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大讲堂SP武将来袭之蔡文姬篇

三国杀大讲堂SP武将来袭之蔡文姬篇,第1张

乱世之下,诸侯争霸,对于渴望扬名立功的男人们也许是生得逢时,但大多数女人们却因此遭了罪。看看三国里出现过的女人们:孙尚香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大乔二十岁夫君就阵亡,从此守寡;甄姬无法与心爱之人在一起,还在后宫斗争中遭谗而死;貂蝉为了父亲大人胆敢深入敌阵离间两位狠角色,最后不知去向女人们想要在三国的时代里过上如今认为“正常“的生活,都很困难。

然而上述几位的惨比起蔡文姬,那都不算最惨。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出身大家,父亲蔡邕是东汉的大儒,身居高位,和曹操关系相当不错,一说是曾做过曹操的老师。这样环境下长大的蔡文姬自然是很幸福,从小跟着才华横溢的父亲耳濡目染,博览群书,精通音律,六岁就能听出父亲弹琴断了第几根弦。分明是一个贵族家的才色双全的千金大**。

然而命运待她却很是不公,从她出嫁开始,幸福就开始远离了。蔡文姬第一段婚姻是远嫁给河东的卫家,丈夫卫仲道是大学出色的士子,两人算得上是志同道合,自由恋爱。但不幸的就是,婚后一年她丈夫就咯血而死,可怜的文姬就这样被硬扣上了“克夫”的帽子,遭到婆家的唾弃。好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怎能受得了这样的侮辱,蔡文姬愤怒之下,就回了娘家。

本来,即便是回到娘家,凭借着她家的地位,依然可以继续过着不错的生活。但是祸从天降,她的父亲卷入了政治斗争而死去了,而这场政治斗争,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允连环计杀董卓。虽然蔡邕不是董卓一党,但是董卓曾为了利用他名气,对他赏识有加,连升三级。然而董卓,司徒王允这位演义中的正面人物却容不得蔡邕,担心他念董卓旧情而对自己不利,于是把他关进牢里,当时蔡邕曾经向王允求情,说我正在写东汉历史,留我完成这本书吧,结果王允表现出了他得小肚鸡肠来,回答说,当年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结果司马迁写了《史记》,在里面暗地里骂汉武帝,我才不会这么傻呢,于是蔡邕就这样死在了狱中。

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自然不能成什么大事,很快董卓的余部就攻入长安,吕布逃到了东边,而王允也被杀死。就在这场兵火浩劫军阀混战时期,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蔡文姬亦未能逃过此劫,被掳到南匈奴。想想书香文气,心高气傲的蔡姑娘一路受尽蛮人士兵的凌辱鞭笞,一步步都走向渺茫与未知,普通女子早就咬舌自尽了。然而守着满腹诗书的她硬是咬着牙没死,匈奴的左贤王倒是慧眼识人,纵使衣衫褴褛,他也一眼就看上了蔡文姬独特的气质,将她纳为王妃,这便是她的第二段婚姻。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转悲愁。”(《胡笳十八拍》蔡琰)

这段据说是蔡文姬所做的《胡笳十八拍》,道尽了千金才女文姬在离乱中的痛苦和悲哀,昭君出塞好歹是风光体面,她却是被掳来的媳妇。虽然婚后左贤王对她不错,但在那物质匮乏,社会文化粗鄙的异乡,23岁得她如何能不怨看着那荒无人烟的蛮荒场景,蔡文姬幽怨的眼神,绝对是她每日最常见的状态。漂泊在外的这段日子她语言也不通,文化也不通,别说听她诉说衷肠了,跟丈夫也顶多能说上“你好”“谢谢”这类词而已。

好在从小培养的音律天赋让蔡文姬学会了蛮人的胡笳,能让她解解闷。虽然她最擅长的应该是古筝这样的传统中原乐器,然而让她在南匈奴这些年正是靠着胡笳才作出了《胡笳十八拍》这样的传世之作,诉说了自己悲戚的一生,所以胡笳应该算得上是对蔡文姬意义最重大的一种乐器了。

蔡文姬在南匈奴一住就是12年。其实左贤王对她还不错,蔡文姬也为他生了两个孩子。虽然是“异乡的孤女”,但有了孩子以后她也算是有了心灵寄托,不那么孤单了。

后来,南匈奴跟汉朝和好了,曹操闻知曾经的恩师、好友蔡邕之女流落到了南匈奴,顾念旧情,就用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蔡文姬赎了回来。就这样,“金壁之才”的魏势力蔡文姬诞生了,带着她的胡笳,她回到了家乡。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文姬归汉”。

然而蔡文姬并不是兴高采烈地回来的,卡牌上的她表情也显得有些复杂,因为她内心其实很纠结。别忘了她还有两个年幼的亲生孩子在南匈奴呢,对这俩孩子她可舍不得离开。“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这两件美事,她却无法同时实现,只能割舍其一。“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胡笳十八拍》)进退两难的蔡文姬最终还是选择了归汉,但悲苦的人生却没有结束。

回到汉室以后,曹操念她孤零零的甚是可怜,就将她许配给了一个屯田都尉董祀。都说事不过三,但这第三段婚姻也没能让蔡文姬过个平静的日子。董祀并不爱蔡文姬,只是念在是曹大人的指令不敢不从。婚后不久,董祀就犯了杀头之罪,曹操发了文书要将其处死。蔡文姬大冬天的连件厚衣裳都来不及穿,就急急忙忙地跑到曹操面前求情:“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但小女子漂泊多年,再处死我丈夫我就又成寡妇了,大人开恩呐!”在座各位看她声泪俱下的样子也甚是感动,曹操当即批了赦免令,让人快马加鞭追过去,终于赶在判罪文书抵达前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看看,咱们蔡文姬真是伤不起了,即使是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丈夫,她也要鼎力相救。悲歌和断肠两个技能虽然在游戏中令人头疼,但的确是蔡文姬“伤不起”的映照。这件事之后,董祀就彻底改变了对蔡文姬冷漠的态度,两人就算没有爱情,也算伴侣,不久就隐居于世。至此,蔡文姬跌宕起伏的一生才终于风平浪静。对她来说,比起漂泊悲苦的青春岁月,这已经算是很幸福的结局了。

后来在一次闲谈中,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稿,现在都还留着吗”蔡文姬说:“父亲生前留给我四千多卷书,但乱世之中一册都没有留下来,不过我还能背诵其中的四百多卷。”曹操一听真是又惊又喜,立即命人拿纸笔,蔡文姬果然将四百多卷书都默写出来。才女漂泊了十几年还是才女,曹操用金壁从匈奴人那儿把她赎回来,也赎回了她的金壁之才,这“千金”的名份比很多华而不实的闺秀更加实至名归。

金璧之才_蔡文姬 魏 3体力

悲歌:一名角色每受到杀造成的一次伤害,你可以弃一张牌,并令其进行一次判定,判定结果为:红桃~该角色回复1点体力;方块~该角色摸两张牌;梅花~伤害来源弃两张牌;黑桃~伤害来源将其武将牌翻面。

断肠:锁定技,杀死你的角色失去当前的所有技能直到游戏结束。

特性:

归汉在当时不如说归魏,虽然听上去不太好听不过这和蔡文姬的最初设定也不无关系,在她和魏国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技能被设置成了图具“卖血”之形,而无明确配合之实。所以出于历史背景、女性角色设置平衡和配合度倾向的多方面,才把她设置为群雄。如今正式加入魏国的蔡文姬,凭借她“一血没人理”的特性,倒是可以在舍身“护驾”和频发“悲歌”中来为曹操以及其麾下的大部分武将提供一些不稳定的抗杀伤能力。司马懿也可以在更沉稳的控制中借助魏之新贵控制台面,助曹操称霸天下。但是蔡文姬一生已经悲苦莫名,如果连曹操在最后也通过AOE向其痛下杀手,只怕魏武帝自己也吃不消会“痛断肝肠”。所以悲情的女子如果真的要辅助魏王成就大业,只怕在魏武发力之前要早早自行了断或找他人以身试剑才好。

生克:

前面的山包点评也说过,手牌补充类武将会有效支持蔡文姬,同样,手牌破坏类武将如甘宁、鲁肃等也是蔡文姬的克星。但加入魏国的蔡文姬经常在曹操局中拥有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在魏国的三大谋士——司马懿、郭嘉、荀_的联动下,对面的阵容会深刻感觉无从下手,还可以为夏候_、夏侯渊、许褚、典韦等大将争取更长的续航时间与爆发可能。金璧之才女其能不下管、乐,“悲歌”四起之处反贼几乎只能默默流泪。在这时杀已经不再是主要输出手段,还是尝试“欲破曹公,须用火攻”的赤壁法则吧。

适应:

悲情一生的蔡文姬对人向来是知恩图报的,这也为她赢得了悲苦一生中多人的体谅和支持。所以蔡文姬还是更适合呆在一个有组织的阵营中,受到大家的呵护。无论是与曹氏帐下的群臣功谋大事,还是联合天下苦命的人们揭竿而起,蔡文姬都能在部分配合中有出色表现。但是相对独立的阵容如主公时,如果没有忠臣的大力辅佐,少了一个技能威胁的才女只怕要在十八拍唱完之后匆匆西去了。至于内奸!这等柔弱的女子只怕更不合适,虽然前期大家都不愿早早“断肠”而对你痛下杀手,但天下已定之后,鬼头刀早晚也会落到你的头上。

如上所述,魏势力的蔡文姬因为武将身份的转换,更容易吸引魏将与之达成配合的关系。这漂泊一生的孤女也总算最终有所依靠,这正如画中描绘的一般——

紫绡御马配红装,青竹自得唇齿香,

金璧之才今归魏,胡笳余响送番邦。

“文之才女”蔡文姬—黄子真

  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蔡文姬虽为一介弱女子,却依然能够名留青史,其不凡才气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身为研究生才女的黄子真,不但人美,并且博学,作为蔡文姬的扮演者再合适不过。文之才女蔡文姬,带你体验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之乱世,续写三国不朽史诗,尽在腾讯第一国战网游御龙在天。

“武之巾帼”曹婴—姚艳

  曹婴天资出众,智勇双全,英姿飒爽,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只有男人可以争霸天下骑马弯弓,力克赵子龙于凤鸣山。

  性感妩媚又带有一点狂野魅力的姚艳,给人以外柔内刚的感觉,颇有女中豪杰的韵味。武之巾帼曹婴,带你体验国战网游的激情与豪迈,铁血战场的一抹娇艳,更别有一番风情。御龙在天,不仅是男人的世界。

“才之佳丽”黄月英—苏梦

  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女中诸葛,唯有月英。她不是男子,却可运用智慧令天下为之动容;她不是美女,却可让智者如孔明亦要为之倾心。

  聪颖丽质的苏梦,不但将黄月英的才智表达得淋漓尽致,更颠覆传统,一改黄月英丑陋之名,以清丽可人的形象,给玩家赏心悦目之感。才之佳丽黄月英,带你体验谋略天下的快感。御龙在天,智者之争从此上演。

“情之红颜”孙尚香—施静

  英雄美人,佳偶天成,江山易逝,情义长存。一路携手走来,即便是功败垂成,亦要不离不弃。纵身投江,此情感天动地。

  素有“小范冰冰”之称的施静,甜美靓丽,确是人见人爱的俏女子,此番扮演孙尚香,定然极尽娇柔妩媚。情之红颜孙尚香,带你体验丰富情感世界,重温一段历史,经历一场邂逅,美丽爱情故事,从御龙开始。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音yǎn),字昭姬,汉族,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完善答案 ≮寒心≯~Ay 回答采纳率:432% 2009-09-30 22:49 评价答案 是否解决问题(参与评价0次) 能解决: 0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 部分解决: 0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 不能解决: 0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 是否原创答案(参与评价0次) 原创: 0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 非原创: 0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 相关内容 蔡文姬详细资料4个回答 蔡文姬的详细资料5个回答 蔡文姬简介 曹操与蔡文姬 蔡文姬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谁 蔡文姬求情 蔡文姬 悲愤诗 蔡文姬的父亲 蔡文姬的丈夫 其他答案蔡琰,字文姬,是我国著名女诗人。她的生年大约在汉灵帝熹平六至七年(177-178)间,原籍为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她的父亲蔡邕(字伯喈)曾拜左中郎将,史称“蔡中郎”。蔡琰是蔡中郎的独生女儿。她出生前后不久,家门遇到不幸。 根据《后汉书蔡邕列传》的记载,汉灵帝光和元年(178)七月,蔡邕任议郎,应密诏,因“讥刺”宦官及其亲属获罪,被关进洛阳狱。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判处“弃市。”幸亏“为人清忠奉公”的中常侍吕强为之求情,皇帝才下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髠钳徙朔方”。这时,蔡琰才一岁左右。 蔡邕徙朔方共九个月,于公元179年4月被赦。继而又得罪了宦官集团,在江浙一带过了十二年“亡命江海”的生活。“亡命”结束时,蔡琰已有十、四五岁了,可知她的童年时代,一直与忧患相伴。 蔡琰十六岁(192)时,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在这之前,发生了外戚与宦官火并和董卓率西凉军入洛阳作乱的事件。蔡邕因被董卓胁迫利用过,所以董卓在公元192年被诛时,他也被司徒王允问罪,关进监狱,并于这一年的夏天,死在长安狱中。 蔡琰在十六岁至十八岁期间,因夫死无子,又回到原籍娘家居住。到了兴平年间(194至195),也就是蔡琰十八、九岁时,为乱军所掳,作了南匈奴左贤王的妻子,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文姬归汉”是我国历史上盛传的佳话。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曹丕《蔡伯喈女赋》序中也说,“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可知蔡文姬是曹操派使者用金璧赎回的。关于她归汉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建安十二年或十三年(207至208),这大体上是正确的。不过我认为,曹操在自己的统治地位尚未稳固之前,恐怕顾不上赎还蔡文姬的事。大概是在他以武功取胜,要进行文治的时候,想起了患难时的好友、东汉著名学者——蔡邕。而蔡邕早已冤死,便又想到他流落到南匈奴的女儿——蔡琰。这应该是曹操进位为丞相以后的事。曹操是建安十三年(208)作丞相的。所以蔡琰在这一年,被赎归汉的可能性较大。三十一、二岁的文姬归汉后,嫁给屯田都尉董祀。 董祀不久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求赦宥。当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者满堂,曹操对宾客说:“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文姬进去后,只见她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之改容,连执法严峻的曹操也感动了。他说:“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居然收回成命,赦免了董祀。当时天气寒冷,曹操看着她可怜,还赐以头巾履袜。曹操又叫她凭记忆将她父亲已散失的书籍缮写出来,显示了对她的关怀。 在史书中,至今未曾发现关于蔡琰归宿的记载。五言《悲愤诗》末尾的:“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等诗句,则预示着蔡琰“一生抱恨常咨嗟”(王安石语)的悲剧性结局。 据说,今陕西蓝田县有蔡琰墓。不过此墓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的情节建造的假冢。小说的这一回显然是罗贯中托蔡琰、曹操之名虚构的,其中把蔡琰两个丈夫的名字改为“卫道玠”和“董纪”。对此不能信以为真。 题名蔡琰的作品共有三篇,即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的五言和骚体《悲愤诗》各一章,以及见于宋朝的朱熹、郭茂倩分别编次的《楚辞后语》和《乐府诗集》的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以下简称“胡笳”诗)。尽管这三首诗的署名都是蔡琰,写的大致也都是蔡琰的身世,被称之为自传体作品,但对于它们是不是蔡琰写的,从北宋的苏轼以来,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苏轼认为两首《悲愤诗》皆非蔡琰所写,他尤以“东京无此格”等理由,极力否认五言《悲愤诗》的作者是蔡琰。而清代学者吴闿生却说此诗“为文姬肺腑中言,非他人之所能代也”。迄今为止,文学史界基本肯定五言《悲愤诗》是蔡琰写的;而骚体《悲愤诗》与蔡琰的身世多有不合,大都认为是晋人伪托的。至于对“胡笳”诗真伪的看法,从宋朝至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解放后在1959年还发生过一场争论。郭沫若同志认为,“胡笳”诗是《离骚》以来最好的抒情诗,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写不出。他自己百分之百地认为它的作者是蔡文姬。不过多数论者认为,“胡笳”诗的内容与蔡琰的身世不尽相符;从东汉末年到唐代几百年的时间不见著录、论述和征引;风格体裁与汉末不合等等,因而不会是蔡琰作品。总的来看,目前确定“胡笳”诗真伪的根据不够充足,因而这一问题尚无法作出定论。 以往由于对蔡琰作品的真伪看法不同,对它们思想艺术的评价也是不一致的。一般说来,对被公认为晋人伪托的骚体《悲愤诗》,基本是否定的,大都说它内容失真,艺术粗糙,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这种看法大体上是正确的。有人认为,“胡笳”诗是由骚体《悲愤诗》敷衍而成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艺术上,二者颇有文野粗细之分。平心而论,“胡笳”这首1297字的长篇抒情诗,堪称佳篇。它既是主人公对“乱离”世道的控诉,也是她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其中如第八拍中的“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等描写,把老天爷和神灵都咒遍了,令读者感受到她的切肤之痛。象“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这样的诗句,也是意蕴深厚,感情沉痛真切的。所以,尽管它的作者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就这篇作品本身而言,却是不能忽视的。 与“胡笳”诗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不同,五言《悲愤诗》是现实主义的叙事作品,作者以质朴无华而又入木三分的笔触,为汉末社会镌刻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图画。掩卷深思,诗中所描绘的田园荒芜,白骨露野,人声断绝,豺狼号叫的中原大地,以及作者孤苦零丁,虽生无依的困境,无不是汉末社会现实的写照。“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些诗句就是东汉末年形象的历史。曹操曾写过《薤露》、《蒿里》这两篇著名的“诗史”,诗中写到董卓作乱情景是:“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等等,蔡琰此诗与之相比,基本内容是一致的,而在描写的具体生动上则有过之无不及。 这首五言诗除了人们公认的在内容方面的深刻现实意义外,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很有特色。一般的叙事诗容易流于对故事情节的平铺直叙,而这首诗却把叙事、对话、细节描写、心理刻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得有声有色。例如第二段写到南匈奴的感受:“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终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这里前四句写景,写出了边地荒寒特色。后六句写思乡心情,把她身置异域、感念父母的心理刻画得很微妙:她每当闻说有“客”来,就很高兴地去迎问故乡消息,但来者往往非乡里之人,结果总是使她失望。就在这一喜一悲的转换之间,衬出她深厚急切的思乡心情。又如同段中写她被接回汉朝,与亲子及难友分别情景:“……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前八句把母子、难友间在永别之际的痛苦,淋离尽致地作了渲染,写出了一种令人不忍目睹的凄惨场面。而在对当事者作了这些感人至深的描写后,接着又转写旁观者,从他们的“歔欷”、“呜咽”反应,来反衬场面的悲惨凄楚。诗篇还写到马和车,似乎它们也被感动了,以致“立踟蹰”、“不转辙”。这真可谓是绝妙之笔。这一节里既饱含着真挚充沛的感情,又显示了高超巧妙的艺术手段。蔡琰主要生活在建安年间,五言《悲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以后。在所有建安作家中,具有蔡琰这样悲惨身世的可以说绝无仅有;而这篇《悲愤诗》,在建安文学中也可以说是一块无双之璧,郭老于1959年所作话剧《蔡文姬》中,曾借曹丕之口说:“屈原、司马迁、蔡文姬,他们的文字是用生命在写,而我们的文字只是用笔墨在写”,这里道出了蔡琰作品之所以如此感人的奥秘。

蔡文姬

这一幅很好的表现出了蔡文姬这个人物,我找了很久,请尽量不要修改。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明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候,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胡笳十八拍

第一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溃死兮无人知。

第二拍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虫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悬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拍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风浩浩兮暗塞昏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第四拍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俗殊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难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拍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第六拍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第七拍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地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於此。

第八拍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转悲愁。

第九拍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

第十拍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第十一拍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兮彻心髓。

第十二拍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第十三拍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拍

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有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得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第十五拍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心有忆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第十六拍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徒想忧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

第十七拍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枯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虺兮骨肉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欢息欲绝兮泪阑干。

第十八拍

胡笳本自出胡中,绿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未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离兮受之应不容。

悲愤诗(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同名现代戏剧——《蔡文姬》

《蔡文姬》是郭沫若先生专门为北京人艺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剧情描写了距今2000多年前东汉才女蔡文姬的坎坷际遇。1959年,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将这部戏搬上舞台,一经亮相,就成为戏剧界最走红的一部名剧。1978年,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演这部剧时,观众人山人海,居然把广场的南墙都挤塌了。2002年,在北京人艺建院50周年之际,剧院推出了以徐帆、濮存昕、梁冠华等实力派演员为阵容的复排版《蔡文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第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蔡文姬墓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后葬此。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蔡琰(约177-?):即蔡文姬,汉末著名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伪作)。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文二代:匈奴终于被曹操赎回了12年以下文字资料由为大家收集并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几乎所有可以传世的女诗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第二代文学或第三代文学。比如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就是宰相上官仪;李清照之父李,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东汉的蔡文姬也不例外。她的父亲是著名作家蔡勇。在封建时代,女性要想取得文学成就,除了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外,遗传基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那么,文的第二代蔡文姬今天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可讲呢?与其他有才华的女性相比,她的特殊性是什么?

蔡琰,字月姬,生于哪一年,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说是174,有人说是177,但大多数都是猜测,没有严格的历史依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蔡文姬是东汉陈刘辟的人,是大作家蔡邕的女儿。陈在哪里,现在是河南省开封市祁县镇。蔡邕,字谢波,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生于133年,死于192年,活了59岁。由于这位官员是左中郎将,他后来被称为蔡仲郎,这可能是一个正部级大员的级别的学说。蔡邕因其当时著名的文学名,曾参与续写东观汉纪和刻制西石平经。董卓上台后,召见蔡邕,拜左中郎将,与狄咸一起迁都长安,封高阳为故乡。

蔡勇精通音乐,才华横溢。除了经学史、辞赋等文学创作之外,书法还以篆书、隶书见长,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声誉最高。世人评价蔡邕书法力大、爽、神。他还创造了自己的柏菲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当时,蔡邕与曹操、王灿等人很友好,经常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流文学。他的名声一定很大,当时他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

蔡文姬有这样一位作家的父亲,他不仅继承了优秀的遗传基因,而且从本质上得到了很多指导。此外,她聪明勤奋,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造诣更是惊人。据史料记载,蔡文姬六岁时,曾听到父亲蔡邕在大厅里弹钢琴,还听到父亲第一根弦穿墙而出的声音。惊讶之余,他的父亲故意弄断了第四根绳子,她又把它指了出来。这件事在当时广为流传,蔡文姬精通音乐的名声从小就广为流传,成为一个著名的年轻才女。

如果没有战争,蔡文姬可能会成为一个只写浪漫生活的非凡女性,她的生活将是悠闲和幸福的。然而,蔡文姬遇到了三国战争,她的命运不得不改变。

长大后,蔡文姬通过媒人之言嫁给了河东贾伟,她的丈夫魏忠道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魏忠道是汉朝将军魏青的后代,他的家族属于河东的一个贵族家庭。蔡文姬认为她可以和丈夫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她不知道美好的时光不会持续太久。魏忠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死于咯血。魏忠道在他们有孩子之前就去世了。丧偶的被魏家拒绝,认为这位年轻女子的生活太艰苦,无法杀死她的丈夫。年轻而精力充沛的蔡文姬受不了这样的白眼和不公。魏忠道因病去世,但贾伟把矛头指向了一个虚弱的女人。再说,魏忠道是她的丈夫。哪个女人不爱她的丈夫,想让她的丈夫突然生病而死?蔡文姬怀着沉重的心情,不顾父亲的反对,愤怒地回到了家里。

在新娘家,我有几天没有过平静的生活。不久,董卓,一个伟大的叛徒,被吕布,谁是贪婪的女人切断。他的部将以李杰的干咳作为回应,进行反击并占领了长安,从此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范兵乘机劫掠中原,和许多被掳的妇女一起被带到南匈奴。今年蔡文姬23岁,这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但是,我不知道,她去了那里整整12年。在,日夜思念故土,后来又回到韩,以胡人的口吻提及。结合自己的悲剧经历,他还专门创作了忧伤惆怅的钢琴曲胡佳十八拍。

在南匈奴的12年中,中原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汉献帝在许都受到曹操的欢迎,曹操是皇帝,基本上消灭了北方集团,成为宰相。当他得知他的朋友,伟大作家蔡邕的女儿被带到了南匈奴,他感到非常沉重,决定帮助他的老朋友的女儿。他立即派金舟为使者,带着一对黄金和白碧,赎回了蔡文姬。

  李清照。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掠走徽、钦二帝后,赵宋王朝匆匆南逃,李清照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

  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便决定与他分手。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

  陆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沉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象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卓文君。

  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通晓琴棋书画,十七岁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过着寡居生活。卓家祖居赵国,以冶铁致富,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已成巨富

  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追随梁王,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绿绮名琴。梁王去世后,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他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

  一天卓家设宴,县令王吉和司马相如一起参加了宴会。客人被司马相如的堂堂仪表和潇洒的风度所吸引,正当酒酣耳熟的时候,王吉请司马相如弹一曲助兴。司马精湛的琴艺,博得众人的好感,更使那隔帘听曲的卓文君倾倒。此后,他们两人经常来往,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天夜里,卓文君私自去找司马相如,他们一起回到成都,结了婚

  卓王孙盛怒,夤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然而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过着有今天而没有明天的逍遥生活;卓文君也脱钏换粮,根本不把今后的生计放在心上。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沽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

  卓王孙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女婿。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景帝之后,武帝即位,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十分赞赏。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在杨得意的引荐下,武帝召见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更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汉武帝一见之下,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巴蜀两地不稳的情势,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慰;拥旌旗、饰舆卫,声势显赫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

  在被武帝召去五年之后,司马相如的爱再次迷离,他写了封十三字家书托与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文君看后,悲伤之情无语言表。因为她知道,数字中没有“亿”,表明丈夫已对她无意,只是不好言明。悲愤之余,文君复信,托来人带回,信曰: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终是羞愧交加地亲自回乡,用驷马高车接了妻子返回长安……

  可是司马相如再次背叛了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欲纳茂陵女子为妾时,卓文君愤而作《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 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司马相如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终于取消了纳妾的念头。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又度过了十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终溘然长逝。第二年深秋,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追随司马相如于九泉之下。

  ——————————————————————————

  蔡文姬。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遣使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

  元缜那个不能算是爱情,功成身就之后的消遣矫情而已

拥有一个知心爱人,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曹操却把知心爱人推出门外,送给了别人,而她是一个华丽的三国美人。为什么?名颜,生于明基,后改姓文熙,以避之名。蔡文姬一生结了三次婚,命运坎坷,这也许是历史上才女共同命运的结果。

蔡文姬生来美丽、聪慧,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心比天高,命却薄如纸;自持性高,但最终导致婚姻的不幸。但这些似乎与蔡文姬无关。她的婚姻破裂完全是因为外部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内部的客观因素。

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可谓是郎才女貌。她老公是魏忠道,历史上文坛著名的青年学者,蔡氏家族当然不含糊。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名声在朝野广为流传,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16岁时,少女蔡文姬嫁给了魏忠道。两人互敬如宾,十分相爱。可惜好景不长。魏忠道得了肺病,英年早逝,只剩下蔡文姬一个寡妇。

蔡文姬的第二次婚姻是被迫的跨国婚姻。当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南匈奴趁机南下劫掠。和许多其他女孩被俘虏到南匈奴,结果,他们被左作为公主。12年后,经历了异乡生活痛苦的蔡文姬生下了两个儿子。在南匈奴生活期间,蔡文姬仍然没有忽视她的诗歌创作。她学会了弹“胡佳”和一些外语。为她后来的史诗胡笳十八拍奠定了基础。

东汉建安十三年,已经升任汉室的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非常着急。他立刻派金舟作为使者,带着万两黄金和一对白围脖,把她赎回来了。曹操是蔡邕的学生,从小就认识蔡文姬。曹操自然对学妹非常尊重。然而,把蔡文姬视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红颜知己的曹操虽然垂涎三尺,却并没有娶她为妻。结果,他把她介绍给了刘晨的名人和浪漫才子董思。

曹操之所以不敢染指美貌、学识渊博、精通文学气质的蔡文姬,一是为了报答恩师蔡邕的培养之恩;二是想拉拢才华横溢的董思;第三,还有一个说不出的原因,就是曹操这一代枭雄有资格当皇帝,但他一直没有做到。他不敢染指蔡文姬的原因和他不敢当皇帝的原因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清白的名字。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女。她早年被匈奴劫掠,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她艰苦的生活和痛苦的过去使她情绪激动。后来曹操统一北方后,花大价钱赎回蔡文姬,娶了大臣董斯。后来,东四犯了死罪。为董思求情后,蔡文姬回家写了两首诗。现在我们统称他们为悲愤诗。

蔡文姬被认为是才华盖过昭君的人。可见历史对她的评价很高。蔡文姬的悲愤诗其实是两首诗,一首是五言诗,一首是骚体,就是大家熟悉的屈原写的离骚,也是骚体,也是一个先驱。蔡文姬的这两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有人说,就连后来的五言诗圣杜甫也深受蔡文姬的影响。可见它在文化历史的潮流中影响了年轻一代。

这两首诗中的五言诗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事来衬托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和希望。有人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自传体叙事诗,是这方面的开创者。当然还有一首诗,骚体。这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异地的场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无论是草木,还是飞沙走石,都是烘托感情的对象。

蔡文姬的悲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她创作了自传体的五言诗,后人对她评价很高。悲愤诗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史上一种新的诗歌类型的开始。其实蔡文姬在音律方面也有造诣,但是大部分都已经失传了,所以现在大家都没有办法知道蔡文姬的音律天赋到底是什么。

蔡文姬胡家十八排

她是蔡文姬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儿。因此,在她父亲的影响下,蔡文姬也是一位才女。动人的天鹅之歌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通过胡笳十八拍这本书,蔡文姬表达了他在匈奴十二年间的屈辱和无尽的屈辱与痛苦。

胡笳十八拍年,第一拍指出了蔡文姬的背景。在匈奴肆虐,战火遍地的年代,天下大乱,亲人混战,农民起义不断。人们流离失所,处境艰难。就是在这个时代,被入侵的匈奴军队俘虏,成为左的公主。直到十二年后才被赎回,脱离匈奴。

从第二个镜头到第十一个镜头,讲述了蔡文姬在匈奴十二年间对家乡的思念。第四拍的“日日夜夜不思念故乡”,第十拍的“故乡声尘弥漫,无声哭泣,哽咽”,都表现了蔡文姬对故乡的巨大向往,直接表达了他的悲伤和痛苦。

在第十二和第十三拍中,分别描写了蔡文姬内心矛盾的感情和与儿子分离所带来的痛苦。因为在匈奴十二年期间,为左生了两个儿子。当蔡文姬被救赎时,他不得不忍受与儿子的分离,他的内心极其痛苦。

这本书不仅展示了蔡文姬和伟大的天才,也展示了蔡文姬充满坎坷的一生。在胡笳十八拍中,个人感情非常强烈,既有叙事性又有抒情性,完美地表达了蔡文姬心中的感受。

蔡文姬的故事

乱世有英雄,当然有美女。在众多美女中,蔡文姬的名气比较大,这个角色的人生也比较坎坷,但是蔡文姬的才华还是比较不错的。因为她的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她也是三国时期的才女。今天,我们将讲述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的感情比较坎坷,一生结过三次婚,尤其是曹操对蔡文姬的照顾比较特殊。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是魏忠道,两个人很般配。两人都热爱文学,所以魏忠道对蔡文姬印象很深,但好景不长。魏忠道最终因病去世,导致蔡文姬成为寡妇。世界大乱之后,蔡文姬也不能幸免。之后被匈奴抢走,被左做了公主,然后在异乡生了两个孩子。

曹操曾经是蔡邕的学生,所以他与蔡文姬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交往。在得知蔡文姬被匈奴抢劫后,他命令人们赎回他。从那以后,我更加照顾蔡文姬,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董思并结婚了。

后人评论说,曹操把蔡文姬嫁给董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报答蔡邕的教育,一个是为了利用蔡文姬讨好董思,但无论哪一个都是对曹操有利无弊的。

蔡文姬一生结了三次婚,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比较坎坷的,但是自古以来才女的感情之路都是比较艰难的。这种情况与蔡文姬自身的才华和天生丽质是分不开的。蔡文姬的内心渴望自由,但有时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悲惨的生活。你知道蔡文姬在这里的故事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79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