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的这一切源于一副画。准确来说,是两幅画。
这幅超豪华组合装由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和梵高的《星月夜》组成。 (原谅我,比起《星空》,还是更喜欢《星月夜》这个更有画面感的翻译。)
这两幅家喻户晓画作的组合,一幅来自西方,一幅来自东西,一幅是油画,一幅是浮世绘,这样一搭,看上去毫无违和感。因此,在遇见它的那个moment,我只能使用老东家UC浏览器的震惊体来形容。
Emmm,既然如此,要不就聊一下梵高与葛饰北斋吧!
#梵高#
在梵高的画中,即使只见过他后期的一副画。都会让人感觉那是是夸张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崇尚写实的风纪而言),以及难以置信的明艳色彩。过剩的力度,多度的神经质,会让人感受到画家是有强势的一面,大胆的又野蛮的,但又有细腻之处。
但,贴在梵高身上的标签总是#疯子##精神病#。事实上,他的确是。至于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我想,是性格上的极端兴奋性,是漂泊,是孤独,是一次又一次被抛弃,是不被世人理解与认可。
他是漂泊的。梵高辗转多地,画作始终无人问津,生活拮据,只能靠弟弟持续接济过日子,但他去过了艺术大家群聚的大酒馆,也见过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正因为他看见了,才创作出这么多漂亮的色彩。他将阴郁藏在了心里,将色彩付诸世人。
所以,他仿佛像一个心灵鸡汤博主一样,和我说:宝宝,不要害怕漂泊。为了成为一个有色彩的人。就大佬Dean所言,普通人也可以去接近艺术,去创作艺术。(我也要成为一个有色彩的人昂。)
他是孤独的。父母始终不能理解他,相互扶持的伴侣无法与他共同走下去,好朋友高更也无法忍受梵高而离他而去,到最后一直支持他的弟弟提奥娶妻生子……他就这样被父母,被爱情,被友情,被亲情“抛弃”(有主动,也有被迫)。与失去左耳相比,最让难以忍受的怕是那饱满的精神世界与残酷的外部世界。于是,麦田里响起了响声,惊起乌鸦,也带走了他。
对于艺术家来说,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痛苦,严重而言,是致命的。
所以,创作了三十余年,始终不被主流接纳,在梵高生命的后期,显得更加神经质。但在疯人院中,他创作出了许多到经典作品,其中就有《星月夜》。
想象一下,如果梵高可以穿越到现在,看到他的作品被高价拍卖,看到他的作品被大众喜爱,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这个假想在科学上无法实现,但是艺术可以。
英剧《神秘博士》中,男女主角就把梵高带到了现代,来到了博物馆。当他还在注视着偶像莫奈的画时,殊不知错过了有自己名字的展览导向,这是戏剧性的开始。
然后,镜头一转,捕捉到博物馆里梵高的《自画像》。下一秒,来到现代的梵高真人出现在镜头中,用一个叠化,让梵高真人恰好与《自画像》重叠在一起。这一幕,已然让人动容。
梵高一转身,他看到了,他看到了自己的画被展览了,看到了人们都在欣赏他的画作,有老人,有孩子,有青年,有情侣。
他也听到了,听到了馆长大人对梵高(正是自己)的高度评价。
这些,都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因为他从未被那个时代的人肯定。他的眼里一阵通红,泪水似乎要涌出,确又被他狠狠抑制着。
《神秘博士》里的这个设置真的太妙了。简直戳中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我们都希望在过去得不到认可的、孤独的、伟大的艺术家,能够在现在得到应该有的掌声和称赞。这是对他艺术最好的回应和认可。
所以,clubeskimo提出“贩卖艺术”这个概念,真的太好了。
艺术不只是用来欣赏、治愈心灵的,它必须有商业价值,它必须对创作它的艺术家来说有实质上的意义。
不然的话,艺术家靠什么的维持生活以及艺术创作呢?梵高勉强有弟弟的支持,大多数艺术家又有谁的支持呢?贩卖艺术,进而靠艺术挣得钱再来创作艺术,然后再贩卖。这真是最理想的一个状态了。既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又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我瞎说什么,反正我又没钱买TT)
#葛饰北斋#
说了这么久梵高,葛大爷终于要出场了!
葛饰北斋,日本艺术家。千禧年影响全球的100人之一,是樱花唯一入选的人。
他的《神奈川冲浪里》描绘的是巨浪,还有巨浪里的小船,以及在远处巍峨不动的富士山。
有一说船上的是他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葛饰应为,小名“阿荣”,也是一位画家,放荡不羁的她陪伴着父亲作画多年,也暗自与父亲较量。小女儿“阿犹”,身体虚弱,双目失明,她最喜欢的是与阿荣一起到桥上听声音。
葛饰北斋一直逃避着与小女儿的亲情联系,他不爱她,却又爱她。他逃避的是终究有一天阿犹会离他而去。
阿犹在世的时候,他没有去看望过阿犹。直到死去,他都无法去正视阿犹,因为他认为是他夺走了阿犹的眼睛,是他没有给她健全的身体,他内心充满愧疚与害怕,唯有选择逃避。用绘画来逃避。在父亲这个角色里,他是懦弱的,在艺术家这个角色里,他是伟大的。
有的艺术家是当下伟大,有的则是会产生“蝴蝶效应”的伟大——他的浮世绘对世界艺术的影响相当大。
他被誉为情色大师,因为他总是画春宫图。那是画得相当传神,相当精致,相当有画面感啊。Emmm ,樱花的漫画、还是其他产业,Emmm,也是受他影响多。
在江户时代,浮世绘作为一种艺术品,据说就相当于一碗面的价格,这样子的艺术市场,这样的艺术氛围,是当下都没有的。
莫奈和梵高都是他的忠实粉丝。梵高曾经临摹过许多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对他色彩的运用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梵高早期的作品是偏暗色系的如《吃土豆的人》,后来他的自画像、田园画等的色彩都变得非常明艳。
所以,文章开头的拿一幅画——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与梵高的《星月夜》相结合,才显得毫无违和感。
葛饰北斋比梵高早几十年出生,两位是前后辈的关系。要是将时代架空,两位能够相遇的话,那会是怎样的场景。Emmm,我就想一下。
《霸道爱豆与忠犬迷弟》
梵高这个小迷弟天天给葛大爷打call,这回,终于有机会抱着自己临摹的画,屁颠屁颠地拿给爱豆签名。谁料到葛大爷一口拒绝,还签什么名?一手拥梵高入怀,我们干脆组cp吧!
哎呀,好甜。
梵高穿越到现代的作品并不是**,而是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神秘博士第五季》,梵高出现在第十集中。在这一集中,梵高和博士相遇了,这时候恰好有一只叫krafayis的宇宙生物出现了,两个人合体消灭怪物。
在这一集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梵高和博士一起穿越到了现代,当梵高站在美术馆中的时候,他终于知道自己的画被世人认可了,他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而且嘴角的笑意暴露了他的内心感受。
相信很多人对梵高都不陌生,他的《星月夜》和向日葵系列作品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只不过,在后期他因为恋情失败,再加上郁郁不得志,他最终精神变得疯癫,后来因为精神不好,他开枪自杀了,死的时候才37岁。
《神秘博士第五季》也是备受观众们喜欢的,这一季的剧情每一集都是单独的故事,而且故事的剧情和内容也都是很不错的,尤其是梵高穿越到现代的剧情设定,很有意思。
齐帆齐微课
如果你问我,最爱的明星或名人。我思考片刻便会说出他的名字:文森特·梵·高。
一位生于荷兰,后印象派的代表,死后成名,热爱向日葵的孤独画家。他是我中学作文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他?又不是学绘画的,又能了解他多少?
我只能说,我不是艺术生,也不够狂热的深入研究他。只是单纯的被梵高一生的命运所打动,为他的才华、孤独、偏执、执着所折服。
你要说梵高生前有多高的成就,值得被崇拜吗?
没有,他的生前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他的作品并没有帮他过上简单富足的生活。生前只卖出一幅画,还是弟弟提奥买的。
在他短暂的一生里,终日与孤独、贫穷、抑郁症作抗争。我喜欢的是他那股对绘画艺术的执着与热爱,钦佩的是为了自己的梦想,甘愿与贫穷和孤独为伴,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热爱都装进了他的画作里。
试问我能否有这般坚持和忍耐,我真的很难坚定的说:我可以,我愿意。
但世界回馈给梵高的,是他死后,每幅画都超亿元的被拍卖和收藏,一时被捧上后印象派大师的神坛,只可惜这一切他都看不到了。
有时,会莫名的想:如果梵高没在1890年7月,那片他热爱过的南法麦田里,开枪自杀,他还能获得震惊世界的成就吗?
这个答案没人能知道。
梵高的一生,共有2000多幅作品。而他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完成的,在那个南法的阿尔勒小镇。
在2020年,我有幸去看过梵高在苏州的影像展,再次让我怀念起曾爱过的那个天才又疯狂的画家。
1888年2月,学有所成的梵高搭上开往阿尔勒的列车。
苍穹下,被蔚蓝包裹的风景,硫磺色的太阳,斜阳下金光璀璨的麦田,轻轻拂过其间的一丝暖风,一切仿若一幅风景画。这便是南法美丽而温暖的村庄,阿尔勒。
他相信,自己所向往的一切,都可以在南法实现。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瞬间他便感觉到,这就是他一直所向往的。
茂盛的麦田随着南法和煦的风轻轻荡漾,涌起的阵阵麦浪给了他无限的安慰;明媚的太阳与深蓝的夜空让他不由得拿起画笔描绘创作,在阿尔勒的一年时间里,梵高完成了二百余幅传世名作,度过了一直向往的唯有自我、自然、还有绘画的生活。
与巴黎的太阳不同,清激蔚蓝的天空中,阿尔勒的太阳总是泛着耀眼的金色光芒,太阳升起的那一瞬,整个大地就像被火热的力量所笼罩,阿尔勒的自然是每日赋予梵高灵感的“缪斯”。
阿尔勒的太阳是抚慰梵高孤独凄凉内心的一剂良药。
太阳的金黄是阿尔勒的颜色,同时也是梵高最想附着于画布的最美好的颜色,这也是梵高至今仍被称为“太阳之画家”的理由。
梵高抓住了风景中所有**阳光的气息。
在**阳光的照射下,成熟的麦田越发金黄耀眼;正在播种的农夫脚下,泥土在**光芒的映村下显现出大地的蓝色光芒,这样的光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阿尔勒这片,“蔚蓝色调与华丽色彩”的罐土地,沐浴着给予生活希望与生机的火热阳光。
梵高认为星光满溢的深蓝色夜空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对于懂得从深夜的黑暗中寻找色彩的梵高来说,夜晚并不是黑暗的象征,而是充溢着美好的时间。
洒下不同蓝色的美丽夜空中,繁星闪耀;另一片夜空,有如梵高澎湃内心的蓝色旋涡正在回旋。画面中的影像生动地将梵高笔下的星空再现,仿若万花筒中的镜像,宁静与美好无限延伸。
梵高独自站在夜空下,将深蓝色黑暗中绽放的点点星光描绘于画布时,又会有着怎样的思绪。是否每画下一颗星,都会--回想并深深思念那些爱过却不能将他们留在身边的人们,并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变成天上的繁星再次相遇呢。
阿尔勒的自然是梵高的“缪斯”,同时也是生前的最后一丝安慰,但在梵高曲折的一生,阿尔勒的温暖也仅仅是美好的一瞬,他最终选择孤独地走向星辰,将那些曾经灿烂的瞬间,留在了他挚爱的画作之中。
梵高7岁时在教会墓地发现了刻着自己名字的墓碑,这是出生后便天折的哥哥文森特的墓地。在哥哥的墓前,梵高看到了盛开的向日葵。
梵高离世后,覆盖在其灵柩上的也是向日葵。
1889年,在梵高写给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好比芍药属简宁,蜀葵于郭斯特,而向日葵,属于我”,由此可以看出向日葵是梵高一生挚爱的花。
而在阿尔勒创作的向日葵作品远比在巴黎时创作的更加明艳茂盛,这是因为蓝天下阿尔勒明媚的向日葵意味着太阳与生机。
1890年7月27日,饱受精神折磨的梵高在广阔的麦田向自己开枪,两天后,在闻讯赶来的提奥怀中闭上眼睛离开了人世。
《麦田的乌鸦》为梵高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幅作品,狂风下不停晃动的麦田与旋涡满布的乌蓝色天空,群鸦乱飞,画中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梵高的死亡。
也许艺术注定是孤独的,但我想梵高的不朽在于: 他把曾深爱过的色彩与心中理想的乌托邦带到世人面前,向死而生,给我们以追梦的勇气。
我们的现在是幸福的,至少我们还能平凡而认真的生活着。
—仅此献给至爱的梵高,文中文字有摘录展览词文。
{齐帆齐第3期28天写作成长营(18)2061字,命题文,累计18945字。}
梵高是荷兰的著名后印象派画家,他有很多作品都广为流传,像《星月夜》、《向日葵》等奇作。他的画作色彩鲜明,画法夸张,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疯疯癫癫、性格偏执的特点从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27岁开始自学绘画的他,画了10年就开枪自杀,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在这10年间虽创作了多幅作品,但并未得到当时大众们的欣赏。艺术家都是孤独的,一生坎坷的梵高在爱情方面也不顺利,有过几段单恋都以失败告终。
梵高第一次失恋是因为房东的女儿尤金尼亚·罗伊尔。当时年纪轻轻的梵高对尤金尼亚·罗伊尔产生了爱慕之心,并且向其求婚。但是这位女生已经订婚了,房东太太劝他不要再纠缠,可是偏执的梵高并不理会,还让尤金尼亚·罗伊尔解除婚约,最终被房东强制搬家。梵高的初恋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不过初恋来得快去的也快,后来,梵高便爱上了自己的表姐凯·福斯。
凯·福斯当时刚刚守寡,暂住在梵高的家中。梵高之前就很向往他表姐和表姐夫温馨的家庭生活,表姐一守寡,他便把自己渴望的家庭生活寄托在表姐身上。在荷兰,梵高的这种做法是有违伦理的,当他向表姐表白时把表姐吓了一跳,并且被表姐直接拒绝。面对梵高的纠缠不休,表姐只好回到自己家中,这次梵高竟然还追了过去,为了证明自己的心意,还把自己的手放到蜡烛上去烧,这吓坏了他的姨父一家。这次事件之后,他与家人的关系闹得很僵,永远地离开了家乡,去到海牙,在这里遇到了他的下一段情缘。
上一段单恋结束不久,他又结识了另一个女人——妓女西恩。西恩也是个苦命的孩子,他们相遇时,西恩大着肚子还带着孩子,被让她怀孕的男人所抛弃。同情心作祟的梵高便主动担负起抚养她们的职责。其实他俩之间可能并不是爱情,只是两个悲惨孩子之间的相互依靠。后来,因为经济和社会上的压力,梵高离开了西恩,来到尼厄嫩。
在这里梵高又爱上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邻居玛戈。这次双方都彼此喜欢,二人都要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被梵高的父母坚决反对。无奈之下,玛戈绝望自杀,获救后被人送到外地,二人的感情就此终结。
梵高的感情经历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每次都给他造成了深深的痛苦,他的这些经历也为他的创作带来了些许悲痛色彩。
长沙的梵高星空艺术馆你有去过吗?就在长沙的天河区,梵高星空艺术馆在不少地方都有,而长沙地区的自从开业之时就有着火热的人气。一起在视觉幻境之中感受绚丽星空,遨游神奇的魅力星河。
一、长沙梵高星空艺术馆基本信息
地址:天心区南门口1662主题购物公园三楼
交通指南
①南门口站,402路,临314路,临134路,临140路,2路,167路,202路,906路。
②长郡中学站:122路,临140路,临134路,8路,临406路,901路,906路,804路,908路,311路,171路,108路,130路。
③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3号口出。
长沙梵高星空艺术馆营业时间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9:00-21:00(20:00停止入场
建议游玩时间:半天
长沙梵高星空错觉艺术展门票
挂牌价:60RMB
(网络购票有优惠,具体价格以当场店家为准
门票包含:
长沙梵高星空错觉艺术馆成人/学生/儿童票1张
免票政策:
身高12米(含以下儿童免费。
二、长沙梵高星空艺术馆游玩设施
01
无限星空,漫天星空,让星光为我指路,看星空里的梦想就在前方
触摸星空,徜徉星河,沉浸一小会的真实与梦幻。
02
星夜走廊情侣们的最爱,从两头走来的我们会在中点相遇吗你会改变一下你原本的前进方向,带着独自的我走向一个地方吗,我想那里有着是属于我们的未来。
03
遇见梵高追寻艺术气息,感受大师美丽!那是梵高带给世人的极致体验,梵高是热情与癫狂的,他的爱极致而疯狂,撕裂而伤痛,爱从来就是温暖的,得不到,得不到,在流淌的雾河之上沉思,我追随一个向日葵的热情的人儿。
04
紫藤花隧道紫藤花的花语是醉人的恋情,依依的思念。悠悠的花瓣相互牵挂,美的让人心醉。陪你在紫藤下走过的人想必也会陪你走过漫长的一生!
05
大小房间神奇的空间里,随意变换地精的神奇魔法屋,任意变换身体大小左边,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精灵右边,我又成了迷倒众生的迷你仙女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地精魔法呢
06
夕阳剪影依稀还记得杨丽萍在春晚上惊艳的舞蹈,影子里面藏着大秘密。影子也可以跳舞,来这里遇上自己的惊喜。来与影子共舞,妙不可言!
07
重力逆转室想象过吗?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挑战重力,漫步于墙上,克服往下的力,开始漂浮起来。
08
许愿屋长大的自己也会怀念那个读着理想篇章的自己。固执又单纯的,那种列如我有一个梦想那样的岁月。我也会将自己的理想转化成为信念,暗暗许下自己的愿望,大步勇敢直前。
09
体感游戏,真实的游戏感受,激情的游戏瞬间,游戏最讲究的就是玩家的代入感,场馆引进先进的体感技术,上百种体感游戏,绝对让你嗨翻天。
自开业起就被万人火热打卡的梵高星空艺术馆,你想不想去游玩一番呢!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梵高
说起梵高,他短暂的一生被后世不断地讲述、改编、传颂。
梵高的家境还算富裕,但他一生穷困潦倒,饭都吃不饱。他很有天赋,但生前就卖出一幅画,与父母分歧,被邻居讨厌,和妓女同居又分离,与朋友撕逼,直至割掉耳朵被送到精神病院。人近中年,一事无成,只能靠弟弟给予的生活费苟延残喘,最终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潦草的一生。
没人能理解梵高为什么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如果可以选择,你想过梵高这样的人生吗?
我想,除非那些未遭社会捶打的年轻人向往与憧憬,但凡一个俗世俗人都不会选择梵高的人生。
但,梵高身上有燃烧的“火光”,他的灵魂中有一团烈火,他渴望温暖别人,渴望感动世界,手执画笔,他用艳丽的色彩和浓郁的笔触抒写他对人世的热爱。
他能看到最纯粹、最美的事物,初春大片大片绽放的杏花,起伏的山峦和麦浪,夏夜天空星辰的流转……这都是他“发疯”之后看到的,我们很正常,但是我们看不到。
也许正常,就意味着我们有太多对现实的妥协,一再的妥协,我们已经流失了真正纯粹的自我。
梵高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了,但他超时代的才华、他的热情与偏执、他的善良与孤独都被一幅幅画永远地记录下来。
他曾在信里写道,自己注定是一个无足轻重、行为古怪、令人生厌的人。可他又坚信自己会扬名天下,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透过他的作品,都会知道他的心声。
百年之后,他做到了。
他的画被拍出天价,很多对艺术毫无了解的人,从他的作品里面都能看到爆发出的生命力与灵魂的忧郁。
现在,人们可能在一张《向日葵》前掩面哭泣,可能在一张《自画像》前唏嘘感叹,可能在一张《星空》之前热泪盈眶。
画留下了,在生前卖不出去,无人理解,甚至饱受嘲弄轻视的画,却在生命结束之后,有人了解了,有人看懂了,更多的人想要聆听了。
但我们只能面对他的画,不敢面对他真实的生命。
1853年,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小镇。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新教牧师,他们以勤劳、朴实的劳动生活为信仰,梵高就在这样简朴、感恩的家庭中长大。
16岁,梵高有了第一份职业,艺术经纪人。
梵高家族除了出牧师外,也出艺术经纪人。叔叔介绍他进入当时欧洲最大的艺术经纪公司担任店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让走进商店的顾客买走那些拙劣的山寨画。
后来,弟弟提奥也进入这家公司,对于弟弟,艺术经纪是一生的职志所在,而对于梵高来说,艺术经纪让他接触到不少艺术名作,开拓了赏析艺术的视野。
梵高从少年时代,就喜欢在纸上素描风景,在艺术经纪公司工作后,顺理成章,更经常带着画笔、素描本,涂涂抹抹,但当艺术经纪人显然不是他生命终极目的所在。
“我的生命要奉献给谁?”梵高的心里不停地问自己。
他放弃了艺术经纪人大好的职业前程。
1878年,梵高以个人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了被称为“黑埃及”的博里纳日,给一群矿工传教。
梵高的生活并不传奇,就如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总会碰到很多抉择的时刻,都要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在博里纳日,梵高终于了解了真正的苦难是什么样子。他看到了赤贫的煤矿工人,每天呼吸着污浊的烟尘,在闷热黑暗的地底工作,随时面对矿坑崩塌被活埋的危险。
梵高用粗狂的线条,画出工人沉重、坚定的身躯,他试图使自己的生命燃烧成一点亮光,可以给穷人一点点支持与安慰。
梵高的爸爸到博里纳日探望儿子,几乎认不出梵高,惊呼儿子完全是一个矿工。
教会也对梵高的布道方式非常不满,认为邋遢、贫穷的梵高,有损教会的体面,最终他被教会驱逐。
生命之光不是应该在最黑暗处发亮吗?
沮丧痛苦的梵高,把情感转移到了绘画上。
他并不是科班出身的画家,二十七岁才真正开始画画,作品常被其他画家嘲笑,批评他煤矿工人作品人体比例不对,劝他从基本的透视法、比例、人体解剖开始。
但是,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煤矿工人,梵高的人像画关心的是每一个具体存在的人。长时间的劳作,矿工的身体经年累月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已经不再是正常人的比例,不能和学院里优雅的、身材五官姣好的模特相比。
牧师嘲笑做牧师的梵高,画家嘲笑做画家的梵高,而梵高更想要超越人人都羁绊的庸俗生活。
西恩,妓女,比梵高大五岁,生了五个孩子,认识梵高的时候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每个孩子的父亲都不知道是谁,梵高第一次凝视一个被世界鄙夷,被道德不齿、彻底绝望的女人。
梵高请西恩做模特,付钱贴补给西恩家用,他画了很多西恩的素描。
后来,不知是出于救赎还是为了真正体验生活,梵高决定不顾一切与西恩结婚,家人、朋友都无法理解他的行为,连一向支持他的弟弟提奥也赶来劝阻。
《圣经》上,不是明明记录着耶稣曾经宽恕一名妓女吗?为什么虔诚的基督徒们无法关心真实生活中的一名妓女呢?
梵高也许并不爱西恩,他只是想更真实、更具体的凝视生活。也许,天才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因此会产生出一种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意识,一套与其他人不同的处事逻辑。
他安排了温暖的家,把西恩和孩子们接到家中,但是,梵高万万没想到西恩还是又跑到街上接客去了。
一个悖离世俗规则、名声败坏的牧师的儿子,无法逃于世俗道德的批判。
此后,在村落田野经常可以看到梵高孤独的身影,他长时间的看农民弯腰锄地,看织布工人坐在织机旁边面容麻木地劳动。此时,他的画作色调深郁,笔触滞重苦涩,好像背负着太多的愁苦与悲伤。
生活似乎看不到希望,1886年,受到弟弟提奥的召唤,梵高到了巴黎。
陈丹青说,梵高,可能是画家里有史以来最憨的憨人。憨,是天性,是奇异的禀赋。
去巴黎后,梵高仍然喜欢画身边的下层人,妓女、邮差、小医生、咖啡馆招待,每一个小人物都在他的画笔下憨态百出。
通过提奥,梵高接触到印象派的画,他精神上的晦暗一扫而空,开始注意光与色彩的关系,梵高的画亮了起来。
他结识了一群特立独行拥有自己个性的画家,其中就有高更,高更是谁?他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原型。
1888年,梵高离开巴黎,到了法国南方的小镇阿尔。
阿尔的农民无法了解这个怪异的画家,但是梵高一心一意爱上了阿尔,他总是这样,憨憨的、一厢情愿的爱上矿工、农民、妓女、朋友……
“**房屋”是梵高在阿尔的主要居住地,他梦想着跟朋友分享,力邀高更前来同住,高更接受了。
在等待高更到来之前,梵高省吃俭用地给好友装修房间,几乎称得上是他最快活的时刻。那时的梵高最大程度上焕发了创作激情,他画了一系列的《向日葵》。
当高更从巴黎赶到阿尔,几乎一下火车,他变成了瞩目的名人,因为在等待他的这段时间,梵高到处拿着他的画像宣传,以至于咖啡店的老板都能认得出高更。
这份全情投入的热情,稚嫩,却也疯狂。
他们相处得并不和谐,生活如此紧密的关系,太多冲突、太多摩擦。
某晚,梵高和高更激烈地争吵,高更收拾行李落荒而逃。当天晚上,梵高用剃刀割伤了自己的耳朵,血流满身,他捂着耳朵跑出去,被邻居发现,他们窃窃私语这个异常的画家很久了,现在更加确定,这个人是疯子,有暴力倾向。
邻居们达成协议,联名签署了一份文件,递交给警方,要求为了社区安全,强迫梵高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如果你是梵高的邻居,会不会一样在警察局控诉这个割耳朵的疯子?如果你是高更,面对梵高激烈的爱,会不会也一样收拾行李落荒而逃,如果是你,会理解梵高吗?
梵高从来未曾被世俗承认,他的人生太纯粹,太绝对,使世俗的人害怕。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梵高即是天才又是疯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任何感情可能崩溃瓦解得无影无踪,我们信誓旦旦的宽容和慈悲都很脆弱。
1889年,梵高住进精神病院,发病时期的作品感动每一个人。
病房的窗口,每一个灿烂的黎明,每一个山风吹拂过麦田的清晨,每一束麦穗,每一条起伏的山峦,每一丝变幻的白云,每一颗夜晚的星辰,都是奇迹。
梵高是孤独的,但他的灵魂高热地燃烧着,生命淬炼出绝对的纯度,好像一个天真的赤子,画下他最单纯而直接的生命体验。
燃烧过后,他要唱生命的挽歌了,没有繁复的旋律。
在一片麦田里,梵高用枪结束了自己三十七岁的生命。
梵高希望听到后世对他如此评价:这名画家,所思甚深,所感甚柔。
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无法发现梵高的好?也许这个前卫的画家,思想太超前了,人们看不懂、看不惯、看不见,以至于时代在他的身后气喘吁吁。
想起鲁迅的一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梵高,无疑是天才,他是一抹燃烧的红色,也许他的人生我们难以感同身受,但我们自己天天面对的生活呢?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一无所知。
什么是生活?
抛去吃喝拉撒这些生理需求,七情六欲组成了我们的生活,无论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你是否真心喜欢或者热爱一件事,是否知道,做这件事、爱这件事并不是为了什么,因为它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
为了那种“不实用”与“无意义”的事情,你准备好燃烧自己了吗?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 无物永驻 ,多平台同名。
01感恩
对梵高的记忆停留在《向日葵》那片花海的浪漫里。闪烁着熊熊火焰的向日葵,华美、雅致、细腻,富有动感,色彩对比的单纯强烈,在粗厚的用笔中充满智慧和灵气,感应心灵之震颤激情喷薄,融入梵高丰富的情感世界。
《班主任的教育勇气》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放大光芒,那炽热的阳光,是发自内心虔诚的精神。
泛舟恐惧:非科班出身、知识有漏洞、水土不服、摇摆不定的走近,恐惧“当了班主任会整天疲于繁琐的班级管理,没完没了的检查和评比、考核”,想着“步入45岁的中年人行列”,该歇一歇。
在意梅子“报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懂得学生心理,调控自己情绪和心理,成为更好的自己。”依然这样写道: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是从此不当班主任!
梅子的恐惧让我沦陷,“班主任怎么了?”——“成就感颗粒无收”,“工作着是美丽的,而我认为工作着是何其痛苦。”
起承的反差,用艺术的“画”和现实的“镜头”映射,轻灵的记忆变成纸上厚重的文字。
走进荒芜的地坛,呼吸变得宁静:“病假后返校”、“大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室可怜的小毛驴”,没有选择的选择,“是恐惧的力量逼我不断成长和进步”,“恐惧的意义,不是让你在害怕中退缩,而是在奔跑中发现正向的积极力量”。
此刻,记忆的厚重变在纸上灵活飞动,记录四季轮回祭坛落日。
走近了,依然不懂:“我又被架到了刀剑上”,“恐惧再次席卷而来”。
面试官说:“陈老师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班主任,你也适合当班主任。”
雨燕高歌为天地之苍凉,谁将生命至微融入,地坛的土地才饱含你的气息?
“地坛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会被映照得灿烂。”
我怎能不期待?
仿佛看见你自由的奔跑,你的笑容灿烂了整片花海。
02勇气
今天是我班主任工作室学校授牌的日子。不知道为什么,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了梵高和梵高的那些画。灿烂的阳光中,梵高头戴草帽,夸张而快乐地行走在热烈浓郁的黄绿色麦田里。璀璨的穹顶下,万籁俱寂,群山起伏,天空的星光和岸边灯光的倒影相互侵染,月亮的颜色变成了金黄。梵高的画像神的长明灯一样烛照出我的凡俗与普通。我突然明白,我如此热爱梵高,是希望自己犹如梵高般喜欢的纯粹。梵高只是纯粹地喜欢画画,我只是纯粹地喜欢当班主任。希望自己在班主任这块被很多老师薄情的园地里,激情地快乐地工作生活着。
这种心境来之不易,因为当班主任,我和恐惧相伴了18年。
最初的恐惧,是源自自己的非科班出生,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习,恐惧自己不能胜任教育教学,误人子弟。恐惧学生认为我教学教育水平差而将我哄下讲台。因为恐惧,我努力学习,专科,本科一本一本书一叠叠资料,挑灯夜读,孜孜不倦。奋战8年,我终于迎来了教育教学生命中的第一缕曙光,我正式转正。可是由于学校教学教育需要,也由于我相对出色的教育教学以及带班能力,我又当上了班主任。可是我依然恐惧。恐惧自己先天不足,业务能力落后于同事,恐惧自己6年函授一年脱产培训的功底太薄弱,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造成教育教学知识的漏洞。再后来,我由城镇调入城市,由初中调入职业高中。恐惧依然如影相随。我恐惧城里的孩子太聪明太调皮,我恐惧城乡之间的差异会让我水土不服。我恐惧带有乡土气息的自己无法适应融入城市的脚步。带着恐惧,我走进图书馆,博库书城;带着恐惧我报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懂得学生心理,调控自己情绪和心理,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快我站稳了城市的讲台,也成为了一名心理健康高级教师。和很多老师一样,似乎教师的终极目标实现了,我极度恐惧当班主任,恐惧自己当了班主任会整天疲于繁琐的班级管理,没完没了的检查和评比、考核。何况自己已经步入45岁的中年人行列了。也该歇一歇了。可是我的恐惧没有逃过学校领导的软磨硬泡,我又当了一名班主任。恐惧加委屈,让我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成就感颗粒无收。工作着是美丽的,而我认为工作着是何其痛苦。曾经在一次班主任工作总结报告中,我这样写道:我这辈子最大的辛福是从此不当班主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班主任工作按部就班,不温不火。可是冥冥中注定要发生的三件事还是不期而至了,这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心境的转折点。
场景一:2013年3月8日手术病假后返校上班,适逢学校举行“三八”妇女节饮茶活动,在接受了亲爱的同事们温暖的问候后,偶然无意之间听到了同事的感慨:陈美女,你也真够命苦,为了不当班主任,你都已经去住院动刀子了,学校还不放过你!真如五雷轰顶!一时间我竟然有种受侮辱的感觉。我的确三番五次去校长室要求不当班主任,可是我决然不会为了逃避拿自己的身体开刀啊。班主任,这是一种怎样的害怕和绝望?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地自容。每每想起,我的内心充满了隆重的悼念!
场景二: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尊严在我们学校经历过一定的挫折和打击,这种打击深深地刺痛、伤害了我,一度也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在内心滋生出孤独和绝望。都说沉默是金,然而并非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金子的。带着感伤我去寻找属于我的心理健康的舞台。幸运的是联系了几家职业院校,他们看了我的履历和材料后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一次,我悄悄地试探了一下引荐我的教授:我到你们学校来做心理健康老师其实蛮有压力但也有很强的动力的。没想到,那教授推推眼镜,狐疑地看了看我一本正经地说:陈老师,到我们学校来当个政治辅导员,又轻松又悠闲不是很好吗?学校和家又这么近,你都奔向半个世纪年龄了,还折腾什么呀?回到家,躺在床上面对着天花板,我一遍一遍地问我自己:去高职业院校当大学生的政治辅导员我心甘情愿吗?在一大堆名校科班出身,硕士博士一大堆的高校心理老师队伍中有我的立锥之地吗?我去高职是逃避还是内心的选择?
场景三:经过努力,我终于成为了德育特级教师韩老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有一次,有一个细节深深地刺激了我,因为同是韩老师特级老师工作室的成员的缘故,大家围坐在一起切磋生命教育的教案。我的左边是学军俞林(学军中学)熊,右边是桐庐卫庆(桐庐中学)牛,前边是朝晖费颖虎,中间坐着的我犹如一只可怜的小毛驴。喜欢叽叽歪歪的我那天极其地沉默。不是我不想表达,只是聆听了别人的表达,我觉得我真是比他们浅薄无知得太多。我不敢也不太有能力和他们对话啊。
三个片段三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当班主任最原始的动力只是为了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是追寻这几年的班主任心路历程,无论是最初的恐惧失业,期望转正;还是后来的恐惧落后,期望融入城市;无论是起初的高级教师资格追求还是后来的同门师兄妹的自卑比较,隐隐约约都有一条主线或明或暗地贯穿其中,那就是恐惧的力量逼我不断成长和进步。阅历最伟大的地方不是取得什么现实成果,而是在成长的路上真切地发现自己。恐惧的意义,不是让你在害怕中退缩,而是在奔跑中发现正向的积极力量。
去年,市里要开展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的选拔,需要的是15年班主任工作年限的高级教师,并且仍旧在一线当班主任,工作有实绩有特色,有一定的文字能力和理论水平。6位学校经过慎重考虑推荐我代表学校去试试。我又被架到了刀剑上。恐惧再次席卷而来。笔试面试的要求一点都不轻松。虽然不愿意,但是既然被推荐了就不能太差,否则真是丢自己面子。于是找来一堆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籍,啃起来。这一啃不得了,我竟然发现了班主任德育新天地。原来我的很多成功是因为我无意中遵循了教育规律,原来我这么累是源于对德育的排斥,这么恐惧当班主任的根本是源于没有先进的德育理念做引导,教育目的急功近利,太看重自己名誉的得失,太看重班级外在评价。没想到为了一场学校推荐的考核,改变了我的观念。我始终在想,如果我早懂得这些我是不是可以少生很多气,如果我早懂得这些,我是否可以改变影响更多的学生。当然我自己本身也一定能在改变中收获教育的成就感。那一个月的准备用疯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现在想来,这是一份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啊。面试那天,我自信而从容,面试官对我的论文答辩表达出赞赏。在面试结束的时候,面试官说:陈老师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班主任,你也适合当班主任。一时间我心潮彭拜,感概万千。这场面试成为了我班主任之路的转折点。
我在这儿,讲一个我不会在众人面前说的话题,如实呈现我的困惑、挣扎和坚持,揭开内心的一个禁区给你们,并不是想抖一点私事哗众取宠,相反我只是想说:生活工作真的很用心良苦,有人一路雄鹰高飞,有人如我般紫燕低回,百转千回之后,在某个转角处,它依然对你不离不弃,顾盼嫣然。
班主任工作室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赋权和赋责,领衔人不是领导也不是导师、培训师而是共同研究的伙伴。这是一个实战的平台,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学习的平台。一群志同道合,有思想肯行动,有见地敢创新,有笔杆能写作的班主任工作者的乐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班主任工作亦是。
适逢再读《教学勇气》,记得“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里”说:旅行给人的价值就是恐惧。优秀教师与学生共同穿越陌生的真理景观的尝试活动,这种恐惧让我们知道我们处在真正学习的边沿上。我们穿越了一片普洒大地的阳光,那正是永恒的圣地。
我坚信:地坛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会被映照得灿烂。
03升腾
读梅子,一开篇就被作者的艺术气质所吸引:梵高和梵高的画,阳光、麦田、星光、灯火、月,一切都在梅子的文字里演化为纯粹,烛照我们的凡俗和普通,同时也指点着我们自我提升的时空。
梅子不愧是一名心理健康的高级教师,用梵高的阳光洞见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一个18年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个个恐惧的场景,随着生命的努力和进步依次展开。那是一种健康的恐惧,是一种在未知路上探索前行的内心感受。它让我们心怀敬畏,全神贯注,它像一柄不断击打锻造的大锤,考验着我们的理想和定力,淘汰一切信念不够坚定意志不够顽强的杂质,留下那绕指不折的精钢。
读梅子,最让我感动的是梅子45岁以后的三个画面:手术后同事的感慨,应聘时大学教授的狐疑,名师工作室的沉默。记得帕尔默说过,心灵导师的工作,就是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过程的展示,让受众感受到心灵自我觉知、自我聊愈、自我提升的力量。在梅子美的故事中,我再一次鼓起勇气,拥抱恐惧,面对最真实的自我。
梅子的恐惧叙事,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成长,更展示了她对恐惧的觉知、洞察和超越。喜欢她叙事末了的那一片阳光:“地坛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会被映照得灿烂。
细读梅子的聚焦于心理学的叙事,其中有无数的空间,可以展示更为广阔的人生,如梵高的阳光,需要麦田、麦田、星光、灯火、月等等多元素的融入。只有这样,阳光才会用她的魔力,点化世界的一切,让“璀璨的穹顶下,万籁俱寂,群山起伏,天空的星光和岸边灯光的倒影相互侵染,月亮的颜色变成了金黄。
希望在不同的时空,再次读到梅子的叙事,不仅有心理学的视角,更有教育的视角、文化的视角、哲学的视角和生命的视角。知道梅子喜欢绘画、戏剧等等,多才多艺。希望这种多才多艺,在于帕尔默更密切的对话中解构现在叙事的自然时空,让你生命的故事,像梵高的阳光,在随缘应物接物中让“月亮的颜色变成金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