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五四”文风 请教下看什么书好?

想学“五四”文风 请教下看什么书好?,第1张

  《为了望却的纪念》

  巴金、老舍、曹禺的创作

  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适应文学表现更为宽广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的要求,中长篇小说和多幕剧的创作呈现繁荣的局面,成为一个时期的代表性文体形式。巴金、老舍、曹禺继承和弘扬五四文学传统,坚持反封建、改造国民灵魂的进步文学主题,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实践着忠于历史忠于良知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其创作构成后五四文学的宝贵收获。他们还与左翼作家茅盾、夏衍等人一起努力,共同将中长篇小说和多幕剧的创作水平提高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巴金早几年的小说创作题材颇为庞杂,《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表现激进青年反抗军阀暴政的壮烈悲剧,《砂丁》、《萌芽》反映矿工的苦难及其斗争,爱憎分明,感情浓郁,但过分强烈的激情“干预”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叙述艺术的展开与形象刻画的丰满。完稿于1931年的《家》是巴金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大家族在五四风潮中的没落分化,真实可信地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民主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澎湃,高公馆犹如一个黑暗王国,高老太爷、觉新、觉慧分别是这里的暴君、牺牲品和挣扎而出的一线光明。这部小说笔触细腻柔和,性格饱满生动,主题尖锐深刻,在当时和以后都表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他还有为数众多的短篇和散文作品。

  老舍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市民世界文学表现者,不过1933年《离婚》前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主题严肃而行文常由幽默而流于油滑,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离婚》是老舍确立风格的作品,它描写北京一群公务员庸碌虚浮的灰色生活,体现他执着于对市民人生进行人性解剖与文化批判的创作特色。1936年出现的《骆驼祥子》通过一个农村青年进入城市成为一个人力车夫之后,在买车的个人奋斗中失败堕落的悲剧故事,突出表现了作家对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对城乡文化冲突的深刻理解,情节单纯,蕴蓄深广,是20世纪30年代优秀的长篇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开始得晚,从1934年到1937年,一年一部只有三个多幕剧问世,但题材内容、结构艺术不断变化,已牢固奠定了优秀剧作家的地位,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走出了幼稚时期而到达成熟境地。《雷雨》在基本的阶级对立和错综的亲缘纠葛中写出了旧家庭的悲剧与罪恶,剧情紧张,语言生动;《日出》揭示“损不足以补有余”的都市社会的黑暗,在上流社会的无耻与下层社会的不幸的对比中表达了强烈的爱憎;《原野》写仇虎向地主复仇,同时表现了农民反抗的合理、必然与这种复仇的盲目与残酷。曹禺善于表现封建专制主义和堕落腐朽的社会现实对人性与生命的压抑、戕害、扼杀,他笔下的形象塑造有拷打灵魂的深刻。同时,曹禺深谙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其戏剧语言充分地个性化,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暗示性和动作感,在时空结构上也力求紧凑集中,像聪明而勤勉的织工,抽取中外戏剧艺术的彩线,编织着自己的戏剧艺术锦衣。

  京派文学和新感觉派小说

  京派文学是一个既有理论更有创作的文学流派、文学群体,创作还包罗了文学的几乎所有门类,但以小说成就尤为突出,废名、沈从文、凌淑华、萧乾、林徽因、师陀等为主要作家。京派文学和京派小说强调文学的独立个性,在表现乡土人性和社会文化变迁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不同流俗的特色。他们对具有原始民族遗风的乡土中国的人性美、人情美和地方风俗极尽赞美和颂扬,在粗朴男女和天真儿童身上寄托着重造生命与文化的理想,在历史急速变革的时代,心态虽然不免保守却包含着对社会发展深远的忧惧。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将散文结构的灵活方便、诗歌文体的意境蕴藉结合起来,成就了以抒情写意见长的小说艺术,写实与象征,绘景与传神融于一体,在语言风格和审美品格上追求更接近于传统文学精神的平和冲淡、简约古朴。

  新感觉派小说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理论上是不完备不成熟的,从对现代主义文学命题的开掘来看,大多只是较肤浅地涉及和了解,缺乏深入的体会和独到的表达。他们内部也有细小的差别,刘呐鸥侧重表现感观印象的交叠变幻,穆时英热衷描写无意识的连绵流动,施蛰存对情理冲突引发的心理矛盾的分析兴味最浓。与京派作家在乡土世界安身立命不同,他们自觉将个人的人生与艺术植根于现代都市的浮华土壤,因此,其作品多取材都市社会病态生活,表现现代都市人生活的困顿与心理的苦闷,追求快捷多变的叙述节奏和感觉、意识、心理的混融,在表现形式上作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丰富了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艺术。

  论语派小品与现代派诗歌

  论语派以林语堂为主要理论家与作家,它将20世纪20年代后期周作人首开风气的性灵闲适小品佐以幽默滑稽的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作大面积推广。《论语》早期文章对世道不平社会弊端尚能将诙谐化为嘲讽,后来则越来越显示出“苍蝇之微”的取材倾向以及“不谈政治”、言志平庸的立意趋势。虽然其提倡幽默、讲求趣味的艺术主张及创作实践不能完全抹杀,但也暴露了自由主义文学向下滑落的危险。

  现代派诗歌上承后期新月派诗歌与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的流风遗韵,向外汲取西方世纪末文学思潮的余绪,在中国古典诗歌温、李一脉与波德莱尔等外国现代派诗人中搭起桥梁,成为比李金发更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人的作品表达的是部分知识青年在追求中失落的迷惘、彷徨和烦闷的情绪,由于缺少明确的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往往细碎化为感伤、寂寞的浅吟低唱。但他们追求抒情的朦胧幽深,发掘散文美的语言表达和寻求意象的新奇组合等等,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品质。

  其他五四老作家与文学新人的创作

  郁达夫的《迟桂花》是技巧圆熟之作,《出奔》主题更为积极。许地山的《春桃》表现底层劳动妇女“生的坚强”可谓力透纸背,郑振铎的历史小说有感而发,这些作品都突破原来的境界与格局,预示着新的发展可能。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此时出现较早的长篇,对从个人经历写社会变迁的文坛风气有促成作用。王统照的《山雨》写北方农民自然经济解体,恰与茅盾的《子夜》表现都市资本家的破产城乡呼应。王鲁彦贡献了优秀的短篇集《屋顶下》和长篇《野火》,而李劼人气魄宏大,“大河小说”涓涓滴滴,汩汩滔滔,成为近代史的“华阳国志”。在左翼文学新人辈出的同时,其他一些新手也在文坛崭露头角,如当时两个女小说家沉缨与罗淑,沉缨作品甚多,《喜筵之后》、《女性》都是她的短篇集,她善于描写女性情感的压抑与寂寞,有凌淑华的风致。罗淑的《生人妻》所写的典妻题材,之前已有许杰的《赌徒吉顺》、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写过,但她刻画得更为细腻和充实,将四川农妇的柔顺与坚强、对丈夫的怨怼与关怀富于层次地表现了出来,是同类题材后来居上的作品。

小说简介:

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认识涓生后,便不断地拜访他,听他讲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深受其影响,并与之相恋。接着,与涓生一起寻住所、筹款子,并不顾亲朋的反对而同居,建立小家庭。

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他们的爱情也未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不久,涓生为当局所辞,他们便生活无着,涓生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说出,只好外出躲避。

最后,涓生对子君坦露自己不再爱她的真实想法,她便被其父亲领回了家,并在无爱的人间死了。当涓生得知实际上是自己说出的真实导致了子君的死时,他追悔莫及,于是,长歌当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写下这篇手记,为子君送葬。

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无法实现的。

扩展资料

伤逝的创作背景

《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

“五四”时期,诉说婚姻不自由的痛苦,是许多青年的公意,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鲁迅对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时也敏锐地发现隐藏在恋爱婚姻自由背后的危机。

鲁迅于1925年10月写的《伤逝》,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歌颂恋爱至上的作品,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剧。鲁迅用小说的形式,把妇女婚姻和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跟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联系起来,以启示广大青年摆脱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束缚,探索新的路。

—伤逝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荫生、阿凤,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精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1] 曾经与徐志摩作为同班同学。曾与鲁迅创刊合编《奔流》。

  人物评价:

  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夏衍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胡愈之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巨匠。可是说实在的,他那支自由脱俗且富有情韵的笔更适于写散文和诗。 他的小说也是“散文的”、“诗的”,宛如一首首抑扬顿挫的独奏曲或回肠荡气的咏叹调。“五四”时代是短篇小说的界,郁达夫以其真率和才 情,足以风靡一时,成为受众多文学青年师法的名家,鲁迅之外无出于郁达夫之右者。他推进小说散文化和诗化,对于革新以故事情节作为主 干的古典小说而言,是功垂竹帛的。

  从文学史来看,郁达夫挖掘内面世界一直进入到私密领域,由此出发来表现自我与世界的分裂和对立,并追究其中的纠缠,在中国新文学中可谓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路,由此以往被视为无意义的或理当压制的“黑暗”领域进入文学领域,并与一些宏大或“高尚”的话题发生种种纠葛,其后在文学史上产生的种种变化,则更是超出了最初《沉沦》式的朴陋尝试。不过,倘限在中国文学领域追根溯源,郁达夫的率先实践,可说是功不可没的。——刘志荣

  达夫感情饱满细腻,观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根基都雄厚。从气质上来讲,他是个杰出的抒情诗人,散文和小说不过是诗歌的扩散。他的一生是一首风云变幻而又荡气回肠的长诗。这样的诗人,近代诗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在新文艺作家的队伍中,鲁迅、田汉而外,抗衡者寥寥。沫若兄才高气壮,新诗是一代巨匠,但说到旧体诗词,就深情和熟练而言,应当退避达夫三舍。这话我当着沫若兄的面也讲过,他只是点头而笑,心悦诚服。——郁达夫的好朋友、艺术大师刘海粟

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啊

还有这时期受鲁迅影响的乡土小说

徐杰,鲁彦等的 像那个鲁彦的《菊英的出嫁》,《李妈》

许钦文的《疯妇》等

反正这时期写得关于农村女性形象都是比较愚昧,麻木,落后,不觉醒的

知识女性有卢隐《海滨故人》里的露莎等

和知识分子女性主人公的比较,那就自己发挥吧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新中国未来记》——晚清新小说的开山之作

晚清的其他小说:费振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系列)《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胡适杂忆》《新中国三十年》《史学与文学》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

史景迁《天安门》《天国之子他的世俗王朝》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

张灏《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

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

钟叔和《中国本身拥有力量》《走向世界》

止庵《史实与神话》

五四时期的小说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萧红《呼兰河传》

沈从文《边城》

钱锺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金锁记》等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张恨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白先勇《孽子》、《永远的尹雪艳》等

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哪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A鲁迅

B郭沫若

C梁实秋

D白碧德

正确答案: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592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