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描写声音的特点。
唐代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唐诗描摹音乐艺术的丰富多彩。音乐是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表演艺术。《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就是说,乐以情为本,音乐的本质就在于表现人的情感。黑格尔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是音乐所要占据的位置。他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特有的领域。”(《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音乐是音乐家将自己感于生活的喜怒哀乐之情,经过准确地选择的乐音这一物质手段,再以不同的旋律、节奏、和声构成乐章加以表现。唐代的音乐不论是中原旧曲,还是从西域、高丽等地传入的乐曲,还是新创的音乐,大多以表现情感为主要内容。唐代诗人用诗歌表现有声无形的音乐,都能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在艺术上各有创新,从《琵琶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作品来看,可以概括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诗人善于应用各种音响来喻乐声,使读者通过喻体对乐曲有较具体的感受。盛唐诗人李颀在几首著名的描绘音乐的诗篇中,就以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来喻乐声,《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就以风声、雏凤鸣叫、龙吟虎啸、秋天自然界的各种音响,以及泉水汩汩声相互交织来比拟乐声,这一系列的以声喻乐贯注了诗人强烈的审美情感,同时喻体又十分切合乐声所含的感情,因而读者的感受也是真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有一段被誉为模写音乐的“妙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就是把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鸟声、泉水声等等,来比拟琵琶的“嘈嘈”“切切”声,从艺术表现上看,也是以声喻乐,从听觉到听觉,但是通过种种声响的比拟,使读者对于琵琶乐声的感受不再抽象模糊,而变得具体清晰了。岑参的《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也是以声喻乐的佳作,:“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以大风吹激山间危石、深林发出的响声,呜咽声、流水声等来比喻琴声,十分贴切。再如李白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听蜀僧浚弹琴》)“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金陵听韩侍御吹笛》)也是以自然界的声响来喻乐声。这些虽然石以声喻乐,当都能传达出乐声的抑扬顿挫,洪细低昂,以及乐声所蕴涵的情感,比概括的描述更有感染力。
其次,唐朝诗人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深透理解,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以形喻乐。以形喻乐,就是通过各种具体事物动态的描绘,把无形的乐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从听觉沟通视觉,使读者在审美意识上的印象更加鲜明。在《礼记·乐记》中就有把音乐由听觉转化为视觉的记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唐朝孔颖达《礼记正义》注疏为:“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马融在《长笛赋》中,也谈到欣赏音乐时应“听声类形”。唐代诗人对此更有丰富的审美经验,把“听声类形”的艺术表现推向新的境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可以说是把“听声类形”推向了极致。对琴声通过各种形象具体描摹,“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那生动细腻、腾挪变化的描写,把琴声的感人力量用众多形象化的比喻加以表现,既创造了优美的艺术意境,由巧妙地将视觉转化为视觉,可以说是深知此中三昧的知音。再如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有很多的“听声类形”的描写:“初时天山之外飞白雪,渐渐万丈涧底生流泉。风梅花落轻扬扬,十指干净声涓涓。”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琴声始如天山之外大雪纷飞,渐渐如万丈深涧山泉奔流,再弹又似梅花飘落大地,又若涓涓细流。这些具体事物形象,既切合随着时间推进而 不断变化的奏乐,又有一种新鲜的节律感,更使听觉沟通于视觉。其他诗人也都再欣赏音乐中激起“心想形象如此”的形象思维活动,在创作时驰骋艺术想象,以妥帖生动的具体形象为喻。如柳中庸听到悲凉的秦筝声有“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知描摹;刘商听邻人吹芦管而有“何事霜天月满空,鹂雏百啭向春风。邻家思妇更长短,杨柳如丝在管中”的神韵不匮之作;白居易听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更多“听声类形”的描绘:“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转无筋骨,有时顿挫声梭节。急声园转促不断,栗栗辚辚如珠贯。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下声下坠石沉重,高声如举云飘萧。”这一系列听乐而想形的精妙比拟,在唐代把听觉于视觉相沟通的诗中,堪称杰作。
再次,唐朝诗人还善于以典喻乐。所谓的以典喻乐,就是用有关音乐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描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房给事》开始两句就点明《胡笳十八拍》为蔡琰所作,然后极力写她弹奏时使“胡人落泪”、“汉使断肠”,以此典故来表明琴声的悲怨之极。在盛赞董庭兰琴艺精湛,能感动鬼神之后,又用蔡琰归汉别子的典故,“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这里不仅用典表现琴声的无限凄苦,而且更深一层地渲染琴乐由人及物的感人力量。“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则是用汉江都王刘建女刘细君,远嫁乌孙国昆莫,唐朝文成、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王之典,表现琴乐的“哀怨”。这些典故的应用,都能充分表达诗人听琴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因而显得毫不生硬。在唐诗中,以奇特卓绝的想象,精确而多彩的典故来描写音乐而又极富创造性的,首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首十四句九十八字的七言古诗,被评为“摹写声音的至文”,并非溢美。诗中由众多关于音乐的典故,或明显,或隐僻,灵活多变,极誉李凭弹箜篌所产生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看上去没有用典,实际则不然。《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另外,《列仙传》有萧史吹箫引凤的神话传说。由此可见,“凤凰叫”与音乐是有关的。“香兰笑”,据宋玉的《讽赋》:“乃更于兰房之室,止臣其中,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白居易《听幽兰》诗云:“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可见“香兰笑”与音乐也是相联系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乍看也似没有典故,其实为典故暗用。《韩非子·十过》记载师旷为晋平公以琴奏《清角》,“一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四走。”这是以大风大雨随琴音而至,突出师旷弹琴的强烈艺术效果。李贺暗用此典,同时由“石破天惊”联想到女娲补天的神话,进一步渲染李凭的技艺绝伦。李贺以典喻乐,是基于对乐曲的深刻理解,引起感情的强烈共鸣,所以诗篇饱含激情,扣人心弦。其他如白居易《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用李陵再匈奴思念家国、昭君远嫁单于而思汉庭的典故,雍裕之《听弹沉湘》用屈原自沉汨罗、贾谊吊屈原的典故,贾岛《听乐山人弹易水》用燕太子丹易水松荆轲去刺杀秦皇的典故等等,都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乐声中所含的情感。
第四,唐朝诗人善于以极富诗意和情味的描写,渲染乐曲强烈的艺术力量。诗人根据自己听乐诗的心情、环境气氛,在诗歌里面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加以表现。这种描写音乐的现象一般出现在七言绝句里面比较多一点,但在比较长的诗篇里面很少见到。这是因为四句话很容易形成一个类似于**里面的特写镜头一样的定格,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李益就很擅长写这种音乐的诗篇,对以情感人的乐曲,用带有夸张性的形象来描绘,凸现其艺术魅力。比如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人在苍茫月夜中,登上绝塞孤城,沙明如雪,月冷疑霜,在这样悲凉的环境里面,凄楚的芦管声随朔风而起,散满边关。勾起征人无限的乡思而尽望乡,可见其震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其二)》“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起首两句不惟陡兀振拔,而且想象力新奇,鸿雁闻曲,一半飞回,曲调之哀怨可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诗人将自己听乐诗的感受投射于鸿雁,更以鸿雁的北飞来映衬笛声的艺术效果,诗味浓郁,味之弥深。其他如崔橹《闻笛》(一做《华清宫》):“银河漾漾月晖晖,楼碍星边织女机。横玉叫云天似水,满空霜逐一声飞。”艺术构思精巧,移情入景。霜逐声飞,既表现了乐声的流动感,又显示了笛声的悦耳动听,,连寒霜都为之所感,人又何须待言?章孝标的《闻角》:“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由人及物,又由物及人渲染角声的艺术效果,曲尽其妙。再有李群玉的《闻笛》:“冉冉生山草何异,截而吹之动天地。望乡台上望乡时,不独落梅兼落泪。”李涉的《听歌》:“愿得春风吹更远,直叫愁杀满城人。”施肩吾的《夜笛词》:“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在表现乐声的艺术感染力方面都不落俗套,诗味情韵俱佳。
第五,唐代诗人在欣赏以表演为主的音乐时,最容易产生“物我同一”之感,因而在音乐触动心灵的时候,常常以诗歌抒情写志,音乐的感人力量被诗歌作了第二重的演绎。尤其是那些迁客和不得志的骚人,最容易被音乐勾起自己的心事。白居易《琵琶行》里面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堪称典型。白居易被贬居江州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音乐而触动自己的心思,除了上面的《琵琶行》,还有一次听伎人弹筝的时候,即席书怀:“花脸云繁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用夸张的手法写筝乐传出之愁,使得诗人感于心而“白头”,充分说明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之强。刘禹锡被贬出京,身居蛮荒,思家念国之情十分诚挚。使得他在听道士弹《思归引》时,思绪万千而写下《闻道士弹<思归引>》:“仙翁一奏《思归引》,逐客初闻泪泫然。莫怪殷勤悲此曲,越声常苦已三年。”
唐朝诗人对于音乐绝大多数都是知音,但是因为听乐时各有独自的心境,不同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心理,所以艺术风貌各不相同。但是诗篇都饱含激情,直抒胸臆。他们各自发挥了艺术上的独创性,用诗歌形式的语言艺术去描绘表演的音乐艺术,开拓了前所未有的美学境界,对促进唐诗的繁荣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功绩。
1 关于冬天的七言绝句诗句
关于冬天的七言绝句诗句 1描写冬天的七言绝句
1、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卢梅坡《雪梅·其一》
释义: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原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出自: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释义: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3、原文: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出自:宋代·卢梅坡《雪梅·其二》
释义: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4、原文: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出自:宋代·杨万里《稚子弄冰》
释义: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5、原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释义: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2描写“冬天下雪”的七言绝句诗
1《怀古题雪十首·韩玉堂雪》诗人: 方凤 朝代: 宋代
圣主贤臣千载过,夜雪皑皑幸其第。直爱榻外非吾家,欲下江南须早计。炽炭烧肉锦茵铺,细君行酒以嫂呼。鲁论自可相天下,何必区区泥上书。
2《怀古题雪十首·孙康书雪》诗人: 方凤 朝代: 宋代
宝贵爨炊蜡代薪,贫家读书夜无灯。案头寒雪三光白,欲益披卷未所能。长绳难系青春日,功业良田勤苦得。獬冠他日立朝端,寒士声名满邦国。
3《怀古题雪十首·陶谷茶雪》诗人: 方凤 朝代: 宋代
冯夷翦水飞九垓,琼花万树先春开。玉堂学士爱清味,取雪烹茶真快哉。堪笑娇娥党家妓,歌舞但知趋富贵。岂知吾儒俭素心,不夸文绮膏梁味。
4《关山雪》诗人: 宋构 朝代: 宋代
关山雪,关山雪,远接洮西千里白。试登陇首瞰八荒,表里高低都一色。日高融液流车辙,冻作坚冰敲不裂。早晚春风动地来,消尽寒威百花发。
5《雪》诗人: 张南史 朝代: 唐代
雪,雪。花片,玉屑。结阴风,凝暮节。高岭虚晶,平原广洁。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3描写冬天的七言绝句及翻译有哪些
1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2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3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5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1 《山中雪后》
作者:郑燮
原文: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2 《对雪》
作者:高骈
原文: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3 《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向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4 《雪梅》
作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5 《最爱东山晴后雪》
作者:杨万里
原文: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译文:
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4急求一首关于冬的五言或七言绝句诗
1、诗的分类法。
唐后诗分为:1、古体诗与 2、今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
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今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
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2、我们学诗如何入门?学诗入门要学格律 ,一个球员不知规则不可对能成为球星,有人因一时不懂,就反对格律,是不对的。我们从律句学起,写七言律绝,在七言律绝里解决诗境的问题和章法。
以后出口就合律,正如专业球员出手就正规。今天先讲平仄这个令许多人晕的东西。
古来众多诗人经过研究,发现我们之语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平,一类为不平,不平叫仄,发现平仄交错起来才好听,又实践,发现按一定规律交错起来就好听,这种规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这些就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们用便是。 大家学诗要有一个理念,就是诗不是写的,是吟出来的,是唱的。
诗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听,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调。 ★格律诗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
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
(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
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
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韵 1、什么是韵 中国字之音由声母、韵母组成,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
如:妈、麻、骂,花,沙、茶,又如、阳、养、漾、等 。诗讲究音律之美、节奏之美,要好听。
故中国的诗词歌赋全部要押韵,顺口溜都要押韵。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吵架不记仇。
流、仇押韵,不然不顺口。 古人没拼音,就选出代表字来代表,老四声中,古人有平声韵部、上声韵部、去声韵部、入声韵部, 每个韵部中有好多个同韵字,这就是韵书了,我们可查。
注意:把同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韵,又叫叶韵。 2、什么是押韵 押韵又称叶韵,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
中国的民歌、民谣、戏曲、诗、词等,都是叶韵的。不押韵肯定不行。
3、什么是老韵和新韵 古四声也是不断变化的,到了今天,我们都用普通话了我们现在说的老韵,指平水韵。新韵指普通话的韵,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对用新韵。
我个人观点是初学者先用新韵,之后慢慢老韵就懂了。 下面说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什么叫平水韵。
人口音不停地变,故韵也不停变,变到后来变成平水韵,平水韵是离我们最近的老韵,我们说老韵就指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第二:什么叫上平下平。(参照上面)在平水韵中,其平声部有30个韵部,为了方便记忆,人为分成上平15韵、下平15韵,象一本书分为上下二册,没什么特别的。
我们常见人说,限用上平第二,或说限用上平冬,就是说我们用上册的第三个韵来写诗。上册有15个,下册有15个,没什么玄的。
第三:什么叫宽韵、窄韵、险韵,一个韵部中同韵的字多叫宽韵,宽就是字多,我们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选用供选用。字少叫窄韵,路窄么就不好走。
最少的叫险韵,危险,用不好就弄错了。 第四:什么叫韵头、韵尾。
韵母中分韵头、韵尾,凡韵尾相同的,也是押韵的字,韵头不。
5描写冬天的诗句(七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杜甫《小至》
6描写冬天的诗句(七言)
1、《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唐代:郎士元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释义:
夕阳余光点撒在村外的原野上,村里人家炊烟袅袅,乌鸦也早早的飞入密林深处。
溪流南边的小路对面群山峻岭,东边的几家邻居还沐浴在夕阳光下。
门前的小径两旁花草繁茂,马儿踏于清沙软泥之上自饮甘泉。
真是既想待在季友的住处欣赏月色美景,又想去李太守那里游玩赏花。
2、《北中寒》唐代: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释义:
一方灰暗,三方天色皆成紫。黄河冰冻,成片鱼龙皆困死。
三尺木皮冻裂,辨不清纹理。百石大车上路,在冰面行驶。
霜花降落衰草,凝成铜钱大的霜簇。挥刀舞剑向天,难割破灰蒙蒙天色。
海上波涛回旋激荡,积冰哗哗作响。山谷瀑布凝结失声,如白虹悬半空。
3、《悲青坂》唐代:杜甫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释义: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
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
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
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
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4、《苑中遇雪应制》唐代: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旗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释义:
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5、《望蓟门》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释义: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三毛 二十年前出国的时候,一个女友交在我手中三只扎成一团的牛铃。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什么人看重乡土的东西。还记得,当年的台北也没有成衣卖。要衣服穿,就得去洋裁店。拿着剪好的料子,坐在小板凳上翻那一本本美国杂志,看中了的款式,就请裁缝给做,而纽扣,也得自己去城里配。那是一个相当崇洋的时代,也因为,那时台湾有的东西不多。当我接过照片左方的那一串牛铃时,问女友哪里弄来的,她说是乡下拿来的东西,要我带着它走。摇摇那串铃,它们响得并不清脆,好似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似的,一碰它们,就咯咯的响上那么一会儿。 将这串东西当成了一把故乡的泥土,它也许不够芳香也不够肥沃,可是有,总比没有好。就把它带了许多年,搁在箱子里,没怎么特别理会它。 等我到了沙漠的时候,丈夫发觉了这串铃,拿在手中把玩了很久,我看他好似很喜欢这串东西的造形,将这三个铃,穿在钥匙圈上,从此一直跟住了他。 以后我们家中有过风铃和竹条铃,都只挂了一阵就取下来了。居住的地区一向风大,那些铃啊,不停的乱响,听着只觉吵闹不如没风的地方,偶尔有风吹来,细细碎碎的洒下一些音符,那种偶尔才得的喜悦,是不同凡响的。 以后又买过成串成串的西班牙铃铛它们发出的声音更不好,比咳嗽还要难听,就只有挂着当装饰,并不去听它们。一次我们住在西非奈及利亚,在那物质上吃苦,精神上亦极苦的日子里,简直找不到任何使人快乐的力量。当时,丈夫日也做、夜也做,公司偏偏赖帐不给,我看在眼里心疼极了,心疼丈夫,反面歇斯底里的找他吵架。那一阵,两个人吵了又好,好了又吵,最后常常抱头痛哭,不知前途在哪里,而经济情况一日坏似一日,那个该下地狱去的公司,就是硬吃人薪水还扣了护照。 这个故事,写在一篇叫做《五月花》的中篇小说中去,好像集在《温柔的夜》这本书里,在此不再重复了。就在那样沮丧的心情下,有一天丈夫回来,给了我照片右方那两只好似长着爪子一样的铃。我坐在帐子里,接过这双铃,也不想去摇它们,只是漠漠然。 丈夫对我说:“听听它们有多好,你听——。”接着他把铃铛轻轻一摇。那一声微小的铃声,好似一阵微风细雨吹拂过干裂的大地,一丝又一丝余音,绕着心房打转。方要没了,丈夫又轻轻一晃,那是今生没有听过的一种清脆入谷的神音,听着、听着,心里积压了很久的郁闷这才变做一片湖水,将胸口那堵住的墙给化了。 这两只铃铛,是丈夫在工地里向一个奈及利亚工人换来的,用一把牛骨柄的刀。 丈夫没有什么东西,除了那把不离身的刀子。唯一心爱的宝贝,为了使妻子快乐,换取了那副铃。那是一把好刀,那是两只天下最神秘的铜铃。 有一年,我回台湾来教书,一个学生拿了一大把铜铃来叫我挑。我微笑着一个一个试,最后挑了一只相当不错的。之后,把那两只奈及利亚的铜铃和这一只中国铃,用红线穿在一起。每当深夜回家的时候,门一开就会轻轻碰到它们。我的家,虽然归去时没有灯火迎接,却有了声音,而那声音里,唱的是:“我爱着你。” 至于左边那一串被女友当成乡愁给我的三个铜铃,而今的土产、礼品店,正有大批新新的在卖。而我的乡愁,经过了万水千山之后,却觉得,它们来自四面八方,那份沧桑,能不能只用这片脚踏的泥土就可以弥补,倒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