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民歌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岛国。它与我国隔海相望。日本的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多彩。日本音乐多与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如谣曲是古典剧“能剧”的一个要素,义太夫调是大阪木偶戏的音乐,常盘津调、清无调是日本歌舞伎的音乐。日本的民歌同日本人民的劳动、日常生活、宗教祭祀和民间的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日本民歌按体裁可分为10类:田歌、场地歌曲、山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祝贺歌、节日歌、游戏歌、儿歌。`
日本音乐受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五声调式的影响,因此日本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运用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日本民歌的五声调式可分为无半音调式和有半音的五声调式两种。
如无半音调式有:Sg5M=Z
律调式: 5 6 1 2 3 5 民谣调式: 6 1 2 3 5
有半音调式的有:
都节调式: 3 4 6 7 1 3 琉球调式: 1 3 4 5 7 1 作品赏析
《拉网小调》
顾名思义,《拉网小调》是日本渔民的拉网号子。日本周围环海,国土又呈四个大岛和若干小岛,渔业发达。渔民在海上捕鱼是跟大海及风浪搏斗,有捕获鱼群的喜悦,也有许多风险,这种生活使他们性格坚毅豪迈,也对命运把握不定,所以难免又有些迷信色彩。这首歌的实际内容并不多,但生动地体现了海上渔民的生活情景。大量的虚词、语气词、半说半唱的“喊号”表现了拉网时的紧迫节奏。
这首歌在我国也曾广泛传唱,有些歌唱家以此歌作为自己的代表曲目。
(二)、印度尼西亚民歌
在亚洲大陆与澳洲大陆之间,太平洋与印度洋浩瀚辽阔的洋面上,有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那就是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一多民族的国家,共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历史上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过经济、文化的交往,近代又长期成为荷兰的殖民地,由于种种原因,印尼音乐的形态多种多样。在印尼人民的生活中,音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中爪哇发展并流行于全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一种叫做“佳美兰”的音乐,印尼人民视加美兰音乐为国宝,在世界上(特别在西方国家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佳美兰音乐使用二种音阶。一种叫“斯连德罗”的五声音阶;一种叫“佩洛洛”的七声音阶。印尼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流行于西爪哇的传统歌曲“邓邦”。它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歌曲,表现其特定的内容,如爱情、思乡、道德等,:“邓邦”的节奏缓慢,曲调一般带有伤感孤寂的情调。到了近代,在印尼各地流行着一种叫“克龙宗”的歌曲。它是一种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16世纪,葡萄牙人因战败而成为荷兰人的俘虏,居住爪哇各地,在他们中间传唱一种叫“法多”的葡萄牙民歌,在印尼人民中流传,并与佳美兰音乐和邓邦歌曲的一些因素融合,从而形成了克龙宗歌曲的风格。著名的《梭罗河》、《椰岛之歌》、《莎丽楠蒂》等就是克龙宗歌曲。>)
作品赏析
《星星索》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歌。巴达克的主要分布有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山区,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他们主要从事农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浆起落节奏而发出声音。
(三)、俄罗斯民歌
俄罗斯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就出现了崇拜偶像的仪事歌曲。这种歌曲与一定的祭祀仪式结合在一起,或是表现婚丧内容,或是欢乐的歌舞,或是哀伤的哭腔,以后又产生了仪式歌曲以外的抒情民歌。俄罗斯民歌在15至16世纪渐完善和定型,并形成 了其独特民族风格。俄罗斯民歌体裁众多,最曲型的是“悠长歌”。这种歌曲的旋律自由宽广,调式交替变更,节拍节奏灵活,单声部和多声部结合。此外还有仪式歌曲、历史歌曲、叙事歌曲、颂歌等。仪式歌曲主要反映人民的生活习俗,如婚礼歌,是由新娘的亲属,女伴们唱的,表示离别之情。像《飞去的燕子》就是这类歌曲。抒情歌曲以反映爱情为内容,旋律优美,并多采用二声部或三声部,或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歌手们可自由选择声部自由组合,并可随时调整,以保持声部的均衡,如《渔夫之歌》。这首歌声部采用富有特色的俄罗斯自然小音阶,低声部采用旋律小音阶,旋律抒情。有名的叙事歌曲有《儿子战死在疆场》、《一个果园绿丛丛》等,常用四声部合唱形式,且有明显地庄严肃穆的色彩。
1、《三套车》
这是一首反映俄罗斯劳动人民贫困生活经历的民歌。我国民歌《脚夫调》、《长江苦》等与之近似,也表现了同样的内容。这首歌调式为和声小调式,4/4拍分节歌形式。歌曲以中庸的速度和忧郁的音调,诉说着人世间的不平。歌曲共有三段歌词,第一段词是以叙述者的口吻唱出的,第二段是乘车人的问话;小伙子你为什么愁,为什么低着你的头?第三段是赶车人道出积郁在心中的苦闷,这一段旋律以变奏的手法冲向高音区,形成全曲的高潮,而后歌曲又重新回到前面的旋律上来,并反复着这一音调而结束全曲,表现出一种悲哀和无奈的叹息。
2、《伏尔加船夫曲》
这首歌曲反映出伏尔加河岸边纤夫的痛苦生活,歌曲的性格沉重,粗犷而富于反抗精神。此曲为4/4拍,调式为自然小调,适合于男低音演唱。俄罗斯杰出的男低音歌唱家夏利亚平对这首歌的艺术处理深入细致,使这首本来只是在民间传唱的歌曲,艺术形象更加完整,他采用极好声音控制力从弱到强再到弱的演唱处理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出纤夫拖着沉重的货船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的情景,经过夏利亚平的演唱这首歌已流传到世界各地,并成为一首世界名曲。
(四)、英国民歌
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人口的80%是英格兰人,还有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历史上英国和爱尔兰曾居住着凯尔特、朱特、盎格鲁、撤克逊和诺曼等民族,国世纪时法国北部某些地区也曾辖属于英国。爱尔兰独立后,英国与爱尔兰仍有不少微妙联系,因此英国音乐文化较为复杂。英国民歌是七声自然调式,还有很多是五声音阶的调式,曲调具有哀愁伤感的特色。英国的民间乡土音乐还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风俗习惯和基督相结合垢特色,有圣诞颂歌“凯罗尔”和在节日里围着花柱跳舞的摩里斯舞曲。I
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的民间音乐独具特征,以至一直吸引着像海顿、贝多芬、格林卡等许多卓越的音乐家对这些民间音乐的兴趣。在英国、苏格兰的民间音乐中,叙事体裁有着重要意义,苏格兰民间音乐的特点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旋律丰富,节奏明显。爱尔兰民间音乐的调式是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为基础的,其中五声音阶的因素明显突出。爱尔兰民歌中有很多独特的五拍子和拍子节奏,从中可看到古老说唱所留下的痕迹。
作品赏析
《友谊地久天长》
这首民歌是苏格兰民歌中的佳作,由于这个曲子出现在美国40年代影片《魂断蓝桥》里,使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这首歌还有一个名字叫《一路平安》,人们习惯在和朋友告别时演唱这支歌。这首歌的歌词是由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原苏格兰古老民歌《过去的好时光》而写的。歌曲为2/4拍,采用典型的苏格兰五声调式写成。歌曲分为AB两段,前八小节是A段,B段是副歌部分,歌曲结构规整,节奏鲜明,其特点是以附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婉转,情感丰富,歌词纯朴自然,深切感人,歌曲还通过副段重复的歌词,更加渲染了分别时依恋不舍和分别后思恋之情的气氛,此歌唱出友谊地久天长的主题。这首歌还有三拍子的记谱,**《魂断蓝桥》中就是以三拍子的圆舞曲出现的。
(五)、意大利民歌
意大利人的性格热情豪放,喜欢歌唱,意大利的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民歌美丽动人,丰富多彩,按地区可分为南部、北部、中部和撒丁地区。南部的民歌特点是曲调清晰,采用小调式,节奏自由,曲调高亢。北部曲调以三和弦的和弦音为主,调式为大调和小调,曲调华丽而富于装饰性,常常有加复调的合唱,节奏型严格,多为分节歌形式。中部地区的民歌曲调华丽,富于装饰,节奏有严格的和自由的两种,撒丁地区的民歌有复杂的多声部结构的四重唱,歌唱以领唱开始,其它声部只唱衬词,歌手嗓音深沉,曲调华丽,多装饰音,近似西班牙和阿拉伯风格。
意大利民歌的种类有:船歌、恋歌、牧歌、叙事歌、情歌、小夜曲、饮酒歌等,意大利民歌流利生动,极富歌唱性和浪漫色彩。
作品赏析
1、《桑塔•露琪亚》
这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在意大利各地都有。《桑塔•露琪亚》是一首由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民族风格创作的歌曲,这首歌采用了3/8拍的节奏,突出了船歌的特点,给人以一种水面上起伏晃动的感觉。歌曲采用了大调式音阶,用分节歌形式写成。这首歌配有伴奏,适合于用吉它伴奏,传说桑塔•露琪亚是一个女神的名字,她是美丽幸福的象征。桑塔•露琪亚是首爱情歌曲,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和呼唤爱情的主题。这首歌的节奏充满活力,旋律优美婉转,歌调和唱词结合紧密,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它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喜爱,也是男高音歌者喜欢的曲目之一,可谓“雅俗共赏”。
2、《重归苏莲托》
这支歌不仅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民歌,也是男高音歌者最喜欢演唱的独唱曲之一。其实这首歌是由意大利人詹巴第斯塔•德•库尔蒂斯、埃尔内斯托•德•库尔蒂斯兄弟俩创作的,弟弟埃尔内斯托•德•库尔蒂斯曾写了很多拿坡里歌曲,《重归苏莲托》是最著名的一首。
拿坡里是个海滨城市,游览胜地苏莲托距此不远。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山坡上长满果树,每逢秋季,果实里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许多建筑都建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景观奇特。苏莲托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诗人塔索的故乡,因此世界上许多名人都到过此处。
《重归苏莲托》这首歌属拿坡里船歌体裁,采用3/4拍节奏,节奏稍慢,歌词清新优雅,这首歌采用了大调式和小调式交替,第一部分从第1至第8小节为E小调,旋律优美柔和,第二部分为E大调,旋律也较明亮开放,从21小节处运用了调式的交替,使旋律的表现力丰富,歌曲的最后部分,结束在E大调上。
3、《我的太阳》
这是意大利19世纪作曲家卡普阿创作的歌曲,最初是在拿坡里民歌节上演出的,具有浓郁的拿坡里民歌风格,歌的旋律优美华丽,情绪奔放热情,加之类似探戈的伴奏音型的烘托,十分迷人,这首歌为2/4拍,大调式音阶,两段体写成,1至16小节为第一段,17至34小节为第二段。歌曲的第一段旋律在中低声区进行,曲调柔和宛转,赞美了辉煌的阳光,格调清晰。第二段的旋律高亢明亮情绪热情激动,与第一段对比强烈,歌中把爱人比喻成太阳,并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怀。
4、《啊!朋友》
这是一首我国人民十分熟悉的歌曲,由于它出现在南斯拉夫**《桥》中,有人误认为它是南斯拉夫民歌,实际上它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桥》描写了第二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战斗生活的内容,是我国观众十分喜爱的影片,**《桥》的插曲《啊!朋友》也在我国广泛传唱。
这首歌为2/4拍,弱起音型的节奏生动富有动力感,准确地反映出游击队机智勇敢,坚定乐观的形象,旋律舒展流利,质朴感人,由于使用了小调性的音阶,音调略带有些伤感的情调。
(六)、南斯拉夫民歌
南斯拉夫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是塞尔维亚即兴诗人的史诗性叙事歌曲。它具有传统的旋律型,音域不宽,塞尔维亚民歌的节奏变化丰富,其特点是旋律中常有增二度音程。调式多为自然大调式,南斯拉夫民歌的种类除古老的叙事歌曲外,还有抒情歌曲、诙谐歌曲、婚礼歌曲、仪式歌曲。单声部和二声部居多。
作品赏析
《深深的海洋》
这是一首十分有名的南斯拉夫民歌。歌曲以3/4拍的节拍特点描绘出浩翰大海的那种晃动和起伏不定的形象,歌曲的旋律委婉抒情,歌曲配置的二声部的低音旋律,抒情流畅,与高音旋律形成三、六度的和声关系,和声效果协和丰厚,突出了这首歌曲的抒情特点。歌曲的词曲结合紧密,在表现爱情歌曲的同类题材的民歌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叙事、倾诉、抒情三者结合很好,较好地反映出这首民歌以情感人的艺术特色。这首歌曲的情绪内在深沉伤感和忧郁,反映出恋爱时的失落。
(七)、美国民歌
美国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所属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州西北部,夏威夷州位于中太平洋北部。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今天,生活在美国的人民是汇集了各大洲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美国也因此有“民族熔炉”之称。因此美国民歌的特点是各式各样、品种繁多,美国民歌的形成和发展同原居住在美国境内的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密切关联,并经过长时期的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风格。在哥伦布发现之块新大陆之前,那里居住着印弟安人。当时印弟安人还处于原始公社的阶段,他们的歌曲主要是劳动、婚丧、作战的内容,用鼓等打击乐器伴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和节奏都很独特。16世纪后,随着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各国的移民也把各自国家的音乐文化带入了美国。其中英国音乐对美国音乐影响最大。移民们常唱起从家乡带来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民歌。在偏僻的肯塔基,田纳西等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英国古老的民间歌舞,在与墨西哥接壤的南部,民歌和舞蹈的特点与墨西哥、西班牙的风格近似,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歌曲中明显带有法国民歌的痕迹,1619年当第一批非洲黑奴被贩运到北美,又给美国民歌增加了新的内容,非洲黑人酷爱音乐,善于边劳动边歌唱,非洲黑人音乐动人的曲调和独特的切分节奏,对美国的音乐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美国19世纪杰出的作曲家福斯特热爱并钟情黑人音乐,他运用美国黑人的音调从事创作,并成为最优秀的黑人歌曲作家。他的代表作《老黑奴》、《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等,不但流行于美国,而且已成为世界名曲。他一生共创作了200余首歌曲,有很多歌曲都吸收了外国民歌的特点,最著名的还有《美丽的梦神》、《金发的珍妮》、《噢,苏姗娜》等。
作品赏析
1、《念故乡》
这首民歌是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最熟悉的歌曲之一,尤其是它的曲调,最早出现有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创作的《自新大陆交响乐》第二乐章里,关于这首民歌,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这首歌是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曲调,由后人填词,其二是说本曲原是美国民歌,德沃夏克是经过整理改编后用于交响乐中。无论怎样,这首歌曲的音乐是非常优美迷人的,从歌曲的名字念故乡便可清楚地说明这是一首思乡歌曲。歌曲是带再现三段体结构,六声大调式音阶,音阶排列为:1、2、3、5、6、7,曲调中省去了第四级“4”音,歌曲以缓慢的、节奏宽广悠长的旋律,细致而深入地刻画出人们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同其它的思乡曲一样,这首歌表现出一种寂寞、孤独的伤感情调。
2、《老人河》
这首歌是美国音乐剧《游揽船》中一首描写美国黑人悲惨生活的歌曲。这首歌曲采用歌谣体写成,每段采用了不同的节奏型,以突出不同段落的性质和情绪。此歌为大调式,2/2拍,歌曲旋律吸收了黑人灵歌的因素,每一段的情绪各不相同。第一段突出了叙事性,情绪压抑;第二段情绪激动,表现出一种愤怒的情绪;第三段和第一段相近;第四段速度徐缓,声区低沉,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第五段是歌曲的高潮,表达出黑人劳动者不甘心忍受白人统治者的奴役而奋起反抗的坚定信心。
(八)、加拿大民歌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半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临北冰洋,面积居世界第二。加拿大本土原居住着印弟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他们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印弟安人的音乐有着古老悠长的历史,民歌有狩猎歌、武士歌、巫医歌、宗教仪式歌、情歌等。歌声为2/4拍,伴奏的鼓声为3/4拍,音阶五声居多,也有六声、七声音阶的。生活在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的民歌主要是狩猎歌、划船歌、妇女劳动歌等,爱斯基摩伯音乐是单声部的,五声音阶式。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加拿大的民间音乐既有法国风格的民歌,也有英国风格的民歌,这些歌都是由移民从原来国家带来的,形成了加拿大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
作品赏析
《红河谷》
这是一首反映爱情题材的歌曲,表达了一位姑娘即将与情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歌曲的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动人,以中速4/4拍的节奏和分节歌的形式,体现出歌曲 的叙事性特点。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一个八度,但旋律却十分悦耳动听,有百听不厌之感。
(九)、埃及民歌
埃及的民歌朴素动人,表现出阿拉伯民间音乐的风格,埃及民歌有劳动歌曲、生活歌曲、悼歌、战争歌曲、仪式歌曲等。19世纪埃及成为英国殖民地,欧洲音乐对埃及亦有很大影响,埃及的军乐也因此十分著名。
作品赏析
《尼罗河畔的歌声》
这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首埃及民歌,歌曲表现了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埃及人民勤劳乐观的生活和精神风貌。歌曲为2/4拍,两段体结构,大调式音阶,歌曲由四小节前奏为引导,使歌唱部分进入。1至8小节是歌曲第一部分A乐段,A段两小节的过门之后是B乐段(11至18小节),B段重复演唱两遍,第二遍用“啊”字唱出前四小节后面四小节,歌词与前面相同。歌曲结束时加入了一个小的尾声。
这首歌曲共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歌词唱道:“太阳刚刚爬上山冈,尼罗河畔闪金光,家乡美丽的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在歌唱……”。描写了埃及人民在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活的场面。第二段歌词描写了月光下的夜晚,在椰树下面,人们吹奏起“阿拉戈”,摇着铃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表现出埃及人爽朗豪放的性格。这首歌曲的节奏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埃及民族特色。
(十)、西班牙民歌
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具有地区特色,由于西班牙所处地理位置是地中海西岸,为欧洲、非洲交通枢纽,历史上除受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外,还受到阿位伯文化和吉卜赛文化的影响。因而西班牙的音乐丰富多采。西班牙人民能歌善舞,其中“恰空”、“萨拉班德”、“霍塔”等舞在民间非常流行,这些舞曲体裁还被欧洲艺术音乐所采用。西班牙民歌主要是单声部的,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12世纪时民间艺人和游吟歌手是世俗音乐的主要传播者和创作者。西班牙浪漫曲和田园歌是很重要的民歌形式。浪漫曲流行于16——17世纪,多为抒情的和史诗性的,内容多样,常带有哀怨的性质。田园歌在15——16世纪最为流行,其特点是叙事和抒情性相结合,有时富于东方色彩,表情丰富,力度变化多样,表达出人民对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内心感受和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西班牙的民间乐器主要是吉它等弹拨乐器,还有打击乐响板和铃鼓等。
作品赏析
《鸽子》
是西班牙著名作曲家塞巴斯蒂安•依拉蒂尔创作的一首歌曲。他写过很多歌曲,大都带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歌色彩。《鸽子》这首歌是依拉蒂尔在古巴的哈瓦那侨居时所作,歌曲采用古巴民间舞蹈哈巴涅拉的节奏。一般采用中速或慢速,2/4拍,哈巴涅拉是19世纪传入并流行于西班牙的一种舞曲,据说依拉蒂尔和法国作曲家比才是好朋友,依拉蒂尔给比才以西班牙音乐的影响,而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著名的哈巴涅拉舞曲《爱情像一只自由鸟》就是直接引用依拉蒂尔的曲调。
《鸽子》为D大调,三段体曲式写成,1至19小节为第一段,20至34小节为第二段,后面的部分为第三段。每段都是由上下两乐句组成。它的句式特点是三段中后句均是前面乐句的完全重复,而每段终止处都是落在调式中的“3”(mi)音上,只是歌曲结束句时旋律音略有变化,最后结束在调式主音上。第一乐段歌曲以弱起节奏进入与三连音和附点音符结合,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音乐带有伤感的情绪。第二乐段旋律从正拍上进入,三连音音型热烈而激动人心,同后面切分音连接,使情绪就变得明朗奔放,表现了对恋人的一片深情。第三乐段仿佛是对昔日恋人的呼唤:“亲爱的小鸽子呀!请您来到我身旁,我们飞过蓝色的海洋,走向遥远的地方。”这里主人公把恋人比喻成“小鸽子”,非常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迫切地想与心上人相见的深厚的感情。这首歌节奏强烈,旋律优美,情绪热情奔放,三连音的运用独具特色,是首带有浪漫气质的优美迷人的歌曲。这首歌不仅流传于西班牙,而且在拉美国家中也广泛流传,我国人民也非常喜爱这支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