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须声明本人仅仅引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名,对于此书内容一概不谈,无意参与此书是否是甄别傻逼的重要参考书这一哲学问题,我想谈的只是我自己。既然这是我在的第一篇文章,我想讨论自己大抵是谦逊而又负责任的。
有趣的是,我确实甄别出了自己,对的,我就是一个切切实实傻逼。在左边光彩夺目的天才和右边浪漫主义色彩疯子中间摇头晃脑的傻叉,一个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却有着璀璨新星梦的普通年轻人。
年轻的活力,父母的期待,朋友的肯定,这些激发着我肾上腺素的意识从我小时就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坚信自己会变成一个伟大的人,他们也是这样告诉我的,而我也是这样欺骗自己的。
我喜欢**海瑟里面的主人公海瑟,迷离的眼神,怪异的行为,飘扬的长发,细碎的胡渣,涂涂鸦般的纹身。重金属音乐,破烂的休旅车,赤膊,酒精,暴力。他代表着叛逆、反抗、愤怒以及不屈。
我更喜欢文森特梵高的天妒之才,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在充满着排挤,偏见,仇视的世界中,用属于他的方式默默地抗争,保守着他最后的尊严,心中依然保留着《盛开的杏花》般的美好。
沉浸于这些怪人和伟人之中,我感觉到自命不凡了。喜欢特立独行的事物,向往繁花似锦的生活,追求崇高伟大的理想。
在高中时我就确立了自己人生价值观,人活着就是为了感知生活,就是为了多体验多经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高的还是低的,只要经历的多了,人生就会无悔。听着是不是伟大而浪漫,其实不是,这是我在高中时期对自己的心里安慰,这是我对于自己高三时期学习成绩急剧下滑的慰藉,是我不敢认清自己,努力改变的借口,这借口一用就是6年。
家长们在孩子们高考时总说现在是怎样怎样关键时期啦,到了大学时你就可以怎么怎么样了啊。到了大学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态以及感知生活这天真浪漫的借口,风风光光的玩了四年,感知于自己想象之中纵情游乐,放飞自我,并且在毕业时艰难的通过大补考(清考:好多学校已经取消,目的是为了给挂科多的学生在毕业前还有一次过的机会),最后唏嘘一声,大学真好。殊不知自己瞧不起的那些不会享受生活的人离自己梦想走的有多近,而自己又离梦想已经有多远。
步入社会,被现实拥抱于怀中,我的性格在同事中屡屡碰壁,我的做法在工作中不断出错,我的懒惰和缺点终于被反馈于自身。我终于知道了臂弯中不光有温暖的心跳声,还有血淋淋的玻璃碎片,扎破了只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普通的让自己震惊。成长的经历不特殊,家庭的条件不特殊,经历的感情不特殊,自身的能力不特殊,喜欢的爱好不特殊,甚至于自己的理想,也是大相径同。
我终于知道了自己其实不是天才也不是疯子,我只是一个在两者之间的普通人。我没有心灵捕手中威尔的旷世奇才让别人欣赏我,支持我,甚至为我牺牲,我也不是达利那样疯狂自己也疯狂世界的传奇画家。我是一个为了工资多少而担心,为了伙食好坏而窃喜,是一个在套子里笑话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人。
那一刻,我变了。
我尝试去观察普通人的生活,了解普通人的情感,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创业者,白领,公务员以及军人,我与他们聊天,互相分享生活,尝试着领悟他们的感情,他们的人生。我发现普通人所拥有的,并不比天才和疯子要少,他们的付出和坚韧甚至要更多,对于生活的认真与执着更加领我敬佩。自此,我真的感受到了生活,感受到了作为普通人的价值和快乐。
认清自己是痛苦的,但是重铸自己是幸福的,脱离了让人幸福的幻想鸡汤,唇边渗入的每一滴汗水都变得苦涩但却真实。脚踏实地的努力和认真总会换来自我的满足和进步,理想没有错,错的是不能认清自己的我,错的是抱怨于生活,抱怨于不公,抱怨于环境总是在逃避的你。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我经历了什么,经历的多少,在于的是我的一生对于自己信念的坚持以及为之付出的修行。这场修行可能不会换来普世认为的美好结果,但却是我这一生能够描绘出最美好的篇章《成为我自己》。
就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一样,其实这本书的好坏和真假并不重要,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重要的其实在于阅读作品的你和我,祝愿一千个人心中拥有一千个自我。
两个疯子的疯疯癫癫的爱情故事:
两个疯子的疯疯癫癫的爱情故事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2012)
主演: 布莱德利·库珀/ 詹妮弗·劳伦斯
片长: 122分钟
中学教师帕特(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回家撞见老婆与另一个教师出轨,失手打伤那个老师,自此后遭遇精神创伤。在法院的判决下,在精神院接受治疗八个月。出院后帕特与父母同住,此时妻子已经离开,虽然出院,但是他的精神状态仍然不稳定,尤其是听到当初结婚时的音乐时更为严重。
他必须按时接受治疗,并且警察会在他家附近监督。有一次,在朋友邀请的聚会上,他认识了刚刚失去丈夫和工作的蒂凡妮(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两人一开始针尖对麦芒,处处不相让。
本片根据Matthew Quick的同名小说改编。自2012年在多伦多国际**节首映后获得各项好评,其后得到包括四项金球奖提名,三项BAFTA提名,五项独立精神奖提名,八项奥斯卡提名等多项**节与**奖项提名。其中詹妮弗·劳伦斯获得第七十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八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可以说是两个疯子的故事了。好像大部分时间两个人在一起都是大吼大叫,情绪冲突,但是就是有趣哇!男主Bradley成天套个垃圾袋在身上跑步,也还是那么有型!
太喜欢他们在舞蹈房练舞那段啦!后来另一个朋友教他们应该怎么跳那段,也超燃!正式舞蹈比赛那里,不得不说,小插曲拍的确实牛哇!
帕特和蒂凡妮,能在一起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他们能顺应彼此的疯狂。疯癫的人也更勇敢吧。
结尾还是挺出乎意料的,男主爱前妻爱的那么深,却说对女主一见钟情?好吧,也许是为了更浪漫一些吧。
看完这部**记了一个单词:
Excelsior 精益求精
有点贯穿全文的意思,精益求精的人生观,当然可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
影片台词
亲爱的蒂凡尼我知道那封信其实是你写的。与我的疯癫匹配的唯一方法。就是你自己也去做疯疯癫癫的事。谢谢你。我爱你。我第一眼看到你时就爱上了你。原谅我花了那么长时间才付诸行动。我的反应比较迟钝帕特。
世界在周日前可以用十种方法让你心碎。毋庸置疑。这点我无法解释。我也无法解释所有人包括我内心的疯狂,现在周日又成为了我的最爱。我想起每一个人为我付出一切。 这让我感觉我是如此幸运。
因为我会在你身边。
动作能再大一点吗?就这样。你还可以转起来,那样也很好。
风猛烈地吹着边境线。代我向住在那里的一个人问好。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一个人是理性的,往往是指他平时那种冷静的处事风格。理性的人善于克制,不受一时的情感冲动支配。他更加喜欢为了长远的目标而制定出一系列清晰的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执行。对,理性的人热爱条理分明,也更加注重事实与真相,并且善于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这些事实。对于一个十足理性的人,如果有什么东西是他的头脑无法解释的,他会认为要么是自己能力不够,要么认为这个东西是混乱而虚假的。
这样一个人当然与浪漫无缘。浪漫作为一种性格特质,更加倾向于幻想和一时的情感表达。为了这样的目的,他可能不惜以恶劣的后果作为代价。这在崇尚理性的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甚至是愚蠢的。不过,世上少有极端的理性者,也少有始终完全沉溺与幻想与激情的人。前者可能是偏执狂,后者可能是关在精神病院的疯子。
理性和浪漫仅仅只是人的两类性格特质,它们或许都不同程度的组成人格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在更原本的意义上去考察它们,也就是把它们放在哲学语境内去看待,理性和浪漫或许就成了两种争锋相对的不同观念。
约翰·穆勒,英国的自由主义哲学家,从小便受到他父亲严格的教育。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是极度理性的,年幼的约翰·穆勒从小被教育要崇尚理性,追求科学。他父亲甚至不允许他阅读诗歌以及宗教和形而上学方面的著作,这些在他父亲看来相当于人类精神的毒瘤,只会造成混乱和愚蠢。于是,这位自由主义思想家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理性主义的拥戴者。然而,他在后来读到了一些同时代诗人的诗歌,却能受到巨大的震动,说明他并非一个十足理性的人物。在那个时代,这并不奇怪。西方18世纪的早期正是理性主义的时代。科学空前发展,宗教权力式微,启蒙运动带来了西方精神的解放,同时也带来了一幅思想家们都向往的世界图景。自然世界在科学体系的精密描绘下,已经在人类面前显露无疑。我们终于掌握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人类理性的努力得到的前所未有的馈赠。
在科学如此辉煌的成就面前,哲学家们没有理由不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的其他问题同样应该由理性的途径寻找答案。就像科学家们利用数学和物理去寻找自然的谜底一样,我们也应该用同样严谨、逻辑性的方法去寻找关于人类生活的谜底。人类社会应该如何运转,道德内容应该如何界定,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些问题都应该通过几何式的语言得到严格的回答。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包括哲学,都应当像自然科学那样,成为真正严密清晰的学说体系。这便是启蒙运动时期的终极向往,一个理性王国的乌托邦。
这样一个乌托邦里,没有无法解答的问题。只要我们运用理性,就能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这就是说,关于世界的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而达到真理的途径就是理性。自然世界可以交给物理学,人类个体交给生物学和心理学,人类社会则交给政治学和经济学;至于艺术,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像几何学那样严密的解决方案,这是美学的努力方向。利用这些知识,人得以摆脱蒙昧状态,得到真正崇高的生活。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都能得以解决。“知识即美德”,这一源自苏格拉底的古老信条,一直影响着哲学家们的信念。于是,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已经完全浸*在理性主义观念的海洋中。逻辑性、必然性、精确性,是大家都寻求的东西,混乱则代表谬误,是对理性的不正确运用。即便是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必须讲究古典式那种高贵、雅致和匀称。作家们的笔下的人物都是正义英雄和谦谦君子,画家的画板上都是明亮的色彩,这些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对和平与秩序的热烈追求。
但是,这种高贵的理想并非完全没有问题。在启蒙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几位人物恰恰直接导致了这一运动的反叛——浪漫主义。休谟已经指出,我们关于自然世界推导出的必然性结论并非是绝对成立的金科玉律,因果律并非是统治这个世界的自在真理,它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习惯性期待”。
休谟的经验主义让自然科学的必然性受到怀疑,那种认为世界本身存在着必然性规律的信念开始有了减弱的迹象。然而,休谟哲学的气质依然是理性主义的,他只是怀疑必然,但并没有否认它对我们的用处。在这里,理性利用它自己的特点进行考察,却发现了自身的局限。理性是人精神的一部分,精神是内在的,而世界是外在的,二者只是通过所谓的理性找到了沟通的桥梁。但是,通过这个桥梁,我们真的能穷尽整个世界并发现关于世界的真理吗?这个时候,康德出现了,有着古典气质的康德依然是一位理性主义的拥趸。但是,他却开始用自己的哲学给理性划界:理性认识到的是现象,并且只能是现象。理性认识,就像是我们带上的一副有色眼镜;所以,我们认识到的事物,已经不再是事物本身。“自在之物”,是理性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的彼端。
“人为自然立法”,这是康德的一个信念。不存在什么关于世界本身的运行法则,这样的规则不是本来就在那儿等着我们发现。规则由人创造。自然,这样的一个概念甚至也可以说是人的理性对外在世界的构建。这是人本能的需求,人需要生存在一个规则的世界,一个明晰的世界,一个可以被分门别类,可以通过各类知识去解释的世界。所以,这个外在于我们的世界终于被我们所规定,世界在我们创造的规则中运行。
可以看到,康德同先前的理性主义者的主张已经有很大不同。康德根本不认为人是所谓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身体部分,或许属于自然,受物理学、生物学支配,人的感觉、情绪受心理学支配,但人的精神、最本质的先验部分,却是自然之外的某种东西。否则,人同动物毫无区别。自然之物完全受到规则支配,但人是自由的。这样的看法是革命性的的,它直接为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埋下了种子。所以,以赛亚·柏林称康德是一个“拘谨的浪漫主义者”。
另一个对浪漫主义产生影响的卢梭,依然是启蒙运动中的主要人物。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单纯而善良的,可以文明让人变得丑恶,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愈加糟糕,这样的观点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们被盗而驰。某种程度上,卢梭是反叛的,而反叛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质。卢梭的行文也是情感迸发的,甚至是非理性的,这使得他被后人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但是,以赛亚·柏林指出,卢梭的“浪漫主义”更多的是指他个人性情方面的东西,在深层次上,卢梭仍然是理性派。他同样向往真理,只是这个真理与别人不同。他向往的社会乃是一种原始自然的社会,而并非现代的文明社会。他不是进步主义者,不认为历史的发展一定是趋于完满的,20世纪的社会相比于19世纪的社会,并不会有什么优越之处。在这个方面来讲,卢梭也有浪漫主义的影子。
浪漫主义实际是启蒙运动自然而然的产物。在康德、费希特直到叔本华、尼采这样的哲学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到理性在某种程度上将必然证明自己的局限。理性无法穷尽世界,无法完全规定人自身。人是一个有机的个体,并非机器,甚至我们身处的世界也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所谓的逻辑和规则无法触及本质。甚至不应该存在本质这样的东西,妄图去寻找事物本质并且一劳永逸的按照这所谓的本质行事是愚蠢的。
而生命,也并非一系列科学规则下的产物。生命是神秘的,并且具有无法捉摸的意志力,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而并非遵循所谓的一系列规则去生活。诚如费希特认为:一个不再创造的人,一个只是单纯接受生活和自然所赐之人,其实已经死了。在本体论层面上,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已经水火不容,并且后者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约翰·哈曼,这个被以赛亚·柏林认为是首个攻击启蒙运动的人,在他认为,那些奉理性为圭臬的思想者们不过是被概念驯化的囚徒。“巴黎那些圆滑的哲学家,柏林那些试图协调宗教和理性的神职人员,他们简直贬低和羞辱了人类所珍视的事物,和他们相比,盗贼、娼妓、罪犯、酒店老板离上帝更近”。哈曼是一名虔诚的宗教徒,显然在他看来,上帝必定是诗人,而不是数学家、物理学家。这是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关键分歧。
浪漫主义思潮对整个西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此深远,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观念。当然,浪漫主义本身作为一种思想倾向,必定存在于所有时代的一些少为认知的角落。
疯子对应情侣网名有情定一生和爱你直到永远。
1、情定一生:这个网名比较浪漫、富有诗意,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2、爱你直到永远:是一个相对比较浪漫、充满爱意的情侣网名,表达了对另一半深深的爱和承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