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哪些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哪些特点,第1张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古典主义三杰,维也纳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以他们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音乐开始盛行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

这个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

而以萧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空的界限并不明显,他们曾经共存过一段时间。而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明确划分两者的定义也不是很容易的,这些定义常常因为过于简单化而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古典主义像线条一样棱角鲜明,而浪漫主义却偏重于色彩和情感,并含有许多主观和空想的元素。这是音乐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而我想,两种音乐间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非音乐的元素上。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改变,他们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因为不管那些富人们多么慷慨的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多数收入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讲作曲家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及的做出大众想听到的音乐。

古典主义像木刻一样,理智,清晰,充满了逻辑思维的感觉,而浪漫主义的音乐就像水彩和五颜六色的油画一样,充满了人的各种感情,喜欢古典主义的恢弘和大气,更喜欢浪漫主义的细腻与贴心。听莫扎特的《女人心》感受“笑声与眼泪的结合”,也喜欢听舒波特的《小夜曲》,那种精致和小巧让人惊叹不已。我喜欢音乐,喜欢各种类型的音乐,他们让我感受到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激情和感动,音乐让我充实,让我学着感动,音乐是有情感的,他让人哭泣,让人欢笑,让渐渐走向非我的人重新走向自我。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无法脱离的基础。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

随着法国大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作曲家的生计也受到影响,由最初依赖宫廷、教会供养转变为独立的经营者。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的因素,则包含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创作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而浪漫主义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体现。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在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时代逐渐走入历史。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

虽然舒伯特逝世时只有31岁,他创作了超过六百首歌曲,九首交响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歌剧等等。最著名的歌曲有:《死与少女》、《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野玫瑰》、《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裏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舒伯特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1797~1828)Schubert,Franz Peter,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 ,1828年11月19日卒于同地。童年时从父亲学小提琴、从哥哥学钢琴,11岁入神学寄宿学校,开始显示音乐创作才能,歌曲《夏甲的悲叹》就是这时创作的。1814年他在父亲的学校里当助理教员,同时从事创作。1816年起专事作曲,但稿酬菲薄,生活清贫。像《流浪者》这样举世闻名的歌曲,舒伯特只拿到两个古尔盾,而出版商在40年间赚取了27000个古尔盾 。他十分崇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曾将所作4首法国歌曲主题钢琴变奏曲献给贝多芬,并在贝多芬病危时两次探望他,亲举火炬参加贝多芬的葬礼。他临终前一天病得神志昏迷,还发出呓语:“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他的墓与贝多芬的墓相毗邻,1888年一起迁葬维也纳中央公墓,原墓地则成为舒伯特公园。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 》、《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 》(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 》、《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 。 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早年生活和教育

舒伯特生於Himmelpfortgrund,维也纳的近郊。他父亲,弗朗茨(Franz),是一个莫拉维亚(Moravia)农夫的儿子,是一个小镇学校的校长,亦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的母亲,伊利莎白·维兹(Elizabeth Vietz), 在结婚前曾当过厨师娘。舒伯特连他在内,共有15名兄弟姊妹,当中包括一位早在1783年就已出生的私生子。不过这15人当中,有10名在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余下的五人除了舒伯特以外,分别是:Ignaz (b 1785), Ferdinand (b 1794), Karl (b 1796), Franz, 以及女儿Theresia (b 1801) 他们的父亲,一位正直而崇高的人,展现出相当的教育才华;他的位于 Himmelpfortgrund 的学校有着丰富的生源。他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并将自己对音乐技法的尺度传授给他的两名长子 Ignaz 和 Fredinand。

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开始随父亲正规学习音乐,六岁时开始在Himmelpfortgrund学校上课,并渡过他人生中比较快乐的时光。父亲教导他小提琴,兄长Ignaz教导他钢琴。当他七岁时,他已经超越了他的父兄,转为跟随 Michael Holzer,Lichtenthal 教堂的乐队长,学习音乐。可是Holzer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Holzer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说不出话来。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个学徒工曾带他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他的早年教育更显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在公众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样看来,他童年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他踏上音乐家之路的。

1808年八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并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唱歌。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天赋引起了当时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传说他因妒嫉谋杀了莫扎特)的注意,萨列里决定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 舒伯特早期的室内乐和有特点,后来人们知道他家在周日和节假日经常演练弦乐四重奏,他的两个兄弟拉小提琴,他父亲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这正是他后来为之谱曲的业余合唱的雏形。他在寄宿学校后来的时光里,又陆续写了很多室内乐,几首歌曲,一些钢琴曲片断,一首Kyrie (D31)和Salve Regina (D27), 一首风琴octet(D72/72a) - 据说是悼念他1812年去世的母亲。一首cantata (D110), words and music, for his father's name-day in 1813, 和他的毕业作品 - 生命(life), 他的第一首交响曲(D82)。

教师生涯

在1813年底他离开了寄宿学校,同时为了避免服役便去了他父亲的学校作为底班的教师。此时他的父亲也与一位来自近郊 Gumpendorf 丝绸商人的女儿Anna Kleyenboeck再婚。其后的两年里年轻的舒伯特忍受着繁杂的工作,他倒也游刃有余。尤其是萨列里一直对他单独教授作曲。可以说萨列里是教他时间最长也是对他最有影响的老师。因为萨列里是头一个将Biedermeier(指1815-1848)风格溶入维也纳教堂音乐的作曲家,所以舒伯特早期作品有他老师的教堂音乐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萨列里用多种语言写了大量歌曲,这也对舒伯特早期大量出产歌曲给出了解释。 他的第一部歌剧-- Des Teufels Lustschloss (D84) -- 和第一部弥萨曲 -- in F major (D105) -- 都作于1814年, 同年他还写了三部弦乐四重奏,第一首交响曲no2 in B-flat major (D125)和17首歌曲,其中包括经典的Der Taucher(D77/111) 和 Gretchen am Spinnrade (D118, published as Op2)。但这些和1815年的作品数量比,就逊色了。在1815年,尽管有教课的工作,还要找萨列里上课,以及生活的很多杂事,他的产量高得让人难以置信。第二交响曲second symphony in B-flat (D125) 完成了,紧接着第三in D major (D200)。他又写了两首弥萨曲,第一首仅用了六天。三首歌剧Der vierjährige Posten (D190), Fernando (D220) 和Claudine von Villabella (D239)-- 另外两首, Adrast (D137) 和 Die Freunde von Salamanka (D326), 没有完成。 另外还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四部奏鸣曲,及零散的钢琴曲,以及146 首歌曲。有些歌曲还很长。他光10月15日写了8首歌,10月19日7首。

1814年12月舒伯特结识了诗人Johann Mayrhofer: 由于舒伯特的性格,他们的友谊很快发展至亲密无间。他俩的脾气不一样,舒伯特率直,开放,阳光,Mayrhofer忧郁,沉默寡言,将人生看作对人的忍耐力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我们随后会看到,对舒伯特后来的帮助是多方面 。

朋友的支援

如果说1815年是舒伯特创作丰富的一年,那么1816年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他为歌德的诗歌魔王谱曲,为好友Spaun惊叹不已。几周后,一个家境殷实的学生Franz von Schober,因为曾经在Spaun的家里听过舒伯特的歌曲,前来拜访。他提出让舒伯特辞去学校的差事,并资助他安心进行音乐创作。这个建议可谓雪中送炭。因为舒伯特刚刚申请卢布尔雅那宫廷乐师未果,正为压抑的教职闷闷不乐。他父亲很快同意了他的决定,很快在四月末他搬到了Schober家寄宿。舒伯特曾经为了补贴家用试图教授音乐,但很快放弃,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他后来说,"我整天都在写,每当我完成一部,马上开始下一部。"

同一时期舒伯特的朋友圈子也不断扩大。Mayrhofer介绍他认识Johann Michael Vogl,著名的男中音,他为给舒伯特扩大影响经常在维也纳的沙龙演唱他谱的歌曲:Anselm Hüttenbrenner和他的兄弟Joseph是舒伯特的忠实歌迷。出色的钢琴家Joseph von Gahy经常演奏他的奏鸣曲和幻想曲。音乐世家Sonnleithner一家,因为大儿子与舒伯特在皇家学院是同学,让舒伯特自由出入, 而且为他举办音乐聚会,这种聚会很快被称为“舒伯特圈子(Schubertiaden)”。生计对于舒伯特来说也不是问题。毫无疑问,舒伯特当时一无所有,他辞掉了教职,却也没有演出收入。而且那时没有出版商对他的作品感兴趣。但是他的仗义朋友们经常无所求的接济他。有个给他提供住处,有的提供乐器。他们一起出去吃饭,碰上谁带钱谁就付钱。舒伯特是聚会的明星,但一贫如洗。据说他有十几个外号。最有特点的一个是“什么能耐?”,更通俗一些就是“他买单?”当一个新人被介绍给舒伯特认识时,他经常这样问。舒伯特的另一个外号是“小蘑菇”。以为他只有1米57,又是个小胖子。

逝世

舒伯特的坟墓,在 维也纳中央公墓在他的创作旺盛时期,他的健康恶化。 自从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斗争 尽管有人提出其他的病因,最终的病症很可能是伤寒症;他晚期的病状与汞中毒的病状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纪早期被用来治疗梅毒的药物;无论如何,没有足够的证据来作出确定的诊断。他于1828年11月19日死于维也纳,哥哥费迪南德的公寓里,卒年31岁。根据他的要求,死后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的墓边。 1888年,舒伯特以及贝多芬的坟墓被迁到了维也纳中央公墓,与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墓为邻。

1872年,弗兰克 舒伯特的纪念碑在维也纳的中央公园被建立起来。

1、罗伯特·舒曼: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bai》、《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等。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3、舒伯特: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5、弗朗茨·李斯特:

代表作《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 “ 歌曲之王 ” 。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1《魔王》D328(op1)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

2《圣母颂》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

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3《小夜曲》

舒伯特于1828年他逝世前数月完成这首小夜曲。原为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题名,意借天鹅临死才放喉歌唱之说,暗示这一套曲为作者绝笔。《小夜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

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明朗,模仿吉它的伴奏,表现了一位青年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

第一段歌词是对四周幽静环境的描绘。接着是8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

第二段中部转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使感情变得激动,形成全曲高潮。

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随着以D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渐远去。

4、《摇篮曲》

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如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歌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摇篮曲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而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哼唱着摇篮曲长大。母亲通过摇篮曲,把人生的哲理,未来的希望以及母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灵中开花、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母亲们,不要忽视一首短短的摇篮曲,它会影响你的孩子——祖国未来花朵的一生。

[编辑本段]舒伯特的风格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谈到舒柏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

[编辑本段]舒伯特作品集

作品类型 - - 作品名 - - 原名 - - 作品编号 - - 创作时间 - - 调式

交响曲 - - 第一交响曲 - - Symphonie No1 - - OP82 - - 1813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二交响曲 - - Symphonie No2 - - D125 - - 1814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 第三交响曲 - - Symphonie No3 - - D200 - - 1815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四交响曲(悲剧) - - Symphonie No4 - - D417 - - 1816 - - C小调

交响曲 - - 第五交响曲 - - Symphonie No5 - - D485 - - 1816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 第六交响曲 - - Symphonie No6 - - D589 - - 1818 - - C大调

交响曲 - - 第七交响曲 - - Symphonie No7 - - D729 - - 1821 - - E大调

交响曲 - - 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 - Symphonie No8 “Unvollendete” - - D759 - - 1822 - - B小调

交响曲 - - 第九交响曲(伟大) - - Symphonie No9 “The Great” - - D944 - - 1825 - - C大调

交响曲 - - 第十交响曲 - - Symphonie No10 - - D936A - - 1828 - - D大调

交响曲 - - 交响曲片段 - - - - D708A - - 1820 - - D大调

重奏 - - 八重奏 - - Octet - - D803 - - 1824 - - F大调

重奏 - - 钢琴五重奏(鳟鱼) - - Piano Quintet “Trout” - - D667 - - 1819 - - A大调

重奏 - - 弦乐五重奏 - - String Quartet - - D956 - - 1828 - - C大调

重奏 - - 第一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 - - D18 - - 1812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二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2 - - D32 - - 1812 - - C大调

重奏 - - 第三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3 - - D36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四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4 - - D46 - - 1813 - - C大调

重奏 - - 第五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5 - - D68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六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6 - - D7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 第七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7 - - D9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 第八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8 - - D112 - - 1814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九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9 - - D173 - - 1815 - - G小调

重奏 - - 第十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0 - - D87 - - 1813 - - 降E大调

重奏 - - 第11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1 - - D353 - - 1816 - - E大调

重奏 - - 第12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2 - - D703 - - 1820 - - C小调

重奏 - - 第13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3 - - D804 - - 1824 - - A大调

重奏 - - 第14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 - String Quartet No14 “Der Tod und das Modchen” - - D810 - - 1824 - - D小调

重奏 - - 第15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5 - - D887 - - 1826 - - G大调

重奏 - - 第一钢琴三重奏 - - Piano Trio No1 - - D898 - - 1827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二钢琴三重奏 - - Piano Trio No2 - - D929 - - 1827 - - 降E大调

重奏 - - 弦乐三重奏一 - - String Trio No1 - - D581 - - 1817 - - 降B大调

重奏 - - 弦乐三重奏二 - - String Trio No2 - - D471 - - 1817 - - 降B大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一 - - Violin Sonatas No1 - - D384 - - 1816 - - D大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二 - - Violin Sonatas No2 - - D385 - - 1816 - - A小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三 - - Violin Sonatas No3 - - D408 - - 1816 - - G小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四 - - Violin Sonatas No4 - - D574 - - 1817 - - A大调

奏鸣曲 - - 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 - - Arpeggione Sonata - - D821 - - 1824 - -

奏鸣曲 - - 第一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 - - D157 - - 1815 - - E大调

奏鸣曲 - - 第二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 - - D279 - - 1815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三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3 - - D459 - - 1816 - - E大调

奏鸣曲 - - 第四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4 - - D537 - - 1817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五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5 - - D557 - - 1817 - - 降A大调

奏鸣曲 - - 第六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6 - - D566 - - 1817 - - E小调

奏鸣曲 - - 第七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7 - - D568 - - 1817 - - 降E大调

奏鸣曲 - - 第八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8 - - D571 - - 1817 - - 升F小调

奏鸣曲 - - 第九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9 - - D575 - - 1817 - - B大调

奏鸣曲 - - 第十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0 - - D613 - - 1818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11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1 - - D625 - - 1818 - - F小调

奏鸣曲 - - 第12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2 - - D - - 1819 - - 升C小调

奏鸣曲 - - 第13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3 - - D664 - - 1819 - - A大调

奏鸣曲 - - 第14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4 - - D784 - - 1823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15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5 - - D840 - - 1825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16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6 - - D845 - - 1825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17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7 - - D850 - - 1825 - - D大调

奏鸣曲 - - 第18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8 - - D894 - - 1826 - - G大调

奏鸣曲 - - 第19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9 - - D958 - - 1828 - - C小调

奏鸣曲 - - 第20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0 - - D959 - - 1828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21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1 - - D960 - - 1828 - - 降B大调

弥撒 - - 德意志弥撒 - - Deutche Messe - - D872 - - 1826-1827 - -

弥撒 - - 第一号弥撒 - - Mass No1 - - D105 - - 1814 - - F大调

弥撒 - - 第二号弥撒 - - Mass No2 - - D167 - - 1815 - - G大调

弥撒 - - 第三号弥撒 - - Mass No3 - - D324 - - 1815 - - 降B大调

弥撒 - - 第四号弥撒 - - Mass No4 - - D452 - - 1816 - - C大调

弥撒 - - 第五号弥撒 - - Mass No5 - - D578 - - 1819-1822 - - 降A大调

弥撒 - - 第六号弥撒 - - Mass No6 - - D950 - - 1828 - - 降E大调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12首 - - Samtliche Walzer for Piano - - D145 - - 1814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20首 - - - - D146 - - 1815 - -

舞曲 - - 舞曲原型36首 - - - - D365 - - 1816-1821 - -

舞曲 - - 伤感的圆舞曲34首 - - - - D779 - - 1823 - -

舞曲 - - 圆舞曲12首 - - - - D924 - - 1826 - -

舞曲 - - 圆舞曲12首 - - - - D969 - - 1826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兰德勒舞曲 - - Landler for Piano - - D790 - - 1823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德国舞曲 - - German Dances for Piano - - D783 - - 1823-1824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埃科赛斯舞曲 - - Ecossaises for Piano - - D781 - - 1823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 - - Marches for Piano Duet - - D602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军队) - - - - D733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6首 - - - - D819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 D859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2首 - - - - D886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 D928 - - - -

为四手连弹而作的钢琴作品 - - Piano - - Music for four Hands - - D - - - -

音乐的瞬间 - - - - Moments Musicaux - - D780 - - 1827 - -

即兴曲 - - 即兴曲11首 - - Impromptus - - D899935946 - - 1827-1828 - -

合唱 - - 圣母颂 - - Magnificat - - D486 - - 1815 - - C大调

合唱 - - 圣母悼歌 - - Stabat Matet - - D175383 - - - -

幻想曲 -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幻想曲 - - Fantasie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934 - - 1827 - - C大调

幻想曲 - - 流浪者幻想曲 - - Fantasy in C “Wanderefatasie” - - D760 - - 1822 - - C大调

回旋曲 - - 为小提琴与弦乐而作的回旋曲 - - Rondo in A for Violin and Strings - - D438 - - 1816 - -

回旋曲 -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回旋曲 - - Rondo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895 - - 1826 - - B小调

声乐套曲 - - 美丽的磨房女 - - Die Schone Mullerin - - D795 - - 1823 - -

声乐套曲 - - 冬之旅 - - Winterreise - - D911 - - 1827 - -

声乐套曲 - - 天鹅之歌 - - Schwanengesang - - D957 - - 1828 - -

歌曲 - - 歌曲 - - Lieder - - - - - -

歌剧 - - 费拉布拉丝 - - Fierrabras - - D796 - - 1823 - -

戏剧配乐 - - 罗莎蒙德 - - Rosamunde - - D797 - - 1823 - -

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 “ 歌曲之王 ” 。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舒伯特(Franz Sd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贝多芬的崇拜者,在贝多芬的葬礼上,他擎着火炬非常悲痛地跟着送葬的行列,把贝多芬的灵枢送到墓园。一年后,他竟也染上热病,追随他心中的偶像而去了。

在舒伯特短暂而痛苦的一生中,舒伯特过的是贫穷的生活,他的天才是在他死后才被人们认识的。

舒伯特l797年生于维也纳附近的里克登塔。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他受过的音乐教育,是小时候父亲教他小提琴、钢琴。

「魔王」是歌德写的诗,由舒伯特谱曲。 是舒伯特十八时写的一首艺术歌曲。虽然他在十七岁就已经谱出《纺车旁的葛莱卿》这支名曲(此歌被看作是近代歌曲的开始),而作曲家却把《魔王》编为他作品的第一号,原因是:《魔王》是他所作的一百多首作品中第一首获得出版的(也在五年后)。有人说,仅凭这首歌,舒伯特的名字就可以永垂史册。

十八、十九世纪德国被称为里特(Lied)的艺术歌曲,其歌词往往选自文学名作。《纺车旁的葛莱卿》和《魔王》的词便都是出自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手笔。歌德的叙事诗《魔王》是极富浪漫气息的杰作。1781年4月,作家在德国东部图林根地方库尼兹村的纵树旅馆投宿,听说这样一件真人真事:前几天,就在这个村子,有一个农民连夜骑着马,抱着自己的病孩,穿过森林,赶往耶拿,那位名医对孩子的病也毫无办法。这样,父亲只得带着孩子往回赶,一路上父亲紧紧地搂住自己的孩子,唯恐失去了他。可是,还没有赶到家,孩子已经死在半路上了。歌德由此想到德国的一则民间传说:魔王艾尔(Erlkonig)常在黑夜中把孩子抱走。于是,以新闻为情节、以魔王为主题的富有幻想的诗作就在枞树旅馆里写出来了。在歌德笔下,孩子分明看见头戴王冠、身披王袍的魔王和他的女儿,并且听见魔王对他说话的声音:“可爱的小孩,跟我去吧,我和你做游戏,那海边有许多鲜花,我的母亲有绣金衣裳……我的女儿会陪你唱歌、跳舞,她的样子真好看……, 我真喜欢你,如果你不愿去,我就强迫你。”他感到害怕,于是把脸倚偎在父亲的怀里。可是仅仅感到不安的父亲除了这树、雾和枯叶,却什么也没看见。

在舒伯特以前,有许多作曲家对这首诗尝试过谱曲,其中一位名叫勒威的谱得也很好,而舒伯特谱的则比他更绘声绘色、惊心动魄,富有戏剧性。在舒伯特一口气通谱下来的歌曲《魔王》中,除了首尾的旁白,全都用对话来表现,父亲、儿子、魔王这三个角色(加上叙述者共四个角色)都有各自的力度层次,父亲总是柔声地询问和安慰着孩子,试图解除他的恐惧,然而他最后一次对孩子说“那只是老杨柳树”的时候,他自己也为无名的恐惧所裹挟,而加紧策马奔驰(这里的伴奏极富效果),已经极度虚弱的儿子三次惊恐地求援都是用了全副精力,并且一次比一更声嘶力竭(音区更高、力度更大),可是每次都是话未说完就浑身瘫软、力不从心了(力度变弱)魔王是以甜言密语诱拐的手段,没有张牙舞爪的声势,它的旋律是抒情性的,当它说到会唱歌跳舞的女儿时,甚至把声音放得更轻柔。为了便于欣赏时区别不同的角色,这里列出他们的台词次序:叙述者(16-32小节,森林中的夜行者),父亲(37-40小节,“为什么害怕”),儿子(42-50小节),父亲(52-54小节),魔王(58-72小节,“我和你做游戏”),儿子(73-79小节),父亲(81-85小节),魔王(87-96小节,“我的女儿陪你”),儿子(98-104小节),父亲(106-112小节)魔王(117-128小节,“我要强迫你”),儿子(124-131小节),叙述者(133-140,143-147汪节,孩子已经死了)。

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前奏曲中就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除了努力以歌曲的旋律表达歌词的情绪(不完全是“好听”)外,还特别重视伴奏在造型上的作用。与歌曲歌词密切配合形成一体的伴奏,是舒伯特歌曲的特色和艺术性所在。

据说舒伯特写完此曲后,曾郑重地抄了一份谱子寄给歌德,歌德并没有注意,后来他在维也纳的一次音乐会上听到女高音歌唱家德富里昂夫人演唱时深为感动,然而这时舒伯特已经长眠,以后钢琴大师李斯特把歌曲《魔王》改编成钢琴独奏曲,作曲家柏辽兹又把它改编成管弦乐曲,可见舒伯特的这首艺术歌曲确属歌曲中的佳作

这首曲子的伴奏可以说是舒伯特的歌曲中,最精采也最困难的舒伯特是艺术歌曲的大师,世上至今没有人能超过他。他创作的速度惊人。他的朋友记述他写作名作《魔王》的情形:"我们走到门口,见他捧着一本书,高声朗读《魔王》的诗。他读得十分出神,全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来访。他拿着书册在室内反复徘徊,突然把身子靠在桌子上,拿起笔在纸上飞速地写着,然后拿着记下的谱跑到空微克德学校去弹奏改谱……当天晚上整个学校已经在唱《魔王》。"

舒伯特和肖邦音乐风格的区别有和声模式运用的不同,转调的不同,音乐情绪不同。

一、和声模式运用的不同

1、舒伯特:舒伯特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和声模式。

2、肖邦:肖邦音乐中的和声“变换色彩”常常是通过交替调式来实现的,在配上新和声版后获得新的表现意义。

二、转调的不同

1、舒伯特:舒伯特转调之前给人一个合理的准备,转调之后却让人感到意外,转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调性上去了。

2、肖邦:肖邦的许多作品里喜欢三度关系的转调,比如在肖邦的谐谑曲第二首,开始是降B小调,然后转到十分明快流动的降D大调。

三、音乐情绪不同

1、舒伯特:舒伯特的室内乐创作也延续了古典传统,音乐真挚亲切,强调旋律因素,有较强的抒情性。舒伯特的早期交响曲具有维也纳流行的抒情轻松的音乐风格。

2、肖邦:肖邦的音乐中充满着含蓄内在,均衡典雅的古典精神,不仅表现在音乐创作中,同时也反应在他的钢琴演奏风格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813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