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主人公介绍

童年的主人公介绍,第1张

经典名著

《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补充:命运的悲歌――《童年》导读

一、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历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享有盛誉的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鲁迅语)。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开始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黑暗落后的俄国变成世界革命的摇篮,马克思革命理论广泛传播,高尔基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从1892年高尔基在《高加索报》上发表浪漫主义短篇《马卡尔·楚德拉》到1899年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问世,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共创作了中、长、短篇小说和特写、故事、散文、随笔诗歌等700多篇,它们大体包括浪漫主义作品和现实主义作品两部分。浪漫主义代表作主要有《马卡尔·楚德拉》(1892)、《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其中,《伊则吉尔老婆子》中塑造的丹柯形象与《鹰之歌》中塑造的鹰的形象是高尔基创作中最早出现的英雄形象,它们突出概括了当时俄国革命者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熔铸着作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它们犹如火花,“在人生的黑暗中燃烧起来,在许多勇敢的心里燃烧起对自由、对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现实主义代表作主要有《叶美良·皮里雅依》(1893)、《切尔卡什》(1895)、《玛莉娃》(1897)、《好闹事的人》(1897)、《因为烦闷无聊》(1897)、《二十六个和一个》(1899)、《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等。在这类作品里,高尔基鞭挞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暴露小私有者、小市民的庸俗,肯定劳动者,特别是流浪汉的人格尊严。高尔基以写流浪汉题材出名,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流浪汉形象,如《叶美良·皮里雅依》中的流浪汉叶美良、《切尔卡什》中的切尔卡什、《玛莉娃》中的玛莉娃等,为俄国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文学形象。这类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99年问世的《福马·高尔杰耶夫》,这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福马本是资产阶级的接班人,但耳闻目睹的事实却使他越来越感到资产阶级的肮脏事业是与人类一切高尚情感不相容的。他苦恼、失望,最后被送进疯人院。在这部小说中,高尔基已经用丰富的现代生活画面,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资产者的活动,反映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过程以及资产阶级的掠夺性了。因此,这部小说的出版标志着高尔基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0世纪初的头二十年是俄国革命高潮酝酿、高涨与取得胜利的时期。这20年间,俄国进行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这过程中,高尔基始终将自己的创作活动与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革命作家的崇高品质。1901年3月,高尔基参加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并创作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但只有结尾部分《海燕之歌》得以发表。全篇用象征手法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化身海燕同反革命势力代表的风、雨、雷、电搏斗的情景,同时无情嘲笑了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的代表海鸥、海鸭和企鹅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成了呼唤革命的有力号召。写小说的同时,高尔基看到剧院的重要宣传作用,1901年与1902年先后写出了剧本《小市民》与《底层》,描写了小市民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冲突。《小市民》中刻画的革命工人火车司机尼尔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现的工人形象,这一形象预示了高尔基以后的创作方向。《底层》描写了一群被抛到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的悲惨遭遇。剧中作者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安慰主义”哲学,提倡尊重人、赞美人,号召人们为改变自己的现状而斗争,被称为“海燕式”的剧本。1905年,高尔基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会见了列宁,思想产生巨大飞跃。1906年他在美国完成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母亲》。《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作品,这部长篇小说第一次生动的描写了工人阶级反对地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歌颂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巴威尔、母亲尼洛夫娜的光辉形象,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型创作方法,在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列宁称赞《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1906年至1913年底,高尔基侨居意大利。其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村革命斗争的中篇小说《覆灭》(1909),揭露并批判小市民习气的中篇小说《奥库罗夫镇》(1909)和长篇小说《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以童话形式、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意大利工人和劳动人民生活斗争的《意大利童话》(1911—1913)等。1913年底,高尔基回到俄国,写作了《俄罗斯童话》(1912—1917)、《俄罗斯浪游散记》(1912—1917)。出版了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前两部《童年》(1913)、《在人间》(1915)。第三部《我的大学》完成于1922年。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高尔基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真实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

在苏维埃时代,是高尔基为创建苏联新文学而加紧劳作的时期。他受党和政府的委托,担任文化出版部门的领导工作。创办大型报刊杂志,主持出版一系列丛书,组织和领导文学社团活动,团结国内外进步文艺队伍,培养和扶持青年作家,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高尔基晚年仍然勤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特写、回忆录以及政治性论文和文学论文。这时期的作品主要有回忆录《列宁》(1924)、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和《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等。其中,《列宁》是为了悼念革命领袖列宁而写的,它通过列宁的革命活动和日常生活素材塑造了革命导师的“象真理一样朴素”的光辉形象;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是一部俄国资本主义的兴亡史,它通过阿尔达莫诺夫一家三代的盛衰变化,概括了俄国资产阶级从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这50年间的历史命运;《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花了十年时间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作家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十月革命以前40年间俄国社会生活的一副全景图,包罗了形形色色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各种反动思潮的尖锐斗争。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

二、作品提要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三、思想内容

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麽恶劣,生活多麽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19世纪70—90年代,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偷窃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已经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四、艺术特色

高尔基是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创作中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重视描写的真实性与细节的精确性等。1937年,高尔基在回答列宁格勒作家出版社关于他“利用什么样的材料(自传性的、书本的、观察和记录)”进行创作时说:“我主要用的是自传性的材料,但是我使自己站在事件目击者的立场,而避免作为当事人挺身而出,为的是不要防碍自己作为生活的讲述者。”《童年》这部作品就遵循了这样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对阿廖沙生活经历的客观描述,一方面写出了阿廖沙性格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广泛地描绘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揭露了沙俄专制制度的黑暗与罪恶,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全篇特别鲜明地表现了两种力量的冲突:一方面是小市民的黑暗、残忍和野蛮的风习,另一方面是俄国人民优异的精神力量——心灵纯洁,意志坚强,同情弱者,热爱正义,富于幻想,向往光明、幸福与合理的生活,为其实现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有这些内容的表现,都是通过客观的、冷静的现实主义描写、记叙来实现的,书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幅逼真的现实生活场景,人物的语言、行动、客观环境都与实际生活相符。这与他前期的一些浪漫主义作品如《海燕之歌》的创作手法是截然不同的。《海燕之歌》全篇扬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革命风暴到来前夕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英勇搏斗的壮丽图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雷声隆隆,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冲向高空,同他们进行激烈的搏斗;飞翔着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部作品与《童年》不同,作者没有如实的描写现实生活,而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大气磅礴气势的夸张描写,抒发了强烈的主观感受。

《童年》中高尔基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还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贪图钱财的舅舅、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婆、快乐能干的茨冈、勤劳能干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爱的保姆叶夫根尼亚。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是俄国苦难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在十分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调。书中高尔基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语言、行动以及引用大量民间歌谣、童话、故事等各种形式对其形象进行全方面刻画。高尔基这样描述她的外貌:“外婆讲起话来像唱歌似的,特别动听,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温柔、鲜妍、清新,很容易

两个小邻居,一男一女,都出身大户人家,年龄也相当,很可能有朝一日结成一对儿好夫妻。两人在一块儿渐渐长大起来,双方的家长都为日后的结合而满心欢喜。谁知道,没过多久,做父母的便发现自己的希望看来要落空了,因为在两个可爱的小人儿之间,产生了某种特殊的敌意。也许是两人的天性太接近了吧。他俩都有着内向的性格,意志倔强而自信,各自都受着小伙伴的喜爱和尊敬。对待其他人,他们总是和和气气,温柔可爱;可只要两个碰到一块儿,就老成为对头,老互相捣蛋,互相竞争,说不出来是为了什么目的,却又老是这么争来斗去,因此谁对谁都没好气儿,恰似一对天生的冤家。

这种奇怪的关系,在做游戏时就已表现出来,随着年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记得有一回,孩子们玩打仗游戏,分成了敌对的双方,倔强勇敢的小姑娘当一方的首领,向另一方发起了猛烈无情的攻击,眼看另一方已给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若不是她那小对头一个人奋力抵抗,反败为胜,最后解除了敌人武装,并使她成了俘虏的话。可就这样,她仍拼命挣扎,使他不得不解下自己的绸围巾来反缚住她的手,既保护自己的眼睛不被她抓着,也免得他的俘虏受到伤害。

然而,这却使小姑娘永远也不能原谅他,是的,她甚至作出各种努力,想要给他伤害。双方父母注意到了这种反常的情绪,便商量决定把两个小冤家分开,就此打消了那个美好的希望。

男孩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立刻显得出类拔萃,门门功课都一学便会。根据保护人的意愿和他自身的爱好,他成了一名军人。无论去到哪儿,他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敬重。他那落落大方的风度,似乎使与他相处的人无不感到心情舒畅、愉快。离开了大自然安排给他的那个唯一的仇敌,他心里觉得非常幸福,虽说并不清楚知道原因在哪里。

小女孩却相反,对情况的改变颇觉突然。她年岁大了,受的教育也有所增加,内心里渐渐萌生出了某种新的情绪,过去常和一般男孩玩的那种激烈游戏也不再参加了。总之,她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在她的周围,似乎再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她去仇视,更别提有什么人能使她觉得可爱了。

这当儿,来了一位年青人,年龄比她过去那个邻居和对头稍长一些,颇有地位、钱财和权势,是社交场中的风头人物,女士们崇拜的偶像,可对她却一片痴情。有生以来,姑娘这是第一次受到一个男朋友,一个情人,一个奴仆的侍奉。年青人撇开那许多年纪比她大、教养比她高、容貌更娇艳、要求也更多的女人而单单钟情于她,使她心中很得意。他对姑娘既一往情深,又不冒昧唐突。在她每次遇到这样那样的讨厌事儿时,他总是忠心耿耿、挺身相助。他虽已明白地向姑娘的父母提出求婚,却又只是满怀希望地安安静静等着,他说:姑娘还很年轻。——所有这一切,都使姑娘对他产生好感,加之习惯成自然,他与她经常待在一块儿,一来二去,他俩的结合便被大伙儿看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别人常常称她为年青人的未婚妻,她久而久之也觉得自己就是了。因此,等到后来她与这个早已被当成她未婚夫的人交换戒指时,她自己也好,其他人也好,谁都想不到对这件事还需要作什么考虑。

订婚后,事情也并未加快发展,双方仍一如既往,快快活活地相处在一起,以便在开始日后的严肃生活之前,尽情享受这春天一般的婚前的光阴。

这期间,在外乡的男孩已长成一位十分英俊的青年,并晋升到了一个荣耀的职位,目下也休假还乡,看望父母来了。他重新出现在自己美丽的邻女面前,态度泰然自若,却又有一些异样。最近一段时期,姑娘怀着一个做未婚妻的女子的喜悦和恬静心情,变得似乎与周围的一切都融洽无间了;她相信自己是幸福的,而在一定意义上讲也确实如此。可是这会儿呢,在过了很久以后她面前又出现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她曾经恨过,现在却再也恨不起来;而且,过去那孩子气的仇恨,原不过是对对方价值的暗中承认罢了,它如今已表现为重逢的惊喜,愉快的注视,友善的问候,以及相互间既情愿又不情愿的必然的接近。所有这些感情在双方同样存在。而长久的分别又促成长久的倾谈,就连儿时那些淘气的事儿,如今也已成了愉快的回忆。如今,他俩似乎都感到有必要友好相处,殷勤相待,以抵消昔日的彼此仇恨;有必要相互表示倾慕,以代替过去的敌意。

在男孩方面,一切尚还理智而有分寸。他的地位,他的处境,他的抱负,他的自尊心,这一切都时时提醒他,让他只以一种欣慰的心情,去接受别人美丽未婚妻的友谊,把这友谊只看成一种值得感谢的馈赠,而不因此存任何把自己牵连进去的非分之想,也不对姑娘有了未婚夫表示惋惜,何况他和她的未婚夫还相处得非常融洽哩。

说到姑娘方面,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她恍如大梦初醒。当初,她跟自己的小邻居作对,正是自己初衷的流露;就说那些激烈争斗吧,也不过是以对抗形式出现的、同样激烈的倾慕之情而已。细细回忆起来,她只能承认自己从来就是爱他的。想到自己手执武器四处搜寻他的那副神气,她微笑了;回味着自己被他解除武装时的感受,她心里不无快意;她想象着,在他把她的手反缚起来的当儿,她是何等地幸福啊;在她现在看来,她当初想伤害他和令他难堪的一切举动,都不过是要引起他注意自己的稚气手段罢啦。如今,她惋惜他俩的分离,她恼恨自己的懵懂,她诅咒那使人如在梦中一般失却自主能力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她才会有那么一个不足道的未婚夫啊。她变了,在双重意义上变了,既向前变得成熟,又向后变成了过去的她,谁爱怎么看都可以。

谁要是能洞悉和体验她这些讳莫如深的感情,他是绝不会责怪她的;要知道,她那未婚夫只要和她这邻居站在一起,就自然而然地相形见绌了呵。如果说,前者也还能引起你某种好感的话,后者就会使你一见倾心;如果说,你愿意前者做你朋友的话,你就希望后者成为你的伴侣;设若出现意外不幸,需要他们为你作出牺牲,那么,你对前者可能还有所怀疑,对后者却可以一百个放心。妇女们判别这类的差异,天生有一种特殊的禀赋,而且,她们也确有必要和机会,去锻炼这种禀赋。

美丽的未婚妻一直暗暗进行着这种种考虑,加之又没有人为她未婚夫说几句好话,开导开导她,劝她遵守礼法,履行职责,没有人对她讲,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想挽回是挽回不了的,她那一颗美丽的心便越加偏激起来。在她这方面,深感自己受到了社会、家庭、未婚夫以及自己诺言的束缚;那个积极上进的青年,则坦然地把自己的想法、计划和抱负都告诉她,待她恰如一位真诚的兄长,连亲切也说不上。这当儿,他已提到即将动身离开的事,姑娘小时候的倔脾气似乎一下子便发作起来,而且来得更乖张,更狂暴,因此也更危险,更可怕;好像是她人长了脾气也长了似的。她决心一死了之,以惩罚这个从前她恨过、如今又热恋着的人,惩罚他的无动于衷;即便自己占有不了他,她也要与他的惆怅悔恨相伴终生,让他永远忘不掉她死时的情景,永远感到内疚,当初竟没有了解她的心思,洞悉她的心思,并且珍视它们。

这样一个狂乱的念头,到处追逐着她。她千方百计地掩饰着,虽然也有人发觉她显得异样,却没有谁细心而且聪明,能够揭示出她心中的真正原因。

在那段时间,亲戚朋友们都正为欢度几个节日而忙得不亦乐乎,差不多没有一天不安排异想天开的新奇娱乐。周围一带地方都装饰起来,准备迎候快乐的宾客。我们年青的游子,也想在离家前请一次客,便邀请年青的未婚夫妇和不多的几个自家人一起,去作一次水上旅行。众人登上一艘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大游船,船上有一个小客厅和几间舱房,舒适方便真可与陆上相比。

在一片悠扬乐声中,游船顺流驶去。由于中午天热,大伙儿都退进舱房,在房里以猜谜和斗牌自娱。年青的主人却闲不住,便去代替老船家把舵。不多一会儿,老船家已在他旁边进入了梦乡。恰巧这时,船行到了一处地方:两座小岛使河面变得很窄,平缓的卵石滩又不规则地突出在江心,水势险急,舵手必须十分小心才行。青年聚精会神,两眼直视前方,有几次已打算唤醒船家,但到底还是鼓起勇气,向峡口驶去。正好这当儿,他美丽的女友发间戴着一个花环,出现在了船面上。她取下花环,抛给把舵的青年。

“留下作个纪念吧!”她喊道。

“快别打扰我!”青年回答,却也接住了花环,“我必须全神贯注,把所有力气都使上啊。”

“我不会再来打扰你啦!”说毕,姑娘便快步走向船头,纵身跳入水中。

“救人呐!救人呐!她跳水了!”几个人同时叫起来。

青年左右为难。喊声惊醒了船家,他准备去接青年手中的舵。可这会儿哪是换舵手的时候,结果船搁浅了。青年急忙扔掉碍事的衣服,一头栽进江中,追着他美丽的女友游去。

水这种元素,对于熟悉和掌握它的习性的人来说,是非常温和的。它托负着你,听凭你的摆布。不一会儿,青年便游到了已冲得老远的美女身边,抓住她,把她托出了水面。急流将两人猛地向前冲去,把小岛和搁浅的人远远丢在了后边。到了河面又开阔起来的地方,水流也变得平缓了。至此,青年才控制住自己,从慌乱中镇定下来,不再是机械地、无意识地行动。他抬头环顾四周,然后便拼命划动手臂,向一处长着小树丛的平坦幽静的河岸游去。到了岸边,他把美人儿抱上去;她可是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啊。在绝望之中,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条小径穿过树丛。他又抱起那高贵的躯体来,顺路走去,很快便看见了一所孤零零的小屋。到了屋前,他找着两个好心的人,一对年青夫妇。他们遭到的不幸和眼下的困境,不说就已清楚。所以他想怎么要求,人家便都有求必应。升起了火堆,床上铺了垫褥,皮袄、毛毯和一切保暖的东西,统统搬了出来。因为救人心切,一切其他的考虑,全被置之度外。凡能使用的方法无不用上了,以使那几乎冻僵了的 着的美丽躯体复苏转来。成功了!她睁开眼睛,一见自己的情人,便伸出仙女般的手臂来搂住他的脖子。她久久地搂着他,泪水从眼眶里簌簌落下,完全清醒过来了。

“我又找到了你,可你还离开我吗?”她大声问。

“不,永不离开!”他响亮地回答,“永不离开!”可他并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和做什么。“好好保重吧!”他继续说,“好好保重,为了你自己,也为了我!”

这一讲,她才想到了自己,发觉她目前的狼狈处境。在自己的心上人和救命星面前,她不用害羞;但尽管如此,她还是打发他离开,以便他也去关照关照自己,他到这时周身的衣服还是湿淋淋的哩。

年青夫妇商量了几句,便把自己原样挂着的结婚服装取了下来,丈夫的借给青年,妻子的借给美人,让他俩从头到脚、里里外外穿戴一新。不一会儿工夫,两位脱险者便穿戴齐楚,而且打扮好了。他们再聚到一块儿时,容貌都更加动人,不禁相互呆视着,为对方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而微微一笑,便热烈地紧紧拥抱。片刻,他们已充分恢复了青春的活力和爱情的欢愉,只可惜没有音乐,不然他俩真要跳起舞来了。

从水中回到陆地上,从死神手里回到生活的怀抱中,从家庭的圈子来到野外,从绝望变为欣喜,从冷漠变成倾慕、热恋——这一切一切,都发生在转瞬之间,突然一下塞进他们的脑子,使脑子几乎炸开,或者说,他们完全地晕头转向了。要承受如此突如其来的巨变,就只能求助于健全的心灵。

两人完全沉湎在相互的爱慕之中。过了好半天才想起留在船上的人,想到他们会是怎样地担惊受怕,同时也想到还要和他们见面,心中又不免顾虑重重。

“我们该逃走呢,还是藏起来呢?”青年问。

“咱们就一块儿待着。”姑娘搂着他脖子说。

农民听他们讲了船搁浅的情况后,也没多问,便跑到岸边去了。幸好船已经开得动了,虽然大伙儿花了老大力气,才把它从滩上拉下水来。船上的人盲目地往前行驶,希望找到落水者。农民朝他们又是叫,又是招手,并且先跑到了一个适合停船的地方,终于引起了他们注意,便将船驶了过来。大伙儿一上岸,接下去便出现了精彩场面!男女双方的父母争先恐后奔过去,那位一心爱着姑娘的未婚夫差点儿神经没失常。农民正在讲,他们心爱的孩子还活着,两人便从树丛中走了出来,穿着一身奇特的服装。一直等他俩走到跟前,大伙儿才认出他们来。

“我说这是谁呀?”母亲们惊呼。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两位父亲喊着。

两个死里逃生者双双跪到他们面前。

“你们的孩儿!一对爱人!”他俩同声回答。

“原谅我们吧!”姑娘高声请求。

“给我们祝福吧!”青年喊道。

“给我们祝福吧!”两人又一起喊,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吃惊得发不出一点声音。

“祝福我们啊!”两人第三次恳求;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拒绝他们呢?

 

(杨武能 译)

 

赏析

我们倾听歌德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关于一对青梅竹马的小邻居的故事。他们一波三折的浪漫爱情,他们传奇般的悲欢离合,洋溢着明丽的阳光和青春气息。

故事中这个姑娘是所有女性的化身。女孩子在自己内心深处掩藏的那点情感上的小秘密,不是一般人能够明白的。男孩子的豁达和豪爽,常常使他们忽略了女孩子细腻的心思。女性的细腻心思有时把自己也迷惑了,其实她儿时那些孩子气的敌视和对抗的行为,不过是内心朦胧的爱恋情感在作祟,它以另一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女孩子也有虚荣心,正是这虚荣心使她在男孩子远离她的世界之时,接纳了别人的追求,似乎一切都是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有时候人的自我欺骗就如同乌贼放出的烟幕,的确成功地保护了自己,但往往也把自己的眼睛遮蔽了。那表面看似完美和谐的状况,实际上正是埋葬爱情的无情坟墓。

男孩的归来让女孩开始正视躲避多年的内心秘密,她最后终于明白,真正的情感寄托实际上就是自己的青梅竹马,是性格相投的另一个自我。男性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重逢之后的感情的,而女性却纯粹从感情的角度来面对自己的回忆和判断。无疑,女孩经历了内心的矛盾挣扎和煎熬之后,无法做到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表白感情,更无法向那大家早已认定的未婚夫袒露心扉。激烈的情感风暴让她做出了可怕的决定,她要以死来重新占有这位青梅竹马的年轻人的心。她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爱情,尽管是以那么极端的方式——从船上跳入湍急的河水中,以个人牺牲来最大可能地成就两个人的结合。

水,是纯洁的,清澈的,也是冰凉的。如同教堂神父主持的洗礼,他们所经历的是一场更圣洁、更自然的洗礼。在可怕的慌乱和勇敢的解救中,两个年轻人成功地抛弃了遮盖着爱情的理智幕布,恢复了早在儿时就已深深扎根的爱恋。他们最终获得了祝福,所有人的祝福。

多么美好、浪漫的故事。歌德以轻松欢快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蕴涵着人生悲喜剧的爱情故事,他以平常而博大的胸怀告诉我们,人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情感,真正的爱情应当顺其自然,而不应屈从于表面的和谐美好。在歌德看来,精神是高尚的,肉体所代表的世俗生活也并非低劣。世人往往将两者对立起来,为了精神而摒弃肉体的欢娱,刻意隐藏自己的欲望,这完全是褊狭之见。从这篇散文中可以看到,在歌德心中,精神与肉体可以融合得那样完美。

 

(石梅芳)

这个我没有哦,不过最近我在红袖添香小说网上看见几部不错的,希望你喜欢。

《斗爱:难逃酷男偷心计(全本+番外)》文 / 灿烂如初

一个是“气质美女”,一个是“高干帅哥”

年龄的差距,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

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一个赌菊而“偶遇”

若说是有“奇缘”,为何两人都偏要“斗过他(她)”

一个善用“三十六计”,一个善长耍“太极”

明争暗斗中爱情却让两人王八看绿豆“对了眼”

当她准备为爱心甘情愿“握手言和”

却发现原来一切的甜言蜜语不过是一个赌注

从燃战火的她将计就计,要让他丢盔弃甲

当理智回归,她决然离他而去……

而他已经在“计中计”中,难以自拔~

他不相信,她能逃得开他的天罗地网,

三十六计,一切从头来过……

《大è狼瞄上乖乖牌》文 / 超级小秘

吼,看来真的要挑个时间去拜拜才行。怎么就招上个阴魂不散的讨厌鬼,成天粘着自己!性格è劣不说,还成天管这管那。

他以为他是她什么人呀?!本拉登,还是希特勒呀!就连那对早早就冲到上帝跟前喝茶聊天的老坝老玛都没他管的宽……

好吧,讨厌归讨厌,看在他帮自己赶走那些跟水蛭有得拼的qīn戚的份上,暂时就不那么讨厌他好了。

咳,至于能不能加分,那就要看他以后的表现了!

《韩囯遭遇我的天才王子》文 / 紫冰13舞

在外人眼里,几近完美的叶子纯,其实也有自己的悲痛,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神秘的身世,感觉像被一团谜包裹着。

韩囯,这个梦幻般的囯度。

邂逅了2大王子:

景安辰,帅气,坝道,韩囯学生组织老大,家里是亚洲最庞大的企业。

凌翔轩,花心,比女人还女人的脸,世界排名前五企业的继承人。

一位黑道之王的转学,再次打破了宁静。

章乐浩,天才型的智慧头脑,冷酷,无情,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黑帮。

《熏衣cǎo的爱恋》文 / 蓝色夭夭

他,英俊潇洒,多金有才哗。追他的女孩是一大片,而他这辈子就认定今生今世只爱她一个人。

她,单纯,漂亮,独立。她和相爱的人,几次相遇后,她决定跟定他,不离不弃。

一对相爱的情侣,经历了几经波折,才走到一起。

而他要去面对,对他穷追不舍的妹妹·····

而她明明心已所属,又要去面对离奇的身世,面对对她情有独钟的好友```

他和她会有什么样的抉择?几个人的爱情会有什么样的曲折故事?

他和她最终会走到一起吗?

在福建省漳州市文峰镇发生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一小吃店老板因与一名男子发生冲突,举起刀子就是一顿猛砍,男子身中数刀当场不治身亡。据了解,遇害的这名男子叫袁尚,在漳州市文峰镇开了家图文快印店,和小吃店老板还是邻居,两家店仅有一墙之隔,平时相处得也很好,也是比较好的朋友,不忙的时候两人还经常坐在一起聊天,不知道当天发生了什么事。

警方正在加紧侦办此案,还未公布相关信息

袁尚的妻子吴女士接到了一个电话,是袁尚的干爹打过来的,袁尚干爹告诉吴女士说袁尚遇害了,要她赶紧回店里。吴女士接完电话后当场崩溃,差点晕了过去,一路哭着跑了回去,这时现场已经被警方拉起了警戒线,店内一片狼藉,地上有很多的血迹,袁尚的脖子、手上、背上有多处刀伤,已经没有了呼吸,经法医鉴定宣告死亡。

袁尚和吴女士结婚多年,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在读小学二年级,小的还没读幼儿园,上面还有年迈的父母。袁尚是在厦门的一家公司工作,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六年前回了老家文峰镇开了一家图文广告店,袁尚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袁尚一家人以后的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办。据袁尚的一些邻居们回忆,袁尚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和大家一直都是和睦相处,平时见了面都会打招呼,邻居有什么事袁尚都很愿意帮忙,还经常在社区当一名志愿者,邻里邻居对他的印象都很好。案发时刚好是吃饭时间,估计是去小吃店老板那去吃东西,听到袁尚和人打架出事,大家都比较意外。

袁尚的母亲身体也不好,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听到这个消息后老人家雪上加霜,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在床上一直躺着,嘴里一直都在念叨自己儿子的名字。有目击者表示,小吃店老板被带走时一脸的淡定,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简直让人不敢相信。附近的邻居说对小吃店老板也不是太了解,只知道他有过两任老婆,但是两个老婆都跑了。两个老婆都跑了说明这人本身性格上就有问题,再加上两段婚姻的经历造成了性格扭曲,比较偏执容易走极端,袁尚也是交友不慎。

而袁尚的家属也想不通,袁尚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和小吃店老板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想知道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为什么要对袁尚下如此狠心的手,希望能还家属一个公道!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警方正在加紧侦办此案,所有的侦办民警都取消了休假,基本上都投入到这件案件中。

使用百度网盘免费分享给你 ue7k 

该小说讲述了高度社恐的林温,迎来了一位新邻居。某天,他在门口碰到了人事不省的新邻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191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