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校强我渣吧
本人在某工科专业就读,大一的时候进来开始,以为都是差不多分数进来的,大家水平应该差不多。谁知,一上来就发现人与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我自认为属于学习比较认真的类型,军训的时候还拿个小本本背背英语的那种。然后当学校开始各种活动随着时间逐渐变多了,发现那名不见经传的室友搞了一块开发板去参加了智能车比赛,然后就被学长拉过去加了机器人团队;旁边寝室的阿宅天天坐在电脑面前,代码每日千行,加了团队有学长带着做各种项目,科研的也有创业的也有,而我还拿着课本对着屏幕想着我的hello world为什么跑不起来。
真的,强人太多,在里面如果只是普普通通的努力根本没办法超过其他人,这是进了华科几年最大的感受。
当然,抛开压力,心态佛系一些,华科是个适合生活,可以活得多姿多彩的地方。
除去30+食堂以及临近关谷适合养膘之外。。
学校的树很多,秋天尤其好看
可以赏花,有玉兰也有石楠
可以玩音乐动漫cos,有各种社团
想学日语学建模学手绘,各种社团也有这些的伙伴。
最后放个图吧(人丑就马赛克了hhhh) 学校留学生很多,这是元旦晚会和东南亚小伙子大妹砸一起搞事情的o( ̄▽ ̄)o
欢迎来华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四老学姐来回答了~
首先,风景如画 ~石大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南门就是唐岛湾,风景秀丽,冬暖夏凉。除了风有些大~
第二,石油大学的学风没话说,不管是周末还是假期,自习教室、图书馆里永远有很多努力学习的人,来到石大,就是你迈往人生巅峰的第一步~
在石大就读,有一种“高手在民间,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在这里,老师认真授课,学识渊博;同学努力学习,向上拼搏。在这里,梦想、奋斗是永远的追求。
第三,课余活动同样丰富,在石大,你可以尝试一切你想尝试的东西。唱歌、乐器、跳舞……总有一个爱好属于你,也总有一场梦属于你。学校和学院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只要你敢于表现自己,你就是石大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第四,石大的食堂装修之后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食堂啊,一共有3个普通学生餐厅,1个民族学生餐厅,1个学苑餐厅和1个肯德基。同时,为满足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不同口味,学校引进了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东北等地的近20家特色风味小吃。学生餐厅面积为52万平方米,能容纳5万余人就餐。餐厅内主副食花色品种繁多,高、中、低档饭菜搭配合理,中、晚两餐主食品种达80多个,副食品种达150多个。
话不多说,上图!
光冲这个食堂装修,我就给100分!
最后一个,不得不说石大的妖风真的是很优秀了每次从图书馆后面走,都在怀疑人生,我是谁?我在哪?我为啥要走这儿?
不过,据说石大校内的风之所以这么大,都是被安排的不说了,很心累
总之,这里风景如花,这里丰富多彩,欢迎大家来石大就读。
已经算不上萌新的萌新回答一下,咳咳
山东大学出过许多名人,他们如今都是各个领域的大牛。
《济南的冬天》想必小学都是背过的,它的作者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与历史上的山东大学渊源颇深,1930年到1936年间先后在齐鲁大学与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8月老舍重回齐鲁大学,1946年山大曾邀请老舍重回山大执教,老舍也有此意向,无奈当时在美国讲学,只能作罢。事实上,老舍在齐大、山大的这六年正是写作高峰期,老舍的很多作品是在这一时期完成或者构思的,他的两篇文章《青岛与山大》《非正式的公园》讲的就是就是他与山大的故事。
曾在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童第周,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研究文昌鱼的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在对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东大学历史系进入非常辉煌的时期,汇集了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等著名的八大教授,并称为“八马同槽”。“八大教授”群雕于2011年在中心校区“文史楼”南面落成。它将以一种全新的艺术诠释山东大学的“文史见长”、史学传统和史家风范。
1930年8月,闻一多先生应杨振声校长的邀请,来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虽然海滨两年,一多先生没有诗,但一多先生的精神却是一个大海,在极端严肃而静穆的状态下,他无声地容受着、润育着、酝酿着。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海洋大学内,有一座被命名为“一多楼”的小楼。它的旁边,还耸立着一座闻一多的雕像,现在山大兴隆山校区内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多广场,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之深切怀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