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的共同特征

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的共同特征,第1张

一、高度的理想主义,浓郁的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作家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大都不屑于对现实做精确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而是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以幻想中的世界来否定和批判现实。也因为如此,浪漫主义曾经一度被有些人称作“理想主义”。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反抗暴君和专制制度的民主战士的理想化身。

在对待理想的追求上,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有着原则区别。前者敌视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思想,害怕民族解放运动,常把中世纪的宗法社会理想化,有的甚至钻进神秘主义;而后者的理想往往与反封建的民主运动或民族解放密切相连,表现出鼓舞人心的战斗力量。

由于偏重于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主张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压制情感、崇尚理性的倾向,浪漫主义作家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中表现地特别强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积极浪漫主义者喜欢用瑰丽多彩、气势磅礴的语言来表达,显得诗意浓厚,格调高扬;消极浪漫主义则常常“坠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深渊”,用晦涩、神秘和朦胧的语言来表现消极悲观、哀怨厌世和颓废的情调,谱写“感伤的诗”。

二、非凡的人物形象,突出的个人意识

浪漫主义作家大多处于同社会对立的地位,强调表现个人的思想和生活,肯定个人对社会的反抗,追求个性自由,致力于非凡人物的刻画。积极浪漫主义注重塑造反抗暴政、疾恶如仇的“拜伦式英雄”;消极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思想保守,忧郁厌世,是逃避现实的个人主义者。

三、讴歌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

浪漫主义者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明,接过卢梭提出的“回到自然”的口号,把大自然作为描写和讴歌的对象,用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的“丑”对比,以此作为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积极浪漫主义通过歌颂大自然抒发对自由的渴望,消极浪漫主义将大自然作为逃避现实的灵魂“避难所”。

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民间文学有助于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符合当时的民主要求,迎合了浪漫主义的理想和要求。同时,消极浪漫主义通过对民间创作的研究,发出对失去生活的哀叹,要求回到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时期。

四、浪漫主义追求离奇的情节,抒写鲜明的夸张的个性形象,喜好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喜欢用大胆幻想,极度夸张,强烈对比等表现手法。

作为资产阶级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对新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创造社,他们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新浪漫主义”(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开启了新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楼上二位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离题甚远!还是我来给你总结一下吧: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以虚构形象、描写幻想为特征的,但是虚构或幻想并不能完全脱离人们的实际经验,否则就会变成荒诞无稽,不可理解

浪漫主义又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既然你问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缺失,那当然指的是消极浪漫主义了!

消极浪漫主义对待现实的态度并不是积极斗争,而是以轻蔑的态度否定现实的一切,主张“无为”、“无用”,企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来自我解脱消极浪漫主义者们玩世不恭、自我安慰、编造出种种虚幻的精神境界来欺人骗己,在哲学思想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在人生观上成为一群悲观厌世,以至消极颓废的虚无主义者

这种思想客观上有一定意义,但他们的唯心思想和充满庸人气味的处世哲学,却完全是不可取的,必须严格加以批判!

要是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补充提问!

浪漫抒情小说不注重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力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要求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侧重于自我表现。

浪漫抒情派小说写法很独特,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文章中充斥着作者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笔下的形象都是五四时期带有浪漫特质和多愁善感的特点的青年,也多是自我形象文学化的表现。

扩展资料:

浪漫抒情派作家的代表首推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开创中国“自我小说”的先河。但是作为浪漫抒情派的“元老”级人物,他的小说是倍受争议的。二三十年代,随着他的作品的逐渐问世,他小说中独特的题材和人物构思,加上他的表现形式和抒情性都是标新立异的地方。

一下子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种声音认为他的小说中大胆的自我控诉般的疯狂引起了无数年轻人的共鸣,而另一种声音则是认为他的小说中“色情”片段泛滥有伤风化以及“颓废”的色彩浓重。但是这些都是一些封建卫道士的结论,但是众多声等都无法撼动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

信奉颓废浪漫主义是十分相信和追求一些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同时又不符实际、空虚飘渺、自认美好的思想、观念和主张见解。颓废浪漫主义是相信和追求一些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同时又不符实际、空虚飘渺、自认美好的思想、观念和主张见解。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而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因此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光彩和风韵,以独特性、多样性和活力性为特征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于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进步真可谓是功不可没。近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学者都热衷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和探索,对其发展和起源以及特点做了相当完善的了解。

  一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起源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同时18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赞扬了人的主观作用,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最重要的代表是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在所有浪漫主义诗人当中,其诗歌的哲理沉思色彩是最浓重的。他在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至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拜伦、雪莱以及济滋是继湖畔派诗人之后英国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但他们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则是截然相反的,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极向前的、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人向来以固守传统、含蓄深沉、坚忍不拔、孤僻甚至固执的民族性格闻名全世界,然而英国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种多愁善感性,对艺术和自然具有特殊的感悟力。这似乎又培养了他们惯好独处、喜欢乡间和酷爱大自然的天性。故西方浪漫主义以大自然为背景、注重想象、注重夸张变形、情景交融的方式与风格也自然成了他们的主要借鉴对象。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

  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第二 ,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第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统一www。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四、结语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因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的表现。从所处的环境来看,当时英国是第一个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国内它的政府用严刑峻法对付群众运动,而人民的斗争则更趋高涨,终于导致后来的宪章运动和议会改革。从布莱克起始,直到济慈,浪漫作家们都对这样的环境有深刻感受,形之于诗,作品表现出空前的尖锐性。从其自身的表现来分析,英国浪漫文学作品数量大,而且两代重要作家代表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在题材和诗艺上都突破前人,突破国界,成为全欧洲以至全世界的文学和思想影响。

    意大利**在世界**风格上总是领衔、却又总是在这种领衔中虎头蛇尾。第一家**制片厂成立于意大利、好莱坞却在美国;真实主义流派托起了意大利早期的**、而当今**风格最诡异和最风骚的却在法国;能表现反法西斯共同成长起来的新现实主义**、《罗马、一个不设防的城市》既是兴起也是衰落。虽然意大利**总是这样不尽人意、但是它在**长河中的地位还是有目共睹的、这不、这部颓废的浪漫主义《双重时间》又羞羞答答的探出了脑袋。善恶之分在现代已经很难由一个哲人或者是政治恶棍来定论了、这就带来了人类精神活动和用来满足不断丰富的人的精神的现象的之间的冲突、谁对谁错?索尼娅的生活一直糟糕透顶、尽管她美丽、但是却因为她的不作为、只能在一家小小的旅馆做服务员、内心的狂野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她心里挪动。性爱、金钱、享受~~~奎多迷恋索尼娅的美貌、却又在骨子里抵御索尼娅平庸、加上自己从警察的职位退役、对社会和人际总是多些正邪的窥探、所以哪怕是在床上奎多也只是满足本能、连一个电话号码都不愿意给索尼娅。面对奎多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态度、索尼娅甚至隐忍了奎多向自己掷来的墩布、这是因为索尼娅有她的目的。再怎么对社会和对生活偏离轨道、美色最终还是将奎多推到了索尼娅身边。正当奎多不设防索尼娅的时候、他们俩双双遭到劫匪的袭击、索尼娅开始了双重时间的生活----昏迷在病床上的生活。物理上索尼娅是昏迷了、潜意识却又异常的活跃。《双重时间》颓废的浪漫从这里开始、从**仅仅开始20多分钟开始、索尼娅的身世和生活也逐渐明晰。原来索尼娅是假相亲之名、行偷窃之大盗。只是在行窃之前索尼娅那脆弱的心灵和低燃点的性欲占了上风-----与将被利用之人奎多建立起了感情。结果在行窃之前与男友约定绝不伤害奎多、可怜的奎多在遭遇劫难的时候、被爱情蒙蔽的双眼根本就分辨不出蒙面的索尼娅的男友只是和索尼娅在做戏、他根本就不会伤害索尼娅、一跃而起的奎多倒在了索尼娅男友的枪口之下。病床上索尼娅的潜意识还在和奎多进行着情感上的纠葛、她甚至都开始怨恨男友不该杀了奎多、并且内疚奎多的死与自己有直接的关联。她希望游走于两个男人之间、体验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情爱、想将颓废的浪漫进行到底。当索尼娅从病床上苏醒过来时、她才知道在她潜意识里被枪杀后的奎多总是出现在她身边是真实的-----被枪击的奎多并没有死、而是一直守护在索尼娅的病床边、奎多甚至还很清楚索尼娅和她男友行窃的伎俩、但是奎多都将此尘封在了心底、最后看着索尼娅和男友带着巨额的金钱走上了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飞机。**从很多梦境般的画面和超现实主义的构图中提醒观众----生活在双重时间中是很美妙的事情。双重时间双重结构构成《双重时间》、导演造了个梦,给了索尼娅选择两种生活的权利,只可惜到头来她也只能默默接受。在奎多被枪击之后,流弹打伤了索尼娅导致她昏迷不醒,这一切都是她的梦境,奎多并没有死。他俩搬到了一起,梦中的阴霾尽数消散,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只可惜编剧没有那么善良,这仍然是一起阴谋,索尼娅和她的前男友正是主谋,在把财宝变现之后两人飞往了梦境中,索尼娅向往的地方。如果把**比作人生,有的人可能很平淡直线走完一生,有的人可以上半生很精彩,结局却虎头蛇尾,而有的人却可以有着跌宕的多重人生。《双重时间》里女主角索尼娅的故事也是其中一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72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