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黎明
04-29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导语:18世纪末期,一股叛逆的风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这就是浪漫主义。他推翻了古典主义对于欧洲文坛的统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便是雪莱和拜伦。他们是诗人吗?是的,但是他们不仅仅是诗人。
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他们将诗歌作为武器,鼓舞人民从压迫与剥削中站起来。他们的诗歌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仇恨,反对势力诬陷他们、诋毁他们。但是这些并没有摧毁他们的脊梁,反而使他们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雪莱:他的死亡是世界的损失
1792年,在英国的一户贵族家庭中,一位未来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诞生了,他就是波西·比希·雪莱。他从小就在贵族学校学习,但是这个时期的教育被教会紧紧地握在手中,而雪莱对教会进行的蒙昧主义教育感到不满。
卢梭
1810雪莱对牛津大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是在这个时期他阅读了启蒙作家以及唯物主义的书籍。对雪莱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葛德文的《政治正义性的研究》。他因为发表了无神论的论文,而被学校开除,父亲也与他断绝了关系。
被学校开除后,雪莱来到了爱尔兰,并积极鼓励人民反抗英国的压迫。之后,雪莱又回到了英国,继续从事写作,他将诗歌当做武器,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1813年,《麦布女王》正式完成,这首长诗反映了雪莱对于现实、政治、哲学等多方面的看法。雪莱批判了封建阶级的专制,谴责了资本主义对人民的剥削,宣扬了对自由社会的幻想。这首诗引起了英国统治阶级的憎恨,在统治阶级的污蔑与迫害下,雪莱不得不离开了英国。
雪莱
离开英国之后,雪莱来到了意大利,并在此定居。定居意大利之后,雪莱仍旧专心从事写作。不久,雪莱就创作出了第一部抒情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部作品也代表着雪莱的创作进入了颠覆时期。
这部作品虽然主要描写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但是也有一部分内容是在描写饥饿、贫困、压迫对人民所造成的灾难。这部作品还预示了革命的必将到来,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美好世界。
1819年,这一年英国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即反动势力对工人发动了"彼得广场残杀事件"。这件事对雪莱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使雪莱的革命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彼得广场
这个时期,他对英国统治阶级越来越厌恶,彼得广场事件也使他意识到文学创作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之后,他创作了很多宣传革命的诗歌,这些诗歌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作品将自然景物与革命热情结合在了一起。
29岁时,雪莱在渡海中遇难,很多人都对他的去世感到惋惜,如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短暂的人生中,雪莱用诗歌鼓舞被压迫的人民参与到革命斗争中。
拜伦:我的一生就是一场斗争
拜伦的出身和雪莱的很相似,都出生于贵族家庭。但是拜伦的家庭虽然古老,但是已经彻底走向了没落。拜伦是在剑桥读的大学,在大学时期,拜伦就已经受到了启蒙主义的影响。
雪莱
拜伦读大二的时候,他的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出版了。这部诗集中的作品,体现出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贵族阶级的批判。正是因为如此,诗集刚刚发售没多久,就受到了反动势力的攻击,但是拜伦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写下来了一首诗,对反动势力进行了反击。
大学毕业之后,他成为了上议院的议员。之后,他又游历了欧洲各国。这一次游历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广泛。同时,他还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有了接触。
拜伦的游历进行了三年,在回到英国后的第二年,拜伦就发表了最著名的诗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虽然这个时期拜伦只完成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创作,但是就已经受到了英国读者的欢迎。正是因为这部作品,拜伦一举成名,而这部作品也是拜伦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插图
拜伦回到英国的时候,正是卢德运动在英国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英国的议会,正在讨论关于处死破坏机器工人的法案。拜伦知道这件事后,发表演说反对使用暴力政策。可是上议院并没有接受拜伦的建议,反而是通过了这一部暴力而血腥的法案。
在发表演说之后,拜伦就在英国的报纸上发表了诗歌《<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这首诗歌揭露了议会反人民的本质,指出议会、法院等其他国家机关都只是在保卫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维护人民的利益。
这首诗歌还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了立法者凶残的真实面貌。在最后的,拜伦还指出如果统治阶级仍旧选择使用暴力的手段镇压工人运动,那么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拜伦
当发表第一次演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时,拜伦又发表了第二次演说。这一次,拜伦在议会的演说中,对英国对爱尔兰的奴役政策表示了猛烈的抨击。也就是因为这两次演说,英国统治阶级对拜伦很值如果。
没过多久,欧洲的反对势力日益强大,在法国发生了著名的波旁王朝复辟事件。这件事使得拜伦十分不满,同时也使他充满了失望与悲观。拜伦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好孤独,也对自己的努力充满了怀疑。
在这种孤独与苦闷思想的影响下,拜伦创作出了一组传奇诗,这些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些诗歌中,拜伦塑造了孤傲、叛逆的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对欧洲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拜伦
拜伦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使得英国的统治阶级对拜伦的仇恨越加严重。1816年,反动势力对拜伦进行了诽谤污蔑,使得拜伦只能离开英国。
离开英国后,拜伦前往了瑞士。也是在这个时期,拜伦认识了雪莱,并与雪莱成为了朋友。拜伦受到了雪莱革命思想的影响,这个时期拜伦的创作中表现出了浓郁的革命色彩。同时,他还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三章创作完成。
1816年,拜伦前往意大利定居,并组织了烧炭党人的革命运动。在意大利,拜伦与人民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他还密切地关注国际局势。这个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文学创作的成果超过了之前的阶段。
这个时期,他完成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四章。这个时期他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如《该隐》、《别波》、《唐璜》。拜伦还创作了《青铜时代》,发表了对于拿破仑以及波旁王朝复辟的看法。
《唐璜》插图
烧炭党起义失败之后,拜伦离开了意大利,前往了希腊。来到希腊之后,拜伦鼓励希腊人民发动战争反抗土耳其的压迫。并成为了希腊民族运动的领导者,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患了寒热病,没过多久就医治无效去世了。
拜伦式英雄与对自由的向往
对专制势力的反叛,是拜伦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在拜伦的诗歌中,他表现出了对封建强权统治的批判和反抗。拜伦还在诗歌中塑造了孤独的反叛者形象,这些人物身上也带着他的影子。
拜伦笔下的形象都带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顽强、孤傲、坚定。如诗歌《海盗》中的康拉特,他想要闯出一番事业,可是黑暗的社会却使他的才能没有发挥的余地。康拉特并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是成为了海盗,与专制的社会进行对抗,他的气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拜伦
上面所提到的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就是拜伦式英雄。他们是叛逆的反抗者,黑暗腐朽的社会并不能使他们屈服。这种孤傲叛逆的人物形象,对19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拜伦的诗歌还对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的诗歌还揭露了欧洲专制统治和贵族强权统治的丑恶行径。这种讽刺和揭露,在《唐璜》中到达了顶峰。
《唐璜》是一部诗化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唐璜在欧洲各国的生活经历,描绘了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小说中,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得作品的内容更加地丰富。《唐璜》讽刺了神圣同盟和欧洲的反动势力,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拜伦的诗歌还表现出了对于自由的向往与热爱,同时还表现出了对于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与歌颂。拜伦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深刻的,他表现了对于专制统治的痛恨,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同时,还借拜伦式英雄,表现了对于自由的热爱。
结语:拜伦和雪莱是两位传奇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还是坚定的革命主义者。他们的一生,都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战火中、在诋毁中,他们坚定地走在人民的前面,永不放弃。
拜伦曾说,他的一生就是一场战争。是的,我相信比起诗人,他们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位战士。没有什么可以摧毁他们的信念,诗歌是他们的武器,思想是他们的铠甲,
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
主要代表人物是柴科夫斯基,格里格,格林卡,鲍罗丁等。浪漫乐派先河的贝多芬,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民族乐派的肖邦,柴可夫斯基,格里格 布鲁克纳(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音乐作品有交响曲,
1863 f小调交响曲
1863-1864 d小调交响
1865-1891(中途修改) c小调第一交响
1871-1889(中途修改) c小调第二交响
1873-1889(中途修改) D小调第三交响
1874-1888(中途修改) 降E大调第四交响
1875-1878(中途修改) 降B大调第五交响
1879-1881 A大调第六交响
1881-1883 E大调第七交响
1884-1890(中途修改) c小调第八交响
1891-1896 d小调第九交响 加上早期为有序号的两部共十一部交响作品。
管弦乐作品有g小调《序曲》1863;《四首管弦乐曲》1862。键盘乐有《兰西埃方阵舞》1850,《斯蒂利亚人》1850,降E大调钢琴曲1856,钢琴曲《回忆》1868,钢琴G大调幻想去,钢琴二重奏3首1852-1854;管风琴c小调前奏与赋格。管风琴C大调前奏曲。 室内乐作品有F大调弦乐五重奏1879,弦乐五重奏间奏曲1879。合唱曲作品有弥撒曲No1 d小调,No2 e小调,No3 f小调;《感恩赞》1811-1844,《F大调弥撒》1844,《d小调安魂曲》 1849,《降B大调庄严弥撒》1854,《圣母颂》1856,《赞美的语言》1868,《王的旗帜》1892,《夜魔》1878,《公证的花》1879,《日耳曼队伍》1863,《黑尔格兰岛》1893。
他的音乐创作中,,常收到站在瓦格纳对立面的人的批评。其创作的组织精密复杂,光彩夺目的对位与强烈的旋律美及宏伟却不夸张的配器相结合的交响曲备受赞赏。宗教作品也显示出其纯熟的作曲技巧。 马勒(1860~1911),奥地利音乐家,作品表现人形复杂面北抽丝剥茧地剖析、心灵的空虚与无助交响作品有1884~1888 D大调第一交响《巨人》
1888~1894 c小调第二交响《复活》
1895~1896 d小调第三交响
1899~1900 G大调第四交响
1901~1902 升c小调第五交响
1903~1905 a小调第六交响《悲剧》
1904~1905 b小调第七交响《夜小歌》
1906~1907 降E大调第八交响《千人交响》
1908《大地之歌》
1909~1910 D大调第九交响
1910 升F大调第十交响(未完成)
声乐套曲作品《旅行者之歌》,《亡儿之歌》。
歌曲作品《歌曲三首》1880,《歌曲五首》1880~1883,《青春之歌》1888~1891,《青年的魔角》1888~1899,《我们享受天国的欢乐》1892,《雷维尔格》1899,《鼓手》1901,《莫在歌中看我》1901,《午夜》1901,《大地之歌》。
室内乐作品有《小提琴奏鸣曲》1867,a小调钢琴五重奏1876,a小调钢琴四重奏1876。
康塔塔作品有《悲哀的歌》,及其他改编曲等。
马勒的交响曲属于浪漫派晚期的典型格式,乐曲长大形式发杂多样,具标题性质且乐器种类繁多。出众的配器法从纤细清理到浓重巨大都可处理的绝妙出色,和声与对位的使用更是标志着浪漫主义登峰造极的境界。他所使用的不协和和声,更是为20世纪的复调音乐的铺路。
他的音乐中既有民谣的音乐元素,又有圣咏般的乐句,使音乐变化丰富多样。更借着音乐表达出他内心的不安、忧虑、伤感等等灰暗迷茫的情绪。这对后来音乐的发展有这很大的影响。很多音乐家的作品中都呈现出受马勒影响的痕迹。 理查德·斯特劳斯(1864~1949),德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最有影响力的德国作曲家之一。 作品有
交响曲 1883 降E大调第一号圆号协奏1888 麦克白斯 1886 D小调钢琴管弦乐滑稽曲
1903 家庭交响 1942 降E大调第二号圆号协奏曲
1915阿尔卑斯山交响 1946 D大调双簧协奏曲
交响诗
1888《唐·璜》歌剧
1889《死亡与升华》1905 莎乐美
1895《蒂尔恶作剧》1908 厄勒克特拉
189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910 玫瑰骑士
1897《堂吉珂德》1912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
1898《英雄的生涯》1917没有影子的女人
组曲 1923 间奏曲
1882 降E大调小夜曲 1927埃及的海伦
1884 降B大调组曲 1932阿拉贝拉
1918 平民贵族组曲 1934 沉默的女人
1945 上变形 1936 和平纪念日
歌曲 1937 达芙尼
1885 八首歌曲 1940 达尼埃的爱情
1894 4首歌曲 1941 随想曲
1948 最后四首 其他舞台作品
协奏曲 1914约瑟夫传奇
1882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22 起泡的奶油
理夏德·斯特劳斯的创作早期风格为典型保留乐古典的特色。之后接触了李斯特、瓦格纳等认得作品,并从中对音乐创作有了新的认知,综合了浪漫与古典的技巧在不同的音乐体裁领域中不断摸索新的手法,使其作品充满了时代感。 沃尔夫(1860~1903)德国作曲家,作品有
1887 6首女生独唱曲
1895 市长 诗歌六首
1897 曼努埃尔·贝内加斯 诗歌四首
管弦乐 三首易普生歌曲
1883 交响诗彭特西丽亚 赖可尼诗歌三首
1892 意大利小夜曲1888 53首莫理可诗歌
室内乐 1888 迷娘之歌
1879 D小调弦乐四重奏 1889 西班牙歌曲集
合唱 米开朗其罗诗歌3首
1881 六首爱兴多夫合唱 情人在旁
1886圣诞夜相会
1888 火骑兵 祈祷
1888祖国相思
歌曲 告别
1877 12首青年时代歌曲 孤独的少女
他较为重要的音乐作品多为艺术各歌曲,他的每首艺术歌曲所凝聚的性格刻画是无与伦比的。要求表演者在心里上、生理上和乐器技巧上都有极高的艺术才能。他所选用的歌词文学趣味比交以前的德国作曲家更挑剔,很少用民歌式的旋律,也很少用勃拉姆斯的分节歌结构。而是有区别的采用瓦格纳的方法,使他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人声还是乐器都互相交融。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剑桥大学毕业。曾任上议院议员。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他自早年就自到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
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象《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1813)、《海盗》(1814)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1The publication in 1812 of the first two cantos of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brought Byron fame拜伦早期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一,第二章(1812)。
2 In Geneva, he wrote the third canto of Childe Harold and the narrative poem The Prisoner of Chillon在日内瓦,拜伦写下了《哈罗德游记》第三章及叙事诗《齐伦的囚犯》。
3 he produced the verse drama Manfred, the first two cantos of Don Juan他创作了诗剧《曼弗雷德》,《唐璜》的前两章。
4 Don Juan is Byron’s masterpiece, a great comic epic of the early 19th century他的代表作《唐璜》是19世纪初期的著名讽刺史诗。
5 Byron invests in Juan the moral positives like courage, generosity and frankness, are virtues neglected by the modern society拜伦在唐璜身上开发出勇敢,慷慨,诚恳直白等优点。
6 the poet’s true intention is, by making use of Juan’s adventures, to present a panoramic view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ciety诗人的创作意旨在于通过唐璜的游历来体现不同的社会情形。
7 Byron’s satire on the English society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poem can be compared with Pope’s; and his satire is much less personal than that of Pope’s, for Byron is here attacking not a personal enemy but the whole hypocritical society拜伦在诗的末尾对英国社会的讽刺与蒲柏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拜伦讽刺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整个社会的虚伪。
8 As a leading Romanticist, Byron’s chief contribution is his creation of the “Byronic hero,” a proud, mysterious rebel figure of noble origin Such a hero appears first in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and then further developed in later works such as the Oriented Tales, Manfred, and Dan Juan in different guises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拜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创造了“拜伦式英雄”,高傲,神秘,反叛却带有贵族血统。这种拜伦式英雄出现在《哈罗德游记》,《东方故事集》,《曼弗雷德》及《唐璜》等多部作品中。
9 Actually Byron has enriched European poetry with an abundance of ideas, images, artistic forms and innovations拜伦以丰富的思想,想象力,艺术形式和创新欧洲的诗歌得到了发展
黑夜传说》经典3部 《 德古拉伯爵》《暮光之城》< 吸血鬼女王 >
<夜访吸血鬼>
《惊情四百年》《刀锋战士》《吸血鬼的阴影》《吸血鬼经典**一览表
1922《吸血鬼诺斯菲拉杜》,德国片。茂瑙导。麦克斯·施雷克和亚历山大·格拉纳克主演。
1931《吸血狂魔》,美国片。勃朗宁导。贝拉·卢戈西、海伦·钱德勒和爱德华·范·斯隆主演。
1932《吸血鬼,大卫·格雷的奇遇》,法、德合作。朱利安·威斯特和享利埃特·杰洛主演。
1935《吸血鬼的标志》,美国片。贝拉·卢戈西、卡罗·鲍兰和莱昂内尔·巴里莫尔主演。
1936《德库拉的女儿》,美国片。兰伯特·希尔耶导。葛罗利亚·霍登和爱德华·范·斯隆主演。
1958《德库拉的恶梦》,英国片。费雪导。克里斯托弗·李、彼得·库辛和卡罗·马许主演。
1960《德库拉和情妇们》,英国片。费雪导。大卫·皮尔、彼得·库辛和伊芳·蒙劳主演。
1960《死于温柔乡》,法国片。罗杰·瓦迪姆导。安奈特·史卓伯格和艾勒莎·马尔蒂内里主演。
1965《魔王德库拉》,英国片。费雪导。克里斯托弗·李、安德鲁·基尔和芭芭拉·谢利主演。
1967《吸血鬼的舞会》,英、美合作。罗曼·波兰斯基导。罗曼·波兰斯基和夏伦·泰特主演。
1970《德库拉之夜》,德、意、西合作克里斯托弗·李、赫伯·伦和克劳斯·金斯基主演。
1970《德库拉的未婚妻》,美国片。丹·克蒂斯导。乔纳森·弗里德和格雷森·霍尔主演。
1971《红唇》,比、德、法合作。库梅尔导。德尔菲娜·塞里格和达尼埃尔·基内主演。
1974《吸血的德库拉》,意、法合作。保罗·莫里塞和安东尼·道森合导。
1976《德库拉,父与子》,法国片。爱杜瓦·莫里纳侯导。克里斯托弗·李和贝尔纳·梅内主演。
1979《月黑风高》,美国片。贝翰导。法兰克·兰吉拉、劳伦斯·奥利弗和唐纳·普里森斯主演。
1979《诺斯菲拉杜》,德、法合作。赫尔措格导。克劳斯·金斯基和伊莎贝拉·艾珍妮主演。
1983《千年血后》,美国片。斯考特导。凯瑟琳·德纳芙、大卫·鲍伊和苏珊·萨兰登主演。
1987《粗野少年族》,美国片。乔依·舒马赫导。杰森·派屈克、利瑞·汉姆和基佛·萨瑟兰主演。
1992《吸血鬼在天堂》,法国片。阿布德克汉·巴鲁兹导。法希·肖佩尔和布鲁诺·克里默主演。
1992《吸血鬼德库拉》,美国片。科波拉导。盖瑞·欧德曼、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基努·里维斯主演。
1994《夜访吸血鬼》,美国片。尼尔·乔丹尼。汤姆·克鲁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主演
狼人** 狼族盟约
2003年12月《范海辛》正义的英雄人物范海辛(休·杰克曼饰)将同时对抗环球公司那些家喻户晓的恶魔:吸血鬼、狼人(威尔·坎普饰)和科学怪人(舒勒·汉斯利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