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煮面条取什么名字好

红枣煮面条取什么名字好,第1张

红枣糖醋面条,因为红枣和醋都具有甜味,可以让面条更加美味可口。

1、红枣炖面,炖是指将原料放在水中慢慢地煮熟,让味道更加浓郁。

2、红枣甜面条,以红枣为主要调料,甜味浓郁,适合喜欢甜食的人品尝。

面条不仅是南方人的喜好,更是北方人用以三餐温饱的美食,其美食范围已经风靡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在一番工作后,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作为鲜面条店长,我们给自己的店铺取个惹人注目的名字,有利于顾客进店。

一、鲜面馆取名攻略1、用有寓意的数字用有寓意的数字来作为面店的名字简直是创意十足,小小的数字蕴含着大大的能量,能够将千万的目光都吸引而来。2、以店主的名字为名以店主的名字作为面食店的名字简洁、直观,很多店取名字都喜欢直接以店主的名字为名,利于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名声的传播。如主持人孟非经营的面店——孟非的小面。3、创意的面食店名以面的品类为名中华美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面食的品类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刀削面、荞麦面、热干面、小面、油泼面、杂酱面、汤面等等,主打面类应该在店名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让食客们一眼就知道,也更加具有吸引力。如:阿元热干面。4、融入风味字我国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甚至同一个地区不同的人的口味特点都是不一样的,都对喜欢吃辣,有的不能吃辣,有的喜欢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有的喜欢海鲜风味的食物,那么在面店的名字中融入风味字能够突出面店的招牌与特色。

二、好听的鲜面条店名1、创意点面店名字:来一碗名字释义:很惬意的名字取法,在进面馆时,看到这样的名字,很容易产生消费的欲望,受客人欢迎。2、创意点面店名字:缕缕炊烟面馆名字释义:缕缕炊烟的升起,耕作一天的农家人回家做饭,做菜了。炊烟是农家的代表。而缕缕炊烟又带有诗意。山前缕缕炊烟唤, 知是阿妹灶围忙。三、鲜面馆起名字大全鸿运面馆、印象面馆溢香、味全、德安面馆幸福面馆、鲜天下面馆回味面馆、佳缘鲜面馆老师傅面馆、赛家香面馆同福面馆、好大碗面馆牛运面馆、美味缘长寿面馆、一面之交好奇面馆、鸿福大面坊牛霸杂面、好人家面馆常鸿面馆、中吴面馆牛魔王面馆、天下面馆好吃来面馆、汇味面馆大众面馆、宫廷御面馆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咨询八字起名、周易起名、公司店铺起名,还有宝宝起名,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和时间,为宝宝起一个带着好运的好名字!

可以叫“八面包香”。

面条制作方法

面条做法简单,容易煮熟,即可以做正餐,也能当点心吃。大江南北对于面食的煮制各有不同,各具特色,有油泼面、冷面、酸辣粉、卤面、焖面、热干面、兰州拉面、担担面等等,做法多到你想不到,一个月都不带重样的。

打卤面

材料:面条、肉馅、黄花、木耳、香菇、大葱、鸡蛋、酱油、料酒、糖、盐、鸡精、蒜。

做法:

1、香菇、木耳、黄花泡发。

2、锅中倒入油,放入肉馅炒熟后加入葱花、香菇、木耳、黄花翻炒片刻,然后加入酱油、料酒、糖、盐、鸡精,再加入适量水煮开。

3、淋入打散的蛋液,勾芡撒上葱花、蒜末。

4、水烧开后放入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入碗中,然后将卤浇在面条上即可食用。

锅盖面

锅盖面俗称镇江三怪之一的“大锅小锅盖”(面锅大,锅盖小)。当面条下入沸水锅后,用一个小锅盖盖在面汤上。其特点:一是生面条逐份投入,熟后不粘结,不散乱,分量准确;二是面汤滚沸时,易于清除浮沫,保持面汤不混浊;三是面条易熟透,不生不烂。

原料配方(制100碗):面条10千克、酱油25千克、绵白糖65克、味精50克、虾籽5克,青头1千克熟猪油(或芝麻油)15千克。

制作方法:

1.将锅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虾籽下锅煮沸,3分钟后,放入绵白糖,溶解完后倒入酱油,烧沸离火,让其冷却后装入容器待用。

2.锅内放进清水烧沸,按顾客需要数量放入面条(但每锅最多不超过15碗,每碗生面条重约130克),盖上小锅盖。将空碗放在锅台上,逐碗倒入酱油25克,熟猪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适量青头和味精05克。面锅滚沸后,加适量清水,使面条熟透,大沸时揭去盖,清除浮沫,将面条逐份捞入碗内,浇入适量面汤即成。

3青头制法:青头是用各种蔬菜制成的面卤,分为生、熟两种。生的有蒜泥、蒜花、漂儿菜(春季腌制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将这些蔬菜择洗后,用沸水焯熟,切成丝或段即成。

高安湖田挂面

产品特点:汤清面软,不粘不乱,青头鲜嫩,经济实惠。

担担面

材料:面条、猪肉馅、豆芽菜、大葱、姜末、蒜茸、辣椒、芝麻酱、白菜心、香菜、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汤、花椒面、猪油。

做法:1锅中倒入油,放入猪肉馅炒散待用;白菜心焯熟待用。

2用猪油将葱、姜、蒜爆香,放入辣椒、豆芽菜、肉馅煸炒,然后加入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高汤,出锅时放入芝麻酱、花椒面炒匀。

3水烧开后放入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入碗中,然后将卤浇在面条上,放入焯熟的菜心、香菜即可食用。

肠旺面

材料:鸡蛋面90克,猪大肠50克,五花肉250克,血旺25克,绿豆芽15克,白铁豆腐250克。

三合油、糍粑辣椒、腐乳、味精、甜酒酿、胡椒粉、蒜泥、姜末、葱花、高汤等适量。

做法:1煮。猪肠洗净去异味,煮至半熟捞出切成块加香料煮。

2五花肉煮熟切成小丁,入锅加盐炒出油后,滗去油放入甜酒酿,烹点醋,炸成脆哨。

3豆腐切成小丁用盐水泡一下捞出滤干,用油炸成泡哨捞出。

4油锅中再加入脆哨油、肠子油、糍粑辣椒,炒出香味,加入姜末、蒜泥、豆腐乳加水煮开,滗出红油待用。

5鸡蛋面与豆芽放入开水锅中约煮1分钟,捞入面碗中放上肠子、脆哨、豆腐泡哨,用漏勺装入血旺片在锅中氽一下,放在面条上,舀入高汤、红油、味精、葱花即可。

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荆楚岁时记》说:“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恶,疾病和污秽也。伏天苍蝇细菌多,饮食不洁,易患肠道疾病,而“汤饼”用开水沸煮,趁热吃,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会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病人抵抗力差,当然要吃最洁净的食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侍候病人的饭食,多用面条。

今人考证,汤饼实际是一种面片汤,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下锅煮成。如果将“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带广为流传的刀削面。后来制面工艺改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样粗细,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齐民要术》),这时面的样子类似宽面条。到晋时,又成细条状。傅玄《七谟》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时面,忽游水而长引,进飞羽之薄衍,细如蜀茧之绪,靡如鲁缟之线”,这几乎可以和厉恩海的手艺相媲美了。

面条的形状最后定格为长条。到宋代,汤饼也改称为面条(唐时叫“馎饦”)。面条的这种样子,使人的联想“因势赋形”,把面与生日、寿诞联系起来。按风俗礼仪,过生日贺诞辰吃长寿面。为什么过生日要吃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说:“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寿’面也。”为什么面条能作为人长命百岁的象征?因为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面条也就成为讨口彩的最佳食品。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人们认为寿命长短与人中长短有关,人中长短取决于面孔长短,而面条正暗合“面长”,长寿面由此而来。

面条历史

面条的故事要从“面条帝国”——中国说起。千年炊烟孕育了两千多种面条的做法,影响了整个东亚的面条文化。不过,无论是面条还是制作面条的主要原料小麦,源头都不在这里。

中国的汉字“麦”原指“远道而来的人”,与面条的“面”字结合,就成了“面”(“面”的繁体字),而小麦以及小麦粉制作而成的面条,在数千年前也确实是远道而来的。每年有6亿吨产出,已经成为地球上60%人口主粮的小麦,最早诞生于9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耕文明。在它诞生后的6500年,小麦种植技术连同制面技术,开始从中东地区传到地中海,穿越巴尔干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向东经过中亚来到中国。因此,这条以长安为起点,途经西域、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又被叫做“面条之路”。

菜园手工挂面

菜园手工挂面 [9]

穿梭在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商人随身携带面团作为干粮,食用前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条状晒干,置于火上烤炙,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早期面条的雏形。这样的面条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原地带繁荣兴盛。但喜食汤羹的中原人将面条与水同煮,热汤中取面时,“箸”(筷子)也就因此诞生。

中国虽不是面条的最早发源地,却是人类现存至今最早面条的发现地。四千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村庄,紧随其后的洪水又将其封冻。四千多年后,准确说是在2005年,考古学家们在被称为“中国庞贝”的青海喇家村里,发现了裸露在岩层中长约50厘米、宽约3毫米的面条。不过在那时它的名字很有可能还不叫“面条”。

在中国,最早的面条被叫做“饼”或“汤饼”。1400年前的《齐民要术》首次记载了制作面条的“水引馎饦法”——

“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简单来说,“水引面”是将拉成筷子粗细的面条,掐成一尺状,水浸之后,在沸锅的蒸汽上用手快速捏成扁条状下锅,煮熟出锅淋上鸡汤。馎饦的做法与水引面相似,只是形状更似扁平的面揪皮,但口感上都“滑美殊常”,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汤面。

在面条刚被引入欧洲时,中国的面条已经进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繁荣期。宋代都城开封别称“面条之都”,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国际都市(同期的巴黎只有10万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街,商业街上鳞次栉比的食肆比欧洲大型餐馆的出现早了五百多年。手擀面、刀切面、拉面……食肆中主流的面条做法就有三十多种。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的面条,又从这里向北向东传播,进入蒙古、韩国和日本,向南进入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面条文化席卷了东亚及东南亚各地。

汉族人制作的手动“压面机”(将面团放入凹槽中,槽下开若干小孔,通过杠杆原理用压力将面条从小孔中挤出)至今仍被朝鲜、不丹等国家使用。从唐代起,细长的面条在中华饮食文化中有长寿、绵延不绝的美好寓意,因此寿星过生日少不得一碗长寿面。同样的彩头也在亚洲的面条圈里流行:韩国在婚礼当天的宴席上要有面条,意寓“白头偕老、天长地久”;泰国在传统欢庆日里吃面条,为的是“喜事不绝”;日本人流行在七月初七那天吃素面,以祈愿“好运连连”,除夕时候也会吃面条,叫做“年越面”——这种又细又长的食物如纽带一般,从中国出发,联系了亚洲各国的厨房。

最典型的面食文化传递莫过于日本。同样是在宋朝,一位名叫“圆尔辨圆”的日本僧人(后被称为“面条和尚”)从临安学成归国。他的归国行李里除了禅宗佛教的经书,还有一张以水车带动齿轮的磨面机设计图。来自中国的磨面技术连同吃面的风尚,经由日本僧人一起传到了日本的寺庙厨房。以小麦或荞麦磨粉制成面条,煮熟后浇上海藻和蘑菇熬制成的高汤,日本僧人只有在吃面的时候才被允许发出进食声,而面条从僧侣流传到日本民间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习俗:吃面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越大,越表示礼貌。

全国各地对面的做法不尽一致,下面的这些你吃过哪些?

01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3000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周代。制作时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黄花、木耳,烹汤浇面而成。岐山臊子面以“薄、盘、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而闻名遐迩。

02杨凌蘸水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杨凌蘸水面的面和汤是分开的,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

03鲍鱼翅面

面中溶入鲍鱼翅粉、鸡蛋,面体通透、筋道,营养丰富。

04 biang(音)biang(音)面

biang(音)biang(音)面流传千年,久负盛名。面“筋、光、香”,用炒锅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笋片、菜瓜等与面共同翻炒,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特色小吃,是很地道的秦地风味。

05户县摆汤面

有点像过桥米线。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汤,越是陈年的越好,黑黑的酱油色,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吃时,夹一小箸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然后再吃,故名“摆汤面”。

06蒜蘸面

一小碗干辣椒面、切好的蒜瓣、浇上煮沸的油,吱拉一声,金**的油层慢慢盖住辣椒面,碗边浮起油沫,然后加些陈醋和少许盐,宽大的面条捞出来倒进一个大碗里,放入青菜即成一碗蘸着蒜汤,酸辣鲜香的蒜蘸面。

07华县洋芋面

源自于华县的一种民间面食。

08荞面

陕西名小吃之一,已有600年的历史。尤以陕北、韩城、西安校场门白荞面最为有名。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做,一般凉食,亦可加羊肉臊子热吃。特点是清香利口、条红筋韧。

09关中凉面

多味调和,清爽利口,面条有筋力,为夏季佳品。

10蓝田饹面

是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面食。初以荞麦面为面料,配以熟羊肉、葱花及茴香、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汤,吃起来香而不腻,味道鲜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062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