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送给杨之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秋之白华》中,杨之华从白色恐怖下的上海来到武汉与瞿秋白团聚,送给杨之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希望她也能好好学习。
剧情分析
《秋之白华》讲述了1924年到1935年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瞿秋白与杨之华两个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青年的斗争生活和传奇爱情。他们因觉悟而革命,因革命而相爱,因相爱而勇敢,因勇敢而从容。作为革命者,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秋之白华》的片名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瞿秋白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
今天晚上,我在ipad上看了一个讲伟人瞿秋白的宣传片,让我们学习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 看完后,我心里既惆怅又高兴。惆怅是因为瞿秋白很可怜!他母亲死后,父亲、妹妹也不在了,夫人也去世了。后来,他遇到了米夫、王明等人,他们的讥讽、诬陷使瞿秋白没有了工作、名誉。当他36岁时,又遭遇了蒋介石的谋杀。 高兴是因为他又重新夺回了名誉,结识了“生死之交”鲁迅。面对死亡,他也没有害怕,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我真切地知道了,这是一种使我们感动的伟大献身精神。 再想一想,为什么瞿秋白的生活起起落落?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社会。那时,瞿秋白的生活环境,虽然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贫穷让瞿秋白的家人一个个离去,粗暴的统治让他的夫人也离去了。再看看我们的生活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瞿秋白却勉强有吃有穿;我可以安稳的上学,他却因家里很穷而退学。这一切放在一起,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现在我终于明白,人要知足,也不能忘记前辈的优良传统。啊!瞿秋白,是你告诉了我这个道理。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爽,江苏常州人。少时就读于常州的学堂。1916年底起先后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1919年组织同学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1927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1928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受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1935年2月突围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水口乡被俘,6月18日在长汀就义。遗著编有《瞿秋白文集》。 张太雷(1898一1927),江苏常州人。原名曾让,父亲见他相貌不凡,又因家境窘困,取《周易》“否极泰来”之意,取字泰来。后又改名太雷,寓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后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1920年参加李大刽在北京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次年任共产国际东方局中国科书记,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在莫斯科介绍瞿秋白加入***。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军委委员等职。1927年12月11日,领导广州起义,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书记和起义总指挥,并任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代理主席兼人民海陆军委员。12日下午在参加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后,乘车赶赴大北门指挥战斗途中,遭敌伏击牺牲。 恽代英(1895-1931),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县小河石桥湾恽家村,生于湖北武昌。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19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创办利群书社,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1921年加入中国***,之后到四川,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等职。1923年夏又转到上海大学任教,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1923年和1925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教官兼军校中共党团书记。1927年在武汉参与主持国民党中央军事学校工作,4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同年7月和12月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后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秘书长,主编《红旗》。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0年5月在上海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时被捕,次年4月牺牲于南京。遗著有《恽代英文集》。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中国近现代革命时期江苏常州4000多名英烈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早期重要***,人称“常州三杰”。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专设有“常州三杰”纪念堂。 “八七”会议宣告了中国***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但是,如何实行土地革命,如何组建由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如何开展武装斗争,特别是如何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等等这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还只能在探索中逐步寻求正确的答案。在中国***探索革命新道路的群体中,就有“常州三杰” 恽代英、张太雷、瞿秋白 这样的杰出代表。 恽代英是这批最早的拓路者之一。这位外秀内刚的革命家,早在1926年2月,就在他写的《党纪与军纪》的重要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党指挥枪”、“党高于一切”、“军人要服从党的主义”的治军观点。南昌起义成功后,8月2日,南昌市5万军民举行庆祝联欢大会,恽代英在会上慷慨陈词,阐述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大屠杀必须紧握枪杆子的重要意义。之后,恽代英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进军东江,与当地农民运动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起义军撤至潮汕海陆丰后,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为工农武装割据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