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历史的风尘,站在高岗上,俯视一道道风景,一道道风景通往一条路。我叹息,我迷茫,我吟哦问问他们吧!寻找一条永恒的路。
我想问问您——辛弃疾。
您一生三起三落,最后一次上任却含恨而去,您是否觉得人生残缺?您有诸葛亮的伟略,文天祥的忠贞却曾遭革职,您是否觉得生不逢时?您所向靡,浑身是胆却无法挽回宋朝的悲剧,您是否觉得上天不公?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您的豪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谋处。”是您的决心;“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是您的向往。
您留下的不仅仅是您抗金的丰功伟绩;您带来的也不仅仅是一腔报国热血;您更为我指出一条人生的路——坚毅。
我想问问您——李清照。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是什么让您以诗明志,以词明情?是什么让您冲破束缚,承受住巨大的心里压力,将那个人面兽心的丈夫告倒,宁愿坐牢下狱也不愿与“驵侩”之人为伴?
“一种相思,两处闲情。”是您的情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是您的国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您的孤独愁。是不是这些愁浇灌您坚强的性格?
您留下的不仅仅是您的独创的诗体——易安体;您带来的也不仅仅那载着您的情和抽的诗词;您更为我指出了一条人生的路——坚强。
我想问问您——苏东坡。
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千年来没有人能读懂您的心,您却洞察了人间最深的奥妙。您到底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您手一挥便是一篇极品佳作,您无时无刻不关心国家政治,您又极崇拜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您的态度;“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您的大度;“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您的风度。
您带来的不仅仅是您的才华;您留下的不仅仅是后人对您的评论与敬佩;您更为我指出了一条人生的路——达观。
一个人便是一条路,稼轩,您为我指出了一条叫做坚毅的路;易安,您为我指出了一条叫做坚强的路;东坡,您为我指出了一条叫做达观的路。我会沿着你们的路,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成都历来是出产诗人和聚集诗人的地方,“文宗自古出巴蜀”“自古诗人例到蜀”所说的“蜀”都是指成都。文翁、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薛涛、苏轼、杨慎、黄娥、王勃、卢照邻、高适、李商隐、 杜甫、岑参、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欧阳修、陆游等等都入蜀到过成都,至于陈子昂、郭沫若、流沙河那更是四川本土特产了。文脉诗风继承与发展,千古至今,成都周边的农民都会写诗吟诗了。出门就会碰到诗人。不知是谁,封成都为“中国诗歌之都”。
成都很多名胜、古迹、景点,就是诗人的故居。
“杜甫草堂”是中国最重要的诗圣纪念地。为了纪念杜甫,成都市民每年正月初七游草堂,举行杜甫吟诗会,人潮涌动,这便是著名的“人日”。全国各地和国外的学者欢聚一堂,吟诵杜诗,缅怀诗圣,成为成都春节期间一大盛事。
如今的杜甫草堂是成都创建世界文化名城的象征之一,每年要接待大批中外游客,是成都市著名的旅游文化景点。
成都“望江公园”是中国最著名的乐伎诗人薛涛的纪念地。薛涛在成都度过了近六十年的岁月。《全唐诗》录存薛涛诗88首,是唐代女诗人中留存作品最多的。
今天的望江公园,还留有薛涛汉白玉塑像和薛涛井、薛涛笺、薛涛书画、薛涛纪念馆。薛涛生前爱竹,常以竹的品性明示自己的人格操守,“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这两句诗既是颂竹的佳构,也是女诗人个性的自我写照。为纪念女诗人,后人在园中遍种各类佳竹,时至今日,望江公园修竹参天,处处青翠可爱,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竹类植物城市公园,竹的品种近两百种,享有 “竹类博物馆”之美誉。望江公园是薛涛唯一的纪念地。
成都的琴台路,则流淌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夫妻二人勇敢追求爱情所演绎出的一段风流佳话。
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成功征服了美如天仙、才艺双绝的名门闺秀卓文君。
后人为纪念这对追求自由恋爱的绝代佳丽、旷世奇才,在成都琴台路上设置了他们弹琴吟诗的塑像。
中国首座诗歌艺术主题桥——沙河诗歌艺术桥,诞生在成都。以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名字命名,位于成都著名的沙河上游。桥上刻录了“成都历史55人55首诗”。沙河诗歌艺术桥全长50米,宽30米,桥栏内外两面雕刻着蜀中文坛名人的书画作品,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情圣司马相如、卓文君以及当代诗人孙静轩等诗人的作品。
在成都之东的龙泉山桃花故里,中国桃花诗村于2005年春盛大开村,设置了诗歌广场和诗歌墙。开村的盛况全球直播。诗人流沙河先生为诗村题写 “中国桃花诗村”村名和“中国桃文化诗歌墙”字样。诗歌墙为朱红色大理石镶嵌而成,长40多米,高3米有余,上面雕刻着古今中外诗人的50首桃花诗。诗村荣誉村长、原《星星》诗刊主编梁平先生说:诗村的矗立,使成都完成了城乡诗歌的合理配置,形成了以《星星》、中国诗歌文化中心、杜甫草堂、薛涛井、杨升庵博物馆、陆游祠堂等为板块的“成都诗歌地图”完美布局,而乡村诗的介入,更坚固了“诗歌成都”作为“中国诗都”的地位。诗人凸凹先生任诗村村长。诗人张新泉写下了他的著名诗句:“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这句诗很快被广泛流传,人人皆能随口吟出。
桃花诗村被桃林包围。这个村的果农以种桃为生,农闲时节,他们会提笔写诗或随口吟诗。几十岁的老农都有永不枯竭的诗情雅意。在诗村,你不经意踢到的一块石头,上面都刻有诗歌。路旁的木质景观上刻录的也是诗。 这是一座被诗歌包围的村落。
农民诗人陈尤光在龙泉山上种果树。他曾参加了镇上举办的诗歌写作培训班,从此爱上了诗歌。在培训班,陈尤光的同学有六十多人,上至七旬老人,下有几岁学童,大家都爱写诗。那时,中国著名的《星星》诗刊在这里成立了“中国诗歌讲习所”。因为有了诗歌文化内涵,龙泉山上的农家乐里常常有诗人文人雅聚,文化活动不断,龙泉驿人把这叫作“桃花生活方式”。
农民诗人曾明玉写下《果农十二忙》:“正月忙把亲友耍,二月上树果农忙,三月桃花正开放,四月枇杷满园黄,五月桃子把市上,六月桃子销四方,七月桃子真正旺,八月摘桃你别忙,九月桃子要涨价,十月桃子是寿桃,冬月忙把枝条剪,腊月过年喜洋洋。”
初次听到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诗人的诗歌,你会感觉到从草叶间长出的风声和从泥土里发出的心声,让人为诗中的直率和真情而感动。
前不久,中国诗歌学会把一块“中国乡村诗歌之乡”的牌子挂在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的山壁上。随即启动的“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著名诗人舒婷、芒克、雷抒雁、李小雨来了,他们不是来作诗,而是来讨论一个新的诗歌现象:龙泉山上,一大群农民正在用自己的 书写诗意的生活。
诗人们纷纷盛赞“成都桃花生活方式”,成都人对诗意生活的执着追求,尤其让外来者羡慕、惊叹。现场有不少外国友人特地全家赶来,一起感受这番独特的桃花诗情。为此,桃花诗村专门向舒婷、芒克等人授予了“荣誉村民”证书,热情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每年都来,以花会友,以诗怡情。 成都正期待着与更多的人一道分享成都的诗意生活。
走上龙泉山一条九曲八拐的山路,眼前闪过的是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院,停下来细看,这些小院有些特别,门梁上、院墙上刻满了诗歌,除了李白、杜甫的作品外,还有中外当代诗人的作品以及龙泉驿人自己的诗作。村民们说,这些诗呀词呀的蛮招人喜欢,他们“农家乐”的生意因此好了很多,甚至桃花谢了的季节也有游人来探访。
农民诗人陈尤光在龙泉山顶开了家庭农家乐,在一个秋天,他迎来了来自新加坡的著名作家尤今一家三口。尤今和她的先生、女儿参观了龙泉山桃花故里,非常欢喜,四处拍照合影。在桃林中他们亲手摘了鲜桃品尝,连声赞叹:这是他们走遍了全世界吃到的最好的桃子。吃了农民诗人陈尤光亲手做的农家菜,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美食;听了农民陈尤光朗诵自己写的诗歌后,说是世界上最好的诗歌。
诗人鄢家发写龙泉驿桃花诗:“樱卉摇零桃花开,驿外新泥旧时园。吾非刘郎今又来,一树一岁山外山。”
诗人张放就龙泉驿桃花节即景赋诗:“菜花开后桃花开,佳木皆由前任栽。我非桃花好容颜,心逐诗潮少年才。”
著名女诗人翟永明出生并一直生活在成都,她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眷恋。她说:“成都是我的福地,离开成都我就很难写作。我在纽约和德国都住过一两年的时间,但在那里,我没有写过一首诗。”成都的生活闲散,节奏缓慢,这恰恰滋养了诗人和她笔下的诗歌,“我走过很多地方,成都是最滋养我的,我最后的状态就是我在成都的家里安静地写作”。在翟永明看来,成都是“最适合诗人和艺术家居住的地方”,城市不大,“人们也不会为了生活拼命赚钱,只要过得去就行了”,朋友们可以聚在一起,诗人艺术家们能够打成一片,翟永明的白夜酒吧就是朋友们“聚在一起”的地标性场所。“我只是将白夜当作一个平台,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白夜的意义在于打开了她的生活和内心,更打开了她的写作。她写诗已经30年了,“写作对我而言有点像心理治疗一样。生命那么长,我们需要不断地填充它,诗歌就是我填充、丰富生命的东西”,翟永明说,“我需要它”。
正因为有这样的生长诗歌的土壤,成都早就创办了在中国诗歌界享有盛誉的《星星》诗刊。2018年又创办了《草堂》诗刊。
总之,成都是一座千古流芳的诗意盎然的城市。从古到今,大大小小的诗人、出名不出名的诗人,一出门都会碰到。有人感慨:“在成都,人人都是诗人。”
话说一个东北人到了成都,娶了一个成都粉子为妻。她以为成都妹儿就是长得漂亮 ,就是喜欢喝茶好耍。没想到新婚之夜,新娘捧出一本自己的诗集请新郎官雅正,这新郎官惊得不小,说自己一不小心娶了个诗人,只有老老实实当“耙耳朵”了。“耙耳朵”是成都俚语,意为“听老婆的话”。
成都是生活的,感性的,安逸的,人性化的。到了成都,就不想离开,就想在这里诗意地栖居,就有诗兴,就想在这里好好地写诗。
有人将成都的诗歌氛围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巨大的气场,成都被这个巨大的气场包 围,诗人们生活在这个气场当中,与此相关的诗歌活动也增加着这种气场的厚度,使得成都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诗歌之都”。如果你进入了成都这诗的意境和氛围,诗的气息环绕你,你也会诗兴大发,不知不觉成为诗人。
成都,又称蓉城。据说,在五代时期,蜀国有一位美丽非凡的花蕊夫人,因她喜爱芙蓉花,于是,蜀国国主便命人将全城都种上芙蓉花,蓉城由此得名。所以,成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暖和美丽,幸福和快乐。
这是一片令人向往的土地,人杰地灵,被誉为“天府之国”。
自古以来,成都就与我们扬州有点缘分。唐代,成都商贸繁荣,曾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成都)二”。如今,这两个城市,又都是以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发达而闻名全国。并且,成都和扬州,又都是我国最具幸福感的宜居城市。所以,很早以前,心中就有了几分亲切感。
2010年的春节,我是在成都度过的。
和我们扬州相比,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即使是我们这里天寒地冻的一月份,那里依然温暖和煦,舒适惬意。所以,成都是没有冬天的。
人们常用“繁花似锦”、“花团锦簇”来形容成都。在成都,即使是冬天,极目望去,满眼都是一片片花的海洋。远远望去,似跳跃的波浪,绵延起伏……就如春色一般,姹紫嫣红,美不胜收。龙泉的桃花,洛带的杏花,新津的梨花,金堂的油菜花,石象湖的郁金香……至于锦江两岸、小巷民居,花红柳绿,更是随处可见。春,都留在成都了。
此外,成都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城市底蕴。尤其是它的吃文化,休闲文化和茶文化在国人心中,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成都有“美食之都”的称号,推动了川菜走向世界。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双流兔头、二姐兔丁、棒棒鸡、芋儿鸡、三哥田螺、干锅鸭唇……都是川菜的主要菜品。另外,著名小吃有:串串香,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叶儿耙、三大炮、赖汤圆、肥肠粉、渣渣面,谭豆花、伤心凉粉、冻糕……这些价廉物美的成都小吃,同样支撑着“美食之都”的吃文化。即使在人民南路拥挤的人流中,在天府广场喧嚣的市声里,也经常可以看见“珠圆玉润”的川妹子,手捧一碗浇着红油,剧辣无比的小吃,游刃有余地行走其间,一派神态自若,悠然自得。
成都这座城市,无时无刻不透着一种休闲。这里的人们,生活得不紧不慢,松弛而有乐趣。成都人爱耍,耍开心了,用四川方言说,叫做“巴适”和“安逸”。于是,就有人说,一踏上成都的土地,便会听到了“哗啦啦”铺天盖地搓麻将的声音!“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是为数不少的成都人追求的休闲生活。此外,成都人休闲的方式还有:涮火锅、泡茶馆、看川戏、到府南河边,玩“干瞪眼”纸牌游戏……每逢周末,扶老携幼,呼朋唤友,去城郊的“农家乐”,吃“点杀”,这是家家户户都经常选择的耍法。上岁数的老人,在公园、巷角下棋;有钱的大款们,晚上在领事馆路、棕北小区一带的酒吧、咖啡馆,喝着洋酒、品着咖啡泡妞;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在pub里疯狂地喝酒、蹦迪……
所谓“农家乐”,其实就是一个个竹林围起的路边小院,院里有石桌、竹椅供你打麻将,青花瓷碗茶供你喝茶。旁边,有几个笼子里装着兔子、公鸡(川人称为鸡公),客官点中哪只兔子或公鸡,然后,你就打牌候着吧。牌打好了,几样烧法的兔子和公鸡,也就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这个时候,当然少不了举世闻名的川酒。川酒有五粮液等四大名酒,也有平民百姓喜好的文君、洞天乳酒和邛崃高粱酒泡制的各类泡酒。
大年初一,到武侯祠游玩,正逢“新春游园会”。在门前的广场上,我亲睹了一出精彩纷呈的川剧《彩楼记》。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川剧的绝活,如托举、开慧眼、变脸、喷火、藏刀等,无不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离武侯祠不远的宽窄巷子,以旅游、休闲为主,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这个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也值得一游。
大年初二,我们去游春熙路。春熙路,是成都最繁华,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走在熙熙攘攘的春熙路上,只见:游人如织,美女如云。老公对我大发感慨:成都美女真是太多了!都说,我们扬州出美女,成都的美女,有过之而无不及呀!的确,成都美女不是靠几个演员几个模特而闻名于世的,走在成都大街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走不到几步,你就会见到一、两个美女扑面而来。据说,成都的绝色美女,更喜爱夜晚。喜欢出现在有音乐、有美酒的酒吧或咖啡厅,享受美酒加咖啡,那觥筹交错的美好时光。成都美女这么多,我想,跟这块占尽天时地利的成都平原,宜人的气候,富饶的物产不无关系吧。
成都美女,脸庞精致俏丽,皮肤水嫩白晰,身材娇巧玲珑,说起话来似莺声燕语……尤其是皮肤,白嫩细腻,晶莹剔透,似乎吹弹即破。若按美女标准来衡量,成都美女各项指标都属上乘,怎不令男子汉们,叹为观止,怦然心动呢!
平心而论,成都的确是一座宜居城市。悠闲随意,轻松快乐,没有别的城市那种为生活所迫紧张、焦虑的情绪,那种所谓“亚健康”的现代生活病,在这样休闲的城市里,难觅踪影。
锦里附近,有一条街,全是卖藏族饰品和供奉品的。我们无意走进去,以为迷路了,内心有些焦急。但当看见穿着绛红色僧衣的喇嘛,摇着转经筒的藏族老阿妈,捧着长长佛珠的年轻女尼,静静地打身边经过时,我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就想沾染一些他们身上的那份宁静与安闲。
成都,也是茶文化之都。成都人爱喝茶,会喝茶,是全国闻名的,以至于外地人用“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来形容。“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密若蛛网,星罗棋布。成都的茶馆,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不似我们扬州的茶馆,茶餐厅,阳春白雪,华贵典雅,它往往是下里巴人式的,充满了亲和的,朴素的市井味。成都人喝茶逍遥自在,不拘形式不讲排场。喝茶,是他们平民化的乐趣,丰富着他们的日常起居。
显然,成都的抒情,是大众的。“一市居民半茶客”,无论高低贵贱,人人都得以在这方寸之地内,花上三五块钱,享受一天的生活,建筑起日常的诗意。“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闲来无事时,亲朋好友相约逛公园、逛商店,逛累了、乏了,多半会招呼着去茶馆歇歇脚,润润嗓,说些新鲜事,身体得到了休息,精神劲也缓回来了。或一时兴起时,三朋四友吆喝一声,去茶馆里泡上一碗“三花”。慢慢的品,一泡就是大半天,或者再吃些瓜籽花生之类的零食,边饮茶边摆“龙门阵”,人人都有足够多的时光,来豢养其闲情逸致。“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在成都吃茶的乐趣,是用时间与快乐,“泡”制出来的。
不管是在成都街头巷尾、江畔公园,还是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街子古镇,都有数不清的'茶馆、茶铺。这些用竹椅、竹凳随意“砌”在路边的茶铺,铺面不大,充其量百把平方米,但整个空间中,茶客络绎,茶香扑鼻。大家呷着那用老茶叶和茉莉花特别熏制的廉价花茶,临街而坐,观看风景……那舒展自如的气氛,令人安祥而陶醉。
大年初三,在杜甫草堂前的浣花溪公园,看见有露天茶室,老式的小靠背竹椅,坐着的是本地市民,喝的是盖碗茶,满耳爽辣的川音。我们也随乡入俗,要了一种叫“竹叶青”的茶,据说,此茶产自峨嵋,峨嵋山多雾多雨,茶味自然清醇不俗。
就这样,我们倚着河水,坐在迎春花坛旁边,手捧一杯清香淡雅的“竹叶青”,沐浴着暖洋洋的阳光,闻着从河面吹来的潮湿的空气,中间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时而微风拂面,发丝轻扬划过脸颊,一阵酥麻。轻呷一口茶水,闭上眼,聆听春风过耳,花朵绽放……
灿烂亮丽的迎春花,一串串,一条条,相互推攘着,喧闹着,落下朵朵明黄的花儿。落在地上,落在茶桌上,落在我的身上,落在我的心上,并渐渐地化开来,晕开去,漾起一阵阵地涟漪……
所以说,成都,真是让人心生愉悦的城市,美食之乐,休闲之乐,品茶之乐,乐在其中。
也有人说,成都人有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思想,不是很能吃苦。成都人做生意,宁愿很早就关门,挣钱不挣钱无所谓,只要够吃就行,关键是图个心情愉快。所以,成都人往往又会给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印象。但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另一种精神面貌。他们积极勇敢地投入到抢险救灾之中,面对生活的节奏骤然改变,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财物和鲜血,献血的队伍排上几百米,免费支援重灾区的出租车队一下子堵塞了几公里长,显现了他们坚忍不拔,斗志昂扬的风貌。我10年在成都时,离地震发生两年还不到,但震区秩序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个城市,在经历过风雨涅槃后,依然处处显示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不管是在都江堰,在汶川,还是在映秀,我们看不到人们脸上痛苦悲观的表情,看到的都是绽放着的乐观开朗的笑容。
银杏树,是成都的市树,是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象征。在成都,大街小巷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看久了那种通透的金黄,你会迷醉的。甚至于,就想醉倒在哪个人的怀里……在这里,有的是一介平民的宁静和安闲,普通百姓的幸福和快乐。如果到了晚年,来这座“幸福之城,快乐之都”养老,肯定是很不错的。
忽然,我想起陈明演唱的一首老歌《快乐老家》,觉得它和成都这座城市很合拍。“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我所有的一切都只为找到它,哪怕付出忧伤代价,也许再穿过一条烦恼的河流,明天就能够到达。我生命的一切都只为拥有它,让我们来真心对待吧,等每一颗飘流的心,都不再牵挂,快乐是永远的家……
成都,这个快乐老家,将是我以后魂牵梦萦的地方。所以,我一定会再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