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伯虎是一个在仕途上非常不顺的人。虽然唐伯虎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但是由于当时的朝廷非常的昏暗,使得当时唐伯虎的才能并没有得到重用。这也让他感受到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沉迷于山水之间,每日游山玩水。所以唐伯虎写的诗几乎都是这一段时期。因为这一段时期的唐伯虎郁郁不得志,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书画,书法,作诗方面。这也使得唐伯虎的文学才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唐伯虎从小就非常的聪明,16岁就进入了私塾读书。28岁就考取了第1名的好成绩。后来29岁他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然而他的仕途并不像他的文学才能那么出色。因为他的仕途充满着坎坷,而受到了科举案的牵连,使得唐伯虎被贬至偏远地区。所以唐伯虎虽然空有一身的才华,但是却并没有施展的空间。
然后来唐伯虎从此不问官场。只醉心于文学创作。所以也使得唐伯虎的才华得到了很大的展示。唐伯虎终日去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文人饮酒作乐,好像是把世俗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但是他并不是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只是丧失了对官场的痴迷而已。因为唐伯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所以才会选择远离官场。
后来我们所见到的唐伯虎的形象,大多都是通过文学创作演变的。历史上的唐伯虎其实是一个非常穷酸的秀才。而在文学创作中,唐伯虎却是一个富家公子。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当讽刺的创作,因为唐伯虎一生都非常的贫穷。并没有享受过富家公子的待遇。当然这也是因为唐伯虎他并不醉心于官场,也才会导致他如此的贫困。
唐伯虎(1470年-1524年)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又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形容:家世没落,才华横溢,命运多舛,落魄而死。
唐寅,字伯虎,1470年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与同为苏州人的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徐霞客曾祖父)并称“吴中四才子”(又称:“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最大的成就在诗画,**《唐伯虎点秋香》中说的是“诗画双绝”,这个说法很贴切,特别是他的画,如今大多保存在台北博物馆和流落在世界各地,已成稀世珍品,价值连城。早在2013年,唐伯虎的一幅立轴《庐山观瀑图》以3亿美元起拍,经过120轮叫价,最终以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的天价成交,这是笔者所知道的身价最高的一位中国画家,足以证明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
《庐山观瀑布》唐寅
除了《庐山观瀑布》,还有《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多幅著名作品传世。
《落霞孤鹜图》唐寅
犹如**中那样,唐伯虎也是一位诗人,最著名的要数《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庵(意境图)
唐伯虎出生于官宦世家,三代以上都是地方大员,但到了他的父辈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父亲是当地一家小酒馆的老板,只能算得上苏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并不是以前的地方权贵阶层。
唐伯虎自小聪明伶俐,过目能诵,父亲也希望他读书博取功名,加上祖传基因,唐伯虎不仅是一位超级学霸,15岁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更在绘画、作诗、书法等方面进步飞速,很快他就成了当地的一位名人,结交了很多当地的社会名流,包括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等人,江南四大才子之名从此传开。
在封建时代,科举几乎是选择官员的唯一途径,只要考的好,仕途会一片光明,按照唐伯虎的聪明才智和他后来的成就,考取功名易如反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唐伯虎24岁时,家里突发重大变故,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相继去世,妹妹不堪家庭变故自杀身亡,只留下他和弟弟唐申两个人。
家庭突发变故,五位亲人离世,对唐伯虎身心造成巨大打击,失去家庭顶梁柱,一心考取功名的唐伯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一度变得十分消极。还是在好友祝枝山的多次劝说下,他才再次鼓起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把心思放在了学业上。
几年之后,唐伯虎28岁那年,应天府乡试时考取第一名(解元),相当于现在几个省的第一名,因此唐伯虎又被人们称作“唐解元”。
从此,唐伯虎的名气更大,按照这个成绩,在会试时至少也能中个进士,今后极有可能成为中央高官或者地方大员,可以说前途无量,一些地方官员、社会名流纷纷与他结交。
《王蜀宫妓图》唐寅
没想到的是,一个更大的变故正在前方等着他——科场舞弊案。
乡试第二年就是会试,29岁那年,唐伯虎进京参加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会试。在去参加会试的路上,他与同去赶考的江阴人、富家公子徐经相识,正好那年主考官叫程敏政。程敏政是明朝时的一位神通,与东汉神童孔融、唐朝神通李泌齐名,他父亲是兵部尚书,10岁时就被特招到翰林院读书,后来考中进士,一甲第二名,即“榜眼”,也就是说全国第二名,而且他是同榜350名进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这年会试时,程敏政出的题目相当冷门,所有参加会试的人当中,只有唐伯虎和徐经两个人做对,这在历史科考中几乎是没有前例的,也就是说如果唐伯虎不存在作弊的情况,他很有可能是当年的状元,也就是说全国第一,徐经有可能是全国第二。
但是,这个结果是其他学子所不能接受的,其中有人就向上告发,说科场舞弊。结果程敏政、唐伯虎、徐经三人被抓,在严刑拷打下,徐经供出了自己买通程敏政家仆,获得考试题目,与唐伯虎提前做出答案,因此两人考出最好的成绩。
这就是著名的“徐经科场案”。
《秋风纨扇图》唐寅
不过,关于这次科场舞弊案的具体情况说法不一,但唐伯虎受牵连是事实。
唐伯虎被判永不录用为官,只给了他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吏职位,还不算系统正式编制。这对于二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唐伯虎来说,一切希望都破灭了。
世间从此少了一个平庸的文官,多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唐伯虎有文人的清高,他拒绝了组织的安排,选择回到老家,从此开始了他穷困潦倒,以卖字画为生的后半生。
回到家后,他的第二任妻子何氏离他而去,他的弟弟也提出与他分家。
万念俱灰的唐伯虎,从此没有了任何牵挂!
他选择喝酒、纵情声色、吟诗作画来打磨时间。
唐寅书法
因为名声在外,唐伯虎吸引了宁王的注意,宁王朱宸濠是明朝宗室,把唐伯虎拉拢到身边为自己办事。落魄的唐伯虎重新点燃希望,他离开苏州,来到江西宁王府上做事,但很快他发现宁王想造反,于是唐伯虎假装疯疯癫癫,甚至不惜脱掉衣服到大街上裸奔,以此证明自己已是一个废人。
唐伯虎靠装疯卖傻逃离了宁王府,回到苏州,继续他穷困潦倒的生活。
期间,他靠卖字画为生。
在苏州桃花坞里买了一小块地,盖了一间桃花庵,这里成了他最后的家,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桃花庵歌》。
民间传说在唐伯虎36岁那年,他在风月场合认识了名妓沈九娘,这位红颜知己陪伴他走过了余生。
1524年,一代才子唐伯虎去世,享年54岁。
临死前,唐伯虎留下绝笔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他死时,已经家徒四壁,还是好友祝枝山出钱把他安葬。
在古代元宵节可以说是除了春节以外最为隆重的节日了,各路诗人也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来赞美元宵节的盛况。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三位诗人笔下的元宵盛况。
辛弃疾写“活”元宵节
在和元宵节有关的诸多爱情故事中,“破镜重圆”令人感动。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
并约定在第二年的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经过千辛万苦,颠沛流离,终于赶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知道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
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泣不成声……卖镜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答应传递消息。徐德言题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这样写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
李商隐的诗描述长安盛景
李商隐在《观灯乐行》诗中写道:“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天上月光和地上灯火铺满京城,欢庆的车水马龙把大道都挡住了,富贵云集长安,好生热闹,诗人虽身闲,却没有去帝都看元宵节的盛况,只跟乡民们一起在家祭祀紫姑神。唐代上元夜“蜃楼海市星落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闹花灯盛景可见一斑。
元宵节的浪漫,就是与你一起看灯看人,看尽满城的美景良辰。宋代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云:“日暮迎祥对御回,宫花载路锦成堆。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
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这首词描写的是宋徽宗时首都汴梁逢元宵节车水马龙的盛况,皇帝与民同乐,大官小吏前呼后拥,老百姓蜂拥而至,人人头上都戴着各式各样的花,一路看去,姹紫嫣红,光彩耀目,恍若花海。
唐伯虎笔下的元宵节优美感人
元宵节,人人皆吃汤圆。对于汤圆及其材料,古诗词中也有记载。宋代周必大在《元宵夜煮浮元子》中写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清代符曾写的《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不但道出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做的,甚至连谁家的粉好也和盘托出。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在现代影视剧中演绎得生动有趣,唐寅放荡不羁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其实故事纯属虚构,秋香不是那个秋香,唐寅也不是那个唐寅。
唐寅是一位才子,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文人和说书人开玩笑和解释的对象。到了现代,唐伯虎订购秋香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被搬上银幕。邵氏陈思思版的三笑版和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版都算是经典。近日,由相声演员郭德纲出演的喜剧**三笑之才子佳人再次上映。秉承着恶搞到底的目的,明朝文人唐寅的传奇一次次被消费。然而,历史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唐杰元并不风流不羁,也没有点秋香。他的确是个野蛮人。他年轻时嗜酒,成年后“假装嗜酒”。晚年,他借酒消愁。唐寅一生落魄,无时无刻不有“酒”相伴,且走且喝,可谓“醉舞狂唱五十年,赏花眠月”。
卷入考场舞弊案毁了政治前途。
唐寅,名伯虎,明成化六年生于苏州。他的父亲唐广德靠做小生意为生。小男孩唐寅,每天晚上都能背一本书,几岁就能写科举了。14岁时,唐寅师从著名画家周东存,绘画技艺日趋精湛。几年后,唐寅的山水、人物、仕女画、花鸟画都出类拔萃。16岁参加秀才考试,高中排名第一,可谓少年得志。明史,年少的博虎,骄横跋扈,纵情饮酒,自吹自擂,被称为听话的疯孩子。
没想到,25岁那年,唐寅父母双亡,妻儿相继去世,不久她得知姐姐在婆家自杀。爱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让他变得消极悲观,整天和朋友喝酒。后来,我听从了朋友祝枝山的建议,闭门苦读了一年。29岁,在汤阴中学参加省考,获得冠军,第二年去北京参加考试。
就在唐寅“一朝得意,十年怕井绳”的时候,他结识了江阴首富许婧,并成为了莫逆之交。明代笔记共山堂外纪中记载,唐寅当时年少狂妄,因文名显赫而颇为自得。他受不了一个挥金如土的富家公子许婧的阿谀奉承,于是两人乘船进京赶考,终日往返,由英俊的仆从和优秀的子弟陪伴,在城里游街示众。徐公子在考官程的家里砸了不少钱,连考题都拿到了。唐寅成了出轨的帮凶,一个模本稿写了老半天。科举榜一出,徐公子自然考卷考得不错,却没有享受到要当状元的欢宴,很快就被人举报,两人双双锒铛入狱。
许谷实洒银,最后案情不明。徐公子自然不会再吃亏了,但他这辈子也不能再做官了。唐寅被拷问,被送达。在他给好友文徵明的信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悲惨处境:
"自贯痕,吏卒如虎,头破血流,泪横集。然后昆山烧了,玉毁了;龌龊的困难,万恶皆属。妻子是陷阱,狼是食人族”
经过一年多的审理,虽然唐寅最终没有被判定为诈骗案的主犯,但他的涉案是逃不掉的。他被取消了“学者”的身份,作为一名小官员被派往浙江。有着古代文人气质的唐寅是绝不会忍受这种侮辱的。他向朋友们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很快,人们就会死去;你怎么能在尘土中弯腰低眉去偷食物和衣服!“他拒绝了
眼看科举考试彻底无望,唐寅只好回到家乡,开始靠卖随笔、卖画为生。明郑德四年,唐寅在苏州城北修建桃花坞,自称桃花坞主人。著名的诗桃花庵歌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诗中说,“桃花庵在桃花坞,桃花仙在桃花坞下;桃花孕育桃树,摘桃花饮”,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安逸从容的生活态度,他生活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自这里。
此时的唐寅过着“不炼丹、不打坐、不为商贾耕田、清闲不卖青山、不为人罪不要钱”的幸福生活,坛中美酒成为激发唐寅空前才华的催化剂。不仅如此,借酒浇愁还让唐寅逃出了王宁的手掌心。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宁王”是明成祖的叔父朱。武宗嗜乐,当时民间有很深的怨恨。而是王图谋谋反,四处招贤纳士,以万贯家财请唐寅出山。
唐寅一开始并不知道其中的端倪,但去了之后,他渐渐发现有所图谋,开始想办法离开。年记载唐寅“寻其志,装疯作酒,自曝其丑。我受不了,随它去吧。”为了离开王宁,他整天醉酒装疯,甚至脱光衣服裸奔。王宁实在无法忍受,所以他被告知离开。后来王宁的风流韵事败露,被杀,唐寅在桃花坞继续晚年。
晚年,唐寅的生计日益艰难,不得不靠卖书卖画维持最低限度的温饱。但由于天灾人祸,百姓生计贫困,靠年龄支撑的“笔砚事业”几乎难以为继,经常陷入“无菜炊,三日无烟”的窘境。明朝世宗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唐寅结束了长达54年的悲惨人生,大起大落戛然而止。最后他吟诵道:“无论老幼,诗花未尽,必先醉。”
历史上著名的丑闻,唐伯虎下令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在现代影视剧中演绎得生动有趣,唐寅放荡不羁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其实故事纯属虚构,秋香不是那个秋香,唐寅也不是那个唐寅。
唐寅擅长仕女画,也画过一些情色画。大部分是名妓和歌女的典范。人们认为风流才子论,大概是因为唐寅太自然了。历史上,唐寅确实经常出没于风流之地,但那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时尚。历史上没有唐寅外遇的记载。如果说无风不起浪,那只能说他个性放荡不羁,文笔洒脱。
事实上,唐寅有三个妻子。19岁时,他与徐结婚,两人感情深厚。然而,在他25岁的时候,父母、妻子、姐姐相继去世,这对他打击很大。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却在他考场作弊被抓后离开了他。36岁时,唐寅娶了危难中的红颜知己沈九娘,在桃花坞一直住到去世。一生失意的唐寅,没有那么多风流韵事,但“点秋香”的故事从何而来?
唐伯虎订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小说中。明代小说家在其小说明史中,讲述了另一位苏州才子陈与订秋香的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冯梦龙有了故事,在耳谈年变成了警世通言。剧种中,唐寅故事最早是明末孟承顺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剧,后来从萧艺发展到三笑,出现了王的花前一笑弹词和卓的三笑缘杂剧。乾隆、嘉庆以后,苏州平仄
明朝确实有个叫秋香的女人,但她和唐寅没有关系。秋香的真名叫林奴儿,名叫金兰,它的名字叫秋香。她精通钢琴、象棋、诗歌和绘画。当时她被誉为“吴中才女”,颇有名气。但她不是大户人家的婢女,而是当时南都金陵的名妓。秋香早年被迫沦落青楼,后嫁了个好男人。明代唐伯虎千金花舫缘年有记载:“秋香师从施廷芝、王元之父作画,其笔最洁。”
据考证,秋香生于明朝景泰元年。虽然和唐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她比唐寅大20岁。唐嫣16岁出道的时候,很难和在徐娘已经半老的秋香产生感情。唐伯虎所说的秋香,只不过是后人把一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附在了他们身上。
唐寅诗画的现实生活跌宕起伏,有一点浪漫的豪情,更多的是落寞与忧伤,宛如一幅“酒”与“色”的水墨画,让后人回味悠长。来源九美图编译|周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