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也就是浪漫主义。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出现在十八世纪下半叶,首先反映在文学中,后来扩及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整个艺术领域。浪漫主义是对传统、古典模式和束缚个性的种种权威的反叛,重视个性、主观、情感的自由表现和抒发。
音乐的浪漫主义大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直到十九世纪末,是浪漫主义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但仍然有少数音乐家坚持浪漫主义风格。
贝多芬是欧洲音乐从古典向浪漫时期转变中承上启下的作曲家。整体上他遵循古典形式,但已经在突破。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着力于在音乐中表现他的个性,努力在人格、精神上争得独立和自由。
直到贝多芬为止,音乐家们都是在贵族的“保护”下生存的,这使他们处于依附他人的社会地位。莫扎特、贝多芬都为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付出了巨大痛苦的代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音乐家才成为自由、独立的艺术家。但精神上的自由却不等于物质上的幸福,这使他们常常处于“痛苦的自由”的矛盾之中。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想、想象。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他们也应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感触的小曲。
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们抒发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
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演奏为职业的钢琴家。在这以前,作曲家与演奏家是合而为一的。就是说,钢琴曲大都是由写作乐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职业钢琴家的出现,意味着作曲与演奏的分工。分工的结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那种令人耳晕目眩的超级技巧,是音乐会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适应这种需要,这时期出现许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钢琴曲,与此同时,大量目的只是为练习技术的钢琴练习曲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位“折磨”了几代钢琴家的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1791—1858)的没完没了的练习曲,就写于这时期。除他外,克列门蒂(1752—1857、克拉玛(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写下了有价值的技术练习曲。
总之,浪漫派时期,钢琴艺术得到全面、高度的发展。假如我们乐于平均起来计算一下,在今天的音乐厅里听到的钢琴曲目中,浪漫派钢琴曲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我们的漫游,也将尽可能多停留一些地方。
欧洲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代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是威伯(1786—1826)。他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先驱人物。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创作了四首钢琴奏鸣曲,许多舞曲。他的广为人知的钢琴曲是《华丽回旋曲》和《邀舞》,都写于1819年。两首作品的性质也相近,都华丽、明快,在优美、轻松之中透露出浪漫主义的气息。《华丽回旋曲》的主题是:
与这首作品相比,他的《邀舞》流传的要更广些。邀,就是邀请,乐曲描写的是邀请跳舞的情景。威伯本人对乐曲给予了生动的解释,大意是:开始是一个男的很有礼貌的邀请一个女的跳舞:
这条低音区的上行旋律表达着这个男人诚恳的态度。但女的有点不好意思,也很有礼貌,不过谢绝了:
但男的又一次邀请,低音旋律又重复一次。这次,引出了两人的交谈,很自然的共进舞池。后来就是华美的多段圆舞曲了,是一听就清楚的优雅的舞蹈场面。当舞蹈音乐停止后,类似开头的音乐再次出现,这回是男的向女的表达谢意,两人友好地互相告别。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标题带有情节性音乐也沿着情节的线索发展。
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与莫扎特相似的天才,却经受了比莫扎特更多的困苦。他31岁早逝,仅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艺术歌曲的伟大作曲家,也创作了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他在钢琴音乐上也有建树。他一生写了十六首钢琴奏鸣曲,还有许许多多“即兴曲”、“音乐的瞬间”(这是舒伯特首创的名称)、“进行曲”等等小品。这些作品被称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现一种特定的、语言无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展示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们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乐的瞬间》,在许多场合都会听到:
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间产生的音乐灵感谱成的美丽可爱的小曲。对于这类小曲,不必费心去想“表现的是什么”,它表现的就是你听到和感到的。他的《即兴曲》也是这样。比如《E大调即兴曲》,让你的情绪、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动的音流飞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带到美妙迷人的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