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被刘邦的大将军韩信打败后不自刎会怎样?

项羽被刘邦的大将军韩信打败后不自刎会怎样?,第1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用了不肯两个字,是认为项羽可以过江东逃走的,这也是司马迁《史记》里的观点,这应该是真实性蛮大的,因为司马迁不可能故意把项羽塑造成一个英雄的,毕竟,项羽是本朝高祖皇帝的敌人。

这么说,项羽真的是自己不逃了。如果他当时过江了呢?譬如说自杀时看了一眼躺在旁边的虞姬,转念一想,此仇不报非君子。或许就不死了,那历史会改变多少呢。

首先会救了韩信一命,因为项羽的存在,刘邦需要用到韩信,只要项羽的势力一直对刘邦构成威胁,韩信就不会遭到兔死狗烹。

最大的改变自然是项羽了,他如能像勾践那样东山再起也罢了,不过无论成败,他在历史上的英雄排名将远不如现在的。历史历来有一个传统,后人是喜欢悲剧英雄的,刺秦王的荆轲,项羽,关羽,等等。

我想项羽即使逃到江东,也是苟延残喘而已,因为在形势对他非常有利的时候,他都对付不了刘邦,这时候,能帮他的人都走光了。还能有什么东西能成为杀手锏呢?

项羽的性格弱点是很明显的,他对没有吃饱饭的路人会伸出同情的手,尽力地资助人家,但对于为他冲锋陷阵做出贡献的有功将士,却是很吝啬的。

韩信形容项羽把该奖给将士的捏在手心舍不得放手,连印章的棱角都摸平了还不肯盖章。在鸿门宴上,刘邦是抓住了项羽的“妇人之仁”这个弱点,并巧妙地利用了项羽的这个弱点,达到了转危为安的逃生目的。

命运给与一个人好的机会是不多的。这次是这位西楚霸王的最后一次机会。就在举起青铜酒尊的犹豫中流逝了。对待敌人仁慈就是对待自己残酷。那时候可能还没有这句话吧,所以项羽不知道。

项羽其实是很重感情的,他还有很深的家乡情节,也正是这种情怀,让他面临生死选择时,说出我愧对江东父老这句话,是他的重感情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啊。

项羽率军攻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就想念起家乡来,说道,富贵不回故乡,就是锦衣夜行,有谁能知道呢?从他的话里感到,他还是一个很可爱的浪漫的人。可是在残酷的战争中,这些都是弱点啊。

项羽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还有些小孩子脾气,听不得别人的建议,以至于赶走了好多对他忠心耿耿的人才。

韩信就是其一。而刘邦一遇到韩信,他就把军权交给韩信指挥,好像对他完全信任的样子。是他对人特别真诚吗?表面看,好像是的。

在项羽自刎而死的当日,韩信军队尚未回师,就是还在战场上呢,刘邦就亲自骑马飞驰入军中,从韩信手中收回来兵权。

原来刘邦并不是信任韩信,他只是在赌,因为他不得不赌,没有韩信,他自己对付不了项羽,他一直都是乖乖挨扁的份。现在他把希望押在赌局上,他押中了,赢了一把最大的,这一赢,把以前所有的失败都赚回来还有多,韩信替他完全消灭了项羽的全部势力。

一旦最大的危险消除了,他就不需要再冒风险了。便毫不客气地收回兵权。才有了后来韩信死的时候所说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话,为我们的语文课增加了一句成语。

项羽确实是自刎了,历史没有假设,只有血淋淋的事实。自刎了也好,国家统一了。

但后来的人们还是用说书,用戏剧记念这次战争,纪念起项羽的自刎,记念项羽和虞姬的死别。其实也不是记念这些,甚至也不是记念项羽这个人。人们记念的是他那句愧对江东父老的喊声,是那种宁死也不肯屈服的,绝不苟延残喘的气节。

写尽韩信一生的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在安徽省霍山县有韩侯岭,岭上有韩信墓,墓前有副对联: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寥寥十个字,便将西汉大将“淮阴侯”韩信的生平际遇言简意赅地写了出来,可谓妙手偶得。

生死一知己 

所谓一知己,指的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秦朝末年,韩信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他先是投奔项羽,结果项羽只给了他一个帐下执戟郎的职位。所谓执戟郎,就是在帐中拿个武器站岗的人。想那韩信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才能,项羽却给他这个差事,哪里受得了,一气之下,他投奔了刘邦。但刘邦见了他之后也不喜欢,但韩信是张良推荐的,刘邦只好勉为其难留下了他。不过,这并不是韩信想要的,他想做的是统领全军的大元帅,于是每天郁郁寡欢。萧何看出了韩信的才能,屡次向刘邦推荐,但刘邦都听不进去。韩信很失望,便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骑马跑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大惊!心想,这么了不起的人才要是跑了,将来必成刘邦的一大劲敌,于是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演绎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在萧何的强硬态度下,刘邦很勉强地拜韩信为将,把兵权交给了他。有了这番知遇之恩,从此韩信视萧何为最好的知己。

不过,韩信最后死也是死在萧何这个知己手上。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韩信不肯屈服,吕后欲除之而后快。但要杀韩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刘邦生前有旨,赐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意思是看得到天、看得到地、碰得到铁的地方,都不可以杀韩信,这就等于是赐给韩信一道永久的免死护身符。吕后无奈,求救于多才多智的萧何。萧何这个知己啊,果然足智多谋,他想出了最狠的一招——竟可以绕开刘邦的遗旨,杀死韩信。吕后听了计谋,大喜,于是招韩信进宫。骄横的韩信自以为有护身符,毫无防备地来了。吕后一声令下,“给我绑了!”韩信高呼:先帝赐我三不杀,谁敢杀我?吕后一声冷笑,命人用黑布袋将韩信团团裹住,并将他抬起来,离开地面。于是,天地都看不到了。见天不杀见地不杀的护身符,轻易地就被萧何破解了。最后,吕后命人用一根削尖的竹子刺入了韩信身体。想这萧何,也算是韩信非常要好的知己了,但在暗潮汹涌的政治斗争中,萧何想出的计谋,比谁都狠!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 

存亡两妇人

所谓两妇人,一个指给韩信送饭、使韩信不至于饿死的漂母;一个指断然杀死韩信的吕后。“漂母”赐饭,保存了韩信的生命,吕后设计,断送了韩信的生命。韩信投军之前,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幸得一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

一副对联让我们再次走近韩信,也让我们对人生多了几分感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485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