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是在哪一年第一次相遇的?

李白和杜甫是在哪一年第一次相遇的?,第1张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三千年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过很多经典的佳作,和很多璀璨闪耀的诗坛明星。

李白和杜甫,无疑是中华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诗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两个最伟大的诗人,竟然生活在用一个年代。年龄相差11岁的他们,惺惺相惜成了莫逆之交。两位巨匠之交,流传出很多佳话。

最被大家熟知的,莫过于二人"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了。李杜的寻仙之旅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来和大家侃侃。

寻仙之旅的背景

李白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酒是李白的最爱李白很多名诗都是酒后所成。比如:《将进酒》、《月下独酌》等。同样,酒也是造成李白人生不得意,最大因素。李白本就狂放孤傲,加上酒精的作用,常做出出格之事。像"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研磨"。虽然也懂得奉承人,也会为了拍马屁,给杨贵妃写诗。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但还是逃不过,因得罪人太多在官场混不下去的命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向玄宗辞官。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本就喜欢游侠生活的李白,兜里又有钱。很快便离开长安,踏上游侠之路。

寻仙之旅之相遇洛阳

天宝三年四月,李白来到了洛阳。此时杜甫正在洛阳,与李白的"赐金返还"不同。此时33岁的杜甫正意气风发,在诗坛已小有名气。不过杜甫非常崇拜李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李白的小迷弟。

听说李白来了洛阳,杜甫很想去拜见偶像,但同时心里也非常忐忑,去拜访又担心李白不见他,或者见他也只是敷衍一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杜甫在父亲杜闲的家里,见到了心中的偶像。两个相差11岁的男人,因为诗歌一见倾心,成为忘年交。 郭沫若曾经《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中,写道:

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对于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见面,闻一多曾经饱含激情地这样写道

"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第一次寻仙之旅

两个人的相遇,是在初夏。到秋天的时候,在李白的怂恿下,小迷弟杜甫跟着他,这对"驴友"开启了第一次寻仙之旅。他们的目标,是当时有名的道士华盖君。两个人从洛阳出发,一路经开封、商丘。登吹台、琴台,渡过黄河,共游王屋山。遗憾的是,华盖君已经不在人世了。虽然华盖君已不在人世。但李白却寻到了志趣相投的孟大融。并作诗一首《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杜甫后来也写下了《昔游》

昔谒华盖君,

深求洞宫脚。

玉棺已上天,

白日亦寂寞。。。。。。

第一次寻仙之旅就此结束。李白在山东暂时定居下来。

第二次寻仙之旅

次年,也就是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思念李白,忍不住来到山东看望。怎料,又被李白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再次踏上寻仙之旅。这次寻仙主要在山东境内。

在没有飞机动车的年代,偶遇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但上天的安排,李白、杜甫在途中遇到了另一位大诗人高适。盛唐的诗人,浪漫、豪迈、奔放。也许是这样的原因吧,高适也加入了。寻仙二人组,变成了寻仙三才子

他们携手并肩同行,白天共赏沿途风光。夜里,三位诗人一起把酒言欢,谈诗、论道,醉了就共盖一床被,一觉到天明。他们在途中结下了兄弟般的感情。后来杜甫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写下了《昔游》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柘叶如雨,飞藿去裴回。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这样的日子从境界上来说,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人身体吃不消了,作为官二代的杜甫,在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后。提出来,我们找仙人就找到这里吧。再找下去,仙人没找到,自己要成"仙"了。

他们依依惜别,并相约下次再聚。至此寻仙之旅正是结束。杜甫作诗一首:《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后话

怎奈世事难料,李杜都未曾想到,此次一别,他们终生再未相见。虽然他们没有找到"仙人"、也未采得"仙草"更不要说炼就"仙丹"了。但他们寻仙之旅,是两个巨匠的相交。在文化,特别是诗文化的历史上,意义非凡。很多人说杜甫的诗,也是从此时开始,越来越好。我想,这应该是杜甫寻仙之旅最大的收获吧。

文人笔下的中国式浪漫,温柔至极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张嘉佳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余秋雨

龙应该藏在云里,你应该藏在心里。

——沈从文

你的眼睛真好看,里面有晴雨,日月,山川,江河,云雾,花鸟,但我的眼睛更好看,因为我的眼里有你。

——余光中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 爱你。

——王小波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

1、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诗圣-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诗佛-王维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4、诗鬼-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

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

5、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6、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诗杰-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因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8、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9、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10、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扩展资料:

李白介绍: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豪迈雄壮的话的成语是:豪言壮语。豪:豪迈 壮:雄壮。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十大豪言壮语,听着就有自豪感。例如《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曾经在咸阳服徭役,看到秦皇出行时的霸气场面,不由感叹地说:“大丈夫生当如此。”

《史记·项羽本纪》:秦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羽一块儿去观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说要像秦始皇那样威风才是大丈夫,项羽说我可以取代秦始皇,两人都是英雄。

扩展资料:

近义词是:慷慨激昂 口若悬河。反义词是:唉声叹气 长吁短叹。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

举例造句: 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指出方向……的革命浪漫主义。 ★茅盾《老兵的希望》。

参考资料:

——豪言壮语

欧阳修的作品多为含蓄委婉的风格,最能体现他散文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作品。之所以说他的作品缺少豪迈气概,因为他并没有像苏轼那样的经历,苏轼遇到了太多的坎坷。所以苏轼的作品充满了战天斗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欧阳修作品的文学性很强,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作品的主题风格。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醉翁亭记》这样经典的作品,整篇文章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 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这篇散文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一句里,表达了四季不同的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欧阳修的政论文更是气势磅礴,如《与高司谏书》中,反话正说,直砭肌骨。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犀利,语锋尖锐,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而欲言其弊却先存疑,波澜曲折,笔触激荡。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睦,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仲淹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最后依情循理,对高司谏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 

那么你觉得欧阳修最出色的作品是哪一篇呢?

郭沫若的散文创作虽然在取材和写法上各有具体不同的特色,但其总的风格依然是作者那种一以贯之的浪漫主义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与其新诗创作相通,无拘无束、自由活泼同样是他散文创作的根本特点。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

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529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