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时期芭蕾的风格与特点

浪漫时期芭蕾的风格与特点,第1张

浪漫派芭蕾舞衣 它的裙子几乎到脚踝附近,成吊钟型,有无袖的,灯笼袖的颜色有白色的,淡色的,淡紫色等。 1、灯笼袖的浪漫派芭蕾舞衣,例如《四人舞》《玫瑰花精》; 2、扮妖精时,在手臂上或肩上加薄纱的衣饰例如《吉赛尔》第二幕,《仙女》舞剧 3、村姑式舞衣,背心加灯笼袖,腹部上面配上可爱的图案,例如《吉赛尔》第一幕,《柯贝莉亚》第一幕,《风流女儿》舞剧。

一、“开”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从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向外打开,或向两侧打开,尤其是两脚应该向外打开180度。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延伸身体线条、扩大表现空间、增强运动的灵活、保持身体的平衡、提高艺术性、炫耀贵族的气派。

芭蕾作为一种概念性和抽象性为审美特征的表演艺术,许多动作的运动方向都是与舞台平行的,而向两侧打“开”双脚则能更有效的扩大体重在运动中与地面接触并达到平衡的面积。一旦他们肢体原有的线条得到了充分的延长,动作范围得到了空前的扩展,表现力也就自然会变得格外丰富。

二、 “绷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将肢体各个部位“绷”起来,尤其是腿脚上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以及脊椎和颈椎诸关节。才能在观众的视觉中有效地延长肢体原有的线条,产生形体美和肌肉美的审美感觉。

三、“直”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背部像门板似的向上挺直,达到健美挺秀的艺术境界。“直”不仅仅是体现在身体的直立,还体现在动态之中的身体保持的直立状态,垂直性是芭蕾舞许多整套动作技巧的主调。

四、“立”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在静态的舞蹈时要表现傲然挺立、气宇轩昂的稳重状态,而在动态舞蹈时既要稳重流畅,又要在停止时挥洒有力,稳重如山。

扩展资料:

一、风格流派

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芭蕾舞的风格就一直在发展。早期,古典芭蕾舞主要是因为地域起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例如俄罗斯派、法国派及意大利派。后期的变化则分别包含了古典芭蕾舞及非传统技术及舞姿,如当代芭蕾舞及新古典主义芭蕾舞。

最为人熟悉及最常演出的风格则是浪漫芭蕾,它是一种以女舞蹈员及脚尖技术为中心的古典风格,以流畅及准确的舞姿见称,时常用来象征女舞蹈员穿着短白色芭蕾舞裙的形象。

二、浪漫芭蕾

浪漫芭蕾指十九世纪早至中期出现的芭蕾舞风格,该时期的舞剧以强调强烈的情感的主题为中心,作为一种美学经验。那些舞剧的剧情围绕女性的灵魂形态,如仙子和鬼等俘虏到了世俗男子的心。人们普遍认为1827年的舞剧《仙女》和1870年的舞剧《柯碧莉亚》分别是浪漫时期的开始和终结。

三、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基于传统芭蕾技术及词汇之上的。有不少古典芭蕾的风格和它们起源的地方息息相关,如俄罗斯派、法国派及意大利派。而有些古典芭蕾的风格是和特定的培训方式有关的,并会以它们的创建者来命名,如以意大利舞者恩利可切凯蒂命名的切凯蒂法及以俄罗斯女舞者阿格丽皮娜瓦嘉诺娃命名的瓦嘉诺娃法。

四、新古典主义芭蕾

新古典主义芭蕾使用了古典芭蕾舞的技术和词汇,但在使用抽象概念时和古典芭蕾不同。它没有具体的情节、戏服和情景,使用的音乐素材广泛,常使用新古典主义音乐,如斯特拉文斯基及魏本的作品。由于正式规格和叙事式情节不再是必须的,新古典主义芭蕾在空间运用、编舞设计结构上也有更多可能性。

《从珀蒂珀到巴兰钦》的作者蒂姆绍尔认为,乔治巴兰钦在1928年所创作的《阿波罗》是第一部新古典主义芭蕾舞剧。它回应了谢尔盖·佳吉列夫抽象的舞剧,象征了形式的回归。巴兰钦往后和现代舞编舞家玛莎·葛兰姆共事,增加了对现代舞技巧与概念的认识,并把现代舞者如保罗泰勒等带进了他的纽约市芭蕾舞团

泰勒更在1959年出演了巴兰钦所创作的《序曲》。

除了巴兰钦,还有不少人对这个风格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弗雷德里克·阿什顿在1946年创作的《交响乐之舞》就是他重大的一部作品,舞者穿着白色短上衣上演该剧,并配以非常少的抽象舞台设计及情节。

这部和作曲家法朗克作品同名的舞蹈作品,是对以纯粹的舞蹈对该乐曲所作的诠译,并加入了阿什顿的典型风格。

与此同时,现代芭蕾舞也从新古典主义芭蕾舞中分支了出来,先行的革新者包括了泰特利葛兰、罗伯特·乔佛里及阿匹诺杰拉德。

虽然现代芭蕾舞和新古典主义芭蕾舞难以分辨,现代芭蕾舞编舞家相比起芭蕾的雅致而言,更着重体育运动的元素。它对表现舞者的体形更为大胆,配以更强烈的主题、气氛和音乐。如乔佛里在1967年创作的《亚斯塔蒂》,就起用了摇滚音乐及具性意味的编舞。

五、当代芭蕾

当代芭蕾容许任何风格对使用芭蕾舞技巧的作品作出影响。只要有明显的古典芭蕾舞基础,它就能糅合不同层面的美学,包括现代、爵士、通俗或道德等形式。正因如此,它为创新的尝试、探索提供了空间。

当代芭蕾和当代舞的分别在于,演出当代芭蕾必须先接受芭蕾舞训练。同样,它和新古典主义芭蕾舞及现代芭蕾难以区分,如萨普在1973年为杰弗瑞芭蕾舞团创作的作品《平分双门轿跑车》。

剧中萨普安排一名穿着白衣的芭蕾舞者向她介绍芭蕾舞动作词汇的同时,穿着便服的舞者穿着足尖鞋、袜子或球鞋表演不同风格的舞蹈,并配以摇滚乐团海滩男孩的音乐。

在八十年代,威廉・弗西斯以一系列的作品为当代芭蕾作出了重大的创新改革,包括了1987年的《多少悬在半空中》。这部作品展示出强劲的体育运动色彩,并使用了电子音乐。弗西斯把古典芭蕾舞词汇加以夸饰,并把舞蹈动作的幅度加快、加大及增加不同的移动方位。

许多当代芭蕾的概念都是来自二十世纪现代舞的意念和创新的,包括躺坐在地板上的动作及腿部的向内转。当代芭蕾不时以赤脚表演,亦可能包含戏剧、哑剧及伴奏,其中伴奏大多是管弦乐,也有少量以声乐为主。

纽约市芭蕾舞团的创团总监乔治巴兰钦对新古典主义芭蕾作出了前瞻性的发展,因此常被视为当代芭蕾的先锋。另一位当代芭蕾的编舞家萨普,则于1976年为美国芭蕾舞剧团创作了《危急关头》,并在1986年为自己的舞团创作了《In The Upper Room》。

这两部作品都因为结合了特别的现代舞舞姿、足尖鞋及在古典芭蕾舞流派受到训练的舞者而被评为创新。

现在仍然有不少当代芭蕾舞团及编舞家,例如阿隆佐·金和他创立的芭蕾舞团、马修·伯恩和他创立的New Adventures芭蕾舞团、Complexions当代芭蕾舞团、杜瓦托和他创立的西班牙国家现代舞团、威廉·弗西斯和佛赛舞团、以及荷兰舞蹈剧场的基利安。

传统上表演古典芭蕾舞的剧团也会定期上演当代作品,如马林斯基芭蕾舞团和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芭蕾舞”这个词汇逐渐进化至能够包含任何一种和它相关的形式。舞者需要同时能够演绎古典、新古典主义、现代和当代作品。他们要优雅庄严地演绎古典作品,自由抒情地演绎新古典主义作品,并时而保守时而奔放地演绎现当代作品。

芭蕾舞的发展延伸广阔,有时和其他舞蹈的界别会变得模糊,但会保留一定的芭蕾舞技巧元素。

那个,我搬运而来的,以下非在下所写。

有删减。

2文的缘起

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被称为“席间芭蕾”而后在法国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仙女》这部芭蕾剧的上演,之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大师们都跑去了俄国,芭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苏联时期,芭蕾又普及到了我大中华,之后一大波的舞蹈学校陆续建立,而后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娘子军》以及《 白毛女》的诞生。

3、席间芭蕾

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个时候意大利当然还不是民族国家咯,叫做城邦。那时的芭蕾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由王公贵族在各种宫廷庆祝活动和宴会上亲自表演,因此也叫“席间芭蕾”,比如上菜的时候来一段助助兴。

高富帅们们以此作为显示自己财富的手段,不亦乐乎!

表演服饰在这个阶段也与现代芭蕾完全不同,比如裙子都是长到能盖住脚面的,舞鞋也是舒适的平底鞋,因为这个时期比较保守,团长说女性的打扮就像一只倒扣的红酒杯(脑补一下瞬间觉得惨无人道~~~~(>_<)~~~~

4、浪漫芭蕾

各个城邦间会通婚,意大利的一位公主嫁到了法国,将芭蕾这种艺术形式一并带了去。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路易十四了,如果你们不记得我可以提醒一下→_→他一头披肩卷发,穿了双雪白的长筒袜,以及一双象征着尊贵地位的红色小高跟鞋,姿势相当妖(niang)娆(pao),如图:

“太阳国王”路易十四对芭蕾的喜爱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听说他本人有点外八,并且认识到舞蹈教育的作用,1661年他下令创办了芭蕾史的第一所舞蹈学府——皇家舞蹈学院。

芭蕾舞的脚的5位及其手位都是那时确定下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对了,还有他的八字脚(其实人家那真的是一字脚好吗!!!

而到了19世纪,先后在巴黎呈现了“浪漫芭蕾”这个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推出了以《仙女》为代表的传世之作。在这个时间,服饰也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禁欲主义一下子得到了大大的解放!

1832 年,意大利明星玛丽·塔里奥尼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芭蕾舞剧《仙女》,废弃了传统芭蕾掩臂缚颈、遮盖人体线条的服装,穿上短袖袒颈的白色纱裙,并首次用足尖鞋跳舞。她以足尖轻轻掠过地面,轻盈得好像空中飘浮的一朵白云,从此开创了芭蕾女演员用足尖跳舞的历史。要知道,是仙女诶!不飘逸不轻盈,肿莫行!改!

这里有一则插曲,是说女演员的脑残粉们从剧院经理这里偷出一双舞鞋,为了表达对她的崇拜与敬意,竟然把鞋子切片儿炖汤喝了!(已经吓尿了好吗!

芭蕾舞是人们透过音乐、思想和动作,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人们会通过舞蹈,再配

合音乐来序述一个故事。

芭舞是法文Ballet的释音,要追索这个字来源,最大可能是从意大利文Ballare转过的

,而Ballare的意思便是。芭蕾舞起源於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贵族,它主要是在皇帝

和皇后面前表演的宫廷舞蹈,其后流传到法国, 这些舞蹈员后来离开皇宫在剧院演出

1581年,首个芭蕾舞Le 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 (The Queen's Ballet

Comedy)在法国宫廷内表演。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曾参与过芭蕾舞的演出,在1661年,国王路易创办了第一个芭

蕾舞学校,这便是我们现 在所称的英国皇家舞蹈学校.学校的校长Beauchamps创造了

五个基本步,现在很多芭蕾舞的舞步都是由那时创 作的,其他的舞步是由

Elizabethan和一些民族舞变成。

第一个芭蕾舞的演出,是由男舞蹈员载著面具扮作女性,女性在1681才公开表演,但会

穿著臃肿的服饰,为了突出脚跟的步法和线条,在1720,Marie Camargo把长裙的长度

改至脚跟以上。

十九世纪的初期,些时的芭蕾舞称为浪漫芭蕾舞,大部份的故事都是人和灵魂的关

系,多显露女性的柔弱和被动.著名的浪漫芭蕾舞有Giselle和La Sylphide

十九世纪的后期主要著重舞蹈的技巧,些时的芭蕾舞称为古典芭蕾舞,著名的古典芭蕾

舞有Swan Lake, The Nutcracker和The Sleeping Beauty。

而现代芭蕾舞不一定有特定的故事,但仍会有一个故事的片段,现代芭蕾舞著重内

心的情感和气份来使观众产生共鸣。

跳芭蕾脚是有脚位的,有些人的自然开度好,有些人的开度不好,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都能完全打开,脚位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但在芭蕾舞课堂上都是以这种基本的脚位开始和结束的,一般分为五种脚位。

眺芭蕾舞是有专门的舞鞋的,但也要经过学习训练适应才能灵活的跳动,刚开始学习芭蕾舞的时候是很吃苦的,很多人脚趾肿胀甚至指甲磨出血来,当然学任何东西都得付出有付出就有收获。

跳芭蕾的人也是普通人啊,他们的寿命和普通人一样,不过他们腿部力量很足,但年龄大时也许会关节不好或腰部不太好,因为年轻时太多的运动刺激了这些部位。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早在五百年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贵族们在宫廷内观赏一种叫做“芭莉”或“芭莱蒂”的华美舞 蹈,即是后来芭蕾舞的雏型。

这种舞蹈传人法国,成为芭蕾舞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法由国 王带头跳舞,并创办不第一所舞蹈学院——皇家芭蕾舞学院,确 立了芭蕾舞蹈动作的基本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 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芭蕾 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 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的基本要素。这种足尖站 立的技艺,把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 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 性的发展。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戴爱莲带芭蕾到中国

第一位中国芭蕾舞者戴爱莲,出生于1916年,现已90岁;她曾在英国学习芭蕾舞,回国后培育了中国第一批芭蕾舞蹈员。中国第一间芭蕾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于1954年成立,便是由戴爱莲担任校长,华永康也是当时的第一批学生之一。1956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了第一出完整的芭蕾舞剧《无益谨慎》(关不住的女儿),并于1958年演出《天鹅湖》,白淑湘就是中国第一位白天鹅。

1959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芭蕾舞团,舞团于1963年脱离母校,成为中央芭蕾舞团,即现时的国家芭蕾舞团。现在中国已发展至有5大芭蕾舞团,除了国家芭蕾舞团外,还有上海、辽宁、广州及天津芭蕾舞团。

香港芭蕾舞的发展要追溯到1922年,俄罗斯的巴芙洛娃来港演出,吸引了当时只有10多岁的何婉宜4姐妹,请来英国老师学跳芭蕾舞。后来,英国芭蕾舞教师卡佩尔在金巴利道开设舞蹈学校,她离开香港后,由何家4姐妹接管执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露贝雯和钟金宝等外籍老师在港教授芭蕾舞,多位本地著名舞蹈家和名人如王仁曼、郭世毅、廖本农、刘兆铭、陈宝珠、毛妹等,都是她们的学生。本地的舞蹈家也开始创立芭蕾舞学校教授芭蕾舞,而本地首个职业芭蕾舞团——香港芭蕾舞团亦于1983年成立。

简述世界芭蕾五大时期的风格特点

摘要:芭蕾,法语Ballet的音译,素有“西方文明的结晶”、和“贵族艺术”的称谓,还有“高雅艺术”、“脚尖舞”的别称。世界芭蕾被划分为五大时期,分别是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不同时期的芭蕾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世界芭蕾  五大时期    风格特点

正文:

早期芭蕾风格特点

早期芭蕾是指从1500年到1832年间的芭蕾。17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对欧洲芭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芭蕾从歌剧的余兴节目中脱离出来,成为具有戏剧情节的一种艺术。

这个时期的舞者,不像现在具有修长的肢体和灵巧动作,以及丰富多变的高难技艺,再加上当时舞者穿着沉重服装,表演时需要佩戴各色面具,从而与我们今天看到的芭蕾形象大不相同。

在这期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这一巨作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事众神林立、香水喷涌、富丽堂皇、精美异常的花车以及坐在上面的智慧女神雅典娜。

可以总结出,这一时期的芭蕾受封建思想约束较为严重,人们思想还不够开放,处于对神的深切崇拜之中,芭蕾的发展几乎完全是为贵族阶级服务的,发展不够全面。

浪漫芭蕾风格特点

浪漫芭蕾是指从1832年到1876年间的芭蕾。这一时期的芭蕾在舞剧题材上创造的是“童话神话” 的取向;在审美观念上奠定的是“轻盈飘逸” 的理想;在动作指向上确立的是“垂直向上” 的习惯;在服装风格上形成的是

“白色纱裙” 的模式。因而“浪漫芭蕾”也称为“白裙芭蕾”。

这一时期芭蕾的最大贡献是推出了后来成为芭蕾身体语言符号的经典技艺——脚尖舞。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被称为“芭蕾之冠”的《吉赛尔》,其中幽灵吉赛尔凄楚感伤的独舞以及为情而舞、令人心碎的《坟场大双人舞》令观众大为叫绝。

可以总结出,这一时期的芭蕾较重视跌宕起伏的情节性,更为重视舞者的高难技艺,也开始重视舞者的表演功力,以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这时的芭蕾已经不完全是为贵族阶级服务了。

古典芭蕾风格特点

古典芭蕾是指从1877年到1898年间的芭蕾。古典芭蕾的鼎盛时期开创

于俄罗斯,由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编曲、“古典芭蕾之父”彼季帕与其弟子共同创作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被誉为古典芭蕾的三大经典之作。这三部经典巨作中最令观众流连忘返的是《天鹅湖》第二幕中奥杰塔与群鹅们同跳的《天鹅大群舞》、 《白天鹅双人舞》、 《睡美人》中奥罗拉公主与德西雷王子携手同跳的《婚礼大双人舞》、《胡桃夹子》中少女克拉拉的独舞。

可以总结出,这一时期的芭蕾舞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还有了多种舞蹈样式:

独舞、双人舞、多人舞和群舞以及性歌舞。舞蹈中比较重视舞者的高难度技艺的发挥以及男女演员之间完美的配合。

现代芭蕾风格特点

现代芭蕾是指从1909年到1977年间的芭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俄国芭蕾大师福金创作的芭蕾《仙女们》以及米歇尔·福金编导、安娜·巴甫洛娃主演的《天鹅之死》。

可以总结出,这一时期的芭蕾淡化了戏剧情节,希望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创作手法多样化,创作思想呈自由开放型,重视组舞和群舞的表现力。

当代芭蕾风格特点

当代芭蕾是指从1977年一直到现在仍在发展着的芭蕾。当代芭蕾是集前四个时期辉煌成就之大成的硕果,在审美原则、创作过程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积极借鉴和吸收现代舞的一些经验,融合现代舞训练体系,因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和当代精神的新芭蕾风格。当代芭蕾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威廉·福赛斯编导的《多少悬在半空中》。我们可以从这一作品中总结出,当代芭蕾弱化了审美性,甚至完全摈弃了戏剧般的情节性,在其中可以看到很多现代舞的影子,使芭蕾俨然成了竞技型舞蹈。

参考资料:

《吉赛尔》视频资料

《天鹅湖》视频资料

《仙女》视频资料

《多少悬在半空中》视频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468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