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多哦,给你看看 (我都是有完本的,有些下载可能有点困难,你要的话,我发给你)
哈利波特与护身符
HP黑夜中的华丽舞蹈(女主万能)
HP哥哥你是我的(女主穿越为小哈的妹妹)
HP得过且过(还可以)
[HP]执子之手(女主穿越成赫敏,和小哈是邻居)
HP时光幻想
HP佳儿的霍格沃兹这个我没有完本,建议你去普江搜
HP大学生穿越之旅
HP黑羽天使
以上全是写了很多的,也很好看,除了倒数3个其他我都有下载的完本,要的把邮箱留下
1.概念:
神经症(neurosis)原译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广义概念是一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据统计神经症性障碍在综合
医院的普通门诊占30%。在神经内科门诊占40%是临床上常见病。
2.主要表现为:
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心情抑郁、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症状或转换症状等。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
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其症状缺乏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自制力完好,社会功能相对较好,除癔症和惊恐发作之外,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过程。ICD-10不再采用传统的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划分,神经症也不再作为一个大类诊断的名称。而以神经症性障碍作为一个描述性用语。
3.分类
关于心理障碍尚无完善、科学的统一的分类。目前采用“精神和行为障碍”的分类系统。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DSM-Ⅲ),将神经症一词取消。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不再采用传统的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划分,神经症也不再作为一个大类诊断名词。而以神经症性障碍作为一个描述性用语,实际上神经症一词名亡实存,自然保留神经症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我国精神病学工作者对神经症概念巨大变迁,持不同观点,因此在1995年公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CCMD-2-R)中。仍然采用神经症及神经症类别中,神经衰弱和癔症。现将ICD-10、DSM-IV、CCMD-2-R关于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列表如下:
表 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对照
ICD-10 中文版( 1993 年)
DSM - IV ( 1994 年)
CCMD - 2 - R ( 1994 年)
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
-
400 恐怖神经症
F400 广场恐怖
30021-30022 广场恐怖
4000 场所恐怖
F401 社交恐怖
30023 社交恐怖
4001 社交恐怖
F402 特定的恐怖
30029 特别恐怖
4002 物体恐惧
F41 其它焦虑障碍
-
401 焦虑性神经症
F410 惊恐障碍
3001-30021 惊恐障碍
4010 惊恐障碍
F411 广泛性焦虑障碍
30002 广泛性焦虑障碍
4011 广泛性焦虑
F42 强迫性障碍
30003 强迫症
402 强迫性神经症
F431 恶劣心境
3004 心境恶劣障碍
403 抑郁性神经症
F44 分离性障碍
-
404 癔症
F440 分离性遗忘
30012 分离性遗忘
4040 分离性遗忘症
F441 分离性漫游
30013 分离性漫游
4041 分离性漫游症
F4481 多重人格
30014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4042 分离性身份障碍
F448 其他分离性障碍
30019 人为性精神障碍
4043 癔症性精神病
F444-F447 分离性运动感觉障碍
30011 转换障碍
4044 转换性癔症
F452 疑病障碍
3007 疑病症
405 疑病性神经症
F480 神经衰弱
-
406 神经衰弱
F488 其它特定的神经症性障碍
30081 躯体型精神障碍
408 其它神经症
F489 神经症性障碍未特定
3009 非精神病性障碍未注明
409 未特定的神经症
恐怖性神经症
(恐怖性神经症(phobic neurosis),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phobic anxiety disorder),简称恐怖症。本症是指患者对某些特定事件,处境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剧烈的恐惧和不安的内心体验,伴有面红、气促、出汗、心悸、恶心、乏力等植物神经症状,因而采取回避,以影响正常活动)
1.病因:
(1)性格特点:高度内向、害羞、被动、依赖、易焦虑、自幼受到母亲过多保护。
(2)心理因素:强烈精神刺激诱发本病,如夫妻分离、亲人死亡、意外事件、恐吓等。
(3)生理因素:据研究恐怖症病人的神经系统觉醒水平(arousal level)增高,处于过度觉醒状态,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4)遗传因素:调查资料提示恐怖症病人的父母和同胞患神经症的较多。
2.临床表现:
(1)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
多在17~30岁发病,其特点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他人注视自己,就面红、不自然、不敢抬头、怕与人对视、怕社交、怕在公共场合露面、怕演讲、怕与异性接触。社交恐怖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熟人,甚至亲属、配偶。(2)单纯恐怖症(simpbe phobic neurosis):
指对某一具体物件、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怖。如怕黑、怕登高、怕猫、怕狗等。随着年龄增长,恐怖就逐渐消失。
(3)场所恐怖(agora phobic):
患者怕进商店、剧院、教室、公共汽车等场所。否则就产生焦虑,严重不敢出门。恐怖发作时伴有抑郁,强迫及人格解体等症状。
3.治疗:
(1)行为疗法:
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先弄清患者恐怖症是如何形成的,首次发病时的情况。然后可用系统脱敏治疗或暴露冲击疗法。
(2)药物治疗:
目前无消除恐怖情绪的药物,安定等抗焦虑药物和心得安为代表的肾上腺β受体阻断剂,对恐怖症的躯体症状治疗效果较好。
(3)其它:
气功、松弛疗法及其它心理治疗也有一定作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培养、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 compulsive neurosis)简称强迫症,亦称强迫性障碍(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强迫症是指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行为为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
1.病因
①生物学因素
据研究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可能与5-HT系统的功能增强有关。凡是能抑制5-HT激动剂又可加重强迫症的症状。亦有报告脑器质性病变患者,如脑炎、癫痫、颞叶损伤等容易产生强迫症。强迫症患者与双亲的同病率为5%~7%(Rudin)高于普通人群。
②性格特点:
大多数有强迫人格,EKringlen(1965)报告患者病前72%病人有强迫人格,其表现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确定感、小心多疑事无巨细,缺乏灵活性,往往是理智胜于情感,逻辑强于直觉。③社会因素:工作过度紧张,要求过分严格,严重的精神刺激使人忧心忡忡,惶惶不安、反复思考,促使发病。
精神分析学认为,病人的性心理发育停滞在幼儿肛恋期,凭借心理上防卫机制,在道德和仪式行为观念与反社会意识之间保持平衡,因而产生强迫症状。行为医学认为强迫症是一种拘泥于固定习得模式的思想与行为。
2.临床表现:
①强迫观念:
包括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谒虑,对立思维等。强迫性怀疑是对自己怀疑,怀疑自己是否门窗关好等。与偏执人格者猜疑不同,对无意义往事及问题、反复思考,诉苦“脑子总是不闲着”、“脑子总是出现对立思维”等。
②强迫动作:
亦称强迫行为,指重复一种无意义的动作,如强迫洗手、洗衣等。它是继发于强迫观念或某个欲望,意在消失灾祸,或防范未然。
3、治疗:
(1)心理治疗:
①意念转移治疗;首先消除对本病的疑虑、解释、疏导,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当出现症状时转移意念,或作别的动作,转移注意力。如弹击手腕上的橡皮圈。
②森田疗法:要求病人对症状采取不怕、不理、不对抗态度,正常思维与强迫思维和平共处,顺其自然。
(2)药物治疗:
5-HT重摄取阻滞剂,氯丙咪嗪效果最好,每日150~250mg,用药3~4周后症状明显改善。
(3)其他治疗:
有条件适当更换环境,改变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有助于治疗。
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 neurosis)简称焦虑症)
1.病因
(1)性格特点:敏感多疑、胆小怕事、依赖性强、过分关心自己,情绪不稳。
(2)心理社会因素:多数病人家庭及社会环境较好,从小任性,娇生惯养,迁就溺爱。
(3)遗传因素:国外报道有遗传病史占15%,而对照组家庭中焦虑症仅占0~5%,女性遗传史高于男性。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普遍增强。近来报告认为体内儿茶酚胺增加,引起乳酸盐增加,是直接产生焦虑症的直接原因。
2.临床表现
(1)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亦称惊恐发作,急性焦虑。起病急聚,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仿佛窒息将至,疯狂将至,死亡将至。发作时意识清,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自行缓解。
(2)广泛性焦虑:
亦称慢性焦虑,自由浮动性焦虑。其特点广泛持续的焦虑,但不一定在某一特殊情境中发生。病人长期感到紧张,不安,提心吊胆,神经过敏,所谓无名(floating)的焦虑。伴有多汗、震颤、失眠等躯体症状。
3.治疗
(1)心理治疗
放松治疗,当全身放松时,生理警醒水平降低,脉搏、呼吸、血压、肌电及皮电生理指标都有改变,不仅有生理效应亦有相应的心理效果。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核心,大多数神经症的症状不是焦虑的“转换”,就是“焦虑”的投射。这些症状的出现换来焦虑的消除,因此通过精神分析,解除压抑,使潜意识的冲突进入意识,症状就消失。
(2)药物治疗
安定、多虑平、心得安、大剂量谷维素(150mg/日),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每150mg,逐渐增加至400mg,治疗效果显著。还有用r-氨基丁酸激动剂,氯苯、氨酸丁酸治疗惊恐发作,每日10~30mg,副作用少。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又称心境恶劣障碍(dysthmit disorder)。它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病程迁延的神经症,无明显精神运动性抑制和精神病性症状,其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1.病因
(1)心理因素:病前多有精神创伤,如亲人死亡、失恋、失业、夫妻分离、人际关系紧张等。
(2)人格特点:缺乏自信,惯于忧愁,悲伤观,多为抑郁质或胆汁质型气质。
(3)生物学因素:主要是儿茶酚胺和吲哚胺对情感状态的影响,而抑郁性神经症是否与生物胺有关,尚无法确定。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动作减少。临床分为(1)心理症状:抑郁心境、悲观绝望。(2)功能症状:兴趣减少,希望减少,能力下降。(3)躯体症状:昼重夜轻,早醒,食欲减少,体重下降,躯体不适,月经失调等。
3.治疗
(1)心理治疗
采取劝慰、鼓励、支持是重要的方法,使患者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力量,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在患者周围创造一个活跃、友好、激发病人兴趣、希望,增加独立意识的氛围。
(2)药物治疗
以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严重睡眠障碍服用氯硝安定,有强迫观念选用氯米帕明。近年来,应用百忧解、左洛复药物治疗。
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sis),简称疑病症,又称臆想症。指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有多种主观症状,经各种检查又无器质性疾病证据,也无这些症状的躯体原因,医生解释不能消除其疑虑)
1.病因
(1)心理特点
①对健康过分关心、敏感多疑;
②自爱过度,自私或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
③爱清洁、讲秩序、刻板、固执、吝啬的人;
④偏执性、强迫性人格特点。
(2)环境因素
不正确、不科学的卫生宣传,医生在诊疗时,说话不慎,乱开处方,误诊误治及医院环境暗示等易诱发本病。
2.临床表现
对健康的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和感觉过敏三种症状的疑病观念(妄想除外)。上述三种症状之间相互影响,可有各种不同的过渡和混合形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疑病临床相。疑病症最常见躯体症状是疼痛以及形成严重心理障碍和社会功能障碍。
3.治疗
(1)心理治疗。应用精神分析、行为、认知治疗及森田疗法。
(2)药物治疗。解除伴发焦虑和抑郁情绪,选用安定、多虑平、左洛复及镇痛、镇静等药物治疗。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指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情绪易紧张,容易烦恼,激惹和伴有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1.病因
(1)心理因素。持续的精神紧张,长期的内心冲突。凡能引起精神刺激的因素都可引起本病。
(2)人格特点。内向、孤僻、好强、敏感、多疑。
(3)躯体因素。感染、中毒、脑外伤和其他躯体疾病,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2.临床表现
(1)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患者精神活动极易发动,因为兴奋阈值低。周围一些无关刺激也引起较强烈或持久的反应。由于病人非指向性思维,长期处于活跃状态,大脑皮层得不到松弛和休息,于是脑力容易疲劳,感到萎靡不振,力不从心,困倦思睡,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即使休息,仍感疲劳,难以恢复。
(2)情绪症状:突出情绪症状,易激惹,易烦恼,易紧张,由于情绪启动阈值低,情绪自制力减弱,容易激惹、发怒。表现为急躁-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持久的紧张,不能松弛,形成紧迫感,负担感,自控感,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的心态及精神过敏。
(3)心理生理症状:紧张性头疼、颈背、腰部酸疼,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耳鸣、心悸、消化不良、阳萎、月经不调等症状。
3.治疗
(1)心理治疗: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生物反馈疗法都有一定效果。
(2)药物治疗:抗焦虑、抗抑郁剂,镇静、催眠,止疼药物及改善脑代谢剂或中药治疗。
(3)其他治疗:针灸、理疗、体育锻炼、工娱疗法等。
癔 症
癔症(hysteria)指由于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分离症状指过去经历与现在环境和自我的认知完全和不完全符合。转换症状指心理应激引起情绪反应而出现躯体症状,一旦出现躯体症状,情绪反应要淡化或消失。这时躯体症状转化,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癔症也可表现为精神病状态,而称为癔症性精神病。
患病与心理冲突性格特征(逻辑情感,高暗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及一定遗传素质倾向有关。
西方趋向使用“分离性障碍”和“转换性障碍”不用“癔症”这一术语,其原因,“癔症”一词成了一种描述无理行为的贬义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