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应该是老王发明的
呵呵,开玩笑的
因为包括以前的那种招牌,酒旗甚至是卖儿卖女的头上插的草棒,都可以称之为广告。
所以要说起来只能说最早的是“老王卖瓜”
这些是后来找到的一些资料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广告 出自于1650年英国《新闻周报》上刊登的一则寻马悬赏广告。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广告 1930年11月5日至13日,英国伦敦德拜大街的尤金公司利用贝尔德有线电视,播放了奥林匹亚时装节上表演的“尤金式”电烫发广告。其内容是:只要使用尤金公司获得专利并命名为尤金•萨歇方式电烫发,就会得到柔软、美丽、自然的头发波纹。
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告 1922年8月28日下午5时15分播出。它是由美国纽约电台播出的新建公寓“霍松•霍尔“的出售广告。此广告连续播出5天的广告费是500美元。
世界上最早的灯光广告 出现在1882年英国伦敦街头,灯光广告的安装者名叫哈默。
世界上最大的广告 安装在加拿大的“加拿大人”大厦第23楼,距地面高度为285米,广告的每一个字母长67米,宽6米。
世界上最大的路牌广告 竖立在美国纽约第四十四街与第四十五街之间的时报广场上,画面为两个13米高的酒瓶,装有“海克苏格兰威士忌”酒;另一个24米长的酒瓶,装有“戈登牌杜松子”酒。
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灯广告 是美国大西洋海岸线铁路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坦巴堡的广告,其长为118米,高23米,灯管总长达1208米。
下面是国内的一些广告之最,没兴趣的可以略过
中国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是北宋年间济南刘家针铺制作的。这张广告四寸见方,中心位置绘有商标——白兔捣药图,上方8个大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下方是经营项目和质量要求:“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经营方针是:“客转为贩,别有加饶。”左右还印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清记白”11个字,文字简洁扼要,图像鲜明。
中国最早推出的广告妙语是20世纪前半叶上海梁新记牙刷店的广告词:“一毛不拔。”
中国最驰名的姓氏广告是杭州的“张小泉”,四川的“赖汤元”,北京的“王麻子”、“面人汤”、“风筝哈”、“牙雕杨”、“葡萄常”。
中国最早引起非议和指责的广告是1985年上海国际饭店顶端的日本“东芝”巨幅霓虹灯广告,视线达六七公里之外。当时,耀眼夺目的“东芝”广告刺痛了许多中国人善良的爱国之心,认为这是“经济侵略”。多种非议和愤怒的指责纷至沓来,新闻媒介为此展开了一场声势不小的辩论,直至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作出明确表态,“东芝”广告才幸免栽下24层楼。
中国最早投入巨额广告费用的企业是中国长城集团,1988年一年的广告费是人民币600万元。
最东施效颦的广告:喜之郎的泰坦尼克号篇
什么东西都有抄袭或模仿的,广告当然不能幸免。犹记当年,一个说“长城电扇,电扇长城”,另一个便鹦鹉学舌说“凤凰音响,音响凤凰”。《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火了一把之后,众多广告人便打起了主意,有人要注册泰坦尼克号商标;赵丽蓉更逗,还唱着《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在春节晚上露了一把脸。但这些都比不上喜之郎的“水晶之恋——泰坦尼克号篇”模仿得彻底而庸俗。甜俗的恋人形象,虚假的布景,整个感觉非常廉价。也许不是不能摹仿,只是难以掌握分寸。
最令人感动的广告:沟通就是关怀
这些年来广告不少,但真正让人感动的并不多。张艺谋在1997年为爱立信拍了一套形象广告:一个中年男人周末例行公事地回家探望,然后对父亲说要出去应酬,父亲捧着报纸默默点头,当儿子走到楼下无意抬头,却见父亲正站在窗前注视他的离去。当父亲叹一口气,准备戴上老花镜重新看报时,儿子推门而入,对父亲说:“爸,今天我哪儿也不去,在家陪你。”这一系列共有三条,分别以“沟通就是爱”、“沟通就是理解”、“沟通就是关怀”作为结语,细细琢磨都能让人感动。这对我们嚷着与父辈有“代沟”的新生代而言,何尝不是一种震聋发馈的声音。
最让人“捏一把汗”的广告:摩托罗拉cd928
摩托罗拉cd928双频手机以高空飞人来诠释自由切换时空、“飞跃无限”理念的这一条广告真可以算得上是“以险取胜”的典范。
一个胆气过人、沉着自信的白领在数百米高空抓住秋千大幅度摆动真有一种凌空出世、飞越天堑的潇洒豪迈之感。该广告创意独特、诉求明确,且极好地调动了人们的心理感受,险则险矣,但非常到位。
最令人开心的广告:麦当劳婴儿篇
让人在开心一笑中接受广告传递的信息,可谓成功之作。麦当劳在这方面得心应手。一个摇篮内的BB随着窗口时隐时现的麦当劳标志,时哭时笑,那份童真令人忍俊不禁。小孩用老鼠来诱惑小猫,小猫就用薯条来诱惑小孩,也令人莞尔。国内的许多广告也想让人开心,挖空心思想招儿,请笑星来做广告是最常见的,可惜赵本山的“泄痢停”,赵丽蓉的“骨痛贴膏”广告,都让人笑不出来。
最令人愤怒的广告:飞利浦长城篇
前年,在上海的许多地铁站口,都有这样一幅飞利浦手机的灯箱广告,一个男人拿着飞利浦手机坐在长城上,男人与手机之大、与长城之小形成对比。杭州一位经理看到后拍案而起:长城是中国的象征,这不是在糟蹋咱中国人吗他一状告到了上海工商局,飞利浦广告遭到查封。
在所有的广告中,再没有比伤害民族感情的广告更令中国人愤怒的了。通常国外商家也深知这一点,像万宝路、可口可乐还会以中国特色的广告取悦中国人。
最吓人的广告:“枪手”杀虫剂
也许是瞄准爱看美国西部片的观众的“枪手”广告,描述在一个阴森森的西部小酒馆里,一个戴着牛仔帽的牛仔的模糊身影出现在门前,牛仔从应该挂枪的腰际抽出了一支杀虫剂,像玩枪一样刷刷刷地在手上娴熟地转了几圈,但见“枪声响处”,地面倒下了一圈蚊子。然后出现了“枪手,走遍天下,打抱不平”字样。整个的气氛和音响效果都往耸人听闻的方向努力,牛仔那张胡子拉碴的脸被帽子盖了一半,最后才露出真容。一个杀虫剂广告,至于吗
最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旺旺
旺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好口彩的意味,“让你旺一下”是贯穿整个广告的主题,以此一招,旺旺突破了儿童膨化食品的界限,荣登逢年过年的团圆餐桌和礼品柜。相同的文化传统使台湾企业更擅长运用广告迎合中国人“图吉利爱热闹”的心理。
最误人子弟的广告:谢晋为《学习的革命》做的广告
谢晋这位名导也做广告了,而且是为美国人写的《学习的革命》。面色凝重的谢导站在深色背景下,郑重地向中国人宣告:“读这本书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学习的革命》再度出击一下子卖了500万册,肯定与人们对谢导的信任不无关系。后来才听说,这本书是外国人针对国外教学特点所著的一种学习方略,至少在“多长时间学会英语”的估算上,并不适合国内的学生。
最让人“失望”的广告:康师傅
许多人已经在电视广告的轰炸下养成了“看广告购物”习惯,心甘情愿地让广告牵着鼻子走。康师傅方便面广告里,红的汤,绿的菜包,还有牛肉在招手,更有加料不加价的美丽承诺在诱人,让人无法抗拒,买回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种“好吃看得见”专指在电视上,而不是在消费者的碗里。不过,这反过来证明了这句广告语确是成功之至。
最有生活情趣的广告:柯达胶卷
就是把陈佩斯、葛优、巩汉林等笑星做的广告加在一起,也不一定比得上柯达胶卷这个广告中的小男孩被按在理发椅子上剪头发这一“精彩一刻”有趣而可爱。与麦当劳BB异曲同工的是,在柯达这则充满童趣的广告中,小男孩让人既爱又怜、既开心又温馨,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让人过目不忘。
最烦人的广告:金嗓子喉宝
“金嗓子喉宝,入口见效。”凭心而论,这条广告还不算是创意最坏、制作最粗糙的,但可怕的是十年不变,一堆人一个男人的大嗓门……一遍遍重复,让人没法不烦。
最感人的公益广告:盛世长城之再就业公益广告
盛世长城广告公司很有名,而他们为中央电视台拍的下岗工人的公益广告也实在是好。这是一个系列,有“广州篇”、“上海篇”和“北京篇”。“广州篇”我没看过。“上海篇”一出来就吸引了我,当时的感觉是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怎么能做得这么好后来听说“上海篇”的主角当时已经再就业了。最好的是“北京篇”,是一对夫妇的讲述,两个人是分开拍的,剪辑得非常好。尤其是两个人讲述妻子在丈夫生日那天给他买了一双鞋的故事,从妻子的话过渡到丈夫的话,自然流畅,一人一句,让人好感动。这些年人们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很有好感,更何况这里是老百姓自己来讲。
最让人放心的广告:乐百氏纯净水
绿色食品越来越成为时尚所在,以前风行过的黑五类好像有点落伍了。在所有绿色食品中,纯净水是一支特殊的大军,娃哈哈、农夫山泉、乐百氏等铆着劲儿阐述喝纯净水的好处,当然前提是必须饮用他们的品牌。那一句“乐百氏纯净水,27层过滤”便足以让无数人开怀畅饮一回了,这种广告主体的诉求深刻、透明,一如它过滤过的水源,让人产生一见忘不了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喝着放心,就像白猫洗洁净广告上那位老大娘说的“这么多年用白猫,放心”。
最煽情的广告:西门子陈美篇
广告多煽情,但煽的方式和力度多有差异,煽得最猛的当属西门子用陈美做的这条广告。这个华裔女孩凭着一把小提琴将世界玩转,当她拉着小提琴扮疯狂扮痴情扮激扬地在屏幕上为西门子煽情时,给人的感觉是够酷、够浪漫、够煽情。于是人们理所当然地记住了创造煽情的西门子。
未显示完全,该死的百度,总是要提交什么审议!你可联系我,我把完全版发给你
A cappella (意)无伴奏合唱 没有器乐伴奏的合唱。
Adagio (意)慢板――TDMPO
Allegretto (意)活泼,小快板---GEMPO
Allegro (意)活泼,快板---TEMPO
Alto (意)
女低音――CONTRALTO
合唱班中第二最高的女声部
Andante (意,行走的意思)行板
温和步伐的速度---TEMPO
Anthem 颂歌
自16世纪的英语宗教作品,现代的意思可指爱国的颂歌如国歌。
Aria (意)咏叹调
充满感情的独唱曲,可以是音乐会的独唱曲或是歌剧---OPERA,神剧---ORATORIO,受难曲,或清唱剧---CANTATA的一部分。在传统歌剧中,咏叹调是在披露某一段剧情时暂时停下来的深思,让独唱者以丰富的声音发出的情感。
Ballad 叙事曲
叙述故事的歌曲(如舒伯特《魔王》)或咏叹调(如华格纳《漂泊的》中的辛泰叙事曲)。
Ballet 芭蕾舞剧
发展于法国18世纪初期的传统舞剧,通常配合以舞台装饰及特别创作的管弦乐。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鸟》及普罗哥菲夫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是现代的重要例子。芭蕾舞普遍地流行于歌剧,特别是法国歌剧或受法国影响的大型严肃作品,其中一些重要例子包括葛鲁克的《奥克菲斯与尤丽迪茜》,白僚士的《特洛伊人》,华格纳的《唐怀瑟》(巴黎修订版),威尔第的《阿伊达》及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Bacarolle (法)船歌
原来是一种6/8拍子的威尼斯船歌,19世纪时运用到器乐与声乐之中,著名的例子有肖邦为钢琴写作的船歌,以及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的船歌。
Baritone (希)男中音
声乐分类之一,音域A-A2 共15度(按谱所示低8度),通常兼备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质,既亮堂、柔润,又庄重、沉着。
Baroque 巴洛克
《巴洛克》一词源自16世纪奢华的艺术与建筑,音乐史上指文艺复兴与古典时期--CLASSICAL之间的欧洲音乐时期,约在1570至1750年。这段时期出现许多伟大的作曲家,意大利有柯赖利、韦华第及史卡拉蒂,法国有卢种及库普兰,英国有菩赛尔以及出生于德国的韩德尔,而德国则有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巴赫。
Bass 男低音
声乐分类之一,音域F-F2共15度(按谱所示低8度),音色低沉、浑厚、老成、持重。
Bel canto (意)美声
字面意思是美丽的演唱,是一种以声音的技巧、控制与美丽为最重要因素的演唱风格,在罗西尼、贝利尼与唐尼采蒂等作曲家活跃的19世纪上半叶风行于意大利。
Brindisi (意)饮酒歌
歌剧中举杯祝酒的歌。著名的例子出现于威尔第《茶花女》,《奥赛罗》及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
Csbsletta (意)卡巴莱塔
原意指节奏不断重复的短咏叹调--ARIA,使独唱者可以炫耀歌唱技巧。在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中,指增长了的咏叹调及二重唱快速结尾段落。--CAVATINA
Cadbaletta (法)终止式
乐句或乐章结束时的终止和弦。
Cadence (意)华采段
协奏曲乐章或歌剧咏叹调接近结尾时,由独奏者或独唱者表演出来的华丽技巧过门。在18世纪,协奏曲华采段是让独奏者依据乐意主题即兴演奏,展现其音乐想像力与技巧的段落。
Canon (希)卡农曲
两个或更多的声部严格地互相模仿并呈示同一旋律的声乐或器乐曲,出就是第二个声部有第一声部完成之前,便以同一旋律进入,并继续依此推进。最著名的卡农曲是巴洛克作曲家帕赫贝尔的《卡农曲》。---FUGUE
Csntabile (意)歌唱般
可歌的演绎。
Castrato (意)清唱剧
以宗教或世俗文字为唱词,再配以器乐伴奏的乐曲,有时为一位或多位独奏者与合唱团而谱,但出有不使用合唱团,或只为合唱团而谱的清唱剧,乐曲分为好几部分,包括宣叙调---RECITATIVE、二重唱、圣咏曲、合唱曲等。
Castrato (意)阉人歌手
由17世纪至18世纪,往往有把男童歌手阉割,以保存其男童声音的特质,产生有力量而广泛的音域。最著名的有FSenesino,GCaffarelli及CFarinelli。
Csvatina 短歌
在18及19世纪的歌剧与神剧---ORATORIO中一种短短的独唱歌曲,在风格止比咏叹调---ARIA为简单,没有反复的字句。
Chaconne (法)夏康舞曲
巴洛克时期的3/4拍子舞曲,主题出现在低音上,并反复现,变奏曲就在这个低音之上发展。
Chorus 合唱团
由大数量歌唱者组成的团体以分部或联合形式表演。大部分的合唱团音乐写成四部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可以是无伴奏---A CAPPELLA,器乐伴奏或是管弦乐伴奏。
Classical 古典时期
约从1750至1800年,这段时期从最伟大作曲家表现出来的音乐的特点,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理想平衡。海顿、莫扎特与年轻时期的贝多芬是此时公认的代表人物。
Coda (意)尾奏
一个乐章或乐曲的终结部分。
Coloratura (意)花腔
一种装饰旋律的高技巧艺术,主要出现在歌唱中,特别是歌剧。花腔可以是为任何人声而谱,但通常出现在女高音部分,所以才会有花腔女高音的声乐分数类。莫扎特《魔笛》中的夜后及唐尼采蒂《拉麦摩的露契亚》的露契亚都属这类角色。
Concertato (意)竞奏
1、在17世纪的音乐形式,乐曲中用几件独奏乐器或几位独唱者,以类似现代协奏曲的模式与低音伴奏造成对比。
2, 在歌剧中,指与整个合唱团形成对比的独唱组。
Conductor 指挥
乐团,器乐或声乐团体的指导者。指挥的工作绝不仅限于打拍子,他必须为演奏的技术能力与演奏的艺术演绎负责,指挥可以运用他的个性激发音乐家的艺术能力。在贝多芬以前的时期,大多由键琴手或首席小提琴手负责这领导性的位置。经营现代交响乐团的繁杂事务时,指挥除了音乐上的职责外,这要肩负其他行政人员职责,如人事管理、财务及组织等。
Continuo (意)记号低音
巴洛克音乐中一种指示低音符号的和声方法,可由任何数目的低音乐器担任演奏,如键盘乐器(古键琴、风琴)、弹拨乐器(鲁特琴、竖琴)或是弦乐器(低音古提琴、低音大提琴)。演奏者必须在低音上即与配上和声,但通常乐谱上会大概指示出演奏者应奏的和声。
Contralto (女低音)
声乐分类之一,音域F-F2共15度。音质浓厚、结实、稳重。
Counterpoint 对位法
在多个声部音乐中让相等的旋律依据某种规则互相结合的艺术。卡农曲――CANON和赋格---FUGUE是最重要的对位例子,在巴赫作品中有很高的成就,例如《赋格的艺术》与《十二平均律》。
Countertenor 高男高音
一种运用技巧使声音达到女低音水准的男性歌手。在巴洛克或更早的时期中,女性不准在教会音乐中担任独唱,剧---ORATORIO中女高音与女低音部分便交由年轻的男童与高男高音演唱。
Crescendo (意)渐强
指音量的逐渐提高。
Da capo (意)返回开始
简称DC。指一首曲子要从头开始反复到结尾或到标明《结束》的地方。
Diva (意)
歌艺出众的女伶。
Duet (意)二重唱/二重奏
为两位演出者(独唱者或独奏者)谱写的音乐,可以有伴奏或无伴奏。
Ensemble 合奏
1、一个合奏组中各成员的合作性。
2、一个声乐或器乐家的组合。
在歌剧中,由几位歌唱家演唱的片段,可以是有或没有合唱团的配合。例子如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中的“Crude! Perche finora farmi larguir cosi”及普契尼《波希米亚人》中的“O Mimi,tu piu non torni”。
Fandango (西)方当果舞曲
一种由结他与响板伴奏的热烈西班牙舞曲,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就有这样的一段。
Fsntasia (意)幻想曲
作曲家以想像力写作的器乐作品, 并不用遵循传统的曲式。
Finale (意)终乐章
多乐章作品的最后乐章。
一幕歌剧的段落
Fugue 赋格
复音音乐的重要曲式,在赋格音乐中,通常有三至四个声部,并有一个主题,旋律线会互相结合与跟随,或互相《逃离》。赋格曲在巴赫克时期获得最大发展,并由巴赫发展至顶峰。歌剧作曲家为了特别效果,亦有使用赋格曲,如威尔第《法斯塔夫》的末段。
Gavotte 加沃特舞曲
一种相当快的法国舞曲,17世纪后期由卢利把它运用于芭蕾舞剧---BALLET与歌剧,亦常见于巴洛克的组曲---SUITE。
Habanera (西)哈巴奈拉舞曲
一种特殊节奏的慢舞,并依据古巴首都夏湾拿(HAVANA)命名,再流传到西班牙。著名例子如比才《卡门》中的哈巴奈拉。
Harmony 和声
两个或以上音符同时发出某种特定的声响效果。和声的研究包括和弦的组成,发展及运用。
Impresario (意)剧院总监
音乐厅或歌剧演出的组织者,可能身兼的指挥、经理或公关人员。
Incidental music 戏剧配乐
通常指为戏剧而写的一组乐曲,包括序曲和间奏曲,如孟德尔逊的《仲夏夜之梦》与葛利格的《皮尔金》。
Intetmezzo (意)间奏曲
在戏剧或歌剧的两幕之间演出的音乐剧。
十九世纪曲目的名称之一,意指在几部大作品之间的乐段或乐章(通常是慢速度)的段落,以缓慢引子开始的著名曲例有德伏扎克的《第九交响曲》与韦伯的《魔弹射手》序曲。
歌剧的两幕之间演出的器乐曲,如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
Key 调/键
调 乐曲以某一个大音阶或小音阶作为它的基本材料,而音阶的主音就是些曲的调。调有共24种,在半音阶的每个音上,各有一个大调、一个小调。
键 键盘或木管乐器上的指触部分,用以控制杠杆装置。
Legato (总)连奏
圆滑连贯以及持续的方式演奏或演唱,与断奏---STACCATO相对。
Leitmotiv (德)主导动机
反复出现的主题或其它音乐原素(尤其是华格纳的歌剧),显示出一个特定的乐思、感情或角色。
Libretto (意)歌词/剧本
原意是小册子,指歌剧或受难曲、神剧等大型声乐作品的唱词本。
Lied (德)歌曲
德文艺术歌曲,尤其指以钢琴伴奏、由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创作的歌曲。
Msdrigal 牧歌
为独唱人声或合唱团写作的声乐作品,通常没有乐器伴奏,常使用世俗歌词,,并与爱情有关。这是十四至十七世纪之间的一种重要曲式,和教会的经文相对。蒙特威尔第是最重要的牧歌作曲家之一。
March 进行曲
主要指行军中所用的音乐,是二拍子或四拍子的短曲,进行曲可以是缓慢、送葬般的速度也可以是游行般的速度 是快速的军队与马戏团进行速度。曾创作结婚进行曲的作曲家有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孟德尔逊(《仲夏夜之梦》中),华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中)。缓慢哀怨的葬礼进行曲也吸引不少作曲家写作: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缓慢乐章、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萧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华格纳(歌剧《诸神的黄昏》中)。其它著名的进行曲出现于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比才的歌剧《卡门》。
Mdlody 旋律
一连串乐音有组织的进行。
Mezzo soprano (意)次女高音
声乐分类之一,音域A-A2共15度,其音色介于女高音与女低音之间。高的女中音近似戏剧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
Minuet 小步舞曲
一种源自民间的法国舞曲,3/4拍子,中庸速度。曾在巴洛克时期――BAROQUE,被用于器乐组曲---SUITE与芭蕾舞曲---BALLET。期后古曲乐派的作曲家把它用于奏曲---SONATA,交响曲---SYMPHONY或四重奏――QUARTET中。
Movement 乐章
大型器乐作品(如交响曲---SYMPHONY,奏鸣曲---SONATA,四重奏---QUARTET,组曲---SUITE等)中,自成起讫但不一定独立的段落。
Nocturne夜曲
浪漫时期一简短、缓慢的乐曲,旋律与气氛非常丰富,通常为独奏钢琴而写。作曲家费尔德(Hohn Field)首创夜曲的类型,萧邦则写出最精美的作品。夜曲也曾用于在些大型作品的乐章或段落,如孟德尔逊的《仲夏夜之梦》、德布西管弦乐团演奏的《三段夜曲》 (《云》、《节日》与《水妖》),以三首交响诗的形式出现,也是同样出色而迷人的音乐。
Opera 歌剧
台词全部或大部分用演唱加上乐器伴奏的戏剧作品。
在16世纪的意大利宫廷出现的以音乐为主的简单情节剧作是这一类尝试的先锋。1597年佩里所写的《达夫尼》在翡冷翠的一处宫廷花园上演,可惜谱已轶失。佩里在1600年同样根据希腊神话而作的《尤丽迪茜》,是音乐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歌剧。这之后是蒙台威尔第的《奥菲欧》,其中有大量合唱, 1607年在曼图亚上演,罗马要到1619年才上演第一部歌剧,由蓝迪(Landi)所作的《奥菲克斯之死》。
Operetta 轻歌剧
与浪漫派歌剧相对的一种小开型歌剧体裁。结合了喜歌剧、闹剧以及浓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对话中采用的方言,充满了市井趣味和价值观的一种歌唱剧,以娱乐性为重点。最好的第一批轻歌剧出现在1850年代的奥芬巴赫手中,其后小约翰史特劳斯再领风骚,这位圆舞曲大王写了16部轻歌剧,其中的《蝙蝠》堪称一绝,加上圆舞曲的节奏,是极少数可以超出地域限制的异数。步其后尘的有赖哈,以《风流寡妇》为首的连作品在本世纪初再次造成轰动效应。英国的乔伯与苏利文也合作了一欢快诙谐的作品,在英联邦国家和地区颇受欢迎。
Opus (拉)作品编号
作曲家用以按创作年代之先后表明作品的号数,略写这OP(或众数OPP)。
Oratorio 神剧
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用合唱、独唱与乐队在教堂或者乐厅演出。
Orchestra 管弦乐团
十二至十五件乐器以上的合奏团(低于这个数目便是室乐团)。结合管乐器、弦乐器与敲击乐器的管弦乐,木管乐(1或2长笛,2双簧管,2巴松管)、铜管乐(2法国号、2小号)和2定音鼓。单簧管于十八时加入。管弦乐团于十九世纪时扩充,除了在故有的乐器中增多数目,也加进了一些新的乐器。
Overture 序曲
歌剧---OPERA,神剧---ORATORIO,芭蕾舞剧---BALLET及其他大型作品的器乐前奏。在巴洛克音乐中,序曲也是组曲第一乐章名称。浪漫时期发展出的音乐会序曲,是一种独立的管弦乐作品,如孟德尔逊的《海布里地群岛序曲》与白僚士的《罗马狂欢节》序曲等。歌剧序曲定出歌剧的气氛或性格,经常使用作品中出现的旋律,但也可以使用独立材料写成。
Pavan/Psvane 孔雀舞曲
一种缓慢、庄严的宫廷舞曲。十七世纪在欧洲特别流行,是舞蹈组曲的重要起点。孔雀舞曲的后面通常接加亚尔德舞曲。十七世纪早期沙因的《音乐宴席》中便出现了孔雀舞曲。
Pizzicato (意)拔奏
指示演奏者以指头拔弦,而不像正常情况时以弓拉弦。
Polka 波尔卡舞曲
快速适中的2/4拍子的民间舞曲,相传约1830年源于波希米亚,史梅塔那曾用于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和歌剧《被出卖的新娘》。
Polonaise 波兰舞曲
3/4拍子,中等快速及主要特征是庄重的节奏始终如一。在巴赫(如第一贝兰登堡协奏曲和第二管弦乐组曲)、莫扎特(如钢琴奏鸣曲,K284)、贝多芬、韦伯和舒伯特的作品中都可见到。萧邦作有大量的波兰舞曲,它们成为了波兰民族的象征。另外,这种舞曲亦可于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尤金奥涅金》与穆索斯基的《包里斯弋德诺夫》中找到。
Prelude 前奏曲
在浪漫时期中,前奏曲经常是经常是歌剧的前奏,如比才的《卡门》、华格纳的《罗恩格林》、《崔斯坦与伊索德》及《帕西法尔》等。但在十九世纪中,前奏曲常常是一种独立的乐曲,相当简短,而且不受其它明确形式所限制,和独奏钢琴的关系尤其深。著名的钢琴前奏曲作曲家有萧邦、德布西、拉赫曼尼诺夫、史卡拉宾与萧士托高维契。而前奏曲亦有独立的管弦乐曲出现,如德布西著名的《牧神的午后》。
Prima donna (意)首席女歌手
歌剧演唱中最重要的女歌手,通常是女高音---SOPRANO。现在也泛指一些获得世界性声誉、有自己独特风格、很少或从不受任何歌剧院合约束的女歌手。
Quartet 四重奏
凡四个人声或乐器声部写作的乐曲,也可用以指当中的四位演出者。常见的四重唱一般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与男低音组成,著名的歌剧四重唱有威尔第《弄臣》中的《爱情的美丽女儿》与贝多芬《费得里奥》中的《我觉得很奇妙》。在乐器中,由两支小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构成的钢琴四重奏(莫扎特、贝多芬、舒曼与布拉姆斯)。比较少见的四重奏组合,有魏本有小提琴、单簧管、色士风与钢琴写作的四重奏OP22,梅湘的《末日四重奏》则用了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
Quintet 五重奏
为五个声或乐器声部写作的乐曲。著名的歌剧五重唱于华格纳的《纽伦堡名歌手》与莫扎特的《魔笛》。
Recitative 宣叙调
以歌唱方式叙事或说话的一种音乐形态。宣叙调的文句最为重要,音乐(旋律、节奏)则附属其下、常出现于歌剧、神剧、受难曲或清唱剧等所有大型声乐作品之中。如果宣叙调只由附带的和弦伴奏(如以古键琴伴奏),便叫作《干宣叙调》。若由许多乐器或乐团以更富旋律性的风格伴奏便成为《伴奏宣叙调》。在歌剧中,宣狁调之后通常出现咏叹调---ARIA或合奏。
Rhapsody 狂想曲
19世纪和20世纪初带有英雄气慨,民族题材或情辞并茂的自由曲式器乐曲。
Rhythm 节奏
音乐在时间上组织。乐曲中的短句、乐句、乐段或整个乐章的节奏气氛。例如莫扎特《D小调钢琴奏鸣曲》(K466)的第二乐章,贝多芬的《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
Romantic 浪漫时期
指1791至1910年间,此时期的音乐情感之表达甚为重要。广义来说,从古曲时期到浪漫时期的转变,可说是从保守至自由,从抽象到诗意的重点转移。在音乐风格与技术上,浪漫时期的和声,变化音迅速发展,管弦乐队也为之扩大,钢琴作品的音域与音量也增大。这段乐期的重要作曲众多,如贝多芬、萧邦、李斯特、华格纳、孟德尔逊、舒曼、舒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马勒、史特劳斯、西贝琉士、白僚士、普契尼等。
Rondo 回旋曲
一种常用的重要曲式,其中的主要主题乐段(A)与一段或多段的其它主题乐节(B和C等)轮替出现(ABAC…A),很多奏鸣曲与协奏曲都以回旋曲作终章。回旋 有以独立的乐曲形式出现,如莫扎特A小调回旋曲K511。
Rubato 自由速度
指的控制的灵活速度,有些音符的长度因速度略为减慢或略为加快而有所增减,通常用于浪漫时期的作品,如萧邦的钢琴曲。
Serenade 小夜曲
字面意思即夜间的音乐。十八世纪一种多乐章构成的管弦乐曲,是经常于露天演出的敬礼、庆祝生辰或余兴的音乐。到十九世纪已丧失原来的性格。但这个名词依旧保留,可以用来指一首歌曲、一首情境乐曲或是大型的管弦乐曲。例子有布拉姆斯的两首小夜曲,以及柴可夫斯基与艾尔加的小夜曲。
Solo (意)独奏/独唱
只由一个人演奏或演唱的乐曲,如巴赫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或独唱的咏叹调---―ARIA和宣叙调---RECITATIVE。
Sonata 奏鸣曲
意大利文《声响》的意思,有别于歌唱的声音。奏鸣曲是一种专为某种乐器写的音乐,最早期的奏曲是一个章的对位乐曲。古典时期的键盘奏鸣曲(如C.P.E巴赫、海顿、莫扎特等)通常有两至三个乐章。贝多芬的奏鸣曲通常有三至四个乐章,他为十九世纪的作曲家如舒伯特、韦伯、舒曼、萧邦与布拉姆斯等的奏鸣曲创作立下范本。二十世纪的一些作曲家对奏鸣曲形式则没有作出十分严谨的传统处理。
Soprano 女高音
声乐分类之一,音域C1-C3共15度,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
Staccato (意)断奏
一种将音符演奏或演唱得短促与分离的演出方式。
Staretta (意)忽然加快速度
在歌剧---OPERA将近结束时加速进行,以加强紧张的气氛。偶尔也用于器乐曲的高潮部分,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终章。
Suite (法)组曲
由系列舞曲其它乐曲组合成的一个整体。组曲有各种类别:巴洛克舞曲组曲(台巴赫的六首法国组曲、六首英格兰组曲)、浪漫组曲(经常有标题),以及在音乐会上演奏,由芭蕾舞剧、歌剧、舞台配乐等大型作品的选粹构成的管弦乐组曲(如孟德尔逊的《仲夏夜之梦》、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比才的《卡门》等)。
Symthony 交响曲
一种三或四个乐章的管弦乐作品。从不同的巴洛克曲式演变出来,而在古典时期---CLASSICAL完成确定的曲式。古典交响曲是管弦乐团的奏鸣曲---SONATA,第一乐章是以奏鸣曲式(sonata form)写成的中等快速的乐章,第二乐章是慢板音乐,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芬以诙谐曲取代,并沿用至今),最后是活泼的终曲,经常是回旋曲式音乐。在海顿与莫扎特后期的作品中,交响曲的曲式与已达到理想的平衡。到了浪漫时期,从贝多芬之后,交响变得更个性化,带有作曲家的一些个人情感(如柴可夫斯基,马勒),但也有人仍力求维持平衡的古典形式(如布拉姆斯)。
Tempo (意)速度
原义为《时间》,即乐曲演绎时应该使用的步速。演绎速度传统上是以意大利文(如Allegro,Andante,Adagio等)在乐曲或乐章的开端部分表示。
Tenor 男高音
声乐分类之一,音域C-C2共15度,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抒情男高音(lyrictenor)、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
Theme (希)主题
乐曲结构的实体,由若干音符组成,通常具有旋律性,是乐曲的主要乐思或几个主要乐思之一。
Toccata 触技曲
意大利原文是《碰触》的意思,是一种以表现弹奏者《碰触》或技巧能力的演奏,而非演唱曲。触技曲是特别为键盘乐器而写,在巴洛克时期中,触技曲是一种带有赋格插句的技巧性管风琴或古键琴乐曲。触技曲通常分为数个乐段,每乐段中贯通一个乐思。
Trio 三重奏
为三个乐器或歌唱声部写作的乐曲。
三个演奏者构成的团体。
诙谐曲或小步舞曲的中段。
Variations 变奏曲
变奏曲作品的出发点,是一段会在系列变奏中以不同模式出现的旋律或主题---―THEME这旋律或主题每次重新出现时都会相续作出变化,变奏的技巧包括装饰、移调、转位、逆行、节奏修饰、改变和声等。
Vocalise 练声曲
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
Voice 人声、声部
人声,可以依音域与音色分为六类,从高到低分别是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 SOPRANO,女低音---ALTO,男高音---TENOR,男中音---BARITONE与男低音---BASS。
对位作品中的其中一部分,也叫作声部。
Waltz 圆舞曲(华尔兹舞曲)
三拍子的舞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晚期,由古老的德意志舞曲发展而成。这种舞曲在十九世纪得以发展为受欢迎的舞会乐曲。主要归功于维也纳作曲家约瑟夫.兰纳和约翰.史特劳斯,以及后者之子小约翰.史特劳斯――著名《蓝色多瑙河》的作者。舒伯特、韦伯、萧邦、布拉姆斯也写过成套的钢琴圆舞曲。圆舞曲出现于芭蕾舞剧的例子有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与《胡桃夹子》,亦曾出现于歌剧中,如理查.史特劳斯的《玫瑰骑士》和《阿拉贝拉》。
1、Luobin Wang [中] 王洛宾 1913-1996
2 Zuqiang Wu [中] 吴祖强 1927-
3 Zhanhao He [中] 何占豪 l933-
4 Gang Chen [中] 陈钢 1935-
5 Guangnan Shi [中] 施光南 l940-1990
6 Joseph Haydn [奥] 海顿 1732-1809
7 WAMozart [奥] 莫扎特 1756-1791
8 Franz Schubert [奥] 舒伯特 l797-1828
9 Johann Strauss[奥] 施特劳斯(小) 1825-1899
10 Gustav Mahler [奥] 马勒 1860-1911
11 Chopin,Frederic [波] 肖邦 1810-1849
12 Fritz Kreisler [奥-美] 克莱斯勒 1875-1962
13 Johann Pachelbel [德] 帕赫尔贝尔 1653-1706
14 GFHandel [德-英] 亨德尔 1685-1759
15 JSBach [德] JS巴赫 1685-1750
16 LVBeethoven [德] 贝多芬 1770-1827
17 PITchaikovsky[俄] 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18 Carl Weber [德] 韦伯 1786-1826 098%
19 Felix Mendelssohn [德] 门德尔松 1809-1847
20 Robert Schumann [德] 舒曼 1810-1856
21 Johannes Brahms [德] 勃拉姆斯 1833-1897
22 Max Bruch [德] 布鲁赫 1838-1920
23 Rachmaninoff [俄-美] 拉赫曼尼诺夫 1873-1943
24 Leonard Bernstein [美] 伯恩斯坦 1918-1990
25 John Williams [美] 约翰·威廉姆斯 1932-
26 Hector Berlioz [法] 柏辽兹 1803-1869
27 Camille Saint-Sans [法] 圣-桑 l835-1921
28 Georges Bizet [法] 比才 1838-1875
29 Jules Massenet [法] 马斯奈 1842-1912
30 Claude Debussy [法] 德彪西 1862-1918
31 Maurice Ravel [法] 拉威尔 l875-1937
32 Nicolo Paganini [意] 帕格尼尼 1782-1840
33 Gioacchino Rossini [意] 罗西尼 1792-1868
34 Antonin Dvorák [捷] 德沃夏克 1841-1904
35 Dmitri Shostakovich [苏] 肖斯塔科维奇 1906-1975
36 Jean Sibelius [芬] 西贝柳斯 1865-1957
37 Liszt,Franz [匈] 李斯特 l811-1886
一、巴洛克时期
(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3歌曲选辑。4颂歌选辑。
(4)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选)。
(5)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2柯瑞主题变奏曲。
(6)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圣母悼歌。
二、古典时期
(1)葛路克(1714~1787):由巴洛克后期跨越到古典时期的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歌剧《奥菲欧与幽丽狄彩》。
(2)海顿(1732~1809):奥国作曲家,有《交响曲之父》的美誉。
曲目:交响曲第四十五号《告别》、第八十三号《母鸡》、第八十八号、第九十二号《牛津》、第九十四号《惊愕 》、第九十六号《奇迹》、第九十九号、第一○○号《军队》、第一○一号《时钟》、第一○三号《鼓声》、第一○四号《伦号 》。
(3)莫扎特:(1756~1791):奥国作曲家。
曲目:1第三五~四一号交响曲。2钢琴协奏曲第一九~二七号。3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五号。4长笛协奏曲(二首)。5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29。6竖笛协奏曲K622 。7低音管奏曲K191。8法国号协奏曲(四首)。9交响协奏曲(K364和K297b)。10钢琴奏鸣曲K310、K330~333(331 )、K457、K545 。11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任选)。12弦乐四重奏第一四~二三号。13竖笛五重奏K581。14法国号五重奏K407。15小夜曲K239、K320、K525 、K361。16歌剧《女人皆如是》、《费加洛婚礼 》、《魔笛》。17C大调弥撒曲《加冕》。18安魂曲K626。19长笛四重奏(共四首)。20钢琴三重奏(共八首)。
(4)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有《乐圣》的美誉。
曲目:1交响曲第一~九唬(第五号命运 )(第九号英雄 )。2钢琴协奏曲第一~五号。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 》、第二一号《华德斯坦》、第二三号《热情》、第二六号《告别》、第二九号《汉马克拉维亚》、第三十~三二号。5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第九号《克罗采》。6大提琴奏鸣曲第三号、第五号。7弦乐四重奏第七~十号、第十三、十四号。8钢琴三重奏学五号《幽灵》、第七号《大公》。9序曲选辑。10浪漫曲 (G大调与F大调)。11三重协奏曲OP56。12歌剧《费黛里奥》。13庄严弥撒曲OP123。14给爱丽丝 。15绮想轮旋曲。
三、浪漫时期
(1)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5小提琴与吉他的奏鸣曲
(2)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
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3)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4)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5)董尼才悌(1797~184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6)舒伯特(179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
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7)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
曲目:1幻想交响曲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8)萧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 2 3 4 。11诙谐曲(四首) 。12幻想曲OP49 。13摇篮曲OP57 。14船歌
(9)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10)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 。9巡礼之年。10第三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11)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阿伊达 》。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假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 2 6 。
(12)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5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7竖笛五重奏OP115。8竖笛奏鸣曲(二首)。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1第三号钢琴奏鸣曲。12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1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14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15钢琴五重奏OP34。16弦乐四重奏(三首)。17弦乐六重奏(二首)。18钢琴三重奏(三首)。19钢琴四重奏(三首)。20法国号三重奏OP40。21竖笛三重奏OP114。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23小夜曲(二首)。24德意志安魂曲。25歌曲集(任选)。
(13)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14)小约翰。史特劳斯(1825~1899):奥国作曲家。
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狩猎》、《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4轻歌剧《蝙蝠》。
四、现代时期
(1)杜卡(1865~1935):法国作曲家。
曲目:交响诗《魔法师的徒弟》。
(2)西贝流士(1865~1857:芬兰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七号(二、五两首尤其著名)。2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3交响诗《芬兰颂》OP26、《传奇》OP9、《黄泉的天鹅》OP22NO3、《海洋女神》OP73、《塔比奥拉》OP112。4《卡列里亚》组曲。5悲伤圆舞OP44。6夜骑与日出(管弦乐曲)。
(3)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
曲目:1钢琴曲:《水之嬉戏》、《镜》(五曲) 、《夜之加斯巴》(三曲)、《库普兰之莫》(六曲)、《死公主的巴望舞曲》。2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3管弦乐曲:《波烈露》舞曲、《西班狂想曲》、《鹅妈妈》组曲、《圆舞曲》、《达芙尼与克罗伊》芭蕾组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库普兰之墓》组曲。4小提琴曲:《哈巴奈拉》、《吉卜赛》。5F大调弦乐四重奏。6小提琴奏鸣曲。7序奏与快板。8钢琴三重奏。
(4)布劳克(1880~1959):瑞士作曲家。
曲目1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大提琴与管弦乐)。2小提琴协奏曲。
(5)巴尔托克(1881~1945):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钢琴协奏曲第一~三号。2管弦乐协奏曲。3弦乐、打击乐与钢墙琴的音乐。4芭蕾音乐《奇怪的满州官吏》。5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6舞蹈组曲。7罗马尼民俗舞曲。8弦乐四重奏(六首)。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10双小提琴二重奏(共四十四首)。11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2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13嬉游曲。14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5两首狂想曲。
(6)高大宜(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
曲目:1《哈利雅诺斯》组曲。2孔雀变奏曲。3格兰达舞曲集。4马罗许塞克舞曲集。5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7)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俄国作曲家。
曲目:1芭蕾音乐《火鸟 》、《彼得洛希卡》、《春之祭 》。2《诗篇交响曲 》和《三乐音交响曲》。3《敦巴顿橡园》协奏曲。4士兵的故事。5《普钦涅拉》组曲。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7管乐交响曲。8舞蹈协奏曲。9单簧管协奏曲《黑檀》。
(8)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俄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五、十号 。2芭蕾组曲《黄金时代》。3小号与钢琴协奏曲。4G小调钢琴协奏曲OP57。5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6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7大提琴奏鸣曲OP40。8中提琴奏鸣曲OP147。9第二号钢琴三重奏。10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11钢琴五重奏OP57。
(9)布瑞顿(1913~1976):英国作曲家。
曲目:《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战争安魂曲。
克拉拉-舒曼克拉拉·舒曼,德国女钢琴家。生于莱比锡。五岁随父亲学钢琴,八岁就能开独奏音乐会,十九岁的女孩子就登上了维也纳的乐坛。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克拉拉的父亲威克先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老师,因他在克拉拉年幼时即与妻子离异,所以加倍疼爱并且刻意栽培这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孩子。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克拉拉小小年纪就崭露头角。
中文名: 克拉拉·舒曼
外文名: Clara Schumann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莱比锡
出生日期: 1819年9月13日
逝世日期: 1896年5月20日
职业: 女钢琴家
代表作品: 钢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多首钢琴独奏曲。
逝世地: 法兰克福
所属时期: 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 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曲,室内乐
克拉拉的父亲
父亲为佛列德‧维克,是莱比锡最有名的音乐老师,母亲玛丽安娜则是位钢琴家,即使玛丽安娜身体不舒服,维克还是要求她上钢琴及声乐课程,玛丽安娜于克拉拉5岁时离家,尔后在克拉拉9岁时娶了第二任妻子葛蕾蜜蒂,对于克拉拉的一生,其父亲无疑是影响最深的关键人物。 虽然克拉拉的父亲强烈反对克拉拉与罗伯特‧舒曼的婚事,但是他也是位信念坚定,个性刚强的教育家。当时克拉拉使用的维克钢琴练习曲集,现也已出版,对于钢琴学习者有许多的帮助,内容主张真正的音乐家应培养个人的情操和感受力,不只是一味的学习机械性的技术。 克拉拉也承认自己到了晚年还能持续热爱的演奏工作,这都得感谢父亲从小的教导。将女儿以天才钢琴家之名送上音乐舞台,原是希望她功成名就,并且得到全欧洲人的赞赏,难怪这时候罗伯特‧舒曼的出现会引起她父亲的坚决排斥。更何况舒曼是个内向、爱幻想、神经衰弱又缺乏谋生技能的音乐工作者。
克拉拉的童年
克拉拉从小便接受父亲佛列德‧维克的严格训练,并遗传自母亲玛丽安娜的钢琴才华,12岁便在布商大厦以「音乐神童」之姿首次公开演奏,之後就以天才少女钢琴家扬名于音乐界了。 克拉拉精湛的钢琴弹奏技巧,除了在少女时代接受指导,并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外,还经历了非常专业的训练。 克拉拉在8岁时遇到比她年长十岁的舒曼后,由于彼此的爱慕,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感情在克拉拉的父亲百般阻挠下,两人尝尽了相思之苦,终于在1840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当时因为克拉拉经常外出演奏旅行,两人难得见面,于是藉由书信往返以维系情谊。
第一个情人
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品组成,这部套曲说起来知道的人不少,但熟悉全部内容的不会太多,一般人们只是熟悉其中的第七首《梦幻曲》。这是一首美丽温馨的小品,如同摇篮曲一般恬静安详,它的曲调在世界各国家喻户晓,即使不太关心音乐的人,听到《梦幻曲》也能随著哼唱,人们常说的脍炙人口,大约就是这个境界。《童年情景》之所以成为一部名曲,主要利益于《梦幻曲》的流行。 套曲《童年情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确切地说,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维克的情书。舒曼18岁从家乡茨维考到莱比锡大学法律系学习,同时,跟钢琴家弗里德利希维克学钢琴,这时维克的女儿克拉拉只有9岁,父亲的精心培养下,钢琴已经弹得很出色了。两年以后,舒曼的母亲不再阻挠他学习音乐,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他住到老师维克先生家里,专注于钢琴演奏。在维克先生家的日子是愉快的,维克对这位入室弟子视为己出,舒曼与克拉拉也结成兄妹般的友谊。他们在钢琴上弹四手连弹,做有趣的音乐游戏,一起读书、郊游,舒曼还给她讲离奇的故事。舒曼每写出新钢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试奏。随着年龄的增长,克拉拉与舒曼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友谊变成了爱情,这时的克拉拉16岁,已经是颇具才华的青年钢琴家了。维克先生觉察到女儿的感情变化,不禁勃然大怒,他禁止女儿与舒曼有同学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儿成就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而感情游戏将毁掉一个人的远大前程。维克粗暴地干涉女儿的爱情还有一个说不出来的原因,舒曼此时已愚蠢地弄伤了手指,完全不可能成为演奏家了,不得已他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而作曲家显然是个很没有保障的职业,多少有才华的作曲家,甚至是公认的大师往往一生贫困潦倒,维克先生不能把自己的掌上明珠交给一个待成名的作曲家。这位固执的德国老头挖空心思拆散年轻的一对,他带着女儿离开莱比锡,不准他们会面,禁止他们通信,甚至不准克拉拉弹舒曼写的曲子,舒曼这时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了。有一次克拉拉在德勒斯登演出,舒曼偷偷跑去与她见了一面,维克知道后立即宣布,他们要是再敢见面,就要用手枪干掉舒曼。这件事在当时的音乐界几乎成了一桩丑闻,在经历过启蒙运动并呼喊着个性解放的欧洲,如此粗暴地干涉年轻人的爱情会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维克带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时,肖邦对此事表示了不满,维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与之绝交,抗议他的暴行,在莱比锡的门德尔松也向舒曼表示同情。 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维也纳居住了一段时间,他想在这座音乐名城感受一下维也纳乐派的文化氛围,但是在贝多芬、舒伯特去世之后,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音乐传统遭到冷落,四处弥散的上兰纳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当局需要这类歌舞生平的音乐,当局也禁止言论,舒曼在维也纳出版《新音乐杂志》的申请没有获准。这时舒曼很久没有克拉拉的音讯了,克拉拉的情况他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会上演奏了他的作品,这无异于发出一个信号,克拉拉还在等着他。希望重新燃起,回忆起与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舒曼便写下了几十首钢琴小品,这些小品像一幅音乐素描,记录着舒曼最初与克拉拉相识时的生活片段,那时克拉拉还是只有9岁的小女孩。
根据舒曼自己的说明,他当时共写了30首小品,从中挑选13首,每首都加上标题,合成一集,取名《童年情景》。浏览一下套曲里13首小曲的标题,就知道音乐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如《木马骑士》、《惊吓》、《捉迷藏》、《奇怪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儿童生活场景。但是,舒曼在描绘这些情景时,是有很具体的生活事件为根据的,作曲家不说,外人是无论如何无法猜测的,只有舒曼和克拉拉两人在弹起这些小品时才会在妙趣横生之处彼此送上会心的一笑。所以前面提到,这是一部私人化作品,舒曼把它寄给远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爱人遗忘。
有一些音乐赏析文章说《童年情景》充满了童稚之趣,这话自然不假,但接着说这是作曲家回忆童年生活的作品,就失之不察了。这部套曲大致描写的是克拉拉9岁到13岁之间的生活,是舒曼以兄长般的眼光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观察印象。套曲里到处都是克拉拉的影子,套曲的第10首《过分认真》,是舒曼回想起克拉小时候整天淘气和傻笑,有时却忽然躲进墙角,故作深沉地扮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舒曼后来对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
《童年情景》的13首短曲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有的是游戏场景,有的只描写一个神态,有的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儿童世界。生动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点,例如第9首《木马骑士》,用切分音和低音节拍模仿小孩子摇木马的「格登登」的节奏,既形象又生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骑在木马上前后摇摆的动态。又如《捉迷藏》,快速跳跃闪动的旋律刻画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心情地欢乐。全部作品里流行最广的当然要属《梦幻曲》,这首曲子常拿出来单独演奏,并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于合奏,它的旋律非常简单,便于记忆,乐曲起伏回转,富裕浪漫的幻想,有一种朦胧美妙的憧憬蕴含其中。
杰出成就
1828年(9岁)10月20日在布商大厦首次举行演奏会 1829年(10岁)在帕格尼尼面前演奏自己的作品波兰舞曲 1830年(11岁)和父亲前往德勒斯登展开巡回演奏 1831年(12岁)9月25日前往德国各地及巴黎进行巡回演出,并在威麦尔为哥德演奏而获赠青铜牌 1832(13岁)4月在巴黎举办演奏会,却因霍乱流行而影响演出,7月在度于布商大厦举行两次演奏会,秋天前往兹维克演奏 1835(16岁)在孟德尔颂和肖邦面前弹奏舒曼的曲子 1836(17岁)在德勒斯登攻读音乐理论和声乐 1841(22岁)3月,舒曼的「第一号交响曲一—春」首次公开演奏 1844(25岁)与舒曼前往俄国圣彼得堡巡回演奏 1857(38岁)1月,舒曼死后首次在布商大厦举行演奏 1878(59岁)开始在法兰克福音乐学院教授钢琴,10月举行音乐生涯的50周年纪念演奏会编辑本段艰苦岁月
克拉拉21岁嫁给30岁的舒曼,婚后生活虽然充实却很辛苦。她在16年之间生了8个孩子,还要照顾受病魔折腾的丈夫,再加上经济困难,不得不再重新开始巡回演奏以维持家计。这时舒曼因为精神衰弱问题而无法继续工作,于是他们全家迁至莱茵河畔的杜塞道夫。不久,20岁的布拉姆斯登门求教,三人深厚的友谊从此扎根。舒曼曾称赞布拉姆斯为「贝多芬再世」,后来布拉姆斯也不负舒曼的期望成为浪漫乐派的巨星。布拉姆斯一直到去世前,一有新作完成,就会先请克拉拉批评指教。 37岁便失去丈夫的克拉拉,苦难并未因此停止。孩子的病痛和死亡仍不断的考验着她。但因有布拉姆斯及小提琴手尤阿席姆等人支持,同时她常藉弹琴来安慰自己的精神,在往后的四十年间,她又将生活重心转移到演奏。布拉姆斯担心克拉拉的风湿病情,曾劝她停止奔波的演奏生涯,但克拉拉却因此受到伤害,并寄了一封信给布拉姆斯:「我一停止演奏,心情就会变得非常不好。对我来说,钢琴演奏等于是我的生命。」虽然有许多传说,中伤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间的种种,但他们周遭的朋友都认为他们只是因音乐结缘的好朋友。编辑本段投入教育
59岁时,克拉拉担任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的教授,满心喜悦的展开授课生活。她将自己长期演奏生涯中所得的经验,热切诚恳的投入教学,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她的学生不只分布在德国境内,还遍布了英国和美国,对后来的一些钢琴演奏者仍有重要的影响。编辑本段最后的旅程
舒曼去世四十年后,克拉拉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她死前几天,勃拉姆斯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四首最严肃的歌》。勃拉姆斯在写给克拉拉的女儿马利亚的信中说:“您演奏不了这部作品,因为您不可能理解它。请您把它作为一件祭品献给您的母亲吧。” 这就是克拉拉-舒曼丰富而辛劳的一生。 她是妻子、母亲也是艺术家。这三个角色要扮演好任意一个都不简单,而她居然身兼三职而都做得非常出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她的身边有两位志同道合的天才音乐家相伴,一个成为她的丈夫,另一个为了她的缘故一生没有结婚。 六十五岁的勃拉姆斯坐错了火车,没能赶上克拉拉的葬礼。当他终于赶到时,已经见不到克拉拉最后一面了。他一个人站在坟前,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
杰出作品
Quatre Polonaises für Klavier op 1 (1829/30) Caprices en forme de Valse für Klavier op 2 (1831/32) Valses romantiques für Klavier op 4 (1835) Quatre Pièces Caractéristiques für Klavier op 5 (1833, 1835/36) Soirées Musicales op 6 (1834-36) Klavierkonzert a-moll op 7 (1833-35) Drei Romanzen, op 11 Variations de Concert sur la Cavantine du Pirate de Bellini (1837) Souvenir de Vienne - Impromptu (1838) Trois Romances für Klavier (1838/39) Zwölf Gedichte aus Friedrich Rückerts "Liebesfrühling" für Gesang und Klavier von Robert und Clara Schumann op 12 (Lieder Nr 2, 4 und 11 von Clara) (1841) Scherzo für Klavier (1841) Quatre Pièces fugitives für Klavier (1840 - 44) Präludium für Klavier f-Moll (1845) Trio für Klavier, Violine und Violoncello op 17 (1846) Variationen über ein Thema von Robert Schumann für Klavier op 20 (1853) Drei Romanzen für Klavier (1853) Drei Romanzen für Klavier und Violine (1853) Sechs Lieder aus Jucunde von Hermann Rollet (1853) Polonaise No 1 Polonaise No 3 Polonaise No 4 Prelude and Fugue Romanza
其他介绍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德国女钢琴家。生于莱比锡,罗伯特·舒曼之妻。五岁随父亲学钢琴,1831-1832年随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对其演奏赞叹不已。1840年结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据传演奏内在而格调高雅。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 下面是舒曼两夫妻十三年的家庭生活:夫妻二人定居杜赛尔多夫市并履行着做父母的责任。但青年时代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已使舒曼患上梅毒;他同时也患有精神分裂症、躁狂忧郁症;在勃拉姆斯造访五个月后中,舒曼就试图投入莱茵河自杀。两年后,他死于精神病医院。 然而,事实远不仅如此。克拉拉直到丈夫去世后才再次见到他。此前舒曼病情好转时,本可以将他接回家中调养,但她并没有这样做。作家贝蒂娜·冯·阿尔尼姆(Bettina von Arnim)前往安德尼希疗养院探望时,发现舒曼的状态良好,不幸的是,有一帮虐待狂的大夫对他“照料有加”。舒曼被人为的禁锢后,失去了生存的意愿,最后惨死于绝食。 热爱舒曼的大提琴家史蒂芬·依瑟利斯(Steven Isserlis)认为,克拉拉对舒曼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舒曼创作了许多大提琴和钢琴浪漫曲,深受勃拉姆斯和小提家约瑟夫·约阿西姆(Joseph Joachim)的喜爱,并经常为哪一首是自己的最爱争得面红耳赤,”他说,“舒曼去世后,克拉拉以这些浪漫曲质量不高为名,将其悉数销毁。” 他还提及 1854 年发生的一桩事。在当时举办的一次多人参与人的音乐会中,女高音珍尼·林德(Jenny Lind)顶替克拉拉登台。克拉拉写道,去年冬天发生的一切纷争事故都不及今晚这样让她损失惨重,令她如此感到羞愧难当。依瑟利斯说,“正在那个冬天里,舒曼曾试图自杀,克拉拉的心里却只想着自己的事业。” 舒曼身患重症后,克拉拉不得不负起支撑家务、抚养子女的重担。这样一来,她重操旧业也许是形势所迫?“许多人都主动提供帮助,”依瑟利斯指出,“克拉拉却只愿接受保罗·门德尔松(Paul Mendelssohn)一个人的资助。如果了解克拉拉的成长历程,就不难理解她这个人的个性特点。”曾有一天,克拉拉 10 岁的哥哥在父亲面前演奏。他弹得乱七八糟,维克怒了,将儿子暴打一顿。克拉拉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然后走到钢琴边,流畅地弹完那首曲子。“她从小就被当作独奏型钢琴家进行培养,因此,当自己的职业受制于种种局限而不能为继时,她感到非常沮丧。”依瑟利斯说。 伴奏家格林汉姆·约翰逊(Graham Johnson)持不同观点,克拉拉的态度具有那个年代的特点。她那样做主要是为了逃避流言蜚语,而舒曼的精神病正是个令人生畏的话题。她一生热爱音乐,例行演出对她而言,就像一日三餐和空气一样重要。通常,人们希望女性是优雅的、温顺的,而克拉拉与此毫不沾边。如果她是个男人,她的所做所为绝不会被人们认为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约翰逊已创作了一部音乐剧《母亲克拉拉》。该剧着重描写克拉拉与女儿尤金(Eugenie)的紧张关系。尤金与同性恋女友移居伦敦,直到母亲去世后,才回到身边。“克拉拉作为生活坎坷的女性的一面要比她作为涉世不深的**的一面更吸引人,” 约翰逊说,她曾经不顾儿子的死活,只是为了不耽误自己的音乐会。” 尤金算是舒曼悲惨家族中最幸运的一位了。勃拉姆斯追求过的朱莉,二十岁便死于肺结核;最小的费利克斯青年时也死于同一种病;费迪兰德因吗啡上瘾而死;最年长的玛莉作为母亲的助手,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一生;艾米尔16个月便夭折了;更惨的是,路德维希三十年后也被送入疯人院;他母亲只前去看望过寥寥数次。 2006年舒曼音乐节总监露西·帕尔汉姆(Lucy Parham)这样为克拉拉申辩:“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如果必须经历她所遭受的一切,必须面对那样严厉的父亲,这个人肯定会受极大的创伤。男性通常对克拉拉持否定态度;当今任何一位女性都会认识到克拉拉生活的艰难,会替她鸣不平。她很坚强;而且必须坚强。” 钢琴家皮尔斯·拉里(Piers Lane)对此表示赞同:“她绝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经历了那么生活的坎坷,她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但是,他补充说,“如果不是她激发舒曼创作了《C大调幻想曲》那样的作品,我才
德国马克上的舒曼
不管她是哪种人。正是这首作品,彰显了她对于丈夫的重要意义。” “克拉拉简直就是女超人,”抒情歌曲伴奏家罗杰·维格罗里斯(Roger Vignoles)说,“有趣的是,舒曼的歌曲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Frauenliebe und Leben) 有时被人们认为对女性有些不敬,但主人公却非常勇敢。那时,克拉拉很自然地陷入英雄崇拜,尽管舒曼身上缺点不少;这并不妨碍她日后变得坚强。”克拉拉是否对舒曼造成了创伤?“有可能。舒曼显然很敏感,喜怒无常;与克拉拉这样能干、强悍的人在一起生活,舒曼逐渐走向自我封闭。” 依瑟利斯目前在创作舒曼音乐会台词。“我很惊呀,这么多人支持克拉拉,”他说,“当然人们同情她:她有一位严厉的父亲和不幸的婚姻。但舒曼之所以愿意入住精神病院,就是不想伤害妻子,这也许显示了舒曼对妻子的感受。克拉拉是位深受重创的人,虽然最终赢得了胜利,心想事成。但却让他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我跟你的感觉不同,我刚开始听古典音乐的时候有那么一种感觉,我听完前面的就能感觉出后面是一个怎样的旋律,其实这也是古典乐的一个特点,具有可预测性(大部分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先不要去注意什么就是单纯的去听,去感受就可以了,听时间长了你就会有了听古典乐的感觉了。还有听古典乐,要了解你正在听的曲子的作者背景及其作曲时候的心情,以及这首曲子怎样诞生等问题。古典音乐分为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四个基本要素,所以欣赏要从这四个角度入手,开始你听古典没有感觉就是因为你以前只注重音乐的旋律上,这也是古典迷和流行乐迷得不同之处,古典乐迷注重的不只是旋律还有节奏和和声,(如果有人能听出和声就可以说具有一点指挥家的潜质)。
最后看看这个:会对你有帮助
如果想欣赏古典乐。建议不要去买一些国内”权威”“写的叫《音乐欣赏入门》之类的书,这类书会把一首曲目解说得”清清楚楚”,至于作者是不是这个意思,他是不管的,我个人认为他只想把他一个人的思想强加给你。这对入门有一点用,但是却把你的思想限制了,当欣赏一些纯音乐(如伯拉姆斯的作品),你就会不知所云了。音乐界有一句名言,让音乐说话,让解说消失。通你只需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作者对作品的意见就好,其它人说的都是在强奸作者。所以一个好的解说者,只会告诉你作者创作这篇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想告诉听众的东西,至于音乐本身,通常只会告诉你几个主题,让你能注意就行。至于怎样理解—这是你个人的事,除了作者别人都可能是错的,除了你。你的任何理解对于你都是对的。 建议先买一本《辛丰年音乐笔记》,非常值得一读,深入浅出。他在上面有十二篇关于古典乐欣赏入门的好文章。有些书籍,能卖到书都可以买来看一看,对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解能力很有好处。如:《管弦乐名曲解说》,唐爱斯著,分上、中、下三册,共计不过几十元,不过写得又好又全,基本不用再买音乐欣赏类的书了;《西方音乐史》,保罗朗多尔米著;或《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朗格著,二位兄台观点”奇特(落伍)”,不要全部认同。还有一些音乐家的个人传记,如《勃拉姆斯》等,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还有如《古斯塔夫马勒》,布鲁诺瓦尔特著等等(你喜欢谁就买谁)。一句话,国内的权威人士写的就最好别买,被误导了不要来找我;),至于什么音乐学校的欣赏课教材,更纯粹是误人子第+放P。另外有两个刊物,《音乐爱好者》与《爱乐》,也可以订来看,尤其是《爱乐》。如果有足够的兴趣,甚至可以卖一些讲乐理知识的书看,或者同时学一门乐器就更好了。最简单的:口琴就好
好了,进入正题。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入门的首选,优美动听,浅显易懂,可以从入门到精通(他也有相当多的非标题音乐,如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一钢琴协奏曲),而且也适合发烧用,色彩极好。他的作品中,最浅的大概是:《1812序曲》(乐曲是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伦入侵),比现在流行歌其实还容易懂。紧跟着是《天鹅湖》,最好是听全剧,选段也不错,买一张DVD,边看跳舞边听更好了,里面每一支曲都极为优美,音效也好。第三应为《胡桃夹子》,其它同天鹅。关于版本问题,对这类通俗得比流行歌还流行的曲目,只要是一支像样的乐队演奏都差不多(除了那盘极发烧的孔泽尔的名盘外都行),只要录音好就行。再后可以找《意大利随想曲》来听听,我一直觉得这是我听过的色彩最好、又优美动听的音乐。SONY公司录制,费城交响乐团演奏,尤金奥曼迪指挥的应该是最好的版本了,费城乐团本就是以色彩著称的,这个版本比卡拉扬的版本录音效果和演奏都好,第一推荐。再后就较自由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费朗西斯卡》、《弦乐小夜曲》、《曼弗尔德》等,一路往下听就行,为了方便理解,最好有一本老柴的传记。
接着讲,再后你可以听老柴的交响乐和纯音乐作品了,如《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和他的6首交响乐,不过推荐从第6开始听,再听第5,反过来听。第6的感染力最强,如果音响好,一个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会被振撼—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真达心灵深处的音乐,你只需知道这是老柴个人的经历的悲剧和悲怆的感想就行了。而第5中的忧郁、哀愁,同样会深深的打动一个完全不懂音乐的人。第四我个人认为很难懂,而1、2、3,本人都没有啃过,不作评价,有机会可以听听。当然,如果你喜欢室内乐的话,老柴的《四季》、《费罗伦萨的回忆》、《弦乐四重奏》不可不听。第6的版本我听过至少5个,最好的又是费城的那个版本,尽管没有卡拉杨的录音好,但音乐感染力却是最好的,卡拉杨的还不如伯恩斯坦的版本。
经常听到别人都是推荐听贝多芬来入门,但如从老柴入门应该更好。听。推荐听完老柴后可以选贝多芬的第九中的第五乐章来听听,第三中的第四乐章,第五中的第一乐章,第六可以全部听。好了,可以了,等你精通了再回来听就可以了,否则会让你刚入门又被赶出来的。其实,他的几部序曲倒可以仔细的听一听,作为爱乐者的话,多听贝多芬是没错的。推荐的版本是卡拉杨的,据说伯恩斯坦指挥柏林爱乐乐团1990年的第九的版本相当不错,托斯卡尼尼的也很好。
以下曲目都是好东东 ,大家可以随机缘听:里姆斯基的《天方夜谭》(又名《舍赫拉查得》或《一千零一夜》)和《西班牙随想曲》,雷斯皮基的《罗马的喷泉》,比才的《卡门组曲》,圣桑的《天鹅》,萨拉萨提的《流浪者之歌》等。这类型的小品还有很多,都是色彩又好,又浅显易懂的好曲目。如果想爆棚,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段描写日出的音乐不错(烧了音响不要来找我),其它段都是高深莫测,还是别听为妙。不过此君的《唐璜》倒值得一听。
再下面有个人的值得一听,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典,新世界》,个人认为,这是最深入浅出、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作品之一。另外他的第八也可一听,还有一些,如节日序曲,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和些室内乐作品也可一听。他的作品,总听来说,优美动听,浅显易懂,色彩也不错,用他入门也可以,只是他的名气不如老柴,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买到。说起大提琴协奏曲,有一首是笔者喜欢的,就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个人感觉比德沃夏克的这首还好听。
再下面就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听了,只提几个人就可以了。
瓦格纳,此位仁兄的音乐着实好,起码《指环》中的音乐,《汤豪舍序曲》是该听的。他的音乐色彩和以上的诸位不一样,怎么说呢,他是主要以一种音乐的色彩(即和弦的色彩)而不是音响的色彩来描绘,不过音效也很好哦。他的音乐很容易抓住人,此人又才华横溢,他的所有作品,全是自己作诗(剧本),自己作曲、配器,场景也自己搞。甚至自己设计修了一座音乐厅(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专演自己的歌剧,音效全球最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怎么样,找来听听吧。
马勒,此人的音乐宏大、深奥,不过他的《第一交响乐》还是很好懂的,听第一时对比他的旅伴之歌来听理解得更好(以后有机会我展开这部作品来讲);第二也行,可以听一听。不过其人的第八,要动用近千人的乐队及合唱队,想试音响的爆棚效果肯定不错。
柏辽兹,此兄台的《幻想交响曲》,可以好好听一听,尤其是其中的刑场的一段(葬礼进行曲),他的音乐都是些极爆棚、色彩又好的作品。
J.S.巴赫,许多人认为他的音乐很难懂,其实未必,他的音乐动听,很好懂(都是一些纯音乐的作品)。
维瓦尔第,他的《四季》很值得一听哦,此人应属于浪漫主义的作品。
莫扎特和舒伯特,他们的音乐就是音乐,你要听的是音乐本身,任何的音效反而会让人分散注意力。莫扎特的钢琴,经历过一此沧桑的人会真正喜欢这部作品的。
伯拉姆斯,此人的第一、第四、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与命运之歌本人听过,听听吧,求你们了,就听一下吧。不过他的作品要听多遍才能听出其中味来,对我辈来说,只需了解有这样的音乐作品就可以了。他的室内乐很值得一读,喜欢室内乐的朋友可以多听一些。
其实吉它中有一些好曲目,随便找一盘古典吉它的都差不多。但有一首值得一提,罗德里哥的《阿兰祖兹吉它协奏曲》,第二段相当不错。
最后,有一句名言:你喜欢的,就是好的;你的见解,永远是对的!
姓名:小泽征尔
性别:男
籍贯:日本
生日:1935年9月1日
在20世纪著名指挥家中,日本的小泽征尔、印度的梅塔和新加坡的朱晖被誉为"世界3大东方指挥家"其中,小泽征尔是幸运的,他是20世纪3位指挥大师明希、卡拉扬、伯恩斯坦的真传弟子今被称为"新卡拉扬"
小泽征尔,1935年9月1日生于中国沈阳市,翌年,举家迁至北京6岁那年(1941年)就随父母回到了日本东京小时候的小泽征尔很想当个钢琴家,7岁就开始学钢琴,导师是日本著名钢琴家丰增升16岁,小泽征尔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东京桐朋学院音乐系,主修作曲专业,正逢明希率领波士顿交响乐团到日本巡演,他观后大为激动,立志要作个指挥家,于是改学指挥,拜日本著名指挥家斋藤秀雄(HideoSaito)为师经过9年的勤奋刻苦的学习,小泽征尔终于从这位严师身上学到了一套最基本的指挥方法
小泽征尔第一次正式公开表演是在学习期间,指挥NHK交响乐团演出莫扎特的交响曲,这是他初露头角1958年毕业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他只身自费远到欧洲在巴黎,他师从指挥家比戈特(EBigot)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泽征尔获准参加1959年第九届法国贝桑松国际指挥大赛,荣获第一名,轰动乐坛,一夜成名评委之一的指挥家明希非常欣赏小泽征尔的指挥才华,便邀请他到美国深造,小泽征尔又得到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开心极了
翌年,小泽征尔来到美国波士顿,参加唐格伍德夏季音乐节指挥会演,结果名列前茅,荣获库塞维茨基大奖(第八届)这次获奖,使他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明希的学生半年后,求知欲十分强烈的小泽征尔又到柏林寻求名师,又在卡拉扬主理的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中获第一名,随卡拉扬学习了8个月1961年,小泽征尔在巴黎第一次指挥法国国家广播爱乐乐团演出,被伯恩斯坦看中,请他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副指挥,小泽征尔又趁机拜伯恩斯坦为师
1962年,小泽征尔学成回国,一肚子计划的小泽征尔出任日本NHK交响乐团指挥1963年,美国芝加哥举行拉维尼亚公园夏季音乐节,指挥普雷特勒(GPretre)因病未能执棒,便由小泽征尔上台指挥CSO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博得热烈的欢迎,并被邀请担任下一届音乐节的音乐总监兼指挥从此,小泽征尔一帆风顺、青云直上,成为国际乐坛上最有希望、最有才华的青年指挥家之一,当时他才27岁
1964年,小泽征尔亲自带领日本桐朋学园弦乐团参与拉维尼亚公园夏季音乐节演出活动1964-1965年,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伯恩斯坦因病作短期的离职休养,小泽征尔就代替了他的工作,并在定期的音乐会上指挥NYPO的演出,很受欢迎1965-1969年间,他出任多伦多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曾多次率领乐团赴欧美巡演他初次在英国指挥演出是在1964年,乐队是伦敦交响乐团,曲目是奥涅格的神剧《火刑堆上的贞德》,他那迷人的指挥,赢得了伦敦观众的喝彩随后,他在巴黎指挥拉穆勒音乐会乐团的演出,同样获得好评
在1966年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小泽征尔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他那精彩的指挥,迷住了观众1968年他兼任日本爱乐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0-1976年间,他成为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SFSO)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1973年还率领SFSO赴欧洲巡演,轰动一时,成为国际乐坛大红人世界各国著名乐团都争先后地聘请他担任指挥,一个指挥家兼任这么多指挥职位,在20世纪乐坛上是罕见的
使小泽征尔达到指挥生涯的顶点的是1973年继斯坦伯格之后入主波士顿交响乐团(BSO),且破天荒地签定了终身指挥合同,至今已是他任期的第26个年头,成为美国乐队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指挥,无人能及除BSO之外,小泽征尔还定期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新日本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此外,他还是萨尔茨堡音乐节和唐格伍德音乐节的音乐总监兼指挥,也经常指挥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歌剧院和伦敦皇家歌剧院的演出不论在国外多么忙碌,他仍然坚持每年抽空回日本指挥新日本爱乐乐团演出
唐格尔伍德音乐节是BSO的大本营,但是,这个著名的音乐节却只有一个半露天的演出场地,音响效果也不理想人们期望已久的室内音乐厅终于在音乐节成立54周年之时(1994年)建成,在SONY总裁大贺典雄(音乐厅最高捐款者,享有命名权)建议下,音乐厅以小泽征尔命名小泽征尔认为,在现代指挥学派中,主要有两种指挥法,一是竖的,一是横的竖的指挥法,节奏鲜明,但旋律不流畅,横的指挥法,音乐线条感觉较好,但节奏不那么清晰他认为这两种指挥法都应该运用
小泽征尔的指挥艺术,的确是十分迷人他指挥时全身都是音乐,善于把自己与乐手们揉合在一起,以丰富的音乐修养和炽热的艺术感情去启发、带动乐手们,这正是小泽征尔指挥艺术最出色的特点他的指挥洒脱、大方、豪放、细腻具有惊人的音乐记忆力和令人钦佩的音乐魅力他对音乐作品的风格、速度、色调、节奏都有很细致的分寸感,布局严谨,主题突出,曲式清楚,层次分明他的指挥动作具有音乐形象性,从他丰富多彩的手指中迸发出来的音乐,征服了国际乐坛,使他在国际乐坛上有着稳固的地位
出生在中国的小泽征,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1976年12月,他应邀首次到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1978年6月,小泽征尔第二次到中国访问,在北京,他首次成功地指挥了中央乐团的演出1979年3月,小泽征尔第三次访问中国,率领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丰富多采的交响乐节目小泽征尔杰出的指挥和乐手们精湛的演奏,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同年12月,小泽征尔对中国进行了第四次访问,仅仅利用一周的排练时间,就指挥前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94年5月,小泽征尔第五次访问中国,在访问他的出生地沈阳之际,指挥辽宁交响乐团演出贝多芬《哀格蒙特》序曲,何占豪、陈钢《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小泽征尔原定于1999年5月12、13日率领BSO赴北京演出,后因故无限期推迟不过,他个人却到了北京讲学,这是他第六次访问中国
小泽征尔对中国的音乐及音乐家,十分欣赏和尊重他曾指挥演出过中国作品琵琶协奏曲《草原**妹》、弦乐曲《二泉映月》和《白毛女》组曲等
小泽征尔荣获不少学位称号,包括旧金山大学艺术博士名誉学位、日本艺术院大奖,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诺顿惠顿学院荣誉音乐博士学位等
小泽征尔的指挥曲目十分广泛,包罗万象,古往今来,无所不晓,指挥什么都可以,这是他过人之处其中浪漫乐派晚期和现代乐派初期的大型作品尤其有表现力他的CD很多,散见于10家唱片公司总的来说,小泽征尔的音乐倾向是折衷性的,仅凭一两张CD很难听辨出其类型、形象、特征、个性、风格据外电报导,小泽征尔将于2002年离开BSO,接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
他的具有代表性的CD有: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BSO比才《卡门》FNO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SKO马勒《交响曲全集》BSO奥尔夫《布朗尼之歌》BPO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VPO勋伯格《升华之夜》SKO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BSO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BSO斯特拉文斯基《俄狄浦斯王》、《浪子的历程》SKO竹炮(TTakemitsu)《11月的脚步声》SKO(以上为PHILIPS出品)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BSO奥涅格《火刑堆上的贞德》FNO李斯特《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BSO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FNO普朗克《荣耀经》、《圣母悼歌》BSO普罗科菲耶夫《交响曲全集》BSO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BSO柴科夫斯基《天鹅湖》BSO(以上为DG出品)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协奏曲》(左手)BSO施尼特凯《第二大提琴协奏曲》LSO(以上为SONY出品)析辽兹《安魂曲》BSO福雷《安魂曲》BSO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BSO柴科夫斯基《叶甫根尼·奥涅金》BSO(以上为BMG/RCA出品)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BSO普罗科菲耶夫《大提琴与乐队交响协奏曲》LSO(以上为ERATO出品)
一、文艺复兴时期
1、尼德兰乐派:创作内容多为弥散曲与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也有世俗音乐。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班舒瓦、奥克冈等。
2、威尼斯乐派: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音响恢弘,色彩绚丽,采用双合唱队(甚至达到五个合唱队),有乐器伴奏,如管风琴、号角、维奥尔琴等。代表人物有维拉尔特、叔、侄加布里埃利。
3、罗马乐派:一个专门创作服务于宗教作品的乐派,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为主。代表人物有帕勒斯特里那等。
二、巴洛克时期
1、蒙特威尔地(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
2、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3、佩戈莱西(Giovanni Pergolesi,1710~1736)
4、科莱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5、韦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6、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
7、德国的许茨(Heinrich Schutz, 1585~1672)
8、柏格兹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 1673~1707)
9、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三、古典主义时期
1、海顿: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2、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费加罗的婚礼》 和《唐璜》和《魔笛》。
3、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四、浪漫主义音乐
1、舒伯特: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
2、李斯特: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3、理查德·施特劳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有所不同。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
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
提倡标题音乐;
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
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