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老师 作文

我心目中的老师 作文,第1张

好老师是什么样的?是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是温柔且坚定地与孩子同行;是无私守护,静待花开;是以爱育人,呵护成长;是拨动心弦,体会童真世界今天来看看“我心目中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吧!

一、我心目中的老师作文写作逻辑

一、我心目中的老师范文

一、我心目中的老师作文写作逻辑

1描写老师的外貌,要求抓住老师的外貌特点;

2通过记叙一件事情,来表现老师的性格特点或高尚品质;

3通过记叙一两件事情,来表现老师的性格特点或高尚品质。

一、我心目中的老师范文

我心目中的老师范文1

历史对人而言,宛如一张张黑白的幻灯片,又如那虽光芒四射又短暂的彗星一般在人眼中一闪而过。每当人们谈起历史,眼前无疑会出现那曾经繁华的亭台楼阁、人事物记,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苍茫和不知,只能一笑而过。

然而在历史课的舞台即将拉开序幕时,一位老师,将那在我心中浅淡的“史迹”又给勾勒了几笔,也将本应在眼眶中长驻的属于历史的黑白相框又一拳击的粉碎。

沉重的皮鞋又轻轻地踏在了讲台上,当这声脆响回荡在教室时,就连平日里那些恨不得把教室的“天灵盖”给掀起来的“优秀”学生,也会在此时变得像熟睡中的婴儿一般安谧。因为---来自历史最华丽的演出,将从这里拉开帷幕……

那位优秀的指挥家将他的手连同他的“指挥棒”一起放在了眼前,全班所有的“观众”不约而同地看向了那位颇有历史的“指挥家”的脸庞。只见他用嘴唇的颤动拨起历史的音符,用场景的切换编奏出世界的乐篇。台下的听众无疑会为这短小而不长绵深远的乐音所奏鸣,一同走进黑暗与光明互相扭曲的历史世界……

在此严肃而又平凡的过程中,也会有活跃气氛的小“插曲”,有的轻快如蝗虫在稻麦中飞舞 ,有的沉低如一位百经苍霜的老人发出的一生所言。总之,这些插曲不是哗众取宠的玩笑,而是像百层大楼的垫脚石一般,支持起了历史这个永不落幕的舞台。

在《土地改革》这篇乐章中,我们正为那些剥削人的地主获得了“好报应”而高兴不已时。他又锋利地吐出了一个好地主在土地改革中被一群“跟正苗红”的农民活生生打死的事实,当我们为此震撼不已时,他又像风儿一样拔下u盘扬长而去,只剩一个“双面性”的问题供我们思考。

有时,他也会犯一些普通的“乐师”的脾气。再有时有一位学生含情脉脉,饱含少年的“忧愁”向窗外望去时,他总是像一只公鸡噢,不!是斗鸡一般,将那位学生从美梦中惊醒。这当然不会影响他的演奏。只是不尊重历史之人,一定会付出代价。

在中国,姓“郭”的人有很多。郭嘉,郭沫若,个个皆为人才。可这位老师,将“郭”这个姓氏玩出了新花样。“郭”一译为“享,耳”,将“耳”边之事“享”给他人,无疑是一位历史老师的无上荣誉。

当那“指挥棒”又出现在眼前时,严肃与幽默并存,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我心目中的老师范文2

风会永远记住花的香,而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模样。    ——题记

我在一树一树的花开下漫步,我在醉人的春风里寻觅燕的呢喃,我在岁月静好是一头栽进人间四月天,我在满溢桂香的日子邂逅了你——亲爱的杨老师。

抚一曲暗香疏影,赏一地明月清辉。那年初秋,花开正好,微风不躁,我与你不期而遇。

打开记忆的天窗,回眸你的模样。

抚去记忆的尘埃,我依然记得,初见你时,你穿着白色上衣,一条休闲牛仔裤,长长的青丝随意的扎在脑后,显得格外精神。你的眼睛别有一番风景,那是属于数学的智慧。您教学之严格,我们早有所闻。却不想,您那会心一笑,跨过山河锦绣,与我们重逢。

大概那时,我就觉得你好比一束阳光了吧。

阳光温暖,似阳光般的你,亦是温暖的。

拨开云海的彷徨,我记得,记得你在田径赛场上的呐喊,那是一次运动会,每逢一个项目,您就守候在我们旁边,为我们献上如花海般温柔的鼓励,会严格教导那些内心胆怯,无法面对现实的同学;也是你,在我们奋力奔跑在跑道上时,像个小孩子一样,扯着嗓子大喊“加油”,用相机记录我们追逐青春梦想的背影。

我看见了您喊加油时激动的神情,看见了您看向每个孩子时眼中的关怀。你充满柔情的眼似一汪深沉的潭水,让人移不开眼睛。阳光穿过发丝。温暖如你。

阳光炙热,似阳光般的你,亦是炙热的。    

愤怒的你,像是把点燃的火把,燃烧出熊熊烈火,似要把我们吞噬。那天,您怒气冲冲的拿着根木棍,从教室的后门口走入。整个教室安静的像是一个荒无人烟的野地,每个人都把头深深地扎进数学课本里,像是只逃避危险的鸵鸟。我抬头悄悄的瞥了你一眼,甚是可以看见你那发怒的眉尖。您说:“看看你们那学习态度,连作业都懒得写了是吧,有些人把作业交了,问他,压根就不知道怎么写。若是再这样不改正,我就剥夺你写作业的权力。”说着,你挥舞着小棍从教室的这头走向了那头。但那小棍像是通了人性,多了几分温柔的,少了几分狠厉。我想,就算我们惹你生了这么大的气,你还是不忍心惩罚我们吧。你那时的眼睛像极了夏天的太阳。阳光炙热却耀眼,如你一样。

阳光似你却不如你,你似阳光却胜似光。

海棠依旧,红藕香残;莺燕呢喃,暗香浮动。青春中氤氲着花香,少年的眼中溢满星光,只因我在青春里遇见了你——亲爱的杨老师。

遥看轩辕,笑谈风云,不煞风景,唯闻人生,起落漂浮间,把握住粉笔,把握住人生。  

——献老师

我心目中的老师范文3

轻轻地,她悄然走进我的世界,带来春风十里。

初见时,便被她深深吸引。一句“Good morning!Sit down,please”让我不由得低声惊叹这标准的发音。似是心间流淌过清冽的泉水,又似是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对我这个一直向往好的口语的人来说,上她的英语课,简直是种享受。

她性格温和,甚至挺文静。作为课代表的我,刚开始也只有和她说说作业情况什么的。但这没什么,如果她不主动说的话,那就由我来开口吧,我只希望在她忙碌而又劳累的工作中带去些许快乐就好了,即使那只有一点点。

她很努力。我知道,她是第一次带这本教材,或许经验不够丰富,或许顶着诸多压力。但是,她真的有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课件。从浏览器上查找,制作表格,自己创编练习……最后,呈现给我们的,一个个新颖的活动,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的文章,清晰明了的知识点。只有考不到的,没有她讲不到的。轻轻地,她带给了我们太多。

中午午休时,我总是会写作业,她总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中午要午休。然而,每次我下午到教室早一些,去接水时,路过办公室,不止一次地看到她坐在办公桌前,亦或是敲打着键盘,亦或是批改着作业……好几次,我想找她问点什么,走到办公室门口,看到她疲惫地趴在桌上休息。轻轻地,我看着她;轻轻地,我掩上门,转头离开。

她是一道光,指引着我。前两次考试,我的英语成绩都退步了,我一直对成绩耿耿于怀。她告诉我,说:“我觉得你太过于关注这个成绩了,你应该去关注你的错题,而不是抓住分数不放。”我突然明白了,我应该做些什么。又一次,我又来到办公室,不过,我拿着试卷,走到她跟前,说:“邱老师,你可以帮我分析一下试卷吗?”她欣然接过试卷,“你看这道题,它就是主旨大意题,这篇文章通篇都在讲……”“你再看这道,这个选项虽然和原文语句很像,但你仔细读,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她的眼中,有光闪烁,有风乍起,仿佛在说“Believe me!”。轻轻地,她唤醒着我,使我相信自己。

她是我的英语老师,是全世界最好的邱老师。她也无需怀疑自己,因为她本就是最好的。她不断激励着我前行,也一直教给我各种道理。轻轻地,她逐渐走入我的心间,留下点点印记。

轻轻地,她默默照亮我的世界,带来霞光万里。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参考资料:

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history/person/bookman/991102070htm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参考资料:

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history/person/bookman/991102070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80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