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诗的价值

《诗经》爱情诗的价值,第1张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全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它们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显现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本文就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文化性来浅论一下《诗经》中爱情诗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诗经 爱情诗 思想价值 艺术价值 社会价值 文化价值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自古以来的诗词歌赋中,爱情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把《关雎》这首爱情诗冠三百篇之首,足以说明爱情诗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爱情诗大都就在“风”这一部分里。 “风”是指国风,基本上都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所以 “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人心,无论是写爱情之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写喜忧得失还是离合变化,都具有“正”的特点,能起“正风俗”的作用。《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这些爱情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性爱问题的严肃态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忠诚老实的本质、健康的感情、谆朴善良的面貌和崇高的道德水平,他们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显现了丰富的文化内容。

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如下: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更漏子金雀钗》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宋李之仪《卜算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山查子〉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卓文君〈白头吟〉有美人兮,贮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一佚名《凤求凰琴歌》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世人为我念长安,其实只念长安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用《诗经》表白

一一浪漫而热烈

上句: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下句: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把这位姑娘娶回嫁,夫妻美满又和顺。

上句:

彼采萧兮

下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翻译: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季啊!

上句:

东门之池,可以沤营。

下句:

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翻译:

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浸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诉衷肠。

上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下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述

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上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下句: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想珍重情意和你永相好。

上句: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下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翻译:

河边的芦苇密又繁,秋深露水结成了霜。

我的意中人在哪里 她就在河水那一方。

上句: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下句: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翻译: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有位美人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颜。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上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下句: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但是我喜欢它,不是因为荑草长得美,而是因为是美人相赠厚情意。

《诗经》不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人类永恒的母题,是内心最珍视的情感。

诗经中的唯美爱情诗句,穿越千年,依然让我们心动。

来看看古人的浪漫表白心思,有细水长流的温柔,也有缠绵悱恻的相思。

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是祝贺女子出嫁的诗, 完全可以当一首女子婚嫁典礼上的祝福歌来吟唱 。《流沙河讲诗经》一书里,流沙河先生说,他还记得自己的童年时代(也就是 20 世纪 30 年代),在结婚仪式上,有“礼生”(类似现代的婚礼主持人)吟诵这首诗,配合着演奏的音乐,非常专业。

《毛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致,指王公贵族之女适时而嫁之意。所谓适时而嫁,《周礼》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周朝,桃花盛开的仲春季节,正是姑娘出嫁的最好时节。 诗的气氛欢快活泼,欣喜中充满着对幸福家庭的向往。《毛传》:“夭夭,其少壮也。”若以仲春少女的出嫁,理解《桃夭》为写实之事,最贴合诗境。若只以少女初嫁,少而色盛,气壮而容艳,将《桃夭》看做写意之诗,也可。姚际恒评《桃夭》:“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幸福婚姻的隐喻,可从“桃之”二字的自得中得以体现。夭夭,花朵怒放,桃花的怒放之美,透过“夭夭”之态,将物动之美写到了尽头,也将少女容颜身姿的美艳写到了极致。

《桃夭》最佳之处,是对爱情、婚姻和家室都满怀愉悦的那种欣喜。诗的气象,更高远处,体现着周室初建国家兴盛的征兆。中国文化艺术里创新之力的初声,也鲜明地体现在“桃之夭夭”艳丽跃动的青春朝气里。

植物笔记

桃,蔷薇科桃属,落叶乔木。桃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水果之一。桃在文学里的形象几经起伏, 《诗经》里的桃,为少女初婚的笑貌,顾盼与羞涩,妖娆与妩媚,乃指女子身处生命的春天之好。 桃在《诗经》里有“夭夭”二字担当,其茂盛、其身健、其美姿,色舞与心动,都达到了一个高潮。

先秦至汉唐,桃一直都被称颂为吉祥美好的植物。中国文化到宋代有过一个极高峰,物质高度富裕,文思又朝向内质的细密柔媚,精神上便生了一种熟烂的腐态,宋诗里的桃,随之变化,常有“妖客”的称谓。明清之时,桃已经逐渐成了“不堪牡丹做清奴”的娼妓的代称。中国文化里,桃的身份经历了如此的动荡和扭曲。现代人,重新理解“桃之夭夭”的桃具有的那种远古的少壮之美,重新理解桃对一个文化带来的多元与祝福,正是必要的新开始。

佩兰、草芍药:春水流觞 花见情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是鲜明的爱情叙事诗,看似采用的是日常对话,却又不是单纯的日常对话那么简单。《溱洧》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它已经是一种非常接近现代诗的表达。

作为踏青、游春诗的范例,《溱洧》依托着一个古老又重要的习俗,《太平御览》引韩诗章句:“当此盛流之时,士与女众方执兰,拂除邪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除拂不祥。”上巳是三月上旬的巳日。这一节日亦名 “修禊(xì)” 。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可见上巳节的风俗流传很广。

《溱洧》依托这一习俗的舞台,描写了 青年男女借着溱水洧水两岸的烂漫春光,追赶着心上人的脚步,互表衷肠,至为美好的爱情之花在春草中间绽放。 热烈、纯情、直白的情话,从心口溢出,这简明的诗,神奇地兼具了抒情与对话的双重功能,让人想到甜美永恒的爱情,让人想到古老上巳节曾有的盛况。

儒生老夫子看到《溱洧》中女子如此主动热情,邀请中意的男子共赏人生美景,大感不适,礼乐教化的腐朽,显出人性的畸变, 斥责《溱洧》为*诗 ,再正常不过。但在以个体的自由意志与人性之爱重塑现代性的当下,现代人读《溱洧》,感应更深的是爱情里心灵的相知,是对共同经历人生的那份体验的看重。

《溱洧》的叙事里,包容着 平等意识之下更显豁达的理性 。沐浴在爱河里的两个生命,心灵是如此纯净,视野是如此开阔,他们在爱情里的模样,几千年来一直都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植物笔记:

兰: 唐代以前,古人所说的兰草,指的都是菊科泽兰属植物,宋代以后的兰花,才是现代的兰科植物。泽兰属植物为古代著名香草。古人对泽兰并不见特别的细分,但中国古老的兰文化最初依托泽兰的清香而发。 圣人以兰隐喻自己的情操,忠臣以兰的德性自托,文人以兰喻君子,美人以兰显自矜。 上巳节佩戴的泽兰,应该是泽兰属的佩兰,以泽兰植株煮汤沐浴,戴佩兰辟邪祈福。湖南长沙西汉初年马王堆古墓中曾发现有佩兰保存完好的瘦果及碎叶残片,足见佩兰在古人生活里重要的象征。

芍药: 《毛传》:“芍药,香草。”芍药并无香气。《郑笺》以为相别赠芍药,以结恩情。古代, 勺和约同声,芍药为双声词,有情人临别赠芍药,以此表达爱意和缔结良约的期盼。 人工栽培的芍药,自古即是重要的观赏花卉,以花色雍容艳丽著称,“牡丹称花王,芍药称花相”,两者均为花中贵族。

《溱洧》中,上巳节男女约会的地点在河边旷野之上,芍药更大的可能性为成片野生状态下的盛放。草芍药更为确切。

艾草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爱情的主题,有三大永恒的剧场:初逢的惊诧、阔别的相思、永聚的怅然。

《采葛》写到了其中的阔别。牛运震评《采葛》用了两个字:超绝。超的是最难超的时间,绝的是最难绝的心意吧。《采葛》留给中国文学一个钻石般的成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惊起世人多少诉不尽的情波。

《采葛》里至为神奇的一个字,便是“秋”字,生命里多少神奇与美好都是往着秋的庄严肃穆的世界里汇集而去的。不管怎样春潮泛起,生如夏花, 唯独这秋之静美,终归是爱的向往和情的归宿。 春华秋实原本就是生命本能的追念。

立在整首诗中心的一个“秋”字,代表了手指拨动岁月的琴弦,引得心灵也振颤不已,又像绵延伸展通途不阻的阶梯。正是一个“秋”字,构成了整首诗思念与忠诚的支点。剩下相逢与永聚的另外大半个世界,由《采葛》诗意扩展为空镜和留白的沟壑,全都留给后世一代代的读者,去思、去想,去怀、去念,去哀、去伤,去欣、去喜。

植物笔记:

《采葛》里的“艾”,指的是艾蒿。 艾蒿没有妖娆的形体和芳菲的花,但在古时,这不起眼的艾蒿,却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艾蒿要救治的,《采葛》里就是百病里最难也最怪的病——相思病。

常言说,爱不是幸福的叠加,而是残缺的补全。两个人一旦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里分辨清楚,真心把爱的大门向另外一个人打开,两种吸引力的巨大,深海漩涡一般,会搅动起时间的波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爱经历这样的苦渡,就像在经历着一场人生不可少的艰难修炼。

-End-

文字资料及:《诗经植物笔记》,Pixabay

文字整理:小读(如需转载请私信青年共读会获得授权)

延伸阅读

《诗经植物笔记》,韩育生著;南榖小莲绘

诗经植物笔记 ¥74 购买

在这世上,表达爱意方式有很多种。“我爱你”只是其中一种。那古人们是怎么表达爱意的呢在中国,最古老、最纯粹的表达爱意方式,便是《诗经》里那些“礼教初设,古风犹存”时代的爱情画卷了。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浪漫随性、纯粹美好的自由恋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形容美好爱情的诗句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形容美好爱情的诗句大全1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5: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经·国风·唐风·葛生》译: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处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记录了诸多美好的爱情的诗句,虽然作者佚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品诗经中唯美又浪漫的诗句。

   《诗经》中唯美的诗句有很多,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最爱的还是诗经中的《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最浪漫的婚礼致词,这四字一段的诗句,诉说着最美好烂漫的爱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是青春年少的象征,桃之夭夭是把古时候要出嫁新娘比作那盛开的桃花,灼灼其华,这是笔者对新娘婚后幸福生活最真挚的祝福。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就是指这个出嫁的女子,全句的意思是你嫁到丈夫家,一定会幸福和美。这是对女子出嫁最高级的祝福。我们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笔者对未来婚后幸福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也还是对这个要出嫁女子的祝福,释义也还是你嫁到夫家,你们会和和美美顺顺利利的生活。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蓁蓁象征果实繁茂,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就是在祝福这个女孩出嫁后,会和丈夫有很多的孩子,阖家欢乐。

     《诗经》中的《周南·桃夭》就是我认为最唯美的爱情诗,它即是爱情诗,也是对爱情的终身祝福。这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留下来的最好的礼物。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诗经》和汉乐府中都有大量写爱情的诗句,那么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对爱情的描写又有哪些异同呢? 首先我们先看看不同之处。 一、《诗经》描写爱情是以抒情为主流的,且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过程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形成了《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的特点。

而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二、《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而在汉乐府中则几乎没有此种手法的运用。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如《诗经》首篇的《关雎》,“关关”(叠字)形容水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也有生动的形象。汉乐府则形式自由和多样,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17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