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李白是中国诗人中的诗人,李白的诗大多是精品中的精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去怀念,尊敬,推崇李白。
1对李白诗的评价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杜甫对李白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2有关后期名人评价李白的诗句古代: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现代: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3关于李白的诗集评价正文:众所周知,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
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而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离现实语言较远的诗文产生兴趣,对优美的诗句领悟内涵,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品格,从而领会其创作风格,领悟诗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好思想。
基于此,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际遇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我觉得,李白的一生由两条主线所贯穿:一是他的仕途生涯,二是道教对他的影响。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
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
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
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时候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但不久后,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长流夜郎。在途中被赦免。
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之时,他再次从军,无奈半道病还,逝当涂,年62岁。 我认为,李白将盛唐士人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理想化了,同时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穄”的儒家用世思想,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必然导致失败。
但是他始终向往这样的理想。所以始终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李白一生受到了道家,纵横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贯穿李白的一生,则是道教对他的影响,之所以这部分单独提出,就是因为神仙道教信仰在他思想中有重要的地位。
少年时代生活于道教浓郁的蜀中之地,自然耳濡目染,后又学习了纵横术。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多次举行了入道仪式。
正因为如此,李白在不少的诗中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另外他的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也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狂”是他人生的象征,他的侠胆、仙趣、狂饮都极大的刺激着其个性中那高傲狂放的因素,使他的个性意识常处于一种膨胀状态,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狂放、倨傲达观的性格。尽管他在诗歌中常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是行乐的感慨,其实是出于内心深处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
在诗中,李白常通过对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以神仙的洒脱快活,表示对现实世俗的反抗;于飘飘欲仙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分表现了出来。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评价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谈论: 《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
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问奈何事栖碧间,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他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再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把一个水、月、白云连成一体的琉璃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产生的奇妙想象,写得那样明净秀美,如入神仙境界。
仅仅谈到七绝的成就,简直就是在抹杀李白诗歌的成就。李白的五绝同样也是无人匹敌的。
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和七绝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的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做到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内涵丰富,这就是绝句的最高境。
4有哪些评价李白的古诗1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府开,俊逸鲍参军。
释义: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
2 《梦李白其二》(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释义: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3 《寻李白》(当代)余光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释义:表现出李白空有一腔豪情却倍感寂寞无人意气相投,月亮自古就是寂寞的象征,所以七分酿成了月光可谓形象。
4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释义:李白饮酒十斗,就能写出一百篇诗来。他也乐于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卧在长安市的酒铺里。他性格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天子召见他,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说自己是酒中之仙,谁召见都不去。
5 《调张籍》(唐)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释义:说李白和杜甫的文章写得好,光焰万丈,灿烂的光辉射向远方。
6 《赠李白》(唐)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释义: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你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7 《不见》(唐)杜甫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释义: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对立。“怜”。"吾意独怜才",可见杜甫对李白的偏爱和相知。
8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释义:意思是说李白简直不是凡尘间的人,能走过这么难走的路,是不是太白金星变成的?
9 《月下独酌》(当代)余秋雨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
释义:是余秋雨对李白的评价,李白嗜酒成性,有一腔侠气豪情,所以说酒入豪肠,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但几首描写月光的诗句尤其有名。
10 《李白墓》(唐)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释义:李白的坟位于采石江边,周围有很多农田,更长了很多草。在这荒芜田陇下掩埋的尸骨,当年曾经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
5李白的古诗的点评李白《赠汪伦》赏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1]。
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注释:
[1]踏歌: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
6关于李白的诗集评价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7评价李白的古诗有哪些评价李白的古诗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杀,唯吾独怜才。(杜甫)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徐增)
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余光中的这首《寻李白》,当时写作文经常用到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8后人对李白评价的诗词 对联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9名人对李白的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杀,唯吾独怜才。(杜甫)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徐增)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
2015年,侯孝贤执导的影片《刺客聂隐娘》上映。舒淇在**中塑造了一位孤独寂冷,无情残酷的女侠客形象。她背负着复仇,使命,隐痛和回忆,成为一个替人卖命的杀手。
不过,在她冷血无情外表下,充斥的是一颗对自由向往,对生命渴望的心,这部影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女人的精神成长史。
女侠客一词,往往会带给人诸多的联想。因为在传统的意义上,女性是柔弱的,温顺的,而侠客却展现出了女性在甜美外表下更为刚强的一面,她是自由奔放的,桀骜不驯的,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抉择生死,在江湖中闯荡,所以关于女侠客的故事往往会让人回味无穷。
实际上,影片中聂隐娘的原型来自于唐代传奇里的一则故事。在游侠气盛的唐朝,关于女侠客的传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也有不少的文人骚客,挥之即笔,写下了许多关于女侠客的传奇异话。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小说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走向巅峰的标志,而其中女侠客的故事,更是其小说创作中浓重的一笔。知名学者汪辟疆为此重新整理、校对了目前社会上所保留下来的唐代传奇小说,择优收录在《唐人小说》一书中。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唐代传奇中关于女侠客的异闻趣录。
一、女侠客的前世今生
最早关于女侠客的记载,出现在东汉杂史中。比如东汉范晔《吴越春秋》之《越女试剑》中的越女
“越王问范蠡手战之术。范蠡答曰:‘臣闻越有处女,国人称之。愿王请问手战之道也。’
于是王乃请女”,越女通过自己的武力,在越国争夺吴国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潜能。
其次还有东晋时期,干宝的小说《搜神记》中描绘了一位叫做李寄的少女,铲除恶蛇,救下童女,因而成为传奇。
但是在唐代以前,历史中关于侠客的描述,往往以男性为主,即便是提到女性,所着笔墨也只是点到为止,真正意义上对于女侠客的描述,在于唐代。她们形象迥异,个性张扬,身怀绝技,报恩复仇,在豪侠小说的世界中独树一帜,极具艺术感染力。
比如《虬髯客传》中的红拂女,《隐聂娘》中隐忍克制的隐娘,还有《谢小娥传》中坚韧,仗义,一心为父亲与丈夫报仇的谢小娥等等。
之所以关于女侠客的小说在唐代颇为盛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
一方面,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任侠之风盛行 。
《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记载:"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唐朝建立之初,设立了“武举制度”,实行“府兵制”,鼓励官宦子弟行武强身,保家卫国。尚武可以说是唐朝时期一种极富特征的潮流形式。当时的朝廷中有不少功臣,比如秦琼 、尉迟敬德等人就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游侠人士。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许多思想先明的女性受到感染和熏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另一方面,中晚唐时期,藩镇之间互相明争暗斗,并且彼此雇佣了大量的侠客豪士作为争夺权力的刀刃。这个特殊的社会因素,也成为了小说创作的素材来源。
此外,唐皇帝源自鲜卑后裔,鲜卑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朱熹就曾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夷狄指得就是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中,女子可以骑马射箭,自由婚配,受到的社会约束较少。
《北史》卷十四《列传·后妃下》记载:“公主引角弓仰射翔鸱,应弦而落;妃引长弓斜射飞乌,亦一发而中。神武喜曰:"我此二妇,并堪击贼。"
这里的二妇,指得就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两位妃子。这两位妃子本身就是骑马射箭的高手。 因此北方游牧民族对唐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和女侠的出现息息相关 。
总而言之,女侠客在唐朝的小说历史上留下了一笔美丽的倩影,也唯有那个时代才能创造出那般动人心弦的故事。
二、唐人传奇中的女侠客
既然说到女侠客,那就不得不说这些女子的十八般武艺。
比如以刺客为生的隐聂娘,因为小时候骨骼清奇,被师父看中,掳去学武,成为行刺的高手。即便是大白天,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只要瞄准目标,一刀必中,并且未能使周围的人察觉。
还有步疾如风的红线女,一夜来回七百里,丝毫不在话下。
女侠身上的高强武艺,使之成为异于众人的标志,为塑造人物的形象增添了色彩。此外,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刀功剑术,也为后人的武侠小说创造带来了诸多的灵感和根基。
当然,除此之外,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侠客身上真实出众的性情和魅力。
比如心思缜密,豪气与智慧并存的红佛女。其原本是司空大人杨素身边的侍女,遇见李靖之后,便料定此人非同寻常,当机立断,追随其而去。
后来在旅店,面对贸然闯进的虬髯客,方寸不乱,几番试探之后,便主动与其结下兄妹之情,共闯江湖。此女胆大心细,豪爽稳重的性格不言而喻。
再者,一心想要复仇的谢小娥女扮男装,作为佣工,进入杀父仇人申兰的府中。面对锦衣玉食的生活,她没有动心,面对仇人,她丝毫不露马脚,隐忍多年,直到完成为父为夫报仇的使命。
还有看似冷面无情的聂隐娘,内心却心存一丝温情。师傅曾派她行刺某位大官,准备下手之时,隐娘因为看到大官与其孩儿相互嬉闹的场景,而心生恻隐,耽误了任务的时间,继而遭到师傅的责备,只是她的这一举动反倒为隐娘这个人物添许了光芒,使之变得有血有肉。
除此之外,《唐人小说》一书也记载了一些非侠女的故事,他们虽然不是侠女,却有着侠女的肝胆心肠。
比如《杨娼传》中的杨娼原为岭南一位大帅的妾室,无奈大帅的妻子容不下她,将其撵走。只是,当杨娼得知大帅去世的消息时,毅然回到大帅坟前,为其哀悼,还送还了全部财物,其深情令人感动。
还有《李娃传》中的李娃,虽为妓女,却有情有义,在荥阳公子落魄后,依旧不离不弃,细心照料,助其考取了功名。
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女侠身上闪耀的人性的光辉,才是他们最为动人的地方。这也是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三、侠女的婚姻观
前文也提到了唐代时期的社会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崇尚自由开放的婚恋观。当时的鲜卑族中男女之间是可以自由选择配偶的,甚至离婚再婚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北史》卷十四《列传·后妃下》中有记载北魏长广王王元晔的妻子,也就是后来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妻子尔朱氏,曾有过多次婚姻的记录。这一观念也影响了整个唐代的社会阶层。比如唐公主中的高密公主,房陵公主等等都曾再婚过。
这种自由奔放的婚恋观,在唐人小说中也得到了体现。《聂隐娘》中写隐娘“忽指磨镜少年及门。”觉得此人即可,便向父亲提出要求,与他定下婚姻。
红拂女夜访李靖,便与其私奔,结为夫妻。可以说他们的选择是主动的,积极的。这种自由开放的婚姻观,即便是放在现在社会,也依旧是让人羡慕的。
不过,在女侠客的小说中还有一种结局,便是以道家的方式隐匿天地之间。比如谢小娥皈依空门,红线女不知踪影,聂隐娘绝迹江湖。
总而言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她们能够以自我的方式选择人生,而不是依附男性,代表了他们内心的独立意识。这一点,也使小说的故事发展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当然,因为唐代侠女小说的出神入化,所以后来有许多以此为蓝本而加以创作的故事。比如清朝时期的《儿女英雄传》、《绿牡丹》等。
相比唐传奇中敢作敢为,豪放不羁的女侠客形象,清代小说中的女侠客却被贞节这一枷锁,牢牢束缚。
比如《儿女英雄传》中的十三妹,在众人的劝说下,最后嫁给了安骥,为的就是不让众人失望,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爱情。《绿牡丹》中的主人公花碧莲,在坠入爱河后,却要让父母为其说亲。
可见,清朝封建思想对女性的禁锢之深,使得侠女们的选择更多是被动的,无奈的,这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不得已之举。
反观唐朝,能有如此开放和超前的思想观念,却不得不让人感叹。所以,这反倒让唐传奇小说中的女侠客形象愈加鲜明生动。
试问,即便是在现今的社会下,又有多少女性能够自由抉择人生,追求想要的生活,寻觅心里中的配偶呢?
所以说,她们身上独具魅力的人格,才是我们心中最为触动的地方。 因为在女侠客身份的背后,它所传达的思想是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自我命运的掌控。
侠女,是唐代思想文明社会下的一道靓丽风景。
四、新时代的侠女
当然,侠女是不存在的,它是人们对女性理想主义的化身,是小说和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完美人物形象罢了。
只是,人物是凭空想象的,但是侠女的精神风貌却可以存留在每一个人心里。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报道,非常感动。
一位名叫李旻果的女士,坚守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近二十年,为得就是和自己的丈夫马悠一起恢复这里的雨林生态。
她的丈夫马悠是一位德国的生态学家,他想用自己的理念和方法,重新塑造这片雨林的生态。李旻果义无反顾地跟随着丈夫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
他们遭受过诸多的挫折和磨难,也曾遭到了当地政府、民众的极力反对,甚至还有人放火烧毁了他们曾经种下的幼苗。因为比起眼前的利益,创造雨林对人们而言,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的笑话。
只是,李旻果坚持了下来,后来马悠心脏病去世后,李旻果独自一人挑起重担,带领马悠留下的科研团队,以及两个年幼的女儿,以一己之力,与世界做抗争。
十几年以后,这片布朗山雨林小有成果,基本形成了“雨林生态小气候”,此时人们才逐渐理解她的所作所为,并加入到改善雨林的行动中来。
十几年来,她就如一个孤独的勇士,凭着一股坚韧的精神,以及心中的理想,为改变雨林的生态,付出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不就是一个女侠客么?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女性在为自己的梦想,为了自我的追寻努力奋斗着,只是我们从未熟知罢了。
再往小了说,这个社会中,又有多多少少的女性为了想要在职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想要在繁琐的家庭生活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想要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奋不顾身呢,她们不该被称为侠客吗 ?
我想,比起《唐人小说》中的女侠客,这个时代下,那些平凡而执着的女性更值得我们尊重,也更值得我们看到她们身上的闪光点。
女侠客,将会永远留存在时代的记忆里。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李白是中国诗人中的诗人,李白的诗大多是精品中的精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去怀念,尊敬,推崇李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