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谊就好比一颗星星,而爱情只是一支蜡烛。蜡烛是要耗尽的,而星星却永远闪光。——大仲马
2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3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4整个世界你在就好,余生只望岁月静好。
5说不清楚为什么爱你,但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6我根本不想做个温柔的人,我就想做个霸道大魔王,想你,要你。
7想念的定义并不是几个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表达的,而“想念的滋味”就更非一言尽之。我常常在想,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想念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呢以至于在那么多不经意的时刻,眉头一紧,它会爬上心头。大概,岁月是一条不归河,在每一个时刻来临之前,我们只有翘首盼望,然而,当过往的日子,它们像风一样逝去,想念也就被我们固化成一种信仰。每一个落日的黄昏与日出的清晨,都不曾忘却。
8我不知道遇见你是对是错,但我知道,遇见你,我开心过。
9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歌德
10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我喜欢你的时候你也恰好喜欢着我。
11我好喜欢你呦,我喜欢你的鼻子,我喜欢你的眼睛,我还喜欢你经常对我发怒得样子。真的好喜欢你!
12你知道我最珍惜什么吗,就是这句话的第一个字。
13想念仿佛一本古老的单行典籍。在时间的长河中,自由穿梭。文字的表达经过岁月的打磨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然而它依旧保留着一种纯自然状态下的思想与最为原始的方式。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体味到其中的韵藉,即“想念”的滋味。
14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没有感性,就要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她只有不幸。
15其实幸福的人不是拿到了世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手上已经拥有的人。
16一枚枚凝聚着深情的邮票,一封封散发着温馨的信笺,一张张表达真挚问候的贺卡,都是这笔财富的内容。
17想念仿佛一支精巧的芭蕾独舞。在幽静的空间里,翩翩起舞。伸出手臂,踮起足尖,高昂起头,转动身躯,回忆、回忆,它在自己的舞蹈中陶醉了。
18茉莉好像没有什么季节,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
19思念你的日日月月、时时秒秒,心随你动,如影随形。你的一颦一笑,让我魂牵梦绕。我所深爱的人啊,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牵起你的手,共度人生岁月?
20俩人若在长久时,大眼登小眼,也是浪漫事。
冰琪凌同学 你说的海滩镇是哪个服务器的啊?是新服务处女座的吗?每个区都有海滩镇的。
1、庄园的各种工具还有任务需要的必需品要在小贩手里买,alt+M打开地图,有一项是看到你所在地NPC位置的地图,你找到要买货品的小贩走过去就可以了。有什么工具小贩,作物小贩……
2、加好友快捷键alt+F
3、鸡肉和鹅肉 要自己养大鸡鹅后,看到屏幕左上方有个亮亮的小灯泡,叫做走马灯,走马灯是系统自动刷出来的,留意屏幕上方的滚动字幕。 告诉你会出现屠夫的小孩、皮货商的小孩在某某庄园,你 点击上方滚动的字幕, 就会进入屠夫小孩所停留的庄园。
身上带上一只鸡, 和2格的空位。
就可以换到10个鸡毛和5个鸡腿
鹅腿也如此
4、赚钱就要找 斑斓任务的NPC,赚钱很快跑20多个任务就有几万块了。既有经验又有钱。
5、宠物蛋得到后,要去工具小贩买 80浪漫币。(工具小贩的查找看第一问的回答)
6、同上
7、同上 找工具小贩
我是处女座服务器的: 荣耀宝贝
忘记是在哪一首歌的热评了,总之就是一位歌友,他在2014年跨年和2015年跨年的那一天都在同一首歌下写了自己的评论,结果这两条评论都成为了热评,可能因为自己的处境也跟这位歌友类似吧,当时看到就泪崩了,我还把这两段热评收藏了起来,现在分享一下吧~共勉:
热评一:
今天是2014-12-29 即将跨入2015年,我也即将30岁,一事无成,拿着3000元的工资供着房子养着孩子,干着随时会离职的工作,信用卡还欠着3万,现在是晚上23点21分,一个人在电脑前迷茫着听着这首歌。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我只知道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我会坚持,因为我有了责任。
热评二:
今天是2015-12-29 即将跨入2016年,距离我的评论整整一年,确实我选今天评论有些刻意,也有些缘分,差点错过。既然给我这个时间坐在电脑前,总要写点什么,因为字数限制,我长话短说,这一年时间,工资涨了1300,信用卡欠1万多,月供是1800元,小孩读了幼儿园,谢谢那些给我留言和点赞的人的鼓励。
或许,生活真的谁都不容易,谁不是一边用力坚强又一边偶尔哭泣,但是啊,我们谁都没有放弃。一直很感激这两段热评呢,因为每次当我累得没有力气的时候,是它们给了我勇气。
一个用1000天努力成长的持续行动者,公众号北纬女侠手帐
元宵节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1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话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牶“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牶“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牶“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牶“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牶“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牶“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牶“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牶“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牶“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食 俗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油锤元宵节的食品出现于唐宋时的有油锤,宋代《岁时杂记》中说:“上元节食焦锤最盛且久。”说明油锤为宋代的汴中(今河南开封)元宵节的节日食品。油锤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据宋代的《太平广记》记载:油热后从银盒中取出锤子馅。用物在和好的软面中团之。将团得锤子放到锅中煮熟。用银策捞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将油锤子投入油锅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来“其味脆美,不可言状”。原来唐宋时的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此记载可作今日研制“仿唐菜”时参考。油锤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属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等,真可谓唐宋食风今犹在。
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那么,这类似米粉为料的“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元宵节必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至明代,元宵作为上元节的食品在北京已很常见。其制法是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东南所称汤圆也。清代时,御膳房所制的宫廷风味“八宝元宵”。早在康熙年间即为朝野所传闻。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对八宝元宵曾有这样的诗句牶“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元宵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地区有别,风味各异,丰富多彩的特点。面灯也叫由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斗(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间陕西《锥南县志》载牶“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牶“正月十五日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面条为元宵灯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民谚。这一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糟羹浙江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此外,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舞 狮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给你
;18岁,你上了大学
20岁,你大二_结束,开始悔恨。自己前两年的幼稚行为于是开始努力
22岁你大学毕业了,却发现找不到一份另自己满意的工作。
26岁,你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结了婚。婚礼的份子钱逐年递增。
春节回家,父母带你去串亲戚。变成了带你去见相亲对象见了十几个姑娘
你每次都觉得和那个她比差了一点
28岁,你在遇见了一个和你遭遇差不多的姑娘。你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她说:你还不错
你喝了一口可乐说:你也是。你还不确定喜不喜欢她,
双方家长就已经摆好了订婚宴
结婚的前一-周,你和朋友出去喝酒你说,不想结婚
朋友说,你啊,就是想太多,谁还不是这么过来的 :
29岁,你终于结了婚
婚礼办的不大不小,朋友来的不多不少
攒了几年想要去实现理想的钱,也搭在了这场一百来人的私人庙会上,婚礼进行到了中间。
站在她那一边。31岁,孩子落地了
前前后后连孕检带住院花了10万。不过无所谓;
你看着你的孩子,
怎么看怎么都喜欢,高兴的仿佛这是你的新生。
32岁,这是你人生中最不愿重复的一-年平均睡觉三个小时
孩子每一个小时都要闹腾一次第二天拖着睡不醒的眼睛去,上班老板说你不干活,
回家后媳妇说你不干活。
你想了半天不明白。那谁干活呢
那辆开了三年的车,成为了你真正的家,你不再在乎交通的拥堵。
甚至希望在多堵一会儿。
车前功名利禄,车尾柴米油盐。
35岁,你因为身体越来越差,加班越来越少,晋升的速度也越来越缓慢。那天下了班,媳妇告诉你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双语的一个月3000,你这还没开始皱眉头,那边就已经不耐烦了。
“四单元的老王家的孩子- -个月6000。“你已经这样了,还想让孩子也输”你没说话,回屋给媳妇转了6000块钱。
这笔钱,本来是你想给自己过个生日,给自己
换一台新电脑。
38岁,孩子上了一年级。
老师说一年级很关键,打好基础是很重要你笑着说,是是是,老师您多照顾。
40岁的时候,孩子上了三年级。老师说三年纪很关键,承上启下很重要。
你笑着说,是是是,正打算在报个补习班儿。44岁,孩子上了初中。
有一天他回到家跟你说他想学钢琴。
你没什么犹豫的,因为这些年,你已经习惯了。
但那句”爸爸现在买不起。”你始终不愿说出口好在孩子比较懂事。他说:爸爸没事,要不我先学陶笛也行。
你看着这么懂事的孩子,却开心不起来。46岁,孩子上了一个不好不差的高中。有一天你在开会,接到老师电话。
老师说你的孩子在学校打架了,叫你去一趟你唯唯诺诺的和那个比你还小五岁的领导请了个假。
到学校又被老师训了- -通,台词无非就那一句。
你们做家长的就知道工作,能不能陪陪孩子。你看着这个老师,有点儿可笑。
想起当时他说的:家长在外辛苦点多赚点钱,让孩子补补课。
50岁,孩子上了大学很争气,是一个- -本
他学的专业你有点看不懂,但你知道工作一定
不好找。
而且学费还死贵,你和他深夜想聊聊,准备了半斤白酒,- -碟花生米。
你对他说的曾经你最讨厌的话。还是要选择一个热门儿的专业。还是要为以后的工作着想。活着比热爱更重要。
你们从交流变成了争吵你发现,你老了。
老到好像打不过这个18岁的孩子。
你说不过他。只能说一-句:我是你爸爸。孩子看着你,知道再怎么争辩都没用。这场最后确立你威严的酒局,不欢而散。
你听的不争气。在孩子回自己屋的时候。好像叨叨了- -句。
“我不想活的像你一样。”怎么就哭了呢 50岁的人了。一定是酒太辣了,对不对一定是酒太辣了
55岁,孩子工作了,似乎有一点理解你了。但你却反了过来,你说不要妥协。56岁,孩子也结婚了,你问他喜欢那个女孩吗他愣了愣说:喜欢吧
60岁,辛苦了一辈子。想出去走走。
身边的那个人过了30年,你依旧分不清是喜欢不喜欢。
你们开始规划旅游路线。
这么多年了,你们还是存在分歧,还在争吵。某个瞬间,你觉得可能这样也挺好。一切都准备好了。
儿子说:“爸妈,我工作太忙了,可以帮我照顾一下孩子吗”
你们退了机票,又回到了30年前。
70岁,孩子的孩子也长大了,不用天天操心了。
你下定决心说,-定要去玩儿一趟。可你手边的拐杖
只能支持你走到楼下的花园。75岁,你在医院的的病床上。
身边聚满了人,你迷迷糊糊的看见医生摇了摇:头。
周围的那些人神情肃然你明白,你要死掉了你没有--丝害怕。:
你突然问自己,我到底是什么时候死掉的呢你想起30岁的那场婚礼。
也许,那时候,就死掉了吧。
按照惯例,死亡前的三秒,大脑要走马灯。倒叙你这75个年头走过的日子。画面一张一张的过。一秒,两秒。
两秒过去了,你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两秒的回忆第三秒
突然你笑了。
原来你回到了15岁的那一年。你看见一个男孩。
叼着一袋牛奶,背着书包。
从另一个女孩儿家的阳台下走过。那个男孩儿朝窗户里看了看。那是15岁,你暗恋的女孩子。你想不起来她长什么样子了。最后一秒你努力的回忆着三秒过去了。
身边的人开始嚎啕大哭,你可能听不清了
你最后听到了嘈杂的声音。
好像是一群十五六的少年在起哄说的
答应他 答应他 答应他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元宵节花灯图册(19张)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2
汉文帝纪念平吕
“三元说”
]
明帝点灯敬佛
起源火把节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1]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3节日历史
节期与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3]
朝代沿革
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
元宵节花灯
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现代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4]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5]
元宵吟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元初\南宋末,南宋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元宵猜灯谜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4节日传说编辑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5各地习俗编辑
汉族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各地同胞欢度元宵节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6]
猜灯谜
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
舞龙灯
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7]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
元宵节“走百病”求安康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相关诗词
(隋) 隋炀帝《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唐)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唐)崔液 《上元夜》
(唐)卢照邻 《十五夜观灯》
(唐)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唐)李商隐 诗曰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宋)姜白石 诗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白石 诗曰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宋)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宋)欧阳修(一说朱淑真)《生查子·元夕》
(元)元好问《京都元夕》
(元)失名《折桂令·元宵》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明)李梦阳《汴京元夕》
(明)唐寅《元宵》
(清)董舜民《元夜踏灯》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明)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清)丘逢甲《元夕无月》
侯置 《踏莎行》
张孝祥 《柳梢青》
民间歌谣
闽南歌谣 《元宵月正圆》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1描写赏灯的诗句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2找描叙烟花里表达爱情的诗词爱如烟花 爱山爱水爱佳人 如梦香甜意切真 烟雾飘逸云彩绚 花团锦蔟又一春 -------------------------------------------------------------------------------- 情人节的烟花,绽放了谁的爱情 情人节,这个节日似乎与我无关,却又那么强烈地散发着它浪漫的魅力。
那些美丽的传说,如幻化的情感,将女子的名字绣在男子的衣袖上,让保护女子成为他们一生的使命,这个使命是神圣的。 这是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几千几万年之后,伤心的女子,念念不忘的,依旧是那个衣袖上绣着自己名字的男子。
女人是这般情痴千古,男子却又是这般游离不定。 夜的夜,黑的黑,心却明亮如水。
仿佛看穿了千古传说,没有恨没有怨,只是如明月般温润,因为那只是传说。低下头,却看不穿如水的思念,绵长,无绝期。
整个城市在烟花的亮光中璀璨,林立的钢筋水泥披上七彩的影子,牢牢地守望着那一束束落地的伤痕。都说爱情如花,花期到了自然就会绽放。
哪怕在角落里,哪怕在黑暗中,只要爱情之花盛开,那么整个世界都会香满地。 空气中弥漫着烟花燃尽的味道,那曾经的绚烂仿佛还在眼前流淌,却有一面黑黑的天空在眼前。
原来美丽早已飘散,空留一片相思在风中,一如那爱情的味道。 -------------------------------------------------------------- 爱如烟花 望着闪烁的屏幕,思绪飘浮不定。
萤亮的灯火,挥洒着万千银辉。 窗外,没有晚风吹佛,没有星月,只有寂寂的冷…… 夜幕幽深昏黄的街灯,星星点点,闪耀依然,街灯下只看见一片寒灰。
喧嚣的市声早已隐退,整个城市仿佛进入了一种休眠状态。偶尔的汽笛声惊扰着酣睡中的人,在这寒冷而寂静的夜里,清晰飘逸,夜显的更加的寂寥孤独…… 缠绵悱恻的音乐一遍遍重复着,弥散着一种凄清却透入心骨的悲凉。
“别哭,我最爱的人,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你的泪也挽不回的枯萎……”眼睛呆帐地盯着屏幕,心却一直停留在凄美的乐曲中,深深的被刺痛,心绪低靡。 爱很甜蜜,却也短暂,随着时光流逝,在日出日落间遁逃,只留下感叹号般的记忆,心里一遍遍温习回味…… 娇弱的絮语只是我性格中的一丝陈旧的痕迹。
人,却依然生活在迷幻的世界中,在思念和守候;依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孤灯下回味着一些东西,在寂寞的歌声中……孤独,无人再看我的泪眼,身边是一片完全的空寂!我渴望听到你一点点声音,哪怕是你忧怨的叹息,我渴望看到一丝丝影子,哪怕是我终生无缘相拥的脊背! 晚风吹过,我依然站在这儿,在守候,你呢?是否让清风传送过你的思念?是否依然吟唱着自己无悔的歌谣?天际里划过的那声哨音,可是你深情的问候?我心空掠过的那片云影,可是你潇洒的示意?你是否可以忘怀! 烟花般的爱,只开一瞬。我会铭记这份爱的理解,将永远向生活展开心灵。
我将把浓浓的思念沉淀在心底,斑斑驳驳的水流,涌动的全是泪水!我将会记住,这烟花般璀璨的爱,绽放最美丽的一刹那,这份没有结局的爱是否延续,可能是没有结局的爱,我不后悔当初的约定和承诺,依然无悔爱你。 美丽而甜蜜的爱在灰飞烟灭中成为幻影,渐渐沦为回忆,成为我无眠夜的绵长思绪。
过去的,也许将永远过去,伴着流逝的风和飞扬的思念,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烟花是灿烂而炫目的,却在盛开的刹那间便倾尽一生的全部; 爱是短暂的,而那份爱的味道却让人一生追忆! 五彩缤纷的烟花,一朵接一朵,绽放,绚丽多姿,然后零落下去,留下一地的灰烬,满世界的残红。沉寂的夜空因了烟花的璀璨而生色,这一刻,谁如烟花般绚丽?这一刻,谁舍烟花般的美丽?可是,烟花的璀璨只在瞬息间。
瞬间的绽放,在黑暗中燃起夺目的火花,却要倾尽一生的全部?这就是烟花的命运?为烟花感叹,为烟花遗憾,也为自己悲哀。为什么烟花的绽放只能是瞬间?为什么我们的相恋就如烟花转瞬即失,是否因为只有瞬间的命运才璀璨?爱情,是否因为短暂才让人一遍遍回忆? 烟花散尽后,寂寞是凄楚的…… 烟花散尽后那更深的寂寞?又谁能承受爱情远走时撕裂的痛楚?我哀叹着,低微的声音被人群的欢笑声湮灭,笑声飞扬着、扩散着……心里阵阵寒冷、苦涩、泪水涟漪,爱,是否如昙花一现,只开一瞬…… “那个永恒的夜晚十七岁仲夏你吻我的那个夜晚,让我往后的时光每当有感叹,总想起当天的星光……”缠绵的乐曲依然回响在耳畔,视线模糊了;爱,却更加清晰…… 情人节的夜晚,独自一人看着远处的烟花,却也是一种享受。
爱情,当它还在的时候,是甜蜜的,当它走了,就走了,不再回来,再复合的爱情也不会长久。
3元宵节诗句——《观灯乐行》《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译文: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观灯乐行》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李商隐。此诗利用反衬的手法描写了元宵佳节之时,诗人虽然身处花灯如海、处处繁华的帝都之中,却无心赏月的心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4写在孔明灯上的话,能表达爱情用放孔明灯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不失为一种新兴的祭奠方式,老汉对你的行为表示赞同。放飞孔明灯
祭奠亲人当然用白色、**、蓝色的浅色或冷色调,如果逝去的亲人年事已高,老喜丧,启用红色也不是不可以。圆形和椭圆形亦可。家人或晚辈在一起可以举行一个放飞仪式,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无比怀念和尊重。
“还有听别人说孔明灯是鬼灯 是会引魂的灯,这是真的吗”,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那么我的祝福逝者会收到吗? 会不会我的灯放出去后逝者没收到 我就先把那些脏东西引来? 那一定要放孔明灯给这位逝者祈祷的话应该怎样才好 !”俗话说:心诚则灵,你们的一切祝福和心愿逝者亲人都会收到的。他会在天堂福佑所有家人。把要对亲人讲的话写在孔明灯的中间位置最佳。
5青玉案元夕描写节日整夜丝竹齐鸣花灯炫目的诗句是什么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括号处两字缺,明代刊本作灯火。
6描写元宵花灯的代表性诗词有哪些呢有关描写花灯的诗词有很多。
例如唐代苏味道在其《正月十五日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B音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该诗形象地描绘了唐代元宵之夜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
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元宵节的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的场景。
建议:住在曾厝垵,特色旅馆比较多,网上预订很方便,也可以团购。
第一天厦门----厦大(吃下厦大的沙茶面)---南普陀寺(免费上香,品尝下素饼,爬山,如果女生还可以摘些鲜艳的花朵戴在头上,超级精神,拍照都靓上很多,呵呵)----植物园----晚上中山路(这几个地方距离都非常近,喜欢走路的人一直走都不会太累,公交也很便宜,1元/次,南普陀在厦大隔壁,植物园在南普陀寺后面,中山路就是步行街,很多小吃人很多比较热闹,喜欢热闹的话可以去逛逛)。
第二天:闲晃曾厝垵各种有趣的小店家庭客栈拍拍照或者到三年一班那里坐着吃点东西写几张明信片给好友---前往胡里山炮台----环岛路游玩(可以租辆自行车,团购便宜一半以上,可以租时间长点一直,精力充沛的话,中途有各种广场,椰风寨等)----沙滩戏水(很容易黑的,要注意防晒呢)---晚上漫步木栈道感受别样浪漫风情(一直走到演武桥那边去,比较安静,坐下来看演武桥--据说是世界上离海平面最低的桥,吹海风,如果几个人的话还可以坐到沙滩那里去玩玩游戏之类的,想浪漫的话带几个烛台和蜡烛或者马灯过去,喝点小酒吃点烧烤聊聊心情一起幻想下未来双脚挖挖沙滩,感觉挺好的),或者散步吹完海风后回到曾厝垵那边吃烧烤也可以,比较热闹。--住曾厝垵
第三天:前往鼓浪屿(购买渡轮票时,可以买个景点套票,一天应该可以走得完)----如果买了套票当然是抓紧时间逛景点啦,如果买了盖章本看到了就盖呗----如果可以的话快艇环岛游感受下海上的速度。
第四天:起早点去日光岩看日出---闲逛各种小店,研究盖章本上的地图盖章(目标要盖完它,很有趣的,特别是几个人的时候)---各种曲折小路**上坡下坡---品尝各种小吃(话说龙头路181号的芒橙马拉桑12元一杯真的很赞很赞呢,网上大家推荐的什么张三疯(奶茶里面加入了芒果干和一些坚果,看个人口味咯)、潘小莲芒果酸奶(下面酸奶,上面芒果小块)个人觉得挺一般的,而且都比较贵,25元一杯那样),好了,章盖完了,各种特色小店也逛完了,晚上泉州路散步吹海风安静去呗(会看到很多摄影爱好者在拍演武大桥,还有一些音乐发烧友戴着耳机在低吟,万转千回吖)。
第五天:回咯!
住行:其实在哪住都无错位,从曾厝垵坐公交去渡轮站就十来分钟,渡轮票来回8元就可以,公交1元,渡轮过去鼓浪屿也就三分钟。鼓浪屿上的住房价格普遍比曾厝垵翻倍还多,如果觉得无所谓的话可以去鼓浪屿上住一晚上,个人觉得住沃厝路那边挺好的,离龙头路闹区稍微远点,安静,早上起床还可以慢慢走感受早晨的清新。不过鼓浪屿本来就不大,龙头路聚集了各种小店,聚集了80%的游客在那边逛玩。
PS:个人建议没必要买什么特产往回带,厦大的沙茶面味道不错,可能个人原因吧觉得很多网友推荐的小吃我觉得一般咯。 订房间一定要早,至少提前十天不然选择会很少的,因为周末人都超级多,订火车票也一定要早(反正广州这边过去提前五天差点连站票都没了,如果不幸是站票可以考虑餐车花了几十块钱有吃有喝到下车,虽然那些吃喝超级一般算比较贵,但总比没坐好,或者考虑在列车站附近过一站就问有没有卧铺票可以补票),住的可以考虑下那些团购之类的,个人觉得比较实惠。
呵呵 本人一般都是苦旅,没有啥豪华的建议。 我是5月11号去的,呆了四天三夜。 希望以上对您有错帮助,玩得开心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