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散文

聚散散文,第1张

  1

 雨一直下,一直下一直下,从三月到五月,断断续续。

 缱绻的雨季,总是会牵动无缘由的愁。突然就盘点到了两年来的自由团体活动:我们一起去过了许多地方,每一处山水,每一盎绿意,都曾有过我们的身影和惊喜。

 还是决定了要解散,还是有些隐隐地不舍和五味杂陈,还是忘不了一起许多的点点滴滴: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决定来一次告别仪式——最后一次集体出游。预定的方案,改了又改,无论如何,都无法全员出动。最终还是定在了南昆山:烧烤,夜宿,观光。

 2

 连日来的阴霾雨天,周五的时候,突然晴朗起来。

 中午时,就已准备好了烧烤的各种食材:入味,冷藏,以及相应的炊具。下了班,匆忙去往学校,接上小子,换了身衣服,就拎上昨晚就准备好的行囊,一路小跑着去到集合地点,加上两名小孩,共十一人。因为带着小子,所以对于我的“夜宿南昆山”爱人并没有明显反对,只是嘱咐我别忘了带些银两。

 一前一后的两辆车,在下班的车流里穿梭,径自去往目的地。晚霞在车窗外的树梢,兀自晕开,若隐若现。经过闹市,路面慢慢清静下来,音乐在车厢里轻唱,晚风吹着很凉爽。不知不觉,夜色渐浓。

 直至车窗外已经完全黑了,车辆蜿蜒在崎岖的山道上,两旁的山泉,一路叮咚追赶;间或的虫唱,高亢而又婉转;山风吹来,有些微微的凉意;沿途的路灯,次第闪烁。挂在高空里的明月,也有些圆,总是在我们的头顶照着亮。经过两个小时的七弯八拐,到达预定的农家已近八点。庭前的一簇迎客翠竹,密砸地簇拥在桥边,看到这簇翠竹,我就莫名地欢喜起来。桥下的流水哗啦啦地流着,水里的鸭子在呱呱地叫,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昏鸭”的风景画。

 3

 主人麻利地替我们起好了灶,男人们扇风起火,女人们淘米洗菜,孩子们兴奋地围来绕去。

 很快地,我们都围坐在一起,庭院里的灯火通明,映着屋后满山的翠竹忽明忽暗,月色为四周笼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大家早就饿了,各自忙着烧烤起来,大快朵颐。正当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时,阿KEN突然托着倒满红酒的托盘,走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每人端了一杯,不用说,这肯定又是袁少的主意。就着炉水围坐在一起,左手烧烤,右手红酒,心底就满满的欢愉和柔软。曾经组织了那么多次的烧烤,没有哪一次有这样的氛围和情调。或许,正是因为最后一次,所以大家都想将它刻在记忆里吧。

 烧烤到了一半,阿KEN就起身去给我们熬白粥和肉骨茶(排骨、龙骨、五花肉、调味料;调味料是阿KEN上次去马南西亚带回来的特产)。一来清理肠胃,二来裹腹。等到闻到小米粥的香味时,烧烤已吃得差不多,间或来杯凉茶或来点水果,看到煲里熬好的白粥,忽然很有食欲,忍不住盛了一小碗,一边的肉骨茶又在不停地冒着香味,可是再也吃不下了,留着当明天的早餐吧。

 吃饱了喝足了,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着,水里的'鸭子时不时地叫几声,大概是赚我们吵醒了它们的梦。就有人提议玩扑克牌,比大小,输者喝啤酒。我想我的运气适合去买福利**,第一轮第一张的最小一张A居然被我抽到了,不许耍赖,只得喝了一口。两个小子见我们玩得不亦乐乎,也在炉火边忙得不亦乐乎,帮我们烧烤,装盘,调料,入味,并且殷勤地端到我们身边,说等我们玩饿了时就可以直接吃了。

 直到炉火熄灭了,孩子们才罢休,将他们赶去了楼上洗漱休息。我们继续比大小,其间,阿KEN还分身为我们一一端上了肉骨茶,真地是美味可口,大家对阿KEN一直赞不绝口。我也实在太意外了:这次烧烤居然还会有这么丰盛的美味。慢慢地,大家也玩累了,就坐在一边看月色,聊天,再唤几声河里的水鸭。孩子们也兴奋地不肯入睡,时不时跑到阳台上,喊喊夜色里的我们,如是反复,不知不觉中安静了,想必小家伙们是睡了。

 一晃,已是凌晨两点,梳洗之后,各自散去,正准备睡下,又有人嚷着要打麻将,这一嚷大伙又来了兴致,麻将桌刚好在我们住的那套房的厅房里,立即又围上了一桌。看来我的运气是真不差,第一把牌我就胡了,接着又胡了一把。几圈下来,居然又过了两个小时,赶紧散了,各自回房就寝。

 山里的夜很安静,关了灯,便完全沉浸在夜里,确切地说是黎明前的黑暗里,入睡已是凌晨四点。

 4

 轻轻地醒来,早上八点半。懒在床上,又怕辜负了这满山的风光,便起了身。

 透过窗帘,屋后是满山的竹子;打开房门,对面依然是满山的翠竹,久违了,这漫山的竹林!山里的清晨依然宁静,孩子们也还没有醒来,我又倒回去睡着,却再无睡意。不久,孩子们也醒来,在阳台上走来走去,小声地说着话,我又起身嘱咐着他们不要吵闹,早起的南方便带他们去山边散步。

 等我梳洗完毕,走出阳台,就看见阿KEN又在那里忙乎了,他是在给我们熬白粥,远远地同他道了声早,待大伙儿陆续下来时,阿KEN的早餐也准备好了,品种齐全,除了白粥,还有面包,以及蒸熟了的米饭,玉米和馒头,我们开心地凑在一起吃着各式早点,无不感激阿KEN的勤劳和好手艺。最后,阿KEN将未烧烤完的排骨、鸡腿和鸡中翼和少许的青椒混和在一起闷烧,留作吃饭时的下饭菜。

 吃罢早餐,遂有人提议,去山里走走,正欲起身,天空开始飘起了雨丝,孩子们一早嚷着生了火的炉灶被迫搬到一边的连廊里,继续烧烤一些素食和火腿。

 天公有些不作美,大家只得围坐在连廊里,一会儿又切开了大西瓜,大家分吃,直到雨幕慢慢地散了,天空也明亮了起来,我们还是决定去观光。袁少还在酣睡中未现身,两个孩子饶有兴致地玩着游戏,不愿随行。吃饱喝足的我们,一行八人整装出发。

 5

 沿着山坡的水泥道慢慢前行,两边满山的翠竹蓊蓊葱葱,修长而又挺拔的林立,有一种清新的绿意直钻入鼻翼,空气是那么地洁净,沁人心脾。走在这宁静的山道上,完全沉浸在大自然里,绿色的海洋里,还有清亮的山泉和草丛下的虫子们在欢快地歌唱,仿佛在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弯了几道弯,发现右则山谷里的竹子,横七竖八地生长着,很是杂乱无章,想必它们经历了恶劣的风雨摧残,甚至有些已露出了筋骨,却依然笔直青翠。身处逆境,而不妄自菲薄,真所谓“明心清似镱,所怀虚若谷”。再看它,中通外直,叶似利剑锋而不露,清瘦节劲,不卑不亢,不骄不燥,玉立于天地之间。俗世之中,却不随波逐流,不与世同污,无为无我,无嗔无怒。不觉想到“做人当君子,君子当如竹。”

 不觉来到观音潭,沿着石级一直下到潭底,依然是翠竹相掩成趣,潭里的水绿成了宝玉般,泛着柔光,真忍不住有些想扑入潭底,做一尾鱼,快乐地游来游去。从山石上冲撞而下的山泉调皮地跳进潭里,跃起了数不清的白色小珍珠,随即又没入潭底,蹲下身子,任水流滑过手臂,有一种丝绸般的滑凉。我们伫立在竹林中的潭边,有些留连忘返,要不是美女提议我们去看另一道风景,一时还不愿离去。

 6

 沿途的风光,很宁静,清新。再加上昨夜和早上雨水的洗礼,山里的空气更是可人,偶尔有几缕阳光,从云缝里穿了下来,等到感到有一丝闷热时,它又收回了那道道霞光。

 来到别墅前,又是另一番宁静的风光:微型的人造湖里,有一汪清泉自上游冒着泡泡地慢慢注入,几尾红色的小鲤鱼游来游去,倏忽间又无踪影。功夫茶具的坐椅造型别具一格,旁边的休闲椅,很有情调地散在一边,我们一行人,坐在石椅上,静静地看着水流注入湖里,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这静静的水流,以及两旁的别墅门前,均砌有小桥,小桥的下面是弯过的流水,一切是那样的静谧和安详。我们完全被这样的美景征服了,久久地坐着,与这山水融为了一体。不觉中,我又开始恍惚起来:我们分明就是贪恋红尘的仙子,流落在了人间。

 直到天空有些暗淡,乌云不知何时遮住了头顶上的那一线阳光,感觉天色不对,美女遂提议我们沿路返回。没走多久,风中夹着几滴雨点,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我们不觉加快了脚步。

 刚刚返回到观音潭,就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立即躲进了雨蓬里,兜售豆腐花的主人殷勤地招呼我们躲雨,我就看见豆腐花就这样安静而又欢快地静立在一边,等着我们去品尝。

 雨点密密匝匝地直接砸了过来,雨蓬似乎也不足以避雨了,山风吹来,有些飕飕地冷,不禁打了个寒颤。小强顺手拿了一块木板在身前遮挡风雨,我立即躲在了他的身后,也算是借一个避风港吧。

 只是没想到,这雨来得突然,来得急,一时半会也没有要停的念头。豆腐花早就下肚了,雨点依然蹦蹦跳跳地在地面上跃出水花,间或还来几道闪电和几声雷鸣,怕是要困在这半山腰了吧。鞋子早就进了水,越发觉着有些冷。无奈,只有致电给袁少,让他开车上来接我们下去,在我们的翘首期待中,袁少及时出现了。

 原本要分两拨下山,最终五人的座驾,硬是塞进了九人,这么壮观的场面,以前没有,以后怕也是不会有,袁少载着一路呼叫的我们下了山去。

 7

 回到目的地,已是下午两点,主人催促我们交房。

 大家又开始端起碗筷,狼吞虎咽地吃起午饭,饭菜都还是热乎乎的,再拌上辣椒酱,也是美味可口。很快的,饭菜一空,所有的食材被我们全部消灭干净,没有一丝的浪费。不得不佩服我们超强的战斗力,一群名副其实的吃货,从头到尾几乎没有消停过。真正做到了吃、喝、玩、乐的至高增界和完美结合。

 临走前,雨依然没有停,主人热情地送我们上车,嘱咐着下次再来。回去的路,一下子快了许多。越往下,天色越发明亮,仿佛这山上山下其实是两片天。雨也不知何时停了,沿途有许多上来的游客,也有一些停在路边拍照留念。

 车子行驶在山路上,透过车窗便是雨后的奇观。云雾袅绕在林层中,分不清哪是云海,哪是林海,仿佛置身于天庭,看那道道仙气从半山腰升了上去,我们似乎漂浮在云海里,人也跟着轻盈起来。

 最后令我们全体忍不住下车的是山谷里的一处美景:俯瞰下去,湖水绿得像是被人泼下了油漆,看上去不像是真的,倒像是一幅画,山顶处婀娜的云雾缥缈如纱,披在林海中,像是害羞的少女,捂上了面纱,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

 最后的拍照留念,便一路返回。

 8

 偷得浮生半日闲,游山玩水似神仙。

 这样的去处,真是让人留连忘返,更让人难忘的是本次活动的丰富多彩和许多的出乎意料。想必,对于这最后一次的出游,大家都是如此的珍惜。就像每一场的遇见,因为别离的预见,所以我用深深的凝眸,锁住每一次的邂逅。

 无论今生怎样的山高水长,一起走过的日子,已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铭记于心。无论明日以后,怎样的相隔天涯,相信心与心的相连,就像那分不清的云海和林海,有聚,有散,一切皆因缘。

  一、微型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1、散文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说,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新文体”。散文诗是美丽的“混血儿”,有着诗与散文两种不同的血缘关系,但不能因此说“散文诗是散文化的诗”,也不能说“散文诗是诗意化的散文”,它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散文诗就是散文诗,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如**是一种颜色,蓝色是另一种颜色,将**与蓝色混合而成的绿色,难道不是一种独立的颜色吗?

 2、微型散文诗正是从散文诗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文体。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越来越细,使散文诗也赢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如同诗歌可以分为长诗、短诗、小诗和微型诗一样,散文诗也有长、中、短、微之分。这样的划分体现了文体发展的细致化,也体现了作家追求的精致化,同时也体现了大众阅读的精短化。

  二、微型散文诗是百字内的散文诗

 1、对散文诗的篇幅划分。刘谷诚在《散文诗的美学特征》一文中谈到:“一般认为,散文诗的篇幅在100字至600字之间比较适宜,创作的空间比较大。这也是许多诗人、文艺理论家的共识。”“当然,字数在六百字左右的散文诗佳作,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超过了这个幅度,便可称作中篇散文诗和长篇散文诗了。”但这里的缺陷,恰恰是忽视了百字内微型散文诗的研究。所以,按照篇幅的长短,对散文诗做出这样的区分或许不仅是必要的,也应该是十分有益的。这就是:100字以内的散文诗为微型散文诗,100-600字为短篇微型诗,600-1000字为中篇微型诗,1000字以上为长篇微型诗。

 2、微型散文诗字数限定在100字内,已经成为相当一批微型诗实践者的共识。应该说,微型散文诗概念的提出,是微型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微型散文诗和微型诗的发展直接相关,所以穆仁先生在《我看微型散文诗》一文中说:“微型诗体现着对诗体短小的极至追求,因此微型散文诗也以力求短小为宜,我主张每首微型散文诗最好在100字以内”,并强调“微型散文诗以百字为上限”,这一点,也得到了微型诗界的普遍认同。可以说,微型散文诗是快节奏时代的快餐文化,是微型文学大潮的一支小溪,也是备受大众传媒特别是报刊杂志青睐的一种文体,和百字杂文、百字小说、百字小说、百字童话、百字故事、百字言论等等“百字文”一样广泛流行,备受广大读者喜爱。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微型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微型散文诗。也就是说,微型诗、微型散文诗,都是微型文学这个千姿百态的“小人国”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如果要给微型散文诗下一个定义,那就是:诗的灵魂散文的外衣精悍的骨架(100字内的篇幅)=微型散文诗。

 3、微型散文诗字数限定在100字内,这是微型散文诗在形式上区别于散文诗的唯一特征。穆仁先生认为:“微型诗以三行为限,微型散文诗亦应限于三行(或三个自然段),这是微型散文诗与别的散文诗区别开来的特点之一。”对此,笔者以为是不妥的。诗歌是以“行”论长短的,而散文诗是以散文为外在形式的,是以“篇幅”而不是以“段”或者“行”论长短的。所以,无论一篇散文诗有多少段、多少行,只要其字数在100字内,就是微型散文诗。譬如当代著名散文诗、散文作家耿林莽的《枫》:“山崖绝壁上,一株枫树垂悬。/月光照亮了古铜色的枝柯。/一千片叶子在舞蹈,狂欢。/风的手旋转。”还有《神马》:“一匹匹马纵蹄飞奔,奔向/西下的夕阳。/落日的金光,腾起流苏,那是抖动着的蓬散的长鬓,呼啸于风中。/一瞬的辉煌。/失却了蹄声的大地,黯然失色了。/一只老鼠窜出洞来,填补了空白。”《枫》只有44个字,《神马》只有84字,均不是三行或三段,我们能说它不是微型诗吗?

 4、当然,百字是概数不是定数,101个字就不是微型散文诗吗?所以,对散文诗篇幅的划分更多的是基于研究的需要,基于对不同篇幅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规律探讨的需要,而不是僵化的教条和写作的羁绊。同时,值得强调的是:字数并不是评判文章优劣的最终标准。不是说写的越短就越好。唯有在百字内这有限的空间里写出精美的篇章,才是一篇难能可贵的微型散文诗。

  三、微型散文诗是“微型、散文、诗”三者的有机统一

 1、微型散文诗的本质是诗。虽然它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可是既然是“诗”,就必须具备诗的素质,有诗的语言、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意象,有诗的凝炼、跳跃等等。但微型散文诗与微型诗有很大的不同。它篇幅精微小巧、意蕴精深凝练、意象突出鲜明、思绪博大空灵、哲思丰沛充盈;它比微型诗场景更宏阔、铺排更自由、畅想更活泼、意象更丰富、情感更浓烈。

 2、微型散文诗的形式是散文。它的形式近似散文,句式自由,可不受严谨的约束。但它可以写得比散文更紧凑、更凝练,可以摒去散文中通常的那些铺叙和背景交待,留下语言上的跳跃和思维上的空白,因而比散文篇幅更精短、思想更精辟、诗意更精致、语言更精美、意境更精深。当然,这里的微型散文诗中“散文”的概念并不是所谓“抒情散文”,这种认识是狭隘的,会萎缩微型散文诗的自由表达空间。包忠文先生在《散文诗家作品选评》的“序言”中便这么说:“从古今散文诗创作的事实看,散文诗中的‘散文’,并非专指我们通常所讲的抒情、描写性的散文,而是文学艺术除诗歌外的所有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小说、剧本、杂文、寓言、传说、神话等,亦即广义的文吧!不仅如此,从散文诗的艺术构思角度着眼,它还应当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因此,散文诗应是诗和文(即各种文艺文体)的整合,辩证综合。它可以以文入诗,亦可以诗入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文,是诗与文交叉、渗透中产生的一种独立的自由的新文体,是一种艺术的新的‘格式塔质’。”

 3、微型散文诗的体式是丰富多样的。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这就是说,散文诗(包括微型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所以,微型散文诗的体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包括抒情体、畅想体、写景体、叙事体、哲理体、杂文体、寓言体、格律体等等。但无论那种体式,微型散文诗都应该洋溢着个性化的情感,体现出诗人个体独特的、深刻的人生体验。

 《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称:“散文诗为更自由地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波动不居的情绪提供了一种手段……自由诗是对格律诗的解放,散文诗是对自由诗的解放……当然,我们不能说诗的未来就是散文诗,但散文诗确实预示着诗的未来。”这说明散文诗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微型散文诗也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但客观地讲,在日渐世俗化的滚滚红尘中,纯文学包括散文诗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何况,微型散文诗还只是一朵十分娇嫩的幼苗,需要悉心呵护才可能绽放出灿烂夺目的花朵。

  疆村五月,虽然春天姗姗来迟,比起南方要晚个把月。可是,这初春的来临,给冰封雪冻了一个冬天的北方,平添了无尽乐趣和生机。

 前几天,一位文友女儿结婚,宴席过后,我们几个女友凑到一起,到江边观风。那时候树叶已经绿了,山丁子花还没开,小桃红也刚刚含苞待。,我们拍了些风景照片,玩耍一会便各自散去。可是,我们约定,下个星期天文友聚会,那时候桃花山丁子花都开了,我们一起采风赏花。

 清晨,我和绿野荒踪副社长兼总编飘零(范玉玲)姐姐第一个来到江边,她是特意和其他老师串个班来的。她和我说,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第一,是我们绿野荒踪成立以来第一次活动,顺便和大家沟通一下,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交流一下文学感受和大家对我们的意见,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第二,桃花一年只开一次,再来就没有这个景象了。第三,今天还是母亲节,我们共同祝愿天下的母亲健康快乐。

 我会心的笑了,虽然连连称赞姐姐想得周到,心里却对眼前这位一本正经为人严谨,对自己几乎有些苛刻的老同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感触。范姐长我两岁,我们是黑河师范中文班同学,多年来给我的印象是,贤妻良母,一门心思都用在女儿身上。她按时按顿给孩子调理伙食,孩子写作业她在一旁陪着,随时指导。孩子睡觉她在一旁坐着,给孩子扇风。孩子上学她亲自送出门外。那时候我们同学有什么活动她都很少参加。同学孩子结婚什么的,吃完饭大家玩一会,她都不参加,说回家照顾孩子。我们总觉得她不合群,可她真的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女儿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南京东大。如今在上海就业,目前由公司派往美国工作。如今,眼前这位风韵犹存的姐姐真的变化很大。尤其是组建江山绿野荒踪文学社团以来,她的变化更大了。我说,范姐,你有实力,做编辑吧,咱们社团刚刚成立,你就当帮我一把。

 她笑了笑说,说句实在话,我也就是看在你老同学的份上,帮你个忙,看你太累了,我心疼,不然我才不干呢。在江南烟雨,他们就让我做编辑,我都没做。反过来说,你图什么?还不是为了大家好,把我们当地的好作者,好文章推出去,展示我们黑土地的风采。

 我会心的笑了。谢谢姐姐的理解!谢谢姐姐的帮助!

 她写文章和做人一样严谨,从来不会无病呻吟,他在江山写了170多篇文章,获得44篇精品,可见比率不菲。她做了一个月编辑,审核编辑200多篇文章,可谓起早贪黑,废寝忘食。

 看着江边的桃花真的开了,满树的粉剌剌一片,映红了半边江堤。真是桃红柳绿,春意盎然。还有那滔滔西去奔流不息的一江春水,使人浮想联翩。我和姐姐拍了几张照片,抬头看见桃花树下走来一个人,她虽然人到中年,还是那么年轻漂亮,稳重大方,打扮得体,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她就是法院副院长张春娟,喜欢写即兴诗歌散文。

 嗨……我来了。我们抬头望去,是我们绿野社团的荣誉社长南山竟然也有菊(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贤哲)和卫生局副局长张艳芳、疾控中心何贵芬来了。贤哲,零八年就出版了爱情小说《你到底爱谁》在江山发表了2000多篇文章,以遥遥领先的速度摘取了江山状元第一名的桂冠,她善于写微型小说诗歌,尤其微型诗字字玑珠,哲思哲理,很有内涵。被我戏称为贤哲语录。还有活泼好动的江山发文的王凤,欢欣(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董慧敏),山谷百合(县作家协会秘书长侯春玲),社团编辑太阳火(牙科医师张海瑶),还有青春靓丽的教师石茵。大家欢聚一堂,说不尽的乐趣和兴奋。

 我说,这不成了女儿国了,怎么男生一个也没来?

 我来了。我们顺着声音望去,一位浓眉大眼,长着国字型脸膛的中年男人在凉亭那边走来了。他就是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无私奉献的绿野社团副社长编辑大爱无疆(进修校张文臣)。

 一位骑自行车的男士也来了,他是嫩江文友群管理石武。以写地方特色,反映生活现实为主流擅长古典诗词小说的作者,衰草枯杨(房产局办公室主任龙灏)也来了。我们这个社团终于有了三个“党代表”。以小说小品,电视剧为主打绿野荒踪驻社作家的龙江俊杰,因为单位有事没来。绿野荒踪编辑评论部长洛雪(政府办秘书李艳华)因为单位栽树没来。

 活泼靓丽的太阳火真的有艳阳一样的火爆,她做着各种姿势在桃花树下拍照,一会做个散打动作,一会又做个太极蹲卧式,一会,干脆仰卧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南山,王凤,慧敏等都顺势趴在地上,蹲在地上,坐在地上,大家嘻嘻哈哈千姿百态,真的如群仙争艳般的美丽动人。我和大家一样像个孩子似的融入这个春意盎然桃花盛开的整体。范姐也一反常态,和大家一起雀跃嬉闹着。王凤个子不高,人却精明伶俐,她爬到大石头上,高高地站在那里,摆着各样姿势拍照。时间就这么无奈,你越觉得宝贵它就跑得越快,很快中午了,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母亲节。有的急着回家给母亲过节,也有的要回家给孩子做饭,纷纷散去。慧敏说,剩下没事的就别走了,我安排大家吃饭。我说,不用你,我来。

 餐桌上,一向少言寡语的龙灏说出了一番令人深思遐想和共鸣的话语。他一向少言寡语,不爱出头,今天却一反常态,他频频举杯,显得有些兴奋。他说,我们这些人疯言疯语,平时和谁说去,你和政要们说他不听,他说,你们这些疯话,听了也没用,说得再好也变不成钱。

 我们都是傻子,无忧无虑陶醉在自我欣赏之中,然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这些傻子才会聚会。大家在一起互相说着傻话,唠着傻嗑,我们无拘无束,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我们陶醉在无我的境界里。该是怎样的享受,让我们共同举杯,庆祝傻子聚会!

 哈哈哈……对,傻子聚会,傻子万岁!我们就愿意做这样的傻子。

 卫生绝副局长张艳芳,看上去文静贤淑,说起话来侠义大气,大家有幸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欢聚,这是我们的缘分,同时也是共同爱好在把我们拉到了一起,我虽然不怎么写,可是我特喜欢大家写的文字,以后一定和你们学习,迎头赶上。还有个事,我希望大家把我当成好朋友,求求你们,有事和我说一声,能帮忙的一定尽力。

 好!好!仗义!大家兴奋的鼓起掌来。

 看着大家情绪进入高潮,我悄悄溜出去结账,看见胖乎乎的小服务员,我说给我结账,你下去拿菜单来,我等着,惠敏看我不在急忙跑出来,急匆匆地跑下去结了帐。我暗自懊恼,都怨自己懒惰,直接下楼不就结了么?算了,下次再说吧。

 大家欢欣鼓舞的时候,我欣喜之余感悟颇深,满树桃花春意闹,千红万紫为谁开?滔滔逝水西流去,雾墨云书聚拢来。

 好一个春江五月满树碧绿,桃花盛开。才子佳人欢聚一堂,共同欣赏一醉,泼洒满腹忧国忧民,悲欢离合,胜负成败的情怀……

《草木篇》是一组托物言志的散文诗。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的描绘,借以隐喻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处世之道。 借写草木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也鞭挞立身处世中的假丑恶,表达了作者的“善恶之心、坦诚太度和刚直人格”

  去厦门是必游鼓浪屿的。鼓浪屿是个小岛,方圆仅一公里,在厦门市区西北的海面上,乘半个小时的轮渡才到,有些不方便。我想,怎么不建一座跨海大桥呢?

 说鼓浪屿是“海上公园”,是“四季如春”,不是过誉之词。登上岸,那映入眼帘的绿树红花,那行人的轻装衣着,很容易使人忘记这是一个初冬的时节,还以为是在阳春三月。

 先去日光岩。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处,想必与家乡的狼山差不多高,但没有缆车。我只好沿着弯曲的小径,陡峭的石阶,缓步攀登。我看到一尊老式的大炮,说是当年郑成功抗击外敌时留下来的。如果有了缆车的话,这炮也许就不能看到了,更不会细看那光亮的炮身,去疑惑它是不是仿造的。其实,仿造不仿造并不要紧,郑成功在此有过浴血奋战那是千真万确的。站在顶峰,凭栏远望,山腰间怪石树木之中,不是隐约可见那“水操台”、“郑成功纪念馆”么?

 下了山来,随人群去看了海洋水族馆,逛了海鲜鱼市,我如置身南黄海,回到我的县城。这里虽是南国,风情与如东迥异,但那海味真的如家乡一样的浓烈。又去看鸟族馆。这儿的鸟族馆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不只是场馆极大,有山,有水,有树,更主要的是鸟不分居,顶篷之下,都能自由飞翔。听着那悦耳的鸣叫,我仿佛又走进家乡三十多年前的千亩大草荡啊!

 走出鸟族馆,我随意漫步在大街小巷。我不光顾琳琅满目的货物,不注意光怪陆离的广告,不搭理紧追不舍的倒卖小贩,我很有兴趣地看那沿路有着古老欧美风情、错落有致的建筑,还有栽在它们旁边的三角梅、桉树、木瓜树以及爬在屋顶墙壁的青藤。我无缘出国,更谈不上能去欧美,这儿是不是一个微型的西欧北美呢?走在这我自以为的“欧美”之地,忽然发现,怎么没有一辆汽车或摩托,就是自行车也很少见。福建的朋友告诉我,鼓浪屿没车是无奈,跨海少桥,车如何开得进?街又是依山而建,高高低低,车又如何开得了?

 没了车的拥挤,没了车的喧闹,游人如我,总是轻松自如,不慌不忙。这样就能很清楚地听别人说话,自己也用不着大声。我有意地和一个店主交谈。店主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让她说几句当地话。她笑了,一开口,我什么也听不懂。但从她的口型、语气和表情,我能揣摩出她的友好。那声音如同鸟叫。所以有人戏说,闽南话是鸟语,听不懂,但却是很好听的,别有韵味的。

 行至笔山路,这里游客稀少,居家渐多。我听到了琴声,目光四顾,缓步寻找,琴声是从哪间居室的后窗传出来的?这是钢琴的声音。在这之前,我已知道,鼓浪屿是中国的钢琴之乡,走出过周淑安、许斐星、殷承宗等著名钢琴演奏家。这是一个音乐之岛,没有钢琴的家庭是很少见的,不会弹钢琴的人也是很少的。可惜我不懂音乐,尤其不懂西洋音乐。我不知道现在弹奏的是柴可夫斯基,还是贝多芬?这琴声时而如海啸激越,时而如细雨舒缓。倏然,我听到了四周响起的急遽的琴声,同时也感到了一阵疾雨袭来。啊,那混和在一起的琴声和雨声是何等的壮阔,何等的美妙呀!

 雨来得骤然,去得迅速。街上有些湿润,少有水塘。雨停了,琴声依旧。我走了很远,耳边还有琴声萦绕,且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反复。我环顾四周,寻找源头。福建的朋友不解。我说了。他笑:“快到海边了,海在涨潮,海水在拍岸,鼓浪屿的鼓声洞响了!你听,那声音多么像在擂鼓啊!”

 我们坐着轮渡回去。潮已退,海也静,那鼓声犹在耳边。还要半个钟头才能到达厦门市区。这半个钟头,我一直在目送渐渐远去的鼓浪屿。我想,这里是不能建跨海大桥的,没有桥,就没有车来。这是鼓浪屿的幸运。有车的方便,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369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