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弗朗茨·李斯特,李斯特的风格及评价

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弗朗茨·李斯特,李斯特的风格及评价,第1张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4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主要作品

钢琴作品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记忆》、《诺玛的记忆》及《恶魔罗伯特的记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唱片版本

⒈卡拉扬(Karaja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交响诗,包括《前奏曲》、《玛捷帕》、《塔索的悲伤与胜利》和《第二号梅菲斯特圆舞曲》、《匈牙利民歌幻想曲》、第二号和第五号《匈牙利狂想曲》,DG,CD编号415967-2(两张)或447415-2,包括《前奏曲》、《马捷帕》、《第四号匈牙利狂想曲》和斯梅塔那的《沃尔塔瓦》,企鹅评价三星。

⒉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坦莱沃德(Tanglewood)节日合唱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演唱的《浮士德交响曲》,DG,CD编号447449-20企鹅评价三星。

⒊里赫特(Richter)演奏,康德拉辛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两首钢琴协奏曲,Philips,CD编号446200-2,企鹅评价三星。

⒋贝尔曼(Berman)演奏的《旅行岁月》全集,DG,CD编号437206-2(3张)。

⒌博列特(Bolet)演奏的《12首超技练习曲》,Decca,CD编号414601-2。企鹅评价三星保留一星。

⒍齐夫拉(Cziffra)演奏的15首《匈牙利狂想曲》和《西班牙狂想曲》,EMI,CZSS69003-2(两张),企鹅评价三星。

⒎普列特涅夫演奏的《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沉思的人》、《第十五号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奏鸣曲》。Melodiya,CD编号MCD172o

⒏齐伯尔斯坦(Zilberstein)演奏的《两首叙事曲》、《两首传奇》、《6首安慰曲》、改编自巴赫的《幻想曲与赋格》、《即兴曲》与《国舞曲》,DG,CD编号447755-2。

⒐格斯特指挥约翰学院合唱团(Atkinson,Tinkler,Royall,Kendall,Suart演唱,Cleobury管风琴)的《合唱弥撒》,Decca,CD编号430364-2(与德沃夏克的《D大调弥撒》同为一张)。

⒑菲舍尔·迪斯考演唱,巴伦博伊姆伴奏的歌曲集,DG,CD编号447508-2(3张)。

人物评价

1、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

3、他的超技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

4、他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巨集伟气势;

5、在末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音音阶等,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派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6、作为魏玛乐派的带头人,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倡导标题音乐,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络,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掀起了新的艺术潮流。

艺术­

《船歌》的旋律再次响起,钟跃民做深呼吸,眼睛半合,把嗓子的音域调整到低沉的中音区∶"先生们,女士们,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主要赞助人,指挥大师卡拉扬的恩师和引路人,著名的音乐评论家钟跃民先生特地从意大利的米兰不远万里赶到中国,临时担任音乐扫盲班教授,钟跃民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三十年代……" ­

袁军不耐烦了∶"你丫怎么这么贫呀?还他妈意大利呢?你撑死了也就是从非洲逃荒过来的……" ­

周晓白笑道∶"袁军,你别捣乱,让他讲。" ­

钟跃民丝毫不受影响,他的情绪已经进入了一种氛围:"……好的音乐都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画面,我看见的画面是这样,先是俄罗斯风光的大背景,……辽阔无垠的草原,绮丽的外高家索风光,波涛汹涌的伏尔加河,圆顶的东正教堂,我的耳畔似乎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这歌声忧郁而深遂,让你心里酸酸的,忍不住要流泪……" ­

周晓白愣了,她没想钟跃民的语言具有如此的感染力,寥寥几句话,竟勾勒出俄罗斯深遂而广袤的大背景,此人真不可小视。­

音乐声在回荡,钟跃民富于诗意的语言几乎感染了所有的人,大家似乎都进入了他的语言所描绘出的画面和意境。­

周晓白用手支住下巴,静静地望着钟跃民,她眼睛很明亮,目光清澈如水。­

"……一个幽静的湖泊,岸边是茂密的白桦林,深秋的白桦林色彩斑斓,秋风轻轻掠过,白桦林飒飒作响……我们的小船静静地划动,桨声轻柔,水波荡漾,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此时,你的心里没有悲伤,也没有欢乐,只有一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你的眼眶里贮满了泪水,但它不会滚落下来,泪水会渐渐被眼球所吸收,会自己干涸……在如此氛围下,你的心中只有感动,只有柔情,还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小船渐渐远去,桨声在消逝,涟漪在水面上消失,带走了感动,带走了柔情……还剩下什么呢?只剩下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在心中久久徘徊……" ­

­

爱情­

1周晓白­

周晓白突然问道∶"跃民,你和我说实话,当年你提出和我分手,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

"我不是在信上和你说了吗?" ­

"不对,我不相信那是你的真实想法,我也不太相信那个叫秦岭的女人有这么大的魅力,能使你不顾一切,事实上你们也只是相处了很暂短的一段时间,然后她连影子都不见了。" ­

钟跃民骂道∶"这都是郑桐和你说的?这个重色轻友的混蛋。" ­

"你别冤枉郑桐,我问过他,他一个字不向我透露,是蒋碧云说的。" ­

"嗯,这还差不多,现在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你这个人太"轴",知道什么叫"轴"吗?这是北京人形容爱钻牛角尖的人常用的一个词。我告诉你,就是因为你这种"轴"法儿我才和你分的手,你把我吓着了,我还没向你承诺过什么,你已经要死要活了,咱们要是接着走下去,我敢说,你早晚会因为我的原因把命搭上,晓白,你是个对爱情很执着的女人,也许在很多男人眼里,这是天大的优点,但我敢说,你对我并不合适,我不是个守着老婆孩子过小日子就能心满意足的男人,我也不是个安份守己的人,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如果一种生活方式过腻了,那我会马上再换一种生活方式,在我看来,当年插队时要饭和现在当兵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无所谓哪种好哪种不好,这两种生活方式我都会高高兴兴地投入进去,我把它当成游戏。如果这两种游戏都玩烦了,我会再换一种游戏玩,总之,要玩得高兴。晓白,如果我和你生活在一起,你能理解我这种玩法吗?你能和我一起玩吗?" ­

周晓白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能,尽管我很爱你,我只能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

"我知道,结婚,生孩子,教育孩子,将来考大学,大学毕业后再帮助孩子找个好工作,孩子有了孩子你再帮着带孩子……你可真行,幸亏没和你结婚,不然我早烦你了。" ­

"照你这么说,你把我甩了是为了拯救我?我还应该感谢你是不是?" ­

"当然了,你以为呢?除非你也和我一样,自愿选择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你行吗?我的周大夫,你是那种还没出生就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一生的人,就象个案板上的小面团儿,父母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把你做成馒头还是烤成面包,要不再加点儿棒子面做成混合面饽饽都由父母说了算……" ­

"去你的……"周晓白给他一拳,也笑了。­

"晓白,你知道将来和我过日子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吗?我告诉你,如果我去要饭,她会兴高彩烈地和我一起去,我们还会坐在草堆上边晒太阳边互相捉虱子,就象动物园猴儿山上的猴子一样。如果哪天我突然觉得安稳日子过烦了,忽发奇想,打算去神农架找野人,去尼斯湖抓怪兽,她都会高高兴兴和我一起玩……" ­

"呸!你找去吧,这样的女人恐怕还没生出来呢。" ­

­

2秦岭­

"可我从来没打算嫁给他呀?这就是和你的区别,因此我受伤害的程度要小得多,我可以做他的情人,不要他为我负任何责任,你能做到吗?这是个游戏人生的家伙,生活对于他来说,是只有过程而没有目的,他在品尝各种人生的滋味,连坐监狱都可能成为他人生的资本,我估计,此时他在里面快活得很呢,这种体验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的。" ­

­

知识­

郑桐­

郑桐的眼睛望着远方,沉思道:"知识……真是个好东西,它能使人清醒,使人大彻大悟,就象在漫漫长夜中的火把,给你光明,给你温暖,当你进入一种境界以后,世俗的东西就不太重要了,你无暇去考虑物质生活的富足与贫困,你获取知识,是为了进行一种思考,一种自我完善。" ­

"那么你在思考什么?完善什么?总之,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

"当年陈寅恪在悼念王国维先生的悼文中提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真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令人高山仰止啊。" ­

"郑桐,难怪他们说你怪,连我都快不认识你了,你思考的问题中,有什么具体的东西。" ­

郑桐闭上眼睛喃喃自语道∶"以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现实中的一切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参照,我在想,人类大概是最不长记性的一种动物。那天的傍晚,我就坐在这里看书,我看的是《第三帝国的兴亡》,我看着看着突然猛地抬起头来,发现太阳正在下山,西边的山峁上洒满了落日的余晖,天地都是金灿灿的,象是在燃烧,面对如此辉煌的落照,我竟然感到周身寒彻,就象掉进了冰水中,历史的画面何其相似,我想起了六六年的红八月,那个记忆中的八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一种鲜红的色调,这不是红旗、红袖章、红语录本,而是受难者的鲜血……那个娇阳似火的八月,映入眼帘的,到处是鲜血呵,为什么会这样?这发生的一切都有些什么理由呢?难道我们这个民族天生就以杀戮为乐事?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整个民族的理性都到哪里去了,一个人疯狂了可以原谅,但一个民族疯狂了,失去理性了,这个民族就是不可原谅的……"蒋碧云震惊地搂住郑桐:"天那,你想得太出圈儿了,不要再想了,你的胡思乱想太危险,你该不是想故意表达一种深奥吧?" ­

郑桐仿佛沉浸在一种意境中,他目光迷离地凝视着远方,嘴里在喃喃自语:­

……我是肉体的诗人也是灵魂的诗人,­

我占有天堂的愉快也占有地狱的苦痛,­

前者我把它嫁接在自己身上使它增殖,­

后者我把它翻译成一种新的语言…… ­

蒋碧云听出来了,这是惠特曼的诗,郑桐曾说过,他最烦的就是徐志摩、戴望舒这类的诗人,他们的诗句甜腻腻,哼哼叽叽的,很容易使男人阳痿。他喜欢惠特曼的《草叶集》,那才是饱含着理性的诗,是男子汉的诗。­

郑桐似乎是在梦呓:­

……啊,我的灵魂,­

我们在破晓的宁静的清凉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归宿。­

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目力所不及的地方,­

我的舌头一卷就接纳了大千世界…… ­

郑桐凝视着暮色沉沉的黄土高原,宝蓝色的苍穹上,一勾残月已经升起,信天游的歌声飘零处,衰草凄迷…… ­

蒋碧云迷茫地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峦,耳边传来郑桐低沉的声音:­

……我把自己交给秽土,­

让它在我心爱的草丛中成长,­

如果你又需要我,­

请在你的靴子底下寻找我…… ­

­

对高考,郑桐的兴趣不是很大,他认为大学教育对培养理工科人才是有益的,也是必须的。而文科,尤其是文史哲类学科则不一定要进大学,听老师拿着教材照本宣科还不如在家自学,对于学文科的人来说,上大学不过是为了张文凭,这张文凭充其量相当于厨师的资格证书,以此来证明自己有资格从事厨师工作,不至于把砒霜当成白糖放进菜里。除此之外,用处就不大了。­

­

­

人生­

钟跃民最不爱听这种话,他反驳道∶"这是俗人的想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建功立业。首先他是不得不来,因为他没有选择的权利。既然来了,那就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快乐地度过一生。如果你二哥认为当官快乐,那是他自己的事,但谁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认同自己的价值观。" ­

钟跃民合上眼睛,仿佛已经睡去,在这个世界上,何谓光明,何谓黑暗?人人都认为自己在寻找光明,以为自己找到的就是光明,这才使这个世界复杂起来,这是人性使然,人性将这个世界对立起来,这个世界才有了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对于这种种对立的事物,究竟谁才具有评判权呢?罗曼。罗兰曾做出这样的判断∶"要是一个人,听了器乐美妙的和弦,或是听了温柔的歌声,而不知道欣赏,不知道感动,不会从头到脚地震颤,不会心旷神怡,不会超脱自我,那么这个人的心是不正的,丑恶的,堕落的。" ­

自由

跃民,你是个男人,你要去做男人应该做的事,用你的话说,你不是喜欢玩吗?那么我告诉你,你应该去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了,也许你会遇到很多好玩的事,人生不过是一连串的游戏所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你不妨害社会和他人,游戏人生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从这点上看,我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因为我们都不喜欢平庸的生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做乖孩子的,钟跃民就不愿意。他认为这只是老师和家长们一厢情愿,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所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前途时,几乎都带有一种功利色彩,“养儿防老”这句话就是证明。在钟跃民看来这简直是一种投资行为,为的是将来的回报。好比农民种庄稼,目的是为了收获,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那你干嘛不种草?这种投资行为的恶果,就是孩子们倒了霉,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上,根本不是他们的主观愿望,他们是被迫来的,来了就马上被告之要好好学习,做乖孩子。上中学时,学校走廊里挂满了爱因斯坦、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这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你:长大要做这类人。钟跃民常为此愤愤不平,谁规定的他必须要做爱因斯坦?他从来不崇拜这类大师们,小时候读史蒂文森的《金银岛》,他突发奇想,认为长大做个海盗船长也不错,不过他没敢把这个愿望告诉父母,只是埋藏在心里。

钟跃民真正把这个问题想明白时,已经是成年后了。他开始这样理解,作为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什么时候人们才能只听凭于心灵的召唤,而不被肉体的欲望所控制?走在人群里,钟跃民长长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心灵还和中国历史一样,在功利主义和隐逸之间茫然地徘徊,使人世变成没有理智的掠夺,使出世变成失败的藏身之所。在这样的群体里,最容易形成时尚和潮流,所有潮流的流向,都是一元化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的心灵总是一架失控的马车。

特权

你听我说完,我的观点是承认特权的存在,但不能过分。我说过,如果一个社会连看小说和逛公园都要体现特权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太糟糕了。我主张有限度的竞争,什么叫有限度的竞争?譬如经商,你应该允许有有志于此的人去经商,但不是每一个经商的人都能成功,因为每一个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不同,教养、才能、气质、机遇,包括社会关系,这都是你的资源,在这点上绝不可能有什么平等,你必须要承认这里的差别。末代皇帝溥仪从战犯管理所被释放,该是个普通公民了吧?这位老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社会的贡献未必比蹬板儿车的板儿爷多,国家干嘛还要给个高新养着?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曾经当过皇帝,他就不能和板儿爷一个待遇,这就是溥仪的社会资源,从他一出生时就注定了身份,亡国之君也是君,别人有气也没有用。我认为,一个社会总要有些特权阶层,我们要承认这是个事实,就像英国人承认女王的特权一样,大家都心平气和地认可这个事实,把它视作一件很平常的事就行了,英国女王整天什么事儿不干,对国家没有半点儿好处,还享受着极高的俸禄,这可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就这样也没见哪个老百姓非要和女王讲平等。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贵族阶层是不正常的,这是个常识,关键是你要把道理讲明白,千万不能用大话去糊弄人,老百姓其实是通情达理的。你既然享受着特权就老老实实承认,并且要证明享受特权的合法性,如果你一面享受着特权一面又自称‘公仆’,高喊什么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社会人人平等,这就是糊弄人,而糊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老百姓相信了你的话,真以为人人平等了,那么你享受特权的合法性就要受到质疑,老百姓就会认为这个社会不公平,就会有怨气,这是说谎的必然代价。”

巴洛克时期JS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GF亨德尔 水上音乐组曲J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阿尔比诺尼 G小调柔板A维瓦尔第(这是意大利人)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古典主义时期FJ海顿降E大调第103交响曲“鼓声”、D大调第104交响曲“伦敦”、D大调第96交响曲“奇迹”、G大调第100交响曲“军队”、D大调第101交响曲“时钟”、G大调第94交响曲“惊愕”;还有海顿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也值得一听。WA莫扎特他的弦乐小夜曲都很耐听,很有韵味;G小调第25交响曲,C大调第36交响曲“林茨”(这首可以听C克莱伯指挥的版本),D大调第38、降E大调第39交响曲,还有莫扎特最著名的两部压轴交响乐作品--G小调第40和C大调第41LV贝多芬我只介绍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吧!他的作品数量庞大,其它的靠你自己去积累。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降B大调第4交响曲,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F大调第8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浪漫主义时期(一带而过,简单介绍一些)-----J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4首交响曲、摇篮曲;施特劳斯家族 太多了 施特劳斯家族中唯一一首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作品,约瑟夫的《谵妄圆舞曲》。在我们这些喜欢施特劳斯的人中,这首作品的人气似乎比多瑙河要高(曾经,现在不清楚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作品。PI柴科夫斯基 三部芭蕾舞剧的音乐就够你听一阵子的了,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的版本不错;还有他的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第4、5、6交响曲……SV拉赫玛尼诺夫 由柴一钢协想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太完美了。JF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是我除了贝多芬以外最欣赏的作曲家,所以他的作品我稍微多地介绍一下。A小调第3交响曲“苏格兰”,A大调第4交响曲“意大利”;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和苏格兰交响曲建议放在一起欣赏,能感觉到两者在感情和旋律上的相通之处);钢琴小品集《无词歌》,电驴上有巴伦博伊姆演奏的版本;11首弦乐四重奏,早期作品旋律优美、情感细腻,晚期作品作曲手法更加娴熟,内涵更加深奥;还有他的《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B斯美塔那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除了人尽皆知的第2乐章“沃尔塔瓦河”以外,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也相当重要,其表现古代捷克的光荣历史的主题乐句在很多乐章中都有引用,十分振奋人心。

二战时德国最著名指挥家是第三帝国的 富特文革勒

日本最著名的女指挥家-西本智実

当代最著名的指挥家——卡拉扬

世界著名指挥家介绍

指挥家是诠释者,他必需是一个完美的音乐家,对总谱的每一个细节有深刻的理解,并具有把这种理结转达给别人的才能。从而把乐曲塑制成一个同一的、令我佩服的整体,演奏出最美好的音色。

指挥的作用是很主要的,指挥家都有本人的个性微风格,统一个乐队或独唱队,在不同的指挥带领下,其表演风格返去有明显变更。即便共一首乐曲,经不同指挥家的精口处理,也会浮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下点是世界有名指挥家的简介。

小泽征尔(Ozawa Seizi,1935~)日本指挥家。指挥明快而充满激情,破天一剑一条龙,擅长使乐队领挥后劲,构成光辉的音心响效果。

门什(Charles Mtlnch,1891~u1968)法国指挥家。为利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指挥家之一。演奏风格明快暖情,气概巨大,富于能源感。擅长指挥法、德作品。

马塔(Eduardo Mata,1942~)朱西哥指挥家。指挥技巧精堪,东莞女工调查显示厂区 一夫多妻,节奏感敏锐。以指挥拉威尔的《达芙尼斯与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三乐章交响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园之夜》著称。

马泽尔(Lolin Maazel,1930~)法国指挥家。指挥作风亮钝,力度对照赫然。他指挥的格什暖的《波基与贝丝》、普罗科菲耶妇的《罗米欧与墨丽叶》、柏辽兹的《空想接响曲》等深蒙恶评。

马克维奇(1gor Markevitch,1912~1983)意大利指挥家。指挥富于个性,以指挥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柏辽兹的《理想交响曲》著称。

比彻姆(Thomas Beecham,1879~1961)英国指挥家。指挥稳重朴实,富于抒情性。以指挥海顿交响曲著称。

切利比达凯(Sergin Celibidache,18791961)罗马僧亚指挥家。指挥器重音乐内容,表示美而有深度。

瓦特(Edode Waart,1941~)荷兰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技巧扎实,精神抖擞。

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德国指挥家,指挥精美而富于歌颂性。以解释莫扎特、布鲁克纳的作品具有独到之处著称,尤其擅长指挥马勒的作品。

瓦尔维索(Silvio Varviso,1924~)南非指挥家。指挥风格拥有旋律美,富于戏剧性。擅长指挥威尔第以前的意大利歌剧以及从莫扎特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巴利罗利(John Barbirolii,1899~1970)英国指挥家。指挥风格持重而细腻。

巴伦波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以色列指挥家。指挥富于浪漫气息。

布莱兹(Pierre Boulez,1925~)法国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现代音乐的最生要己物之一。

布洛姆施泰特(Herbert Blomstedt,1927)瑞典指挥家。指挥主观、完整,具浪漫气息。

卡姆(OkkoKamu,1946~)芬兰指挥家。指挥热忱而充斥生气。善长指挥西贝柳斯的作品。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奥地利指挥家,标世纪最巨大的指挥家之一。指挥强调节性,乐曲处置细腻精巧,富于抒怀性。指挥曲目广泛,演出后果完善动听。

弗雷莫(Louis Fremaux,1921~)法国指挥家。指挥细微、洗炼,并富于动感。

扬松斯阿尔维德(Arvid Jansons,1914~1984)前苏联指挥家。指挥热情洋溢,具有斯拉夫民族特色,擅长表演俄罗斯古典乐曲与现代作品。

吉黑利尼(Carlo Maria Giniini,1914~)意大利指挥家。指挥严正当真、稳健而富于激情,魄力宏大。

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意大利人,音乐史上最著名的指挥家,从事指挥近70年,他强调忠实于原作,为本世纪强调客观性的指挥风格确实破伏了决议性作用。指挥节奏紧凑有力,力度变化幅度大,层次鲜明而音响饱满,音乐表现的精确度极高。演出曲目包括近百部歌剧和为数泛滥的管弦乐曲。

伊万诺夫(Konstantin lvanov,1907~)前苏联指挥家。指挥豪迈而富有力气,音乐形象鲜明。指挥曲目广泛。

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1895~1960)希腊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

安切尔(Karel Ancerl,1908~1973)捷克指挥家。其指挥继承了捷克民族音乐的传统表现方式,又具有现代特点。

安赛尔美(Ernest Ansermet,1883~1969)瑞士指挥家。指挥敏锐,充谦气魄,表情生动。擅长指挥近代舞剧作品。

约胡姆(Eugen Jochum,1902~)德国指挥家。指挥明快、完全。指挥曲目以德国作品替主,尤擅长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的作品。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Stanislaw Skrowaczewski,1923~)波兰指挥家。擅长指挥古代音乐作品及肖国的钢琴协奏曲。

奥曼迪(Engene Ormandy,1899~1985)美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不管大曲、小曲,甚至协奏曲,皆有高水准的表现,指挥风格朴名细腻,强调尊敬古典传统。

富尔涅(Jean Fournet,1899~1985)法国指挥家。擅长指挥德彪西、拉威尔、柏辽兹等法国作曲家的作品。

富尔特文格勒(WilhelmFurtwfingler,18861954)德国指挥家。他请求乐队队员演奏时充足施展主观能动性,指挥富于浪漫气味。

普雷文(Andre Previn,1929~)美国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指挥风格文静优雅、朴素亲热。擅长指挥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及20世纪的英国作品。

普面查德(John Pritchard,1921~)英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风格稳健。

受特(PierreMonteux,1875~1964)意大利指挥家。指挥伸展慷慨,对作品的懂得颇有深度,被认为是意大利歌剧最正统的说明者之一。

赫尔比希(Ganther Herbig,1931~)德国指挥家,日本人最恨的中国7大明星!!!不转枉为中国人!。指挥风格浮华,音乐形象鲜明。

苏伊特缴(OtmarSuitner,1922~)德国指挥家。指挥天然潇洒,富有活力,被以为是莫扎特作品最好指挥之

克莱伯埃里希(Erich Kleiber,1890~1956)奥地利指挥家。其歌剧指挥在语言节奏和歌剧演出效果的处理上颇具特点,并赢得佳评。

克莱伯卡洛斯(Carlos Kleiber,1930~)奥地利指挥家。擅长指挥德国浪漫乐派的歌剧与德奥古典乐派的管弦乐曲。

克格尔(Herbert Kegei,1920~)德国指挥家。指挥风格稳健而富于动力。指挥曲目广泛,擅长指挥现代作品。

克吕坦斯(Andre Cluytens,1905~1967)比利时指挥家。指挥风格简练,品位文雅。擅长指挥法国近代作品,尤其是拉威尔的乐曲。

克列姆佩雷(Otto Klemperer,1885~1973)德国指挥家。其指挥师承德国乐派,晚期更为稳健严谨。

克纳佩茨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德国指挥家。擅长指挥后期浪漫乐派作品。尤其擅长批挥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和瓦格纳的歌剧。

里希特卡尔(Karl Richter,1926~1981)德国指挥家。其指挥强调抒情性。演出曲目以巴赫作品为主。

近卫秀磨(Konoye Hidemaro,1898~1973)日本指挥家、作曲家。其指挥继承了克莱伯的浪漫派风格,把在德国占主淌的音乐观赏趣味传布到日本,被誉为日原交响音乐之父。

伯姆(Karl Bohm,1894~198直)奥地利指挥家。指挥风格继承了19世纪维也纳传统,纯朴严谨,强调忠实于作品内容。擅长指挥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瓦格纳、贝多芬与勃拉姆斯的作品。

伯仇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国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杂朴率直,富于现代气息。上从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下至现代作品与爵士乐,无不胜免,60年代后以指挥歌剧为主。

库贝里克拉斐尔(Rafaei Kubelik,1914~)捷克指挥家。指挥天然稳健,富于戏剧性。指挥曲目广泛。

阿巴多(CIaudil Abbado,]933~)意大利指挥家。指挥明快流畅,能正确表现不同作品的风格。他是应代指挥罗西尼、威尔第作品的最有才干的指挥之一。

阿诺索夫(Nlkolai Anosov,1900~1962)前苏联指挥家。指挥清洁爽利,节奏鲜亮,具备时代特色。演没曲目包含浪漫乐派作品和现代作品。

英巴尔(Eliahu Inbal,1936~)以色列指挥家。指挥风格稳健,擅长指挥贝多芬及德奥浪漫乐派的作品。

范德诺特(Andre Vandernoot,1927~)比利时指挥家。指挥富于抒情性,是比利时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挥家。

明兴格尔(Karl Munchinger,1915~)德国指挥家。指挥稳健典雅,具有浓厚的德国传统风味。指挥曲目以巴罗克音乐为主,同时指挥布里顿、欣德米特等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图尔诺夫斯基(Martin Turnovsky,1928一)捷克指挥家。指挥风格洒脱,擅长指挥捷克近、现代乐曲。

岩乡宏之(Iwaki Hiroyuki,1932~)日本指挥家。指挥富有激情和动力。指挥曲目较广,包括古典和现代音乐。

迪图瓦(Charles Dutoit,1936~)瑞士指挥家。指挥充满活气和朝气。

肯普(Rudolf Kemp,1910~1976)德国指挥家。指挥继续了德国音乐的传统,节奏清澈,乐句明白,表白谨严细腻。善于指挥德国古典息品。

凯尔伯特(Josef Keilberth,1910~1976)德国指挥家。其指挥继承了德国音乐传统,表现力丰硕。擅擅长指挥德奥作品。

凯尔泰斯(Kertesz Istvan,1910~1973)匈牙利指挥家。其指挥继承了匈牙利的传统技法,明晰而富有表情。

罗威茨基(Witold Rowicki,1914~)波兰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擅长于演奏东欧作品和现代乐曲。

罗津斯基(Artur Rodzinski,1894~1958)波兰指挥家,指挥富于动力性而充满激情,是私认的俄罗斯现代乐曲威望指挥家。

罗杰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前苏联指挥家。指挥技能出色,存在灵敏的颜色感与柔润的音乐性,以富有赌气的手腕使乐队音响到达平衡与和谐,对作品时期风格的控制恰到好处。指挥曲纲普遍,以指挥柴科夫斯基的三大舞剧,普罗科菲耶妻、柴科夫基、西贝柳斯的交响曲著称。

姆拉文斯基(Evgene Mravinsky,1903~)前苏联指挥家。指挥坚毅武断,气势雄伟,乐曲处理周密匀称,乐队音响档次明显,转多少钱你肯出卖爱情……,被认为是柴科夫斯基与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最权威的诠释者。

拜尼姆(Eduard Van Beinum,1901~1959)荷兰指挥家。其指挥重视传统风格,稳健扎实,自然庄沉。

保姆添特纳(Bernhard Paumgartnet,18871971)奥天时指挥家。对莫扎特作品的研讨享有盛毁。

科什勒(ZdenekKosler,1928~)捷克指挥家。指挥自然而热情弥漫,富于民族特色。

科米肖纳(Sergiu Comissiona,1928,~)罗马尼亚指挥家。指挥富于戏剧性。

津曼(David Zinman,1936~)美国指挥家。擅长于指挥近、现代乐曲。

洛克伦(James Lorghran,1931~)英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音乐处理周略、过细、做作。

洛佩斯科博斯(Jesus LopezCobos,1940~)东班牙指挥家。是活泼在国内乐坛上的西班牙该代最杰出的指挥家。

施泰因(Horst Stein,1928~)德国指挥家。指挥郁郁葱葱,曲目广泛。

施托尔茨(Robert Storz,1880,~1975)奥地利指挥家、作曲家。指挥富于浪漫气息。

费伦契克(Ferencsik Janes,19071984)匈牙利指挥家。指挥稳健有力,具有光鲜的民族特点。

费多谢耶夫(VIadimir Fedoseev,1932~)前苏联指挥家。指挥布满豪情,明速有力,具有浓重的官族气量。

索尔蒂(Solti Geovg,1912~)诞生于匈牙利的英国指挥家。指挥气势宏大,富于抒情性。以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著称。

莱汶(James Levine,1943~)美国指挥家、钢琴家。指挥稳健优雅,曲目广泛,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指挥家。

莱特纳(Ferdinand Leitner,1912~)德国指挥家。擅长指挥莫扎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以及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等。

莱果斯多夫(Erich Leinsdorf,1912~)奥地利指挥家。指挥稳健有力,擅长指挥瓦格纳、普罗科菲耶夫、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作品。

高克(A1exander Gauk,1893~1963)前苏联指挥家。指挥风格朴实稳健。

诺伊曼(Vaciav Neumann,1920~)捷克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其中以斯美塔这、德沃夏克、耶耶切克等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为主。

海廷克(Bernard Heitink,1929~)荷兰指挥家。指挥稳健有力,指挥曲目广泛。

桑德林(kurt Sanderling,1912~)德国指挥家。指挥明快而气势宏大,富于抒情性。擅长指挥前苏联作品与西贝源斯的管弦乐曲。

勒格纳(Heinz Rogner,1929~)德国指挥家。指挥朴实无华,富于表情,具有德国传统风格。

菲德勒(Arthur Fiedler,1894~1979)美国指挥家。指挥曲目以欧美古典名曲为主,兼及音乐剧选曲和风行歌曲改编曲等。

萨金特(Maicolm Sargent,1895~1967)英国指挥家。擅长指挥英国现代乐曲与北欧作曲家的作品

萨瓦害什(Woifgang Sawallisch,1923~)德邦指挥野。指挥纯粹而活泼。上演莫扎特取、贝多芬早期钢琴协奏曲时,常身兼指挥跟钢琴吹奏。

梅达(Zubin Mehta,1936~)印度指挥家。其指挥情感充分,富有现代气息,乐曲处理干洁利索。

塔尔米(Yoav Talms,1943~)以色列指挥家。指挥技巧扎真,表现稳重。

斯美塔契克(VaclaV Smetacek,1906~)捷克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风格细腻而有共性。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音响丰满,富于激情。

斯维特拉诺夫(Evgeny Svtlanov,1928~)前苏联指挥家。指挥舞力感强,色彩丰盛显明,具有浓烈的俄罗斯风格特点。

豪泽(Alfred Hause,1921~)德国指挥家。早期以指挥探戈舞曲为主,后扩展指挥曲目到古典乐曲和艰深乐曲。

塞尔(Szell George,1897~1970)匈牙利指挥家。其指挥忠诚于本作,朴实无华。指挥曲目范畴广泛,擅长演奏德国古典乐派、浪漫乐派以及东欧民族乐派的作品。

滕斯泰特(Klfaus Tennstedt,1921~)德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尤擅长指挥马勒的作品。

穆蒂(Riccardo Mrtti,1941~)意大利指挥家。指挥富于动力性。指挥曲目广泛,其中以指挥柴科夫斯基的《哀怆交响曲》等作品著称。

戴维斯科林(ColSn Davis,1927~)英国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尤擅长指挥柏辽兹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指挥风格稳健清晰。

戴维斯安德鲁(Andrew Devis,1944一)英国指挥家。指挥表情歉富,擅长指挥折唱曲。

姓名:小泽征尔

性别:男

籍贯:日本

生日:1935年9月1日

在20世纪著名指挥家中,日本的小泽征尔、印度的梅塔和新加坡的朱晖被誉为"世界3大东方指挥家"其中,小泽征尔是幸运的,他是20世纪3位指挥大师明希、卡拉扬、伯恩斯坦的真传弟子今被称为"新卡拉扬"

小泽征尔,1935年9月1日生于中国沈阳市,翌年,举家迁至北京6岁那年(1941年)就随父母回到了日本东京小时候的小泽征尔很想当个钢琴家,7岁就开始学钢琴,导师是日本著名钢琴家丰增升16岁,小泽征尔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东京桐朋学院音乐系,主修作曲专业,正逢明希率领波士顿交响乐团到日本巡演,他观后大为激动,立志要作个指挥家,于是改学指挥,拜日本著名指挥家斋藤秀雄(HideoSaito)为师经过9年的勤奋刻苦的学习,小泽征尔终于从这位严师身上学到了一套最基本的指挥方法

小泽征尔第一次正式公开表演是在学习期间,指挥NHK交响乐团演出莫扎特的交响曲,这是他初露头角1958年毕业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他只身自费远到欧洲在巴黎,他师从指挥家比戈特(EBigot)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泽征尔获准参加1959年第九届法国贝桑松国际指挥大赛,荣获第一名,轰动乐坛,一夜成名评委之一的指挥家明希非常欣赏小泽征尔的指挥才华,便邀请他到美国深造,小泽征尔又得到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开心极了

翌年,小泽征尔来到美国波士顿,参加唐格伍德夏季音乐节指挥会演,结果名列前茅,荣获库塞维茨基大奖(第八届)这次获奖,使他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明希的学生半年后,求知欲十分强烈的小泽征尔又到柏林寻求名师,又在卡拉扬主理的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中获第一名,随卡拉扬学习了8个月1961年,小泽征尔在巴黎第一次指挥法国国家广播爱乐乐团演出,被伯恩斯坦看中,请他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副指挥,小泽征尔又趁机拜伯恩斯坦为师

1962年,小泽征尔学成回国,一肚子计划的小泽征尔出任日本NHK交响乐团指挥1963年,美国芝加哥举行拉维尼亚公园夏季音乐节,指挥普雷特勒(GPretre)因病未能执棒,便由小泽征尔上台指挥CSO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博得热烈的欢迎,并被邀请担任下一届音乐节的音乐总监兼指挥从此,小泽征尔一帆风顺、青云直上,成为国际乐坛上最有希望、最有才华的青年指挥家之一,当时他才27岁

1964年,小泽征尔亲自带领日本桐朋学园弦乐团参与拉维尼亚公园夏季音乐节演出活动1964-1965年,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伯恩斯坦因病作短期的离职休养,小泽征尔就代替了他的工作,并在定期的音乐会上指挥NYPO的演出,很受欢迎1965-1969年间,他出任多伦多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曾多次率领乐团赴欧美巡演他初次在英国指挥演出是在1964年,乐队是伦敦交响乐团,曲目是奥涅格的神剧《火刑堆上的贞德》,他那迷人的指挥,赢得了伦敦观众的喝彩随后,他在巴黎指挥拉穆勒音乐会乐团的演出,同样获得好评

在1966年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小泽征尔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他那精彩的指挥,迷住了观众1968年他兼任日本爱乐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0-1976年间,他成为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SFSO)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1973年还率领SFSO赴欧洲巡演,轰动一时,成为国际乐坛大红人世界各国著名乐团都争先后地聘请他担任指挥,一个指挥家兼任这么多指挥职位,在20世纪乐坛上是罕见的

使小泽征尔达到指挥生涯的顶点的是1973年继斯坦伯格之后入主波士顿交响乐团(BSO),且破天荒地签定了终身指挥合同,至今已是他任期的第26个年头,成为美国乐队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指挥,无人能及除BSO之外,小泽征尔还定期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新日本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此外,他还是萨尔茨堡音乐节和唐格伍德音乐节的音乐总监兼指挥,也经常指挥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歌剧院和伦敦皇家歌剧院的演出不论在国外多么忙碌,他仍然坚持每年抽空回日本指挥新日本爱乐乐团演出

唐格尔伍德音乐节是BSO的大本营,但是,这个著名的音乐节却只有一个半露天的演出场地,音响效果也不理想人们期望已久的室内音乐厅终于在音乐节成立54周年之时(1994年)建成,在SONY总裁大贺典雄(音乐厅最高捐款者,享有命名权)建议下,音乐厅以小泽征尔命名小泽征尔认为,在现代指挥学派中,主要有两种指挥法,一是竖的,一是横的竖的指挥法,节奏鲜明,但旋律不流畅,横的指挥法,音乐线条感觉较好,但节奏不那么清晰他认为这两种指挥法都应该运用

小泽征尔的指挥艺术,的确是十分迷人他指挥时全身都是音乐,善于把自己与乐手们揉合在一起,以丰富的音乐修养和炽热的艺术感情去启发、带动乐手们,这正是小泽征尔指挥艺术最出色的特点他的指挥洒脱、大方、豪放、细腻具有惊人的音乐记忆力和令人钦佩的音乐魅力他对音乐作品的风格、速度、色调、节奏都有很细致的分寸感,布局严谨,主题突出,曲式清楚,层次分明他的指挥动作具有音乐形象性,从他丰富多彩的手指中迸发出来的音乐,征服了国际乐坛,使他在国际乐坛上有着稳固的地位

出生在中国的小泽征,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1976年12月,他应邀首次到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1978年6月,小泽征尔第二次到中国访问,在北京,他首次成功地指挥了中央乐团的演出1979年3月,小泽征尔第三次访问中国,率领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丰富多采的交响乐节目小泽征尔杰出的指挥和乐手们精湛的演奏,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同年12月,小泽征尔对中国进行了第四次访问,仅仅利用一周的排练时间,就指挥前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94年5月,小泽征尔第五次访问中国,在访问他的出生地沈阳之际,指挥辽宁交响乐团演出贝多芬《哀格蒙特》序曲,何占豪、陈钢《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小泽征尔原定于1999年5月12、13日率领BSO赴北京演出,后因故无限期推迟不过,他个人却到了北京讲学,这是他第六次访问中国

小泽征尔对中国的音乐及音乐家,十分欣赏和尊重他曾指挥演出过中国作品琵琶协奏曲《草原**妹》、弦乐曲《二泉映月》和《白毛女》组曲等

小泽征尔荣获不少学位称号,包括旧金山大学艺术博士名誉学位、日本艺术院大奖,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诺顿惠顿学院荣誉音乐博士学位等

小泽征尔的指挥曲目十分广泛,包罗万象,古往今来,无所不晓,指挥什么都可以,这是他过人之处其中浪漫乐派晚期和现代乐派初期的大型作品尤其有表现力他的CD很多,散见于10家唱片公司总的来说,小泽征尔的音乐倾向是折衷性的,仅凭一两张CD很难听辨出其类型、形象、特征、个性、风格据外电报导,小泽征尔将于2002年离开BSO,接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

他的具有代表性的CD有: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BSO比才《卡门》FNO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SKO马勒《交响曲全集》BSO奥尔夫《布朗尼之歌》BPO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VPO勋伯格《升华之夜》SKO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BSO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BSO斯特拉文斯基《俄狄浦斯王》、《浪子的历程》SKO竹炮(TTakemitsu)《11月的脚步声》SKO(以上为PHILIPS出品)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BSO奥涅格《火刑堆上的贞德》FNO李斯特《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BSO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FNO普朗克《荣耀经》、《圣母悼歌》BSO普罗科菲耶夫《交响曲全集》BSO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BSO柴科夫斯基《天鹅湖》BSO(以上为DG出品)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协奏曲》(左手)BSO施尼特凯《第二大提琴协奏曲》LSO(以上为SONY出品)析辽兹《安魂曲》BSO福雷《安魂曲》BSO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BSO柴科夫斯基《叶甫根尼·奥涅金》BSO(以上为BMG/RCA出品)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BSO普罗科菲耶夫《大提琴与乐队交响协奏曲》LSO(以上为ERATO出品)

可以试着用这种方式听古典音乐:

欧游乐记——德国 柏林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古德语中,“德意志”就是“人民”的意思。在这个充满理性的国度中,诞生了无数伟大的人……

德国的首都,柏林,是德国最大的城市。布兰登堡门、帝国大厦(市政大楼)、柏林墙、柏林爱乐大厦等都是著名景点,几乎是每个旅游者必到之处。

关于柏林墙,相信大家都知道——两德统一的象征。在两德统一后不久,由美国著名指挥家,立体声时代与卡拉扬齐名的列奥纳德·伯恩斯坦,在柏林墙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演出,有近千人参加演出,其中包括四个交响乐团和若干个合唱团。曲目是大名鼎鼎的路德维西·范·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而由于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伯恩斯坦将这部作品的名字改成了《自由颂》。我听过这场音乐会的第四乐章,也就是最著名的那个乐章,虽然在录音质量上远不如录音棚里的好,但是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却让作品有着更深的内涵。这里介绍以篇文章,叫《不是笑话的笑话——柏林墙的故事》,从它轻松幽默的笔调中,你能感受到参加那次音乐会的人们的心情。http://wwwxian8com/bbs2/dispbbsaspBoardID=16&id=5940

柏林音乐的象征——柏林爱乐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乐团前身为“比泽尔乐团”,成立于1876年。后来改名为“柏林爱乐乐团”。至今一共六任常任指挥:汉斯·冯·彪罗、尼基什、富特文格勒、赫伯特·冯·卡拉扬、克劳迪奥·阿巴多、西蒙·拉特尔,无一不是当时最顶尖的大师指挥,连勃拉姆斯这样的作曲家都当过其客作指挥。柏林爱乐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不可谓不辉煌!德国政府也对它格外照顾,每年划拨给它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足够支付乐团工作人员的工资,占到乐团总支出的一半!乐团为回报社会,每年定期举行免费的音乐会,为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经典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我国外交部邀请,柏林爱乐来华访问,当时所指挥的正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大师,卡拉扬。那次是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中演出,虽然场地简陋,但柏林之声给所有人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作为“指挥皇帝”的卡拉扬,拥有着精湛的指挥技巧,其指挥艺术堪称一绝,虽然是闭着眼睛,动作幅度也不大,但是他能极好地控制120人地乐团。甚至有人说:“只要是卡拉扬指挥,即使是指挥音响,我都去看!”他灌录了百余张唱片,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唱片包括了几乎所有时期的音乐,这也就极大地扩充了柏林爱乐的演出范围,他所录的三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几乎成为了每位爱乐人的必备!虽然有着如此辉煌的成就,卡拉扬也有瑕疵。他对工作极为苛刻,对乐师们非常严格,甚至有些傲慢,专横。据说,当卡拉扬走进柏林爱乐大厦时,乐师们还没看见他,就会感到莫名的紧张,由此可见下属对于这位“皇帝”的“恐惧”,这也为后来卡拉扬与乐团不和埋下了祸根。

当卡拉扬去世后,似乎没有人敢接任其位置,那是由于他的成就太高了,要是自己做得不好就会“粉身碎骨”。经过乐团秘密讨论,决定将常任指挥的位置授予意大利指挥家阿巴多。阿巴多为人低调,亲切,和卡拉扬完全不同,正因为此,阿巴多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师。他后来患了胃癌,但他以超凡的毅力,战胜了病魔,传为佳话。由于身体原因,他主动辞去柏林爱乐常任指挥,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他的这份淡泊名利的风范,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介绍完这两位大师后,我再说说柏林爱乐的两个著名的音乐会:欧洲音乐会和夏季森林音乐会。

欧洲音乐会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在音乐厅,歌剧院演出的惯例,而改在欧洲历史名城的著名历史建筑中演出,演出曲目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在每年的五一举行。

森林音乐会是柏林爱乐每个音乐季的最后一场,也正因为此,所有的乐师都十分愉快。在能容纳两万名观众的瓦尔德尼森林剧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票子是免费发放的。所有的观众一改以往严肃地端坐在椅子上,聆听演出的习惯,他们坐在草坪上,抱着孩子,吃着热狗,欣赏着脍炙人口的作品。每年的曲目安排都是有针对性的,从名字中可以知道:俄罗斯之夜、西班牙之夜、意大利之夜、圣彼得堡之夜等等……而无论是什么“之夜”,最后一首总是不会变的:保罗·林克的“柏林的空气”。全场随着欢快煽情的旋律一起吹着口哨,将整个音乐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大师级青年钢琴家郎朗,在2004年,与西蒙·拉特尔一起合作,在“柴科夫斯基之夜”中演奏了人人都听过的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精彩的演出令人难以忘怀!

……………………………………………………………………………………

欧游乐记——德国 莱比锡

莱比锡是本届世界杯的比赛地之一,这个古老的城市也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可是,在世界杯进入人们眼球之前,若不是一个爱乐人,很少会想起莱比锡这个城市。在这个城市的历史中,与两个词紧紧相连:音乐和文学。

莱比锡是歌德的故乡。说起歌德,相信只要是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德国古典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有国际影响的作品,而诗体悲剧《浮士德》是他创作的顶峰。其中的一句话:“一切过往的,不过是象征,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似乎和莎士比亚所创作的一大批善良的女性有着某种关系。

罗伯特·舒曼是莱比锡三位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曲广为流传,我们最熟悉的是他的《梦幻曲》,这是他写的一部钢琴套曲《儿童情景》中的一首,这部作品中的每一首都有一个名字,把儿童的天真无邪用音乐活灵活现地崭露无疑。

费力克斯·门德尔松又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天才,当我们还在咿呀学语时,他已经登台演出;当我们还在学写字时,他已写出自己第一部作品;当我们还在上初中时,他已经写出了《仲夏夜之梦组曲》,其中就包括《婚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一共有两首,另一首是瓦格纳所作。我保证大家都听过,它们分别是在婚礼进行的不同时段放的,具体放哪首,我没参加过婚礼,我也不知道,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他还和舒曼等人一起创办了莱比锡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门德尔松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其地位之高,以至于说起门德尔松,人们就会想起第一乐章的优美旋律。我给同学听了第一乐章,没有一个人不说他好听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听听。我所拥有的版本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穆特演奏的版本。我听过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雅沙·海菲茨的现场演奏,他那稳重有不乏感情的表演,令人难忘。有人说他的感情是经过计算过的,一点也不浪费。对于这位大师的详细介绍,还是到俄罗斯再说吧。

还有一位大师我差点忘记说了,他就是理查德·瓦格纳。不知你听说过他没有,他好像被评为“20世纪十大世界名人之一”呢,如果还没听说过,那他的“死对头”你应该听说过,他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瓦格纳出生于莱比锡,是非常著名的歌剧作家,他十分严肃保守,著名的作品包括《纽伦堡的名歌手》(就是世界杯赛场的那个纽伦堡)、《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卡拉扬、富特文格勒、美国指挥家索尔蒂、马泽尔、伯姆等著名大师都非常善于指挥他的歌剧。歌剧一直是我在古典音乐中的“软肋”,始终入不了门,所以说不出很多道道来,但有一部歌剧一定要介绍一下:《尼伯龙根的指环》。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一部歌剧,也是难度最大的歌剧。大到什么程度呢?去年这部歌剧在北京演出,演了四个晚上才全部演完,共16个小时,放在CD中也就要16CD!全剧共分有四个分歌剧,分别是前夕《莱茵的黄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齐格弗里德》以及第三日《诸神的黄昏》。故事内容太大了,我也就不细讲了,反正就是大。顺便说说最短的歌剧,只有7分钟,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相比,只占它的一个序曲,够可怕的吧!再说说难度,大师索尔蒂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排练,几次都说排不下去了,可见其作品之艰深!虽然很难懂,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听,这就是我难以理解之处,也许我还没有听歌剧的能力吧!想领略一下《尼伯龙根的指环》的风采的人们,可以看看这个,就能基本上了解全剧了。这里截取其中一段文字,也许你就会有兴趣看了。“由于瓦格纳的歌剧乐队编制庞大,所选择的歌手在音量音色和强度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同时还需要采用一些极端措施保证聆听效果,故瓦格纳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大公为他的《指环》能够上演特别出资建造拜罗伊特剧院(又名节日剧院,1872年5月22日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多,于1875竣工),其设计专为配合瓦格纳的要求,它将乐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铜管乐器放在最深处,离指挥很远,远远低于舞台上的歌手。1876年8月,《指环》全剧于该剧院首演,分四天上演,共演两次,每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首演的指挥是汉斯·里希特。当时,演出盛况空前,几乎整个欧洲的音乐人士都齐聚这个莱茵河边的小地方,甚至到了拜罗伊特发生食物短缺的程度。”

http://hknetshcom/eden/bbs/986/html/tree_1393418html

希望你能在古典音乐的天空里快乐翱翔!!!

详细完整内容见hutianyi123spacesmsncom

朗朗弹的勃拉姆斯圆舞曲作品被他表现得沉稳大气,气势如虹而又洋溢着诗意。

贝努姆(Eduard van Beinum)的勃拉姆斯第一、第四交响曲,精神可以说是又受到一次洗礼。因为我除了前段时间听了瓦尔特的勃拉姆斯第三、第四交响曲。可以说有点感触,其实人的感受和很多原因有关的。我已经很久没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了,要是听,也是了了几次。我记得10几年前我入门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我是多么的着迷。尤其克莱姆配勒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是多么的浩大和令人振奋。听卡拉扬的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我又是多么感动。总之,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雄伟,第二交响曲的抒情,第三交响曲的浪漫,第四交响曲的沧桑。都深深吸引了我。那时听古典音乐刚入门,但我对古典音乐接受能力还比较强,我第一次听勃拉姆斯就开始喜欢勃拉姆斯了。

霍洛维兹 Vladimir Horowitz 1904~1989

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俄国钢琴家

生平概略

霍洛维滋1904年10月1日出生於俄国基辅,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钢琴家,曾在基辅的贵族音乐学校里受过钢琴训练,家境富裕。四岁便由妈妈启蒙开始学钢琴。平时除了一般课业外,他常与同学一起玩各式各样的音乐,联弹、室内乐、歌剧、交响乐,接触各式音乐。霍洛维兹在11岁时,曾透过叔父的安排跟俄国钢琴家史克里亚宾会面。在听过霍洛维兹的演奏后,史克里亚宾对他母亲说:「这个小孩将来会是个钢琴家。不过,一定要给他完整的教育,不要只懂音乐,生活各个层面都要兼顾。艺术的范围很广,除了音乐还有绘画、文学、甚至哲学,这样,他才会成为一个有深度的音乐家。」

原本,霍洛维兹想成为一位作曲家。1920年他於基辅音乐院毕业时,俄国大革命野火燃烧到基辅,富裕的家庭被视为资本阶级而被破坏殆尽,家里的财产全部被充公,家庭经济顿时陷入绝境。17岁的霍洛维兹只好提早展开他的职业演奏生涯,开始以开演奏会来赚钱贴补家用。起初,刚开始演奏时,由於知名度尚未打开,他的音乐会并不受到大家的注意,音乐厅观众席几乎是空的;后来情况虽然渐渐好转,但也常常只有半场的观众人数而已; 渐渐 知名度打开, 所到之处受到许多爱乐者的欣赏。 有一年的冬天,他光在列宁格勒就举行23场音乐会,弹了200多首曲子,俊秀的外表,加上演奏时的强烈震撼力,在列宁格勒成为无人不知的风云人物。乐迷疯狂的程度,可媲美当今的偶像歌手;有八名少女更组成 "绿衣团"跟著他到处巡回。对於自己早先从几乎是空的音乐厅,到后来全满的观众席之间所经历的这一切,霍洛维兹觉得对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事了。

后来,霍洛维兹认识了密尔斯坦,两人常常一起举行合奏会,再加上霍洛维兹的妹妹跟另一位大提琴手,便成为俄罗斯几个大城市里家喻户晓的四重奏团体。几场音乐会下来,20岁时,霍洛维兹又以「电与光的钢琴家」扬名全国。当时还有一批身穿绿衣的少女组成啦啦队,只要霍洛维兹举行演奏会,她们一定到场加油,为他鼓噪助威。后来,这些女孩得悉霍洛维兹要离开俄国到欧美闯天下,这下她们可慌了,便打定主意要留下一点纪念品。於是在某场演奏会后,女孩们来到后台,一拥而上把霍洛维兹团团围住,人手一剪,把燕尾服喀擦乱剪一通,再把这些战利品平分成八条,各与一朵黑玫瑰配戴在绿衣上,以示悼亡之意。

霍洛维兹一直憧憬要离开祖国到欧美打天下,1924年,经纪人Alexander Merovitch 看中他,想介绍他到欧洲表演,1925申请出国不过,却遭到阻碍。后来他的父亲想出以要到德国科隆拜Schnabel 为师的申请理由,才得以获准过关。当霍洛维兹把自己攒来的五千美金藏在鞋底准备出境时,站岗的卫兵狠狠地盯住他说:「别忘了祖国!」虽然霍洛维兹从来没忘了祖国,但是这一次离别出国境,要等到整整六十年以后,霍洛维兹才有机会光荣回到俄国。

欧洲时期

霍洛维兹刚到欧洲时,小有名气,从早到晚都在赶音乐会。在德国开了几场叫好不叫座的音乐会;当他到德国汉堡时,正好有一个机会成为他一生的转捩点。当时有一位经纪人临时找他代打,在没有排演的情况下,请他代替昏倒的知名女钢琴家演出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两小时后,音乐会开始,指挥霍布斯坦被霍洛维兹的弹奏方式吓到了,他跟著霍洛维兹的拍子来指挥,直到整首曲子结束。当演奏会结束,所有听众歇斯底里地叫喊,几乎要把音乐厅掀翻了!汉堡当地的乐评也对当晚的音乐会佳评如潮。

美国时期

到了美国,又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让霍洛维兹一举成名!不过这回是跟指挥家毕勤合作。纽约时报乐评家将这场演出称为「键盘热烈冒烟的演出」。

1932年,指挥暴君托斯卡尼尼决定启用霍洛维兹,与纽约爱乐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皇帝'' 。 音乐会结束的餐会中他认识了未来的伴侣---托斯卡尼尼的女儿温达。8个月后,俩人於1933年圣诞节前夕宣布结婚,霍洛维兹成了托斯卡尼尼的女婿,也转变了他的一生。从那时候开始,霍洛维兹的演奏生涯就逐渐保持在高峰状态,他更藉多次退隐与复出来制造话题,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温达终身扮演著霍洛维兹的伴侣、侍从、和第一线的乐评,直至1989年霍洛维兹去世为止。

霍洛维兹被称为拉赫曼尼诺夫作品的最佳诠释者。他有几次机会演奏给当时已颇有名气的拉赫曼尼诺夫听,他曾经形容说'' 他把整首曲子吞下去了''。

霍洛维兹跟拉赫曼尼诺夫是怎麼认识的?这就要从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的一封信说起。克莱斯勒曾写信告诉拉赫曼尼诺夫说:「有一个年轻的俄国钢琴家用过去从来没有听过的弹法弹你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你应该见见他。」就这样,霍洛维兹一到美国就接到拉赫曼尼诺夫的邀请,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时常一起到纽约史坦威钢琴公司的地下室练琴,终其一生都维持非常亲密的关系。当拉赫曼尼诺夫完成他的经典名作「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霍洛维兹正好在瑞士,每当他完成一段变奏,就会打电话到瑞士告诉霍洛维兹,由此可见两位巨匠深厚的情谊。

霍洛维兹曾4度退出表演舞台,时间分别是:1936-1937、1954-64、1968-1974、1983-1985。他退隐的理由很简单,他说:「我受不了一个礼拜旅行五天的劳顿,在火车上、旅馆里,吃不好、睡不著。我像一辆该停的汽车,若不停下来,引擎就要烧坏了。一位艺术家若不断付出,他的内涵便会越来越空虚。」

第一次退隐 由於托斯卡尼尼、温达的严厉督促与压力,1936年,他毅然决定退隐潜修,去加深自己音乐内在的表达方式。1939年,於法国东山再起。

第二次退隐 1953年2月25日在卡内基厅举行独奏会后,又宣布无限期的退出舞台,但录音继续。十二年的退隐生活,一方面为了回复身心健康;同时也为了静下心,重新思考,建立自己的风格。他阅读了许多书籍,重新研究音色触键,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在此段期间,他并没有放弃录音,哥伦比亚公司(CBS)为方便他录音,於1962年,在他家架设一套完整的录音设备,只要他想要录音,可自己操控,或拨一通电话,录音技术人员马上到。

1965年3月19日记者会中,宣布霍洛维兹将於5月9日重返阔别12年的舞台。这场音乐会一扫过去乐迷的疑念,钢琴美声歌唱的迷人音色变化决不是靠录音的技巧。

第三次退隐 1968年为了满足各地乐迷,亲自策划一场在卡内基厅电视现场转播演奏会。之后,又因健康因素,第三度隐退。1974年第三度复出演奏会。这场音乐会,连远在欧洲的卡拉扬也前来聆听,此时霍洛维兹的音乐呈现非常个人主观的诠释方式。晚期的霍洛维兹,弹奏的音乐常被冠上太自由古怪,他的诠释常出乎意料,和一般我们认定或听到的版本不同,呈现给我们完全不同的音乐思想。

1968年后半,他已很少公开演奏,但家庭录音仍照常。1989年11月5日,因心脏衰竭逝世。

三度退出舞台

霍洛维滋为了自己音乐的更上一层楼,呈现给乐迷更丰富的音乐,三度放弃他大好的事业,潜心研究练习,这是一般演奏者很难办到的。 的确,在他退隐又再重返,每次都有对音乐更深层的表现。他在不同时期常弹奏相同的曲目,录音纪录他每段时期对乐曲思考的改变,我们可从不同时期的录音看到一个演奏家的成长。

弹钢琴的动作

现在坊间很容易便可以买到霍洛维兹的音乐会录影; 银幕上的霍洛维兹永远上身没什麼大动作或摇动,利用大脑控制两只手,做出变化多端的音色,没有任何夸张多余的动作。和现今许多''演音乐的"音乐家(及表情丰富、动作夸张,音乐听起来平淡无奇)相反。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观赏的,是不

未曾参加过比赛的钢琴家

霍洛维兹一生未曾参加过钢琴比赛,他觉得比赛根本不是音乐家参与的活动; 一个音乐家应走出自己的路,比赛只会扼杀这种行为。 一个音乐家应不断鞭策自己练习,不断的进步。 这或许可以提供许多学音乐的老师家长、学生思考--- ''比赛'' 只是鞭策学生练琴、更进步,得奖与否并不那麼重要。一个钢琴家的好坏,并不一定以比赛得奖为依规,波哥雷利奇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

史坦威钢琴的爱用者

霍洛维兹到任何地方演奏,均带著自己的钢琴,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他有五台史坦威钢琴,分别是 CD186、 CD314 503、 CD223、 CD75、 CD443 (全由史坦威钢琴免费提供),他最喜欢的一台是CD314 503。史坦威钢琴并提供一个专属调音师Franz Mohr给他 Mohr为他调音20余年,霍洛维兹非常信赖他,Mohr没空替他调音,他宁可取消演出。霍洛维兹对钢琴的触键、音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有个人的喜好; 他要求键盘重量比一般轻,弱音踏板也需仔细处理过。

敏锐的耳朵

霍洛维兹非常在意音乐厅的音响效果。 每到一个新的演出场地,他都会察看舞台上下所有状,仔细剔除他认为会影响音效的物体,包括布幕的高度跟卷法,对於钢琴应摆在舞台的哪一个位置,他亦要求严格;会不断的在演奏会前试弹,不停地要求舞台人员调整钢琴的位置,并查看舞台的各不为所有会影响音响的物体,找到他认为最适当的位置,常常把工作人员弄得精疲力竭。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曾为了这件事想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从1965年起,卡内基音乐厅舞台地板上就一直有一个标有「霍洛维兹的螺丝孔」的字样。此法确实替大家省去找到「正确」位置的麻烦。也因为有如此敏锐的耳朵,霍洛维兹才能制造出如此丰富多变的音色。

曾在曼尼斯音乐院 Mannes College of Music (我的母校)任教

由於演出繁忙,霍洛维兹虽然在演奏上达到本世纪的高峰,但却后继无人,除了他脾气急烈暴躁,没有什麼耐性指导学生之外,他也觉得这辈子没碰过几个弹得还可以的年轻人,在他一生中正式成为他的门下子弟的只有六人,且都只是短暂的指导。我意外发现,不热中教学的他,居然曾经在我母校曼尼斯音乐院任教。霍洛维兹教学时很少示范,因为他始终认为:示范会抹杀学生的想像力。他发现,现在音乐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每一个弹起来都很相似,常常分不出谁是谁,他觉得这是示范跟模仿太多的缘故。霍洛维兹认为:只有知道自己如何去指导自己的人,才可能会有成功的一天。

有一次他在广播里听到一段钢琴演奏,一边听一边想,这个年轻人弹得还算不错,但是应该可以再好一点。一会儿主持人报出演奏者的名字,没想到正是霍洛维兹他自己!霍洛维兹之所以不听自己的演奏,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听了以前的演出,就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模仿,这对音乐家来说是很危险的。

曾霍洛维兹的小指

如果你仔细看过霍洛维兹演奏时的照片,会发现他的指法非常独特。他手指平放在键盘上,看似肌肉僵硬,尤其是右手小指翘起,好像肌肉紧张一样。这跟学校教的标准指法正好背道而驰。不过他的双手力道惊人,能弹出如雷贯耳的声响,也能够弹出最后一排听众清楚感觉到的弱音。他对踏瓣的运用也非常特别,例如:他演奏李斯特作品时,常常不用踏瓣。

不听自己的演奏

霍洛维兹语录

1 「弹钢琴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一件事。」

2 「贝多芬的音乐是可以改进的,乐谱并非圣经。」

3 「由於我弹奏得非常清晰,一有错你就听得出来。如果你要我只按照音符来弹,不特别强调音色的强弱,那我绝对不会弹错。永远不要害怕,放胆去做。永远不要仿效别人,不必求人提供意见,自己弹吧!」

4 「如果我有什麼缺点,那就是我需要人爱。我不需要向别人说我弹得多麼美妙,我自己知道。我公开演奏,是请观众爱我。我出场时面露笑容,我感到快乐。我和你一样,不同的是我不必买票。」

5 「每次走上舞台,我就感觉自己是君临一切的国王,是全场的主宰。」「我是将军,我的兵就是琴键,我的任务就是要指挥这些琴键。」

6 「当我对著钢琴哭泣、欢笑,也希望听众能跟著我一起喜怒哀乐。」

7 「听众付钱,他们想聆听并观赏一些美学的事物。」

8 「唱片是一种回忆,是一张印有风景画的明信片。」

9 「我认为歌剧是音乐的根源,音乐最重要的就是歌唱。」

霍洛维兹论其他音乐家

1 「莫札特是个敏感热情的人,他有著各种不同的情绪,而他把这些感情都表现在音乐中。由此可见他是个十足的浪漫作曲家。」

2 「我认为李斯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巨匠,最了解钢琴性能的就是李斯特。」

3 「萧邦对於我们了解钢琴这个乐器有非常大的贡献,他是一个只为钢琴而存在的作曲家。尤其是他的练习曲,对现代的钢琴来说非常困难。」

其他人对霍洛维兹的评语

1 乐评家哈洛德‧荀伯格:「霍洛维兹这种光彩夺目的演奏法,音响强烈厚重颇具炮弹似地抛射力,无人可以企及!」「海飞兹至少有一个华丽的继承人-帕尔曼。然而当霍洛维兹停止演奏时,没有人能继承他!」

2 小提琴家密尔斯坦:「霍洛维兹是举世无匹的,他可能常常出错,但你不能说尼加拉瀑布有错。」「别的钢琴家是香水,但霍洛维兹是制造香水的『香精』。」

3 钢琴家兼指挥家伯恩斯坦:「我和霍洛维兹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弹出了乐谱上的百分之百,而我只弹出了百分之七十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30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