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放弃合纵,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与秦国连横呢?

齐国放弃合纵,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与秦国连横呢?,第1张

在整个战国时代里,各大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他们之间的联合和对抗都是要根据现实情况来进行确定的,而这种联盟与对抗,在战国前期表现的并不是很明显,因为在战国前期,虽然有魏国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但它的国家实力并没有到达占据绝对性优势的,所以也不需要其它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

真正能够体现战国时代邦交斡旋的重要性,其实是战国中后期,在这段时间内,中原地区的格局变化是非常快的,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是反复变化的,在此之中,齐国就是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

齐国是中原地区的诸侯强国,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作为西周的开国诸侯,在整个周王朝有着很高的地位,同时,齐国又是位居东海之滨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这一方面拥有着天然优势,所以,一直以来齐国的经济实力就要比内陆的国家要强盛。

齐国在整个战国时代是拥有图霸中原,统一天下的资格和机会的;而且齐国实力强大,在每一种联盟中齐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比如说苏秦当时提出的合纵时,齐国已经进行了吏治变法,能够为合纵带去巨大的支持。

在合纵联盟中,无论是军力上还是财富上,合纵也确实给了秦国巨大的压力,让秦国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当中,在此之时张仪入秦,秦惠文王采取张仪提出的连横政策对抗合纵,秦国从合纵内部将其瓦解,突破了东进的屏障,化解了面对的危机。

战国时代,齐国为何放弃合纵联盟而与秦国连横?

而在连横政策当中,齐国就是一个关键,正是因为齐国放弃了合纵而加入了连横才导致了局面的反转;那么齐国为什么要放弃山东六国的合纵而选择连横呢?毕竟在战国中后期,秦国是统一的最佳人选,是山东六国最大的敌人,哪怕面临着如此的境地,齐国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合纵,那么导致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篇文章重点的分析一下,上述的几个问题。

国家利益考量是主导因素

首先,我们要从利益方面来进行分析;其实在整个战国时代,无论是联合也好,还是对抗也好,都摆脱不了利益这两个字,什么样的政策能够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那么什么样的政策就是需要推行的根本;同样的,与哪一个国家进行联合,能够收揽更多的利益,那么与哪个国家进行联合就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利益其实对格局的变化影响是非常大的,毕竟利益是主导一个国家行动的关键因素;而齐国也正是因为利益的影响,才会在合纵和连横之间做出选择。

合纵策略受益最大的是秦国的邻国,齐国与秦国不相邻其一,合纵确实能够团结起山东六国的实力来对抗秦国,在发动战争时获得胜利的几率要更大,但当时的秦国只经历了秦孝公一代变法,变法并不是十分的彻底,国家实力虽然比较强大,但是还没有达到以一敌六的地步,秦国并不能够发动远距离的长途奔袭战争。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间段最受秦国压迫和威胁的其实是秦国的邻国,也就是韩国、赵国、魏国这几个国家,与秦国并没有直接相邻土地的燕国和齐国,其实是远离灾祸的,它们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所以,秦国哪怕是强盛也危及不到它们,那么对于齐国来讲,一个影响不到它们的威胁却需要它们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进行压制,齐国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也就是说,合纵其实是六个国家共同出钱、出力、出人,但来自于秦国的威胁却更多的笼罩在韩国、赵国、魏国等国家身上,就好比让齐国付出代价,去为其他的国家承担可能带来的损失,这怎么算也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至少在战国中期,秦国还没有表现出统一气势时,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

合纵即使成功, 齐国所获的利益也不大其二,六国的合纵并不仅是在于应对秦国的压迫和进攻,也就是说不仅停留在防御的方面,它们还是想结合六个国家的实力来吞并秦国,然后瓜分秦国的土地和财富,而这一点也像我们上次所说的那样,最佳的获利方其实还是秦国的邻国,单纯从土地这方面来讲就是如此。

因为获得了土地就必须需要分出人力、物力和军队来进行管理,那么自然是与本国的发展核心地段比相邻的土地,更加的容易进行实际的控制,而齐国却没有与秦国直接相邻的土地,如果山东六国真的因为合纵而吞并了秦国,真的将秦国的部分领土分给了齐国,那么齐国其实也不能将这块领土与本国的领土进行直接的联系。

这也就意味着,只是名义上得到了这些领土的控制权,却没有对这些领土的实际控制权,就说明齐国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和代价,最终却没有获得实际利益,这是让它无法接受的。所以,面临着这种尴尬境地的齐国又何必去为合纵费心费力呢?

连横比合纵更能给齐国带来现实利益

而相比于合纵,连横则是能够让韩国直接获得利益的方式;连横的关键点在于让秦国与齐国进行交好,以此让齐国从合纵的阵营当中剥离出去,而秦国既然有着这样的打算就必须要给齐国足够多的利益,比如与齐国保持一种良好的邦交关系,两个国家结成盟友,那么就有了不发生战争的第一层保障。

再加上两个国家没有直接相邻的土地,谁打谁都保证不了利益的获取,所以就有了不发生战争的第二层保障。因此,两个国家的关系,完全可以稳定在相安无事的环境当中,齐国也就不需要再通过合纵,来保证秦国不对它发生战争了。

就如同我们上述分析的那样,齐国和秦国本身就没有直接利益冲突,齐国之所以参加合纵是为了避免可能要发生的战争,但实际上,这种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至少在战国中期时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齐国在连横中,比合纵承担风险要小齐国参与合纵并不是因为它的国家发展受到了危险,而是在规避风险,但在合纵中与秦国直接相邻的韩国、魏国等等的国家,却是真正的在保障生存和发展,所以。合纵当中付出和回报最不对等的就是齐国。

这就意味着齐国对于合纵最不敏感,而在齐国这种不必要的心思之下,秦国又向它抛出了橄榄枝,这其实能够让齐国获得比合纵更加多的利益,如此一来,它也就不再需要通过合纵来达到它的目的了,完全可以选择连横这种更加直接的方式。所以,齐国是秉承利益方面的考量,才在合纵和连横当中做出了抉择。

合纵连横策略受整体局势影响

其次,我们从当时的局势上来进行分析;我们上述所说,齐国在选择合纵和连横时是有着利益考量的,但这种利益考量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建立在军事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建立在各大诸侯国实力发展相对来讲比较均衡,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博弈的基础上。

这样的局势能够给诸侯一种迷惑作用,让他们没有办法明确的判断出谁有着统一的势头和可能,毕竟大家的实力发展都差不多,谁都有着笑到最后的资格;所以,当选择盟友的时候不存在着一种绝对性的防范,在这种基础上自然是利益至上的。

战国中期,局势不明朗,诸侯国实力平均如果当时的局势已经特别明朗,秦国就已经有了统一的势头,就已经压的山东六国抬不起头,那么很大程度上合纵能够进行下去,因为山东六国想要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抱在一起,以六个国家的实力对抗一个国家的发展,从而稳定自身的发展。

而在战国中期,楚国的实力比较强大,赵国也正在进行军事变法,魏国就更不用多说了,它是战国时的最先强盛起来的国家,哪怕经历了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的失败,也只是衰弱到一个与其它国家同等程度的地步,只是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地位而已,所以强势的诸侯国其实有很多。

齐国受到邻国的威胁要大于受到秦国的威胁齐国并没有面临一种被秦国消灭的风险,反而是面临着一种可能被楚国魏国等邻国消灭的风险,所以,齐国在选择盟友的时候,其实是异常小心的;因为合纵的时候可能大家的矛头都是一致的,都贡献自己的实力来对抗秦国,可是如果秦国真的灭亡了呢?

秦国的灭亡势必会导致其它国家实力的上涨,最能够获得利益的又不是齐国自己,一定是与秦国相邻的诸侯国,而它们本身就对齐国有着潜在的危险,如果再在合纵当中获得了更高的利益,那么齐国又要面对什么样的局势呢?对于参与合纵这件事情来讲,其实齐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而当时的局势又没有严峻到让齐国必须选择合纵才能生存的地步,所以,齐国以自然不会坚定在何总的立场上。

合纵内部不团结,导致齐国分道扬镳

再次,因为合纵内部的争斗导致了齐国的脱离;其实齐国虽然属于合纵的阵营,但它与合纵当中的很多国家之间都有着利益纠纷,尤其是与北方的燕国和中部的魏国。

齐国与邻国燕国是死敌燕国和齐国是宿敌,这两个国家虽然是邻国,但却从来没有过互帮互助,反而是经常打得不可开交。战国前期,燕国与齐国就势同水火,而当时齐国的发展比较强盛,燕国如果没有背后的魏国给它支持,可能早就被齐国打得抬不起头了,所以,让这两个国家把酒言欢自然是不太可能的。

齐国与魏国有深仇大恨再一个就是魏国,魏国与齐国之间的仇恨更甚,我们上述也说到过,魏国其实是战国初期,最先强盛起来的诸侯国,它曾经是整个中原地区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果它一直以超级大国的势头发展下去,那么获得最终的统一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正当此关键阶段,齐国与魏国爆发了战争,战争的结局以魏国大败而告终,齐国用两场战争胜利成功地将魏国从超级大国的地位上拉了下来,也让中原地区的发展从初期阶段过渡到了中期阶段。

所以对于魏国来讲,齐国是与它有着深仇大恨的,让这两个国家握手言和也不太可能,更不用说在合纵的过程当中魏国获利要比齐国大,齐国怎么可能拿出自己的资源去养肥自己的仇人呢?如果魏国再次强盛起来而反咬一口,那么齐国的发展有可能会被打断,这种局面自然是齐国不乐意看到的。

因此,齐国退出合纵让其他的五个国家,去找与自己并不相邻的秦国死磕,最终能够达到一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哪怕在此之中并不能获得太多的好处,那至少它也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是如果坚持合纵的话危险更大,一旦合纵失败,那么齐国也就失去了与秦国交好的机会,那才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考虑到这些内部争斗的弊端,齐国还是没有选择留在合纵的同盟当中。

结尾

战国时代,邦交斡旋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其实在整个战国时代,邦交斡旋的技巧还是有很多的,而邦交斡旋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获得更大的利益,并没有谁就是谁的死敌这一说,更不存在着永远的朋友,它们之间的联合和对抗其实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它们也有对于整体局势的考量,毕竟它们同样都是诸侯国,同样都属于战国七雄,虽然实力的发展并不均衡,但相互之间也并非没有这一战之力,所以,行走的每一步都需要万分小心,也正因如此,利益才会成为为唯一追逐的东西。

当然也有人说,如果齐国能够坚定地留在合纵阵营的话,那么秦国的东进不会那么容易,最终的统一也不会那么容易;如果不是秦国与齐国的交好,至少齐国对于其它国国家遭遇灭国之战,就不会置之不理,秦国也不可能那么快的统一。

齐国即使留在合纵阵营,也阻止不了统一形式但是,这是我们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上,站在上帝的视角上去进行分析的,整个战国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利益争夺的年代,明争暗斗是错综复杂的,虽说有很多人认为齐国的选择错了,可是齐国却是整个战国时代除了秦国之外,存国最久的诸侯国,这其实也很能说明问题。

而话说回来,齐国就算真正地与其它国家进行联合,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结局吗?古代的历史本身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如果想要保证华夏文明的正统传承,那么战国时代一定会被终结,最终一定会有一个诸侯国能够达到统一。

如果这个诸侯国不是齐国的话,那么齐国必定要被消灭,哪怕就算是留在合纵阵营当中,齐国也不一定就有着更长的立国时间。所以,当我们去分析一则历史问题时,还要就事论事,要尽可能的摆脱上帝的视角。

这真是:

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策略对山东六国影响很大,六国合纵扶危翼倾,秦国连横乘势以强,而齐国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被秦国从合纵内部击破,齐国倒向秦国,成为战国时代的搅局者,推倒战国时代多骨诺米牌,秦国统一天下势不可当,其实齐国也是进退维谷,有苦难言。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也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后一个被秦王打败的王国。除了少数几位有雄才韬略的帝王之外,齐国历代的国军当中出现了很多昏君,但是齐国却能享国八百多年,这是因为齐国的开国国君姜太公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恒公为后世留下了雄厚的军事,经济,政治的基础,齐国的地理位置好,因此,齐国能延续800多年。

一、基础国力雄厚

姜太公就是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功勋之一,因此,齐国作为了姜子牙的封地,姜太公的卓越的才能,为齐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体系,这个体系在当时的中原地区是一个非常先进,贴合齐国的体系。为齐国打下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而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凭借着姜太公打下的基础,再加上拜管仲为相。开始扩充军队,成为了春秋的霸主,经济,军事实力碾压了中原很多诸侯国,为后代留下了一大笔的财富。

二、齐国的地理位置优越

齐国是一个临海的大国,水产丰富,因此有着很多海洋的资源发掘,凭借着海洋的庞大,齐国的人均经济水平是很高的,而且齐国的经济在战国七国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军事势力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齐国的实力就非常强大了。齐国的地理位置距离战国当中最强的秦国和赵国都比较远,在齐国临近的国家当中,没有一个国家能源齐国实力相当,因此,在军事位置上也处于一个相对安稳的地区。距离秦国最远,也是被秦国最后打败的原因。

齐国凭借着自己老祖宗打下雄厚的军事经济政治基础,即使出现了很多昏君,齐国的国力并不是在巅峰,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依旧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而且水产丰厚,经济有了长久的支撑,地理位置距离战争多发地比较远,减少了战争的损失,因此,齐国能坚持八百多年的时间。

齐国衰落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太过强大了就引起其他国家的敌视,而且内部的法律太过严苛,那么自然的就会崩塌掉,还有统治者的思想也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国家自然的就无法强大起来。

一、法律过于严苛

齐国在之前强大主要依靠的都是非常严格的法律,可以说在整个国家都是法律至上的。但是法律通常都是上位者来统治底层百姓的工具,所以说这个法律除了保护社会安宁之外,一个国家的君主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开始的时候齐国可以称霸,是因为齐恒公非常的雄才大略,所以才让齐国迅速崛起。但是之后的齐国君主显然的都资质平平,那么自然的就让朝廷中大臣的权力变多,而且因为那些君主的狂妄自大,也让国家的统治陷入了一团混乱之中。

二、统治者的权力太大并且缺乏约束

尤其是从齐国的法律来看统治者的权力是缺乏很大的约束的,就比如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奖惩制度。一旦统治者是一个脑子比较糊涂的人,那么就代表了这个国家就岌岌可危了。因为所有的权力都被掌控在国君的手中,而统治者的态度一向出现了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在法律上的判决受到影响。所以齐国的法律是很脆弱的,因为被齐国的君主所决定,这也是衰落的根本原因。

三、其他国家的敌视还有战争引起了衰落

都说最肥的肉肯定有很多的人在惦记着,尤其是齐国那时候那么强大,那么肯定的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大家都很担心齐国万一一下子崛起了,那么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于是对于齐国是非常的敌视的,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战争,齐国也终于将自己累积的财富给耗费殆尽,所以就衰弱了。

马陵之战中谁才是得益者?

马陵之战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伏击战之一,当时魏国国力强盛,魏公决定称王,他在宋国摆出天子仪杖,但此次齐国、韩国并没有到来。于是魏惠王下令攻打韩国,齐国则派兵救援。此后齐军和魏军在马陵展开了一场大战,这次孙膑在战略上完全碾压了庞涓,使得齐国从始至终保持优势。

最后齐军将魏军全歼,魏国就此步入衰落。虽然这场大战齐国获胜了,但此后齐国却也由盛转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後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於博望,盟而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自战国起,三晋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天下诸侯瞩目,因为处于中原腹地的这三家,时时刻刻影响着战国的格局。不陌生的连横合纵,三晋也是这两大对立的阵营争相拉拢的对象。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能称霸诸侯,除了魏文侯的任人唯贤,李悝的惊世变法,吴起的改革军制外,还有一项不能忽视的外部原因,那就是结好韩赵。

在魏文侯看来,三晋只有抱团,才能增加左右战国时局的能力,正是基于这认识,魏国的称霸之路走得格外顺畅。但是魏文侯死后,继任的魏武侯,却一改三晋一体的策略,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与韩赵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此时的韩赵并不是魏国的对手,所以当魏国欺负它们的时候,它们一致把求救的目光转向了齐国。

而正是有了齐国的参与,魏国非但没有在韩赵那得到便宜,反而走向了衰落,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而这两场战役,齐国可以说打的是非常漂亮,但马陵之战中齐国明明打了胜仗,为何却是其由盛转衰的起点?

那么马陵之战中谁得益最大?其实也并不是打了胜仗的齐国,是冷眼旁观的秦国,马陵之战后魏国丧失霸主地位。桂陵之战中,魏国的庞涓虽然被俘,但魏武卒的主力尚在,所以魏国经过几年的韬光养晦,就立即重新恢复了战斗力,但魏惠王并没有意识到战略问题,于是又把战争的方向对准了韩国。

韩国打不过,学着赵国,也向齐国求救,接下来爆发的就是庞涓被射死在大树下的马陵之战了,在这场战争中,魏国不仅损失了庞涓,太子申也被俘虏,当然最为严重的是魏国所向披靡的魏武卒几乎损失殆尽。

而失去魏武卒的魏国,就如同一只断了牙齿的老虎,在豺狼云集的战国时期,这样一只老虎,自然无法维持其霸主地位。说到这,你可能就有疑问了,魏武卒没有了不可以在训练吗,其实并不可以,因为魏武卒有着时代赋予的不可复制性,即使魏国想要在训练,没个三年五载是无法成行的,可是其余的诸侯国会给魏国这个机会吗?显然并不会。

马陵之战后齐国开始由盛转衰,马陵之战中齐国,看似打败了魏国,并且把魏国从老大的位置上拉了下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齐国就此开始称霸了,而是代表着齐国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首先,马陵之战后,齐国损失了两员大将,一个是孙膑,一个是田忌,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正是这两人联手打出来的,而在马陵之战后,邹忌(课本里出现过的与城北徐公比美的那位)忌惮田忌的大功,于是就对齐王说尽田忌和孙膑要造反的谗言。

于是乎,齐王就下了田忌的兵权,田忌看形势不妙,就逃亡了楚国,而孙膑也从此之后无所踪影,据说是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并且一心钻研自己的兵法——《孙膑兵法》,这部兵法的竹简本于1972年2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

此外,齐国这两次战役打过之后,齐王正式称王,因此却被南部的楚国视为威胁,紧接着楚国兵出徐州,打得齐国连连败退,最后被迫求和,齐国自此开始衰落。

马陵之战后秦国开始强势东出,说完了魏国和齐国,我们接着说马陵之战后为何秦国得利最大,当三晋打得不可开交,齐国又插足其中的时候,秦国在干什么呢此时商鞅正在秦国变法,可以说正是中原的战乱,才使得秦国有了足够稳定的国内局势,从而进行深入的变法。

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而稳定的国内局势又是商鞅变法的必要条件,也就是从此时起,秦国在闷声中崛起了。马陵之战后,魏国丧失霸主地位,当然也不可能再阻止强秦的东出,这场战役之后,秦国也立即趁着魏国衰败,由商鞅亲自带军,进攻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结果魏国被迫割让了整个河西,使得呈马蹄形的魏国疆域,自此断了半边。

河西之地,并不是简单的一块地,这地方不仅土壤肥沃,还是重要的军事重镇,秦国得到了这块地,就有了黄河作为天险,这也导致了以后秦国东出争霸,利用这块地保证了本土的安全,纵观后来秦国东出,几乎全是在其他诸侯国地盘上进行的打仗,本土的稳定,也给秦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斗力,所以说秦国才是马陵之战的最大获益者。

马陵之战中齐国明明打了胜仗,为何却是其由盛转衰的起点?因为齐国不仅失去了孙膑和田忌,而且被楚国视为了眼中钉,可以说齐国明面上打了胜仗,其实却失败了。马陵之战中谁得益最大?不是打了胜仗的齐国,是冷眼旁观的秦国,中原大地上三晋、齐国、楚国,都在马陵之战前后卷入了中原大战。

这就让秦国有了在国内进行彻底变法的契机,等到中原的战争消停了之后,秦国已经完成了变法,当山东诸侯国看清了最大的敌人是秦国时,已然已经晚了,此时的秦国已如同猛虎一样,猛虎的獠牙既然已经露出了,不见血又怎么会轻易收场。

秦国之所以能崛起,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几乎全都占了,而山东诸侯却始终不能同心抗秦,最终的被灭,其实也只是六国的自作自受罢了。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齐仔的做我女朋友的歌词你们有没有没关系我这里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对你有用!

 做我女朋友的歌词

做我女朋友

演唱:齐仔

作词:齐仔

作曲:齐仔

窗外下起了雨

在孤独的房间 我一个人过

会有你的微笑 在我眼前出现

迷住了我的双眼

一个人弹钢琴 想着你

爱你 却不敢面对

爱你的我 也试着对你表白

这幸福的情歌 要送给你

送你最美的鲜花

跪着对你说 做我女朋友

浪漫而幸福

将爱放在 贝壳里面

今生今世 不分开

全世界宣布最甜蜜的恋爱

爱的就是你

一个人弹钢琴 想着你

爱你 却不敢面对

爱你的我 也试着对你表白

这幸福的情歌 要送给你

送你最美的鲜花

跪着对你说 做我女朋友

浪漫而幸福

将爱放在 贝壳里面

今生今世 不分开

全世界宣布最甜蜜的恋爱

爱的就是你

这幸福的情歌 要送给你

送你最美的鲜花

跪着对你说 做我女朋友

浪漫而幸福

将爱放在 贝壳里面

今生今世 不分开

全世界宣布最甜蜜的恋爱

爱的就是你

你是我的唯一 我的唯一

 做我女朋友的演唱者资讯

齐仔,大陆网路歌手,生日:1996-01-13 代表作品:《做我女朋友》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文山 内地音乐人 歌手 唱作人 主要代表作 有《做我女朋友》《怎么做你才爱我》等,具有磁性而质感的声线受到欢迎并创作多首单曲以及专辑,词曲朗朗上口 旋律优美,受到众多歌迷的追捧与支援!

十六年了,在晋悼公在位的十六年间,齐灵公仿佛被一张巨大的罗网所束缚,他感到一种窒息与屈辱。

自齐桓公之后,齐国的霸业凋零,但光荣与梦想仍然存留在一代代的国君心中。要恢复齐国的霸主地位,首先必须要阻击晋国。在公元前589年,齐灵公的父亲齐顷公迈出了坚强的一步。结果却在鞍之战中惨败给了晋国人,威风扫地,齐顷公不得不前往晋国朝见霸主晋景公。这对于齐国来说,乃是一大耻辱。

齐灵公继位后,开始为摆脱晋国的控制而努力。

在他在位的第九年,栾书杀死晋厉公,迎立晋悼公。晋的内乱,使齐灵公认为机会到了,可以摆脱晋国人的魔掌了。这一年,楚国发动侵宋战争,在宋国彭城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晋悼公号召各路诸侯共同出兵,齐灵公却采取观望的态度,拒绝出兵。彭城之战结束后,晋国马上纠集诸侯国,对齐国发动讨伐战争。齐灵公这才明白晋国并没有因为内乱而走向衰落,他不得不接受晋国人所提出的和谈条件。即将太子姜光作为人质送往晋国,以换取和平。

雄心壮志的齐灵公又一次吞咽下屈辱的苦果。

虽然屈从于晋国,齐国在东方仍然是一大势力。作为拥有雄心的大国,唯有扩张才能有机会与晋国对抗。首先,齐灵公在东方推行小霸权政策,积极拉拢莒国。莒国在齐国的支持下,于公元前567年吞并了鲁国的附庸国_国;同年,齐灵公大举出兵,消灭了邻国莱国。莱国的土地面积与齐国相当,但是军事力量薄弱。在齐国的打击下,莱国彻底被齐国吞并,齐国的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吞并莱国是齐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对齐国后来的崛起有着关键作用。齐国因此得到了更为丰富的渔盐资源,巩固其经济上的优势。莱国的冶铁业发达,根据现存的叔夷钟铭文所记,灭莱之战中有功的齐国将领叔夷得到了四千名铁匠。由此可见莱国冶铁业之盛,这次扩张使齐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扫平莱国后,齐国在东方最强的对手就是鲁国。

在齐国的支持下,莒国在公元前565年与公元前561年两度入侵鲁国。莒国作为一个小国,频频与鲁国作对,这惹恼了大霸主晋国。公元前559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晋国以莒国政府通楚为借口将莒国会议代表扣押,实际上是对背后操纵者齐灵公的一次警告。

齐国与晋国的矛盾开始走向明朗化。

由于连年战争,诸侯国对晋国的命令越来越消极对待,这在讨伐秦国的迁延之役中尽现无遗。齐灵公判断晋国的霸业已经走到终点,应该到了齐国出头之日了。公元前558年,齐灵公率领军队入侵鲁国北部;同时指使其喽_国邾国入侵鲁国南部。

晋悼公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打算召开诸侯会议商讨出兵讨伐邾国与莒国。

为什么不直接打击齐国,而只是讨伐其喽_国邾国与莒国呢?晋国有难言的苦衷,首先南方的楚国仍然对中原虎视眈眈,不可不防;其次对秦国的军事打击虎头蛇尾,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晋国的西部仍然受秦国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贸然发动伐齐战争,晋国将陷入三面受敌的困境。

但是晋悼公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打击计划,便因病而英年早逝,年幼的晋平公继位。

晋平公刚刚上台,为了巩固霸主地位,迫不及待地召开盟国峰会。

齐灵公没有出席,甚至以往多次参加会议的太子姜光也没有出席。齐国只是派了大夫高厚参加会议,而其他国家都是由国君亲自出席。齐灵公显然不愿意在联盟中充当小角色,但也不愿意与晋国过不去。派大夫高厚参加会议,只不过是表明齐国还是在这个联盟中的。

晋国不给齐国面子。

在大会上晋国提出来,要求联盟中的各成员国必须把所侵占的其他国家的领土悉数归还。并当场逮捕了邾国与莒国的国君,理由是这两个国家都参与了对鲁国的入侵。邾国与莒国都只是小国,小国比较容易受欺负。其实鲁国真正的敌人是齐国,晋国碍于齐国是一个大国,还不敢公然在大会上逮捕齐国代表高厚。只是杀鸡骇猴,拿邾国与莒国下手。

不过晋国人耍了一个花招。

晋平公大设宴会招待各国的代表们,在宴会上要求各国的大夫们表演歌舞节目。要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而且歌舞一定要合拍。看来在春秋时期,当个政客也不太容易,还必须要有几分歌星的天分才行。

轮到齐国的大夫高厚表演,也不知是他的歌舞水平不高呢,还是晋国人有意找茬。表演结束后,晋国元帅荀偃很愤怒地站了起来,当着众代表的面责问高厚:你怎么搞的,你唱歌的节拍跟跳舞的节拍根本不相配嘛。

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说:看来诸侯国当中,有心怀二志的国家。

众位代表都把目光投向齐国代表高厚身上。

荀偃看了众代表一眼,又说:各国代表这些天都签订了双边条约,唯独齐国代表还未签订。不如趁热打铁,宴会之后齐国便与各国签订条约吧。

荀偃又狠狠地瞪了高厚一眼,高厚含糊其辞应付了一下。

高厚这个代表当得不容易,根据大会的精神齐国必须要吐出侵占鲁国的地盘,高厚不敢擅自做主签订这样的条约;另外,晋国人又让他出洋相。当众奚落他,他心中觉得十分的窝囊。怎么办?高厚坐立不安,思来想去。最后下定决心,还是逃吧!于是他起身如厕,趁众人不注意一溜烟跑了出去,驾着一辆马车跑回齐国去了。

高厚这一跑,正好落入晋国人的彀中。荀偃当众宣布:早看出齐国就是心怀二志的国家,一定要武力讨伐才行。

晋国、鲁国、宋国、卫国和郑国等国家共同签订盟约,盟约发表声明: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人。

高厚跑回齐国后,向齐灵公汇报了诸侯会议的情况。并刻意渲染晋国如何当众羞辱齐国,根本不把齐国放在眼中。齐灵公听了之后大为生气,恨恨地说:我齐国一个泱泱大国,居然被晋国如此玩弄,真是没有面子。

晋国要我归还所占领的鲁国地盘,我偏不还。

不仅不还,我还要得寸进尺哩。

晋悼公死了,现在国君年幼。对齐灵公来说,这是一次咸鱼翻身的绝佳机会。

齐灵公铁了一条心,不惜与晋国反目成仇。

这一年的秋季,齐灵公亲自率军,围攻鲁国北部的城市成邑。

面对齐国强大的军事压力,鲁国左盼右盼,可晋国方面还是没有消息。鲁襄公对大夫叔孙豹说:怎么回事啊?盟国峰会条约都签订半年了,晋国不是要讨伐心怀二志的齐国吗?怎么还迟迟不出兵呢?叔孙豹说:晋国人就是这样子,看来我得亲自去晋国一趟,进行一番游说了。

叔孙豹驱车到了晋国,拜见晋平公,并说:自盟国峰会之后,齐国不仅不归还所占鲁国的土地,还变本加厉不停地出兵骚扰敝国,还是恳请贵国出来主持公道啊。

晋平公和稀泥道:哎,寡人一直挂念这件事哩。只是前任君主悼公刚去世不久,丧期未过。此时出兵,不太合适吧。

叔孙豹一听,这还了得。以当时礼制,国君丧期三年。以晋平公之议,莫不是要等上三年方可出手援助不成?叔孙豹急了:鲁国被齐国侵犯已经有一年之久了,鲁国的老百姓天天翘首西望。看晋国的援兵是不是来了,左盼右盼,却始终看不到一兵一卒。若是要等到悼公丧期满,恐怕到时鲁国早被齐国吞掉了,还用得着援助吗?晋国这个盟主的称号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当上的,但是盟主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上,确实有点问题。晋平公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叔孙豹叹了一口气,看来要把希望寄托在晋国中军元帅荀偃身上了。

荀偃大概是个诗歌的爱好者,叔孙豹见了荀偃不说明话,只是吟诗。

他先吟了一首祈父,祈父是官名,就是掌管兵甲的司马。他吟道:司马啊,我是王的爪牙。你为何陷我于忧患中啊,使我不得安居哪。司马啊,我是王的卫士。你为何陷我于忧患中啊,使我漂泊不安啊。

荀偃听出名堂来了,他当即向叔孙豹行礼,谢罪说:荀偃知错,岂敢不与您共计国事,而让鲁国陷于危境中呢?荀偃的明确表态,令叔孙豹大喜过望,中军元帅表态了。接下来他得去找一找军中的二号人物,中军副帅士_了。

士_也是个诗歌爱好者,叔孙豹照样吟诗,这次吟诵的诗是鸿雁的最后一节: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唯有聪明睿智者,知我艰辛劳苦。而那些蠢愚之人,还以为我逞强意气。

叔孙豹暗示士_,我不远千里来到晋国。可是来为国事辛苦奔波的,不是来走秀的。士_也听出弦外之音,便对叔孙豹行礼回答说:请您放心,有士_在此,岂可坐视鲁国受欺负而不理呢?晋国的中军元帅与副帅先后都表态了,晋国一定不会对鲁国的处境坐视不理,叔孙豹高高兴兴回国交差了。

可是这一回,鲁国人还是要失望了。

望穿秋水又一年。

鲁国人没有等来西边的晋国援军,反而迎来东边齐国的新一轮进攻。

公元556年的秋季,距离叔孙豹访晋一年,齐国兵分两路杀向鲁国。一路由齐灵公亲自率领,围攻鲁国北方城镇桃邑;另一路由齐国大夫高厚统领,围困鲁国军事重镇防城。

当时鲁国大夫臧纥正好在防城,刚要返回国都。不想被齐军包围了,没有办法出城。鲁襄公心里很是着急,就派出一支军队前往接应。这支军队抵达离防城不远的旅松时,停了下来,面对黑压压的齐军不敢前往解围。便派人趁夜黑时,绕过齐军的防线。进入防城,通知城内守军将领:你们把臧纥先生带出来,我们在旅松接应。

防城的守将是谁呢?未来的大思想家孔子的老爹,_阳之战的勇士叔梁纥。

接应臧纥的部队不敢硬闯齐军的阵营,那么将臧纥送出城外的重任,就落在守将叔梁纥的身上了。叔梁纥召集了三百名甲士,都是武艺高超且勇猛过人的战士。趁着夜幕降临时,对齐军阵营发动突袭。齐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叔梁纥与三百勇士突破齐军的防线,将臧纥送到后方接应部队手中。

齐国人还以为这些鲁国人准备要弃城而去,不料一会工夫,叔梁纥又带领三百甲士驾着战车杀了回来,直奔城里去了。叔梁纥进出齐国的防线,如入无人之境,其胆魄赢得了鲁国人的一阵喝彩。

但是臧纥的一位族人,名叫臧坚,却不幸在战斗中负伤落入齐国人之手。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臧坚依然手握利剑,全无惧色。又劈倒了几名齐军士兵,直到气力用竭。被齐军士兵一拥而上,捆绑到了齐营。被俘的臧坚拒绝就食,只想速死。

齐灵公听说臧坚这个人表现得十分英勇,心中有几分钦佩。就派了一名宦官去慰问他,宦官传达了齐灵公的话:你可别自寻短见啊。

宦官走了之后,臧坚对看守他的官吏说道:贵国国君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但贵国国君既然要赐我不死,却又派一个受过宫刑的奴才来看我。我是堂堂的鲁国官员,觉得这是一种羞辱。

说完之后,臧坚拿起一根削尖的木棍,狠狠地往胸口一扎。看守他的官吏还来不及阻止,他就当即气绝身亡了。

鲁国与齐国在停停打打间又过了一年。

到了公元前555年,也就是晋悼公去世三周年,晋国这下没有理由再推脱责任了。晋平公当时对叔孙豹推脱的理由就是国丧期未满,现在三年期已过了,况且中军元帅荀偃与副帅士_的激昂之辞也言犹在耳。

这一年的秋季,齐灵公再度对鲁国发动强攻。

晋国高层开始研究援鲁的计划,晋国中军元帅荀偃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了当年自己参与杀害的国君晋厉公。他与晋厉公在阎王面前打官司,结果他败诉,晋厉公就用戈把他的脑袋割下来。他又把自己的脑袋从地上拾起来,安在自己的脖子上,用手扶着脑袋走路。走着走着,遇到了术士巫皋。

从梦境中惊醒后,荀偃对这个梦百思不得其解。

几天后,荀偃在路上遇到了术士巫皋,便对他说起这个古怪的梦。巫皋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哎,我在同一时间做了跟你同样的梦。

这可真是更加的稀奇古怪了。荀偃忙问:那先生帮我解解这个梦,究竟有何含义?巫皋说:您梦到脑袋被割下来,看来今年您必死无疑。但梦里您又把脑袋安回脖子,扶着它走路,说明您还有一件事必须做。这件事是不是讨伐东方的齐国呢,您的最后愿望应该可以实现的。

巫皋这么一说,荀偃更加坚定东征的想法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83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