982年我的表叔沈从文写的”。最后是看客厅墙上一张张照片:“这是瞿秋白的学生,这两个是他的孩子。”“这是黑妮小时候,在颐和园拍的。”看着这些照片,他喃喃道:“一晃,几代人就过去了。”
一晃,这一下午的时光也过去了。当记者告辞时,看着老先生驻足在未完成的玉簪花图边送客,想起了作家六神磊磊写过的张三丰,大意是:“他在武学上太孤独,没有人可以聊天;他在岁月上也那么孤独,没有人可以分享。时间的洪流早已带走了他的同伴可他还是那么地知人情,那么有趣。他虽做不到像周伯通那样变成老小孩但他也成为一个可爱、有趣、不招人烦的老头。”
六神磊磊觉得,心疼张三丰。
我们觉得,舍不得黄永玉。
总监制:吕鸿
监制:张建魁
主编:许陈静
编审:凌云
日本著名指挥家,后加入美国籍。生于中国沈阳,1951年入日本东京桐朋学园高等学校音乐系学习指挥。1959年在法国第九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伯克郡音乐节的指挥会演和卡拉扬主持的比赛中获奖。1960年初次登台指挥法国国立广播管弦乐团,接着又出色地指挥过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加拿大、伦敦交响乐团和维也纳乐团等,1970年起任旧金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和音乐指导,后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签订终身合同,任音乐指导兼指挥,并兼任新日本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每年都有一定时间回日本。
1935年,出生在中国东北沈阳的小泽征尔获得法国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第一名后,先后跟随指挥大师卡拉扬和伯恩斯坦学习。从1973年开始担任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后,他跻身世界最优秀的指挥家行列。在波士顿近30年的指挥生涯中小泽征尔创造了古典乐坛的奇迹,使乐团成为国际上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1979年3月,他曾率该乐团成功地访问中国。2002年7月,当他从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光荣卸任时,全体波士顿市民都对他表示了最高的敬意。他从2002-2003音乐季开始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更增强了他在国际乐坛上的影响力和威望。2002年,小泽征尔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了200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并大获成功。
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表现意图十分明确。他指挥时好像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泳,使观众感到他浑身都是音乐。
小泽征尔参加指挥家大赛的事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
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家——小泽征尔
(Ozawa Seizi,1935— )
对于中国音乐爱好者来说,如果说谁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世界指挥大师的话,那么小泽征尔的名字肯定是会排在首位的,因为这位现代指挥艺术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指挥大师,曾经在20 世纪的70 年代末期和80 年代初期,先后四次来我国进行访问演出。当时,他那精湛而又热情洋溢的指挥艺术,曾给“文革”之后的中国音乐舞台注入了一种新鲜的活力,对于当时与世隔绝多年后首次打开国门的中国来说,小泽征尔是我们所接触到的第一位西方现代指挥家,因此他那别具一格的精彩指挥艺术,便对当时的中国音乐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小泽征尔是当今世界上极负盛名的新一代指挥大师,他的名字是与阿巴多、马泽尔、普列文和梅塔等人经常并列在一起的,属于继老一辈大师卡拉扬、伯恩斯坦和索尔蒂等人之后的,新崛起的伟大人物之一。另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方面,则是他作为亚洲人而首次成为世界一流指挥家的奇迹,这在几百年来一直以欧美人为统治领地的世界指挥艺术上,的确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例子。现在,人们常将他与印度指挥家祖宾·梅塔和新加坡指挥家朱晖一起誉为“世界三大东方指挥家”。
小泽征尔与中国还曾有着一个重要的缘分,那就是他是一个出生在中国的著名指挥家。他的家庭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初期便来到了中国,当时,他的父亲小泽开作曾在长春等地当牙科医生,当“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他们全家便搬到了沈阳,而小泽征尔就是在这段时期里出生的。 1935 年,小泽征尔出生在中国的沈阳,在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他们便举家迁到了北京,在这里一直居住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他们全家才回了日本的东京,因此,小泽征尔的童年一直是在中国度过的,据他本人的回忆,在上小学之前,他的大脑中所有记忆都是对北京的印象。
小泽征尔回到日本以后,很快就开始了他的音乐学习生涯,当时正值战争时期,家里的一切生活都很困难,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父亲为了他的学业,仍然咬牙为他买来了一架钢琴,并将他送到了一个优秀的钢琴教育家丰增升的门下学习。小泽征尔从小就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他母亲的遗传和熏陶,据小泽征尔本人回忆到,他在很小的时候,母亲便教他唱了很多的弥撒曲,稍大一点以后,母亲又教他们几个孩子一起练习合唱,这样的一些基础而又原始的音乐教育,无形中给小泽征尔带来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启迪,因为他在很小时就感觉到了音乐的纯朴、安祥和优美、并因此而诱发了他那天才的音乐细胞的迅速成长。 1951 年,小泽征尔考入了著名的桐朋学园音乐系,在这里,他开始涉足到了指挥艺术的领域中,这段时期里,他投在了日本著名指挥教育家斋藤秀雄的门下潜心学习。斋藤秀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家,他有着很多训练学生的独特方法,小泽征尔在这几年的学习中,通过这些独特方法的训练,打下了牢固的指挥专业基础,并且掌握了十分卓越的技巧,其中很多方法训练出的结果,都使他获得了终身的收益。 195s 年,小泽征尔以优异的成绩从桐朋学园毕业,这时,他已经是一位颇具才华的青年指挥家了。但是,拥有更高志向的小泽征尔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希望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加深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才华,于是他便在1959 年踏上了赴欧留学的道路。他搭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货轮,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奔波以后,终于来到了音乐艺术极为发达的法国首都巴黎。来到这里以后,他到处寻找着学习和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他获准参加了当年九月举行的贝藏松世界指挥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小泽征尔以其出色的才能和独特的风格一举获得了冠军,并在一夜之间成了当时欧洲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这些预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的收获,为他日后的学习和艺术活动铺平了道路。在贝藏松比赛中拿过大奖以后,小泽征尔又在1960 年的美国伯克郡音乐节指挥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并荣获了意义深远的库谢维茨基大奖,这次获奖,使得他有机会成为当时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著名指挥大师查尔斯·明希的学生。小泽征尔随明希在美国学习了半年以后,又在一次由卡拉扬主持的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实际上是卡拉扬收学生的选拔赛,在该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人都可以成为卡拉扬的学生,那么小泽征尔既然是冠军,就自然属于这个范围之内了,于是他便有幸留在了西柏林,在这个伟大的指挥前辈手下进行难得的深造。 1961 年,小泽征尔又被另一位著名指挥大师的伯恩斯坦看中,他不但将小泽征尔收为弟子,同时还聘请他担任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至此,小泽征尔成为20 世纪中最伟大的三位指挥大师手下的真传弟子,其幸运程度在当时的青年指挥家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1962 年,小泽征尔回到了日本,担任了日本广播协会交响乐团的指挥,但在当年年底,小泽征尔又突然辞去了该团的职务,重新回到了美国。 1963 年,他在美国芝加哥的拉维尼亚夏季音乐节上,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举行了音乐会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遂被邀请担任了该音乐节下一届的音乐指导和指挥。 1965 年至1969 年,他又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交响乐团担任了四年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 1970 年,他又担任了波士顿交响乐团主办的伯克郡音乐节的音乐指导与指挥,他们之间的良好合作,为他三年后担任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 1970 年至1976 年,小泽征尔一直是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他在旧金山交响乐团工作得十分出色,1973 年还率领该团赴欧洲和前苏联进行了巡回演出,获得了极大的世界声誉。同年,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威廉·斯坦伯格离任,乐团的董事会立刻便想到了几年前与他们进行成功合作的小泽征尔,于是便聘请小泽征尔担任了该团的新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而且还破天荒地与他签定了终身指挥的合同,到了1976 年,小泽征尔辞去了旧金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而专心地将自己的事业寄托在波士顿交响乐团身上了。
小泽征尔除了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终身指挥以外,还曾担任过世界上众多的交响乐团和歌剧院的客席指挥,其中包括柏林爱乐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新日本交响乐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等,另外,他还曾是萨尔茨堡音乐节和坦格伍德音乐节等世界著名音乐节上的主要特邀指挥和音乐指导。
小泽征尔是一位在艺术上有很高造诣的、才华横溢的指挥大师,他的身上有着作为一名优秀指挥家所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他具有极其敏锐的听觉、惊人的音乐记忆力、高超的指挥棒技巧、丰富的音乐感觉和果断而热情的精神。他的指挥风格非常热烈生动,其中的变化也十分的丰富,充满着生气、激情和强烈的感染力。他是一位非常善于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的指挥家。在排练和指挥一部作品时,他总是能够依靠其对织体和曲式的良好感觉,做到布局清晰严谨、层次细致鲜明和主题突出流畅。他对节奏、速度、力度及和声都有着极强的感受性和控制能力,使音乐能够通过他的指挥和处理而极为自然和富有个性地被表现出来。他是一位艺术情感极为丰富的指挥家,在指挥一部作品时,他非常善于体现其间的感情变化,无论是甜静、热烈、温柔、激动、悲哀、庄严和粗犷等多种多样的情绪,他都能够十分细微和精确地体现出其特有的分寸感。小泽征尔是世界指挥界中出名的“大动作”指挥家,他很善于利用自己突出的形体动作来诱发和引导乐队队员的音乐表现力,其实,他的指挥动作不仅仅是以大为特点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动作极为生动化,因为他有时为了追求一种音响效果,也会用微动的棒尖来提示乐队,而当音乐需要时,他又能从全身迸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甚至连头发都成了调动乐队队员情绪的工具。虽然他在指挥时全身没有一个部位不参加运动,但却丝毫没有给人以故弄玄虚的不良感觉,这是因为,他所采用的全部动作都是音乐内容所需要的,而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而加的生搬硬套的夸张手法,当然,他的这种风格也曾遭到过一些评论家的非议,但从全面的角度上来看,这种突出的形体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完美而巧妙的结合,的确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也许放在别人的身上不合适,但在他的身上则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艺术手段。
小泽征尔是一位指挥技巧极高的指挥家,在指挥时,他的双臂运动得非常平衡和流畅,但其中却能使人十分清晰地感觉到节奏的律动,他的这种具有超脱意境的双臂运动,大概是从他的老师明希那里学来的,当年明希在教他时,总是强调他要双臂放松,手要有一种飘在上面的感觉,并告诫他说,“当你的心灵深处真正感到了音乐时,你的手也就会跟着动起来。”
小泽征尔的指挥棒技艺是精确而高超的,由于他对节奏、拍节和速度等因素有着极好的先天感觉,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为他的指挥棒技术提供了帮助。据小泽征尔本人回忆说,他的手上功夫的基本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他在日本时的老师斋藤秀雄,这位老师曾以他那儿独创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了小泽征尔扎实的基本功,例如关于指挥棒的运动方式,他就总结出了“敲击式”、“均衡运动式”和“直接运动式”等多种十分形象化的方法,为小泽征尔在日后掌握出色的指挥棒技艺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帮助。小泽征尔的拍于是非常准确的,在指挥演奏时,他经常能够以几个突然击出的强拍,将快要脱缰奔跑掉的速度“野马”牢牢地控制住。据说他有一次与一位钢琴家合作演出一首协奏曲,在乐曲进行中,钢琴家由于紧张的原故而逐渐越弹越快,眼看速度就控制不住了,而这时的小泽征尔却毫无紧张的感觉,他利用乐曲中突出的重音音符和强烈而有特点的节奏,准确地击打着节拍,首先将乐队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然后逐渐配合着钢琴,最后,他竟用自己那绝妙的指挥棒技巧,不动声色地将失控的钢琴家硬扳了回来,这种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如果要是没有精湛的技巧作保证的话,恐怕是根本不可能表现出来的。
小泽征尔是一位指挥曲目广泛的指挥大师,几十年来,他指挥的作品可谓包罗万象,其中有着众多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作品,但从总的方面来看,他对于浪漫主义作品和现代主义作品有着更加出色的演释能力,在浪漫主义作品中,他对于以柴科夫斯基为首的俄国音乐以及以柏辽兹、拉威尔为首的法国音乐有着尤为突出的解释,例如,在指挥法国作品方面,他很早就有着“柏辽兹作品指挥专家”的美誉。而对现代主义作品方面,他则十分擅长于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温、奥涅格及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等人的作品。另外,小泽征尔也是东方音乐杰出的演释者,尤其是对于日本作曲家的作品,他的演释是最具权威性的,在这些作曲家的作品中,他最为擅长的是武满彻、黛敏郎和小山清茂等人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他曾广泛地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奏,并且还将其中的许多作品灌制了唱片。他在这方面的出色成绩,为在全世界传播日本音乐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般人都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位活跃在交响乐舞台上的、善于指挥交响乐的指挥家,而对他在歌剧方面的指挥业绩则很少有人知晓,其实,小泽征尔是一位非常喜爱歌剧艺术和擅长指挥歌剧的指挥家,早在他年轻时期,就曾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中指挥过莫扎特的歌剧《女人心》,近年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便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歌剧指挥艺术中,1992 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聘请他担任了该院的歌剧指挥,在这里,他将以每年上演四部新歌剧的速度来开辟他的新的艺术天地,除此之外,他在近年来还曾率领着波士顿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地上演了莫扎特的《克里特国王伊多梅纽斯》、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埃列克特拉》、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狄浦斯王》、《浪子的历程》、和奥涅格的《火刑堆下的贞德》等歌剧。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于俄国和意大利歌剧,也同样有着出色的演释能力,他曾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指挥过普契尼的《托斯卡》,还曾在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指挥了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和《叶甫根尼·奥涅金》。
小泽征尔是20 世纪指挥史上的一位指挥奇才,他是那种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技巧和风格来使乐队发挥潜力和形成辉煌音响效果的指挥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十分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来揭示作曲家的作品内容的杰出大师。他对待艺术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勤奋追求的刻苦精神,的确是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当人们看到站在指挥台上的,以自己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在音乐意境中的小泽征尔时,没有人不是从心底里对他产生钦佩之情的,当他拿起指挥棒开始指挥乐队演奏时,他身上的每一个部位和每一根神经都会被音乐所驱动,而代之以来的便是那从他的指挥棒下流淌出的美妙而动人的音乐。还是评论家们说得好:“小泽征尔是一位真正的、具有高雅艺术鉴赏力的艺术家,从他的风格和特点上来看,他真不愧是一个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大师。”
老人无非两种需求,一种热闹,一种静(这不是废话嘛!其实不是废话!)
热闹是成就感,儿孙满堂,这种成就感应该通过子孙绕膝和名胜古迹来满足,建议人文景观,根据老人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来建议选择孔府、天安门、长城(没有去过,不知道劳累程度是否适合,不过应该不成问题)
静。老人已经过了追求激情的岁数,更希望看到的是温馨和岁月的光华,所以海滩什么浪漫的地方慎选,除非想让老人看到自己的幸福。最得宠的那一个可以这么做。比如让孙子主张并告知老人
总之,老人旅游就是一种炫耀的回忆。建议考虑家庭团,不建议有外人的团,这样有专业的导游辅助照顾老人,也更加贴心,专人的导游介绍也能让老人更有自豪感。建议多带孩子(最小辈的,隔代亲)。以满足父母愿望为主,比如我的父母,恰值文革时期,又是乡下人,估计我带他们去一次天安门,他们就会感觉此生无憾,所以要揣摩老人的心思,礼不在重,在贴心。行程的安排都要尽量贴心,比如选择老人没有做过的交通工具,稍微奢华一点的安排,虽然老人会抱怨乱花钱,但心里肯定会开心的(要是强硬的驳回老人乱花钱的埋怨反而不美,笑而不语或者说是应该的效果最佳)。老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在他们本以为没有机会做某某事的时候做成了某某事,这才是最开心的,才是跟老头老太太们闲聊时炫耀的资本,邻里之间没有人去过的地方也应该考虑。
老年人爱情是指在晚年阶段,即年龄较大的人之间所建立的浪漫和亲密关系。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老年人也有权利和机会追求爱情和幸福。
老年人爱情与其他年龄段的爱情有一些特点。首先,老年人可能经历了更多的生活经历和成熟的情感观察,对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成熟的期望。他们可能更加注重稳定性、亲密关系和情感支持。
另外,老年人爱情可能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受到外貌和性吸引力的主导。他们更注重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相互支持。
老年人爱情也有一些独特的挑战。健康问题、家庭责任、经济状况和社交圈子的限制可能会对老年人的爱情产生影响。但是,许多老年人通过积极的社交参与、兴趣爱好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扩展他们的交际圈子,寻找并建立有意义的爱情关系。
总之,老年人爱情是对晚年阶段人们追求幸福和满足的表达,他们仍然有权利和能力体验和享受爱情的美好。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十分有韵味。故事情节更是惊心动魄、曲折离奇,引人注目。
其中,武松的形象,使我啧啧赞叹!武松打虎更是让我目瞪口呆,那“一扑、一掀、一劈”真是让我惊心动魄,脑海中闪现“英雄”一词。
的确,用“英雄”一词形容武松实在再恰当不过了。他为大哥而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又知道自己犯下滔天大罪而主动自首,更是体现出他那正直、豪迈、敢作敢当的英雄气概。后因遭人陷害而嫉恶如仇,虽杀许多人,但都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所以,可见武松也是一个有原则,讲原则的人。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恩怨分明的武松。即使孙二娘开始想杀他,但又因比武较量,与其和张青结为兄弟,后在二人的帮助下,假扮修行的行者,夜走蜈蚣岭,后再次遭人陷害而不得已杀死孔亮,逃离山庄……
武松英雄,更是梁山好汉,我们应该敬佩他。
寒假期间,我看了一部“良心韩剧”――浪漫医生金师傅。与大部分韩剧不同,这部韩剧更多的是医生们的漫漫行医路;并且主角是一个“老头子”,一个“浪漫”的“老头子”――金师傅。
金师傅,是在乡下的石坦医院担任外科主任的金师傅,是凭借高超的医术挽救无数生命的金师傅,也是在医学界拥有“神之手”美誉的金师傅。但剧名叫“浪漫医生金师傅”,那么金师傅“浪漫”在哪呢?浪漫就浪漫在他的手术和他的疯狂。
尽管金师傅有着“神之手”的美誉,但他却被很多人当成“疯子”。因为他做过许多“疯狂”的举动。比如:把有手术恐惧症的人带到自己身边,再或者是自己也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却在抢救患者……但最能说明他是个“疯子”的证据还是在手术室发生的事情。
那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正在更衣室换衣服的医生们突然接到急诊电话,便立刻赶了过去,没想到病人是个重量级人物――国防部长。原来是因为在前往开会的途中司机突然心脏病发作,汽车失控发生了车祸。司机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同车的国防部长和随从人员也受了重伤。你说巧不巧,事故地点就发生在石坦医院附近,于是金师傅和他的徒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抢救工作。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他的徒弟建议先做CT确认出血部位和情况,但金师傅觉得已经来不及了,直接割开了他的胸腔用手捏压心脏。站在外面的人被吓得半死,他们都觉得这个人疯了,于是便坚持说要把他送到首尔医院。金师傅讲明国防部长必须马上手术,否则会有性命之忧,那些人只好作罢。总医院的教授却赶过来了,是因为会长命令他来操刀,但他却说这个手术不可能成功,明明就是不想做这个手术嘛。金师傅直视着他的眼睛,说:“那是怕你身上溅污水,所以才后退一步吧。”这个教授被金师傅怼的哑口无言,便带着他的团队回到办公室谈论他们该怎么做了,经过好几个小时的抢救,终于,国防部长在第二天下午脱离了生命危险。
是啊,谁看了都会说他疯了吧,但在石坦医院的人眼里,这叫“浪漫”。正是因为世上很多人像配角那样现实,所以才需要石坦医院的人们选择了浪漫。尽管医院每年都在亏损,还是对病人们来者不拒,任何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没有救人重要。
浪漫的老头子,浪漫的石坦医院
完美的照应。《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就是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种首尾完全相呼应的照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引导人们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点依然是小茅棚,人物依旧是老人和孩子,用具还是那些捕鱼的工具,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惊奇的变化,但这里已经蕴藏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孩子为老人担心、祈祷、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归来后,老人已经疲惫不堪,面临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全面崩溃;孩子为老人的受伤而哭泣,为老人的归来而欢乐,为将来能继续跟老人学习本领而庆幸;老人用作战斗武器的捕鱼工具已残缺不全;小茅屋此时成了老人衷心向往的处所。可见前后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变化。使用这样的照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体感很强。
引人的悬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84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85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倒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老人第85天捕到了一条特大鱼,不过最后又失去了;他的信心就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诀窍就是对付鱼的一切有利办法;他的“古怪”表现在他那坚毅不可战胜的倔强性格上,悬念随着情节的发展消失了,我们对作品的总体精神也得以了解,这就使悬念设置的艺术效果。
巧妙的暗示。在展现老人的形象时,作者就用了极为简练的白描手法,对老人的外形作了大致勾勒:“老头儿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在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都留下了皱痕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 那些疤痕年深日久,变得象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地方一样了。”“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这就是老人的青春之貌。书中虽然没有写出老件轻时的快乐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得出,这在描绘老人屋内陈设时已作暗示“……在用带有硬纤维质的‘海鸟类’的叶子按平了交叠着砌成的褐色的墙上,有一幅彩色的圣心节图,还有一幅柯布雷圣母图,这都是他老婆的遣物。过去墙上曾经悬挂一幅他老婆的彩色照像,他看见了就觉得凄凉,因此他把它拿下了,放在屋角架上他的一件干净衬衫下面。”这就暗示给我们老人过去的一切:他曾有一个有美丽漂亮的妻子,他的妻子信仰宗教,他们彼此相亲相爱,那样幸福和美满,也许生活还很浪漫。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过早地离开了他,什么原因呢?书中写到老人的日常用品时说:除了一张订,一张饭桌,一把椅子外,就剩一条旧军毯了。旧军毯是战争的产物,这就使人想到在那残酷的战争岁月,老人年轻时可能去打过仗,参加过战争,这也许是战争给他的纪念品,他的幸福生活也许是因为战争而被葬送了。尽管书中没有正面描写爱情、战争,但我们可以想到这些,这不有不说是暗示的作用。
强烈的对比。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马林鱼――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大马林鱼、凶鲨它们强壮有力,是海中的无敌将领,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而临这样的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威力不能不让人赞叹。这种以弱对强的斗争,能够强化矛盾的冲突,更鲜明地突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层次(坚强)。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海明威在作品中很少直接抒情,常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老人内心感受全部倾注在不断变化的景物描写上。从总体方面来看:太阳的每次升落都与老人情绪的变化相谐调,与老人捕鱼之进展相巧合。黎明,鱼蠢蠢欲动,老人充满信心等待着;正午,鱼开始剧烈挣扎,老人处于情绪十分紧张的状况;傍晚,鱼稍稍安静,老人也得以歇息。这种描绘不露痕迹,情随景自然变化。从具体的细节来看,触景生情。如,“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减退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一簇簇**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这是一段否定式的景物描写,看似无景,实则有景,老人多么想看到这一切啊,他太孤独了,可他什么也没有看到,因而情中生景。
绘画和摄影手法的运用。《老人与海》的色彩以暗淡为主,这与它那悲壮的主题是一致的。作者呈现给我们的这幅油画,以大海之色――黑魆魆、深黑、深蓝为底色,有深度的阴影之感,以突出聚光作用,使主要形象鲜明夺目,产生一种立体感;同时选择了对比强烈的白云、雪峰来与大海遥遥相对,色彩明亮,产生了醒目感;选择了富有生气的绿色海岸,淡青色的小山做大海的边线,产生了柔美之感;选择了色彩斑斓的光柱做大海的中心色彩,反光作用强烈,整个画面顿时明亮起来,深色转为中间色,产生了活泼明快之感;加上月亮的倒影、鸟儿的飞翔、老鹰的盘旋,构成了一幅脱俗的捕鱼图,也与老人捕鱼的艰难格调形成了和谐的统一,起到了渲染的作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显示出老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性格特征。
另外,《老人与海》产生的视觉形象,画面感很强,这与作者应用部分**化手法是分不开的。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特写镜头,对帆和老人的面部做了展示。近景在老人下鱼食的细节上体现最为充分:“一个鱼食送下四十英寸的深处,第二个鱼食送下七十五英寸的深处,第三个和第四个鱼使分别送到了大海下面一百英寸和一百二十五英寸的地方去了”。一个一个放钓丝的动作那么仔细、真切。远景展示了整个画面,即一幅航海捕鱼图。《老人与海》中的内心独白代替了对话。由于老人一个人孤单出海,所以只有自言自语。正如**中的画外音的效果。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在这里也得以恰当的运用,表现在老人非常疲倦时,为了使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起年轻时与一个力气最大的黑人码头脚夫在一家酒馆里比赛掰手腕胜利的情景。这种剪接自然妥贴,他有存在的前提:这就是他左手抽筋、右手受伤的情况下,他想起了比赛,很符合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是合情合理的。这就使的故事做到了连贯和统一,而且也加大了容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