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危害?和双重性格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危害?和双重性格有什么区别?,第1张

一、什么事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

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的危害:

1、偏头痛:躁狂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和躁狂抑郁症型更为多见。

2、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燥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

3、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躁狂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抑郁症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抑郁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

5、行为失控:有的狂躁抑郁症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大发雷霆,严重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还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从而行为失控,事后后悔不已。

6、自杀:自杀行为在自杀患者中,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有自杀观念,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是自杀死亡的。狂躁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仍然有自杀的行为出现。

三、双向情感障碍症和双重性格的区别

双重性格是指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1、本质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双重性格是在同一时刻存在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

2病因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

双重性格由不良的外环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

扩展资料

1、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服用锂盐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复发。

2、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双向障碍

-双重性格

  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为你提供“2017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题解析:抑郁性神经症”,大家抓紧时间复习,好好备考,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8岁,高二学生,肤色白净、体态正常,家中独女,父母为私营企业主,父母均为初中文化,家庭基本和睦。

 求助者主诉:马上又要考试了,不想读书,又怕父母失望;不想看书,也没什么精神,干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自己没用。早上醒来时最难受,晚上好一点。总觉得压力很大,晚上睡不着,早晨很早就醒了,吃东西也没什么胃口。

 求助者自述:从小随父母生活,因其父母深感文化水平低,在社会上做事十分艰难,故对她管教很严,对其学习成绩的要求甚高。因经济条件较好,物质生活十分优越。求助者从小表现温顺乖巧,比较胆小,已经习惯按照父母指定的轨道来生活,很少自己拿主意。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数学考试不足90分,被父母责骂并撕毁了试卷。

 进入初中以后,求助者开始了寄宿。刚开始生活极不适应,时常哭泣,但不敢向父母提起,害怕受到责备,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慢慢好转。父母每逢周末来看望她,总是提着大包、小包的零食,但是除了学习,很少提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且时常打电话给各位课任老师,问其学习方面的情况。

 初一学习成绩还不错,初二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因受凉而感冒,第二天拖着乏力的身躯来到考场,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很熟练的知识也想不起来,当时心慌意乱,浑身是汗,勉强交了卷,结果可想而知。事后父母知道她生病,也没怎么说她,但从此以后,只要听老师说明天要考试,她就觉得心慌、焦急,到了晚上很难入睡,情况越来越差,成绩不断下降,也因此不愿与同学交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初中毕业后勉强进入当地一所重点高中(成绩比录取分数线差不多低20分,父母出了好几万块的赞助费),由于这一点,觉得很自卑,不愿与同学交往,没有什么朋友。她更觉得对不起父母,暗暗下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由于重点学校高手云集,加之基础不扎实,她的成绩一直上不去,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其他的事也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的心情日益加重,经常思考“考不好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近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离期中考试还有一个月,她就非常紧张,晚上要到12点以后才能勉强入睡,早晨3、4点钟就醒了,觉得很痛苦。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内向,忧郁,无精打采,交谈过程中时常哭泣,手在不停地绞动。

 父母主诉:在老师的建议下陪同女儿前来咨询,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古怪,在学校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回到家中,跟我们也没有什么话说,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断下降,不能问她学习的情况,一问就哭。

 心理测验结果:

 1EPQ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 40分;P:57分;N: 65分。

 2SAS测验结果:总分60

 3SDS测验结果:总分75

 4SCL - 90:焦虑:28、抑郁:35、敌对:18、恐怖:22、偏执:16、躯体化:22、人际敏感:

 21、精神病性:14

 经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求助者已摆脱了情绪低落,能够以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

 答: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晚上要到12点以后才能勉强入睡,早晨3、4点钟就醒了。吃东西没有胃口。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低。昼重夜轻。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20分)

 答:(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是一致的,求助者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的可能。

 ②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已经泛化,精神痛苦无法自行摆脱,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精神痛苦程度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的得分应为7分。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的处境无关,没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因此,属于心理冲突的变形。因此,求助者属于神经症。

 ③求助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自我评价低、失眠早醒、昼重夜轻。符合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④求助者的SAS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SDS结果显示:求助者有重度的抑郁。SCL - 90结果显示: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抑郁,同时伴有焦虑、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求助者属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3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15分)

 答: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包括:与精神病相鉴别、与双相情感障碍相鉴别、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良好的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双相情感障碍相鉴别:双相情感障碍即躁郁症,其特点是躁狂状态与抑郁状态交替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期间,其症状与抑郁性神经症相同。本案例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没有明显的躁狂发作,因此,可以排除双相情感障碍。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性神经症的焦虑为原发症状,本案例中,求助者虽出现了一定的焦虑症状,但是焦虑是抑郁的继发症状,其主导症状为抑郁。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的失眠早醒、昼重夜轻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4本案例还需了解求助者的哪些情况(10分)

 答:本案例还需了解的求助者的情况如下:

 (1)该求助者的恋爱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目前的身体状况;

 (11)该求助者有无重大疾病史;

 (12)该求助者有无家族病史。

 5在咨询过程,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10分)

 答:在咨询过程中,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随意地交谈

 咨询时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

 (2)收集资料者与进行决策者的相互关系

 同一个咨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如果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咨询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可是,如果一个人收集资料,另一个人去做决策,又往往发生对资料的理解错误,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

 (3)求助者的阻抗和自我保护倾向

 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求助者都是有个性特点的人,要求他们提供自己的生活情境、生活历史和坦率说明自己的感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面对一位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坦白地暴露自己,那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咨询时必须考虑求助者的这种处境,要根据情况,灵活地做出交谈计划,以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了解求助者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适宜的,什么时候这样做是有害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资料收集工作十有八九要失败。

 (4)早期印象的影响

 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咨询。在会见求助者时,最初印象的形成是相当快速的,密尔在1960年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他让临床心理学家在每次会见和治疗后,尽4陕地给求助者一个评定,以确定心理学家对求助者的印象。这一研究发现,第三次会见时便形成了很牢固的印象,第一次见面时的初始印象和第三次以后说出的印象相关甚高,非常接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早期的印象,特别是不好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这种早期印象的形成,受咨询师主观态度的影响很大,所以,如果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资料与早期印象冲突时,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不可固守自己的印象。咨询师应随时准备依据事实资料修正和调整自己的看法。

双相情感障碍

3个典型特征

1躁狂和抑郁两症状并存。

抑郁症状是双相患者最为常见的表现症状,但是要确诊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状是必要条件。

躁狂症状发作的时候,人会情绪高涨,甚至容易被激惹。

典型就是“三高”:情绪高、思维能力快、行动速度快。

躁狂状态可能会造成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比如参加危害自身健康的活动、参与犯罪行为、滥交等。

但是更可怕的是,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就会跌入“三低”的低谷:抑郁症状发作。人会变得情绪低落,甚至发僵。

2情绪过山车,反复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无时无刻都在坐情绪过山车,在抑郁心情和躁狂心情中的“反复横跳”。

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的反复切换,是双相情感障碍最典型的症状。

3长期存在。

双相情感障碍一日出现,便会长期存在于身体,它不会一下子好起来,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发作。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躁狂和抑郁症状集于一身的结合体。但是双相障碍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远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甚至在临床上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A、双相情感障碍有何表现?

双相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

双相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明显异常的、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睡眠减少、精力旺盛,热衷于各种活动。还有可能出现自尊心膨胀,思维飘忽不定,花钱大手大脚,严重时可能会有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双相I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注意区别II与I型的差别在于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愉悦感,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睡眠出现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等。

小编提醒大家,如果重性抑郁发作前后出现轻躁狂症状,便可诊断为双相II型,但如果轻躁狂症状转变为躁狂,就是双相I型障碍。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

二.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不仅大众对双相障碍的理解比较模糊,临床上,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也特别高。国外曾有一项指出,有30%-40%表现为抑郁的病人,经过5-10年的回访发现其实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患者首次发病时都表现为抑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的患者极少。而且在首次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都处于抑郁状态。而当他们真的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患者或家人反而会觉得情绪变好了,以为是症状出现了好转,患者自身也会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就诊。这种情况下,医生比较难了解到患者有躁狂发作的信息,因此容易误诊。

三、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相比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更为复杂,治疗更棘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一生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正因如此,疾病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都使自杀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患者上空。

双相障碍常常是伴随一生的,不过,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调节生理的异常,再辅之以心理治疗,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完全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由于其思维比较活跃,往往能有不凡的成就。

双相和抑郁症各有各的难治吧。

双相,主要是,症状不单一,情绪不稳定,时而高亢,时而抑郁,

不易被把握,治疗起来,也不能简单施治。

日常生活中,先建议如下:

开阔心胸、视野,以长远眼光看问题,擅于看到人事物的积极面。

平时多与他人交流、谈心,适当倾诉压力、烦恼,一起解决问题。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多体谅他人的苦衷与不容易。

烦躁、抑郁的时候,可以户外活动一下,透透气,散散心,换换脑子。

空闲时,适当读一些励志类、礼仪类、文史类好书,提高修养水平。

网页链接

上面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词条,你可以打开参看!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双相障碍、躁郁症。

属于心境障碍,是一种躁狂与抑郁相交替发作的严重类精神疾病。

主要的特征即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的分型,说法不一。

一般而言,双相分为两个亚型,即一型和二型。

1.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分哪几型?

A.双相情感障碍I型;

B.双相情感障碍II型;

C.环性心境障碍;

D.未定型。

2.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特点?

A.高患病率;

B.高复发率;

C.高致残率;

D.高死亡率;

E.高同病率。

3.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没有一种药能全面有效控制/预防BPD所有症状,多数病人需联合用药;

B.症状控制后即可以停药,无需长期治疗;

C.只要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即可优先选用ECT;

D.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辅以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BDZ;

E. 除急性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外,更应力求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4.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BPD有哪些优势?

A.比心境稳定剂起效快;

B.本身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对躁狂和抑郁都有效;

C.耐受性好,毒副反应小;

D.可改善认知功能;

E.可用于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5.多个双盲对照、开放性研究或个案报道均表明:维思通可单用或合并MS治疗BPD,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氟哌啶醇相当,明显优于单用MS;

B.耐受性比氟哌啶醇好;

C.起效较快,多数可在一周内起效;

D.对混合性躁狂,快速循环,难治性躁狂,分裂情感躁狂型;

E.维思通治疗躁狂是依赖其抗精神病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0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