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的特产有哪些?

衡水的特产有哪些?,第1张

1、衡水金鱼较为名贵的有:鹤顶红、王字虎头、朱砂眼水泡、喜鹊花龙睛球、十二块红龙睛、玛瑙眼、桔瓣狮子头、赤兔眼虎头及白玉冠等。

2、马莲小枣是枣强县的特产。据《史记·游侠列传》记载,枣强有“棘津城”之称,汉朝时期已成为盛产红枣的地方,故因枣木强盛而得名“枣强”。

3、金丝杂面是一种河北饶阳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金丝杂面属于绿豆面。绿豆、小麦、芝麻磨成细粉,用香油、白糖、蛋清和适量的水和成面团,饧置。将饧好的面团擀成薄纸一样的大面片,略凉至不干不湿,折不断,卷不沾时,叠起切细丝。色黄透明,形如金丝,存放期长,耐煮不烂,清香爽口。

4、武邑扣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肴,属于河北菜。不是一道菜而是一桌蒸碗。传统扣碗由8个“净碗”组成,有东坡肉、瘦肉、肥肉、肘子肉、米粉肉、杂烩肉、丸子、排骨。

5、饶阳豆腐脑是河北饶阳县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饶阳豆腐脑用料达14种之多,有黄豆、饶阳黑酱、面粉、猪油、猪肉、茴香籽、大料、醋、鸡、韭菜、桂皮等。作工精细,分浸豆磨浆、配制佐料、配制吊汤和卤汤等。宜在春秋两季食用。

合方集。

1、饶阳阴历的逢初4,初9大尹村和南师京集。

2、逢初5,初10合方集。

3、逢初6,初11老区饶阳和空城集。

4、逢初7是留楚集。

5、逢初8初13新区饶阳集和小尹集。

战国时期,饶阳属赵国。

秦朝时期,饶阳属巨鹿郡。

西汉高祖年间,饶阳始建县,以县南有饶河,故名饶阳。曾先后隶属河间郡、幽州涿郡、博陵郡。

东汉光武帝时期,饶阳属安平国。延熹元年(158年)废安平国,饶阳改属博陵郡。

三国时期,饶阳属冀州博陵郡。

两晋时期,饶阳属博陵园。

北魏时,饶阳属定州博陵郡。北齐因之。北周时,饶阳县属幽州总管府博陵郡。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罢郡设瀛洲,饶阳属之。大业三年(607年),恢复郡制,饶阳仍属河间郡。隋末,以窦建德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占饶阳,改饶阳为饶州。

唐朝初年,属瀛州,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河北道深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深州,饶阳仍属瀛洲。宝应元年(762年),饶阳属成德军深州。天佑二年(905年),改成德军为武顺军,饶阳属武顺军深州。

五代十国时期,饶阳先后被梁、晋、汉、周所据。梁龙德二年(922年),饶阳属晋。时饶阳归成德军深州。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属顺国军。晋天福十二年(947年),仍属成德军。

宋朝初年,属河北道西路深州。

金天会四年、宋靖康元年(1126年)饶阳如于金,改属河北道东路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废深州,先后改属南平州、河间帅府深州、真定路晋州。

明朝因之。

清雍正二年,升深州为直隶州,饶阳属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为直隶省深州,民国二年(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后改属保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饶阳县隶属河北省。

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饶阳县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先后隶属沧县专区、天津市,1960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置衡水专区,饶阳县改属衡水专区,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饶阳县属衡水市。

公交线路:饶阳12路,全程约13公里

1、从饶阳站步行约400米,到达卫生局站

2、乘坐饶阳12路,经过3站, 到达汽车站

3、步行约90米,到达饶阳汽车站

步行20分钟约13公里

饶阳站

向正南方向出发,沿富强北街走370米,左转进入人民西路

走910米,左转进入喜奥北大街

走30米,到达终点

饶阳汽车站

杂面特指绿豆面。其实衡水产的杂粮很多,但只有绿豆面才被称做杂面,擀制好的杂面条也被人们省略了“条”字直呼杂面。饶阳县是杂面之乡,金丝杂面是其中极品,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据《深州风土记》载“千六百刀,面细如丝。”一斤面要切1600刀,也难怪面细如发丝。金丝杂面做汤面最好,用开水一泡就能吃。饶阳当地的杂面条种类繁多,除了金丝面,还有宽条面窄条面,低糖的无糖的,且吃法多样,风味迥异,如汤面、打卤面、焖面,更让我感到新奇的是炒杂面。

炒杂面使用的杂面条,完全采用了金丝杂面的传统制作工艺,不过切面时宽了一些。在饶阳,随便找个上岁数的人来问,都知道金丝杂面的做法。民间有一首童谣唱道:“俺大姐会和面,和的面像石头蛋;俺二姐会擀面,擀的面像桑叶片;俺三姐会切面,切的面像条线;俺四姐会下面,下到锅里滴溜转;俺五姐会挑面,挑到碗里莲花瓣。”制作炒杂面就不用俺四姐和俺五姐了,不过也得先擀面条,绿豆面、白面、芝麻、香油、白糖、鸡蛋清按比例配好,用去皮芝麻、白糖水和面,擀成一张纸一样薄的面片,稍晾一下,待到手卷不粘,折而不断时,再层层叠起,切成“韭叶”面。不喜欢吃甜的把白糖换成盐水,那样就成了咸味的了。在家里自己动手炒杂面,还可以采用机器轧的杂面条。擀好杂面条,就该炒杂面了。过去,下厨做炒杂面的是女主人,如同歌谣里唱的五姐妹那样,展示的是农家手艺。如今,它被饶阳的许多酒店当成一道特色菜肴,既能当菜又能当饭,营养又实惠,原生态乡土滋味让人倍感亲切。

饶阳炒杂面通常分三种,荤的、鸡蛋的和素的,不过最有名的还是羊肉红椒炒杂面。其制作虽说不上太复杂,但讲究口味、火候。滚油炸小辣椒,趁热把羊肉在油锅里过一下,不能炒老,随即放大葱段、洋葱丝、姜末、酱油翻炒,再放蒜苔丁或豆角丁等时令蔬菜,加一点清汤放入杂面,稍一收汤,便将炒锅颠翻,面条朝下,使其充分入味,熟透,放盐、味精、红椒丝、黄瓜丝翻炒均匀,就可以装盘了。饶阳炒杂面还讲究色泽搭配,盘中一红二绿三金黄,红的是红椒丝拌在面条里分外抢眼;绿的是蒜苔丁、黄瓜丝青悠悠绿茵茵的令人垂涎;金**是用酱油炒出来的杂面丝丝泛黄,又油又亮,散发着淡淡的绿豆香,浓浓的酱油香羊肉香,端到桌上,淋一点醋,就着一瓣大蒜,吃起来又爽滑又筋道,味道好极了。

当初,我第一次听说炒杂面,还以为这道菜肴和炒米饭差不多,顶多就是扬州炒饭的样子,就点了鸡蛋炒杂面。朋友提示我,还是羊肉红椒炒杂面好吃。细心的老板为我们出主意说:“不如这样,一个盘里我给你们盛三样,羊肉、鸡蛋、素菜的都尝尝,看哪样还合口。”炒面端上来,三种口味,三种颜色,装在一起煞是好看,我们给人家冠以“三味面”之称。吃起来果然羊肉红椒炒面更鲜一些。

那边有三五个面容厚道的汉子,一人一盘炒杂面,一瓶冰镇啤酒,也不用酒杯,嘴对嘴仰着脖大口喝酒,大口吃面。哥几个边喝边笑,边吃边谈,吃完便叫一声:“ 老板,结账!”特别豪爽。我们这边人多,就点了一盘,稀罕,双筷齐下,一会儿就吃完了,不过瘾,愣是又点了一盘。

饶阳杂面百年飘香,人还未到饶阳,便能闻到它的香味了。

唐代,第一个拥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人是李义府。李治把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才人武媚娘接回皇宫,并封为昭仪。李治对她非常依赖和宠爱。后来李治想废掉原来的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坚决反对。武媚娘便让李治在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一个叫李义府经常受长孙无忌的欺负打压的人,出现在了唐高宗和武昭仪的视线中。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出身寒微,但他天资聪颖,李治想立武媚娘为皇后,李义府知晓后连忙写好奏表,趁机向李治上奏废王皇后而改立武媚娘为后。李治读罢非常高兴,立即召见了他,李义府便旁征博引,大谈立武媚娘为后的理由,李治听后更是龙颜大悦。

武媚娘听说李义府是第一个正式提出要求立自己为皇后的大臣,当然也是对他非常感激,密派使者勉励他,希望他继续为自己据理力争,皇上绝不亏待他。不久,朝廷就下诏破格提拔李义府为中书侍郎。这然朝中很多的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于是便纷纷转而支持立武媚娘为后。

武则天登上后位,开始对反对过她的那些元老大臣进行报复,而李义府就成了她手中的利剑。李义府狡猾刻毒,外表柔顺,同人言谈总是面露微笑,所以很多人都称李义府为“笑中刀”,的绰号。使用各种奸计,残害了很多的朝廷栋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489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