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的作品有哪些?
黑塞,全名赫尔曼黑塞,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他是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雨果誉为“德国浪漫主义最后的骑士”,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照片
黑塞的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小说、诗歌和散文。小说《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盖特露德》,《印度之行》,诗词歌赋《漂泊的灵魂》。
黑塞的童年深深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传教士。黑塞在这种环境中受到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的启迪,性格更加开放和宽容。在他的成年生活中,黑塞接触了中国的古典哲学,并深受道教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黑塞的作品充满了孤独、流浪和出生的感觉。他热爱大自然和乡村生活。他曾经花了八年时间在波登湖上写作。他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感伤的孤独。他成熟的作品更注重内心心理的对立与统一,因为精神分析的刻画使黑塞的作品显得深刻而意味深长。
黑塞的作品,在二战后的美国,受到主流大众的喜爱,黑塞成为继海明威之后的新一代文学偶像。尤其是他的小说《浪漫之歌》,成为当时美国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引起了青少年模仿的“狼潮”。
黑插头的特性评估
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诗人黑塞被雨果巴尔誉为“德国浪漫主义最后的骑士”。他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他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黑塞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诗歌,如《孤独者之歌》、《一根断枝的呻吟》、《堤契诺之歌》、《荒原狼》等。他在提契诺乡下生活时也创作了大量水彩画,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
黑塞创作的水彩画
对黑塞的评价显示,他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声誉达到顶峰。他的文学作品畅销全球,被翻译成53种语言,译本多达742种。他也成为了美国新一代的文学偶像,《彼得卡门青》部小说在美国青少年中形成了流行文化。
黑塞的评价不仅来自读者的热烈追捧,也来自同行作家的赞誉。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托马斯曼这样评价黑塞。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真实、纯粹、精神的德国,这是对黑塞文艺的肯定,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黑塞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热爱大自然,向往乡村的隐士生活。他一生都在追寻“人归故里”的终极答案。他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追求两极世界的平衡与统一,现实与理想、无限与有限、人性与道德的对立与和谐是黑塞小说永恒的主题。
黑塞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黑塞,全名赫尔曼黑塞,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雨果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骑士”。他于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南部小城卡尔韦的一个牧师家庭,1962年8月9日在瑞士家中因脑溢血去世。
黑塞照片
黑塞的写作风格受到童年家庭环境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名具有多元文化特质的基督教牧师,而黑塞的母亲则是一名多民族血统的混血儿。在这种多元文化、多元宗教氛围的影响下,黑塞创造了一个开放、包容、丰富的内心世界。黑塞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作家和艺术家,这与他家庭多元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父母在不同国家的经历深深影响了黑塞。可以说,整个童年是黑塞写作生涯的基石。他的写作风格从早期的孤独和悲伤转变为中期的宁静自然,黑塞的思想也随着他的年龄和经历逐渐发生了变化。黑塞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他涉猎广泛。他在中国对印度宗教和道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们与基督教一起构成了黑塞的整个宗教信仰。
默瑟的写作风格明显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处处有诗》表现了作者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事件的热爱。充满了田园风情。在小说中,黑塞擅长人物心理分析,渴望灵魂的自由和灵魂的诞生。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这是黑塞小说的代表场景。
《浪漫少年好疯狂》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445b
简介:淡泊名利的江心月,爱上狼子野心的洛星尘,他们的恋情真的可以顺利吗?半路杀出来的篮球偶像竟是第一个对江心月告白的男生,加上闺中密友田谧谧投奔敌营,星辉高中董事长兼校医大人灵光一现打算让校园情侣全部来重新组合。洛星尘的生父突然病重垂危,江心月为了让洛星尘回家继承家业说了违心的话。
十七岁的时候,在马路边等红绿灯,一边抽21块的利群薄荷一边吹着夏天闷热无比的风,那时,你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酷的人。潮流和时尚都抵不过你十七岁的酷。
十七岁,应该大部分人都在读中学,当然也有人已经工作,做着如意或者不如意的事。还有人已经有了小孩,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不过极小的部分也代表他的客观存在。十七岁的我们是最向往自由的时刻,我们已经有了思想的雏形,不过这些思想现在看来只能算是年少无知。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大家都很酷,又都很普通。十七岁的酷就是骑着电动车在马路上横行,管他妈交警不交警。现如今看来闯红灯的人真他妈该死,他们的行为就是变相的迫不及待去投胎。等到天黑就跑去和朋友吃一顿西餐,很贵又很难吃的那种,学做大人在西餐厅里攀谈无聊琐事。在老宋烧烤店,吃一点撒满孜然和辣椒粉的烤年糕。十七岁的冬天,我们不会窝在家里,而会坐在烧烤摊边吃鸡爪,开玩笑说吃鸡爪是属于冬天的情调。即使冻得瑟瑟发抖,我们也要刻意露出惨白的脚踝,十七岁的愚蠢与可爱就是如此。
其实满大街都是抽烟的人,抽烟的男人或是女人,自在独行里说大多数人认为女人抽烟是世界上最丑的丑态。但是十七岁,我们不会这么认为,觉得抽烟是消愁,同时也是一种奇怪的浪漫。街上太多玩滑板的人,太多骑电动车的人,太多会搞音乐的,会画画的。你离开十七岁的时候,你只会觉得这些都太过平平常常,普通的不行,不会觉得这些都是心中的艺术与自由。十七岁的时候你会觉得喝酒很酷,什么科罗娜,什么大乌苏你都想买来尝尝看。后来,只会发现喝酒也不过是喝水,喜欢喝酒的和喜欢喝凉白开的并没有什么差儿。科罗娜不再代表酷的象征,而只是12块钱罢了。大乌苏也就是俄罗斯这种战斗民族醉人的酒。除了十七岁,我们都不会认为这些东西非常个性,非常有趣。真的太平平常常,像南方人吃的米饭,北方人吃的馒头。
十七岁,嚼着炫迈口香糖,手里拿着两罐青岛,坐在公园里吹风。看着漆黑的夜,发着呆。十七岁真的超爱装思想家,超喜欢发呆,呆呆地坐着,看路边的行人,看不清他们的脸,也不知道谁是谁。喜欢微醺的感觉,风拍打在脸上嘴里吐着脏话。不喜欢回家,也不想和爸妈说话,像隐形人一样窝在家里的沙发上,昏睡一个下午。我十七岁的时候讨厌看语文书,我喜欢看三毛的书,还有王小波的,十七岁的认知是谁也说不清的,那些是我认为最好的文学,当然文学有太多大家,这些小说只不过是我十七岁时所认为的十七岁文学。每个人对十七岁的见解不一,回头记忆起十七岁,也不过只是一场雨,朦胧模糊。
十七岁烦恼了就去喝酒,喝醉了就在**院里睡一会,或者星巴克里点一杯星冰乐醒醒酒,显然效果甚微。
我们在酒吧里听驻唱歌手唱着爱人错过,想着爱情的曼妙,穿着耐克滑着长板,抽屉里锁着烟和酒,日记里一遍遍重复写着自由。热闹的聚会过后,点上一根烟,头晕的不行,一瞬间想用打火机烧掉世界。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上海路,十七岁觉得这名字巧合的不行,后来发现这只是人类用于吞钱的步行街。
南京的梧桐落叶让你觉得浪漫,你想到了他们爱的故事,但是你不知道梧桐落叶还要清扫的现实。
十七岁的浪漫,无非是与现实的避离。在夜市摊里点一份热气腾腾的铁板烧,那是十块钱就能满足的浪漫。那个时候,你不用想谁赚了多少钱,工作是不是铁饭碗,谁又拿了诺贝尔奖,这统统都不关十七岁的事。我们是一群幼稚的小孩,一群浪漫且酷的人。
十七岁时好想好想去海边,去看四点的日出,书上描述的慢慢升起的日出。在沙滩上奔跑,喝着一瓶瓶洋酒,穿着短袖吹着微微海风。看着天不同时刻的颜色,这个属于自己的短暂世界。无线耳机里放着陈奕迅的富士山下,用蹩脚的粤语清唱。喝醉酒就爱吹牛,把牛吹到玉皇大帝面前去。脸是那种粉红色里又带着紫罗兰色,像爱琴海的味道。一群朋友聊着无伤大雅的玩笑,莫名其妙的眼里泛着泪。敏感又脆弱。美好的样子一时间觉得人生不必这么长。
想象着爱人相聚的快乐,看着**里男女亲密到胸贴胸的场景竟有些感动。看书里那些对男女之爱和对性器官赤裸裸的描述不觉得**和难堪,只觉得真实和文学感。
躲在草丛里抽着南京的那群十七岁的小土狗,和那些在学校里用功读书的小孩一样,都是很浪漫很善良的人。十七岁,你当然可以选择做一个很酷的人,或真酷或假酷,也可以做大人眼里的乖小孩。每个人的十七岁都是值得庆贺的十七岁,没有模仿过复制过的十七岁。十七岁的浪漫不自知。
我想,十七岁是九头牛都拉不动的固执年纪,愚蠢又热烈。其实,长大才是易事,十七岁的浪漫终生只有一次。任何一个父母都劝不住十七岁的小孩,那是一个疯狂的年纪。年轻人的弯路是一个都不会少的,前车之鉴说给十七岁的浪漫少年听是最最没用的事。
倒不如让每个人都自己过那一段十七岁的浪漫。
我点了一根烟怀念我们的十七岁。
大部分的天才在人们心里的印象是他们的智商都非常高,似乎他们是上天派来的天兵神将。他们有着丰富的创意、卓越的情商和普通人超越不了的智商,他们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拥有非凡的能力。还有一些天才不仅仅是有天赋,因为有些时候天才是会超越天赋。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不一样的天才,正是这个世界有这样的人才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向前进。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造出全球最小卫星的18岁印度天才少年,如今活成了理想的模样。
他叫RifathSharook,出生地在印度泰米尔那德邦,家世背景非常好,家庭非常殷实。从小他在智商方面就非常突出,同时他的学习天赋让家里人非常的吃惊,他还拥有着极高的动手能力。RifathSharook最感兴趣的领域是航空航天。大家都知道航空航天是一些非常晦涩难懂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对于他来说不是晦涩难懂的,而是十分有趣的知识。2017年,他在美国宇航局NASA举办的校园航空器大赛上赢得了冠军,他设计了一颗卫星,被称为全球最小卫星,因为这颗卫星长和宽只有4厘米,重64克,这个小卫星只有一个鸡蛋壳的重量,不得不说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拍案叫绝。
这颗人造卫星所使用的技术是3d打印技术,卫星的材料是用碳纤维聚合物制造的,它还有8个传感器可以随时随地的调整姿态,并且这颗卫星发射到太空中可以运行12分钟,与普通的卫星相比,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成本非常的低,只需要1561美元。它既有了航空航天价值,又是低成本,这样的卫星得到了所有人的青眼相待。2017年6月,他所发明的小卫星升到了太空,进入了亚轨道,做了4个小时的任务,在太空环境运行了12分钟,在那一刻所有人都为他感到骄傲,他的创造推动了航天航空的发展。
夺冠之后的RifathSharook并没有就此生出骄傲之心,反而更加的努力学习。他收到了印度航天部的橄榄枝,成为了印度航天部的技术研究人员,在航空航天的研究室里面工作。在其他同事的眼里,他做研究非常的踏实、勤奋、刻苦,这样的研究态度让所有人都非常佩服。他从来都没有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发挥自己的特长走在印度科研的最前列。他是一个科研团队的领头人,从事的研究工作是火箭回收,印度政府对于他的行动非常的支持,被政府授予了国家首席科学家,成为了国家级别的科学家。
他就是就像是被上天安装了一双隐形翅膀的天才,所拥有的能力智商以及品格让他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他所获得的成就是普通人望其项背的,甚至终其一生都可能难以突破。国家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人,所以才会将使命交付与他们,让他们推动国家的一些领域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他们是一个领域的福音,也是一个国家的福将。
影片中派讲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印度少年派家里经营着一个动物园,因为生意变故,父亲决定用船把动物运到加拿大变卖并举家随船移民。很不幸的是,他们在海上遭遇大风暴,风暴中派爬上了救生艇,同时上船的还有鬣狗、红猩猩、斑马和一头叫理查德•帕克的成年孟加拉虎。于是,少年派进行了227天的海上漂流,鬣狗咬死了猩猩和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吃掉了它们的尸体。随后,派和理查德•帕克一人一虎在茫茫大海上为了活下去而苦苦挣扎。最终派漂流到墨西哥海滩,朝夕相伴的老虎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地离开派进入了丛林。
让我们至今无法释怀的是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得救后的派在日本调查员的质疑下,讲述了另一个关于厨子、水手、母亲和派之间的故事版本:动物都是隐喻,斑马对应的是一名佛教徒水手,鬣狗对应的是游轮上的厨子,猩猩对应的是派的母亲,而那头叫做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则是派自己。
之前充满阳光和奇幻色彩的海上历险故事,瞬间变为地狱般恐怖血腥惨烈的人吃人、人杀人的凶残噩梦,2个不同版本的故事所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让人震撼异常、又警醒深思。2个故事形成一种对峙的隐喻,人性的善与恶,美好与残酷、兽性与人性、神性的共存。
派说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而日本调查员和小说家都宁愿相信第1个版本的故事,有孟加拉虎的那个,是因为第2个暗黑版本的故事太过于残忍和鲜血淋淋。人们能接受动物之间食物链的厮杀,却无法面对人吃人的惨烈无情。无论你是相信哪个故事,我们都可以去看看你选择相信或不相信背后的原因,它是否反映的是你的人生信仰和理念,它是否勾起了我们内心的恶和黑暗,或许也有你不愿意去面对的执念。但影片温情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哪个是真相,它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如同派自己在讲述时所说的那样:我只能说出我的故事,要相信什么由你决定。的确,你我所相信的不同,也成就你和我之间的不同,我们都活在自己构建的概念世界中。
但这种相信是有弹性的,派全家在有宗教信仰的印度都是素食主义者,他们在船上因为厨子不肯供给素食宁愿不吃饭,来自中国的佛教徒却安慰他们说在船上的肉汁拌饭不算荤菜,假如没有遇到船难,派一家在船上如果一直没有食物,估计也会像这位佛教徒的水手一样吃荤。而被抛弃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孤独求生的派也必须屈从于生存本能,开始吃鱼,而当它被救再次回到现实社会时,又会了恢复素食主义。我们的执念或者信仰总是要不断的经历被解构、被刷新、被重建,就如同那些我们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的故事一样。
影片呈现并聚焦在派和老虎的互动关系上,派第一次见到这头孟加拉虎,是想伸手给他喂食,那个时候的他相信万物皆有灵,觉得再凶猛的动物,眼神中也有温柔和灵魂,但父亲牺牲了一头羊来他呈现了一个残忍的事实:你在老虎的眼神中看到的只是你的倒影。至此,之前那个模糊懵懂的探索心灵世界的青涩少年被现实狠狠一击,被迫与自己内心中的那部分“阴影”中断隔离开来,他开始觉得世界不再有魅力,无聊没有乐趣。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初恋女友阿南蒂,阿南蒂通过舞蹈和身体敬拜神灵,在他初恋女友的身上,他又重新找到了与这个世界灵性链接沟通的方式。他欣赏和渴慕这样的女子,被阿南蒂发现跟踪后还很拙劣的问了一个关于莲花手印的问题:莲花为什么要藏在森林里?这段也暗示了后面派在食人岛的森林里找到的那朵包裹着牙齿的莲花。他与女友一起去动物园看孟加拉虎理查德,派说着这只老虎是壮观的、爱臭美的、炫耀的,语气中既崇拜又嘲讽,可是阿南蒂只模仿了一个老虎扭头的动作,告诉派:老虎只是在用心听,阿南蒂是能理解并欣然接纳人性中这份凶猛黑暗的力量的,派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是好景不长,派因为全家移民,又不得不必须面临和初恋女友的分离,“最后一天的事我都记得,就是不记得道别的部分”,分离和道别对于派来说,一直是他的一个人生命题,就像最后他与理查德的分离,因为他没有回头看他一眼,派泣不成声,就像他与自己家人的分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来不及与他们好好道别。
在茫茫大海上,派和这头叫做理查德的孟加拉虎一同漂流。最开始这一人一虎互相防卫,界限分明,老虎占领着救生船,派一个人在皮筏艇上。派收集淡水和捕捉鱼虾,用尽自己学到的所有海上求生技能来喂饱理查德帕克,来确保自己的平安。残酷的现实让派必须要做出选择:“要想一起生活,就要学着沟通,也许理查德帕克无法被驯服,但天意让它可以被训练。”我们必须逐渐学会与自己的阴影、丑恶和谐共处。派好几次努力尝试想在船上得到地盘,都没有成功,直到后来老虎吃光食物后,在欲望的催逼下跳下船去找食却上不了船。而派趁机控制了船,本来想彻底干掉老虎,但最后还是于不忍心救了老虎上船。此时此刻,老虎和派从之前的相互敌对到相互依存,彼此都是对方生存下去的意义和动力,二者缺一不可。
派的小船最后被冲到了墨西哥海滩上,被人救起,孟加拉虎派克进入了茂密的丛林深处,丛林代表着人类的潜意识,也就是回到现实社会后,代表残忍凶猛的残忍部分必须被派整合深埋进潜意识里。人与虎从之前的对峙、分离、到最后的融合,合一,这是少年派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漂流旅程,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不断的被割断中止,又不断涌出新的尝试和体验,直至把人性中的美善丑恶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自性化的人。
影片开头是一片自然祥和,各种生灵和谐共存的美好场景,派出生在法属印度的朋迪谢里,那里有着法国的浪漫主义基调和印度的神秘宗教氛围,他在动物园出生和长大,父亲是动物园园长,母亲是位植物学家,父亲因为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被西方医学治好,他信仰科学、崇尚理性、尊重现实,他在家里是权威和父性的代表,而派的母亲相信神灵,宗教信仰是她与已经断绝关系的原生家庭之间的纽带。派信仰了三个宗教,父母亲对于派的宗教信仰持不同态度,父亲希望他正视现实,理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跟风。而母亲则给予他更多心灵探索的自由,认为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却无法解决人内在世界的问题。典型的“严父慈母”的家庭角色定位,让派的宗教信仰历程也是在逐渐整合“理性+灵性”的部分,派探索宗教信仰的广度和虔诚,让他在后来的海上漂流中不至于迷失和绝望,一次次的赞叹、感谢、臣服让他度过难关。
派的出生很有趣,爬虫学家接生,动物园的孟加拉巨蜴逃跑,被食火鸡踩扁,一个人类出生,一只巨蜥却因此告别世界。生命因果循环,如同派的名字一般。
影片中小说家问派名字的由来,派讲起了他的干叔叔法兰西斯教他游泳的故事,叔叔告诉过小小派:喝口水不会要命,但惊慌会。派说叔叔的教导救了他的性命,当派在真正的大海里漂泊时,真正救他一命的,不仅仅是叔叔教他的游泳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恐惧共处。派的名字取自于法国“便辛莫里多游泳池”,叔叔爱收集游泳池,而便辛莫里多游泳池是叔叔遇到过的最干净的游泳池(游泳池的水干净到可以拿来煮咖啡),派的父亲希望他心灵纯净,便给他取了这个名字。这是父亲的理想化和向往,但却遭到同龄人的嘲笑,同学给他取了个“小便”的外号,派的名字从高贵干净优雅的法国游泳池变成了印度臭公厕。这是社会化过程中同龄人的解读。
但派最后自己重新给自己的名字赋予了新的意义,Π,数学中的一个无穷无限的无理数。为了这次重新的自我赋义他背后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记住了圆周率Π后面的几百位数字,最后同学们高声欢呼着派的名字,派也露出了“我的名字我说了算”的笑容,充满成就感。自我的一次次迭代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够真正挣脱来自父母和社会的投射和羁绊。
法属印度区的一个小家庭,遭遇海难后,只有派一人独自生还,飘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又重新在新的国土组建家庭,成家立业,如同他之前的原生家庭一样,一个妻子一对儿女,派给他的儿子取了他哥哥的名字“拉维”。这似乎又是一场轮回,一次生命的延续和循环,如同派Π的名字一样无限延申,无穷无尽:“江月年年何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
如果你相信的是第2个版本的故事,那么这座外形酷似平躺女性躯体的食人岛,其实是隐喻了派在绝望和饥饿中激发了恶和生存的本能,他吃掉了自己母亲的尸体,岛上密密麻麻的狐獴,象征着母亲的尸体一直存放在船上而长满了蛆。孟加拉虎理查德一上岸就一口就吃掉了几只狐毛,代表着暗黑的派把母亲尸体上的蛆吃掉了。影片中派一到浮岛上就拔出了地表植物外青里红的根茎来吃,外青里红象征着尸体的血管。而浮岛上的淡水湖泊白天还可以畅游饮用,晚上却变成腐蚀酸性液体,这其实是人体的胃液正在消化。母亲在片头给派画的莲花幻化成了他在食人岛找到的莲花一样的果实,层层拨开后里面是一颗牙齿,寓意着母亲已经被吃掉。而食人岛的出现是在派和老虎遭遇了暴风雨,奄奄一息,即将死亡的时刻。这也说明派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没有他法,只能吃掉母亲的尸体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如果你选择不相信第2个版本的故事,食人岛的出现也可以有多种隐喻。食人岛可以把它理解为代表母体和死亡。派在经历暴风雨、焉焉一息的时候,预感到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他也准备好了迎接死亡,就像生命之初又重新回到母体。派在食人岛的淡水湖泊中游得那么酣畅淋漓,仿佛回到母亲的子宫一般。狐獴是一种繁殖率极高的母系族群,这也是母性的一种象征。夜晚派在树枝间搭建的吊床,就像小婴儿的摇篮一样,柔软舒适温暖,仿佛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都有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或许死亡也是一种祥和宁静的解脱方式,但这种安然舒适背后也隐藏着阴暗的恶毒,就像这座食人岛,白天赏赐美好,夜晚降临邪恶。他摘下的一个仿佛莲花似的果实,一层层剥开后发现内核竟然是人类的牙齿,代表着攻击性的牙齿被包裹在代表母亲的莲花中,我们自性中的恶和阴暗是被母体完全接纳和抱持的,我们眷恋这种感觉,希望干脆永远留下来,但也因此留有深深的隐患。继续留在母体里的下场就是孤独和被遗忘,而代表恐惧的老虎理查德也意识到这种潜藏的危险,所以它在夜晚降临时便独自上了船,派说没有理查德,他就不会活着回来,恐惧也是警醒他前进的一种力量,他看到了理查德,这让他重拾勇气,就算死也必须重返人世,派坚定的离开食人岛,有了向死而生的勇气,他不必再依靠母体的幻想来拯救自己,而是勇敢的接纳自我恐惧的阴影,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所以,他重整装备,带着满满的淡水和食物重新上路,最后得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